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兴盛与发展艺术专业论文设计_第1页
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兴盛与发展艺术专业论文设计_第2页
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兴盛与发展艺术专业论文设计_第3页
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兴盛与发展艺术专业论文设计_第4页
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兴盛与发展艺术专业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大众对纪实摄影有了更高的要求。纪实摄影这种以人文主义关怀和批判性为创作主旨的摄影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能力和使命。作为引导人们认知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借用新兴媒体的传播,使大众对世界和人生重新思考定位,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作用。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因更加多样的技术手段、多元的思想观念、完善的数据系统,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新局面。同时,互联网技术作为纪实摄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纪实摄影的表达方式和传播形式的改变,实现了影像信息的精准推送,使得创作者与媒体、受众能够形成了良性的一体化的关系状态,让受众的接受程度大幅提升。本文主要从创作与传播的角度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纪实摄影进行探究,阐述自媒体时代为纪实摄影的传播渠道、技术设备及时效性带来的影响。关键词:纪实摄影;传播形式;技术变革

AbstractWiththecomingofwemediaera,thepublichasahigherdemandfordocumentaryphotography.Documentaryphotography,whichtakeshumanisticcareandcriticismasthemainpurposeofcreation,hasbeenendowedwithnewsignificanceandmissioninthenewera.Asanimportantmeanstoguidepeopletoknowandunderstandtheworld,thecommunicationofnewmediamakesthepublicrethinkthepositioningoftheworldandlife,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establishingcorrectvalues.Documentaryphotographyintheeraof"wemedia"hasformedanewsituationoftheparticipationofthewholepeopleduetomorediversetechnicalmeans,diverseideasandperfectdatasystem.Atthesametime,Internettechnologiesasanimportantdrivingforceinthedevelopmentofdocumentaryphotography,changedtheformofexpressionanddistributionofdocumentaryphotography,improvedthespreadeffectivenessandcoverage,toachievetheaccuracyofinformationpush,makethecreatorandintegrationofmedia,audiencehasformedabenignstateofrelations,lettheaudienceacceptanceincreasegreatly.Thispapermainlyexploresdocumentaryphotographyintheeraofwemediafromtheperspectiveofcreationandcommunication,andexpoundstheinfluenceofwemediaeraonthecommunicationchannels,technicalequipmentandtimelinessofdocumentaryphotography.Keywords:Documentaryphotography;timeliness;technologicalchange

目录TOC\t"标题4,1,标题1,2,标题2,3,标题3,4"\h3272摘要 I32187Abstract II31746第1章绪论 128283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792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8711.3研究方法与手段 132093第2章纪实摄影的发展历程与美学特点 3312932.1发展历程 378242.2美学特点 513805第3章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传播方式 690323.1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平台化传播 6162793.2自媒体运营团队的数字化传播 83753.3基于个人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 827547第4章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技术特征 113454.1摄影设备的变革 12228654.2数字化技术工具的兴起 1212164.2.1设备内设修改参数 12111654.2.2修图软件的操作优化 13127894.3网络平台助力传播效能 1427684.3.1大数据技术打破领域壁垒 14252574.3.2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元 1414798第5章传播效力及发展策略 169612结语 1721438参考文献 1817579致谢 19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纪实摄影是以记录大众生活为主要诉求的摄影方式,在内容中展现出真实的生活写照、时代的缩影。如今,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设备更新、传播多元、构思新颖,摄影创作的理念也不断变化——新时期的纪实摄影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标准。随着新时代摄影领域准入门槛的降低,基层摄影爱好者队伍逐步壮大,海量摄影作品呈予大众。然而当前国内聚焦于纪实摄影发展情况总体归纳概括的专业研究、期刊报道较少,加之本人曾在省齐鲁晚报实习时接触过新闻摄影,大学期间跟随摄影导师有着人文摄影、婚礼摄影及生态摄影的拍摄经历,了解过个人媒体及运营团队运营的摄影平台,故选此选题作为论文题目进行撰写。针对自媒体时代高效快捷的特点给纪实摄影带来的影响展开研究,使广大的摄影爱好者了解纪实摄影的发展史、艺术特点,了解媒体技术如何推动其发展及具体方面,以便摄影人能够把握时代发展优势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将优质作品输送给更多的受众群体。1.2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为摄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实摄影因其具有的纪实性,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国外最早对于纪实摄影的概念认知,是在还未形成摄影理论体系的情况下形成的,然而把纪实摄影作为一个单一的概念,没有理论体系来做参照,其内涵被无限放大。根据顾铮在《人类独特的记忆方式》中所描写的,美国摄影学家多萝西娅·兰格早在20世纪初期便提出了利用纪实摄影反映现在,并为将来作影像实证的观点。随后美国斯蒂芬尼·安克莱恩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纪实摄影是由经验丰富,情感细腻的摄影师利用照相机拍摄的一系列图片,能够反映人类生活的本质所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是好、是坏,纪实摄影都是对社会状况客观的视觉描写。与西方相比,我国纪实摄影起步较晚,1981年才第一次出现中文形式的纪实摄影理论。到如今关于研究纪实摄影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其质量水准无法与国外相比。以“纪实摄影”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有1149篇文章,大多是对纪实摄影的构图手法、领域分类等类别的研究文章,如决定性瞬间26篇、思维形式24篇、纪实影像9篇、新纪实摄影6篇等。而与该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仅有:媒体时代2篇、新媒体2篇、传播方式2篇、新媒体环境2篇、传播研究5篇。由此可知,国内摄影学者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纪实摄影的创作主旨、价值内涵、艺术特点几个方面,少有对时代发展给纪实摄影带来的影响展开研究,但并不代表纪实摄影的发展可以忽视外界的帮助。在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中,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玮、李培林在发表的文章《全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传播力分析》中提到,全媒体时代促使大众传媒孕育并产生了多种影像的表现形式,全新的视觉图像时代让纪实摄影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符冰在其论文《纪实摄影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效果》中指出,计算机技术的有力支撑,让那些聚焦于社会阴暗处的弱势群体、不公现象的纪实摄影内容,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媒体及大众的传播,能够迅速形成成社会热点,或者形成一种趋同于时代心理的话题延伸,传播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中国美术学院严炜烽认为,摄影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传感器实现了无传播障碍连接,利用后期数据处理信息修改系统,实现了局部改变到所有改变的结果。纪实摄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多种艺术领域的跨界融合的表现形式,纪实摄影也成为各类艺术门类的创新发展对象。以上种种都在强调时代的进步能够助推纪实摄影的发展,数据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成为纪实摄影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推动力。创作者理应了解多元化的传播机制,适应拍摄工具的更新速度,从而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作为一名纪实摄影爱好者,注意到相关文献资料中缺少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便以此为论文课题,展开研究。1.3研究方法与手段(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本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查阅期刊、文书档案、书籍、报纸,互联网的收集和整理有关纪实摄影的资料文献,确定研究思路。(二)实证调查法:采用作品分析的方式赏析优秀纪实摄影作品,为此次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具有较强针对性。(三)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对比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其异同点,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的对比、专业设备与移动终端的对比,分析时代背景下纪实摄影的发展趋势。(四)案例分析法:通过结合文献资料对纪实摄影作品创作传播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详实地分析,可以获得一个较全面与整体的观点,对本论文的写作有较大帮助。

纪实摄影的发展历程与美学特点2.1发展历程纪实摄影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最初的纪实摄影在中国呈现出来的面貌,总体上处于一个零散,非自觉的,简单记录的层面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丰富,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表达。然而纪实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形式,记录着社会的点滴及摄影师的独白,将个人思想以图片的形式传播给大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能够使周边群众的目光聚焦于自己的作品,关注自己的看法,那么就像社会对个人的认同,这是莫大的鼓励,能够让创作者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断的接触和尝试中慢慢接受、重视并向周边人推广纪实摄影。80年代中期由一群陕西青年摄影师举办的全国摄影展《艰巨的历程——中国摄影四十年》在展览过程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这使得国内摄影领域不得不重视纪实摄影的力量,纪实摄影所具有的纪实性、客观性、公正性也得到认同。在随后一系列摄影展中,可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将镜头转向社会的方方面面,关注生活,强调影像的纪实性特征并坚守人道主义摄影立场精神。图SEQ图\*ARABIC1观众参观《艰巨历程》展览在改革开放后,许多的摄影作品利用影像的纪实性,讲述着中国所发展的巨大改变。同时,摄影师将照相机对准自己身边的人,把人作为纪实摄影的拍摄主体。比如在当时影响力度较大的纪实摄影作品《大眼睛》,在各大报刊杂志纷纷发表后,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瞬间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国人,后来一段时间政府与社会开始关注到失学儿童问题,并纷纷伸出援手,从物质与法律层面给予关怀。与当时其他色彩丰富的摄影作品相比,我认为纪实摄影仅有的白、灰、黑的“色彩”具有着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力量。如今我国纪实摄影的发展现状与早期阶段有着巨大差异。虽然多数纪实摄影师仍将目光聚焦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在内容题材上有了更多样化的表达。如中国摄影师杨峰曾在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举办《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手工艺创新展》,展现了中华民族非遗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非遗之美。摄影师杨峰利用艺术手段帮助低收入女性群体提高收入水平,提升中华非物质文化的影响力。再如近期爆发的新冠疫情中,利用为数不多的外出机会,坚持用相机拍摄记录着济南这座城市生活细节的摄影师王剑,记录着大众为打赢这场战“疫”所做的辛苦付出和努力,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决心,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图SEQ图\*ARABIC2《女性公益可持续发展手工艺创新展》现场图SEQ图\*ARABIC3《群防群控共克时艰》王剑摄2.2美学特点纪实摄影的本质是反映社会和生活,通过代表摄影师目光延伸的镜头透视社会、自然。关于人的一切便是纪实作品的一切,人才是它的主体,人性的内涵也是其美学特征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摄影形式,纪实摄影摒弃人工的痕迹以及色彩饱和的唯美感,淡化了艺术形式,强调那决定性瞬间所包含的美学意义。没有人能预测到下一秒的事,摄影师如同“神枪手”一般,等待画面中最完美的一刻,机会可能只有一次,空间布局、空间景深、主题影调、光影效果等众多条件在瞬间的把控成就一幅摄影作品,这短暂的过程可以说仅是纪实摄影师的直觉把握,因此直觉又被纪实摄影师捧为神觉。与其他类型作品相比,感觉纪实类别作品就像从绘画中解放出来,摆脱窠臼。以往表现手法的着重点在创作中被尽量避免,美与丑的界限模糊,不再刻意强调构图手法,怀着对拍摄主体崇高的敬意,与其内心世界产生共鸣。画面内容记录现实世界却又不同于现实世界,在作品中能够体现摄影师对世界的感悟认知,理性思考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虽然只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复制,但通过纪实摄影家的个人理解与感悟赋予了不平凡的涵义。内容的每个构成元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这些构成元素在画面定格的刹那间完成了时空交合,形成最佳场景。美理应以真实为基础,“真”就是纪实摄影的纪实性,这也是纪实摄影立足与发展的根本。记录公平,表达感情,弘扬正义,他们可细分到美的不同深度与高度,但他们都离不开“真”。“真”有时并不美,但这是必要的创作原则。真和美有时是幸福,也有时是苦难。当摄影师的情感源于内在的善良与悲悯,基于内心的公义,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温度,并通过“无声”的方式去表达正确的价值观念。

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仅能从报刊杂志的官方渠道或者通过摄影展、作品集的方式了解纪实摄影。摄影师的创作思路会迎合社会主流观念以避免被拒绝投稿或发布,举办个展更是需费时审批外加经费支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纪实摄影作品的传播带来极大便利,官方栏目、专题平台、个人网站等新的媒介形式也为创作者与受众的沟通互动提供便捷的渠道。海量信息呈几何式增长,多向的传播维度,便捷的互动渠道,纪实摄影作品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其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有了质的提升。与之相应的,大众不再仅仅是纪实摄影的接收者,也成为纪实摄影的参与者和传播者。3.1传统媒体为代表的平台化传播社会信息化初期有人仍在苦恼于报社的知名度及报刊的发行量时,已经有一批在互联网领域发展的门户网站以及传媒机构在网络中规划布局、绘制蓝图。自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比,更具权威性及前瞻性。长期积累的社会公信力,使其在线上平台传播中更容易被广泛的受众所接受。如在经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后,由北京多家传媒机构共同成立的中国首个综合性新闻网站——千龙网。还有被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的人民日报,在1997年1月1日,也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随后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重要标志。这都是极有远见的发展规划,借助新的媒介形式,打破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的局限。当然,此时大多数传统媒体在综合考虑后任处于观望的状态,有担忧,也有不屑。然而部分尝试进军互联网的传统媒体也受惯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报道内容存在大篇幅的文字描述、主文辅图的结构框架、新闻图片难以形成风格、中规中矩的排版形式、网站整体格调仍有些严肃刻板等现象,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媒体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媒体机构不得不重视线上平台的运营,一些全国性质的组织机构也开始在网络上布局,在线上谋发展。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全国性摄影组织,在2000年12月,创立自己的网络平台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及时传播业界资讯并权威发布协会资讯,展示精彩作品,网罗业内精英,拓展人气平台,致力于服务包括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内的整个摄影界,旨在打造中国摄影界最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随后衍生出如影像中国网、影像国际网、中国摄影、大众摄影等下设门户网站,为推动中国摄影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果说新闻媒体在纪实专题中以图文结合的模式报道,像2003年千龙网推出的大型纪实系列专题《非典时期非常报道》,那么摄影网站将摄影作品系统整理后以纯图片的数字影展形式传播给受众,如当前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上《“疫”线传真》纪实专栏。图SEQ图\*ARABIC4《非典时期的非常人物--临危受命的代市长》图SEQ图\*ARABIC5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主页3.2自媒体运营团队的数字化传播新兴媒体的出现,将原本遥不可及的摄影技术拉入民间,摄影领域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创作与受众相对独立的的关系发生转变,大众群体也逐渐成为纪实摄影的创作者与传播者。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全民开启读图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机构,一些商业网站凭借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开始规划在网页布局中添加摄影作品欣赏栏目的位置。网站接受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投稿,不仅给予普通创作者展示作品的机会,同时也满足自身栏目对摄影资源的需求。作为“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网,旨在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其下设新浪军事、新浪文化、新浪图片等多个子网站。在当前的新浪图片网站主页上,有着《看见》、《一个不能少》、《新青年》等多个纪实摄影栏目,近期又新增加《政面》(一个以各个领导人为拍摄主体的专栏)。可以说,相较于商业摄影、艺术摄影等其它的摄影类型,纪实摄影因其广大的创作群体几乎占据图片网站的主体地位。从栏目的分类来看,新浪图片网兼顾社会纪实摄影和专题纪实摄影两种类型,二者均属于纪实摄影领域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还针对青年摄影群体开设了相对应的投稿专栏,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网络媒体培养年轻的受众群体,同时也能够吸引青年摄影师群体的积极参与。同样的,在大型门户网站腾讯网的图片频道也有相关的纪实摄影专栏。如与《一个不能少》相似的《活着》摄影栏目,摄影的对象多是底层的普通人,他们所遭遇的坎坷人生,和所处的悲凉社会环境,极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还有《图话》、《中国人的一天》、《鹅眼》、《谷雨》等纪实摄影栏目。图SEQ图\*ARABIC6新浪网图频道主页与上述门户网站不同的,除了大众化的作品专栏之外,像人民摄影网也针对小众摄影群体开设投稿栏目。如专门为50岁以上摄影师开设的栏目《金色夕阳》,没有题材要求,只要作品足够优秀即可,符合条件的摄影师毕竟少了一大半,更容易入选。不同的摄影专栏在照顾到不同摄影群体的同时,还会激励摄影师的创作欲望,增强自信心。不仅是大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中纪实摄影的传播力度与覆盖表现更为突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大众群体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像《环球摄影》、《视觉影像》等公众号,一个月的时间能够达到五百万以上的浏览量,单篇作品也可达十万以上。艺术摄影需要脑洞大开、商业摄影需要设备支撑……这些条件的存在使其相对应的摄影群体远小于以人为创作主旨的纪实摄影。由此,当前主流摄影公众号多以纪实摄影门类为主,2019年全国微信摄影公众号总榜前十中有半数以上为纪实类公众号。在传播过程中,借助自媒体运营团队在网站运营方面的经验,纪实摄影在互联网中的数字化传播中能够形成较强的合力,进而聚集成较为稳定的传播渠道。同时,网站在数据处理中根据命名指向、内容定位将不同类型的纪实作品模块化、频道化的进行分类展示,便于受众在浏览中快速定位到想看阅读的作品题材,增加受众的体验感与满意度。而且自媒体所具有的平民化及互动性,使得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发表观点,实现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促使更多的受众在看到评论后参与其中,与创作者进行互动。在传统媒体中受众更多的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其主观能动性几乎被忽略。而商业门户网站更加重视用户体验感,根据用户的数据反馈在内容传播方面更易捕捉到用户的兴趣点,了解大众所需从而进行精准化的传播。如腾讯图片中的《中国人的一天》栏目,无论是从栏目名称的设计,还是栏目内容的定位,或者内容的发布,其所传达的作品内涵与栏目的内容定位呈高度一致,那就是将镜头对准大千社会中的百态人生,记录这个社会最平凡最普通的群体大众的生活,一个用镜头记录的中国。图SEQ图\*ARABIC7腾讯网图片频道主页3.3基于个人自媒体的碎片化传播2019年3月30日,在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了森林火灾,第一时间发布出火灾详细情况的并不是主流媒体机构,而是当时在场的大众群体。利用手机拍摄后,在腾讯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传播,转载速度极快,随后各大新闻媒体才纷纷提炼报道。由此可见,大众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同时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微信朋友圈、个人公众号、微博等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促使智能移动手机成为网络传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读图时代的发展。人们己经习惯于把所见的新闻要事以实时拍摄的方式记录后上传网络,接收到自我感觉有意义的信息也会分享给身边人。在这种情形下,每个人都是传播者、传播渠道和受传者,每个人都可成为自媒体。同时摄影作品展示、创作理念交流、学习咨询等信息交流方式,也是个体通过网络渠道来实现,这使纪实摄影的传播有了一个看似散乱却更广泛的途径。虽然广大的业余摄影群体在作品创作中往往具有随意性,没有规范的创作体系。但由于其角度更贴近大众群体,作品反而更容易吸引公众的目光,产生情感的共鸣。因其及时、感性、多元,易被理解和接受,纪实摄影群体中的普通大众正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不仅仅是普通大众,职业摄影人也不再局限于个展、报道发布等有限的传播渠道,通过个人自媒体平台进行作品传播,为自身积攒人气与关注度其中作品风格、拍摄技巧的分享也为新生代摄影师提供经验借鉴。相对于传统媒体与门户网站,个人自媒体存在的弊端也较为明显。一、“碎片化”现象严重。“碎片化”不仅为时间上的碎片化,也是内容描述的碎片化。众所周知,一个资深摄影师能够用一张作品来传递完整的信息,如摄影史上的名作《李·哈威·奥斯瓦德遇刺》,但大多数个人摄影师无法做到这一点。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无序的瞬间、残缺的内容会让受众难以了解事情的经过,无法做到纯粹的以图叙事。二、网络知识产权的界定较为模糊,作者对于作品版权的维护存在盲点。黑光网、蜂鸟网等专业平台旗下会有签约摄影师,摄影师将原创优秀作品的使用版权出售给商业网站,从而收益。但也有运营团队未经作者允许便私自盗用其作品运用于商业领域。网络上海量的信息难以让作者察觉到被侵权,就算发现了也不知去何处维权,或者维权处理的等候时间遥遥无期,到头来还是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像是《视觉中国》,把国徽国旗、世界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版权据为己有。,被点名批评,限期整改,反映出摄影领域关于知识版权归属及使用问题的混乱。三、作品造假现象严重。纪实摄影作品以真实性为底线,如果纪实作品没有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创作的价值,人们没有理由去相信造假的“事实”。在国外,对新闻和社会纪实摄影作品造假一直保持零容忍,作品哪怕有丝毫造假痕迹,都将承受惨重的代价。反观国内,对于作品造假现象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人调侃到:“纪实摄影赛事近乎可以更名为艺术摄影赛事。”如在2011年,博联社网友发帖惊爆《影像中国》最高奖全部造假这还仅为赛事作品,如果是对事件造假,广泛传播的将是社会谣言。图SEQ图\*ARABIC8博联社网友发帖内容个人自媒体目前正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由于网络相关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使其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未曾出现过的问题。就像当下的网络直播,在为人们提供娱乐、促进直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视频低俗化、庸俗化等问题。许多新事物刚刚出现时,无法马上适应外界环境。但不能因存有不足而因噎废食,况且个人自媒体的兴起利大于弊,在为纪实摄影提供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时,也能够通过利用纪实摄影来宣传特色文化、乡土产品等内容,带动电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融合发展。由此可见,新事物往往具有巨大的潜力,一味摒弃打击,只会面临被时代潮流淘汰的风险,如何合理的把握运用才是关键。自媒体时代纪实摄影的技术特征4.1摄影设备的变革从摄影术的诞生,到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创造,摄影因器械昂贵的成本一直作为专业的创作方式。后来在2000年日本夏普公司推出名为JsHo4的手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拍照功能的移动手机。虽然仅有21万像素的配置,但为后来的手机摄影创造了良好的开端。随后2002年中国诺基亚公司在国内推出的7650型号手机因其内置30万像素VGA镜头能够拍摄出较为清晰的照片,从而获得人们的推崇。在看到诺基亚公司获得的成功后,竞争压力和市场利益的双重刺激下,夏普公司于2003年便推出新产品,具有百万像素的J-sh53手机,与此同时夏普公司不满足只在镜头像素方面取得竞争优势,又于2004年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光学变焦功能手机。此时人们体验到手机摄影高成像的效果以及便捷的拍摄方式,这让手机厂商为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在手机研发的手机镜头性能上相互比拼,从百万像素到如今千万像素的突破”。同时,手机的更新速度之快,逐渐影响到数码相机的市场地位。摄影设备不再局限于专业单反相机,相比之下,手机的低成本、操作简捷、携带便利、高成像质量的优势甚至淘汰了多数的数码相机。所以,手机上拍摄系统的出现,丰富了移动手机的功能,提高了实用性,同时也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原本拍照是需要前往专业照相馆或者购买单反相机,而手机具有的拍照功能则大大减少了使用成本,轻松实现高质量成像以及视频的拍摄。我们日常看到的vlog、旅游见闻,美食分享等视频,很多反映日常生活的纪实性作品都是用手机拍摄的。同时,手机拍摄也逐渐具有新闻报道功能。如在2005年7月伦敦地铁恐怖袭击事件中,《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配图便是事件中的一名幸存者在现场混乱的场景中用手机拍摄的,这是手机纪实摄影图片第一次出现在官方媒体的头条版面。而后在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时,新华社当时一条新闻报道版面上所用的新闻图片也是现场记者使用手机拍摄的,这是中国官方媒体第一次使用手机摄影照片。因此说明手机摄已经具备了在各类社会事件中客观报道的作用。4.2数字化技术工具的兴起4.2.1设备内设修改参数数码相机包含着了影像信息转换、存储和传输等功能,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可与电脑交互处理无线输送、实时拍摄等特点。在发展初期,普及型数码相机发展的重点,除提高成像质量外,重点在开发更多的功能方面,也就是研发出传统胶片相机所不具备或者办不到的功能,从而提高竞争优势。比如在机身上装备液晶显示屏作实时取景器,在拍摄后也可当场检查拍摄效果的功能,安装相关软件可将影像数据同步传输到电脑的功能等等。2000年上市的佳能PowerShotPro70数码相机,具有168万最高像素,TTL自动数码相机调焦、自动曝光、2英寸彩色TPY液晶屏,2.5倍光学变焦和2倍数字变焦,有每秒4帧的速度最大连拍5秒功能。而后设备内设参数不断增添优化,感光度、曝光补偿、白平衡、锐度、对比度、相位差被动式自动调焦或手动调焦、多区测光或点测光等操作设置,让相机本身的数据处理系统成为最初始的修图软件,有的相机自身在在场景模式选择中就有极鲜艳色彩,海报效果,色彩强调,色彩交换等选择模式。同款设备在不同风格摄影师手中,创作出包含不同内容、不同处理像素块的作品。以我个人较为熟悉的佳能5DMarkIV为例,其图像分辨率因不同储存格式在3010万到750万有效像素范围内任意选择;单次自动对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手动对焦四种对焦方式;自动曝光,程序自动曝光(P)、光圈优先(A)、快门优先(S)、手动曝光(M)五种曝光模式;手动为±5EV(1/3EV或1/2EV步长),自动包围曝光为±3EV(1/3EV或1/2EV步长)的曝光补偿;;100到32000,可扩展最高到50到102400的感光度设置,以及色彩空间设置、照片风格设置等不同的修改内设。同样的如今的手机相机中也会有专业模式设置,让手机拍摄者可以轻松体验到在手机上进行调控快门速度、感光度、白平衡等来获得媲美专业相机拍摄的画面效果。参数的不同选择,创作不同风格的作品。4.2.2修图软件的操作优化数字化存储技术实现了照片细节的无损失保存,且不受时间的限制,避免了传统胶片相机拍摄的照片长时间存放后会出现照片发黄的情况,还可以将照片数据传入电脑中,通过电脑上的数据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修复和美化。而修图软件就是一种可以对数码照片进行瑕疵修复、美化处理的软件总称。这类软件的诞生正是针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追求心理,不仅应用于专业用途,也可用于家庭娱乐中。虽说纪实摄影领域部分摄影师对修图软件的应用有所抵触,对纪实作品是否能够用修图软件进行调整有所争议,但不得不说修图软件已经成为多数摄影师不可忽缺的辅助性创作工具。AdobePhotoshop,是由Adobe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修图处理软件,其专长在于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重点在根据个人观念对图像的处理加工,极高的可操作性一直深受摄影师的追捧。但想要修改后与原图达到毫无违和感,消除一切修改痕迹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自媒体时代下,面对群众的需求,一些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研发推出一系列以降低修图门槛,优化操作流程为主旨的修图软件,如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天天P图等等。以美图秀秀为例,大量的模板预设,智能化修图操作,独有的图片特效、美容、拼图、场景、边框、饰品等功能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群众日常的拍照需求。4.3网络平台助力传播效能4.3.1大数据技术打破领域壁垒纪实摄影作品多以感性形象来传达摄影师的思想与感受,在文化技术层面来看,纪实摄影除了受视野、经验、设备等因素的局限外,同时还会受到身处的外在社会大环境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摄影大数据的应用,记录世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信息,将纪实摄影带到更高的文化层面。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摄影创作,将感性的感慨转向理性的思考。起初,由法国摄影师巴斯提奥•萨尔加多及部分德国摄影群体在研究分析历史文化数据后,以具体的摄影作品展现其观点,产生极大的响应。其特点是,站在文化层面,关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具体的事件(具象数据)中处理好事物内容、背景、关系等素材(抽象数据),其中数据越多越丰富,创作的影像作品越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网络信息化促进摄影转型,信息数据化改变摄影的传播与展现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海量摄影作品综合数据信息库的建立是摄影领域发展的关键,以智能图片分析技术适应现代传媒高效快捷的传播需求。数字化储存的图片资料,能够确保在传播推送的各环节有序高效的进行,实现数据的资源共享以及深度开发。在大数据的环境背景下梳理作品信息与资料,在数据中探索纪实摄影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同时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图片数据库已经转型为跨领域跨行业的基础性共享资源,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根据受众的搜索需求,实现图片的精准推送。4.3.2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多元如今,受众获取信息的来源与渠道较为丰富,虽然书籍、报刊、电视、广播仍然是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以其无可媲美的信息存储与输送优势成为大众获取信息资源最主流的方式和手段。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信息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是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无论使用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有多大差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到自媒体时代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又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前文提到的早期互联网信息的获取方面用户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用户参与的重要性完全被忽视。而如今互联网更强调用户的体验,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了用户,换言之互联网可以让用户的价值最大化。在互联网世界信息主动权的下方是自媒体,其应运而生的首要条件是它激发了自媒体世界的生命力,所有网站只提供一个平台内容,由用户自己去挖掘打造。在这一推动下大众能够将生活中的一切都在网络上与他人共享,这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表现欲。如果想要发表具有内涵且富有感染力的言论文章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受众群体也相对较少,而更贴近大众、创作简单的生活随拍、短视频等纪实作品深受大众的亲睐,还可以避免词穷的尴尬局面。图片卸去了文案,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内容的内涵,这也极大的促进了“读图时代”的发展。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一、传统的线下纸质媒介传播。纸质阅读作为传统的阅读方式,虽不及线上信息阅读便捷,但纸质文献在信息传播中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和地位,最能够表现和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可传承性,这也是当下网络信息所不具备的特点之一。二、线上媒体网站的访问及后台推送。当前“为武汉加油”、“共渡疫情”等标题遍布各大网站,让全国网友及时获知最新疫情状况,同时像“疫线传真”等纪实摄影专栏让大众得以了解疫区前线的生活。在大型官方网站中都有每日及时更新的实时新闻报道可供受众自行选择阅读,如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而不同领域也都会有各自的圈子,在网络上也有相应的网站、贴吧,譬如蜂鸟网、百度贴吧、8264、豆瓣、经管之家、知乎等等,受众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门户网站。同时在网站的运营中,会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或者用户的浏览记录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发送与用户所在地区或根据数据分析有相似性的信息,实现精准化推送,吸引用户的阅读。三、受众随机性接收信息。“刷微博”、“刷抖音”已是部分人群每天都会进行的休闲方式,毫无目的性、随意性的接收碎片化信息。虽不能保证接收的每条信息有对自己有用,但自我感觉还是利大于弊。首先,此类软件的受众群体庞大,其信息的传播扩散速度甚至快于专业媒体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