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_第1页
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_第2页
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_第3页
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_第4页
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2023年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8篇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怎么说?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1

同学们,老师们: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6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2

同学们,同胞们,今天是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86年前的今天,南京沦陷,日军入城,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由此开始。整整6周,30多万中国人惨遭杀戮。他们其中,多数是手无寸铁的妇孺百姓,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曾经繁华辉煌的金陵古城,在日本侵略者的践踏下化为焦土。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和为祖国牺牲的革命英烈。青年学生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烈士们的英灵不远,我们将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让我们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坚定信仰。我宣布:河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正式开始。首先请跋涉文学社__为我们宣读公祭词:

各位同学,历史的教训告我们,只有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才能幸福安康,我们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成长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下面请跟着我们的国歌一起,为我们的祖国送上祝福:

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此时的南京,行人伫立,警钟长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死难的同胞哀思,让我们同他们一起,为不幸罹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同学们,我们是青年学生,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建设国家,复兴中华的重任,下面请校社联主席王亚青带领我们向国旗庄严宣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南京大屠杀__周年,祭奠死难同胞,绝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也绝不是囿于历史伤痛不能自拔,而是为了牢记历史创伤,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深刻地认识现在,更好地开拓未来,捍卫和平不被亵渎,让每个人在内心都播下和平的种子,让和平的阳光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永恒存在。

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仇恨可以化解,创伤终将愈合,但南京大屠杀所犯下的罪行,铁证如山,举世公认,言犹在耳,不容否认、不容歪曲、不容篡改!我们真诚地希望一衣带水的中日邻邦友好相处,但绝不容忍日本军国主义幽灵为当年的侵略战争翻案,为曾经真切发生过的屠杀隐瞒真相。

我们郑重告诫:尊重历史将被历史所尊重,否定历史也必将被历史所否定。在沉痛的历史面前,让我们发出最后的祝愿:

愿殉难同胞英灵万代,警醒华夏儿女!

愿革命先烈青名永存,铸就民族忠魂!

愿吾辈青年励精图治,担起国之重任!

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

各位同学,我们的公祭仪式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让我们时刻谨记历史的教训,用青年人的力量去建设祖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我宣布:本次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圆满结束,请各位同学有序退场。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3

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也是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86周年纪念日,更是每个国人都应铭记的一天。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要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是提醒中华儿女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告诉世界中国会用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昭昭前事,国弱民必受欺;惕惕后人,强国守护人民。唯有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奋发图强、勠力同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永远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鼎上“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控诉着86年前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将国耻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86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当前国际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大国博弈持续加剧,中国正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是86年前的中国,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铭记历史,方能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当下、警示未来。

以史为鉴,争取永续和平;勿忘历史,携手共建世界。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2023年3月,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接到拉贝后人的求援电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就此展开。今天,我们缅怀无辜死难者,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中国倡导和平,世界需要和平,中华儿女经历了战争之残酷,更认识到和平之珍贵,愿同世界各国一起携手共建和平稳定的美好家园。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4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我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惨绝人寰,不堪回首!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历史无异于背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以史为“镜”,在回望这段苦难岁月中凝聚信念和力量,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地追逐伟大梦想。

牢记历史,永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爱国情怀。国家公祭,既是对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如今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中国正处在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应当“知耻而后勇”,在迈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坚实而持久的守护家国情怀,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站稳立场,下定决心,攻坚克难,以涓涓细流汇聚磅礴伟力。

牢记历史,练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__年前,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惨遭宰割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青年干部应当牢记这段斗争史,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冲破思想障碍与利益藩篱,做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牢记历史,实现“物阜民丰国隆昌”的强国梦想。__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__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并存。青年干部应当把握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心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进状态,始终胸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结合起来,以星星微芒汇聚万丈霞光,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铮铮誓言。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5

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草木含悲、山河垂泪的日子里,举国上下以各种形式缅怀86年前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遇难同胞,共同追忆那一段困难深重的历史,传递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信念。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希望爱好和平的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那是一九三七年的冬天,日本鬼子闯进我们的家园。三十万同胞惨遭杀害,鲜血从大街小巷流到江边”——历史怎能忘!

86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死于日军屠刀。这些冰冷的数字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战火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是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我们岂能忘!不能忘!历史怎能忘!

面对残暴的侵略者,是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作战百余次,写下“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拼斗疆场,军威赫显”的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是经受鞭打、吊拷、老虎凳、竹筷夹手指、脚趾……几十种酷刑而面不改色,坚决不吐露任何信息,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的“反满抗日英雄”赵一曼;是放弃优渥的条件,回到战乱的祖国,只为他们所爱的人拥有未来,立了“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铮铮校训的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们;是杨靖宇、陈翰章、王凤阁、冷云、王光宇、投江八女……是无数英勇顽强的中华儿女,从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成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是他们在黑暗里战斗,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我们的光明,用不屈的斗争拼出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英名不朽,他们的事迹永存,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精神更激励着我们__、砥砺奋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吾辈当自强!

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走过解放战争的硝烟,警示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那一段鲜血与抗争写就的历史,指引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从苦难中汲取智慧,从耻辱中迸发力量,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站起来的中国人在奋发向上的征程中追风踏浪、勇往直前。14年的苦难与磨砺,这一部可歌可泣的悲壮诗篇,这一片被无数先烈血染的山河。我们岂能忘!不能忘!吾辈当自强!

如今,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抬头,便能仰望没有硝烟的蓝天,我们无忧无虑,周围不会响起突然的枪声,只因我们身处和平国度,我们的身后,是强大的祖国。那一段“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的殷殷叮咛,那一声“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的振臂疾呼,那一句“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的肺腑之言……无数中华儿女发扬埋头苦干、前赴后继的精神,以民族自强洗刷历史耻辱,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让国家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飞机不够要飞两遍到如今空中梯队战鹰烈烈,从踮起脚尖参观美国航母到国产航母7次海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中华神盾”巡海到“大国长剑”升空,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一座座民族崛起的“精神地标”,一段段发愤图强的伟大梦想,无不述说着今日之中国,再不是1937年的中国!今日之幸福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牢记来时的路,让历史不再重演!

每一年的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和平大钟”都会被撞响。钟声深沉悠远,寓意着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深追思和对和平的企望。钟声更催人奋进,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苦难的岁月永不能忘,让我们将历史的痛感化为奋进的力量,重拾抗战精神,拿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去完成抗战先贤们未竟的民族复兴大业,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6

今天,是我国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屠戮我30万同胞,他们没能等到秦淮河畔下一个温暖的春天。讲好三个故事,铭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感受仁人志士的顽强、坚韧与不屈。

第一个故事:关于“全体战死”的口号

他叫谢承瑞,是南京保卫战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团长。他所处的南京城东南的光华门是当年最激烈的战场,日军连续使用大炮轰击城墙,试图打开突破口冲进城内,却屡次被担任光华门防务的教导总队谢承瑞团和第87师易安华259旅等部击退。当时,谢承瑞以“全体战死”为口号,带领大家一直血战到最后。后来,战斗一次次打响,谢承瑞因烧伤而发起高烧,但他依然坚守在城头督战,直到司令部转达了撤退命令,已经陷入昏迷的他,在纷乱中不幸牺牲。谢承瑞的故事只是壮烈牺牲的无数革命先辈的一个缩影,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英勇不屈、前仆后继、万死不辞。

第二个故事:关于身中37刀的“活证据”

她叫李秀英,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也是那段悲惨历史最有力的见证人。当年,李秀英因怀有七个月的身孕在日军侵占南京时与其父在地下室避难,被丧心病狂的日本兵找到。日本兵图谋强奸李秀英,她与三个日本兵殊死搏斗,脸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后来经过抢救,她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活了下来。就这样,她成为第一批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向世人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然而,她没能等到胜诉判决书那天,就永远离开了人世。李秀英的故事只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群体的一个缩影,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虽九死其犹未悔,纵然历尽万难,也要让真相昭告天下。

第三个故事:关于亲眼目睹的记录者

他叫约翰·拉贝,是受难百姓的守护者,也是日军暴行的记录者。当日军的屠刀残忍地挥向南京老百姓时,拉贝联系了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在全力保护安全区民众安危的基础上,拉贝记下了他目睹的日军暴行,并写下了长达2023多页的著名的有中国版“辛德勒名单”之称的《拉贝日记》。拉贝的故事只是众多国际友人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军残暴行径的缩影,诠释了人性光辉,真正冲破了痛苦、悲催与焦虑,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善良本性永远写进史册。

销烟虽已远去,但国耻民殇却不应忘记。以国家之名,祭奠每个逝去的高贵生命;以尊崇之心,祈愿惨痛与悲剧不再上演;以警醒之意,守卫如今千古盛世的太平。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7

南京有个地方,“她”占地面积12023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在南京这个算得上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即使占地面积这么大却还是无法控诉一个悲惨的事件——“12·13”南京大屠杀。每一个去过这里的人,走出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出来,抬头仰望着蓝天说一句“见到你(太阳)真好”。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一个目标需要动力,需要希望,来过这里,相信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明白复兴的意义与和平的可贵。

一座座雕塑,叩击灵魂深处的“无声”呐喊。《家破人亡》《逃难》《逃啊,恶魔来了》《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冤魂的呐喊》……这些不是书名,是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面一座座雕塑的名字,但每座雕塑又仿佛是一本书,一本记录着可怕经历的书,一本展示南京三十万遇难同胞的书,一本让中国人无法忘怀的书。最具标志性的便是这《家破人亡》,这尊雕塑高达12.13米,寓意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她的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已是家破人亡的绝境……这尊雕塑采取象征性的手法,展现当时祖国的大好山河和千万幸福家庭因为这场灾难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尽管如此,她却像山一样,屹立不倒,犹如中国人民不屈不饶,斗争到底的精神。

一个个故事,诉说悲惨壮烈的历史回忆。“全体战死,血战到最后”“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拉贝日记,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导游给每一位游客解说着这些真实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艺术的手法,没有夸张的表达,只是平铺直叙地诉说着一个个过往的回忆,却让听众泪如雨下,心如刀割。“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却在这里展露无遗,他们前赴后继、万死不辞。当然,中国是一个善良包容的民族,即使过去再悲痛,我们还是更希望播下良知与和平的种子,不要让中国的历史再次重演。

一张张图片,展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里面有一面“幸存者照片墙”,墙上是用灯光照亮的一张张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照片,他们都是历史的活证人,经历过残酷的灾难,失去最爱的亲人,但是他们选择活下去,活着才有希望,活着才能控诉,“活着”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一直延续至今,在“抗击疫情”“抗洪救灾”等灾难面前,我们有“五湖四海援助武汉”的感动,有“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豪情,有“群干联手勇救人民”的温馨,更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升,党和人民的关系也日益紧密融合。“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灾难不会再次上演,也绝不允许再次上演,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是无比光明的,我们不再是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民族,我们是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着梦想的民族。

一则则新闻,唱响美好未来的和平主旋律。历史终将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屈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决定,国家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让每一个国人都铭记历史。但我们更要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中国作为历史的受害者没有将历史的悲愤继续传递下去,而是选择了善良,选择了包容,“中日两国互帮互助,抗击疫情”“日本-中国(连云港)-蒙古国,首发班列出境”“致敬,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军队”……一则则新闻,展现的是大国的风度,民族的善良,唱响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这是国家领导人的真切期盼,也是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期盼。

第十个国家公祭日主题演讲稿篇8

2023年12月13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3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