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2020 年“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2020 年“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2020 年“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2020 年“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2020 年“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与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渗透有序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需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分成与组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PPT,提问:①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两个筐;②继续看,你又知道了什么呢?----有4朵向日葵;③请你找一找,从右边起排在第3个的是哪一朵?

二、探究新知

1.出示PPT,将图片上的4朵向日葵分到两个框里,请问有几种分的方式?(要求学生用手里的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学生上台用小磁珠展示汇报:

(1)①第一个框里放1朵,第二个框里放3朵,师:这是把4分成了几和几呢?生:把4分成了1和3教师板书“4可以分成1和3”,重点认识分成符号并理解分成符号的含义,表示把4分成了两部分,“1和3”;②师:同学们继续看,把左边的1和右边的4合起来是不是又恢复成原来的4了,那我们可以反过来说“1和3可以合成4”,重点认识合成符号,表示把1和3合起来变成了4,引导学生边比划边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与合,”板书题目。

(2)①第一个框里放2朵,第二个框里放2朵,师:这是把4分成了几和几呢?生:把4分成了2和2教师板书“4可以分成2和2”,重点认识分成符号并理解分成符号的含义,表示把4分成了两部分,“2和2”;②师:同学们继续看,把左边的2和右边的2合起来是不是又恢复成原来的4了,那我们可以反过来说“2和2可以合成4”,重点认识合成符号,表示把2和2合起来变成了4,引导学生边比划边说。

(3)①第一个框里放3朵,第二个框里放1朵,师:这是把4分成了几和几呢?生:把4分成了3和1教师板书“4可以分成3和1”,重点认识分成符号并理解分成符号的含义,表示把4分成了两部分,“3和1”;②师:同学们继续看,把左边的3和右边的1合起来是不是又恢复成原来的4了,那我们可以反过来说“3和1可以合成4”,重点认识合成符号,表示把3和1合起来变成了4,引导学生边比划边说。教师出示PPT再将上述内容强调一遍,加深学生印象。①教师出示PPT总结:原来有4朵,第一筐里放1朵,剩下的全部放进第二个筐里,第二个筐里有3个,我们在数学上可以说4可以分成1和3;②教师总结:原来有4朵,第一个筐里放2朵,剩下的全部放进第二个筐里,第二个筐里有2朵,我们在数学上可以说4可以分成2和2;③教师总结:原来有4朵,第一个筐里放3朵,剩下的全部放进第二个筐里,第二个筐里放1多,我们在数学上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

3.教师在写分合式过程中强调出分与合的符号,巧记“分成”与“合成”符号,结合刚才的分向日葵的例子学习分成与合成的意思;

4.引导学生观察写的三个式子,能发现什么?发现第一个筐里的依次是1、2、3,是按顺序来的,我们说的时候最好也是按顺序来说。

如果学生没有按顺序说4的分合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向学生渗透有序的思想。

5.带领学生记忆4的分合式,以小口诀的形式,

老师:小朋友,老师问你,4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边老师,我来帮你,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6.5的组成和4的组成在设计上是一致的。

三、知识运用

1.2、3、4、四、知识小结1、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呢?生:学会了分与合;生:学习了4和5的分合式;师:还学会了利用分合式来解决问题,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渗透德育教育)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口算题卡第21页;口算题卡第22页。《分与合》学情分析本节课《分与合》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5的认识的基础上再继续加深学习的,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所以这一节课十分重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爱上数学,我在教学时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教学过程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过程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练习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球游戏、排火车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习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分与合》效果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分与合》,在上课前进行了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教材分析等准备,授课途中采用讲授法,寓教于乐,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传授知识,通过一整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初步建立起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起了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4、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分与合》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5各数之后所要进行学习的一个表示数字的组成的分解式,既可以表示把一个数分成了几和几,也可以说几和几可以合成一个数。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基础。1.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本节课选取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便于将数的组成和图形进行联系,便于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分东西”这一生活技能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

2.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4和5的分与合时,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从动手操作中感知4和5的分与合。通过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数的组成。通过动手分一分这样的操作活动,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让学生经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分与合》评测练习1.画一画。2.填一填。3.4.开火车。5、做游戏○○○○○○○○○○○○○○○○○○○○○○(1)一共有()袋球,从右边第4袋有()个球;(2)从左往右数,第()袋和第()袋合起来是5个球;[来源:Z#xx#k.Com](3)从右往左数,第()袋和第()袋合起来是5个球。《分与合》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的《分与合》,回顾本节课,发现在上课途中有几个问题以及要加强的几点,现总结如下,以文字版的形式记录下来更方便勉励自己课后及时反思。出现的问题:板书设计不够到位,每两种小磁珠的摆法之间挨的太近,应该在上课前多演练几次;提问4和5的分合式时只是全体学生一起回答,没有单独再提问某一个学生,这样不能更全面的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后应该加强的几点:认真备课,使课程更加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本节课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应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应该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4、多用表扬、少用批评。一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步也越快。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针对各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分与合》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要求,现将与本课程有关的课程标准分析如下: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能分成几和几以及能将几和几合成一个数的双层含义。熟记4和5的分合式,为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数学思考:在观察、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