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_第1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_第2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_第3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_第4页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概述第一节时间取样法内容提要第二节事件取样法概述一、什么是取样?二、为什么要采用取样的观察方法?三、什么是取样的观察方法?

四、取样观察法的特点一、什么是取样?取样(抽样)即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抽取部分对象为样本,然后以样本的结论推断总体状况。取样的思想精髓——用少量的样本推测总体情况,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或研究的效率;需使用特定的取样方法保证推测的可信性。二、为什么要采用取样的观察方法?描述方法的困境1、观察者无法收集观察对象所有行为2、即使收集到,真正可以用来解释主题行为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3、描述性方法无法对大量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三、什么是取样的观察方法?

取样的观察方法的实质——用抽取的行为样本推论被观察者的总体行为。具体来说,取样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方法,以便观察者使用记次或记时的的方式来记录行为或事件。取样的方法重点在对行为作取样,而不是描述行为的细节。四、取样观察法的特点1、取样的方法通常无法提供丰富的描述记录资料,也无法对行为或事件提供一个永久的记录。2、取样的方法可以使观察者在一个合理的时间,在更多不同的情境里选择大量的观察对象。3、取样的方法能够快速收集重要目标行为,简化资料收集的复杂历程。第一节时间取样法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主要内容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种观察方法规律性间隔随机性间隔时间取样法要做的事情:在预先规定的时间段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为是否发生(检核)、发生的次数(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计时)。案例: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的观察

(P51上)对汪老师观察计划的分析:目标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否出现,及出现的频率观察对象:15名幼儿观察时间:观察90分钟(9:30-11:00,共三次)取样的方法:每名幼儿观察6分钟取样思想:以每个孩子共三次、每次六分钟的行为作为样本,来考察每个孩子通常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状况(总体)。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时间儿童代号是否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9:00-9:061√39:06-9:122×9:12-9:183√19:18-9:244×9:24-9:305√2…………时间取样法的重点1、寻找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目标行为)。——攻击性行为2、这种代表性行为也只限于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每人三个六分钟案例:帕顿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研究

P51下目标行为: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观察对象:2-5岁幼儿观察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幼儿依次观察,每人1分钟,判断他们当时从事何种游戏类型。对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P52)取样思想:以每位幼儿一分钟内从事的游戏类型(重复多次),来考察他经常从事的游戏类型。儿童代号游戏类型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1√2√3√4√√5√6√7√……帕顿(Parten)通过观察得到的结论:2-5岁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即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喜欢单独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到平行游戏,再发展到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时间取样法的特性开放性说法一:封闭性方法Wright(1960)和Goodwin及Driscoll(1980)认为,时间取样法使用符号记录表。当观察使用符号记录表时,原始资料就流失了。说法二:开放性方法如果将封闭性的符号记录与开放性的实况详录法或事件取样法合并使用,即通过改变记录形式、保留行为发生的原始资料,由此改变时间取样法的封闭性、使其成为一种开放性的记录方法。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改)时间儿童代号是否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对行为的描述9:00-9:061√21、用脚踢其他两个小朋友搭的积木2、用手推旁边的小朋友9:06-9:122×9:12-9:183√1和同桌抢夺玩具,嘴里说:“我先拿到的”9:18-9:244×9:24-9:305√2……选择性时间取样法的选择性程度很高,因为它不像实况详录法是对所有行为及情景的记录,只是在某段时间内捕捉事先选定的行为。推断性时间取样法要求在观察的一开始就要做出推断或解释,因为在观察的当时,观察者必须要决定是否记录该行为,即是否将那个行为归在预先确定需要观察的某一特定的行为类别中。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一)时间取样法的优点3、可以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符号和描述)4、主要使用符号记录,获得的资料可以量化统计1、从时间和精力来说,符合经济效益2、获得资料的代表性和可信性(信度)较高(二)时间取样法的缺点1、时间取样法只限于观察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显行为(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预观察)2、在使用符号记录表时只能提供行为的频次资料,无法保留行为的详细资料3、行为发生时间与观察设定时间的差异,使得记录下的资料有可能只是“部分行为”,从而产生误解例:P53下《对小华的观察》讨论:结合幼儿园实际,想一想都有哪些幼儿行为适合用时间取样法进行观察?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三)选择记录方式(四)表格的设计1、目标行为即观察者关心、感兴趣的行为;2、可将较大的目标行为单位划分为许多小的组成行为;(P54对幼儿阅读行为的观察研究)3、需对目标行为的出现频率进行预估。(要关注情境及个人因素)(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4、要对目标行为(包括小的组成行为)下清晰的操作定义,以便于观察、记录和重复验证。操作定义:把要观察或测定的行为,给予详尽的说明和规定,确定这一现象或行为测量与观察的客观标准,即观测指标。联合游戏:“儿童在一起玩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相互追随,但没有组织与分工,每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平行游戏:“儿童能在同一处玩,但各自玩各自的游戏,既不影响他人,也不受他人影响,互不干涉。”即需要确定在有限的观察时间内,每个幼儿观察几次(时距数目),每次观察多少时间(时距),每次观察之间是否要有停顿(时距间隔)。(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时距次数时距时距间隔时距次数时距次数时距?时距数目?时距间隔?时间儿童代号活动类型有目的阅读无目的阅读教师指定阅读8:30-8:45AB8:55-9:10AB9:20-9:35AB1、确定时距的原则a、时距的长度应接近于每一个单一行为发生的最小时间。(频率高、时距短)b、一般认为,最普通的时距是五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有许多时间取样的研究例子是使用少于一分钟的时距的。c、当观察者使用超过三个行为类别的查核表时,就要以十秒到一分钟为时距。确定时距应考虑的因素:a、行为的持续程度b、纪录的复杂程度c、观察者的疲劳程度2、确定时距间隔的原则

a、所选时距长度b、此时距内所要观察对象数目c、记录的复杂程度有些记录的过程比较简单,就可以采用持续的观察而不需要有间隔;在一些观察项目中,由于需观察记录的项目比较多,就需要采取一些间隔。(1观-1记-1观-1记-1观-1记);如果在时间取样法中结合使用描述性记录的方法,就必须设置一定的时间间隔。时间儿童代号是否出现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对行为的描述9:00-9:061√21、用脚踢其他两个小朋友搭的积木2、用手推旁边的小朋友9:06-9:122×9:12-9:183√1和同桌抢夺玩具,嘴里说:“我先拿到的”9:18-9:244×9:24-9:305√2……3、确定时距数目的原则

每一个观察对象所需要的时距数目是取决于你需要观察多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理论上来说,时距数越多,代表性越强,但越费时费力。一般说来,当我们要观察变异性比较大或不太了解的行为时,所需要观察的时间就要更多一些。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行为记录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检核、计数和计时1、检核检核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因此在观察的时间段中,只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三)选择记录方式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观察对象:施成,2岁1个月,男时间段日期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行为是否发生备注12月20日上午10:00上午10:15√22月20日下午3:00下午3:15√32月21日上午10:00上午10:15√42月21日下午3:00下午3:15√52月22日上午10:00上午10:1562月22日下午3:00下午3:15√72月23日上午10:00上午10:15√82月23日下午3:00下午3:15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观察对象:托班(1)时间段日期开始记录时间结束记录时间行为是否发生备注12月20日上午10:00上午10:15√王成22月20日下午3:00下午3:15√李俊、张艳32月21日上午10:00上午10:15√陈东、张艳、王成42月21日下午3:00下午3:15√李俊52月22日上午10:00上午10:1562月22日下午3:00下午3:15√蔡昌、李俊、张艳72月23日上午10:00上午10:15√李俊82月23日下午3:00下午3:15例:紧张习惯的研究(检核的方式)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出现行为就记录一次记录结果:在一个时距中,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次;乙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1次.时间段幼儿行为是否出现1甲√乙√2、计数计数表示在所观察的时间段内,被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在这样的研究中,每次该类行为出现都需要进行记录。例:紧张习惯的研究(计数的方式)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行为出现一次就记录一次记录结果:在一个时距中,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次;乙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7次。时间段幼儿行为是否出现1甲/乙///////例: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1)记录方式: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道这个婴儿是否有哭(哭泣行为是否发生)。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记录结果:甲婴儿哭泣3次;乙婴儿哭泣三次。3、计时计时:观察者既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还要记录在某一时距内,该行为发生的持续时间。例: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2)记录方式: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道这个婴儿是否有哭(哭泣行为是否发生);如果有哭,那么哭了多久(行为的持续时间)。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记录结果:甲婴儿哭泣3次,每次4秒钟;乙婴儿哭泣三次,每次一分钟。小结:只需了解行为是否出现——检核需了解行为出现频率——计数需了解行为持续的时间——计时设计观察记录表的首要原则是保持简单化,使观察者能够比较方便快捷地进行记录。(四)表格的设计幼儿五种行为记录表时间段幼儿代号年龄行为害怕分享哭笑观望5分钟5分钟5分钟5分钟……ABCD……\\\\\\\\\\\\\\\\平均次数如果是对比较单一行为进行观察,我们还可以使用一种更为简单的记录表:(Gander&Gardiner,1982)×/○/○/×▏×/○/○/○▏×/×/×/○▏▏=1min作业:初步设计一个时间取样法的观察方案:1.目标行为(操作定义);2.观察对象、观察地点;3.观察的时间安排(时距、时距数、时距间隔);4.设计并绘制相应的观察记录表格。第二节事件取样法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主要内容三、事件取样法的运用引入:事件取样法的用途既需要研究发生频率相对不高的行为又不想采用较繁琐的描述性方法一、事件取样法的涵义事件取样法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事件取样法要做的事情:在自然情境中,等待要观察的行为出现,当行为出现后立即将行为记录下来,也可以包括行为发生的背景、原因、行为的变化,行为的终止与结果等内容(记录行为事件的要点,通常表格符号结合描述性记录)。

海伦·道研究对幼儿争执行为的研究研究的设计:该研究是对幼儿园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内自发产生的争执事件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对象为40名2—5岁的儿童,其中男孩19人,女孩21人。观察过程是等待争执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争执事件,便用秒表计时,一直到行为停止。与此同时,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观察记录内容填写观察记录表。案例幼儿争执事件观察记录表儿童年龄性别争执持续时间背景、起因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争执者所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特殊语言和动作结局(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后果与影响(高兴、愤恨、不满等)123……对事件取样法的讨论1、什么是事件?事件:人的行为流中可以归类于某一特定范围的一些行为(特定的行为)。争吵事件→大声说话、特定面部表情、争夺玩具等2、事件取样法的重点时间取样法重点:特定行为+特定时间段内(两张网)事件取样法重点:特定行为(一张网)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P62研究选取某市的两所幼儿园,其中一所为市区幼儿园,另一所为城乡结合的幼儿园,共100名幼儿。其中,大班40名(男19名,女21名),

中班幼儿35名(男20名,女15名),小班幼儿25名(男13名,女12名)。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把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分为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为等形式。案例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P62对亲社会行为的操作定义:助人:幼儿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如帮小朋友扣纽扣,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分享: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玩具,分吃食物等;合作:幼儿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合作游戏等;安慰:在他人遭受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时,幼儿给予安慰;公德行为:该类行为无明确的行为对象,是有利于集体的良好行为,如关紧水龙头、清扫垃圾等。案例在研究中,每天的观察从上午8:00到下午幼儿离园时,观察范围是幼儿在园的全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观察期为10天。对每一亲社会行为做四个维度的观察记录: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P62案例行为者行为对象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反馈(积极、中性、消极)姓名性别姓名性别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P62研究的结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向同伴,极少指向教师;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较少发生;教师通常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或中性反应;同伴对幼儿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反应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大多未得到及时强化案例事件取样法的特性开放性单纯使用符号记录——封闭的方法结合描述性方法记录——开放的方法选择性只记录特定事件,选择度很高推断性观察记录时就要做出推论(对行为范畴的推断)二、事件取样法的优缺点(一)事件取样法的优点3、兼具符号记录法的立即性和描述方法的完整性1、省时简便,且适用范围相对较广2、记录资料(符号结合描述)相对完整,能保留行为和情境的结合(自然单位)儿童年龄性别争执持续时间背景、起因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争执者所扮演的角色(侵犯者、报复者、反抗者、被动接受者)特殊语言和动作结局(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由其他儿童干预解决、由教师干预解决)后果与影响(高兴、愤恨、不满等)123……争执什么(玩具、领导权)玩具:T领导权:L争执者所扮演的角色:侵犯者(V)、报复者(R)、反抗者(D)、被动接受者(P)编码Coding(二)事件取样法的缺点1、可能会缺乏测量的稳定性(信度)2、无法保证行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并不适用于发生频率非常低的行为三、事件取样法的运用1、应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并进行操作定义;2、要了解所研究行为的一般特性:行为的特征是什么?何时何地发生频率较高?3、要决定应该记录哪些资料(事件的要点)要考虑:——(1)观察研究的目的——(2)保留事件和行为的情境4、表格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