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案_第1页
《仪器分析》教学案_第2页
《仪器分析》教学案_第3页
《仪器分析》教学案_第4页
《仪器分析》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仪器分析》教案绪论本章是《仪器分析》课程的介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与区别,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它的发展情况,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重点在于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的几项指标。学时计划为1学时。内容提要: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发展趋势。重点难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授课方式:讲授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⒈化学分析定义⒉仪器分析定义⒊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⒈光学分析法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⒉电化学分析法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⒊色谱法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三、仪器分析的发展概述发展趋势⒈计算机技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⒉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光学分析法基础本章是学习光学分析法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基础知识。在介绍电磁辐射基础上重点讲解能级跃迁图。本章计划学时为1学时。电磁辐射的性质一、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⒈波动性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⒉微粒性普朗克方程E<1-1>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二、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内容提要:原子光谱项、原子光谱能收图及原子光谱选择定则,分子光谱能收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重点、难点:原子光谱项、分子光谱能及跃迁图授课方式:讲授一、原子光谱原子光谱产生于原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⒈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原子接到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主量数n、角量子数l2、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s来描述。⒉光谱项原子的能量状态需要用四个量子数为参数的光谱项来表征。N为主量子数,L-总轨道角量子数,S-总自旋量子数,J-内量子数原子能级光谱项用表示光谱支项用表示⒊原子能级图把原子可能存在的光谱项及能级跃迁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就得到原子能级图。谱线波长取决于两能级的能量差,不同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原子光谱是波长确定,相互分隔的谱线,所以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⒋光谱选择定则只有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才是允许的:,,,⒌原子光谱⑴原子发射光谱:处于激发态原子不稳定,当返回基态或较低能态时而发射出特征谱线。⑵原子吸收光谱:当光辐射通过基态原子蒸气时,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原子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⑶原子荧光光谱:气态原子吸收光辐射后,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通过辐射跃回到基态或较低的能态产生的二次光辐射。三、分子光谱⒈分子光谱分子光谱产生于分子能级的跃迁,分子能级中的电子能级,分子的振动能级以及转动能级。⒉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发光光谱。⑴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对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由基态或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产生的分子光谱。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⑵分子发光光谱⑶拉曼光谱: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发生能量交换,产生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第二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本章地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在发现新元素和推动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方面曾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各种无机材料的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近20年来,由于新型光源、色散仪和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学习中应使同学们了解本章知识理论及应用在光分析法中的重要地位。本章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以及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应用。讲解思路:首先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所产生的原子线和离子线都是该元素的特征光谱。谱线的波长λ和强度I是本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依据。之后详细介绍原子产生特征光谱的机理以及影响谱线强度的定义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介绍原子发射光谱仪器时首先介绍三部分框架,再介绍每部分的具体构成和重点元件,如ICP光源和光栅色散原理。最后介绍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方法,其中摄谱法中的乳剂特性曲线,及定量分析中的内标法原理是本章的重难点。课时分配:6学时。第一节基本原理内容提要:主要介绍原子发生光谱的产生,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的作用,基态原子被激发到激发态,激发态很不稳定,在10-8时间内,返回到基态,所受能量以光辐射形式释放产生原子发射光谱。λ=λ——元素的特征波长E2、E1分别为高能级和低能级能量谱线的强度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从上式可知主要有4种因素一一进行分析。重点:谱线的波长和强度是两个重要的参数。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二节分析仪器内容提要:原子发射光谱法所用仪器通常包括激发光源、分光系统、及检测系统三部分。激发光源主要有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高压电容火花及新型光源ICP。各种光源有其不同的性能〔激发温度、蒸发温度、热性质、强度、稳定性等可供各类试样选择。相比之下,ICP由于热稳定性好,基体效应小,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而被公认为最具活力、前途广阔的激发光源。分光系统中主要是分光元件,现代仪器多用光栅作分光元件,需介绍光栅分光原理、分光性能〔色散率、分辨率检测系统有摄谱法、光电直读法,分别介绍各自的原理和性能。重、难点:ICP光源的结构、原理、分析性能是重点,平面反射闪耀光栅的分光原理及结论也较重要。摄谱法中的感光板的乳剂特性曲线及光电光谱法中电压与谱线强度的关系较难理解,详细介绍。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三节分析方法内容提要:在原子光谱分析中,根据谱线的波长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主要介绍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介绍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导出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I=aC,取对数lgI=blgC+lga

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此种方法为绝对强度法,实验中不可能保证a为一常数,所以一般分析时不用谱线的绝对强度而用相对强度。引出内标法定量分析原理。内标法:在同一试样中在测定分析线对的强度比R~lgC作校正曲线,所求的元素含量消除了实验条件的影响。内标法的使用必须注意分析线对的正确选择。重难点:〔1内标法定量分析原理〔2摄谱法:分析线对的黑度差ΔS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的对数值lgC成线性关系ΔS=rblgC+rlgA〔3光电直读光谱法:测量分析线对积分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就可直接求出被测元素含量。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三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本章地位:本章内容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是较为重要的一章内容,由于该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高、选择性好、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得到迅速发展,应用极为普及,所以有关本方法的理论课程也非常重要。本章内容:主要介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装置、定量分析方法,并简介原子荧光光谱法。讲解思路:在本章之前已分别介绍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多种光谱法,所以需先将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其它光谱法作大致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再介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是本章的难点,里面涉及到一些较难的概念,如吸收线的轮廓与变宽、积分吸收测量法、峰值吸收测量法等需重点讲解。原子吸收光谱仪首先介绍框架图,再介绍各部分功能与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干扰虽比发射光谱少但仍存在有时甚至较严重,所以,需介绍干扰效应的类型、本质及消除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中,灵敏度和检测限两项评价指标是难点,应适当举例介绍。学时分配:5学时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内容提要:首先介绍原子吸收线的产生。当基态原子吸收了一定辐射能后,基态原子被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不同的原子吸收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对同种元素的原子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无论是原子发射线还是原子吸收线都不是一条严格的几何线,谱线有一定的轮廓,在一定条件影响下,谱线会变宽。介绍谱线变宽因素。吸收线变宽主要受ΔλD和ΔλL影响,锐线光源发射线变宽受ΔλD和自吸变宽的影响。在分析中,谱线的变宽往往会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所以要求控制外界条件影响。对发射线尤其要保证是锐线光源,以使吸收完全。重、难点:〔1〔2积分吸收与No的关系〔3峰值吸收与被测定元素含量的关系峰值测量可依据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二节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装置内容提要: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和电源同步调制系统五部分组成。产生原理

〔1光源——空心阴极灯产生锐线光源影响因素特点

〔2原子化器

〔3单色器在AAS中以单色器的通带表示狭缝宽度。通带——光线通过出射狭缝的谱带宽度。

〔4检测系统:包括光电倍增长、检波放大器、读数装置注意介绍:放大器采用和空心阴极灯同频率的脉冲或方波调制光源,以避免火焰发射产生的直流信号对测定的干扰。重点:光谱通带的概念和作用授课方式:讲授、挂图第三节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内容提要: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重、难点:元素的特征浓度Cc、特征质量〔mc和检出限〔D是评价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授课方式:讲授第四节原子荧光光谱法指导学生了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第四章紫外、可见吸收与分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概述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内容提要: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析。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生色团的共轭作用d-d配位场跃迁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跃迁。授课方式:讲授,使用挂图。第三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内容提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比较简单、特征性不强,吸收强度不高,因此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能够帮助推断未知物的结构骨架、配合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等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它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重点: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事例。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一般采用光谱比较法。将未知纯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如吸收峰的数目、位置、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形状与已知标准物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以此推断未知化合物的骨架。但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比较简单,特征性不明显,而且很多生色团的吸收峰几乎不受分子中其它非吸收基团的影响,因此,仅利用紫外光谱数据来鉴别未知化合物有较大局限性。结构分析:紫外吸收光谱虽然不能对一种化合物作出准确鉴定,但对化合物中官能团和共轭体系的推测与确定却非常有效。难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理。所谓催化动力学分析法是指通过测量反应速率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许多化学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催化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催化剂浓度成比例关系,因此以光度法检测催化反应速率就可以实现对催化剂浓度的测定。但影响该法准确度的因素很多,操作严格,准确测定难度较大。授课方式:讲授,配合实验事例。分子荧光光谱法内容提要:荧光产生原理,荧光效率及影响因素,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荧光仪器及荧光的分析应用。重点、难点:荧光的产生机理授课方式:讲授一、概述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公析。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也较好,应用范围广。二、基本原理⒈分子荧光的产生处于各激发态不同振动能级上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释放一部分能量跃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以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各振动能极上,产生分子荧光。⒉荧光效率及其影响因素⑴荧光效率荧光效率定义为发荧光的分子数目与激发态分子总的比值即荧光效率<>=<4-1>若以各种跃迁的速率常数来表示,则=<4-2>Kf为荧光发射过程中的速率常数非辐射跃迁的速率常数之和⑵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要具有能够吸收紫外——可见光的分子结构如共轮体系,π电子的离域性越强,越易被激发而产生荧光。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有利于荧光的产生⑶环境因素对荧光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增加对激发态产生更大的稳定作用,会使荧光强度增强温度也影响到荧光强度对大多数荧光物质,温度升高,使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大,荧光效率降低。溶液的pH值影响到荧光物质的存在,也影响荧光效率。⒊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荧光强度由于A=I=I<4-3>若溶液很稀A<0.05,则当条件一定时<4-5>上式为荧光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荧光猝天: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三、荧光分析仪器由光源、单色器、液池、检测器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⒈光源:一般由高压汞灯或氙弧灯提供。⒉单色器:起分光作用,一般为光栅。⒊检测器:采用光电倍增管。四、荧光分析法的应用⒈无机化合物分析大多数无机化合物不产生荧光,只有与一些有机化合物形成有荧光的络合物才能对其进行测定。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结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基因,具有较强的荧光,可以直接进行分析测定,因此在生物化学、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第五章电分析化学导论本章是电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电分析化学的分类、化学电池、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电极的种类名称,膜电极等有关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本章的计划学时数为2学时。第一节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类、特点极应用根据所量的电参量的不同,电分析化学方法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通过待试液的浓度与化学电池中某些电参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如电导、电位、库仑极谱及伏安分析第二类:通过某一电参量的变化来指示终点的电容量分析好电位滴定第三类:通过电极反应把被测物质,转变为金属或其它形式的搓化物,用重量法测定基会量。第二节电分析化学中某些基本术语与概念内容提要: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的表示方法重点、难点:电池的表示方法授课方式:讲授一、原电池能自发的将本身的化学能变成电能,这种化学电池称为原电池。以铜锌原电池为例锌电极、负极<阳极>:氧化反应铜电极、正极<阴极>:还原反应二、电解池实现某种电化学反应的能量由外电源供给则这种化学电池称为电解池仍以铜电极和锌电极为例。锌电极、负极<阴极>:还原反应铜电极、正极<阳极>:氧化反应应注意:阳极、阴极是对实际发生的反应而言,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负极是对电荷的流向而言,电子流出为负极,电子流入为正极。三、电池的表示方法规定:⒈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阳极>写在左边,发生还原反应的写在右边。⒉电池组成的每一个接界面用单竖线"∣"隔开,两种溶液通过盐桥连接,用双竖线"‖"表示。⒊电解质溶液位于两电极之间,并应注明浓度,如有气体应注明压力、温度电池电动势1.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内容提要:电极电位定义、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电极极化的形成重点、难点:液体接界电位的产生授课方式:讲授一、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产生是由于金属与溶液交界面发生了电荷交换的结果,在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是电极电位。单个电极的电位值目前尚无法测定,它与标准电极组成电池,规定氢标准电极电位为零,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即为待测电极的电极电位。Pt,H2<101325Pa>∣<a=1>‖待测电极二、液体接界电位在不同电解质或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溶液界面之间,由于离子扩散通过界面的速率不同,在两液体界面之间有微小的电位差产生,这种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由于和的扩散速度几乎相等,所以在两个溶液界面之间使用盐桥可以减小液接电位。三、极化和过电位极化是指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的界面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⒈浓差极化: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溶液的浓度与主体溶液存在差别,这种由于浓度差别引起的极化叫浓差极化。减小电流密度,强化机械搅拌可减小浓差极化。⒉电化学极化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反应速率较慢引起的,这种因电极反应迟缓所引起的极化现象称为电化学极化。2.电极种类一、根据电极组成分类根据组成体系和作用机理,可以分成五类::⒈第一类电极由该金属浸入全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组成,如⒉第二类电极:由金属,该金属的难溶盐的阴离子组成。如⒊第三类电极金属与两种具有共同阴离子的难溶盐组成。如⒋零类电极由惰性金属与全有可溶性的氧化和还原物质的溶液组成的电极。如⒌膜电极具有敛威膜并能产生膜电位的电极。如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二、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⒈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在电化不测量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如有较大电流通过,溶液主体浓度发生显蓍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⒉参比电极在电化学测量过程中,具有恒定电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⒊辅助电极或对电极辅助电极<对电极>与工作电极形成通路,它只提供电子传递的场所。⒋极化电极和去极化电极电解过程中,插入试样电极的电位完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类电极称为极化电极,当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而变化,这类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第六章电位分析法第一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基本原理电位分析法是根据测量到的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式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电位分析法通常分为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本章主要内容如下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及响应机理,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3.测定离子活<浓>度的方法,4电位滴定法,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和知识要点是,电位法测定溶液pH值的原理,pH玻璃电极的特性及对溶液pH测定的影响,F-选择电极的结构,其响应电位与测定液中氟离子活度之间的关系,膜电极的响应没有绝对的专一性,而只有相对的选择性,在表达电极电位与各组分的浓度关系时可用下述方程式表示:E=k±,直接法校正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是离子选择电极的常用定量分析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各自特点,掌握定量分析的操作,电位滴定反应的类型及其指示电极的选择,本章以讲授为主,学时为5。第二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本节主要介绍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及pH玻璃电极的结构、响应机理、特性及pH的测定、晶体膜电极主要介绍了F-电极的结构及F-电极的电位、测F-的条件,简介了液膜电极、气敏电极酶电极。本节重点在于pH玻璃电极的响应机理,pH的测定;F-选择电极的结构及其浓度检测。难点在于pH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公式的推导。本节采用授课方式。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二、玻璃电极〔一玻璃电极的构造它包括pH敏感膜、内参比电极〔AgCl/Ag内参比液带屏蔽的导线组成,玻璃电极的核心部分是玻璃敏感膜。〔二玻璃电极的响应原理纯的SiO2制成的石英玻璃由于没有可供离子交换用的电荷质点,不能完成传导电荷的任务,因此石英玻璃对氢离子没有响应。然而在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的氧化物〔如Na2O,将引起硅氧键断裂形成荷电的硅氧交换点位,当玻璃电极浸泡在水中,溶液中的氢离子可进入玻璃膜与钠离子交换而占据钠离子的点位,交换反应为:H++Na+Gl-Na++H+Gl-此交换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由于氢离子取代了钠离子的点位,玻璃膜表面形成了一个类似硅酸结构〔的水化胶层。图1显示了玻璃膜表面与内部离子的分布情况。内部溶液表面点位被H+交换水化胶层←10-4mm→点位为H+和Na+干玻璃层←0.1-4mm→点位为Na+所占有水化胶层←0.1-4mm→点位为H+和Na+所占有外部溶液表向点位被H+交换图1玻璃膜中离子分布图〔6-1〔6-2式中,为膜外和膜内溶液氢离子活度。为外水化胶层和内水化胶层中的氢离子活度k外、k内为玻璃外,内膜性质决定常数。若膜内外表面性质相同,则k外=k内,〔6-3于是〔6-4<6-5>或〔6-6〔三玻璃电报的特性1、不对称电位:如果玻璃膜两侧溶液的pH相同,则膜电位应等于零,但实际上仍有一微小的电位差存在,这个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2、碱差:pH>10或钠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时,测得的pH比实际数值偏低,这种现象称之为碱差〔钠差。3、酸差:pH<1,测得的pH值比实际值高。〔四pH的测定测量装置如图6-3测量电池如下Ag/AgCl,0.1mol/LHCl|玻璃膜|试液式标准缓冲溶液||KCl〔饱和,Hg2Cl2|Hg电动势可用下式计算在一定条件下,及可视为常数合并k于是上式可写为E电池=k-0.059lg〔6-7或E电池=k+0.059pH<6-8>在实际中,pHx的测定是通过与标准缓冲溶液的pHs相比较而确定的。若测得标准缓冲溶液pHs的电动热为Es,则Es=k+0.059pHs〔6-9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未知溶液〔pHx的电动势为Es则Ex=k+0.059pHx〔6-10由式〔6-9,<6-10>可得pHx=pHs+〔6-11若以pH玻璃电极作为正极,饱和甘录电极作负极则〔6-12三、晶体膜电极〔一F电极的结构它由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laF3单晶膜、电极杆屏蔽导线组成,氟电极的核心部分是laF3单晶膜。〔二F-电极的响应机理若将氟电极浸入待测试液中,由于氟离子的扩散而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产生膜电位,其膜电位公式如下:〔6-13氟电极的电位为EF=E内=E膜〔E内—内参比电极电位〔6-14E内和为定值时,则〔6-15〔三F电极的干扰,主要干扰离子为OH-laF3+30H-+3F-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时,溶液的pH应控制在5-6之间,离子选择电极定量的依据E=〔6-16其它类型电极对于Ag+电极E=k+0.059lg<6-17>对于S2-电极E=k'-〔6-18对于Cu、Pb、Cd电极E=k〔6-19四、液膜电极液膜电极也称流动载体电极,与玻璃电极不同,其敏感膜不是同体,而是液体,如选择电极其结构如图6-5。电极内装有两种溶液,一种是内部溶液〔0.1mol·l-1〔CaCl2另一种是具有可交换点位的液体高子交换剂[<RO>2PO2]Ca,敏感膜将内参比溶液和试液隔开,这时在每个界面将建立下述平衡[<RO>2PO2]2Ca=2<RO>2P+Ca2+膜电位与试液中Ca2+的活度有如下关系:E膜=k+五、气敏电极气敏电极是一种气体传感器,常用于分析溶解水溶液中的气体。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待测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的离子。由于这种离子的活度〔浓度与溶解的气体量成正比,因此,电极响应直接与试样中气体的活度〔浓度有关,如CO2CO2+H2O生成的H+可用pH玻璃电极检测。六、酶电极将生物酶涂布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上,试液中待测物质受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为离子选择性电极敏感膜所响应的离子,由此可间接测定试液中物质的含量。如Co<NH2>2+H2O+H3O产物铵离子在铵电极上产生电位的响应,从而间接测定了试样中脲的含量。第三节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本节介绍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电位选择参数、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及响应时间。通过这些参数可以估计电极的性能,本节重点在于讲解清楚含干扰离子存在的能斯特方程式。授课采用讲授的方式。一、电位选择系数〔一电位选择系数E=k± 〔6-20式中I为被测离子,j和k为干扰离子,a、b分别是j和k离子所带的电荷数,aI、aj和ak分别为I离子,j离子和k离子的活度,n为I离子的电荷数,kij和kik为电位选择系数。Kij表征了共存离子;对响应离子I的干扰程度。电位选择系数愈小,电极对被测离子的选择性越好。〔二电位选择系数的测定方法固定干扰法:配制一系列干扰离子j浓度相同而被测离子i浓度不同的溶液,将欲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插入各溶液中,测量相应的电位值然后将测得的电位值作图〔E-lgai,可得到如图6-7的曲线,如果i、j均为一价阳离子,则在标准曲线直线部分E1=k1+slgaI〔6-21在水平曲线部分E2=k2+s'lgkij 〔6-22若k1=k2,s=s',且E1=E2则 〔6-23二、线性范围和检测限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正对响应离子活度的对数值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如图6-8,图中AB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响应的线性范围。直线AB的斜率即为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斜率,M所对应的浓度为电极的检测限。三、响应时间从参比电极与离子选择性电极同时接触试液时算起,直到电极电位值达到与稳定值相差1mV所需的时间。第四节重要的实验条件本节介绍了浓度与活度及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及连续标准加入法,是测定离子浓度<活度>的常用方法。本节重点与难点在一了解活度与浓度及连续标准加入法。采用讲授的方式。一、测量仪器测量误差=二、浓度与活度E=若总离子强度保持相同时,离子活度系数fi保持不变,则视为恒定,则上式可写为: <6-24>电位分析法中采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的方法来控制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三、标准曲线法将离子选择性电极与参比电极插入一系列已知的标准溶液中,测出相应的电动势,绘制标准曲线,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试样溶液的E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出被测溶液的浓度。四、标准加入法<一>一次标准加入法Ex=K+SlgCx<6-25>若在试液中加入VS的标准溶液,浓度为CS则E=K+slg<6-26><6-27><6-28>整理得:CX=<6-29>当VX>>VS时,则上式,可写成CX=<6-30><二>连接标准加入法将<6-28>改写成令得<6-31>令0则=0CX=<6-32>五、测量误差25℃<6-33>相对误差==<3900n·>%<6-34>当±0.001V,一价离子相对误差±3.9%,二价离子为±7.8%第五节电位滴定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利用电位确定终点的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与直接电位不同,它是以测量电位的变化为基础的方法,不以某一确定的电位值为计算的依据。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掌握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一、方法原理电位滴定法是根据电池电动势在滴定过程中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种方法,其装置如图6-13。二、确定终点的方法⒈用图解池确定终点①E—V曲线法;①—曲线法;③—曲线法;⒉二阶微商内插法确定终点根据表6-6的数据,可以计算加入21.30ml=2700加入21.40ml=2800滴定剂体积/ml<21.40-21.30>∶<-2800-2700>=<x-21.30>∶<0-2700>x≈21.30+三、指示电极的选择<略>第七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本章的电解分析是经典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它是通过电解后直接称量电析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分析方法。内容包括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电解分析方法的应用。库仑分析是在电解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根据电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在祥细的讲解电解分析的基础,将计量参数由称量沉积物重量转换为以通过电解池的电量来进行计量。本章计划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电解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内容提要:电解过程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及电解分析方法的应用。重点、难点: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授课方式:讲授一、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⒈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解:在电解池的两个电极上施加直流电压,使物质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物质分解的过程。以电解CuSO4溶液为例,通过改变电阻R调节两电极上的电压,将通过电解池电流i对所施加的外加电压作图,可得i—v曲线。残余电流:当外加电压很小时,有一个逐渐增加的微小电流通过电解池,这个微小电流称为残余电流。当电位增大到某一数值时,电流迅速增大,并随电压的增大直线上升,电解池内发生明显的电极反应。⒉分解电和析出电位电解发生后,电解产物铜和氧气分别沉积和被吸附在阴极和阳极上,形成铜电极和氧电极构成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与外加电压相反阴止电解作用的进行,要维持电析反应进行,必须增大外加电压。考虑到iR降,阳极过电位ηa和阴极过电位ηc分解电压二、电解分析方法和应用⒈控制电流电解<恒电流电解>电解中,不断调节外加电压,使通过电解池的电流恒定。特点:电解电流大,并且基本恒定,它的电解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由于阴极电位不断负移,其它离子也有可能沉积下来,所以选择性差。⒉控制电位电解为了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定量的分离,把阴极电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电解,从而达到分步测量。阴极电位的选择,如果两种金属离子的还原电位相差较大,可以控制阴极电位电解,使两种金属分离,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可以得出起始浓度大致相同的两种一价离子,只要其标准电位相差0.3v以上,就可以通过控制阴极电位电解使其定量分离,对二价和三价离子相差分别为0.15,0.10v就可分步测定。电流——时间曲线由于控制电位电解,随被测离子不断析出,电解电流不断减小。特点:由于控制阴极电位,能有效地防止共存离子的干扰,因此选择性好。第二节库仑分析内容提要:法拉第电解定律、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库仑滴定法重点、难点:库仑滴定法授课方式:讲授一、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⒈法拉第定律在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计量关系可用下式表达:或⒉影响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库仑分析的先决条件是电流效率为100%,实际应用中受到一些副反应的影响。⑴溶剂的电极反应、消耗电量⑵电活性杂质在电极上的反应⑶溶液中可溶性气体的电极反应⑷电极自身参与反应电流效率QS被测物质消耗的电量Qt通过电解池总电量二、电位库仑分析⒈基本原理由于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流发生变化,电量的获得比较麻烦,因此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库仑计,来求得通过电解池的电量。如气体库仑计,在25℃,101325Pa下,每库仑电量析出0.1741吨氢氧混合气体,根据电解过程中,氢氧库仑计中的气体体积,可得到电量参数。从而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⒉特点及应用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不需要基准物质。已用于50多种元素的测定和研究。三、库仑滴定法⒈库仑滴定的基本原理由工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产生的一种"滴定剂"与被测物质进行定量反应。当被测物质反应完全后,终点指示系统发出终点信号,电解立即停止,根据法拉第定律,求得被测物质的质量。⒉库仑滴定的装置实际上是一个恒电流电解装置,它包括电解发生系统和终点指地系统。电解发系统的作用是提供一定的恒电流,产生滴定剂并记录电解时间,指示系统的作用是指示滴定终点。⒊指示滴定终点的方法常用的有指示剂法,电位法和死停终点法⑴指示剂法用于滴定分析的指示剂可用来确定库仑滴定的终点常用的有甲基橙、酚酞、I2-1淀粉等,要求指示剂不起电极反应⑵电位法由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⑶死停终点法:在电解池中插入两个铂电极作为指示电极,线路中串联一个灵敏的流计,滴定达终点时,由溶液中产生一对可逆电对槿丰在的可逆电对消失,检流计中有电流变化指示终点的到达。第八章伏安与极谱分析法伏安与极谱分析法是根据电解池中所发生的电化学现象,通过记录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不同的是伏安法使用固体或固定电极作工作电极而极谱法使用液态汞电极作工作电极,本章的重点、难点与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如下:1.极谱波的形成。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是极限扩散电流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呈正比,即id=kC,扩散电流方程式极谱定量方法:除标准曲线法之外,常用标准加入法;极谱波方程式描述了扩散电流与电位之间的关系,简单金属离子的极谱波方程式:,金属络合物的极谱波方程式:脉冲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单扫描示波极谱法的原理及其特点,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及特点,溶出伏安法的原理及其应用。本章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学时分配为5。第一节普通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本节介绍了经典极谱波的形成,难点与重点在于对电流-电压曲线的解释,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一、极谱法的装置如图8-1二、极谱波的形成以5.0×10-4mol·L-1Pbcl2为例,电解质为0.1mol·L-1kcl1、残余电流部分<ir><AB>外加电压未达到Pb2+分解电压,PbL+未被还原。2、电流上升部分。<BD>当达到物质的分解电压,Pb2+在电极上发生如下反应:阴极:Pb2++2e-+Hp=Pb<Hg>Ed·e=E0+lg<8-1>[Pb2+]o及[Pb<Hg>]o分别表示铅离子及铜汞齐在电极表面的浓度,Eo表示汞齐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式i=k<[Pb2+]-[Pb2+]o><8-2>式中k为比例常数。3、极限电流部分<DE>id=k[Pb2+] <8-3>极限扩散电流正比于溶液中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半波电位<E1/2>: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滴汞电极的电位,半波电位可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三、极谱过程的特殊性<一>电极的特殊性<8-4>Ea-大面积的饱和甘汞电极的电位。Ed·e-小面积的滴汞电极的电位<阴极>。R-回路中的电阻。U外-外加电压。iR-可忽略不计,则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滴汞电极的电位。Ede=-U外在极谱分析中有一个电极是极化电极,另一个电极为生极化电极。<二>电解条件的特殊性电解条件的特殊性表现在被分析物质的浓度一般较小,电解过程中,被测离子达到电极表面发生电解反应,主要由三种传质方式:电迁移、对流和扩散。四、滴汞电极的特点<1>汞是液态金属,具有均匀的表面性质。<2>电极表面不断更新。重现性好。<3>氢在汞电极上具有较高的过电位。<4>汞能与许多金属生成汞齐。<5>汞蒸气有毒。<6>滴汞电极作阴极时,氧化电位一般不能超过+0.40V。第二节极谱定量分析本节介绍了极谱定量分析的方法,重点在于标准曲线法,采用自学方式进行。一、波高的测量方法三切线法<如图8-13>,平行线间的距离n即为波高。二、极谱定量的方法<一>标准曲线法<二>标准加入法第三节极谱波的类型及其极谱波方程式本节主要介绍了极谱波的种类及极谱波方程式,难点在于极谱波方程式的推导,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一、极谱波的种类<一>可逆波和不可逆波。1、可逆波。电极反应的速率远比扩散速率快,极谱波上任何一点的电流都受扩散速率所控制。2、不可逆波。电极反应速率比扩散速率慢,极谱波上的电流不完全由扩散速度所控制,而受电极反应速率所控制。<二>还原波和氧化波1、还原波Ox+ne-=RedTi<IV>+e=Ti<Ⅲ>2、氧化波<阳极波>Red=Ox+ne-Ti<Ⅲ>=Ti<IV>+e-二、极谱波方程式<一>简单金属离子的极谱波Mn++ne-+Hg=M<Hg>则Pb2++2e+Hg=Pb<Hg><8-6>式中[Pb2+]o-电极表面Pb2+的浓度,[Pb]o汞齐中铜的浓度,Eσ是汞齐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扩散电流为:i=Ks<[Pb2+]-[Pb2+]o> <8-7>式中,Ks=,[Pb2+]-溶液本体浓度。当[Pb2+]o→0,则扩散电流为[d=Ks[Pb2+] <8-8>由<8-7>、<8-8>可得:[Pb2+]o=<8-9>i=Ka<[Pb]o-0> <8-10>i=Ka[Pb]o<8-11>或[Pb]o=式中Ka=将式<8-9>和式<8-12>代入<8-6>得:由于故 <8-13>Ds-Pb2+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Da-金属Pb在汞齐中的扩散系数。当,,即为半波电位。 <8-14>对于Mn+,则上式可写成 <8-14’>则 <8-15>式 <8-15’><二>金属络离子的极谱波例:L-中性配体,x为络离子配位数。为了简便,铅络离子的电极反应写成下式上述反应由两部分反应组成,即由于电极反应可逆,则 <8-17>对于,铅络离子的稳定常数Kc为或 <8-18>将式<8-18>代入式<8-17>得: <8-19>根据式<8-7>,式<8-8>得 <8-20> <8-21>由式<8-20>、<8-21>得: <8-22>由式<8-12>可知, <8-23>又因为 <8-24>将式<8-22>、式<8-23>、<8-24>代入式<8-19>得: <8-25>对于金属离子Mn+,有 <8-26>当,金属络离子极谱波的半波电位 <8-27>根据式<8-26>及式<8-27>得 <8-28>一般情况下,与Ds近似相等,由式<8-27>减式<8-14’>得: <8-29>由上述公式可得出以下结论:<1>金属络离子的半波电位比简单金属离子的半波电位员,稳定常数愈大,半波电位愈负,底液中络合剂的浓度愈大,半波电位愈负。<2>在<8-27>中,前三项为常数,因此该式可写成下式 <8-30>通过上式,可求及络离子的配位数n。<3>可从<8-29>式求得离子的稳定常数。三、半波电位的测定和可逆极谱波的判断。<一>半波电位的测定根据<8-16>,以作图,可得一直线,据此可用作图法求得和n值。<二>可逆极谱波的判断<8-31>在极谱波上另取一点,使<8-32>由式<8-31>或式<8-32>得<8-33>若符合式<8-33>,则极谱波为可逆波,若差值不符合式<8-33>,则不是可逆波。第四节伏安和极谱分析的新技术简介1.单扫描极谱法本节介绍单扫描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定量的依据。重点在于定量分析的原理,本节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作为测量工具的极谱法,称为单扫描极谱法<singleSweepPolarography>,单扫描是指一滴汞上只加一次扫描电压。一、基本装置如图8-16。在单扫描极谱法中,滴汞周期7s,其中5s为休止期电压停扫,在滴汞滴下前的2s区间,加上一次电压,扫描电压为0.5v。二、定量分析原理对于可逆的电极反应,峰电流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8-36>式中:-峰电流<A>n-电极反应电子数D-扩散系数v-极化速率A-电极面积<cm2>C-被测物质浓度<mol/L>对于可逆的电极反应,峰电位印与普通极谱的半波电位的关系:25℃<还原波><8-37><8-38>三、特点和应用1、快捷简便2、灵敏度高3、分辨力强4、前放电物质干扰小。2.循环伏安法本节介绍了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及该方法的应用,难点与重点在于如何利用该方法判断电极过程。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基本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将线性扫描电压施加在电极上,电压与扫描时间的关系如8-19所示,从起始电压U,沿某一方向扫描到终止电压U,后,再以同样的速度反方向扫至起始电压,完成一次循环。当电位从正向负扫描时,电活性物质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还原波,其峰电流为ipc,峰电位为Epc;当逆向扫描时,电极表间上的还原态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其峰电流为ipa,峰电位为Epa。二、应用<一>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25℃>电极反应为可逆<二>电极以应机理的研究循环伏安法,还可用来研究申报反应的机理。3.脉冲极谱法本节介绍现代极谱法-脉冲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该方法的特点,重点在于理解常规脉冲极谱和差示脉冲极谱的异同点。本节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一、基本原理脉冲极谱法是在一个缓慢变化的直流电压下,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滴汞生长的后期。叠加一个小振幅的周期性的脉冲电压,并在脉冲电压的未期测量电解电流的极谱法。根据所加电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常规脉冲极谱法和微分脉冲极谱法。常规脉冲极谱的极限扩散电流方程式:<8-39>式中tm为从加脉冲到测量电流的时间,其它各项意义同前。微分脉冲极谱的峰电流方程式:<8-40>式中为脉冲电压的振幅,其它各项意义同式<8-39>。二、特点和应用1、灵敏度高DPV2、分辨能力强都能分开3、抗前放电物质能力强5000:14.溶出伏安法本节介绍溶出伏安法〔阴极、阳极溶出的基本原理,重点在于掌握阳极溶出伏安的基本原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溶出伏安法,是以电解富集和溶出测定相结合的一种电化学测定方法,它首先将工作电极固定在产生极限电流的电位进行电解,使被测物质富集在电极上,然后反方向改变电位,让富集在电极上的物质重新溶出。其伏安曲线如图8-26,溶出伏安法按照伏出时工作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式还原反应,可以分为阳极溶出伏安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一、阳极溶出伏安法电解溶出=====Pb<Hg>电解溶出=====预电解,目的是富集。一般采用部分电积法。电解完成的分数x和电解时间tx有如下关系:<8-41>式中,A-电极面积,D-扩散系数,V-溶液体积,-扩散层厚度溶出技术常采用线性扫描溶出法,在悬和电极上溶出峰电流公式表示为:<8-42>在汞膜电极上溶出峰电流公式为:<8-43>二、阴极溶出伏安法阴极溶出伏安法的电极过程与阳极溶出伏安法相反,例,溶出:三、溶出伏安法中的工作电要常用的工作电极有三类,其结构如图8-29、8-30、8-31。<一>机械挤压式悬汞电极<二>挂汞电极<三>汞膜电极第十章气相色谱法本章是仪器分析传统分类中的色谱分析部分,主要分析对象是有机化合物,该方法的使用范围广,实用价值强。第一节色谱法原理及分类一、色谱法简介色谱法是1901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提出,最初的认识是在于它的分离价值,用于分离植物中的色素等有色物质。现代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有色物质,而且大量用于分离无色物质。二、色谱法分类按不同的条件有多种分离方法⑴按两相物理状态分类用气体作流动相称为气相色谱,用液体作流动相称为液相色谱。⑵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⒊按分离过程中物理化学原理分类吸附色谱:如气—固吸附色谱、液—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如气—液分配色谱、液—液分配色谱按其它原理:离子色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三、气相色谱分离过程及有关术语⒈气相色谱分离过程A、B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由于A、B两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A、B两组分随载气沿柱出口方向不断移动时,就会产生差速迁移而逐渐分离。⒉气相色谱常用术语⑴色谱峰:组分从色谱柱流出,检测器对该组分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曲线。⑵基线:仅有载气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平行于时间坐标的直线。⑶色谱峰高h: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⑷色谱峰区域宽度标准偏差δ:它是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半高峰宽W1/2:峰高一半处对应的色谱峰宽W1/2=2.354δ色谱峰底宽wb:色谱峰两侧拐点作切线与基线交点间距离wb=4δ⑸保留值保留时间tR: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的时间死时间t0:不被保留的组分从进样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调整保留时间tRˊ: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tRˊ=tR-t0保留体积VR:VR=tRF0—色谱柱出口载气流量死体积V0:V0=t0F0调整保留体积VRˊ:VRˊ=VR-V0相对保留值rz.1第二节气相色谱基本理论内容提要:塔板理论、速率理论、色谱基本分离方程重点、难点:速率理论授课方式:讲授一、塔极理论⒈分配平衡:用分配系数、分配比来描述组分在给定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分配系数K: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组分在液相和气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10-6>分配比k: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组分在液相和气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10-7><10-8><10-9>色谱保留方程:<10-10>VR=〔10-11⒉塔板理论将色谱柱假想为一个精馏塔,塔内有一系列连续的、相等体积的塔板,每一块塔板的高度称理论塔板高度H。并假设在每一块塔板上被分离组分在气液两相间瞬时达到一次分配平衡,若色谱柱长为L则:n=n理论塔板数<10-12>根据色谱图可计算出n<10-13>实际塔板数neff<10-14>二、速率理论这是荷兰学者范第姆特于1956年提出的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10-15>A、B、C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散项和传质阻力项系数⒈涡流扩散项A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而引起色谱峰变宽A=2λdρ⒉分扩散项:组分在色谱柱内运动,存在浓度梯度,引起色谱峰变宽B=2γDg⒊传质阻力项Cμ:包括气相传质和液相传质⒋载气流速u对H影响H=A+微分后<10-20><10-21>三、色谱基本分离方程⒈分离度R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⒉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设相邻两色谱峰峰底宽度相等即将式<10-14>代入式<10-24>第三节气相色谱实验技术内容提要: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仪结构、四种常规检测器重点、难点:气相色谱仪结构授课方式:讲授一、气相色谱法特点⒈选择性好:它是将待测物质先进行分离、然后检测⒉柱效高⒊灵敏度高:气相色谱可检测~g的物质二、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五大系统⒈气路系统:它是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管路系统,结与路系统的要求是密封性好流速稳定。一般用皂膜流量计测得柱后载气流量F。⒉进样系统:将试样快速而定量的加到色谱柱头上⒊分离系统:主要是在色谱柱内完成试样的分离,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⒋温度控制系统:对气化室,色谱柱和检测器部件的温度进行设定和控制。⒌检测记录系统主要是检测器和记录仪组成,检测器是将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大小转变成电信号,常见的有四种检测器。⑴热导检测器<TCD>它由金属池体和装入池体内两个完全结称孔道内的热敏元件所组成,是基于被分离组分与载气的导热系数不同进行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检测器,对各种物质都有响应。⑵氢火焰电离检测器<FID>主要有离子室、火焰喷嘴极化电极和吸集极构成,根据含碳有机化合物在氢火焰中发生电离原理进行检测。对有机化合物有高的灵敏度。⑶申子捕获检测器<ECD>由两个电极和筒状的β放射源<63Ni>组成,带电负性组分进入电离室后,捕获低能量的自由电,使基始电流下降,电流下降值与进入检测器的电负性组分含量成正比。⑷火焰光度检测器<FPD>主要对含硫、磷化合物有选择性响应,硫的检测波长394n,磷的检测波长526nm三、气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⒈流动相<载气>常用的载气有氢、氮、氩、氦等惰性气体。一般用热导检测器时,使用氢、氦气体,其它检测器使用氮气,作为载气的气体要求纯度高。⒉固体固定相固体固定相是表面有一定活性的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胶、氧化铝分子筛等,不同的分析对象选用不同的吸附剂。⒊液体固定相由固定液和载体组成。固定液均匀的涂布在载体表面。载体:要求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颗粒均匀,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固定液:高沸点有机液体,要求有适当的溶解性能,选择性好,挥发性小,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等。四、定性与定量分析⒈试样的预处理化学衍生化,通过合适的化学反应,改变组分的色谱的分离性质,将极性过强,挥发性过低或稳定性不好的物质转化成稳定性好和易挥发的衍生物。裂解色谱技术:将一些难挥发的固体试样在裂解器中裂解成低分子碎片后,再由载气带入色谱柱进行分析。⒉定性分析色谱法主要利用保留值定性,但在很多情况下,仍需借助其它手段。⑴利用保留值与书籍物质对照定性,包括以下方法:利用保留时间定性利用峰高增量定性利用双色谱系统定性⑵利用保留值经验规律定性⑶根据文献保留数据定性⒊定量分析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即<10-25>⑴峰面积测量峰高乘半峰宽或峰高乘平均峰宽⑵定量校正因子绝对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⑶定量方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物,根据待测组分和内标物峰面积及内标物质质量计算待测组分质量的方法。标准曲线法:第十一章高效液相色谱法内容提要: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的类型重点、难点:高效液相色谱仪授课方式:讲授一、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梯度洗脱,可在柱后直接检测流出液成分,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或强度进而改变色谱柱效能,分离选择性和组分的容量因子,实现改善色谱系统分离度的目的。二、高效液相色谱仪⒈高压输液系统,是提供足够恒定的高压,使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量快速渗透通过固定相。⒉进样系统一般采用旋转式六通阀在高压下进样。⒊分离系统在液相色谱柱中完成。⒋检测系统液相色谱常见检测器有:紫外光度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三、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根据固定相和分离机理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如下几种类型⒈液—固吸附色谱:基于各组分在固体吸附剂表面上具有不同吸附能力而进行分离。⒉液—液分配色谱: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分配各组分间产生差速迁移,从而实现分离。⒊化学键合相色谱:通过共价键将有机固定液结合到硅胶载体表面得到各种性能的固定相。⒋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带相同电荷的组分离子进行可逆交换,由于亲和力的不同彼此分离。⒌离子色谱:用离交换树酯作为固定相,电解质溶液为流动相,用电导检测器检测。⒍凝胶色谱:基于试样中各组分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来实现分离。第十二章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主要用来对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鉴别,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四大谱学之一,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根据不同波数下产生的特征吸收情况提供化合物结构分析所需的信息。本章内容主要介绍红外光谱法的特点。红外吸收的基本理论,包括分子振动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红外吸收光谱仪结构及图谱分析。本章计划2学时。红外光谱法基本原理内容提要: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谱图表示方法授课方式:自学一、红外光谱法特点⒈红外光谱不涉及分子的电子能级,主要是振动能级跃迁。⒉分子振动能级不仅取决于分子的组成,也与其化学键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空间分布等结构密切相关。⒊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强度与物质含量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二、红外光谱图表示方法用或曲线表示,图谱上纵坐标用透射比表示T%,横坐标为波数或波长<μm>。第二节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内容提要:分子振动、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重点、难点: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授课方式:讲授一、分子的振动⒈谐振子对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可以用谐振子模型来模拟<12-1>k:化学键力常数μ为折合质量可见分子振动频率与化学键的力常数、原子质量有关系。如果用量子力学来处理,求解得到分子的振动能级EV与谐振子振动频率的关系为υ可取0,1,2,……称为振动量子数⒉非谐振子实际上双原子分子不是理想的谐振子,只有当υ较小时,真实分子振动情况才与谐振子振动比较近似。⒊分子的振动形式振动形式⒋振动自由度即独立振动数,表示多原子分子振动形式的多少。对非线性分子:n为原子数对线性分子: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的条件和谱带强度⒈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条件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⑴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⑵只有能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⒉吸收谱带的强度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弱与分子偶极矩变化的大小有关,根据量子理论红外光谱的强度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变化的平方成正比。如:c=c双键和c=0双键的振动,由于c=0双键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较c=c双键大,因此c=0键的谱带强度比c=c双大得多。偶极矩的变化与固有偶极矩有关,一般极性比较强的分子或基团吸收强度都比较大。⒊基团振动与红外光谱区域红外光谱可分为基频区和指纹区两大区域⑴基频区<4000~1350cm>又称为特征区或官能团区,其特征吸收峰可作为鉴定基团的依据。X-H伸缩振动区<4000~2500三键及累积双键区<2500~1900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X-H弯曲振动区<1650~1350⑵指纹区<1350~650指纹区的吸收峰是由于c-c,c-0,c-x单键的伸缩振动以及分子骨架中多数基团的弯曲振动所引起。⒋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并不是孤立的要受到分子中其它部分特别是邻近基团的影响,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