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是我国新石器时期部分文化遗存及地域分布。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A.分布高度集中B.呈现多元起源C.体现阶级分化D.神话色彩浓郁2.观察下列考古遗址(距今5000—4000年),其出土的实物资料可以反映()A.世袭取代禅让B.实施内外服制C.出现阶级分化D.盛行井田制度3.《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作“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D.法家思想开始萌发4.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C.“万邦”时代向早期国家过渡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5.灭商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封邦建国”,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对西周历史理解准确的有()①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②中国历史进入到“万邦时代”③体现早期国家的特点④周天子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旨在说明()A.郡县制影响深远B.中西方书写习惯不同C.专制主义的强大D.家族宗法制观念浓厚7.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频繁往来,与中原各诸侯国相比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产生了()A.宗法认同观念B.华夏认同观念C.胡汉平等观念D.朝贡贸易观念8.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指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据此可知,荀子主张()A.恢复礼乐B.以法治国C.隆礼重法D.为政以德9.下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A.扩大了统治区域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国家统一D.借鉴了西周制度10.有学者认为“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性的。”该学者主要强调尊崇儒术有利于()A.巩固大一统国家B.恢复西周礼乐制C.边疆问题的解决D.商品经济的发展11.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官室百官同制京师”,面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开通大运河B.推行崇文抑武政策C.颁布“推恩令”D.支持商鞅进行变法12.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统计当地户口,“汉之号令班西域矣”。由此可见,西域都护府的设置()A.消除了北方的边患威胁B.表明西域已纳入汉朝版图C.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使汉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13.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A.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B.中央集权巩固发展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14.史载:从公元105年到公元146年,东汉社会基本安定,但人口却从5300万减至4700万。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B.豪强隐匿C.疆域变更D.匈奴侵掠15.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如下)图中AB两处应为()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16.表1所示是汉朝时期的部分科技和文化成就。汉朝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根源是()表1项目成就与西方比较数学(公元1世纪)《九章算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最早造纸术西汉:劳动人民制造絮纸、麻纤维纸东汉:(105年)蔡伦的改进(植物纤维纸)最早地震测量东汉:(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早1700年A.国家疆域实现统一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民族联系与中外交流加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拒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索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煅(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材料三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活动分布和思想主张图2(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3)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思想发展折射出时代特征,请说明上述思想领域界发生重大变革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袁》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楚国灭亡以后……项梁曾经到过关中地区,触犯刑法,被逮捕关入栎阳县(今陕西西安东北)监狱。他动用自己的关系网,请托蕲县狱掾,就是政府的司法局长曾咎,修书一封……安然出狱……越郡东南迁徙,定居于会稽郡吴县……吴中人士敬仰项氏名族,久闻项梁大名,对于项梁的到来,归心低首,纷纷依附在他的门下……连郡县长官都对他另眼相看,成为会稽郡府、吴县县庭的座上客。——摘编自李开元《秦崩》材料三公元前202年,刘邦受诸侯王推戴做了皇帝。西汉政府在法律制度上多承袭秦制,但政治体制却实行与秦朝不同的郡国并行制。当时经济凋敝,政权力量相对薄弱,北方强族匈奴又经常侵略。多年的战乱,使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部分地方势力较大。——摘编自李阳《浅析西汉封邦建国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基本任务。(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项梁的哪些经历违背秦朝的规定?说明什么问题。(6分)(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施“郡国并行”体制的原因。(4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却被各国君主认为不切实际。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在商鞅看来,战争既是保卫自己的手段,更是在混乱年代争霸的工具;而兴农则是为了积蓄战略物资以支援战争。在这里,征战、兼并、称霸乃至统一天下是目的,而重本抑末、发展耕织不过是服务战争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商鞅变法渗透着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为了鼓励耕织,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这种把人口束缚在土地上,把人的消费限制在基本消费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长期看,是不利于生产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更严重的是,为了在全社会构建以农战为核心的激励体系,商鞅主张严厉控制舆论,严厉打击传统道德。他把礼乐、孝悌、诚信、仁义、非兵、羞战等视作危害国家的“虱害”,因而必须予以铲除。他执行愚民政策,并且实行连坐制度,使居民相互监视,导致整个国家人文道德水准显著下降。商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数次与秦孝公谈话,在帝道、王道、霸道中,商鞅用霸道打动了秦孝公。秦孝公决定重用商鞅推行变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商鞅的博学与才华。——张俊伟《商鞅变法:不为人知的另一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8分)2023-2024高一历史第1单元测试(答案)12345678910BCCBBDBCBA111213141516CBCBDC17.【答案】(14分)(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6分)(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4分)(3)原因:汉初政权的力量相对较弱;当时经济凋敝;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当时部分地方势力较大;西周分封制的影响。(4分)18.【答案】(14分)(1)县下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2分)任务: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承担国家的赋役、兵役、地方教化和治安等事务)。(2分)(2)触犯刑法却安然出狱;定居会稽郡后网罗门客。(4分)基层治理出现漏洞;司法漏洞;腐败问题等。(每点2分,共2分)(3)背景: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社会上“礼贤下士”成为风尚;思想家们竞相著书立说;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发展;士阶层的崛起;私学兴起。(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19、(12分)论题:儒家思想要符合时代潮流和政治需要才能被统治者接受。阐述: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不符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潮流和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因此其思想不被各国君主重视。孔子的思想是维护分封宗法制和礼乐制的,代表日渐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因此违背了历史潮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因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