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1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教学重难点)5.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盐、屹”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看图诵诗,导入新课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1)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第一单元篇章页。引导:篇章页概括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左上方体现了单元主题,右下方是语文要素。(2)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3)引读诗句: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观山色缥缈若有若无。这便是——(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设计意图】关注单元篇章页,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感受自然的美,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2.结合画面,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诗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望江台》(2)学生齐读。引导:这两句诗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汹涌的场面。(3)导入: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现代文《观潮》,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指导“潮”的写法:“潮”笔画较多,书写时笔画要写紧凑。(5)读课后“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6)师:同学们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请同学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补充: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一种潮汐现象。Ⅱ学认生字,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情况。(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适时指导多音字“薄”,读“bó”,组词:薄雾、单薄。(2)课件出示能让人脑海里出现画面的词语,请学生自主交流,说一说画面。(3)课件出示图片,借助图片理解以上的部分词语。【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字词初读的检查,只对难字进行指导。词语分组出示是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供帮助。通过展示图片这种方式学习词语,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掌握。3.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Ⅲ细致观察,学写生字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部首。(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滚”“震”。滚:右边部分笔画较多,最后一笔是捺。震:“雨字头”宽扁,“辰”托住上部。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Ⅳ课堂小结及作业1.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中“随堂练”中基础练习的内容。3.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4.读古诗《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复习巩固,以旧引新1.读词语。课件出示上节课学过的能让人脑海中出现画面的词语:笼罩、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1)指名读词语。(2)齐读词语。(3)读了这些词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2.说画面。(1)指名交流。(2)过渡: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这组词语的出示,一是巩固新词,二是借助词语想象画面。这组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重点词语,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Ⅱ想象潮来前,感受风平浪静1.朗读课文,梳理写作顺序: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1)梳理句子: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课件出示能揭示写作顺序的三个句子,指名读。(2)读这三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第一句写的是潮来前,第二句写的是潮来时,第三句写的是潮去后。)2.过渡:由此可见,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时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写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吧!3.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感受的词语。(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师总结:“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其为“天下奇观”。4.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场面。(板书:潮来前)(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①边读边想象,思考:这时的江面是怎样的?(板书:风平浪静)(课件出示风平浪静的江面的图片)②哪个词语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是平静的?(横卧)(2)此时,人们观潮的场面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①句子: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课件出示观潮人群图片)a.场面:人山人海。(板书:人山人海)b.“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体现了人们急切的心情。(学生做“昂首东望”的动作,体会人们盼望的心情)②用“人山人海”练习说句子。5.小结。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天下奇观”;学习第2自然段,我们也想象到了“风平浪静”和“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的画面。【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和段落的理解,我们初步感知到钱塘江大潮到来前的江面平静开阔的画面,感受到自然之美,体会到人们对钱塘江大潮的期待之情。Ⅲ想象潮来时,感悟山崩地裂师:“潮来时”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潮来时的景象?生:课文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景象。(板书:潮来时)1.理清潮来时的写作顺序。(1)潮是怎样过来的?请圈出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提示:这些词语分别是:从远处、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越来越近。作者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板书:远——近)(2)借助词语,说一说钱塘江潮的变化过程。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过了一会儿,(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白浪形成一堵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万马奔腾。2.通过大潮的声音想象潮来时的画面。(1)教师范读课文第3~4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2)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板书: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板书:山崩地裂)(3)小结:想象大潮来时的声音。潮初来时的声音好像闷雷滚动,随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声音如同山崩地裂。3.通过大潮的形态想象潮来时的画面。再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大潮的形态。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板书:一条白线、白浪翻滚)(1)“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浪潮)(2)读句子,想象画面。引导:“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是怎样的情景?(把浪潮比喻为“水墙”,形象地说明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样子)4.小结:课文从声音、形态这两个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景象。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反复朗读之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特色、描写顺序、修辞手法,抓住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Ⅳ想象潮去后,感悟余波汹涌1.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1)想象画面:大潮退去了,江面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潮去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2)说说画面:余波漫天卷地是怎样的画面?江面风号浪吼是怎样的情景?余波漫天卷地:波涛无边无际地涌来,随着风浪翻卷,写出了大潮气势不减。江面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写出了大潮声势浩大。(3)指导朗读:想象潮去后的画面,读出气势。(4)潮来前、潮去后江面出现了两次“平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潮来前的“平静”与大潮来时的壮观形成对比;潮去后的“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让人回味无穷。2.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1)自由读,想象诗描绘的画面。(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3)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语句。(提示: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句子)(4)师生合作朗读。教师分行读诗,学生读课文中与诗句相关的句子。【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反复读之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特色,抓住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时借助古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Ⅴ学习表达,迁移运用1.再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顾“从远到近”的写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1)根据关键词背诵。第3自然段:传来隆隆的响声→江面还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2)用填空的形式引导背诵。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3)全班一齐背诵。2.学习“从远到近”的写法,学写事物的变化过程。提示:提供一些事物变化的情境,如“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来”“蒲公英慢慢飞远”等,让学生注意按照“从远到近”或者“从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写清楚变化过程。3.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板书:雄伟壮观)4.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6.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2)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板书设计天下奇观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观潮顺序:远——近雄伟壮观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山崩地裂形态:一条白线、白浪翻滚潮去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想象感悟,促进表达。如,在教学导入时,绘声绘色地吟诵古诗,让学生入情入境;在第二课时,又再次读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语句。再如,读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创设情境说画面;读印象深刻的语句想象画面、描述画面等,始终围绕“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目标进行。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后表达,不断内化语言,促进表达。最后的环节“学习表达,迁移运用”中,有了前面的想象表达作为基础,这里的语言综合实践水到渠成,仿写练习将文中习得的写法及时迁移运用,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文能力的训练。不足之处:运用图片展示的方法使学生看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有助于学生学习课文时展开想象,促进了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图片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2走月亮(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教学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4.能仿照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重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播放动画,导入新课1.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动画。(课件出示动画)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欣赏美丽的景色,感受浓浓的亲情……(板书:走月亮)2.播放云南特色音乐,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从图上人物的穿着猜测她们是哪里人。(1)提示:图上两人穿的是白族服装。(2)课件出示白族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3.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走月亮”,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创设月夜的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揭示课题。Ⅱ学认生字,初识“走月亮”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思考:“走月亮”是什么意思?“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2.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学生认读。识记字形:熟字加偏旁,如:谷—俗,惠—穗,度—镀,更—埂,乐—烁。(2)你读了上面的词语之后,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提示:“跃出”“镀亮”“闪闪烁烁”可以从视觉方面去想象画面;“泼剌”“沟水汩汩”可以从听觉方面去想象画面。(3)课件出示与词语有关的图片,结合图片理解以上词语。【设计意图】通过对词语的学习和讲解,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也能引导学生想象人物所经之处各种事物的形状、声音等。Ⅲ再读课文,梳理脉络1.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一句话体现了什么是“走月亮”?提示: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2.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好几次,请用横线画出来。(我和阿妈走月亮)3.填表梳理:“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共出现了四次,它不仅串联全文,也将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填写下表。第1~3自然段小路上走月亮第4~5自然段溪边走月亮第6~7自然段村道、田埂上走月亮第8~9自然段抒写亲情【设计意图】紧紧抓住“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串联全文,从整体入手,再通过填写表格来梳理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Ⅳ观察比较,练习写字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字,进行归类。(1)引导:请认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看看按字形结构可以分成几类。(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生字归类。2.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笔顺动画,根据字的不同结构来指导书写。(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中下结构的字“牵”,注意中间是秃宝盖。(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评。3.抄写、积累带有生字的优美语句。【设计意图】通过分类积累写字表中的字,学习分类积累的方法,并学习在阅读时主动积累。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基础练习的内容。6.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3.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复习巩固,以旧引新1.复习词语:课件出示上节课学习的有画面感的词语,指名读一读。2.交流上节课的收获。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师:怎么样,好听吗?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预设:体会到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里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师:那就让这甜美的歌声伴着我们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走月亮)【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不仅能很好地强化训练点,更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夯实知识,训练能力。从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Ⅱ想象月亮升起图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一边听一边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想象月亮升起图。(板书:月亮升起图)范读时,要注意读好四个“照亮”,能让学生产生画面感;要读出由远及近之感:月光慢慢地从远处高高的点苍山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再到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上。2.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在村间小路上看到了什么?(1)汇报交流。(2)赏读第2自然段。①学生思考:秋天月夜有怎样的美景?预设:月光明亮而柔和,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②朗读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了四个“照亮了”,写月光好像把地上的一切都依次照亮了,表现了月夜的明亮、柔和。③展开想象,跟随作者一起看月色下的景物,你脑海中的画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学生交流,汇报)④小结:“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看到了月光下的山、树、路,一切都那么明亮、柔和。3.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设计意图】以读为本,通过朗读,进入月亮升起图;再朗读,想象画面,发现手法,感受画面;最后将感受用朗读呈现。Ⅲ想象月下溪边图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月下溪边图。(板书:月下溪边图)1.写景的句子。(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板书: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①抓住两个“流着”,思考:为什么溪水会流着香味和月光?预设:这句话中的“流着”点明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飘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吗?(溪水流香)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板书:听到溪水声)(2)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板书:看到鹅卵石、水塘抱月)①引发学生想象:假设你自己就是河床上的一颗鹅卵石,卵石间有许多小水塘,再联系“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说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预设:天上一轮明月,河床上倒映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月亮。②抓住“抱”字,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字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什么?:不能。“抱”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景象,美好和谐,充满温馨感。③总结: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吗?(水塘抱月)2.联想的句子。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1)引导:“我”和阿妈在小溪边做了什么?请简要概括。(阿妈洗衣,“我”做船)(板书:想到阿妈洗衣,“我”做船)(2)联系生活想象,“我们”还会做什么?(捉小鱼、打水仗)3.小结:通过边读边想象,我们似乎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感悟到了浓浓的亲情。【设计意图】课文以“走月亮”为线索,呈现给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所以这一板块以月下溪边图作为重点,指导学法。调动学生感官想象画面,可以使学生感受不同途径获取画面感的方法。在重点指导第4自然段品词品句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剩余部分。Ⅳ想象月下田园图1.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月下田园图。(板书:月下田园图)(1)梳理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4自然段的?(2)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进行自学。自读:用横线画出“我”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想一想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3)同桌交流:先读画出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最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4)全班交流,赏析画面,指导朗读。预设1:①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②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③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是从视觉方面去感知的。第③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夜稻田的样子和情态,让人在脑海中呈现出美丽的景致,感受到月光下稻田的美)(板书:看到碎石和新土、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稻谷成熟)预设2:①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②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两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秋虫、夜鸟、鱼儿、沟水发出的声音,是从听觉方面去感知的)(板书:听到秋虫唱歌、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汩汩)预设3: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这是从嗅觉方面去感知的)(板书:闻到果子的甜香)预设4: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这句话是想到的画面)(板书:想到油菜开花、找兔草、吹蒲公英、收油菜、栽水稻)2.小结:果园里、稻田里到处都是果实累累的景象,所以“我”和阿妈到果园里、稻田里去走月亮。【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随时学习并且总结想象画面的方法,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学习。Ⅴ想象月亮牵星图1.学习第8~9自然段。(板书:月亮牵星图)(1)自读,思考:“我”和阿妈经常走过哪些地方?(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2)提问:“我”和阿妈走过这么多地方,说明了什么呢?(经常走月亮)(3)“我”和阿妈就这样手牵着手,走着走着,还会走过哪些地方?(4)如果你和妈妈在月光下这样走着,你会是什么感受?(快乐、兴奋、幸福)师:文中的“我”就跟你们一样无比幸福、快乐,所以月亮牵着小星星,仿佛就是“我”和阿妈手牵着手。多么美妙、温馨的画面啊!(5)再读第8~9自然段。2.总结:我们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同“我”一起走月亮,感受了我国云南洱海边的美丽图景,也感受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分享了“我”的幸福与快乐。(板书:景美情浓)【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进行教学实践。朗读、赏析、感悟、朗读,如此循环往复,在朗读中想象语言所呈现的画面,在想象画面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感受所描绘景物的美好,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Ⅵ指导背诵,迁移运用1.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1)边读边想象,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2)展示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背。2.朗读第6自然段,回顾画面。学生自由读后交流汇报。3.说“我”的所见所想。(1)想一想:这些画面中,哪些是“我”的所见?哪些是“我”的所想?课件出示相关句子。(2):所见,不光是眼睛看到的,还指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是多种感官感受到的现实情景。所想,指的是由现实情景引发的一些联想。4.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发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回想。(1)引导: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月亮?在月光下做了什么?预设:与亲人在月下散步,与伙伴在月下游戏,赏月引发种种遐想,等等。(2)在月光下,你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汇报。5.仿写情景。(1)仿照第6自然段,从看、听、闻、想等不同角度写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2)交流反馈:自己描写的这个情景是否有画面感?【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方能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探究第6自然段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述生活中的所见,给人非常形象的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闻其香。6.师生合作朗读全文,教师读“我和阿妈走月亮”,读完提问:为什么要反复提到这句话?(这样的反复不但将几个板块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而且也让我们感受到“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幸福、快乐的心情)7.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及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感,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8.课堂小结:“我”和阿妈所到之处都是静谧的、温馨的,让我们不禁对这些美好的景色心生向往,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去亲眼看一看这些美景,闻一闻这瓜果香,听一听这鸟叫虫鸣。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的方法。9.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和理解课文相关的题目。10.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读书阁”中的相关内容。(2)建议完成第2课时的练习题。板书设计月亮升起图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听到溪水声月下溪边图看到鹅卵石、水塘抱月景走月想到阿妈洗衣,“我”做船美亮看到碎石和新土、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稻谷成熟情听到秋虫唱歌、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汩汩浓月下田园图闻到果子的甜香想到油菜开花、找兔草、吹蒲公英、收油菜、栽水稻月亮牵星图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想象“月亮升起”“月下溪边”“月下田园”“月亮牵星”等图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鲜活的画面,和同学交流想象的画面,并给每幅画面起名字。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月夜的宁静、祥和,感受丰收在望的喜悦以及浓浓的亲情。以读促写。课文第6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去描写“月下田园”的丰收景象,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这种写法,感悟语言的优美之处,然后让学生仿写自己在月下的某个情景,进行写法迁移运用,将课后的小练笔落到了实处。不足之处: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和发言闪光点不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3*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教学重点)3.抓住文中富有诗意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了解作者1.图片引入,回顾学法。课件出示《观潮》和《走月亮》所描写的画面,说说在学习这两篇写景的课文时,是怎么想象画面的。预设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想象画面)预设2: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调动嗅觉想象画面)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现代诗二首》,看看这两首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3.认识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课中想象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诗题,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阅读兴趣。Ⅱ初读诗歌,认读字词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自读诗歌。要求: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2)课件出示本课字词,认读字词。①指名认读。提示:“巢”是翘舌音,“眠”不能读成“mín”。②识记生字。课件出示“巢”的小篆字形。:“巢”是象形字,下边是树木,树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筑巢于树上。课件出示“眠”,引导组词:安眠、睡眠、失眠、冬眠、不眠之夜。③课件出示“芦苇”“剪秋罗”的图片,看图理解词语。(请学生指图读词语)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听范读,教师指导停顿。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Ⅲ共同学习《秋晚的江上》,想象画面1.学生自由朗读《秋晚的江上》,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板书:秋晚的江上)学生交流。(板书:鸟儿斜阳江上芦苇)2.小组合作,阅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围绕“鸟儿、斜阳”,抓住“倦了、驮着”等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1)第一小节描绘的景物:鸟儿、斜阳。描绘的画面:倦鸟归巢。(2)归巢的鸟儿的状态是怎样的?请学生表演“驮”的动作。课件出示教材插图。①“倦了”说明鸟儿已经十分疲惫,由此可以想象它们飞行的速度不会很快。②从“驮”这个动作可以看出鸟儿负重飞行的艰辛,尤其“驮”着的还是比鸟儿大得多的斜阳,可见鸟儿飞行的速度是缓慢的。③此外,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鸟儿的身上,鸟儿的羽毛仿佛闪着金光。鸟儿如此疲倦,却仍要“驮”着夕阳归巢,可见它是多么留恋夕阳啊。(3)齐读第一小节。3.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脑海中又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2)学生描述画面。预设1:“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通过“翻”的动作,可以想象出鸟儿飞翔的姿态:斜阳掉落后,原本疲倦的鸟儿身体变得轻盈,扇动双翅向远方飞去;可以想象出斜阳掉落后周围景物的变化,尤其是江面的变化。预设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是斜阳掉落后带来的变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白了头的芦苇,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如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这位姑娘或许披着红衣,或许染上了腮红;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其他景物在斜阳掉落后产生的变化。(3)齐读第二小节。4.齐读全诗,想象画面。5.给诗中描绘的画面起个好听的名字:倦鸟驮斜阳、芦苇妆红颜。(板书:倦鸟驮斜阳芦苇妆红颜)6.总结:这首诗描绘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物,让人感受到了秋晚江上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板书:热爱自然)【设计意图】学生对现代诗比较陌生。初学诗歌时借助插图,让学生能够将文字和脑海中的画面联系起来。再通过关键词句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丰富他们的想象,让学生获得感悟。Ⅳ自主阅读《花牛歌》,想象画面1.总结《秋晚的江上》的学法:借助插图,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2.自读诗题“花牛歌”,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板书:花牛歌)提示:花牛唱歌的画面;花牛快乐吃草的画面;花牛嬉戏的画面……3.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学生合作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4.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1:第一小节,想象画面——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课件出示花牛和剪秋罗的图片,借助图片展开想象。(板书:坐——压扁剪秋罗)预设2:第二小节,想象画面——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眠”字表明花牛安逸地睡在草地里,而白云则悄无声息地铺满了半边天。“霸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天空中白云之多。(板书:眠——白云半边天)预设3:第三小节,想象画面——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甩得滴溜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小尾巴摆动得欢快的样子,突显了花牛的可爱,充满了趣味。(板书:走——甩尾滴溜溜)预设4:第四小节,想象画面——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偷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生动,同时也表明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了。(板书:做梦——太阳偷渡了青峰)5.再次朗读,思考:你发现这几个画面有什么变化吗?第一、三小节的画面充满动感,是动景;第二、四小节的画面变得静谧,是静景。(相机板书)6.小结:读着这首诗,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眠,或走,或做梦,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挪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板书:追求自由)【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紧扣学习提示进行教学。学生可边朗读诗句边想象画面,进入诗境,体悟诗情,在朗读诗歌和描述画面中锻炼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Ⅴ体会精彩,迁移运用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欣赏的诗歌。(1)每位组员选择一处画面进行交流。(2)聚焦一个你认为精彩的画面,寻找有新鲜感和画面感的字词,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彩。预设: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驮”这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斜阳”原本只是“倦鸟”归巢的背景,可是“驮着”却把“倦鸟”与“斜阳”紧密联系在一起。“驮着”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诗意,给人以想象的空间。2.请仿照诗中的动作描写,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设计意图】这两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极具画面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后,抓住诗歌中的景物,借助一些关键词展开想象并迁移运用,能够更好地体会语言的精妙和诗歌的意境。3.这两首诗歌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晚江上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花牛歌》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4.课堂小结:这两首诗描写生动,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不同的画面。诗歌借助想象和联想,联系生活实际,用流畅的语言将景物连缀成了画面。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的练习题。6.课后作业:(1)课外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歌,读一读。(2)建议完成中的练习题。板书设计秋晚的江上热爱自然鸟儿斜阳——倦鸟驮斜阳江上芦苇——芦苇妆红颜坐——压扁剪秋罗(动)花牛歌追求自由眠——白云半边天(静)走——甩尾滴溜溜(动)做梦——太阳偷渡了青峰(静)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诗歌,通过重点词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学习“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时,特别提示动词“翻”,通过“翻”的动作去想象鸟儿飞翔的姿态,想象斜阳掉落后,原本疲倦的鸟儿身体变得轻盈,扇动双翅向远方飞去的画面。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不足之处:通过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有的动作没有让学生们去演示,没有让他们亲自去体会一下。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必备品格【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关键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内容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介绍作者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归巢芦苇剪秋罗睡眠霸占(重点指导生字:巢:是翘舌音“cháo”,避免读成“cáo”;芦:读lú,不要读成lǔ;罗:“罗”和“萝”是同音字,读“luò”;眠:不要读一半,读成“mín”;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归巢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斜阳回到自己的窝。霸占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偷渡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分小节读诗文。四、范读诗歌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2.出示课文挂图,引导看图。五、自由读诗,理解诗意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①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驮”体现了什么?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上也是人倦。而“驮”字,一方面是景致的进一步渲,另一方面也突出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正是太阳,包含着诗人对生活的体验。②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美景)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聪明的你知道吗?快来读一读吧。自由读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1)读这首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说一说。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的诗句语言,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六、指导朗读方法指导: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花牛的可爱,用轻松活泼的语气去朗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3.齐读。(配乐)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4.生谈自己的发现。七、内化语言,拓展延伸。《秋江的晚上》描写了黄昏时的美丽景色,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八、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诗人刘大白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也体会到了诗人徐志摩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多搜集一些这样的诗歌。九、当堂检测(选做)1.《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2.《花牛哥》在草地上做什么了?十、课后作业(选做)1.推荐阅读有关诗歌,完成1+x阅读攻略的练习。2.请完成本课“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3)(7)(8)(9-12)(13)(14)(16)(17)(18)(19)(20)(21)(27)(30)板书设计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不足之处: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4*繁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教学重点)3.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并结合自己看繁星的经历,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Ⅰ情境导入,了解作者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繁星满天的图片,学生观察。(1)师: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每当仰望星空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指名回答)(2)师:作家巴金爷爷也喜欢仰望星空,他看到了怎样的星空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巴金爷爷眼中的星空吧!(板书课题:繁星)2.聚焦“繁星”。思考:什么是“繁星”?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和“繁”一样表示星星很多的呢?根据繁星满天的图片,理解“密密麻麻、星群密布、无数”都形容星星很多。3.认识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设计意图】创设仰望星空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地导入课题,由课题“繁星”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Ⅱ认读生字,初识画面1.课件出示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引导学生认读词中的生字。②识记生字“昧、坠、怀”。:“昧”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形旁“日”表义,声旁“未”表音,在词语“半明半昧”中,意思为“昏暗”。“怀”读“huái”,注意不要与“杯”相混淆。“坠”可结合意思来识记,本义“落,掉下”。“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2)结合图片,识记词语“半明半昧、怀抱、摇摇欲坠”。读了词语之后,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识记词语,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也有助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培养。Ⅲ聚焦“繁星”,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几次繁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的?看到了怎样的繁星?有什么样的感受?2.全班交流分享。(1)抽三名学生汇报分享内容,梳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填写表格。时间地点繁星的样子感受从前家乡庭院密密麻麻(数量)爱月夜、星天三年前南京菜园星群密布(数量)光明无处不在如今海上舱面半明半昧(光亮)摇摇欲坠(姿态)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2)引导学生对比梳理表格第三列的信息。要求:三个自然段都写出了繁星的样子,却各有侧重,反复读一读这些四字词语,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繁星的样子的。:数量、光亮和姿态等。(3)请横着观察表格,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第1自然段写“我”从前在家乡庭院纳凉时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板书:家乡庭院(从前)密密麻麻]第2自然段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菜园看到星群密布的蓝天时,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板书:南京菜园(三年前)星群密布]第3自然段写“我”如今在海上舱面看到半明半眛的星摇摇欲坠时,觉得自己像小孩,睡在母亲的怀里。[板书:海上舱面(如今)半明半昧摇摇欲坠](4)引导:请竖着观察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①以时间为线索,围绕繁星,展示了三幅画面。②时间在变,地点在变,繁星满天的画面在变,但“我”对繁星的喜爱没变。(5)引导:请根据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课文描写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设计意图】巧妙设计表格,通过交流分享填写表格,借助表格概括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Ⅳ边读边想,感受“美”1.对比朗读,感受繁星满天的“美”。(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对比朗读,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2)引导学生交流。①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a.指名朗读。b.引导:从前作者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提示:作者在家乡的庭院里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星星。②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a.指名朗读。b.引导: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感受?提示:看到了“星群密布”的蓝天,感觉光明无处不在。c.提问:星光微小,但作者为什么感觉到“光明无处不在”?虽然星星的光亮很微小,但因为星星比较多,分布又广又密,所以感觉“光明无处不在”。(青年时代的巴金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觉得“光明无处不在”)③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a.指名朗读。b.提问: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星星?提示:看到了“半明半昧”的星星,星星“悬着”是一种静态美,但船动星移,“摇摇欲坠”又是一种动态美。【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2.体会“美”,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1)这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就像三幅生动的画,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你的感受。(2)朗读作者在海上看繁星的段落,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预设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理由:先是以一个“悬”字,写出了星星似吊在空中的情态。又用“摇摇欲坠”一词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摇荡的船上看星星的感受,给人以无限遐思。预设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理由:联系上文可知,这句话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在“我”周围飞舞的萤火虫,写出了星光闪烁的美妙景象,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预设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理由: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柔和”“静寂”“梦幻”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沉醉其中。预设4: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理由:这句话把星星当作人来写,“对我眨眼”“小声说话”表明它们与“我”更亲近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进行阅读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Ⅴ迁移运用,拓展“写”1.引导学生欣赏繁星图片。课件出示繁星图片。2.再读课文,将描写繁星的句子抄下来。3.回忆自己看到的繁星,说说当时的感受。提示:你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看过繁星?繁星是什么样的?你当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分组交流,互相评价。4.小练笔: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提示:(1)仿照课文的写法,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2)用上积累的语句进行表达。(3)写完后,同桌互相交流、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交流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激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积累的语句进行表达。这样学以致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5.课堂小结: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境美的方法。(板书:喜爱繁星)6.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的练习题。7.课后作业:推荐阅读巴金的《海行杂记》;建议完成中的练习题。板书设计家乡庭院(从前)密密麻麻繁星喜爱繁星南京菜园(三年前)星群密布海上舱面(如今)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让学生学会体会语言的美,想象画面,表达感受。如板块Ⅳ就是紧紧围绕着“通过朗读,感受并想象繁星满天的‘美’”这一点进行的,落实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一语文要素。不足之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的引导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案)教学目标1.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2.迁移本单元课文中的写法,把推荐理由写充分。(教学重点)教学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把推荐的某个地方介绍清楚。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环境对比,引发思辨1.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再补充几幅图片。引导: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正翩翩而来。在风清气朗的秋天里,我们又可以结伴郊游了,去感受山水田园、历史人文的魅力。我们可以去哪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呢?这节课,我们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2.明确好地方的类别。(1)引导:自己喜欢的地方都可以叫“好地方”。说说你喜欢的“好地方”的名字。学生自由发言。(2)全班交流总结:这些好地方可以分为哪些类别?(风景名胜、美食广场、游乐场所……)(3)小结:“好地方”可以是名胜古迹,可以是美食广场,可以是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还可以是风景优美的小花园、小树林……只要我们喜欢,就可以推荐给大家。Ⅱ清楚介绍,学写开头1.推荐一个好地方。(1)明确推荐要点,把名字、地理位置和推荐理由说清楚。(板书:介绍清楚)(2)小组推荐代表上台介绍。①请一名同学去讲台上介绍。②台下的同学仔细听。(3)全班交流、评议。提供句式:这位同学介绍得很清楚,其中推荐的理由是。我们可以简单地写一写,作为习作的开头。【设计意图】在表达实践活动中,在自主状态下,指名学生介绍好地方的名字、地理位置以及推荐的理由,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实例,引发学生在比较、思考、表达中意会:好地方要想吸引人,就要抓住它的“特别之处”来推荐。2.学写开头。(1)用简洁的语言写清楚推荐的地名、位置和理由。预设:我推荐的地方是一个古镇,这个地方在我的家乡——周庄。它有着迷人的风景,可以让游客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而且这个古镇还有许多美食呢。(2)同桌之间交流:读给同桌听,听同桌的建议。【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推荐的地名、位置和理由”作为习作的开头,从结构上来说是总括。这样就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种写作开头的模式,让同学们明白了,这样的结构在以后的习作中可以巧妙地去运用。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迁移本单元课文中的写法,把推荐理由写充分。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明确要点,知晓写法1.交流写法。师:虽然写了推荐理由,但是如果只有三言两语,别人会向往吗?应该怎么介绍?我们可以详细地介绍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2.回顾课文的写法。(1)课件出示《观潮》中提示写作顺序的句子。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②明确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写,使得前后连贯,意思清楚。(板书:按照顺序)(2)课件出示《走月亮》和《现代诗二首》中描写生动、充满想象的句子。①思考:这些句子给你怎样的感受?②同学之间交流。③教师小结:这些句子把画面描写得十分生动、美丽,充满想象力。(板书:描写生动想象画面)(3)课件出示《繁星》中表现作者独特感受的句子。①思考:这些句子给你怎样的感受?②同学之间交流。③教师小结:《繁星》中面对满天繁星,作者把想象到的许多画面记录了下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板书:表达感受)3.写法小结:按照顺序写,发挥想象,描写生动,表达自己的感受,都可以帮我们把推荐理由写充分。(板书:理由充分)【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对写法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把推荐理由从“讲清楚”提升到“讲充分”。Ⅱ补写理由,自主写作1.梳理习作脉络。(1)请同学们默读教材,说一说推荐古镇的理由是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并拓展:教材中罗列了三条不同方面的理由,是概述;省略号省略的具体内容,是分述。2.补写推荐理由,练习写充分。(1)课件出示: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①指名读推荐理由。②小组讨论:这三条推荐理由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③指名交流。(2)写作步骤:先把省略号改为句号,再增补内容。①学生默读。②仿写片段。③同桌之间交流修改。④全班评议。(3)分享美文。①这个古镇很美。清晨,阳光照射到水面上,波光粼粼。夜晚,灯火通明,金灿灿的古建筑倒映在水面上,让人陶醉其中。风景如画的古镇,令人流连忘返。a.全体朗读。b.教师提问:古镇美在哪里?c.学生讨论。d.教师点评:这里围绕古镇的“美”,按照时间顺序,生动地描写了古镇清晨和夜晚的不同景致。②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浮想联翩,我仿佛看到了一叶小舟穿过小桥,舟上的人不时采摘着莲蓬。a.全体朗读。b.教师提问:小镇以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c.学生讨论。d.教师点评:围绕生活,结合自身体验,对以前人们的活动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刻画出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古镇。③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油饼、米糕、米酒、臭豆腐……瞧!那边的游人正吃着黏黏的麦芽糖,看得我垂涎三尺。我最喜欢吃臭豆腐,嫩嫩的臭豆腐放入油锅里一炸,虽然闻起来臭臭的,可是配上辣辣的酱料,味道好极了。这里可真是美食王国啊!a.全体朗读。b.教师提问:古镇有哪些美食?你最喜欢哪些美食?c.学生讨论。d.教师总结:这里充分调动了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写出了古镇美食的诱人。3.梳理思路,学生自主习作。开头:先写推荐什么地方怎样写中间: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注意合理安排顺序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受(1)概述推荐理由。提示:根据你要推荐的好地方,仿照教材,列出几条不同的推荐理由。我推荐①②③(2)书写正文部分,把推荐的理由补写充分。提示:开头部分在第一课时已写好,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书写正文。(3)写结尾,写完全文连起来读一读。【设计意图】先通过课文引路,在读中感悟写法;再读推荐古镇的理由,发现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写的;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掌握了写推荐理由的方法;最后学生练写片段,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Ⅲ交流评价,写后指导1.引导评价。(板书:交流评价)(1)格式正确,句子通顺。(2)介绍清楚,介绍充分。(3)语言表达规范。2.学生自读自评:有没有把这个地方介绍清楚,有没有把推荐理由写充分。3.展示习作,全班评议。(1)指名朗读习作。(2)引导交流:预设1:习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好地方”的特别之处的?能吸引你吗?预设2:你有什么修改建议?4.学生自主修改习作。5.小组评议:对比阅读习作,评一评修改后的习作,能提升“好地方”的吸引力吗?6.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1)小组推荐。(2)请被推选的同学分享优秀习作。(3)全班展评。【设计意图】围绕习作要求进行习作评价,先通过自评发现不足,再由师生共评引导修改,完善习作,最后组内对比阅读习作,修改习作,互相学习并体会进步的喜悦。通过“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再度赏析优秀习作,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板书设计按照顺序描写生动介绍清楚想象画面推荐一个好地方表达感受理由充分交流评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写充分,吸引别人去看。怎样写才能把推荐理由写清楚、写充分呢?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文示例明确了写作思路,通过读示例感悟写法,学生知道了从多个方面去写推荐理由方可充分,知道了在讲述理由时可以先概述后分述,有条理地讲清楚。从仿写片段到完成习作,以点带面,同时利用教材提供的例子指导学生习作,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足之处: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习作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话题交流,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2.结合相应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跑题。(教学重点)3.能在倾听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学会分辨信息,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Ⅰ环境对比,引发思辨1.欣赏这个单元学习过的自然美景图,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大自然的美景:这个单元,我们跟着作者去钱塘江观看了雄伟壮观的大潮,去云南苍山洱海边走月亮,领略了秋晚江上的美景,还见识了花牛在草地上的怡然自得,穿越时空和巴金爷爷一起欣赏了满天繁星……如此美好的环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语交际吧!(板书:我们与环境)2.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美好的环境总是让人心旷神怡,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四幅插图。(1)引导学生观察四幅插图。(2)引导交流:四幅图片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你想说点什么?(3)指名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3.教师小结:乱扔垃圾,乱排污水、废气,乱砍滥伐……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边听音乐边想象自然美景,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之后出示破坏环境的图片,与自然美景对照,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Ⅱ结合调查,展开交流1.引导小组交流:课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不同的地点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内容:(1)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什么?2.全班交流,同学互相补充,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交流要求:(1)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板书:说——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2)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板书: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3)学生评价。引导:你们觉得他们说得怎样?是否做到了“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预设:我认为他们的汇报大部分是围绕“身边的环境问题”这一话题来说的,但是我认为存在以上环境问题的原因可能还有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这一点。(4)多向交流。引导:关于这个问题,你们还有没有要提问或补充的?整理与我们相关的环境问题,列出最重要的十条。提示:所列举的环境问题一定要与我们自身关系比较密切,最好是亲身经历或者感触很深的。【设计意图】实践调查后进行交流,说出了发现的环境问题以及看法,做到了人人参与。整理出问题,为后面提出建议做好准备。明确提出交流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Ⅲ围绕话题,发表看法1.引出话题:我们刚才列举了许多身边的环境问题,那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围绕一些典型的事例,讨论一下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2.创设情境,示范交际。(1)情境:教室无人时电灯经常开着。(课件播放视频)(2)提问: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4)指名全班交流,师生评议。预设1:最后离开的同学要注意关灯。预设2:学生轮流担当班级“电灯管理员”,这样既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3.教师小结:大家能围绕话题积极发表看法,提出很好的建议。【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建议,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这一环节创设情境为口语交际示范引路,将交际话题细化、具体化,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阐明理由,并相互评议,学生在听、说、评议中锻炼了交际能力。4.引导交流:我们就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议。现在,我们要从中选出十条建议,制作《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1)讨论:什么样的建议才能入选?请大家讨论一下入选标准。(2)学生交流,相机归纳:能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简单易行。(3)全班讨论、评选。①学生推荐,并说出理由。②归纳十条建议并排序。(4)设计制作关于保护环境的海报。①小组分工完成海报。②全班交流,评议。③张贴在班级的布告栏里。(5)进一步美化海报,打印后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设计意图】学生共同交流解决环境问题的简单易行的做法,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5.课堂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行为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劝诫他人,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6.课后作业:张贴关于保护环境的海报后,和小组的同学持续观察身边人的行为以及环境的变化,让我们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我们与环境说——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能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引导。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2.积累和声音有关的词语,并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通过想象,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具体描述。(教学重点)3.能使用钢笔在横格纸上整齐、规范地书写,培养提笔练字的习惯。4.正确朗读《鹿柴》,边读诗句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背诵积累。教学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2.积累和声音有关的词语,并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通过想象,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具体描述。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交流平台1.结合插图,回顾课文。(1)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如:本单元,我们通过作者的文字,领略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在幽静的环境中聆听走月亮的故事,看到了秀丽的江景和可爱的花牛,最后,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