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伪事实的形成与消解_第1页
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伪事实的形成与消解_第2页
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伪事实的形成与消解_第3页
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伪事实的形成与消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伪事实的形成与消解

不用说,当重大事件悄然发生时,大众媒体出于各种原因忽视聚集,而忽视集体存在时,这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错误事实。我不知道“从胜利中走”的具体原因。毫无疑问,“从胜利中走”的各种谣言会在一定时期内吸引公众舆论,并在一定时期内缓解公众信息的需求。笔者之所以称其为伪事实,一是言其从不明信源流出,再到“宋人掘井得人”般的口耳相传,其可信度很低;二来担心别有所图者寻机滋事、以讹传讹,故作惊人之论,其弊害更是无穷。而诸多事实也正表明,传言的传播往往造成局部社会的恐慌。而当这个伪事实映射到网络视界中时,虚拟环境中基于网友“激烈好奇心”与“强烈知情欲”的热捧疯传无疑会加剧伪事实的传播。以此次甲型H1N1流感的全球蔓延为例,当5月10日下午四川省卫生厅报国家卫生部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现1例发热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注:此时的诊断还仅仅为疑似病例)的消息传出之后,当天晚上的一些网络论坛、贴吧乃至QQ群里就不断流出“包某流感已经确诊,而且传染接触者数十人”的耸人听闻之谈,以至于成都的人们(包括笔者)第二天就纷纷遭遇到“今天,你猪流感了吗?”的玩笑。虽说“传言止于智者”,但“火眼金睛”的分辨能力毕竟属于小众,就网络受众而言,一个无论虚实的传言都极可能成为网际交流中炫人耳目的谈资。从网上到网下,从虚拟社区到现实社会,其如同鬼影般的流传甚至可能成为主流媒体新闻事实的来源。对此,人民网IT频道曾经作出一期题名为《网络谣言变“新闻”,以讹传讹制造“狂蟒之灾”》(1)的专题策划,并指出假新闻的出炉流程: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网络再转载,以提醒新闻工作者在向网言网语要新闻时需审慎分析仔细掂量,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应对网上流传的所谓“勾引媒体炒作的13种方法”的一剂良药。事实上,一旦网络传言完成了“网络假信息→媒体假新闻”的转变,其可有可无的可信度便立即借助纸质媒介、电视媒介的公信力扶摇而上,成为颠倒是非、愚弄公众视听的流毒。因此,无论是网络受众还是媒介主体,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否采信传言、怎样澄清传言、如何利用传言,应该是采取行动之前的首要考虑。一、网络代言,“真”就是问与无中生有、空穴来风或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谣言稍有不同,传言可能是“产生变异”后的媒介新闻,可能是来自“不愿透露姓名”的某消息人士言论,也可能是出于某“好事者”的主观臆想,当然,还有可能就是源自别有用心者的谣言。换言之,传言中可能包含着不能与谣言一概而论的、属实的、可待发掘的重要信息因子。然而,同样由于信源不明,传言的可信度往往与谣言类同。在以传统媒介为向导的社会里,对于传言,将信将疑的人们仅仅将其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当重大突发事件突如其来,而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又不足以满足人们认知需要的时候,人们纷纷从互联网上的深度阅读中寻求深度了解。这个时候,如果主流网媒关于权威、真实的信息也继续缺失,或者事件的处理本身存在模糊、灰色的空间,席卷着谣言的传言便会借助网络技术如滚雪球一样,快速滋生、蔓延,越传越盛越滚越大。因此,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深度阅读、寻求深度了解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与常理不符、与常识相左的言论能否采信,需要审慎取舍。以日前网上关于“中国专家称已研制出猪流感疫苗”(2)传言为例,香港中国通讯社在4月27日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进行电话采访之后,于4月28日报道出“正当猪流感疫情引发世人恐慌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向媒体披露,华中农业大学已研制出猪流感疫苗,现在尚待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发文”的惊人消息,一时间海内外大报如新加坡《联合早报》、北京《参考消息》、武汉《湖北日报》等纷纷转发,网络媒体更是在主板页面的显著位置争相报道。更富戏剧性的是,《参考消息》在“媒体聚焦”版上同时刊载了《卫生部驳猪流感疫情源自中国》与《中国专家称已研制出猪流感疫苗》两条消息(3),让读者大跌眼镜的同时更引发了网友坦诚的疑问:既然中国没有猪流感疫情,又何谈猪流感疫苗呢?难道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州长贝尔川“是中国旅客把病毒带到北美,然后传到墨西哥”一说与此有何关联?虽然主流媒体公开发声表态,但公众理性表达出的质疑情绪仍然明显超越了某些网友盲目自恋的沾沾自喜。与网友的疑惑一样,在农业部和卫生部组织的全国猪流感防治工作会议上,前来参会多位同行见到陈焕春院士的第一句话就是“网上说你研制出了防治猪流感的疫苗,是真的吗?”此问一出,搞得不明就里的陈焕春院士一头雾水。原来,普通流感疫苗的制造并不难,难的是针对特定突变株的流感疫苗,而陈院士团队研制出的是预防传统猪流感疫苗,与当前墨西哥、美国爆发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新型猪流感病毒(即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之间相去甚远。香港中国通讯社的记者不加比较、断章取义,才惹出这一段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侧目的惊讶。回过头来,我们再审视这个网络传言,发现它虚实兼有,实的是陈院士确实研制出猪流感疫苗,并尚待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发文,虚的是此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着实无效。而香港中通社记者却“虚实结合”,合二为一,迷惑得主流媒体都公开采信,终于使莫衷一是的公众舆情变得扑朔迷离,而这恰是传言的最可怕之处。我们欣喜地看到,理性的公众表达出的审慎质疑最终破解了笼罩我们头顶的迷雾,可见,采信传言呼唤审慎的态度,呼唤质疑的精神。二、澄清遗传:为中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世界中没有明确信源或公信力不高的可疑信源传出的惊人之谈,我们能否采信、如何辨识、怎样澄清?笔者认为,通过观察其信息源头、传播渠道、言论内容、逻辑关系并通过关键词的网络搜索,寻求官方话语的解释与相关媒体言论的佐证,通过网友之间的互相质疑、互相回应,是可以逐渐达到去伪存真之效的。我们常常看到,当一种与常理不符、与常识相左的惊人之谈在网络(经常以自媒体途径)传播时,如果该信息内容可能引起公众恐慌与社会不安,删帖与撤文无疑是最直接、最迅速却也最武断、最苍白的解决手段(其实是回避手段),结果往往欲盖弥彰,让公众更加惶惑与难安。因此,要引导好网络舆论场这块舆情集散地,澄清传言才是擦亮这面放大镜的最好方法。以日前网上盛传的被网友斥为“国际玩笑”的关于“猪流感来自中国”(4)传言为例,先是《纽约时报》4月28日含沙射影地宣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可能与中国颇有渊源”;再是中评社4月29日报道“面对世人对猪流感零点地带的指责,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州长贝尔川竟然谎称,猪流感病毒并非源自该州,而是从中国传来”;然后是香港《文汇报》4月30日的跟进“就在全球忙于抗击猪流感之时,竟有人借机抹黑中国:美国《纽约时报》竟称猪流感疫情来自中国”。一时间,“猪流感来自中国”的传言在网际甚嚣尘上、避之不去,将陷入迷惘之中的公众弄得不知所措:传言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安全吗?传言如果是假的,那么是谁在污蔑中国的形象?这个时候,澄清传言正是当务之急。我们高兴地看到,4月29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公开辟谣:“美国、墨西哥等地发生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紧急启动防控应急机制。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联防联控。目前,没有监测到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也未发现猪的相关疫情。”此言一出,得知真相的网友们立即爆发出对一些境外媒体、一些推责政客不负责任、不顾事实的愤怒,并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找出了传言的源头:原来是《纽约时报》驻港记者关于猪流感与中国关系的报道引发了墨方官员关于“猪流感来自中国”的联想。一时间,网友“不要对中国开国际玩笑”的呼声在网际流行开来。虽然我们事后发现,在《纽约时报》的报道原文中也驳斥了猪流感来自中国的观点,但传言毕竟是真实信息的变异,因此,当此次别有用心者蓄意借此制造疫情源头在中国的言论,企图混淆是非、制造事端、诋毁中国国际形象的时候,政府、媒体、网友三者联袂、携手、互动,对于辟除传言、揭秘传言、澄清传言,无疑是卓有成效的。三、反思:作为传播复归一般社会的人是感染其与中国无关的吗?当林林总总的、似是而非的传言风靡于网络、愚弄公众视听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姑妄听之信之的态度固不可取,但一味排斥而不从传言背后发掘隐藏的可用信息因子的态度亦不足取。我们知道,缺乏根据、没有因由的传言是没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是不能让大众信服与进行二度传播的,而传言之所以能流行传播,表明它确是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生命力与可信度的,当然,造谣者为了达到其传播意图,在真实性与生命力之外肯定会添加夸张、虚构、臆想、作伪等等附加元素,正因为此,如果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解析、探讨,以剥离出可加利用的信息因子,并以此作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有力武器的话,相信,传言将会望风而遁。我们再来考察《纽约时报》4月28日含沙射影地宣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可能与中国颇有渊源的这一案例,首先,为什么《纽约时报》驻港记者会将眼下袭扰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与中国相联系呢?同时,为什么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州长会信誓旦旦的将公认的源自其治下州的甲型H1N1流感归咎于中国呢?对此,国家卫生部发言人表示的“目前,我国没有监测到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也未发现猪的相关疫情”的回复无疑是积极的,网友们表达“不要对中国开国际玩笑”的愤怒无疑是强烈的,但是,仅仅发言人与网友们的这些言论,还不足以直刺传言之要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剖析、解读这个传言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之所在。原来,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爆发过“猪高热症”,在2007年的时候,又爆发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而4月28日《纽约时报》正是通过旧事重提,借以暗示、误导读者对我国曾经两度的关于猪的疾病可能与此次世界范围内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产生种种微妙的联系。因此,只要弄清猪高热症、猪蓝耳病的相关情况,并告知于众,一切传言都不攻自破。实际上,根据2007年11月中新社发布的来自农业部的报道,中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早就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通过猪高热症、猪蓝耳病与当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品种的比较,以及畜牧专家介绍,我们发现两者之间病理、株样等等性状各异、不尽相同。掌握了这些资料,我们再来应对“猪流感来自中国”的传言时,我们就能打蛇七寸,击其要害,一切谬谈自当烟消云散。主流媒体包括主流网媒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适度发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