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班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二班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观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观测、试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试验中体味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好与和谐,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学会观赏数学美,激发同学制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具: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

教学流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观赏“倒影”,激趣导入

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同学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

生1:反过来了。

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

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

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镇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

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日我们讨论镜面对称。

2、提出学习目标

〔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认真观测,有什么发觉?

〔2〕通过小组合作沟通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1〕同学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爱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觉。

2、全班展示

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生3:我发觉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

生4:我发觉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

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

生6:我发觉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

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

师:究竟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

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

生7:假如我伸出右手呢?

生6:我应当伸左手。

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6:知道了。

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

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同学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2、总结镜像的特点

〔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

3.完成练习

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改变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爱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改变?

同学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觉特点。

全班沟通反馈:

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

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

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

二班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同学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进展同学解决问题的技能。

2、结合实际状况,解决和“倍”有关的详细问题,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学重点:在详细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详细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看算式编题。12÷3=4〔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图。新课

1、第一排摆:4个圆片

第二排摆:8个圆片

问:第二排圆片的个数是第一排圆片的个数的几倍?怎么解答?为什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第一排摆:2个圆片

第二排摆: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

问:第二排摆〔〕个。

谁是一倍数?〔第一排的圆片数〕第二排的圆片数是第一排圆片数的3倍,是什么意思?

3个2。求3个2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3、比一比1〕、2〕题,他们有什么区分联系?

联系:都是和倍有关的问题。第一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第二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数。

4、读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说一说。

小兔买了1枝笔,花了2元钱。

小牛说:我买了3枝笔。

小狐狸说:我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问题:1、小牛花了多少钱?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

分别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小牛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牛买什么花了多少钱?〔3枝铅笔〕每枝铅笔多少钱?就是求3个2元是多少。

2、小狐狸花了多少钱。找到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钱就是一倍数。就是求4个2是多少。

三、练习。

1、画一画。3片叶子配一朵花。15片叶子配几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几朵花,就是问15里有几个3.

2、○有3个,△的个数是○的2倍,△有几个?

△的个数是○的2倍,那○的个数是一倍数。就是问2个3是多少。

49页练一练

1、看图列式。

1〕长铅笔的长是短铅笔的2倍。短铅笔长8cm,短铅笔的长是一倍数,求长铅笔的长就是求2个8是多少。

2〕一倍数是5元,10元是5元的几倍,就是问10里面有几个几。

2、河马有7匹,是一倍数。斑马的匹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匹。就是求5个7是多少。

红珠是白珠的几倍。白珠是一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求6里面有几个2.

3、找清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要对应。

条件: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大客车上的乘客数是面包车上的2倍。

问题:1〕大客车上有多少人?

解决:大客车上的人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上的人数有关系。〕什么关系?倍数关系。谁是一倍数?〔面包车上的人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几个几。

2〕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解决:小轿车上的乘客数和谁有关系?〔和面包车的人数有关〕什么关系?面包车上的乘客数是小轿车上的2倍。面包车有6人,几时问6是几的2倍。求一倍数。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即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即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二班级数学教案3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同学初步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须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同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同学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技能点: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育同学的估测技能。

5、培育同学的观测比较技能、操作技能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仔细、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同学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同学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须要性。

2、通过活动,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和技能。

技能点:

培育同学观测、动手操作的技能。

德育点:

使同学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和技能。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同学汇报量的结果。

问:古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假如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觉了什么?

同学观测,汇报。

A、数,按顺次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觉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量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爱好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同学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依据实际状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同学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技能点:培育同学观测比较、动手操作的技能。

德育点:培育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同学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依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同学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米尺、软尺。

二班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别角和用尺子画角。

2、技能目标:通过让同学观测、操作分析、比较,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动手操作技能和抽象思维技能,进展同学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育同学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同学感受角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在探究角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同学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用具】课件、布袋、球、圆柱、三角尺、纸条、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角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吗?这里有一个袋子,请你来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让同学上前摸一摸,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同学分别摸出了球、圆柱、三角板。

过渡:同学们我们桌上都有三角板,把它举起来。

摸一摸它的角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扎手〕

提问:课桌上还有其他的学习用品上面也有角吗?请你找一找、摸一摸?〔第一位小伙伴指导摸〕

刚才我们小伙伴摸感觉尖尖的,〔指着角的边说〕那我们摸这个地方怎么样?直直的预设:我摸到尖尖的地方,而且直直的。

小结:我们摸到的角是尖尖的,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2.查找生活中的角过渡:其实像这样的角在身边也有许多,平常你有发觉生活中有哪些角吗?小结:假如你留心观测,就会发觉角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并请孩子观赏生活中的角。〕

二、自主探究,初步认识角

1.认识“角”的基本特征过渡:为了便于观测和讨论,老师把这些角从物体表面“描”下来〔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其中的三个角分别描画出来。

思索:这么多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是尖尖的。

提问:在哪里?上来指一指生上台指,老师用红笔点出来。

讲授:这个尖尖的位置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追问:除了顶点还有其他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讲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角有几条边?〔板书:边〕

生:两条边今日我们认识了一个新伙伴,它叫什么名字啊?——角,它向小伙伴进行了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2.画角认识了角,我们来画角。

提问:画角需要什么工具?指导:请跟随老师的手来看看画角的过程:先画顶点〔板书:顶点〕,再用尺子从这个点开始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板书:边〕,最末画一个小弧线表示角。这样一个角就画好了。〔示范〕看清晰了吗?生表达画角的过程,再尝试画角。

教室巡察,投影同学的作品。

反馈:你们是这样画的吗?板书:

边边顶点同学回忆怎样画角,相机小结: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3.辨角现在你们都认识角了吗?这里有一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请您们来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4.查找图形中的角小伙伴已经会辨角了,你们真棒呀!那假如角藏在图形中,你们能找到吗?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过渡:小伙伴们已经找到了图形中的角,钟面上的角你能找到吗?提问:〔出示钟表,转动表针,两针联动〕认真观测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发觉:两针离开的越来越远了,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小结:角有大有小。〔板书:角有大小〕

2.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游戏一:火眼金睛,找准角。

活动要求:

出示一个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同桌争论、想一想:桌上的哪个角是从图形中剪下来的。为什么?有什么方法证明?老师巡察。

指定两名同学拿着角上来。

设疑:现在这些小组有答案了,你们认为谁的角是上面缺失的角?那究竟是不是这样的?一起来验证,怎么验证?生提出比较一下,引导孩子尝试重叠法。

师补充讲解重叠的过程〔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假如另一边和三角形的边重合那么就是一样的〕,并确定两个同学的角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的同一个角上剪下来的,并指出两个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提问:都是从同一个图形上剪下来的角,大小相等,但是有什么不同?发觉:边的长短不同;

指导:是的,老师剪的时候,有的边剪得长,有的边剪的短,但是却不影响角的大小。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生再尝试说一说。

3.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二:心灵手巧,制作角。

活动材料:

纸条两根,同桌合作。

小组开始制作角,老师巡察;

小组汇报;

设疑:想一想,怎么把角变大一点呢?变小呢?发觉:看来这个想要大就要把两条边张开得大,想要小就要把两条边张开的小。

小结:那么,我们可以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观看角的大小改变的动画。

4.出示活动角。

指导:观测老师手中的角,老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变得〔越大〕,老师将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老师将两条边延长〕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

小结: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总结升华通过今日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角,你对角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小结:为了更好的记住这节课的知识,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角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五、拓展提高,生活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学校生儿童爱护视力订正器及护眼阅读看书架。调整阅读看书的角度,便于小伙伴阅读,订正了坐姿,有效预防近视。

2.拓展提高一共有〔〕个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角有大有小

二班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次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规律结构。

数的概念是同学学习数学的基础,同学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同学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让同学切实学好。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同学经受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同学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量。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同学进一步学习用详细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沟通,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心,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心,逐步进展同学的数感。

单元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的重点。

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单元课时安排:约8教时

第一课时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育同学的数感。

2、引导同学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学校数学教案《二年数学下:《第五单元-千以内数的认识》设计》。

3、使同学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控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预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日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测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测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同学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感受大数的意义。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争论,请同学回答,老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依据同学所说,大家一齐数,老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日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觉了什么?〔让同学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进展同学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同学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巡察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情愿和大家共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日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觉?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控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二班级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P77~78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展同学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

2、结合详细情境,引导同学探究连减的详细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引导同学运用连减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预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

2、计算

80-25-1775-〔17+13〕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1〕出示P77页运白菜图

〔2〕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3、集体沟通,展示算法多样化

850-256-288850-〔256+288〕

=594-288=850-544

=306〔棵〕=306〔棵〕

引导: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计算时要留意进位问题和退位问题

板书:连减

4、练习:

〔1〕同学独立完成P77页“试一试”

〔2〕全班沟通,发觉问题,实时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8页第1题

〔1〕同学独立完成,要求计算正确

〔2〕全班沟通

2、完成第2小题的练习

〔1〕让同学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沟通。

〔2〕同学独立思索,老师指名解决问题。

3、完成第3题练习

同学独立完成,进行全班沟通

4、完成练习题4的练习

先让同学独立思索,全班沟通。

〔1〕第1小题,周三、周四里程表上时间相同是由于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2〕引导同学认识求小军的爸爸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时,要计算出相邻两天的`里程差。

〔3〕沟通时,引导同学认识两种解答方法。

A、用题2求出的每天里程数相加

B、周日与周一的表中数相减

〔四〕全课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的作业

756-368-132840-〔60+580〕

788-〔138+262〕1000-365-185

二班级数学教案7

1、经受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详细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须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借助直尺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演一演等活动,培育和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估测技能、动手操作技能、类推技能、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材与同学分析:

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同学通过观测、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同学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量,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同学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控,有肯定的用直尺测量的技能。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肯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同学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阅历,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设计思路:

鉴于同学的认识,课堂上老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觉问题,鼓舞他们通过自己的观测、思索、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育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技能。结合同学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同学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究猎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育了合作意识。老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同学尝试完成。

教学策略:

本课时的一个教学难点就是学会正确测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让同学自学,然后,分组测量物体的长度,培育和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估测技能、动手操作技能、类推技能、合作意识以及数学学习的爱好。单位化聚也是本课时的难点,先让同学完成练习,再争论单位化聚的规律,突破了这个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在详细的情境中估量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2、难点:援助同学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资源:

两人一把米尺,直尺、借书卡、1元硬币、一张光碟。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老师带来了你们的两个老伙伴,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出示米和厘米并贴在黑板上。问:这两个老伙伴能援助我们做什么?这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米和厘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同学比画〕

同学们还想认识多几个长度单位伙伴,援助我们测量物体长度吗?下面来进行一个小组竞赛,在竞赛中认识长度单位伙伴。

设计思路:

让同学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当和它们成为好伙伴。

一、活动一:估一估、量一量。

〔要求:合作把结果填在表格中,同时不影响其它小组的思索,最末小组评比出优秀成员〕

1、我们还学过了用尺子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同学们还记得测量的方法吗?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看谁能精确地测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在测量每条线段之前,先来估量线段的长度写在〔〕里,再用尺子进行测量,看你的估量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可以在小组内沟通。

2、同学活动:测量线段。

3、汇报发觉〔涌现不够整厘米数怎么办?〕

导入:第三条线段比2厘米多出了5个小格,但是又不够3厘米,我们写2厘米或3厘米都不太精确,有方法解决吗?〔用毫米表示〕

板书:毫米mm

4、揭示长度单位:毫米

同学知道得真多!你能汇报你的发觉吗?〔由同学说出:当

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假如同学不能说出,由老师引导〕。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活动二:找毫米

1、感知毫米

1mm究竟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厘米=10毫米

小结: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直尺上任意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由于毫米特别短,你能借助铅笔进行比画,在尺子上找出1mm有多长,告知你的同桌吗?

3、请找出3mm的长度与同桌相互判断找对了没有。再找5mm,8mm呢?你能找出10mm的长度吗?你有没有发觉什么?

板书:1厘米=10毫米

1m=10mm

4、1厘米等于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

5、动手测量,再次感受毫米的长度。

请每组的组长从学具盒中快速地拿出〔借书卡、1元硬币、光碟盒等〕放在桌面上,组织本组同学先估一估每种物品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再进行测量。

设计思路:让同学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详细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育同学初步的估测、测量技能,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须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名称

我的估量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三、活动三:找分米

1、引入:除了米和厘米外,我们今日又学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量比较短或者比较精确的物体时,我们需要用到毫米,那假如要测量书桌面的长,我们选择毫米做单位,大家认为合适吗?有更好的选择吗?

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

板书:分米dm

1、1dm究竟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2、用手比画出1分米大略有多长。

3、1分米=10厘米,即10厘米就是1分米,你能找出1米有多少分米吗?请四人小组在米尺上找一找。

4、介绍1柞和中指尖到手臂肘窝的长度。

5、闭眼回想四个长度单位有多长,再听老师口令比画它们的长度。

四、活动四:说一说、排一排、选一选。

1、说一说: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伙伴了?

2、排一排:请四个同学扮演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几兄弟,让同学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

3、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五、活动五:说一说,评一评

1、你有哪些收获?

2、你觉得本节课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为什么?

2、估一估,量一量。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名称

我的估量

我的测量

借书卡厚度

1元硬币厚度

1张光盘厚度

3、选一选:小组评价〔在选中的脸旁边打:〕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练习本长约2()课桌宽约4()

一栋楼房高24()数学书厚约5()

小亮身高是135()一把直尺长约20()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二班级数学教案8

培育同学动手操作技能.

激发同学对知识的新奇并体验到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掌控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观念.

教具、学具预备

一台案秤、一些苹果、2袋精盐〔每袋500克〕、一些鸡蛋、一些沙土、2捆挂面

〔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每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老师:前面我们学了重量单位“克”,你们都会用了吗?可有一位小伙伴由于上课没听讲,不会做下面的题目,正在打电话求助呢,你们能帮帮他吗?〔演示课件“千克的初步认识”下载〕

一只乒乓球约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个西红柿重250〔〕一个鸭蛋约重60〔〕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那位小伙伴在大家的援助下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克”这个单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出示下面的题目〕

一袋大米重25〔〕一个大冬瓜重10〔〕

一头牛重420〔〕小明体重28〔〕

2.老师: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做单位.可是称一些像牛、人这样比较重的东西,用“克”做单位就太小了。那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比克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板书:千克〕.1千克究竟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今日我们就来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把课题板书完整: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千克的初步认识: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讲解并描述: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1千克究竟有多重呢?每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学们亲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同学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老师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组中的1号同学拿出1克重的大米给本组同学看一看,掂一掂.

〔1〕提问:10个1克是多少克?100个1克是多少克?1000个1克是多少克?

引导同学明白:10个1克是10克,100个1克是100克,1000个1克是1000克

〔2〕老师重述:1000个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称为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

〔3〕指板书,提问:1千克和1000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用天平称一称〔左边托盘中放1千克,右边托盘中放1000克〕

引导同学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老师板书:1千克=1000克

〔4〕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引导同学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两只手的感觉有何不同?进一步认识1千克=1000克.

同学们拿出1袋精盐〔每袋标有500克〕、两袋精盐,亲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引导同学看看每袋标明重量,两袋重量是多少?

老师说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出示图片“法定计量单位”〕.

3.进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1〕认识案秤,了解案秤称物体的方法

①出示图片“台秤”,师简约介绍构造.

②老师介绍运用方法:案秤也叫做台秤,运用时先把案秤刻度盘上的指针〔或游标〕定在“0”位,然后将所称物品放到托盘上,观测秤指针所指的数字,指几就是几千克,老师称1千克的苹果演示给同学们看.

〔2〕实际操作,详细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称出1千克的沙子,装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②将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盘里让同学称一称有多重〔正好1千克〕,顺次传递让同学掂一掂.

③把称过的和课前预备好的物品拿出来,再次让同学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说明它们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页的做一做

〔1〕引导同学分别称出1千克的苹果,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多少个?思索为什么都是1千克,而苹果的数量却不一样?假如苹果的数量相同,重量肯定相等吗?

引导同学明白:重量相同物体的个数不肯定一样多;数量相同,物体的重量不肯定相等.

〔2〕同学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适的数目.

老师重点指导______个鸡蛋重1千克.提问:9个鸡蛋肯定重1千克吗?为什么?〔由于鸡蛋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同样个数的鸡蛋重量不肯定相等,同样重量的鸡蛋个数不肯定一样〕.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重量单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四〕看书质疑.

三、巩固进展

1.称比较轻

的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常用______单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千克克

4.手势判断对错:

2千克<2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题中两边单位不同,判断前提示同学留意

5.填空:

〔1〕小明体重25千克,小青体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个人合买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头提出问题,再口头列式,留意问题的单位〕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到现在你共学习了几个重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第44页第4题.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老师总结

今日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测到的物体的外形是不同的。盼望大家课后能够到处留心观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测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索的好孩子!

二班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同学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同学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初步观测、比较、抽象、概括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技能。

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同学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预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例如1放大图,讲解并描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爱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看图,思索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预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沟通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假如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同学沟通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同学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预备,使同学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沟通、启发达到共同进展的效果。让同学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同学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同学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老师巡察指导。

(2)、沟通汇报。

引导同学完成练习五第1题。

同学仔细观测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同学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同学体验胜利的欢乐,让同学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二班级数学教案10

课题: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控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次.

2.掌控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控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次.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预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

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

47-21+52876

订正时,让同学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次进行计算的.

老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次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径直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晰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

〔1〕板书:47-12+5

老师提问:观测算式发觉什么?

引导同学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次,依次运算.

老师讲解并描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边说边板演〕

老师板书:

47-12+5

=35+5

=40

〔2〕同学试算:

48+16-375497

指定两名同学板演.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

〔1〕板书:63+5050-63

老师提问:观测这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老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观测左边的算式,引导同学说明先进行什么运算,老师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然后明确再算什么.

观测右边的算式.引导同学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哪一步,老师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笔画上横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

强调: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让同学试着计算,指定两名同学板演.

〔2〕指导同学看教科书第9页下面的法那么.

勾画出法那么并齐读,然后指名复述.

〔3〕反馈练习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78-29

提问:在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同学计算,指定两名同学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留意书写格式.

3.教学例3.

〔1〕板书546-77+546

提问:观测这两个算式,你又发觉了什么?

老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导同学明确:左边的算式,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减法运算.

右边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法运算.

启发同学试算,指定两名同学板演.

〔2〕指导同学看课本例3上面的法那么.

〔3〕反馈练习:

455-836+497

先让同学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计算.

4.师生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和应留意的问题.

随堂练习

1.依据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9+366395

=〔〕+〔〕=〔〕〔〕

=〔〕=〔〕

46-74426+39

=〔〕-〔〕=〔〕+〔〕

=〔〕=〔〕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49+624-168

=366=88

=6=1

15-62153+2

=92=5+2

=18=7

3.计算.

72+1630+56850-4640-248

布置作业

52-36+1953-39

68+434976

637-581-455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智填运算符号

游戏目的

引导同学巧选运算符号,加强四那么混合运算顺次的训练,培育计算技能和合作精神.

游戏材料

1.4开白纸8张,老师出竞赛题用.

2.同学每人预备1支水彩笔.

游戏程序

1.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等都是运算符号,运用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取得不同的运算结果.奇妙运用运算符号,还可得到一些有趣的发觉.比如在4个3中加上不同的运算符号,我们可分别得出0、1、2、3、4、5、6、7、8、9、10十一个结果.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题目,请同学们分组按要求添上运算符号,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2.分发第一组题目〔老师自已出题〕

例:4444=0

3.讲评第一组题目,分发第二组题目〔老师自己出题〕

例:5555=2

考前须知

1.出题后,可给几分钟让小组进步行分工,然后各组统一开始填.

2.只记小组成果,鼓舞同组内的同学相互启发、援助.

二班级数学教案11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七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教材第8~1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第二段,教材第11~13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第三段,教材第14~1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认、读、写几百几十几;

第四段,教材第17~18页的练习二,是前三段内容的综合练习;

第五段,教材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六段,教材第21~22页的练习三,是千以内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第七段,教材第23~25页的复习,是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同学经受由方块表示的数算珠表示的数认、读、写的过程,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特点,掌控读、写方法。

除小棒之外,方块〔小正方体〕是同学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另一种好的学具。由10个小方块拼成一条、10条方块拼成一板、10板方块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不仅能使同学详细感知千以内数的多少,而且也直观地显示了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进一的基本特点。算珠表示的数,那么介于直观与抽象之间,说它直观,每个数位上的数看得见、摸得着;说它抽象,相同颗数的算珠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一样的。借助这一中介,再进行相应的认、读、写的活动,同学的抽象思维便能顺当开展,对相应的千以内数的认识也就更加清楚。

2.重视数〔shǔ〕数在认数中的作用。

教材第8页,在认识整百数时,让同学借助方块图〔或拼成的整板正方体实物〕,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教材第11页,在认识几百几十时,让同学借助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数,从370数到430,从890数到1000;教材第14页,在认识几百几十几时,又让同学借助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从598数到611,从988数到1000。这样的安排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有利于同学从数序的角度丰富对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二,有利于同学丰富对一千的.认识,逐步形成对一千的良好数感;第三,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思索的基础:甲数和乙数,假如按顺次数数,甲数在乙数的前面,那么甲数小于乙数,反之,那么甲数大于乙数。

3.选择丰富的认数素材,引导同学在详细情境中丰富对数的认识,体会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教材在选择认数素材时,既留意了同学熟识的事物,也留意了同学能够理解的、感爱好的事物;既强调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又重视同学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把素材的趣味性、前瞻性及其数学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详细来说,本单元的认数素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日常生活素材。如书的页码、方格纸上每页的方格数、电表上的读数、马路边的路程提示牌、门牌号码、自行车价格、身高的厘米数等。第二,环保素材。如,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头数、世界上龟的种类数、我国人工饲养的东北虎的只数等。第三,自然奇观。如,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叶子的直径、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径、世界上最高植物的高度等。

4.引导同学依据对数的理解探究有关的口算方法;通过口算进一步巩固对有关数的理解。

教材第9页,在认识整百数后,安排例题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并让同学在练习中自主探究整百数减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材第13页,在认识几百几十后的想想做做中,先让同学借助直观和对几百几十的已有认识探究几百加几十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同学掌控口算方法。上述安排,把对数的认识和相关的口算联系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同学的口算技能,也有利于同学在探究和掌控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整百数和几百几十的理解。

5.鼓舞同学利用已有的知识阅历,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基本规章与百以数的大小比较是一样的,都是要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考虑到新旧知识间的这一内在联系,教学时,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第一,不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法那么,而是启发同学联系已有的知识阅历,先用不同方法去比较,再在沟通中逐步掌控比较方法。如第19页例题比较312与285的大小的教学,可以启发同学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索:由于312比300多,285比300少,所以312大于285;假如数数的话,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假如在计数器上拨数,312的百位拨3,285的百位拨2,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于285;把百以内数大于比较的方法进行类推,从最高位开始比,由于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大于285等等。第二,启发同学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如教学第20页的第3、4、5题时,一方面要援助同学理解教材呈现的对数的大小的不同描述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启发同学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有关数的大小比较。

6.结合认数过程,敏捷安排估量。

对学校生来说,估量是一种需要着力培育的意识,是一种需要逐步掌控的技能,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估量的过程,有时侧重对数的大小的判断,有时侧重进行以相应口算为基础的粗略计算,有时那么是为满意解决问题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策略。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估量大致有以下几种状况:第一,结合数的认识进行的估量。如,第17页第5题估量哪几个数比较接近600,把它们圈起来。第二,结合数的大小比较进行的估量。如第22页第7题,第8题等。第三,结合简约推理进行的判断。如,第10页第6题,第25页第12、13题等。

7.通过解决简约实际问题,巩固对数的认识。

为了使同学进一步体会所学的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在应用中巩固对数的意义、大小、读写方法的认识,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安排了肯定数量的实际问题。如第10页第7题,以同学特别熟识的走路上学为题材,让同学依据已走的米数和还要走的米数,求从家到学校的总米数;依据总米数和已经走的米数,求还要走的米数;依据总米数和还要走的米数,求已经走的米数。同学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进一步认识整百数的意义,而且还能体会数量间相依互变的函数关系。又如,第18页第9题,让同学依据几种果树的棵数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有利于同学在选择信息、组合信息的过程中,培育对数的特点及大小的直觉判断技能。

二班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让同学经受观测、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三〕情感立场和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精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精确地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有个好伙伴,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知我,什么起,什么时候睡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铺垫

1、师:上学期,我们就和钟交了伙伴,看谁最了解它,谁来说说,你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还有12个大格子。

2、师:你会认这些时间吗(同学回答)

3、出示进度表,你会读这些时间吗?你们想知道,钟表还有哪些奥秘吗

〔二〕认识60个小格

1、师:认真观测,你发觉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吗?

从12至1里面有5个小格,数一数,再沟通,指名生回答。

从12到2有几个小格,从12到3有几个小格。你能把下面的继续填完整吗?

打开课本,然后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2、师:想一想,怎样数更快呢?

生:5个5个地数

4、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小格有5个小格,有60个小格。

〔四〕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师:小伙伴,分针和时针它们之间还藏着一些小奥秘,谁观测得认真相信谁就能发觉。

〔多媒体动态演示〕

师:小伙伴,刚才分针走了一圈,时针有什么改变呢?

生: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分钟走了一圈。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小时〕

老师引导归纳〔板书:1时=60分〕,时针和分针都是朝同一个方向走的,称顺时针方向。一节课是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在加上10分钟就是1小时

【设计意图】让同学认真观测、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精确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创设情境、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

1、〔多媒体出例如1的.钟面:4时

师:这个时间是我们上课的时间,谁认识?

生:4时

动态认识4时5分,4:10,4:15……….4:45

2、教学8时25分的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强调8时25分电子表示法,让同学观测,〕板书:8:25

【设计意图】在同学自主学习后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再让同学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方法,充分表达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也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认读时间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巩固新知识

1、同学拨钟〔或同桌之间一组拨时间,一人拨钟,一人说时间〕

五、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说一说

3、生活中的时间应用

六、课堂总结,思想教育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时间,还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老师盼望你们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个时间的小主人。送格言

七,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时针分针

8时25分

1小时=60分8:25

二班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使同学会读、写几时几分。

〔2〕进一步使同学知道“1时=60分”。

〔3〕进一步培育同学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让同学经受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同学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技能。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预备:

练习课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

启发谈话: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认真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

二、复习几时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同学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同学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同学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仔细观测时针和分针的改变。〔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同学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师拨时刻〔7:45、10:50、11:15、1:35〕,同学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

〔2〕老师说时刻〔3:45、1:25、4:05、6:55〕,同学拨钟面。

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

四、复习经过的时间

〔1〕4时再过5分是〔〕。〔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

〔3〕8时45分再过5分是〔〕。〔4〕5时56分再过〔〕分是6时。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六、总结提升

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二班级数学教案14

第二课时:辨别方向

教学内容:P17-18“辨别方向”

教学目的:1.借助辨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别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受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预备:用辨别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3〕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4〕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同学观测: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同学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老师先让同学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同学自己说一说。同学口头回答后,老师让同学填在书上,并让同学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老师让同学观测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同学顺着老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测〕发觉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