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提升作业十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毛泽东思想)_第1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提升作业十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毛泽东思想)_第2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提升作业十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毛泽东思想)_第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提升作业十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毛泽东思想)_第4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作业课件提升作业十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毛泽东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七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含毛泽东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黄冈模拟)据统计,仅1937-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去的知识青年就达2万多,先后经各种途径奔赴根据地的大学生、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及外国专家、华侨等共有6万多,远超1937年初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总数(4万)。这反映出当时 (

)A.抗日救亡成为国民的普遍追求B.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明显扩大C.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得到空前的认同D.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的教育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由材料可以得出,抗日根据地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人士到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思想的先进性得到人们的认可,故C正确;A“普遍”与材料信息不符;奔赴根据地的人们不可能都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抗日救亡思想的传播,故A、B、D错误。【加固训练】《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 (

)A.一·二八事变 B.华北事变C.“围剿”红军 D.备战日寇【解析】选D。1933年3月热河省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划入伪满洲国,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故A错误;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故B错误;“围剿”红军是在南方,故C错误;1933年3月,蒋介石由于热河战况紧张,所以要亲赴承德督战是为了备战日寇,故D正确。2.(2021·运城模拟)下表是1938年到抗战结束之际,中国部分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这一表格反映了 (

)时间煤铁钢棉纱面粉1933年34547吨1938年470万吨900吨2.5万包151.3万袋1942年96000吨488万袋1943年661.7万吨11.7万包1944年13361吨A.战争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B.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民生的关注C.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D.军事工业满足了对日作战需要【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与战争相关的经济部门获得了迅速发展,体现出经济为战争服务的时代特色,故选C;材料只反映了部分经济部门,不能体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敌后根据地的经济状况,也没有民生情况的体现,排除B;抗战时期军事工业一直无法真正满足作战需要,排除D。3.(2021·佛山模拟)全面抗战初期,日军“嗤中国海军以鼻”,而在国民政府海军实施游击战以后,日军长江水道交通随即遭到了极大破坏(见表),乃“不能不感中国海军之俨然存在”。据此可知 (

)1940年中国海军在长江流域击沉日本敌舰统计表项目中型运输舰中型军舰商船汽艇铁壳驳船小火轮舰船损失总吨数数量19艘9艘2艘43艘6艘1艘约88800吨A.海战胜利扭转抗战被动局面B.海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日本海军的实力落后于中国D.国民政府高度重视海军的建设【解析】选B。国民政府海军的游击战使日军损失舰船总吨数约88800吨,给其在长江水道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可知当时国民政府的海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B;1940年处于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海军虽给日军舰船造成较大损失,但仍未扭转总体的被动局面,排除A;日本海军总体实力强于中国海军,C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仅据中国海军给日军舰船造成较大损失这一史实无法推知国民政府对海军的重视程度如何,排除D。4.下图为廖冰兄1938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失败的堆积》。作者创作这幅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讽刺敌人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B.揭示日军在正面战场溃败的事实真相C.揭露日寇的嗜杀凶残、阴险狡诈D.增强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解析】选D。漫画反映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当时很强大,故A错误;日军在正面战场溃败违背史实,故B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嗜杀凶残、阴险狡诈”,故C错误;漫画主旨在于激励人民打败外国侵略者,故D正确。5.(2021·青岛模拟)抗战时期,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能因减租而撤租;二是通过中国共产党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租。上述史实表明,抗日根据地 (

)A.对大地主实行控制 B.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D.联合抗日任重道远【解析】选D。对抗日根据地内农民佃权的保护,反映了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这不利于全民族抗战,说明社会各阶级联合抗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故D正确。6.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动,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段话主要说明 (

)A.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合法性B.国民党认识到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C.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解析】选B。A材料中未体现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看法;根据“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可知国民党认识到了持久战中人民抗战力量的重要性,故B正确;C错在以偏概全;D不符合史实。7.抗日战争时期,云南的整个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矿业、冶炼、纺织等都全面发展起来了。有数据表明,抗战期间,云南工业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这最能说明 (

)A.云南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解析】选C。A中的“最快”体现不出来,只能说明云南和以前相比发展较快;题干中没有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故B错误;抗战前,中国的企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内地基本无从发展,而抗战期间云南地区工业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平衡的状态,故选C;题干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故D错误。8.(2021·长沙模拟)1945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我们中国有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间阶级,这三个阶级都在活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都在那里准备把日本打垮后干什么。”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主要矛盾完成转换B.中国前途命运面临多种选择C.民族革命逐渐成为主流D.联合政府设想得到广泛认同【解析】选B。1945年5月,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据材料“我们中国有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间阶级,这三个阶级都在活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都在那里准备把日本打垮后干什么”,反映面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各阶层对于未来中国道路的选择进行着筹划和准备,说明此时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案,故选B。9.“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为抗战服务之从业员工,则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拥有雄资,正可以工业建国为己任,事之不平,孰甚于此!”这说明 (

)A.民族工业极度缺少发展的资本B.民族工业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C.国民政府主导了国家工业建设D.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解析】选D。材料表明,在重庆等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不知所措,而原先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却有可能获得生机,说明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故D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故排除B。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在国家工业建设上并不重视,故C错误。10.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解析】选C。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C正确。【拓展延伸】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人民解放战争,一年一个主题:(1)第一年,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蒋介石采用反革命两手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一手是假和平,一手是真内战;中国共产党则是采用革命的两手,一手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手准备自卫战争。(2)第二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这是战争的第一年,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3)第三年,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这是战争的第二年。中国共产党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4)第四年,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战争的第三年,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11.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解析】选A。材料强调了人民战争和民工支前的极端重要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景,主观上受到了解放全中国的鼓舞,客观上是由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选A。12.(2021·佛山模拟)1948年9月,全国范围的大决战已经开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多年局部执政的经验,第一次比较清晰地阐述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国号,明确了新中国的制度选择和发展方向。据此可知 (

)A.解放战争由此进入反攻阶段B.中国共产党提前酝酿新中国成立事宜C.毛泽东思想正开始走向成熟D.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解析】选B。国体、政体、国号等都属于一个政权的组成要素,说明早在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开始为新政权谋划,积极筹备新中国成立的有关事宜,故选B;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A;自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排除C;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排除D。二、非选择题(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被作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生存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权,以便于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与影响》材料二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为苏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并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日本对华经济掠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的理解。(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和作用。(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扶植傀儡政权;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第二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效果;学术界兴起的统制经济思潮;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等。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快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使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得到增强,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答案:(1)特点: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扶植傀儡政权;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6分)理解: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7分)(2)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效果;学术界兴起的统制经济思潮;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等。(6分)作用: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快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使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得到增强,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每点2分,三点6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开过众多“革命借条”,如表所列的三张代表性“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