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概况此表显示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有何特点?多元共生有新现象(二)佛教的盛行及反佛运动1.佛教的盛行(1)原因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下层社会的庶民百姓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且受着瘟疫、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面对种种不幸,百姓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求助无门。

——卜宪群《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材料二:照佛学的说法一切痛苦都起源于人类对事物本性的根本无知。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表现是虚幻的,暂时的,可是无知的人还在渴求他们,迷恋他们……信奉佛教就可以解除痛苦。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求精神安慰;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统治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2)影响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争夺劳动力,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逃避赋税,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二)佛教的盛行及反佛运动1.佛教的盛行2.反佛运动(1)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著有《神灭论》(2)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二)佛教的盛行及反佛运动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三)儒学复兴运动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代表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材料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论佛骨表》韩愈认为:佛教是外来文化,不合中国国情,如果大肆提倡将会败坏社会风气,要求统治者加以禁止。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魏晋玄学思想活跃

兼收并蓄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才情性貌、审美情趣以爱情为主题王导《改朔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羲之《兰亭序》二、文学艺术柳公权《金刚经碑》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二、文学艺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节选自曹操《短歌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二、文学艺术诗风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736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755年)诗风平实浅进,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晚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想一想】结合所学,试简析社会变迁对唐诗的影响(唯物史观)。二、文学艺术雕版印刷流程1.用刷子蘸墨,在雕好的板子上刷2.将白纸覆在板子上,用干净的刷子轻轻在纸背上刷3.将纸拿下(在木板上雕好再印字所以叫做雕版印刷术)《齐民要术》赵州桥雕版印刷三、科技数学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隋唐时期朝代隋朝唐朝唐中期唐末唐朝唐朝唐朝人物李春僧一行孙思邈唐高宗成就赵州桥雕版印刷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的配方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千金方》《唐本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科技“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这两段话,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科技领先

以民为本三、科技四、中外文化交流节日PPT模板http:///jieri/1、佛学交流研讨(1)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①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②东晋的_______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③唐朝的高僧_______,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并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法显玄奘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学交流研讨(2)中国日本之间①唐朝高僧_______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②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_______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鉴真空海唐招提寺空海四、中外文化交流2、其他交流(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_____________。(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________等港口城市定居。国际大都会泉州四、中外文化交流问仔细观察教材第4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探究:魏晋-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唐主体内容官方使节留学生学问僧商人范围向东:新罗、日本向西:天竺、波斯大食、欧非佛教: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唐朝鉴真东渡传佛日本空海来华求法科技:唐十进位值制传入天竺造纸/印刷传入朝/日文艺:唐乐舞/绘画有异域之风城市建筑:奈良、唐招提寺习俗:饮茶/围棋/服饰影响朝日制度:日本借鉴均田制新罗/日本仿中央集权制东亚形成中华文化圈交通水路并进影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中国文化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建筑政治制度诗文历法医学儒学汉字炼丹术十进位计数法西传东传隋唐时期外传的文化成就【单元总结】民族交融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佛道发展挑战儒学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政治经济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中央集权遭破坏三省制出现战乱迁移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北方农耕经济破坏南方经济初步开发三教合一儒学复兴文学艺术达到高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央集权制加强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C课堂练习4、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