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中的指称语应用研究_第1页
认知过程中的指称语应用研究_第2页
认知过程中的指称语应用研究_第3页
认知过程中的指称语应用研究_第4页
认知过程中的指称语应用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知过程中的指称语应用研究

1.新闻标题中称谓语使用情况的比较这一词经常出现在口头交流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说话者/作者在选用不同的指称语时会考虑到一些认知的和语用的非言语因素。(Ariel,1988:65-87)认知因素是指言语交流中听话者/读者能够在认知过程中获取所提及实体信息的程度。语用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于自身不同的认知知识结构,听话者/读者所期望的实体影响着指称语所指对象的选择。本文在阐释文献中指称语与语类关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Ariel(1988;1990;1991)提出的“可及性理论”1,通过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报纸以及报纸的不同版面的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情况,试图对有关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的语类假设(即:不同种类的报纸及报纸的不同版面中的报纸新闻标题都应该反映出不同的指称语使用模式)进行验证。换句话说,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不同语言的不同报纸之间及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是否存在语类差异性以及是否存在语间差异性。2.称谓语的固定性Ariel提出的可及性理论指出,所选择使用的指称语形式同在认知过程中获取指称语所指实体信息的程度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Gundel,1993)。但这种关联并非偶然,它受到指称语的信息量、固定性和强弱程度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姜望琪,2003:194)指称语的信息量主要涉及指称语对所指实体提供的词汇信息量。指称语提供的词汇信息量越大,说话者/作者认为听话者/读者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实体信息的程度就越低。例如,指称语“thegentlemanwithawalkingstick”比“thegentleman”的信息量大,前者在认知过程中所获取的实体信息的程度就越低。指称语的固定性主要指听话者/读者在考虑指称语所指对象时能缩小所选范围的程度。例如,themammalanimal比thetiger的所指范围更宽,而thetiger的所指对象更确切。指称语的强弱程度是由指称语的长度和是否具有重音来确定的。在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音位特性越强,即指称语中所含词汇较多,并有重读音节,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到信息的程度就越低。例如,theUSA比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所含的词汇量少,因此,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获取对theUSA所指实体信息的程度就越高。(Ariel,1990)Ariel提出用“可及性标示等级”来划分指称语范畴。根据听话者/读者在认知过程中能够获取指称语所指实体信息的程度,她将指称语归纳为高、中、低三档。按照Ariel的分类,本文所考察的英汉报纸新闻标题中使用的指称语的可及性标示等级,如表一所示(Kronrod&Engel,2001):3.对新闻标题的指称语使用情况的分析报纸的品种繁多,主要可划分为大众化小报和“严肃性”报纸两大类。报纸又分头版、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商务、体育等不同的版面。不同的版面构成不同的语体,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文体特征,并可能拥有不同的读者对象。文献中,人们对语类差异是否对指称语的使用产生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Fox(1987)在对即兴演讲和学术性、新闻性书面语篇中指人的指称语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口头语篇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全称名词词组的3倍;而在书面语篇中,人称代词和全称名词词组的使用量几乎相同。Fox由此得出结论,英语中指称语的选用是受语类制约的。Jucker(1996)发现,与“严肃性”报纸相比,大众化报纸在标题中更多地使用简短的名字和绰号,这说明“严肃性”报纸中有使用相对较为低等的可及性标示等级的指称语的趋势。他还在分析报纸的不同版面的标题中的指称语时注意到,在体育版的标题中常常出现名和姓,而修饰语却很少出现;而在新闻版中,除了读者熟知的政府要员外,新闻标题中常涉及为读者相对不太熟悉的人物、事件等,因而,标题中的指称语常出现修饰语的情况。以上研究表明指示语的使用是具有语类差异的。然而,Ariel(1990)指出,对指称语的选择并不存在明显的语类差异,即在不同语类中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指称语并不取决于语类,而是取决于说话者/作者对某一指称语的所指对象的信息在听话者/读者的认知过程中能够被获取的程度的判断。譬如,在报纸新闻语篇中,与新闻报道相比,社论就会更经常地谈到读者较为熟悉的(即相对而言具有较高可及性等级的)对象。所以,Ariel认为,尽管不同的语类或许就可及性等级而言会常常与不同的所指对象相关联,但是,可及性理论本身是毫无区别地适用于各种语类,即指称语的使用并不随语类的变化而变化。Kronrod&Engel(2001)对以色列希伯来语的不同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模式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不同报纸之间和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的新闻标题中没有指称语使用上的差异,并指出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的出现频率较高;Toole(1996:263-287)对具有学术性和文学性的两篇书面语篇同非正式交谈和私人采访的两份口语语篇的指称语的分析结果,支持了Ariel的观点:语类并不直接促使或预见指称语的使用。有关语类差异与指称语的使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部分原因是由于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也就是对指称语表达式的统计方法不同。(Kronrod&Engel,2001)Fox(1987)只考虑了表示指人的三人称单数的指称语;Ariel(1996)仅涉及到有定描述性指称语的使用。Jucker(1990)在分析报纸新闻标题时没有区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同时也把重点放在了指人的指称语上。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报纸新闻标题中的指称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对指称语的使用是否具有语类差异以及是否具有语间差异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4.语料与按照语的使用方向安排探讨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时所分析的语料出自2004年7月2日同一天出版的4份报纸,中英文报纸各两份,其中属于“严肃性”报纸的是《人民日报》和《独立报》(TheIndependent);属于大众化报纸的是《成都晚报》和《每日镜报》(DailyMirror)。通过折算,所选4份报纸中被统计的语料所占版面基本一致,即12页大版面或者24页小版面。由于头版中的标题数量相差太大(其中《独立报》、《每日镜报》、《成都晚报》和《人民日报》的标题数依次为1、2、7和20),因此,我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这4份报纸中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商贸和体育等四个版面的主标题中,包括指人和指物的所有指称语的使用情况,并根据Ariel的“可及性理论”中设定的“可及性标示等级”,在对量化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和阐释的基础上回答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此外,因为《每日镜报》中除了体育版外,没有明显的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商贸新闻等版面区分,我们在统计时是根据所报道内容来划分的。四份报纸中的其它内容,包括娱乐导向、影视指南、证券指数、广告等未在统计范围之内。5.“严肃性”报纸的新闻标题在本节中,我们将分4种情况来分析探讨指称语在不同类型的报纸和不同报纸版面的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情况。第一,我们从整体上来观察指称语在大众化和“严肃性”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报纸的新闻标题中的分布情况。表二清楚地表明,中英文报纸中“严肃性”报纸在标题中所使用的指称语数量是大众化报纸的1.3倍,其中《独立报》高出《每日镜报》40个指称语,《人民日报》高出《成都晚报》52个指称语。然而,我们对标题数量(即所报道新闻的数量)进行统计后发现,中英文报纸中“严肃性”报纸所报道的新闻数量也相应地高出大众化报纸1.26倍:《独立报》高出《每日镜报》10个标题,《人民日报》比《成都晚报》多29个标题(表三)。这似乎说明指称语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频率并不依赖于语类的差异,而大多取决于不同类型的报纸所报道新闻事件的数量的多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像《每日镜报》和《成都晚报》这样的大众化报纸在报业市场上的相互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些报纸的不同版面中通常会出现大幅彩色照片和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与此相反,相对而言,像《独立报》和《人民日报》这种“严肃性”报纸相互间的竞争不如大众化报纸激烈,而只需向读者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并从多角度提供评论。因此,我们就会在“严肃性”报纸的各页版面中见到更多数量的新闻报道、较小字体的标题以及众多的文字叙述。同时,“严肃性”报纸登载的广告要比商业性很浓的大众化报纸少,这也为“严肃性”报纸刊登更多的新闻内容提供了更大的版面空间。第二,我们再从整体上来观察指称语在报纸的不同版面的新闻标题中的分布情况。从4份报纸不同版面的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情况来看(表2),与其它三个版面相比较,国内新闻版中指称语的总数占了所有指称语总数的43.6%。其中,两份中文报纸尤为突出。《人民日报》和《成都晚报》的国内新闻版中的指称语数为138和98,分别占各自指称语总数的60.5%和55.7%。这种巨大差异并不是因为版面的不同所引起的指称语使用上的不同,而仍然是与所报道新闻事件的数量相关。《人民日报》的国内新闻版中的标题数占其所统计的总标题数的61.9%;《成都晚报》的国内新闻标题数占其所统计的总标题数的57.3%。相对而言,两份英文报纸的国内新闻版同其它三个版面的指称语数量和标题数量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从指称语的使用上看,《每日镜报》和《独立报》的国内新闻版中指称语数分别占各自指称语总数的27.7%和22.1%;从标题数量上看,《每日镜报》和《独立报》的国内新闻版中的标题数分别占各自所统计的总标题数的33.3%和24.3%。由此,我们似乎觉得中文报纸的《人民日报》用了相当多的版面关注国内新闻事件,《成都晚报》也将大量篇幅提供与当地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民情资讯和国内重要时政要闻的报道。而两份英文报纸则较为平均地分配版面,既关注本国重要新闻事件,又传递大量重大国际新闻信息,同时,两种英文报纸对体育新闻的关注并不少于对国内新闻事件的报道。换句话说,即使中英文报纸在对报道内容的版面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按比例来讲,不同语言的不同报纸之间和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的指称语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使用数量上存在着近似的现象。第三,就指称语的形式而言,我们可以从表4和表5中了解到不同类别的指称语在这四份不同报纸的新闻标题中的分布情况。根据Ariel提出的用可及性标示等级对指称语范畴的划分(参见表1),表4就可以浓缩为表5,以便更加清楚地显示出高、中、低三类不同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的分布情况。从整体上讲,表4和表5显示出:两份英文报纸中的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频率占优(《每日镜报》为70.1%,《独立报》为70.6%);而在两份中文报纸中,属于大众化报纸的《成都晚报》的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的出现频率(65.3%)高出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31.3%)和高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3.4%),这与英文报纸差不多。然而,在“严肃性”报纸《人民日报》中,指称语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却出现了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的使用频率(51.3%)高于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46.1%)的情况。这似乎说明,在多数情况下,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使用频率要比其它两类指称语高,然而,在“严肃性”中文报纸的报纸新闻标题中,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的使用频率也会出现高于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的现象。这似乎让人觉得,不同类型的指称语在不同的报纸新闻标题中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语间差异。值得一提的是,从表5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除《每日镜报》外,在其它三份报纸的新闻标题中,高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的出现频率远远低于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其中,两份中文报纸尤为突出。同时,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高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中,零形指称语几乎没有出现,表明中英文报纸的编辑们很少使用“无显现主语”的句子来充当报纸新闻的标题。在涉及指人的指称语时,由于篇幅的制约,在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中,也很少出现全名+修饰语的情形。第四,我们仍然从指称语的形式出发,考察不同类型的指称语在报纸的不同版面的新闻标题中的分布情况。表6和表7的统计结果显示:报纸新闻标题中指称语的使用模式在四份报纸的不同版面之间同样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所统计的4个不同的报纸版面的新闻标题中,中等可及性等级的指称语仍然占优(整体约为64%);同时,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平均约为30%)比高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平均约为6.4%)高出23.6%。这说明,编辑在标题中选用指称语时并不能充分预测读者的一般性知识,所以,多用低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而少用高等可及性等级指称语,以便向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事实上,编辑在选用标题中的指称语时,通常在报纸新闻标题的版面空间限制与向读者提供清晰的信息之间求得一种平衡。我们从表六还会发现,商贸版的新闻标题中很少使用纯粹的指人的代词、姓名等指称语形式(仅占2.4%),这似乎暗含商贸版主要针对商贸事件的报道,很少关注个人的情况。非常有趣的是,体育版中涉及指人的代词、姓名等指称语形式占34.3%,这好像说明,体育版不仅注重体育事件的报道,而且也相当关注体育明星的信息。另外,体育版的新闻标题中使用表示“姓”的指称语(21.1%)远远高出使用“名”(1.2%)或“全名”(1.8%)或“全名+修饰语”(0)的指称语。这表明体育新闻标题中所提及的体育明星大都是常看体育版的读者较为熟悉的人物。这样,编辑通过使用体育明星的“姓”既表示出对体育明星的尊重,也节省了不少版面空间。当然,这里也涉及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当英文报纸和中文报纸的体育新闻标题中涉及到非中国的体育明星时,代表体育明星的“姓”的指称语所占比例较大,比如:2004年7月2日的《独立报》的一则标题中用“姓”指称语“Scolari”代替“LuizFelipeScolari”来指代2004年欧锦赛上葡萄牙队的教练;同日《人民日报》第12版的标题“菲戈属于世界”中用“姓”替代了全名“LuisFigo”。然而,当中文报纸的体育新闻标题中提及中国体育明星时,编辑多数情况下都会选用全名指称语,例如,2004年8月24日《成都晚报》的体育新闻标题中的姚明、王浩、李小鹏等。此外,尽管高等可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