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1页
考点1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2页
考点1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3页
考点1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4页
考点1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十月革命后,苏俄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②国外:协约国武装干涉;③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4)主要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5)评价:合理性: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不合理性:农民牺牲太多,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诱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为什么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战时:①从背景看:它是在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②从目的看:它主要是为了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敌人③从内容看:各项措施主要为战争服务共产主义:该政策的各项措施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特征2.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连年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身,农业生产直线下降,日用品严重缺少,多数工厂无法开工)②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1921年,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2)制定: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②工业:解除了部分企业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③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4)目的: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5)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再重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6)评价: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

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列宁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疑点1】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点拨】

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与扩大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形势严峻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时间1918~1921年1921~20世纪20年代末目的最初: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后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直接: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根本:最终“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全面国有化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于国家暂无力经营的矿产、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分配实行配给制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其他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是在战时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评价①使国内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②但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它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它不是无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①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②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在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例题1】

(2010·全国新课标文综)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把题干材料与选项对照,也许学生很容易做出选B的判断。但要讲清理由似乎不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选项与材料的相关性程度看,选B。另有一个捷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17)——列宁格勒(1924)——圣彼得堡(1991),从同一个城市名称的变化出发可以迅速排除C、D。内战导致粮荒,粮荒引出余粮收集制,其目的是巩固困难重重的新生政权,故A排除。故答案选B。【变式训练】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解析】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本质区别在于:新经济政策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利用货币流通和市场调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控制社会的金融。答案为C。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不同点:①目的:前者是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在于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②措施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农业,后者侧重于工业③手段:前者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后者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④特点和本质:前者是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后者是保证私有制的前提下,强调运用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相同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都对以后的世界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成功的模式。3.“斯大林模式”:(1)背景:①1922年底,苏联成立;②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的领导地位确立。③苏联外受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存在着落后的经济文化。(2)内容:①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③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3)评价:①功绩: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弊端: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重要原因。【疑点2】

如何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条件”?

【点拨】

①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②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③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迷信。④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断独行。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如何评价它的历史作用?其在实践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1)主要表现:政治上:①党政职权不分,以党代政;②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③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④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经济上: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优先发展重工业;⑤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历史作用:功绩:①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②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③在当时的环境中曾有效地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④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⑤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弊端:僵化的体制与苏联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④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⑤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很大影响。

(3)经验教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反复实践,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例题2】

(2010·江苏)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工业化的局限性的理解。第一小问不准确,因为苏联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第二小问优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局限:有明显的倾向性。【参考答案】

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