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校本课程读本《四年级书法校本教材》_第1页
XX小学校本课程读本《四年级书法校本教材》_第2页
XX小学校本课程读本《四年级书法校本教材》_第3页
XX小学校本课程读本《四年级书法校本教材》_第4页
XX小学校本课程读本《四年级书法校本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第一课多变的钩:(单钩)笔画的变化弯钩弯钩是一种常见的钩,和竖钩不同的是中段稍稍弯曲,书写时起笔轻落,重笔下行,略弓背,然后顿笔出钩,收笔出尖。弯钩似弓初张,蓄势待发,弓背蕴劲。运笔步骤1、逆锋向中起笔,折锋向右顿笔,铺毫、调锋、蓄势。2、向下弯曲行进。3、渐渐将笔收拢,稍顿,蓄势,调锋,向左轻轻提起出钩。范字练习横钩横钩是横与钩的组合,强调出钩部分的转折与锋利。横钩如鹦鹉低头飞翔。运笔步骤1、露锋向右下顿笔、调锋、蓄势、铺毫。2、向右上稍拱起推进运笔直到右端。3、横末朝右上提笔后向右下顿笔,然后回锋向左上调整,朝右下撇出。范字练习斜钩斜钩又叫戈钩,先从左上朝右下稍弯斜行,至末尾再向右上出钩。一般较长,不能太直,弯曲的程度也不能太大。斜钩好似挂钩。运笔步骤1、逆锋向上起笔,折锋向右顿笔、铺毫、蓄势。2、向右下稍弯行笔。3、稍顿笔后向上回锋再向右上挑出。范字练习竖弯钩竖弯钩的外形与我们中国传统的龙舟相似,竖画部分作倾斜状,弯的部分要转成圆角,带弧度。竖弯钩像龙舟。运笔步骤1、逆锋向上起笔,折锋向右下略带弧度写竖。2、向右转重写横,微微带一点弧度。3、稍顿笔后向左上回锋再向上挑出。范字练习第二课多变的钩:(复合钩)笔画的变化横折钩横钩由两部分组成钩,所以我们反它归类为复合钩,书写重点放在折和钩两部分上,注意出钩时钩尖不宜太大。运笔步骤1、逆锋起笔向右写出横。2、朝上提笔转向右重顿笔,铺毫、调锋、蓄势。3、稍倾斜向下写出竖画,到结束时向左上出钩,出钩时不要太长太大。范字练习横折弯钩横折弯钩是由横画和竖弯钩组合成的复合钩,注意横画要倾斜取势。运笔步骤1、逆锋起笔写出横。2、提笔另起向上逆锋入笔,折锋向下顿笔,铺毫、调锋、蓄势。3、向左下运笔后,向右转圆角,逐渐加重用笔,,到结束时回收向上挑出钩。范字练习横斜钩横斜钩又叫背抛钩,由横画与斜钩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包围”结构字中,在字中作为主笔,起支撑字的重心的作用。运笔步骤1、先逆锋起笔写出横。2、提笔另起向上逆锋入笔,折锋向下顿笔,铺毫、调锋、蓄势。3、向右下运笔,行进过程中笔画走向带斜弧势,用笔力度一致,到结束时回收向上挑出钩。范字练习第三课楷书知识中国书法演变的进程中国书法是人类社会的艺术瑰宝,它曾作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乃至视觉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汉字由简而繁,由甲骨演变为小篆,再由小篆演变为隶书,进而演变为楷、行、草,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良知、道德。展现出浑厚肃穆、轻灵飘渺、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的意境

,仿佛备齐了人类至善至美的一切条件,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并以其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楷书之变楷书始于汉末,形成于魏晋,丰富于北朝,鼎盛于唐代,后世学习楷书多以唐楷为范本。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人把他们的楷书称为“欧体”、“颜体”、“柳体”。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1~2厘米楷书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感受“欧体”欧阳询楷书继承了王羲之的遒媚与北碑的方正,笔画劲健,结构尤为严谨,字形修长,内紧外松,左收右放,刚劲挺拔。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了初唐楷书的经典风貌。感受“颜体”颜真卿楷书继承了初唐楷书的风貌,同时又自成一体,横轻竖重,饱满圆润,结构开张,字形外拓,学习颜体往往能够将字写得很大。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风貌和书法审美方向。感受“柳体”柳公权的楷书继承了颜体的饱满圆润,又融入了欧体的刚劲挺拔,他的书法匀衡瘦硬,取魏碑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世人有颜筋柳骨的美称。柳公权的楷书是晚唐时期的典范。比一比下面是“欧”“颜”“柳”三位楷书名家的字体,你能认出哪一种是属于哪一家,同时比一比,它们在笔画、结构、特征上有哪些不同。第四课书法创作实践——写信封书信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中国的书信有诗句“家书抵万金”可以为证,已经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书信中不仅传递着人们的关爱祝福,更把家事、国家、天下事连在了一起,具有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作用,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黄宾虹的家信信封信封,作为密封书信的包装,需要我们书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或姓氏)及邮政编码,这就给了我们展示自己书法的大好机会。竖式古朴的古代信封横式精美的现代信封信封的格式书法实践请给在北京的同学写一封信,这是信封的书写示例。小提示:邮政编码一定要写准确。四年级(下)毛笔第一课结构要领:重心平稳汉字由笔画组成,就好像一座建筑,要能够稳定的站立起来,在用笔画搭建的过程中,每个部分如何组合才能合重心平稳,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用心落笔。汉字中有一类字,长横、长成为主笔把持着整个字的重心,正好将字的重心保持平衡,整个字才能站得稳。主笔对重心平衡的作用主笔的作用就是支撑整个字的重心,就像在平衡木上行走时,四肢和身体互相配合,保持我们的平衡。范字解析与练习中竖作主笔范字中字的中竖垂直,居于中轴线上,“口”部分位置靠中竖的上方,且上宽下窄,左低右高,两肩高耸。“軍(军)”字上下结构,上紧下松,横画众多,长短不一但间距均匀,中竖占据正中位置,下部长横左低右高,起收笔痕迹明显。长横作主笔“直”字下部一长横贯穿左右,呈左低右高之势,上部由小到大,中间三横摆布有变化之美,左右两竖一短一长,右边横折带钩,与我们平时的写法不同。“无”字第三横最长,与下部四点底一起托举上部,上部四竖间隔均匀,长短不一体现出变化,最后一竖写成竖撇,与前三竖有异。第二课左偏旁及例字偏旁,是字的组成部件,在字中的位置各有不同,它由基本笔画组成,笔画之间怎样组合,位置关系如何,比例怎样搭配,都需要精心思考。单人旁我们以单人旁为例,它是一个常用的偏旁,由一个短撇和一个长的垂露竖组成。撇的粗短,和竖的长相映成趣,因为右边还有部首,所以单人旁很多时候都要写得较窄。鸟鸟儿站立在枝头,正静静的观察周围这个美丽的世界。运笔步骤1、向上逆锋起笔写撇,注意头粗尾细。2、在短撇中腰处接笔逆锋起笔写竖。3、竖画下拉时稍向左下倾斜,到末尾顿笔垂露收笔。范字练习三点水三点水是由两个点和一个上挑点(或成提画)组合而成,在横向位置上,上点偏右,中点偏左,下点居中,三点上下呼应。三点水下点经常发生变化,写成上挑点或者提画需要根据字不同而定。运笔步骤1、露锋下笔,偏右写点。2、承上势顺锋起笔偏左写中点。3、逆锋斜向右下轻顿笔,回锋向右上挑出。范字练习左偏旁的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一下例子。第三课认识篆书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首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大篆现已经发现的早期的文字与书法类型有: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它笔画挺直、头尾尖细,字形结构以直线为主;商周时期铸造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叫“钟鼎文”,它笔画圆浑凝重,字形变化丰富;春秋战国时期镌刻在十个鼔形石上的“石鼓文”,它结体略呈方形,古拙雄强。上述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都属于大篆。甲骨文金文大盂鼎石鼓石鼓文小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了确保政令畅通,秦始皇命令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小篆。虽然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在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篆书,而且形成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篆刻。峄山碑泰山刻石小篆邓石如篆刻第四课生活中实用的书法书法靠文字的书写来完成,书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用行的很多物品都有书法的印迹。生活情趣用书法表达五代时有个中杨凝式的文人,吃了朋友送给他的韭菜,因菜味鲜美,就写了一封信致谢,中国人特别喜欢在相关的生活物品中,以书法的形式表现个人的生活情趣。《韭花帖》局部五代杨凝式诗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