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_第1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_第2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_第3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_第4页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学院法学院2022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13页共13页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对策研究摘要:新媒体正在一点一滴地融入生活中,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随之而来的是在人们网络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的问题,其中表现为交往失范、学术失范、消费失范等等。而网络不良行为产生的动因不仅包括学生内在的思想不成熟,还表现在网络技术监管方面以及社会等层面,再加上网络自身所具备的特点,种种缘由都会形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迸发。面对这些现象的出现,应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与社会各界的互相配合,再加上网络自身的完善,使大学生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减少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的出现。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网络道德失范,应对策略引言得到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在影响着人们生存模式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网络社会,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在网络社会中得到了扩大,这就产生了网络失范现象,大学生作为新势力的主体,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养成,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度颇高的挑战。在这样混乱的网络环境中,要想顺利地打败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大学生除了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以外,还可以通过国家和社会对大环境和大方向的把控,以及高校的管控,这样才能做一名符合网络生活所要求的大学生。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也呈惊人的速度被人所知、为人所用,[1]互联网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动声色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传达的快速性和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将民众之间的交流速度提升了上来,从而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新媒体就是在这样互相促进下产生的优秀时代产物,新媒体以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将信息呈现出来,根据其自身特点,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2022年9月公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总计已经达到了9.40亿,互联网普及率也上升到了67.0%,较2022年3月提升了超过2.5个百分点;我国人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也达到了28.0个小时;其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重,占比为23.7%。[1]其中,大学生在学生这个分组中,使用网络的频次是最多的,网络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这时大学生应用网络的形式方法和目的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大学生此时摆脱了老师和家长的约束,而且大学生们普遍缺乏自律能力,心理发展未能完全成熟,涉世未深,所以较为容易被错误的信息误导,就会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这就是大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还不成熟的表现。因此,研究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的道德失范,这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适合当代发展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有利于扩展对于大学生网络失范的相类似的理论研究。作为中国未来起着支撑作用的大学生们,其思想道德以及个人修养等相关方面广受关注,而大学生们的生活被网络全面覆盖着,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被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着。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是,由网络所形成的社会不受地域的影响,能使交流和反馈具有敏捷性、便捷性和多样性,这是传统社会无法与之相比较的。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和更新网络社会,加大对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研讨力度,以便向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2.实践意义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精神素养,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如今新媒体的发展日益完善,为大学生用网络看世界提供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使部分缺少自制力的大学生沉迷在网络世界中,从而会引发一系列失范现象的产生。本文主要从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出发,进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这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协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和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愈加有利于大学生对本身的网络行为进行约束,形成更健康良好的价值观和网络道德观,培养大学生优秀的独立精神,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自我约束能力,不轻易地被消极的文化观念所影响,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更有用的人才。(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互联网和计算机这两个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提出并迅速传播给世界各国,以美国为首,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道德的研究所形成的果实也较为丰富。最初网络道德也叫做计算机伦理学,于1976年被美国知名应用伦理学家W·迈纳所提出,并成为一门与科学、逻辑学地位相一致的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这之后的第九年,美国知名报刊《形而上学》刊登了两篇标志着计算机伦理学兴起的文章,分别是摩尔的《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和贝奈姆所著的《计算机和伦理学》。[2]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展开,网络技术信息逐渐共享,网络环境在被扩大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影响。隐私泄露、色情传播、盗版蔓延等等众多问题也被暴露在众人面前,而国外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也相继出现,如建立计算机协会,并在相关机构建立网络道德标准和规范;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俄罗斯出台的《大众传媒法》就是关于如何治理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法律条文;在校园开设伦理道德教育等相关课程。总结来说,国外关于新媒体和网络道德的起源较早,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也十分的丰富,这也为后来学者们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而其中有不少的经验和研究,我国可以借鉴吸收。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启蒙于翻译外国著作,如比尔·盖茨(BillGates)的《未来之路》等著作。在这之后,我国学者吸收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发表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1998年严耕、陆俊孙伟平合著的《网络伦理》成为了第一本关于我国在网络伦理方面的著作,他们认为“网络道德是规范人们网络生活的伦理准则”[3];2013年,尹翔所著的《网络道德初探》一文中将人际交际与网络交际进行比对,由浅入深的解释了网络道德的含义[4];关于网络道德失范,在2007年连良学者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中将道德规范的缺失行为、冲突行为以及极端失范行为统称为网络道德失范,并根据各自形成的特点分析出每种现象的成因。[5]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也愈演愈烈,而针对大学生网络失范方面却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讨论大学生网络失范形成的表现、原因及解决策略,从根本上干预,进而起到预防大学生网络失德的作用综上所述,根据现有的网络道德发展,专家学者们以理论知识和大学生发展特点为出发点,先是探索并汇总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然后根据其表现,从多个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因此,笔者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研究成果,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分析论证,力求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不脱离实际而存在。(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这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的图书、期刊等报刊读物的信息,在研读理解的基础上,将观点和看法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帮助自己分析问题的表现,然后对原因进行论述,并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及策略。2.跨学科研究法本论文以多学科,如法学、社会伦理学和网络技术等众多相关的学科作为分析手段,从多角度进行问题探究论证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基本理论阐析(一)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随着全民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在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成功融入了各行各业。关于新媒体的内涵或定义,多方学者未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众多学者当中,熊澄宇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新媒体在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的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6]景东、苏宝华两位学者则认为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介质,证明了个性化数字复合信息的传播是实时交互传递的。[7]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因此被称为除杂志、电视、报刊、广播之外的“第五媒体”。例如,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递是不同的,前者是单向的,而后者是交互、双向的。具体体现在用户传播信息时的互动沟通、以及用户在游戏时的互动等等。新媒体最独特的地方便在于它的虚拟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网络电子游戏,尤其是VR体感游戏,其次身份、环境、状态、空间都可以进行虚拟化。新媒体的传播和更新速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更加快捷,且成本更低。超文本传播也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方式突破了局限于纸张,不限篇幅字数,是可以将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汇总在一起的网状文本。(二)网络道德失范的内涵与特征关于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还未被各界学者所统一或界定,所以只能根据失范的概念去界定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最初法国学者涂尔干认为失范是“用以描述由现代社会的变迁所引发的无目标感和绝望,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其对个体行为的控制”。[8]关于道德失范的概念,高兆明学者从道德建构的方面给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他认为道德失范是指:“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9]以失范和道德失范的定义为基础,笔者认为,网络道德失范是指人们在网络社会交往的时候,由于缺乏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价值,致使网络社会的秩序遭到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违背道德甚至是法律的网络社交行为。造成网络的失范现象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网民缺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基本价值和道德规范的缺失正是网络道德失范的最主要的特征。网络呈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们的网络基本规范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许多网络心理疾病也逐渐衍生出来,比如过度依赖网络或者网怒症,以及网络抑郁等更严重的心理疾病,这些疾病导致人们无法用基本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从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与归因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日益频发。这是由于网络在我国得到了发展和普及后,人们在网上的道德规范约束的不足导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无疑会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诸多原因,正是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焦点。(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分析1.交往失范众多的网络社交平台在新媒体的发展下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让人们的话语权逐渐增加,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能在这一块巨大的领域畅所欲言的同时,也能对他人进行着侮辱和诽谤,这已经成为近年来网络失范现象的主要表现,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不足,还影响了大学生日后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最首要的问题则是网络用语不文明,大学生自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其次是这些行为为日后的网络谩骂、侮辱和诽谤埋下了祸根。网络谩骂、侮辱等行为在当事人看来是纯属于个人的发泄行为,但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道德发展的不足,不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假使这种现象不加以管控,任其发展,最终就会形成更加严重的网络暴力,这会对被施暴者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伤。因此,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用语是净化大学生网络环境的主要任务。2.消费失范大学生刚刚从高压环境过渡到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中,可以自己支配生活费,再加上现在社会物流快递的崛起,网络购物变得更加的方便,大学生想“买买买”的想法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有部分来自奖学金和自己平时打零工挣的钱。而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的出现,则是由于众多分期付款的软件出现,致使大学生购买了许多其不足以负担的商品。对于收入方式单一的大学生来说,这会造成部分大学生不能在期限日内还款。3.学术失范在新媒体时代,国内外互联网上的消息和资源已经实现了共享,很多国外发生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内能被国内所知,这不仅能让国内外的学术及时的交流沟通,还能为日后的学者研究问题时提供一个坚实而又宽广的平台,随时随地了解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正是利用了互联网上的海量消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普遍的目的则是完成作业及任务。大学生处于自由而散漫的生活中,遇见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很少会有人延续高中时期独立处理作业的心态来完成任务,大部分的则是在网络上进行筛选后,大篇幅的粘贴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完成自己的作业或论文,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并不少见。(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消极影响1.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大学生的身心,还是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都还未定型,都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思想和行为方式尚未发展成熟,很容易受到网上来自各界不健康不积极的言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例如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10]对正在茁壮成长的大学生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会较为容易的沉浸在网络世界里,与现实世界相脱离,这会导致大学生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极端主义,这种极端主义具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复杂性。长期保持这种状态,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2.导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首先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众多大学生的发言得到了自由,而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的上网冲浪的行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次我国尚未出台或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治理和管理机制,大学生的言论便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在网上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忘记了在现实生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最终使他们的现实生活也会变得随意起来,从而导致许多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3.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定由于互联网已经和生活融为了一体,与国家领土和信息安全相关联的区域也逐渐被扩大,所以互联网的安全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上指出,维护网络安全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11]网络生活中夹杂的信息中虽然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会藏匿着一些会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例如破坏国家信息防火墙的病毒和反和平的劣质文化等,这些都会在我们使用网络的时候悄然无息地涌现出来,因此在当今社会,网络信息的安全从一定方面上影响着国家信息的安全。大学生在网络交往时,鉴别意识较为薄弱,较为严重者则会主动传播危险信息,这会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公正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归因1.网络技术方面新媒体具有的特点会更进一步加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第一,开放性是新媒体的一大特色,开放性实现了人人都是媒体人,人人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打败了传统媒体在发布信息时繁琐的审核程序,开放性也将信息发布时的成本讲到了最低,与此同时,人人都在成为媒体人在网络上自然而然地汇聚了各种观点和各种意识,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看法,这与我国大学生的主流观点发生了碰撞,较为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或者行为方式发生变化。第二,虚拟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将文字、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汇总在一起,此时就会形成一个现实生活中无法看见或触摸到的网络空间。当大学生们在网上交友时,他们会主动地隐藏起一部分自己的信息,或者是改变自己的一些信息。因此,当代大学生们会在自己设定的身份中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行为就让人们的网上生活也变得“虚拟化”。与此同时,网络生活还可以用复杂的、广泛的,或与之相类似的形容词与之相匹配。为了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上网条件,我国所应用的网络配置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网络用户使用网络的需求仍然停留在娱乐消遣上面,并未掌握对个人信息加密的方法,这就为那些利用网络防御不足的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2.社会层面当今社会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更多的网络道德发展的问题展现了出来,社会上专门针对网络环境的组织也相继成立,但因为新媒体的海量性,从而起到的监管也只是杯水车薪,人们在极端的现象中容易产生见死不救、炫富、不扶老人等道德失范现象,这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都对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的立法,分别是法律、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这些立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保护网络空间稳定、保护自然人在网络空间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但是,法律具有一个延后性,只有当个别案例找不到法律依据时,才会制定出一条相关的立法,法律的完善和制定普遍不能跟上新问题的出现,因此无法及时惩治这些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3.学生自身方面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所需要的是言论自由、交友自由,以及交易自由,但大部分大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自由也是有底线的,不触碰法律和道德是最低的底线。由于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8-26岁之间,这时候大学生的心理还未能完全成熟,这会导致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对科学、法律、道德的认知不足,容易受到来自网络信息的干扰,无法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分辨,进而无法分辨哪些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因此就会出现盲从效仿的现象。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日益严重,如何遏制这一现象的频繁出现,尽快提出相适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及其成因加以总结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上发展的具体情况,分别从网络技术层面、国家和社会层面以及学生自身层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建议。(一)网络技术层面的对策分析1.提升监管技术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言论自由,但在这个网络大环境中,有不少信息和言论会从各个方面引诱大学生做出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虽然这种现象并不能被杜绝,但仍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来预防或者抵挡住一部分的失范现象。一方面,职能部门可以支持和鼓励网络相关防御技术的研发。通过对关键字的屏蔽、筛查过滤、管控来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可以从根本出发,加强对开发商和运营商的监管,追溯根本,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源清流净的网络环境。研发精密的筛查技术,将使用者已经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查以及过滤,使网络上汇聚的海量信息规范化合理化,这对于维护网络环境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因此,我国对于提升网络监管技术势在必行,从而健全网络监控机制,最终达到减少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这一终极目的。2.网络实名制前文中提到正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使用者会隐匿或者添改一些自己的真实信息,这样就会引起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的发生。网络实名制的出现就会将这一网络失范现象彻底根治。网络实名制要求使用者做到实名登记才能上网,这样使用者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时候就会有所顾忌,打消了部分用户在网络生活中存在的侥幸想法,从而增强了其他网民对网络社会的信任感,并且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网络监管的顺利进行。在网络论坛等可以发言的平台中,还可以设置相对应的举报环节,保持举报通道畅通,并及时反馈。这样不仅可以动用广大群众的力量,减少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还可以提升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让意图散播不良信息的有害分子认清国家对网络环境整改的决心。在网络大环境下,网络实名制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努力保护各大平台或者终端的使用者的真实信息。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这一应对策略,从根源开始,将双重身份连根拔起,配合着网络监管技术,及时应对不良行为的出现。(二)国家与社会层面的对策分析1.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社会环境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企业要建立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12]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需要多方合作,分工协调,共同进步,才能打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道德社会环境。传统的媒体可以和新时代的新媒体相互联合,形成一个多方监督的良好局面。从多个角度加大并推广网络道德建设的相关力度,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广播推广、公益广告等方式,将网络道德规范的概念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对于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在网络社会的交往中能够坚持道德规范,做到绿色上网。2.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我国永远坚持的的战略方针是依法治国,这体现了法律是我国治理国家的重要武器,我们可以用法律来维护权益,也可以用法律严格规范自然人的行为。一方面,针对网络问题的频发,我国应加快有关网络立法的颁布或实施,让不法分子对其网络失范的现象或者活动承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网络社会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网络社会。另一方面,完善的法律体系能做到更好地对使用者、监管者、网络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引导。在完善相关立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的立法经验,取其精华,再将吸收到的宝贵的经验与我国的基本方针相统一,与网络公约相结合。这样既完善了我国在网络立法上相关的不足,也可以尽量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3]综上所述,网络社会也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的行为规范,健康积极地使用网络,才能维持网络社会的持续前进,只有当网络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的道德规范齐头并进时,才能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3.重视文化的引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当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侵蚀时,难免会有部分使用者的思想产生了偏差。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应加大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优秀文化的传播,宣扬我国的红色文化,将党和国家重要的方针路线,以及优秀前辈们的先进事迹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传达给当代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提供了判断标准,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的。(三)学生群体层面的对策分析1.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律意识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在这个网络社会的大池塘里存在着许多来自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各个阶层的价值观,这会导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价值观发生碰撞,并导致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紊乱,因此在网络交往方面,我们要培养良好的“慎独”精神,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明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内涵,树立明确的目标,并要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所作所为,要做到积极的自我反思、学会自我批评、努力自我改进,自觉抵制网络道德失范行为。2.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不同的是,后者的时间安排紧凑且有规律,而前者的时间安排会更加的随性,可以自己支配,而部分大学生会面临大面积的时间留白,就会在网络上消磨自己宝贵的时间。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园活动,积极的参加活动除了可以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找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好朋友,展示自己的特长之外,还能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释放出个人的心理压力,减少对网络的依赖,真正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增强生活的体验感,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健康。3.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新青年,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沉着冷静、积极思考、客观看待是我们完美解决问题的制胜法宝。一方面,我们应将负面的情绪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出来。措施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采用的:肌肉松弛训练、自我暗示、以及目标转移法。其中,目标转移法又可以具体到听音乐、看电影、出去散步、与好友交谈等方法。大学生还可以将心中的情绪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切勿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射到他人或其他事件上,与此同时,也禁止在排解自身情绪的同时对他人进行人生攻击。另一方面,我们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件时,我们可以主动的寻求他人的帮助,参考他人的意见。大学生可以及时与父母或者老师沟通,长辈较之于我们,社会经验会更加的丰富,能提供给我们的帮助和建议也会更有实施性。朋友之间的年龄差距较小,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开导,朋友可以站在同龄人的角度上帮助你缓解负面的情绪。结论在新媒体形成的虚拟世界中,有着极其复杂且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较为容易被网络社会中混杂的信息误导,做出一些有损大学生名誉的不良行为,这并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利用文献和跨学科研究,分析了与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相关的一些概念,从定义去理解问题,在了解了大学生网络失范现状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得出这些现象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干扰的结论。本文结合大学生自身、网络技术、社会环境以及国家大方面等相关方面一一提出解决的策略。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责任感的形成具有较大的意义,更加有助于激发周围各界对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社会的信心与决心。本文由于笔者的理论经验不足以及文章涉及的内容较多,相关概念未能准确的表达,在现状表现以及归因和解决策略方面,未能完全的反映出大学生的现状,缺乏更加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的写作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研究不会停滞不前,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另辟蹊径,逐渐探索出更加有成效的解决方法,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基本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参考文献[1]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22.9.[2]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3]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231.[4]尹翔.网络道德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3(7):45.[5]连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7(02):78.[6]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06(07):9.[7]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03):58.[8]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4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70.[9]高兆明.《简论“道德失范”范畴》,《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6期.[10]贾志斌.网络媒体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影响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3).[11]中新网.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演讲.[EB/OL]./article/detail/2015/12/id/1769672.shtml.[1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13]张元.论我国网络法律现状与发展原则[J].知与行,2017(1):126-130.

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sofCollegeStudents'networkmoralanomieinthenewmediaeraYangJingru(CollegeofLaw,DezhouUniversity,Dezhou,Shandong253023)Abstract:Newmediaisgraduallyintegratingintolife,changingthewayoflifeandlearningofcollegestudents.Atthesametime,thephenomenonofnetworkmoralanomieisincreasing,whichismanifestedintheanomieofcommunication,academican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