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式直面生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展在美术馆举行_第1页
直方式直面生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展在美术馆举行_第2页
直方式直面生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展在美术馆举行_第3页
直方式直面生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展在美术馆举行_第4页
直方式直面生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展在美术馆举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方式直面生活中国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展在美术馆举行

2007年1月10日至16日,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刘大为中国国家画院第一次人物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是一批由全国各地考入高研班的画家通过两年的刻苦钻研之后的一次集体献礼.他们分别是崔虹、郝爱平、罗江、马援、周林平、魏安、李晓柱、王莹、张贤、张建华、安奇。中国国家画院以培养和扶持中国画创作的新生力量为宗旨,创建了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方案,面向全国招收了首届高级研修班学员。这批画家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市,有的在地方美术机构中担负重任,有的在高等美术院校教书育人,但大多在全国各类美展中获过奖项,均是近年来中国人物画创作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中青年画家。他们在中国人物画领域探索多年,已形成了各具个性的艺术风貌,取得了相当突出的艺术成就。刘大为工作室以关注现实、直面生活,倡导艺术创作高扬主旋律的艺术主张,强调写实表现主义为教学思想。两年中,12名学员在刘大为先生为导师,任惠中先生为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站在现代文明的时空交汇点上,重新认识生活、重新解读现实、重新理解传统,在写实表现的艺术观念中,收获了不同的艺术成果。他们的作品形式、手法各不相同,对生活理解与挖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共同的态度是:尊重生活、直面生活。正如他们自己所讲:“我们的前辈和导师,为我们树立了讴歌生活诗情的榜样。我们将在诗情的土地上,拥抱生活,用收获的精神果实,奉献给时代,奉献给大众。”为了表达学员们向社会虚心求教的愿望,展览不设开幕式,高研班学员全部到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作为高研班导师的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以及美术界数百人到场祝贺。1月10日下午,以探索中国人物画发展方向的研讨会在美术馆展开,研讨会由高研班指导老师任惠中亲自主持。研讨会摘录如下: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我看过这个班上一届的展出,一年后的今天,我发现大家大有进步。上一次开会时我就提出一个设想.说这批学员有可能形成一个流派,就看能不能坚持。这流派是以刘大为和任惠中为旗帜,提出了“直面生活”这样一个口号,这口号提得非常好,旗帜鲜明,主体清晰,非常具有艺术追求的取向性,这一点应该非常值得肯定。前几天胡总书记在一个会上提了两个问题,对我有深刻的启发。他提出了艺术应该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不仅要歌颂人民生活中的真善美.还要呼吁老百姓,给老百姓提出一些问题跟他们说说话。这就令我想到“直面生活”这个主题,大家抓住这个着眼点,为中国画人物画开辟了一条道路,告别了古代的人物而开始描绘现代的人物。我上午看了一个厅,午饭后看了两个厅,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比上一次还要强烈一些。这个展览提出了四个度:宽度一大家都要找到自己的生活基地,着眼点;深度——人物画不仅要传神还要写心,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画最难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不仅表现出对象是一个老人,同时还表现出了这个老人的特殊身份;浓度——把生活的原汁原味转换成艺术,比如黄胄9次去新疆,没有新疆就没有黄胄;精度——要形成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找艺术形式语言的时候要找到一个中心,创作时要有所取舍,一直围绕这个中心才不至于滚到流行画风里面去。我们要学习老师方法中好的一面,但也不能全部按部就班生搬硬套。我们不得不承认21世纪以来西洋画对中国的人物画影响很大,它对丰富中国人物画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媒介,但我建议对它的运用要适度,把握好分寸。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不能粗糙。最后一点,既然“直面生活”是我们的旗帜,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直面生活就是研究生活,研究人物。人为万物之灵,不要把人当成一般的物品来玩赏,他比一般的玩赏物更丰富、更充实、更有精神上的内在美,人物画就应该有人情味,有人文关怀,它不可能是疏远人,它是了解人研究人的。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从历史背景上讲,中国人物画到了清以后开始衰落,一直到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复苏,它以一种更新的面貌一种时代的面貌出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阶段,应该说这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我们现在的人物画就是沿着这样一条路走过来的。人物画家历来对西洋画非常的重视,在中国,由于文人画的介入并成为主流以后,人物画就很薄弱,这是中国画的优点也是缺陷,但这是历史事实。在短期学习中应该尽量学习老师的方法。刘大为工作室在深入生活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到位,像他们那样背着画架扛着画板去偏远的农村写生的现象在现在是非常少有的,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讲这一点都是相当值得肯定的。这是一种最根本的艺术创作的方式,他们把这种习惯坚持下去是很难得的。只有把生活画好了,才能够去创作大型的历史题材,如果这种基本的基础都没有,怎么谈得上其他的。通过照片和资料详细了解刘大为工作室的创作过程后,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从技法上谈,如何把中国画的语言扩展,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革新,如何用新的面貌表达当前的社会风貌是非常重要的。不像山水花鸟画,古人并没有给人物画总结出一个非常规律性的表现方法,而且我们的传统人物画并不追求这个,它把笔墨的玩味放在第一位,追求的是“形而下”。当然这是优点也是缺点。比如蒙特里安的画很伟大,但是缺少难度。人物画很有难度,我们的人物画也应该有难度,有难度才能增加画面的含金量。这一点刘大为高研班就做得很到位,他们在继续我国建国以来的这种教育和训练方式,来培养这种能力。我非常支持一定要有把握造型的能力,如果一个作品纯粹为了笔墨而笔墨那么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为了打破这样的东西,这个班继续坚持以形为重的观察方法,那么人物画的道路将会更宽,更有成就。李一(《美术观察》副主编):看完这个展览,感觉这是一个扎扎实实的展览,大家在一块儿认认真真地探索,踏踏实实的做事。这大概是受了刘大为先生的影响,整个工作室的作品在精神和品格上都受了大为先生的影响。这种办工作室的制度应该说是近年来在美术教育上的一个突出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如果仅仅是通过学院式的教育来培养艺术家,那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要培养艺术人才我认为这种方法看来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导师本身是名家,这些来学习的各位朋友也都具有一定水平。这些有一定创作功力的人聚集到一块儿来进行艺术创作,又有颇具威望的先生来领道,这种方式确实是现代中国教学需要的一种方式。刚才任惠中谈到他从这个班里面也受到很大启发,我认为这是真实的,这样的方式不仅仅是老师来影响学生,学生的一些探索也能影响老师。最近看任惠中先生的画能感觉到这其中的变化。过去他的画比较细腻比较紧,现在他的笔墨放开了,画的是大写意。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导师不可能整天跟同学呆在一起,实际上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是最大的,关键是大家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创作氛围,这个非常重要。更让我感动的是,据说这个班已经结业,结业了以后大家仍然聚集在一起探讨人物画创作中的问题,这种精神非常让人感动。没有比同学间彼此更了解彼此的了,也没有比同学间更能说真话的了,大家都不拘客套彼此真切的交流。比如张建华是其中比较年轻的一位,他的书法也许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大家能够指出来并帮助他,这是很好的事情。刘龙庭:高研班的同学们年龄相仿,又都是画人物的,有时候在一起无话不谈,大家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远万里走到一起共同学习是非常有缘的。可以说从西洋画渗入中国以来,受益最大的就是人物画,中国的人物画很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形的问题上不得不说存在缺陷。社会发展到世界文化互相交流的阶段,各种画种互相影响融为一体,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人物画到底是应该在造形上下功夫还是在人物的心象上下功夫?到底是造型革命大于笔墨革命还是笔墨革命大于形象革命?现在不论人物画家还是山水花鸟画家,很多人都在追求一个与众不同的样子。既然是直面生活,这个生活从哪里来,就是从人物的形象上面来。我建议大家画多幅画的不如就画两幅画,画两幅画不如只画一幅,能把画十张画的功夫用在两张、画一张上。比起其他的高研班,我对刘大为工作室给予更高的希望,这个班应该是在中国人物画的历史上重重的写上一笔。陈履生(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如今有很多这样的高研班在美术馆相继办展览,我想这是近年来美术界一个特有的现象。为什么要跟老师学?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客观来说,这种班的形式有点象过去师傅带徒弟。既然学师傅的画,是否应该象老师的风格?具体到人物画而言,我在思考刘式风格有没有形成?我感觉这个班上的作品非常地难谈,因为我们不能就事论事的谈,而是要将这些作品置身于当代中国人物画的整体状况来谈,将它们放到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的整个历史中来考察。我希望我们现代人物画家尽量少画古代人物,多关心现实。因为古代人物画都已经形成一套特有的形式和方法了,没有什么形的要求也不需要什么形象上的参照,我认为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在这样的应酬之作上,人物画的关键还是在于造型和笔墨。有人说山水画和花鸟画有一定的败落,客观来说人物画也有一些败落。我认为人物画家承担着一个历史责任,这个责任就是现在的生活需要用艺术来表达,需要我们艺术家的人文关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物画家表现社会、战争的苦难,这期间曾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画家。那么我觉得刘大为工作室的画家们首先应该学习刘大为以及刘大为这代艺术家们的创作精神。这些画家如何能创作出与时代并行的一些作品,这是我们大家的一个期待。尚辉(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高研班这种美术现象很有特点,特别在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上。这个人物画高研班有比较大的突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是它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二是关于人物的笔墨和造型。二十世纪以来.人物画开始融合,开始表现现实和生活,那么代表人物无疑是徐悲鸿和蒋兆和。九十年代以后中国人物画出现了一个低潮,并不是单指今天,而是一个时期的低潮。我记得九十年代的时候,人物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首先是新文人画,它的历史功绩很大,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就是让中国人物画弱化了造型。新文人画的重心更多的注重于对传统的继承,但是缺少对现实人物的表现。它削弱了现实人物的造型表现,削弱了人物形象的问题,所以它对写意人物画有比较大的冲击。它把人物并没有当成人物而是当成一个静物来表现,所以人物的面部都是朦胧的。那么我们今天看高研班的作品,它的形象非常真实,我觉得他们都是在真心的去反映去表现我们眼中看到的人物形象。我所了解到的这一批画家,他们去农村写生,他们把对待生活的态度及感情,一直融入到他们的画里。像周林平、罗江的画,都很好的表现了生活的细节,表现自身的感动;马援的造型能力特别强,画中体现的当代人物的形象和对现实人物的关怀是很深的;王莹表现的陕西农民的形象,只有亲临实地才能体会到:李晓柱的作品,很善于把多种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他们之间,用笔墨去表现人物造型的时候,可以说是各有特点。谈到直面生活,谈到深入生活的程度,我认为刘大为工作室这个班是很有亮点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批画家是当代人物画的代表,这些人虽然是选用办班的形式,但其实是各地各种水墨人物画的精英以刘老师为代表聚集在一起。看了刘大为高研班的作品我很兴奋,二十一世纪美术上的特点已经开始产生了,我觉得我们作理论的人也应该用很敏锐地眼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探讨。这个班本来一年前已经结业了,但是后来他们又以既有沙龙的形式又有职业化特点的方式聚集在一起,我认为这样很切合当代艺术发展的模式。艺术要发展,有时候院校教育只是一种模式.更多的也是需要我们这种全国各地产生一定影响的精英汇聚到一起,在整体的团队上有突破。这个班是要有任务的,我们要通过生活、通过作品来带动笔墨语言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突破。这个班的前途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也希望这个班上的艺术家们在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成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领头羊。罗世平:这个高研班的成立确实是中国人物画界的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通过画展我也了解了一些这个班的情况。我们的人物画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之下,很多人对于现实主义的讨论曾经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对于中国的现实来讲,我认为刘大为的这个班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学员是不是按照老师的画法去学,主要还是在于“直面生活”的创作理念。现在大家并不是像艺术学院的大学生那样去学习技法,而是在于大家怎么去看待艺术,怎样去从事创作。“直面生活”作为这个班的旗帜亮出来,并且说得很清楚,是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这种对生活的关注,在生活中吸取营养转化到创作当中的过程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都有表现。一批有创作经验的艺术家在一起进行新的尝试,这一点非常有价值,这是在美术学院里面所缺少的。怎样去画神,去画智是人物画的研究重点。我觉得我们的画家需要从研究的角度出发,不在于画的多少而在于画的内容,为中国人物画坛提供新的养料。孙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今天看了诸位的作品让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肯定和一个希望。首先是对直面生活的肯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