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片段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4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片段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4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片段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4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片段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4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片段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片段重点字词解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背畔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乃大发兵诣金城。遣充国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后罕竟不烦兵而下。二年秋,羌若零、儿库共斩先零大豪杨玉首。(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老:认为……年老B.止必坚营壁坚:使……坚固C.先计而后战计:考虑,谋划D.后罕竟不烦兵而下下:使……投降(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②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石勒欲袭王浚,未知虚实,将遣使觇之。参佐请用羊祜、陆抗故事,致书于浚。浚闻勒欲附之,甚喜,谓子春曰:“石公一时豪杰,乃欲称藩于孤,其可信乎?”子春曰:“自古胡人为辅佐名臣则有矣,未有为帝王者也。石将军非恶帝王不为而让于殿下,顾以帝王自有历数,非智力之所取,虽强取之,必不为天人所与。归身殿下,此乃石将军之明识所以远过于人也,殿下又何怪乎!”浚大悦,遣使报聘,以厚币酬之。王浚使者至,石勒匿其劲卒、精甲,羸师虚府以示之,北面拜使者而受书。复奉表于浚,期以三月中旬亲诣幽州奉上尊号。勒既入城,纵兵大掠,升其听事,浚乃走出堂皇,勒众执之,使其将以五百骑先送浚于襄国,斩于襄国市。(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乃石将军之明识所以远过于人也”的“于”表比较,与“石将军非恶帝王不为而让于殿下”的“于”不同。B.“自古胡人为辅佐名臣则有矣”的“为”是动词,意谓“做、担任”,与“未有为帝王者也”的“为”相同。C.“此乃石将军之明识所以远过于人也”的“乃”表肯定,意谓“就是”,与“浚乃走出堂皇”的“乃”不同。D.“羸师虚府以示之”的“以”表目的,意谓“来”,与“使其将以五百骑先送浚于襄国”的“以”相同。(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石公一时豪杰,乃欲称藩于孤,其可信乎?②顾以帝王自有历数,非智力之所取,虽强取之,必不为天人所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机。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或至昏暮,四方朝贡,奚所瞻观?矧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戴珊尝以老病乞骸骨,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为强留,独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久之,珊叩首泣。珊出曰:“死此官矣。”(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此官矣”中的“死”指生命终止,与“死国可乎”中的“死”不同。B视朝,指天子临朝听政,明代早朝一般在凌展五点开始,中后期有所废弛。C.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D.即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稽首、顿首、叩首都是我国古代的跪拜礼。(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怠荒是戒,励精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②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执悉怛谋归之。吐蕃诛之于境上。德裕由是怨僧孺。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亦疏之。僧孺内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退,谓同列曰:“主上责望如此,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十二月,乙丑,以僧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B.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C.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D.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②退,谓同列曰:“主上责望如此,吾曹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挖空训练】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归顺的羌人)及归义羌侯杨玉等,背畔(通“叛”,违背,背叛)犯(侵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地方官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年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带领,率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估量,揣测)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呈上)方略(作战方略)。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担忧)。”上笑曰:“诺。”乃大发(发动)兵诣(到……去)金城。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使……坚固)营壁,尤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表被动)用。虏数(多次)挑战,充国坚守。后罕竟不烦(烦劳,麻烦)兵而下。二年秋,羌若零、儿库共斩先零大豪(首领)杨玉首。【参考答案】(1)解析D项,“下”是名词用作动词,攻占。答案D(2)解析采分关键点:①遥:在远方。度:预测。图:绘画,描绘。上:进献,送上。②西:向西。日:每天。飨:犒劳,慰劳。为:表被动。答案①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②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被他任用。【参考译文】神爵元年三月,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丙吉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了。”汉宣帝又派人去问他,说:“你估计羌人会怎样?应当派多少人?”赵充国说:“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请陛下交给老臣来办,不必担忧。”汉宣帝笑着说:“可以。”于是便调发大军前往金城。派赵充国率领金城部队,去攻打西羌。赵充国经常注意派侦察兵到远处巡察,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准备,扎营时一定使营垒坚固,他特别老成持重,爱护士卒,必先制定好作战计划,然后再进行战斗。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被他任用。羌敌屡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后来罕羌终于不用兵就平定下来。汉宣帝神爵二年秋季,羌人若零、儿库等部落首领共同将先零羌的首领杨玉斩杀。二、【挖空训练】石勒欲袭王浚,未知虚实,将遣使觇(窥视)之。参佐请用羊祜、陆抗故事(旧例),致(送,传递)书于浚。浚闻勒欲附(归附)之,甚喜,谓子春曰:“石公一时豪杰,乃(竟)欲称藩于孤(古代君王的自称)(状语后置),其(这)可信乎?”子春曰:“自古胡人为(担任)辅佐名臣则有矣,未有为帝王者也。石将军非恶帝王不为而让(把好处给别人,转让)于殿下,顾(只是)以(因为)帝王自有历数(天数),非智力之所取,虽(即使)强取之,必不为天人所与(支持)(为……所,被动)。归身(归附)殿下,此乃石将军之明识所以(……的原因)远过于人也,殿下又何怪乎!”浚大悦,遣使报聘(为答谢邻国的聘问而派使者回访),以厚币(礼物)酬之。王浚使者至,石勒匿其劲(坚强有力)卒、精甲,羸师(军队)虚府以示(给……看)之,北面(面向北,指臣服于人)拜使者而受书。复奉表于浚(状语后置),期(约定日期)以三月中旬亲诣(到)幽州奉上尊号。勒既入城,纵兵大掠,升(登上)其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浚乃(于是)走出堂皇(官吏治事的厅堂),勒众执(捉拿,拘捕)之,使其将以(率领)五百骑先送浚于襄国,斩于襄国市(状语后置)。【参考答案】(1)解析A项,于:比,表比较/表引出对象。B项,为:做,担任。C项,乃:表肯定,就是/表示顺接,于是,就。D项,表目的,来/率领。答案D(2)解析采分关键点:①“石公一时豪杰”,语意判断句。乃:竟然,却。于:向。其:指示代词,这。②顾:表转折,只是。以:因为。为……所:表被动。与:支持。答案①石公是一时的豪杰,竟然想要向我臣服,这种事可信吗?②只是因为帝王身份自有天数,不是凭借智慧和力量就能取得的,即使勉强取得了,也一定不被天下人支持。【参考译文】石勒想要袭击王浚,不知道王浚的虚实,将要派遣使者窥视观察。参佐请他效仿羊祜、陆抗的旧事,先写信给王浚。王浚听说石勒想要归附自己,非常高兴,告诉子春说:“石公是一时的豪杰,竟然想要向我臣服,这种事可信吗?”子春说:“自古以来,胡人做辅佐名臣的有很多,但没有成为帝王的。石将军不是厌恶帝王的地位而把它转让给殿下,只是因为帝王身份自有天数,不是凭借智慧和力量就能取得的,即使勉强取得了,也一定不被天下人支持。归附于殿下,这是石将军明智远远超过他人的地方,殿下又何必感到奇怪呢!”王浚非常高兴,派遣使者回访,用丰厚的礼物酬谢他们。王浚的使者到达,石勒藏匿他强壮的士兵和精锐的兵器,把羸弱的军队和空虚的府邸展示给使者看,面朝北方叩拜使者,接受王浚的回信。又向王浚上表,约定在三月中旬亲自拜访幽州支持他称帝。石勒入城后,放纵士兵大肆掠夺,登上处理政事的大厅,王浚于是走出殿堂,石勒的部众抓住了他,石勒派他的将领率领五百骑兵先把王浚押送到襄国,在襄国的街市上把他杀了。三、【挖空训练】大学士刘健上言:“自古愿(希望)治(安定太平)之君,必早朝晏(晚)罢,日省(察看,阅览)万机(当政者处理各种重要事务)。祖宗黎明视朝(天子临朝听政),每日奏事二次(定语后置)。迩(近来)者视朝太迟,散归或(有时)至昏暮,四方朝贡,奚(哪里,怎么)所瞻观(瞻仰观看)?矧(况且)今各边启衅(引发嫌隙,挑起争端),四方荐(一再,接连,屡次)灾,尤为可虑(担忧)。怠荒(怠惰荒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戒(警诫),励精是图,庶(或许)可以回(挽回)天意,慰(抚慰)人心。”上嘉(赞许)纳之。十五年正月,大计(考核官吏)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告诉)之曰:“天下觐吏(朝见的官员)毕(全)集,卿其(可要,一定)用心采访(考察,裁量),毋纵毋枉,以彰黜(罢免)陟(提升,提拔)。”文升顿首(以头叩地,不停留。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稷(宗庙社稷)福也,敢(怎敢)不仰承(按对方意见办事)?”乃令内官掖(用手扶着别的胳膊)之下陛(台阶)。自是,汰(淘汰,裁掉)不职(尽职,称职)者二千余人(定语后置),皆当(正确)。戴珊尝以老病乞骸骨(自请退职,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上曰:“主人留客坚,客且(尚且)为强留,独(表反问,岂,难道)不能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流泪的样子)久之,珊叩首(即伏身跪拜,以头叩地)泣。珊出曰:“死(生命终止)此官矣。”【参考答案】(1)解析C项,“与‘致仕’相同,都表示辞官”错误,“乞骸骨”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乡土。“致仕”即交还官职,即退休,并无“辞官”之意。A项,生命终止/为……而死。答案C(2)解析采分关键点:①“怠荒是戒,励精是图”是宾语前置句,“是”起到提宾作用。庶:或许。回:挽回。②“陛下图治若此”是状语后置句,“宗社福也”是判断句。敢:岂敢,怎么敢。答案①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②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的福分,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呢?【参考译文】大学士刘健上疏说:“自古以来希望天下太平的君主,必然早早地上朝很晚退朝,每天处理纷繁的政务。列位先皇黎明时分就临朝听政,每天两次上奏事情。陛下近来临朝听政太晚,散朝归去时有时到了傍晚,各地朝见进贡之臣民,还怎么瞻仰观看我朝风范?况且现在各个边境引发嫌隙,挑起争端,各地接连发生灾荒,尤其令人担忧。警诫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许能够挽回天意,抚慰百姓的心灵。”皇帝赞许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弘治十五年正月,大举考核天下官吏。皇上召马文升到暖阁,吩咐他说:“天下朝见的官员全都聚集在这里,爱卿一定要用尽心思考察裁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升迁降黜的公正。”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的福分,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呢?”于是让宦官搀扶着他走下台阶。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的官员,都非常恰当。戴珊曾经因为年老生病而乞求退休,皇上说:“主人挽留客人之意很坚定,客人尚且为主人而勉强留下,难道(你)就不能为了我而留下吗?况且天下还没有太平,(你)怎么忍心舍弃我呢!”之后,流泪伤心很久,戴珊叩头哭泣。戴珊出来说:“我要死在官任上了。四、【挖空训练】五年秋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代理官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率领)兵入据其城,具(详细)奏其状(情状,情况)。牛僧孺曰:“吐蕃之境,四面各万里,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白白地)弃诚信(真诚信用),有害无益。”上以为然(正确,对,表肯定),诏(命令)德裕以城归吐蕃,执(捉拿,逮捕)悉怛谋归(使……归,送回)之。吐蕃诛之于境上(状语后置)。德裕由是(因此)怨(怨恨,仇恨)僧孺。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入知(主持,掌管)枢密,数(多次)为上言:“缚(捆绑)送悉怛谋以快(使……痛快)虏心,绝(断绝)后来降者,非计(办法)也。”上亦悔之,尤(抱怨,指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依附)李德裕者因(趁机)言“僧孺与德裕有隙(感情上的裂痕,怨隙),害(嫉妒,妒忌)其功”。上亦疏之。僧孺内不自安,会上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亲临)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考虑)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四方外族)不至交侵(相互侵犯)百姓不至流散(离散流亡)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另外)求太平非臣等所及(达到)。退,谓同列曰:“主上责(责怪)望(怨恨)如此,吾曹(我们这些人)岂得久居此地乎!”因累表请罢。十二月,乙丑,以僧孺同平章事,充(充当,担任)淮南节度使。【参考答案】(1)解析“四夷不至交侵”和“百姓不至流散”是并列的情况,结构相同,两者之间要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至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