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岳麓书院藏秦简》律曰:“传书受及行之,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相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书有亡者,亟告其县官。不从令者,丞、令、令史主者赀各一甲。”由此可知,秦朝文书行政()A.因刑法严苛而激化矛盾 B.对基层官员分工明确C.旨在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有利于保障政令畅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据题意可知,秦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文书管理,有严格的要求来保证文书的传递通畅,所以秦朝的文书行政有利于保障政令的畅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文书行政对政令畅通的影响,并没有体现矛盾的激化、官员分工的明确和中枢行政效率的提升,排除ABC项。故选D项。2.明代设立“三司”管理地方,由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三司互不隶属,重大事宜须由三司共同讨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由此可知,明代“三司”制度()A.造成了地方机构臃肿 B.改变了省的基本格局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有效杜绝了腐败现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三司互不隶属,重大事宜须由三司共同讨论,形成决议,上报中央”可知,明朝地方设三司,通过分权的方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在地方设三个机构分掌民政和财政、刑狱、军事,机构并不臃肿,排除A项;明朝虽然废行省,但基本沿袭了省的基本格局,排除B项;三司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没有“杜绝”腐败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3.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选自贵族,元老院由贵族把持。平民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但他们享受的政治权利是不完全的。在一般情况下,平民不能进入元老院和出任国家高级官职。宗教职务也被贵族垄断,平民不得染指。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A.公民大会并非最高权力机关 B.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不可调和 D.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材料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时期不管是元老院还有宗教职务等大多被贵族垄断,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D项正确;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公民大会的性质,排除A项;据所学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并非实行民主政体,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出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主要权力被贵族掌握,材料不涉及贵族与平民之间关系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1912年,中国出现了300多个各种大小政党团体。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这使得当时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蔚然成风。这表明当时()A.政党政治呈现活跃局面 B.民主思想开始得到传播C.人民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D.普通民众参政意识强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12年,中国出现了300多个各种大小政党团体。”可得出政党团体数量较多;“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这使得当时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蔚然成风。”可得出政党参政意识较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政党政治比较活跃,A项正确;“民主思想开始得到传播”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民主权利并未得到保障,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普通民众参政意识增强的信息,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没收地主的土地,但对地主同样分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新人。这一规定()A.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减轻了土地改革的阻力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5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其出租的少量土地一般也予以保留;没收地主的土地,但对地主同样分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在劳动中改造成新人”及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但也规定了富农的土地财产不受侵犯,同时也给地主分一份土地,使其自食其力,这能够减轻土地改革的压力,B项正确;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到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6.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隋文帝又诏令京官五品以上以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文帝此举旨在()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革除选官制度弊端C.加强君主专制权威 D.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由材料“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说明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目的在于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属于其影响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革除选官制度弊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属于选官制度,与加强君主专制权威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7.清代都察院是与六部、大理寺等机构并立,直辖于皇帝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京官,主持都察院的工作,率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行使对中央各部院及各地方的监察权。据此可知,清代监察机构()A.官员品级较高 B.具有一定独立性 C.分工较为细致 D.职能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清代都察院是与六部、大理寺等机构并立,直辖于皇帝的监察机构。”可知,清代监察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代监察机构的官员品级高低,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京官和监察地方的机构名称,未具体体现清代监察机构的分工,排除C项;清代监察机构履行监察职能,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8.1861—1864年,一贯对任人唯亲非常不屑一顾的美国总统林肯,在他有权任命的1639个职位中,更换了其中的1457个。林肯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 B.不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C.反映了总统权力的扩张 D.有助于打破任人唯亲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62—1864年(美国)。据材料可知,由于任期有限,更换大批政府官员的做法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保证行政效率,B项正确;频繁更换政府官员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排除A项;任命政府官员是美国总统的职责所在,加快总统权力的扩张是对材料现象的误读,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林肯总统新任命职员的身份,无法得出其打破任人唯亲的影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所示为某馆征集到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其正文内容如下: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该证书体现出()A.民国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文书类档案一直保存完好无缺C.选官方式较为公开公正 D.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官体系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刘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省县参议员候选人的资格,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实施较为公开公正的选官制度,C项正确;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排除A项;图1所示是个例,不能代表“文书类档案”,排除B项;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官体系形成始于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10.2018年12月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条基本原则增加“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具备条件增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第十三条第一款公务员义务增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A.旨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B.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D.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在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增加了拥护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党的领导和监督,D项正确;这些修订内容是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党管干部原则的确立是在2018年之前,排除B项;修订的内容和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1.《大明会典》记载,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对乡饮酒礼(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参加宴饮的人必须依序列坐,“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这可用于印证明朝()A.地方治理趋于完善 B.基层教化实现了法制化C.社会风气逐渐僵化 D.国家礼法向民间的渗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时期对乡村聚会宴饮的礼仪作出规定,“不许搀越,违者以违制论”,体现了国家所重视的礼法伦理道德向民间渗透,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政府对乡饮酒礼的规定,不能反映地方治理“趋于完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基层教化受到法制影响,但没有“实现法制化”,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礼法向民间的渗透,不能说明社会风气的僵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1701年,英国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法官只要行为良好便可终身任职;法官只有在违反正当行为原则并在上下两院共同要求下才能由国王予以免职。”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些规定()A.贯彻了三权分立原则 B.推动了政治体制变革C.有助于保障司法独立 D.强化了法律至上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美国)。据材料“法官只要行为良好便可终身任职;法官只有在违反正当行为原则并在上下两院共同要求下才能由国王予以免职”和“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官终身任职,主要是为了防止受到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干预,可以保证司法公正、独立,C项正确;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司法独立,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革,排除B项;司法独立与法律至上存在不同,司法独立是指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它的核心概念是法官在处理案件时应当完全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机关的干预和影响,法律至上指的是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两者存在很大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13.近年来,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上庭审”等在线诉讼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云上庭审”的整个过程与现场庭审并无二致,线上上传证据,证人“云”出庭,屏幕共享,实时查看笔录内容,实时语音转写,诉讼时间大大缩短。这反映了()A.我国司法诉讼依赖信息化 B.现代技术发展提高司法效率C.“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 D.我国司法制度走在世界前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上庭审’等在线诉讼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线上上传证据,证人‘云’出庭,屏幕共享,实时查看笔录内容,实时语音转写,诉讼时间大大缩短。”可得出,我国在司法审判领域已经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由此可知,现代技术发展提高司法效率。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我国司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并未反映我国司法依赖信息化,排除A项。材料与“依法治国”方略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所以无法得出我国司法制度走在世界前列,排除D项。故选B项。14.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人,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 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 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的种植、酿酒、养马、纺织技术传入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这说明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技术传入中原,不能说明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排除B项;唐朝民族政策的开明务实性、丝绸之路的畅通,只是民族交流顺利进行的条件而非本质,排除C、D项。故选A项。15.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A.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B.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C.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D.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和法国。材料表明在百年战争中贞德成了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并且这成为了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可知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拿破仑,排除A项;根据所学百年战争之后西欧大国间也有混战的情况,排除B项;百年战争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故选D项。16.格劳秀斯认为,人民完全可以为了更良好的政府和更可靠的保护起见,而完全将他们的主权权力转让于一个或多个人,而自己不保留任何部分;他还认为,一些民族能够在征服者的统治下愉快地生活,主权权力也可以通过所谓“正义战争”的方式而取得。由此可知,格劳秀斯()A.为欧洲殖民者提供了辩护 B.深受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C.强调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 D.阐述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格劳秀斯认为人民可以放弃所有主权权力,同时认为征服者能为被征服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主权权力也可以通过所谓“正义战争”的方式而取得,这些谬论显然是为当时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提供辩护,A项正确;上述主张与社会契约不符,排除B项;格劳秀斯认为主权权力可以通过所谓的“正义战争”取得,这显然是否定了一些弱小国家的主权,排除C项:上述内容显然不符合国际法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儒们秉持先秦儒家追求统一的观念,把大一统当作政治理想的首要大事,董仲舒明确提出,“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在大一统观念的指导下,儒家认为无论是居于中央的“华夏”,还是分居四边的“夷狄”,都是汉朝天予统治下的臣民。汉代在管理四夷的机构上承袭了秦代,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但是设官更加具体,职权更加明晰。在中央机构中,汉朝继承了秦的典客制度,典客的名称在景帝中元六年(前114年)被更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把“大行令”改称为“大鸿胪”。汉代对秦朝管理四夷的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所进行的改革,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四夷交往频繁的现状,也表明了汉武帝对四夷的有效统治。——摘编自林先建《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材料二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交融推动了胡汉交往交融,承袭而立的李唐皇室本身也带有鲜卑血统。唐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华夷一体”开明民族观,认为夷狄亦人耳。少数民族也因此将太宗尊称为“天可汗”。唐玄宗时延续了这种包容思想,秉持“中外无隔,夷夏混齐”的态度,以宽广的胸怀纳戎延狄,释放吐蕃俘虏,摒弃民族偏见,以至诚之心安抚四夷。在这种民族观的渗透下,唐代统治者针对少数民族实施了更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设置民族机构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民族政策的共同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唐民族政策的认识。【答案】(1)背景: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强化;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共同点:以“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为指导;具有开放性、发展性;民族政策多样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认识:汉唐的民族政策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儒们秉持先秦儒家追求统一的观念,把大一统当作政治理想的首要大事”可知,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强化;根据材料“汉代对秦朝管理四夷的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所进行的改革,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四夷交往频繁的现状,也表明了汉武帝对四夷的有效统治”可知,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小问2详解】共同点: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中国)。根据材料“汉儒们秉持先秦儒家追求统一的观念,把大一统当作政治理想的首要大事”“唐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华夷一体’开明民族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多元一体”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为指导;根据材料“汉代在管理四夷的机构上承袭了秦代,也有中央和地方之分,但是设官更加具体,职权更加明晰。在中央机构中,汉朝继承了秦的典客制度,典客的名称在景帝中元六年(前114年)被更为‘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把‘大行令’改称为‘大鸿胪’。汉代对秦朝管理四夷的中央机构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汉武帝时期所进行的改革,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与四夷交往频繁的现状,也表明了汉武帝对四夷的有效统治”“唐玄宗时延续了这种包容思想,秉持‘中外无隔,夷夏混齐’的态度,以宽广的胸怀纳戎延狄,释放吐蕃俘虏,摒弃民族偏见,以至诚之心安抚四夷。在这种民族观的渗透下,唐代统治者针对少数民族实施了更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开放性、发展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政策多样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小问3详解】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中国)。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汉唐的民族政策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维护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旨在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君主立宪,因此,明治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加强近代政权的建设。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在法制方面的进步和先进,日本也迫切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制度。为此,大久保利通等人提出“按照我国天皇统系的典例和人民的开化程度,斟酌其得失利弊,制定法宪典章”。1885年12月22日,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成立文部并积极推进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材料二1887年7月,明治政府参照欧美国家主要是德国的官吏录用制度,颁布了《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初步建立了日本的官吏考试任用制度。为防止政党滥用私人,保证常职文官的稳定,明治政府修订了文官制度。1893年10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这两个法令的制定,表明以考试任用高等文官的原则已经基本确立。为进一步防止党人猎官现象的发生,明治政府于1899年3月再次修改《文官任用令》,同时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是对在职文官的资格和地位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的惩处条件和惩处形式。这三个法令即是后来著名的“文官三令”。至此,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乃全面确立。——摘编自姚春海《浅论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政治条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经验。【答案】(1)背景:明治维新的开展;“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日本工业革命的进行。(2)经验:顺应历史潮流;结合自身国情;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借鉴别国有益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日本)。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旨在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君主立宪”,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等角度思考可知,明治维新的开展,“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日本工业革命的进行。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日本)。据材料一“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在法制方面的进步和先进,日本也迫切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制度”可知,顺应历史潮流,结合自身国情;据材料二“再次修改《文官任用令》,同时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等信息可知,注重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断探索和完善;据材料二“明治政府参照欧美国家主要是德国的官吏录用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经验还包括,借鉴别国有益经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军事限共”,并开始制造事端。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包围中,中共为了克服重重困难,巩固边区和鼓励各阶层人民抗战,提出了若干抗战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即为“三三制”。“三三制”政权的特点表现在人员分配方面,规定了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以及中间派分别占三分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具体形式。——摘编自杨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基层民主建设研究》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的民主建设。他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他还提出了要由下而上地展开整党工作,要把党的正确制度、正确作风建立起来,提升党的形象和改变党的面貌,重点是净化基层党组织。他还发现“有些领导机关,个人包办和个人解决重要问题的习气甚为浓厚。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党委委员形同虚设”,这一现象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建设危害最大。在反奸清算的斗争中,他认为对人民并无好处且为广大群众所极端痛恨的恶霸分子应该予以严厉惩处,这样才能为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扫清障碍,建立良好的民主秩序。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指出必须坚持贫雇农团的领导,这样才能赋予广大的贫农雇农以政治经济权利。——摘编自赵新波《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三制”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农村基层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全面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答案】(1)历史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共倾向公开化;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威胁;抗日民族统——战线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威望提高;民众抗战热情高涨。(2)内容:反对命令主义;净化基层党组织;健全党委制;清除基层黑恶势力;坚持依靠贫雇农进行土地改革。(3)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健全民主制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背景:根据材料“1939年11月国民党决定军事限共开始制造事端,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包围中”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本侵略者加快对根据地的封锁,对抗日民主政权形成威胁,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再结合三三制具体内容和所学知识得出共产党威望提高,民众抗战热情高涨。【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内容:根据材料“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得出反对命令主义;根据材料“提升党的形象和改变党的面貌,重点是净化基层党组织”得出净化基层党组织;根据“材料:重要的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决定,而是由个人决定”得出健全党委制;根据材料“为人民群众痛恨的恶霸分子应该予以严厉惩处”得出清楚基层黑恶势力;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