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全国名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全国名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全国名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全国名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全国名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全国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1一9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原始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私有制、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D.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几大早期文明由于交通的局限性,各文明之间基本上独立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B正确;早期人类分布在亚、非、欧等大洲,不是同一地点,A错误;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C错误;人类早期文明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是所有早期文明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D错误。故选B。2.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并且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农业经济不发达,A项错误;古代希腊的政治是民主政治,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C项错误;中国古代没有出现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D项错误。3.有学者指出:“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旨在()A.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说明文明交流的必要性C.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D.揭示美洲文明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因美洲文明远离古代的世界文明中心,难以吸收和借鉴先进文明,故生产方式和文化较为落后,这体现出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并非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为了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非为了揭示美洲的落后,而是肯定文明交流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古埃及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对周边地区和西方文化的孕育保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影响的过程。巴比伦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成分,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推动着其他文明的发展。从中可以推断,世界文明()A.具有互鉴性和双向流动性 B.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地区C.发展具有独特性和继承性 D.起源以文字发明为标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埃及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对周边地区和西方文化的孕育保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和影响周边文化的过程”,说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独特性;而“巴比伦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推动着其他文明的发展”等信息说明,古代文明具有继承性,为世界文明增加了多元的可能,C项正确;材料强调文明的互动与继承,与传播方式无关,排除A项;目前所知最早文明出现在西亚,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西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并未涉及世界文明起源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5.《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的存在A.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B.巩固了中世纪奴隶制度C.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 D.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知,庄园主拥有各种大权,其庄园也俨然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故〖答案〗为C项;庄园的存在不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排除B项;D项中的“确保”说法错误,排除。6.[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 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无法体现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欧洲、非洲、亚洲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7.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A.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B.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树立天皇权威和建立中央及地方官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革,模仿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故选C;信息中没有涉及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排除A;到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度开始瓦解,庄园经济和武士集团形成,不是大化改新措施实施的结果,排除BD。8.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这反映了马里()A.经济繁荣 B.军事强大 C.文化发达 D.国王专制集权〖答案〗A〖解析〗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这反映了马里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故A正确;材料没有马里军事强大、文化发达、国王专制集权的信息,故BCD错误。9.在中世纪,原产于亚洲香料成为欧洲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欧洲民众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甚至饮料都掺入香料。这说明()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口味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转向奢侈〖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16世纪以来欧洲的菜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香料,而这些香料大多盛产于亚洲,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肴中调料增加无关,排除A项;16世纪欧洲菜肴中的调料,大多是从亚洲进口的,欧洲从美洲掠夺的主要是黄金、白银和棉花,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16世纪欧洲菜肴中调料增加,不能表明调料多了就是民众消费奢侈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文艺复兴兴起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宗教改革开始于邦国林立的德意志。对于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政治分裂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权力分散导致思想专制薄弱C.政治分裂是文化繁荣的必要前提D.政局动荡更能推动政治革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兴起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宗教改革开始于邦国林立的德意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都和当时分裂的环境有关,这是因为权力分散导致思想专制薄弱,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以B正确;A项说法错误,政治分裂会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进而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A错误;C项中的“必要前提”说法错误,大一统的环境也能促进文化繁荣,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治革新,所以D错误。11.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可知,这一主张出自《独立宣言》,选项B正确;选项A主要解决的是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并未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人权宣言》强调的是公民权利,排除C;材料描述的主张和人种无关,排除D。1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针对工人住房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住房立法,要求雇主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此外还颁布了1908年《养老金法案》,1911年《国民保险法》、1912年《最低工资法》等。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当时()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英国最早进行“福利国家”建设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杜会问题 D.工人运动推动代议制的完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为的是解决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C项正确;工业革命造就了相对贫困和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降低,排除A项;福利国家出现于二战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政府对工人生活的有限关注,并非代议制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3.《宣言》指出:“人的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由此可知,《宣言》A.具有实践性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C.具有时效性 D.全面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知,人的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对现存真实关系的总结和反映,说明《宣言》具有实践性,A项正确;《宣言》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人的理论原理主要来自实践,并以实践为基础,没有强调其时效性,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言》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全面否定社会主义,D项错误。14.15世纪末,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国家,开始进行海盗式的侵略活动和殖民扩张,充当急先锋的两个国家是A.葡萄牙、西班牙 B.西班牙、法国C.意大利、荷兰 D.葡萄牙、英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在当时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故选A;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均是后起之秀,不是急先锋,排除BCD。15.下表所示为19世纪末非洲反殖民斗争的三个典型事件。据表可知,这些反殖民斗争的共同点是()事件领导者概况结果埃及抗英斗争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兵败被俘,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苏丹马赫迪起义马赫迪一度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最终未能阻止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埃塞俄比亚抗意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击退侵埃意军,成功捍卫了民族独立A.由封建统治者领导 B.以武装斗争为主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建立了民族政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都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B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是由封建统治者领导,排除A项;苏丹马赫迪利用宗教发动群众,排除C项;埃及建立了民族政党,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时间推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B.开展工业革命的先后决定了其排名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至19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根据材料“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随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居首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英国逐渐被反超,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没有导致欧洲衰落,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先后可以影响排名,但无法决定排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一战,排除C项。故选D项。17.下表为不同时期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苏联()年份拖拉机产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产量拖拉机保有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9280.127万辆0台2.7万辆2台1940316万辆1.28万台53.1万辆18.2万台A.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付出巨大 B.“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C.机械化助推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 D.计划经济体制助推工业化实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到1940年的苏联。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通过材料可知,1940年和1928年相比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28一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快速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农业机械数量增多,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付出巨大,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加,但不涉及助推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加,不知道当时苏联是不是实现了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为第一次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由此可以得出其主要特点是()地区事件亚洲中国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印尼反荷兰斗争;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A.类型、道路多样化 B.都开展了社会主义运动C.均由资产阶级领导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既有暴力革命,也有改革运动,由此可知体现了斗争革命道路、类型的多样化,A项正确;这些革命和改革并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B项;领导阶级全都是资产阶级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财开支的比例,该表说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7年(美英法德意日)。据本题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的国防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远远大于美、英、法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亚洲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三国加大国防开支,酝酿战争,C项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一战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其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克松政府改革社会福利政策,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改革政府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权限,推行岁入分享计划;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这些政策调整主要是应对A.经济滞胀和社会保障过度 B.“知识经济”时代面临新问题C.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 D.美国行政权过分扩张的弊端〖答案〗A〖解析〗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这是应对“福利国家”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实施的,再结合时间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滞胀阶段,一方面财政吃紧,另一方面福利开支过大,故政府对社会福利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于90年代,B项错误;“实施就业培训计划”是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而言的,C项错误;“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是应对财政压力过大而言的,其目的不是限制“行政权扩张”,D项错误。21.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三个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率先要求民族自决,并于1991年8月正式独立。据下表可知1990年人均GDP比较表(苏联平均水平为100)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挪威芬兰100140133123518548524A.政局的动荡引发了信仰危机B.苏联的高压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C.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完全失败D.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加速东欧剧变〖答案〗D〖解析〗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人均GDP与西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从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D项正确;从表格中看不出政局动荡和苏联的高压政策,排除AB;C项太绝对,排除C。22.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非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这主要和西方人的殖民统治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非洲经济发展落后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D排除。23.1947年3月,在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的”,它“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第一次柏林危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的美国。根据所学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即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所以它是杜鲁门主义,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且是在1947年6月提出,排除B项;北约组织在1949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柏林危机开始于194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4.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B.经济格局走向全球化C.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亨廷顿认为,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故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不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排除B项、C项;材料认为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没有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25.两极格局结束后,大集团对峙的大国关系格局已经不存在了,各大国为了充分地维护自身的利益,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的方法,首脑外交极为活跃,纷纷建立高层化、机制化的对话渠道,大国关系不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局。这表明当今世界A.呈多样性的格局特征 B.政治格局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C.和平力量的不断增长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冲击旧的世界政治秩序〖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两极格局结束后,大集团对峙的大国关系格局已经不存在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阐述的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在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当今世界出现的多样性特征,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探讨政治格局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B、D项;材料没有涉及当今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点石成金』】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在加速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多极化中的“化”,就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材料信息反映的多样性的格局特征,正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除了尼罗河,金字塔已成为埃及的象征。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国时期。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即已存在了。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现高137米),底边长230米(现长227米)。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后才被超过。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此塔共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摘编自徐继素、陈君慧《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埃及金字塔在世界建筑史上和埃及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分析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等宏伟建筑的条件。〖答案〗(1)在世界建筑史上地位: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是埃及的象征。(2)古代埃及农业经济发达,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及专制统治的建立,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政治前提;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即已存在了”可知其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可知其工程浩大;根据材料“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可知其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除了尼罗河,金字塔已成为埃及的象征”可知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尼罗河定期泛滥,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利于农业生产,古代埃及农业经济发达,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兴建大型建筑,需要调动大量人力和社会资源,只有掌握权力的人才能做到,埃及国家统一及专制统治的建立,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政治前提;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建筑是埃及科技水平的代表,它体现了当时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工程等方面的高水平,这说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政治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文化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可以就其中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需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看法: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是正确的。说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性的生产和消费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仅限于本地,这是全球性生产的主要表现。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要运到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这是全球性消费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消费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世界变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先于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而产生,而且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示例二:看法:马克思对政治全球化的分析是正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因为经济全球化会促进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依存,促进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传播,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趋同化。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文明,这当中包括政治制度。它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把东方落后地区纳入西方资本主义范畴,而且迫使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采取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推行到世界各地。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政治的集中和趋同化,导致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表中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可以就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应具体明确,然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对看法进行说明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28.【民族解放运动】材料一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正法西斯势力上台;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摘编自2019年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玻利瓦尔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评析:玻利瓦尔主张“反殖民主义,独立自主”“实行共和制”“取消奴隶制”“各阶层平等”。当时,拉美处西、葡等国殖民统治之下,实行专制统治,奴隶制盛行。在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影响,玻利瓦尔结合拉美实际,提出上述主张。这些主张促进了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对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解放、建设民主共和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特点:领导阶级的多样性:既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还有;参与的广泛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阶层广泛参与;性质多样性:既有反帝斗争、反法两斯斗争还有反封建的民主化改革。(任答2点即可)影响:打击了本国封建、保守势力,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对非洲和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战后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任签2点即可)〖解析〗(1)主张:根据材料“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可知,玻利瓦尔主张“反殖民主义,独立自主”“实行共和制”“取消奴隶制”“各阶层平等”。评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拉美处在西、葡等国殖民统治之下,实行专制统治,奴隶制盛行。在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影响,玻利瓦尔结合拉美实际,提出上述主张。这些主张促进了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对推动拉丁美洲独立解放、建设民主共和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特点:根据材料“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可知,领导阶级的多样性,既有民族资产阶级政党,还有;根据材料“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可知,参与的广泛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阶层广泛参与;根据材料“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正法西斯势力上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可知,性质多样性,既有反帝斗争、反法西斯斗争还有反封建的民主化改革。影响: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打击了本国封建、保守势力,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对非洲和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战后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一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暂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墅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编自[日]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人们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理由: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够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2)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价值和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解析〗【小问1】态度:据材料“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的战争”可知支持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理由:据材料“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可知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够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小问2】变化:据材料“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可知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价值和意义。原因:据材料“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可知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长,代价巨大;据材料“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墅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可知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据材料“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可知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湖南省全国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1一9单元。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原始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私有制、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A.同一地点扩散,多元一体 B.基本独立发展,明显多元C.都是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D.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几大早期文明由于交通的局限性,各文明之间基本上独立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B正确;早期人类分布在亚、非、欧等大洲,不是同一地点,A错误;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C错误;人类早期文明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是所有早期文明都是城市国家、商业发达,D错误。故选B。2.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并且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农业经济不发达,A项错误;古代希腊的政治是民主政治,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帝国,C项错误;中国古代没有出现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D项错误。3.有学者指出:“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这一论述旨在()A.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说明文明交流的必要性C.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 D.揭示美洲文明的落后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印第安人和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相距太远,无法联系,又由于他们没有马,不知道使用铁犁和车轮,因而,比起亚洲、欧洲大陆较发达的区域,他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要较为落后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因美洲文明远离古代的世界文明中心,难以吸收和借鉴先进文明,故生产方式和文化较为落后,这体现出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必要性,并非论证区域文明发展的差异性,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为了阐明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性,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非为了揭示美洲的落后,而是肯定文明交流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4.有学者指出,古埃及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对周边地区和西方文化的孕育保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影响的过程。巴比伦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成分,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推动着其他文明的发展。从中可以推断,世界文明()A.具有互鉴性和双向流动性 B.最早产生于古埃及地区C.发展具有独特性和继承性 D.起源以文字发明为标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埃及文化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对周边地区和西方文化的孕育保存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和影响周边文化的过程”,说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独特性;而“巴比伦的法典、腓尼基的字母文字等文明元素均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营养,同时古希腊罗马的文明也推动着其他文明的发展”等信息说明,古代文明具有继承性,为世界文明增加了多元的可能,C项正确;材料强调文明的互动与继承,与传播方式无关,排除A项;目前所知最早文明出现在西亚,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西亚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并未涉及世界文明起源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5.《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庄园的存在A.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B.巩固了中世纪奴隶制度C.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 D.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实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知,庄园主拥有各种大权,其庄园也俨然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质,故〖答案〗为C项;庄园的存在不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实行封建制度,排除B项;D项中的“确保”说法错误,排除。6.[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由此可见()A.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 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C.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在沟通世界贸易中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无法体现中国的瓷器、丝绸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欧洲、非洲、亚洲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7.大化五年(649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A.编订律令法典,建立起法律体系B.庄园经济形成,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武士集团形成,促进了日本进步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树立天皇权威和建立中央及地方官制,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改革,模仿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故选C;信息中没有涉及国家法律体系的建立,排除A;到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度开始瓦解,庄园经济和武士集团形成,不是大化改新措施实施的结果,排除BD。8.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国王。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致当地市场金价下降了1/4。这反映了马里()A.经济繁荣 B.军事强大 C.文化发达 D.国王专制集权〖答案〗A〖解析〗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黄金。这反映了马里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故A正确;材料没有马里军事强大、文化发达、国王专制集权的信息,故BCD错误。9.在中世纪,原产于亚洲香料成为欧洲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欧洲民众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鱼、肉、果酱、汤,甚至饮料都掺入香料。这说明()A.价格革命使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B.美洲开发改变了欧洲的饮食风尚C.欧亚贸易拓展影响了欧洲人的口味 D.新航路开辟使民众消费转向奢侈〖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16世纪以来欧洲的菜肴中大量使用了各种香料,而这些香料大多盛产于亚洲,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亚洲、欧洲各国之间联系更为密切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黄金白银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的现象,与材料中欧洲人饮食菜肴中调料增加无关,排除A项;16世纪欧洲菜肴中的调料,大多是从亚洲进口的,欧洲从美洲掠夺的主要是黄金、白银和棉花,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16世纪欧洲菜肴中调料增加,不能表明调料多了就是民众消费奢侈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文艺复兴兴起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宗教改革开始于邦国林立的德意志。对于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政治分裂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B.权力分散导致思想专制薄弱C.政治分裂是文化繁荣的必要前提D.政局动荡更能推动政治革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兴起于四分五裂的意大利,宗教改革开始于邦国林立的德意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都和当时分裂的环境有关,这是因为权力分散导致思想专制薄弱,有利于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以B正确;A项说法错误,政治分裂会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进而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A错误;C项中的“必要前提”说法错误,大一统的环境也能促进文化繁荣,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治革新,所以D错误。11.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这一主张应出自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那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可知,这一主张出自《独立宣言》,选项B正确;选项A主要解决的是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并未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人权宣言》强调的是公民权利,排除C;材料描述的主张和人种无关,排除D。12.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推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针对工人住房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住房立法,要求雇主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此外还颁布了1908年《养老金法案》,1911年《国民保险法》、1912年《最低工资法》等。这在客观上反映出当时()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英国最早进行“福利国家”建设C.工业迅速发展带来新的杜会问题 D.工人运动推动代议制的完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由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立法,为的是解决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C项正确;工业革命造就了相对贫困和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降低,排除A项;福利国家出现于二战之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政府对工人生活的有限关注,并非代议制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3.《宣言》指出:“人的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由此可知,《宣言》A.具有实践性 B.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C.具有时效性 D.全面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可知,人的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是对现存真实关系的总结和反映,说明《宣言》具有实践性,A项正确;《宣言》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人的理论原理主要来自实践,并以实践为基础,没有强调其时效性,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言》继承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全面否定社会主义,D项错误。14.15世纪末,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欧国家,开始进行海盗式的侵略活动和殖民扩张,充当急先锋的两个国家是A.葡萄牙、西班牙 B.西班牙、法国C.意大利、荷兰 D.葡萄牙、英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在当时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故选A;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均是后起之秀,不是急先锋,排除BCD。15.下表所示为19世纪末非洲反殖民斗争的三个典型事件。据表可知,这些反殖民斗争的共同点是()事件领导者概况结果埃及抗英斗争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兵败被俘,埃及沦为英国殖民地苏丹马赫迪起义马赫迪一度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最终未能阻止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埃塞俄比亚抗意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击退侵埃意军,成功捍卫了民族独立A.由封建统治者领导 B.以武装斗争为主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建立了民族政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都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B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是由封建统治者领导,排除A项;苏丹马赫迪利用宗教发动群众,排除C项;埃及建立了民族政党,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时间推名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A.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B.开展工业革命的先后决定了其排名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0年至190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根据材料“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随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居首位;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英国逐渐被反超,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没有导致欧洲衰落,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先后可以影响排名,但无法决定排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一战,排除C项。故选D项。17.下表为不同时期苏联的农业机械产量与保有量的数据。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苏联()年份拖拉机产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产量拖拉机保有量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9280.127万辆0台2.7万辆2台1940316万辆1.28万台53.1万辆18.2万台A.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付出巨大 B.“五年计划”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C.机械化助推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 D.计划经济体制助推工业化实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到1940年的苏联。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通过材料可知,1940年和1928年相比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28一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快速发展,所以这一时期农业机械数量增多,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农业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付出巨大,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加,但不涉及助推人民生活水平的飞跃,排除C项;材料只是体现苏联的农业机械数量有了很大增加,不知道当时苏联是不是实现了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表为第一次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由此可以得出其主要特点是()地区事件亚洲中国国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印尼反荷兰斗争;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A.类型、道路多样化 B.都开展了社会主义运动C.均由资产阶级领导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既有暴力革命,也有改革运动,由此可知体现了斗争革命道路、类型的多样化,A项正确;这些革命和改革并不是社会主义运动,排除B项;领导阶级全都是资产阶级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是在二战结束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财开支的比例,该表说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抗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7年(美英法德意日)。据本题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的国防开支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远远大于美、英、法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亚洲和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三国加大国防开支,酝酿战争,C项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是一战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是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仅从表格内容,无法得出其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20.20世纪70年代以来,尼克松政府改革社会福利政策,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改革政府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权限,推行岁入分享计划;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这些政策调整主要是应对A.经济滞胀和社会保障过度 B.“知识经济”时代面临新问题C.国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 D.美国行政权过分扩张的弊端〖答案〗A〖解析〗变救济性福利为工作性福利;实施就业培训计划,为寻找新工作创造条件”,这是应对“福利国家”制度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实施的,再结合时间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处于经济滞胀阶段,一方面财政吃紧,另一方面福利开支过大,故政府对社会福利进行调整,故A项正确;“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于90年代,B项错误;“实施就业培训计划”是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而言的,C项错误;“精简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是应对财政压力过大而言的,其目的不是限制“行政权扩张”,D项错误。21.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的三个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率先要求民族自决,并于1991年8月正式独立。据下表可知1990年人均GDP比较表(苏联平均水平为100)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瑞典挪威芬兰100140133123518548524A.政局的动荡引发了信仰危机B.苏联的高压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C.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完全失败D.与西方的经济差距加速东欧剧变〖答案〗D〖解析〗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的人均GDP与西方国家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从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D项正确;从表格中看不出政局动荡和苏联的高压政策,排除AB;C项太绝对,排除C。22.二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非洲独立后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这主要和西方人的殖民统治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非洲经济发展落后不是经济全球化导致的,D排除。23.1947年3月,在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的”,它“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第一次柏林危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的美国。根据所学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即杜鲁门主义。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所以它是杜鲁门主义,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且是在1947年6月提出,排除B项;北约组织在1949年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第一次柏林危机开始于194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4.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B.经济格局走向全球化C.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亨廷顿认为,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故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不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排除B项、C项;材料认为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没有体现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A项。25.两极格局结束后,大集团对峙的大国关系格局已经不存在了,各大国为了充分地维护自身的利益,都寻求以对话代替对抗,用合作代替争端的方法,首脑外交极为活跃,纷纷建立高层化、机制化的对话渠道,大国关系不再是若干力量界限分明、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格局。这表明当今世界A.呈多样性的格局特征 B.政治格局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C.和平力量的不断增长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冲击旧的世界政治秩序〖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两极格局结束后,大集团对峙的大国关系格局已经不存在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阐述的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在多极化发展过程中当今世界出现的多样性特征,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探讨政治格局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排除B、D项;材料没有涉及当今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点石成金』】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在加速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多极化中的“化”,就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材料信息反映的多样性的格局特征,正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除了尼罗河,金字塔已成为埃及的象征。埃及的金字塔主要建于古王国时期。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即已存在了。建造金字塔花费了大量劳力,表现了惊人的技能。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米(现高137米),底边长230米(现长227米)。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直到19世纪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后才被超过。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据估计,此塔共用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摘编自徐继素、陈君慧《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埃及金字塔在世界建筑史上和埃及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分析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等宏伟建筑的条件。〖答案〗(1)在世界建筑史上地位: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是埃及的象征。(2)古代埃及农业经济发达,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国家统一及专制统治的建立,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政治前提;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最早的一座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即已存在了”可知其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它所用石料之多,也是空前绝后的……与建塔有关的土建工程无法估算”可知其工程浩大;根据材料“在世界历史上,它保持最高建筑物的记录达4500年之久”可知其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除了尼罗河,金字塔已成为埃及的象征”可知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小问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尼罗河定期泛滥,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利于农业生产,古代埃及农业经济发达,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兴建大型建筑,需要调动大量人力和社会资源,只有掌握权力的人才能做到,埃及国家统一及专制统治的建立,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政治前提;结合所学可知,金字塔建筑是埃及科技水平的代表,它体现了当时埃及人在建筑、数学、工程等方面的高水平,这说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科技支撑。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政治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文化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可以就其中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需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看法: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是正确的。说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性的生产和消费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仅限于本地,这是全球性生产的主要表现。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要运到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这是全球性消费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消费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世界变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先于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而产生,而且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示例二:看法:马克思对政治全球化的分析是正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因为经济全球化会促进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依存,促进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传播,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趋同化。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文明,这当中包括政治制度。它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把东方落后地区纳入西方资本主义范畴,而且迫使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采取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推行到世界各地。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政治的集中和趋同化,导致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表中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可以就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应具体明确,然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