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这是我们中国正式向全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习近平曾在会见外国人士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材料二:中国最早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不断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与希望,得到了广泛赞誉。2021年1月16日上午,首批100万剂由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运抵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前往机场迎接,并宣布自己也接种中国疫苗。材料三:日本政府2021年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示排放核污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发了广泛的担忧。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对,是因为日本的这一决定,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一地,而是会波及全世界和全人类。假如你的班级将在下周的班会上开展一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我见”为话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二)材料告诉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君子成人之美”的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立己达人”与“世界大同”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都以独特的创意和美轮美奂的场景惊艳了世界。2008年开幕式展示的是“我”,以“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为核心,展开了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击缶而歌、水墨画卷、古老汉字、传统京剧、丝绸之路、昆曲、风筝、太极拳……当时大家迫切想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所以整个开幕式主要都是在讲述“我是谁”。那时候的中国正在奋力拼搏,希望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所以努力展现独属中国的文化和气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题则是“一起向未来”。我们敞开博大的胸怀,讲大家的故事,找到人类最朴实共通的地方,告诉大家我们要“一起向未来”。这个理念与初衷,其实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诸如“天下大同”的世界理想,“和而不同”的中道思维,“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共存格局,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都体现了中国对和谐世界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如双奥导演张艺谋说:“2008年是敞开大门介绍自己,2022是敞开博大的胸怀告诉大家,我们一起,从我转向我们。”从“我”到“我们”的转变,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又该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转变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英]约翰·多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百度百科)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哲人隽语,更是时代风尚。“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是中华文化,更是人类智慧。两河流域的辉煌化作一抹烟云,在历史的天空留下遥远而又凝重的一笔;古埃及文明早已随时光化铅,成为一段饱含沧桑的回忆;古印度文明也像是被蒙上历史的风尘,暗淡了昔日的光芒。唯有华夏文明,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灿烂辉煌。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的风霜不但没有侵蚀它、湮没它,却为它添砖加瓦、增光溢彩了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也就是能做到“美美与共”“共生共存”。鉴真大师东渡,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天取经,郑和西洋送宝,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汇合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世界的大势。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既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各族文明在交流中共存,在交流中壮大。纵观当今时代,多极化趋势日益深化,单一的文化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法匹配精彩纷呈的世界,唯有共生共存才是出路。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挑战”“疫情当前,人类最需要的是团结”是人类共同的声音,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此时此刻正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唯有消除误解、摒弃成见、凝心聚力、兼容并蓄,才能赢得战胜疫情的最后胜利。日本义援中国的防疫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病毒,人类需要的是携手面对的精神,“山川异城,风月同天”的情怀,而不是互相指责、互相甩锅,更不应借疫情搞种族歧视、污名化。污名化比病毒本身更危险。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发表声明,对中国抗疫举措及其积极成效,以及为阻止疫情蔓延做出的巨大牺牲予以高度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指出,时下的中国,正在为人类抗击新冠病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大合唱”填词谱曲,用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守护着人类幸福安康的梦想。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国际盛会在中国举办,提供的都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世界青年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这个星球更加和平、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材料一介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及其含义。材料二介绍中国兑现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是中国道义担当的有力体现。材料三是有关日本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的报道,是只顾一记利益,对人类社会的不负责任。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疫病没有国界,环境更是全球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立意】1.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3.共生共存才能创造文明的辉煌;等等。【素材】1.2015年9月,新时代领路人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革命性理念,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不同文明之间互学互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孔子学院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孔子学院向世界真实地介绍中华文明,主张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进行平等对话和沟通,促进中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3.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多样一体已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大家园的主基调,那种一个文明高高在上、其他文明趋附追随乃至被边缘化的格局正在消解;那种把自己的文明作为唯一的中心或强势文明,对其他文明进行贬低甚至加以改造的意图和做法只会严重破坏文明发展成果,最终必将危及自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坚信文明只有多样才多彩、只有多彩才绚烂,共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指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然后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言论,指明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两个自然段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待自己及自己以外的他人、他国、他民族的态度,明确了写作方向。题干要求以“立己达人”与“世界大同”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其中“立己达人”是指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仁爱与大爱精神,而“世界大同”则体现了中国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理念。“世界大同”的前提是“立己达人”的心胸,是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此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厚植立己达人思想,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动摇,积极融入世界发展大潮,为实现民族复兴与世界大同不懈奋斗。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立己达人与世界大同”的内涵,二者的辩证关系,“立己达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实现“世界大同”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秉持“休戚与共”、“和衷共济”的理念驰援海外,奔赴疫区,为意大利、阿拉伯等国家提供援助,以中国经验的点点微光,燃起抗击疫情的火把的事例,论证立己达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可以引用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以此论证要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可以引用《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权威。也可以立足社会现实,结合当下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单边主义”“文明冲突”等现象,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顺世界大同之大势。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3.守立己达人之心,荣辱与共谋大同。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例文:携手而共进,一起向未来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言:“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对中国崛起——“我”的展示,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对大国态度——“我们”的承担,体现的不仅是两场奥运会之间的变化,更是中国国力和中国态度的变化。而如今,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展,“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全球闻名,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时代使命。让我们与世界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前路坎坷,携手才能共进。“更团结”是奥林匹克精神最近补充的内容。“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是我们携手同心的结果。纵观当下,温室效应、洪灾不断、地震连连……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并进,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面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一起向未来,为了美好明天,坚定前行。无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的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心和希望,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自从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向世界表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中国秉持“一起向未来”的信念,给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送去急需的物资和帮助,同时各国也互通有无,相互帮助,疫情才得以缓解。“一起向未来”不应止于空想,而应付诸行动。正如歌词所唱:“带着你的我的他的爱,我们一起携手向未来。”同学们,我们应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一起向未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三段文字构成,总分结构。第一段总体介绍中国主办的两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场景惊艳了世界。第二段文字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式表达——“我是谁”,着力于如何向全世界介绍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第三段文字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引发对包含世界理想、中道思维、共存格局、全球治理在内的众多深层内涵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对和谐世界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材料的解读主要体现在深刻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是谁”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变化上。“我是谁”,更侧重于讲五千年古老中国,展示古老的、传统的中国和古代文明。“一起向未来”分开来看,其中“一起”既可理解为“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又可看做是“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而“向未来”既可看做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又可看做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可并重亦可兼顾中有侧重;综合来看的话,“一起向未来”名义上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但“一起向未来”又不仅仅代表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从“我”到“我们”的转变,正是一种大国自信和胸怀的具体表现,是对世界格局和美好未来的追求,更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联想和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转变”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可以以小见大,用身边普通的人与事从小处着笔,体现这种大国自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若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自己对这种转变的看法和理解。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由“我是谁”到“一起向未来”,转变的背后是格局和自信。2.风雨同舟,驶向未来。3.把握人类命运,一起走向未来。4.例文:同呼吸,共命运约翰·邓恩曾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叫做地球;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人类。从贝加尔湖畔,到尼罗河边,从密西西比河以东,到多瑙河以西,从珠穆朗玛峰到安第斯山脉,从非洲草原到欧洲平原,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遍及人类的脚步,闪耀人类的光芒。这是全世界的收获,也是全人类的幸福!但,挑战与危机如影随形,天灾与人祸纷至沓来。当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续上涨、低陆城市岌岌可危时,当山火、地震、海啸云集而来时,当全球空气和水污染加剧、资源日益枯竭时,当恐怖主义横行、战争与杀戮肆虐泛滥时……我想,不会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于难!而且,如今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处理好所有的危机和挑战,无论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是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抑或是此刻全球气候、卫生、安全等重重危机,仅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妄想解决所有问题,无异于天方夜谭!曾经、现在乃至未来,应对、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也必须是所有国家和所有民众!唇亡齿寒,巢倾卵破。某些国家仍执迷不悟,沉醉于单边主义带来的“财源滚滚”,奉行所谓的独立和自由,将自己幻化成一座孤岛,妄想着与外界隔离,认为团结一心都是在为别国谋福利,此举实为无知、短视和倒退!须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亚马逊雨林中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远隔千里的大洋彼岸可能迎来一场飓风。七大洲在几万年前,也曾紧紧相连。而联合国的成立,G20峰会的举办,一带一路的重启等,都是为了让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团结。在全球化联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一件高端商品的完成需要多个国家的相互协作,一次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需要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世界轻易分割!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每个国家既是单独的个体,也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只有汇入整体的洪流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和更强的力量,这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初心。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的气度,来消除与他国的隔阂,与世界携手共进!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分国别,不论肤色,我们都深刻认识到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西方伟大的智者拉封丹曾大声疾呼: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亚当子孙皆兄弟”。“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全人类的命运掌握在自然的手中,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