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性与审美探究报告文学的“两栖性”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选必中册)_第1页
新闻性与审美探究报告文学的“两栖性”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选必中册)_第2页
新闻性与审美探究报告文学的“两栖性”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选必中册)_第3页
新闻性与审美探究报告文学的“两栖性”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选必中册)_第4页
新闻性与审美探究报告文学的“两栖性”高二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微专题突破(选必中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新闻性与审美:探究报告文学的“两栖性”【专题解释】本专题围绕“认知和审美”的主题,精读《包身工》,联读《哥德巴赫猜想》,以表格梳理、联读拓展、词句欣赏等方式,理解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两栖性”特点,感受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预习任务】1.分条写出报告文学与消息、通讯的异同。2.根据《包身工》的课文内容,为包身工制作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概述包身工的生活。3.阅读《哥德巴赫猜想》,标注文中的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摘录富有文学味的语言。【学习任务】第一课时任务一旧读和新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1.探讨交流:将初高中学过的《消息二则》《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等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包身工》进行比较分析,就其异同点在课堂上作简要交流。讨论明确:(1)这些体裁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具有时效性。(2)消息内容表述简单概括,多用叙述,一般有固定的形式;通讯和报告文学内容复杂详尽,会在叙述的基础上描写、议论与抒情,都有典型人物或事件、细节描写等,但报告文学的文学色彩更浓,更富有想象力,更具有抒情性和议论性。2.归纳整合:什么是报告文学?它有什么特点?讨论明确:“报告”二字意味着报告文学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并且要具有一定时效性,也就是具有新闻性;“文学”二字意味着报告文学在忠实于真实的前提下,可以运用文学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学性是报告文学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的突出特点。任务二事实和背景,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导入:夏衍说:“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遭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地写成了《包身工》。”“不带虚构”“如实”表明了文章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1.活动探究:交流课前制作的《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包身工作息时间包身工真实生活4:15起床衣:褪色或油脏了的短衣、短衫,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破脏的粗布鞋。4:30早餐食:两粥一饭,早晚吃粥,没有粥菜,中午干饭。5:00上工住: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人均居住面积不到0.6平方。18:00放工行:没有自由,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做工:在“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和“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下工作。可以补充夏衍回顾《包身工》创作时讲的一段话:“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2.探讨交流:课文的8~11段、15~22段、34段、48~50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讨论明确:8~11段,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15~22段,写雇佣“包身工”的原因;34段,写东洋厂飞跃庞大;48~50段,痛斥黑暗,期待未来。这些段落以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了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结果、趋势,点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各种黑暗势力残酷压迫下日益衰败,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包身工的奴役和剥削,并对这些罪恶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控诉。3.研习探讨:什么是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在安排两者关系上,《包身工》的写法有何特点?交流明确:新闻事实是被选择过的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事实,不仅是通常所指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且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道的事实,如《包身工》中以“包身工的一天”为主线展现出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新闻背景是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酝酿和生存、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实含义的相关事实资料,如《包身工》中介绍的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等。作者把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以分散穿插的方式进行安排,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主线,穿插着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和批判,体现了开合自如、穿插有致、线索分明的写作特色。4.迁移拓展:阅读《哥德巴赫猜想》,体会这篇报告文学的新闻真实性,分栏填写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并在课堂上作简要交流。《哥德巴赫猜想》新闻事实新闻背景个体生活:陈景润的童年生活缺乏爱和快乐,在人们的歧视中,内向的他爱上了数学;高中,他在老师的启蒙下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大学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北京一中学任教,因性格和身体不适合当老师,回到厦门大学当图书馆管理员,再到北京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文革”中陈景润受到嘲讽和攻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陈景润在党和领导的关心下,专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历史背景:记事时,日本鬼子打进福建省,人们生活凄惨;中学时代,抗战胜利;高三那年,福州解放;“文革”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九一三”事件后,党和领导对科学家的关心和爱护。第二课时任务三形象和情感,赏析报告文学的文学性1.朗读探究:找出描写“芦柴棒”“小福子”“某不知名包身工”遭遇的段落进行朗读,体会点面结合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明确:分别找出“芦柴棒”烧火、“芦柴棒”生病遭毒打、“小福子”工作遭毒打、“芦柴棒”免受抄身、某包身工写信遭毒打等段落,展开诵读探究。其中“芦柴棒”是文中重点塑造的包身工的典型形象,由“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肖像描写和抄身婆讲的“骷髅一样”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小姑娘在非人的折磨下变得如同僵尸。她害了重伤风却被打杂的人毒打,“抓、摔、踢、夺、泼”,打杂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和老板娘的“笑”,表现了剥削者的残忍无人性,展现了包身工人间地狱一般的痛苦生活。在全面展现包身工生活的同时突出塑造了几个典型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增强了叙述的真实性,也增强了叙述的形象性和感染力。2.品味鉴赏:文中不少语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至少找出三处进行揣摩,分析这些语句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示例:文章第48段将老板对包身工的“饲养”和船户养墨鸭作类比,以墨鸭的被利用来类比包身工的被压榨;但令人心痛的是,包身工连墨鸭都不如,因为船户对墨鸭还是仁慈的,而老板对包身工却只有冷酷无情的虐待盘剥。第49段以“没有”和“有”进行对比,指出包身工是20世纪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劳动相结合的产物,其悲惨命运正是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50段运用比喻和精警的手法,用死一般的黑夜比喻当时的中国,“黎明”则预示着工人阶级解放的日子必将到来,这是对资本家的警告,警告这些剥削者,他们未来势必会被工人阶级彻底推翻和摧毁,这种鞭辟入里具有精警作用的手法,使剥削者感到恐慌,使被压迫者受到巨大的精神鼓舞。3.概括整合: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如何体现的?讨论明确: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为形象性和抒情性,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1)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运用塑造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