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_第1页
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_第2页
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研究

1纺织企业产业集群的优势工业集团是指同一行业的公司、相关行业和大型运营行业的公司的地理位置高度集中的经济现象。它包括二种情况:一种是水平型产业群,即同一产业(按标准产业分类法划分)内的企业以及与之关联度较高的其它产业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另一种是垂直型产业群,即相互独立的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由于存在着上下游关系而形成的集合。产业集群现象以制造业居多,比如美国硅谷的IT产业、意大利北部的皮革加工业、德国南部的汽车制造业以及我国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家电产业都是这一组织形态的典型代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由于在生产成本、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信息费用等方面的优势,产业集群对某一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发达的省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产业集群现象,比如广东东莞的电子信息产品产业群、浙江绍兴的纺织印染产业群等。产业集群在纺织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如下:首先,纺织业通过产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充分享受规模经济及外部效应带来的优势。规模经济是指投入的增长带来产出成倍增长的经济现象,其原理是由于投入要素的增加以及投入要素的优化组合,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使该地区的生产要素相对丰富,因而纺织企业可以按照最佳投入量及投入比例组织生产,从而在投入要素一定的情况下,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外部效应是指某企业产出受到其它企业产出影响的经济现象,外部效应主要表现在技术扩散效应、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其直接影响是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2002年末,我国纺织企业共有23600家,其中亏损企业为4652家,亏损面为19.71%,在纺织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纺织企业的亏损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纺织企业比较少的省份亏损面较高,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模经济及外部效应给纺织企业带来的优势。其次,纺织企业产业集群可以有效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灵魂,然而创新需要一定的“土壤”,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促进创新,这是因为集群内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对企业的制度、技术等不断创新,因而集群形成了企业创新的动力。另外,集群内企业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以准确把握创新的方向,从而提高了创新的效率。此外,纺织业的产业集群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比如产业的集群促进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就业率;不仅如此,纺织产业集群还促进了与纺织产业链有关的其它产业的发展,如化工、交通等。2纺织业的产业集群总体结构优化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战略,这种情况下我国对纺织业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了倾斜策略:国家不仅对北京、山东、上海等地区的纺织企业进行了重点投资,而且还鼓励各地兴办纺织企业。因而,建国后纺织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曾一度占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纺织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并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纺织业分散的局面,使纺织企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纺织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显现出来,原材料相对不足,产品难以销售,这种情况下纺织企业普遍亏损,1998年中央制定了纺织压锭计划。在三年内压缩1000万纱锭,占原有生产能力的1/4,经过压锭计划,我国纺织产业的结构得到初步优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纺织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几个产业集群。由以上分析看出,我国纺织业产业集群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群的程度较低。产业集群的程度通常用区位商指标来衡量,区位商指标是指某一地区某一产业的净产值在这个地区全部产业净产值的百分比与整个国家范围内这一产业的净产值在整个国家全部产业净产值的百分比之比。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其中g1、g2分别代表某地区某一产业净产值和整个地区全部产业净产值;Q1、Q2分别代表国家某一产业净产值及整个国家全部产业净产值;Z为区位商值,代表研究区域产业专门化率。Z≤1说明该产业不是研究区域的专业化部门;Z>1说明这个产业是研究区域的专业化部门。Z值越大,说明这个产业在研究区域中专门化程度即产业集群程度越高。由图1可见,纺织业在浙江省的区位商值最高(2.79),其次为江苏(2.28),而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市的区位商值接近于1,这说明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程度较低。从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来看,水平型产业群超过垂直型产业群,我国几个特色纺织产业基地(比如绍兴纺织、江苏丝绸等)都是水平型产业集群。水平型产业集群与垂直型产业集群各有特点,比如水平型产业集群可以更有效发挥规模效应,但不利于培养健全的工业体系;而垂直型产业集群可以培养健全的工业体系,但规模效应较差,因而水平型产业集群与垂直型产业集群应当并重,协调发展。2002年主要省(市)纺织品产量占全国比例见表2。由表2可见,广东、浙江等六省(市)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很大比例。首先从最终产品来看,广东服装产量占全国1/4强,但纱、布等原料的产量所占比例较低,这显示出强劲的水平型集群;另外,浙江印染布的产量虽然接近全国的1/2,但纱、服装的产量相对较低,这也说明水平型集群效应超过垂直型集群效应。特别指出的是,丝织行业的垂直集群比较突出,比如浙江、江苏无论在丝产量还是在丝织品产量方面在全国占有非常大的比例。3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政府引导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与产业的发展程度及开放程度有很大关系。从国内外市场集群的形成来看,促使产业集群的动力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其途径主要是追求生产成本最小化及追求市场销售收入最大化。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对纺织企业有重要影响,在成本最小化的驱使下,位于大城市的纺织企业(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出现了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因而在大城市的周围出现了纺织企业集群的现象,比如杭州市的萧山等地区。另一方面,在市场销售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纺织企业的部门(比如设计、研发等)出现了向城市聚集的现象,比如法国巴黎的服装业等。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使纺织业集群成为一种可能,但集群程度的大小还受其它因素的制约,比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程度、当地优惠政策等。由于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它不能靠政府的行政干预加以形成,但政府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产业集群加以引导。应该采取措施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社会按照最佳生产投入进行生产,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产业的发展就会出现集群现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不仅包括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还包括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得信息成为生产要素流动的先导。当前,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且资本、技术等要素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致使其流动效率低下。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建立有效的信息体系指导资本、技术的流动。从地方政府引导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应建设好软、硬环境。软环境包括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市场环境(比如金融机构建设、市场制度建设等)、人文环境(比如教育)等方面。政策支持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加速器”,推进了集群的速度;市场环境建设为集群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