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_第3页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_第4页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

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2

1、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前面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举手发言

通过上一个例题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加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在竞争学习中,学生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实际问题(例1)

1、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小数的乘法究竟如何计算?

计算:1.3x1.2

生:

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思考,看谁能最快找出解题思路。

2、问题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3x12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2为小数,所以积有2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2位。

四、实际问题(例2)

1、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计算:0.14x1.2

生:学生分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计算,看哪个小组计算得又对又快。

2、问题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4x12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有3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

五、实际问题(例3)

1、多媒体展示问题

师:计算:1.1x0.12

生:每位同学都看是进行计算,看那位同学计算的又快又准。

2、问题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1x12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有3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

3巩固提高

1、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面的这几道题,能不能找出那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课件出示题目)

师:要找出正确的题目,主要是找对小数点的位置。

生: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完成整个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

56.7×38=2154.6正确

0.37×0.94=3.478错误,应该是0.3478

41.2×9.2=3790.4错误,应该是379.04

0.78×6.1=47.58错误,应该是4.758

2、师:接下来,再看一个题目,这次要分组进行,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

题目:小明每小时能走12.5千米,从教室去图书馆用了1.5小时,教师距离图书馆多少千米?

①各小组先列出算式

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答案:12.5x1.5

②现在各小组开始竖式计算,看哪个组计算得快。

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125x15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2位小数,所以积有2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3位。

3、师:现在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一个题目,这次要自己独立完成。

题目:0.75x0.25

解析:

第一步:同学们先来计算:75x25

第二步:数一数因数中总共有几位小数?

因数总共有4位小数,所以积有4位小数。

第三步:把整数乘法的即向前移动4位。

4方法总结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

1、先计算整数乘法

2、数出因数的小数位数

3、移动小数点

5作业布置

1、计算下列小数乘法:

①0.87x2.25

②0.45x3.2

③1.4x2.55

④3.6x1.8

⑤11.2x3.5

解析:

2、如果长方形的长为30px,宽为45px,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解析:

可以列出算式为:1.2x1.8

答:长方形面积为54px?。

课后小结

今天这堂课大家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有许多小数乘法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节课主要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小数与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体会知识。并在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和原理。

板书

第2节小数乘小数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

1、先计算整数乘法

2、数出因数的小数位数

3、移动小数点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圆,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继续,是后面研究扇形、弧长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数学思考: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2、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细线、铅笔。

2、学具:圆规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3、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展示画图过程)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4、师生共同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5、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

(1)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

(3)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AB,读作“圆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

(三)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

1、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

2、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四)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师生活动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

4、师生活动设计: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

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作业: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1、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与共同探讨者。在引导学生观察、画图、发现结论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激发了兴趣。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3、考点分析:

利用整数的乘法原理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算法,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能力,高效快捷的计算小数的乘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小数,我们根据原则能不能计算一下下面的题目。

1、复习旧知:

师:根据15×12=18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5×1.2=?

1.5×12=?

生:

15×1=18

1.5×10=18

师:

那么大家知道:1.5x1.2=?

2、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下图中是一个课桌,我们能看图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课桌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课桌的面积吗?

生:

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桌的长和宽。

②提问:怎样求课桌的面积呢?

2、探究新知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卡片、5个药瓶

学生用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3)全班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称来称)、用天平称(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学生留出思考空间,但是可帮助发言学生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重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教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地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砝码);利用推理(教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砝码称出每瓶的重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似的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的是少的。

3.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瓶钙片,其中有一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教师帮助板书示意图。教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5)教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解决9个零件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教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教师帮助梳理分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提示学生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

4.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四、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学生猜测。

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次。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

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小结: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五、巩固练习

完成P136练习二十六的第二题:

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独立思考,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教师指导学生在汇报时重点阐述: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小结:在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时候,我们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准确快捷地找出次品。

六、拓展训练

刚才我们我们分析的9、12和15都是刚好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数,假如遇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数,例如10个、11个……又该怎么分呢?大家猜猜,可以大胆地试一下,看看哪种分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6

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困难。本课要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知识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第七题是用"停车场"的画面展开的,描述了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6辆车正在开进停车场,要解决的是"现有几辆车"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首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复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复习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依靠关联词语理清解题思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给出的资源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对于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难。因此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须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图外的信息资源,学会解答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条件和问题的题目。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创设情境,在游戏中感知数学,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复习"用数学"第117页第7题时教师出示没有文字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说出发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接着出示图中两为小朋友的对话,理解"又开来了6辆"这话的含义,告诉学生,图上开来的汽车没有画出来,应该根据图上小朋友告诉我们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七、课前准备

课件:停车场情境图,堆雪人图和妈妈儿子对话图。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口算

10-75-46-27-38-018-10

17-718-52+134+106+927-20

8+50+015+45-55+720+9

2、填未知数

(1)6+()=11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8+()=1512-()=2

5-()=4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三)巩固练习新题

出示"堆雪人图",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口头编出一道应用题。)

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2、出示"对话图",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四)教师总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学",大家能够根据图上的意思解答问题了。现在老师出一道题目,你还会做吗?(出示下题)

2、从你们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据"9+7"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交流,也可以与老师、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得好。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是在完成了第六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在探究学习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研究,让学生掌握各种储蓄方式的近期利率及理财方式,初步建立理财观。

数学思考:

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解决问题:

通过“争做小小理财师”,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让学生经历设计储蓄方案,优化方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综合与实践的经验,让学生在体验选择存款方式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调查有关定期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和国债的有关规定及利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复习:本金、利息,利率,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利率知识,请你说: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利率?怎样计算利息?

2、引入课题

问:人们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把钱存在银行不仅可以支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及个人钱财更安全,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那我们要不要学会合理存款呢?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行一次“合理存款”的数学活动,通过这一次活动,你们可以学会把你们的暂时不用的钱到银行合理地储蓄起来,或帮父母设计合理的存款方式。(板书课题)

二、活动过程

1、让学生看情景图(110页的图)收集信息并发现问题。

(1)认真看110—111页,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2)妈妈到银行咨询什么问题?(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问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2、讨论策略,明确方向。

(1)师:你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当前的任务是什么?将来上大学的费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作好准备。

(2)请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妈妈说她准备存一万元前给儿子六年后上大学,针对这要求,如果你们是小小的银行职员,该如何工作呢?

(3)汇报想法,预设如下:

①不适合买股票或买基金,因为网上说这种方法太大风险,有时赚很多,有时赔很多。

②活期也不用选择,因为那样利率太低。

③零存整取也可以不用选择,因为妈妈已经有本金了。

④可以整存整取,也可以买国债,还可以买教育储蓄。但要算一算才知道哪种划算。

三、解决问题,展示成果。

1、汇报课前调查到的近期的定期和教育储蓄及国债的利率及有关规定。

(1)人民币定期存款有几年期限?利率是多少?

(2)教育储蓄存款有什么规定?

(3)国债有什么规定?利率是多少?

2、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

3、合理分工,选择方案。

汇报不同设计方案如下:

①一年定期存6次;二年定期存3次;三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2次+二年定期存2次;一年定期存4次+二年定期存1次;5年定期+1年定期;……。

②3年国债存两次;5存国债+存1年国债;……。

③存3年教育储蓄两次;存6年教育储蓄;……。

④5存国债+1年教育储蓄;存3年国债+3年教育储蓄…

4、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请自行选取自己小组认为收益最大的存款方式进行计算。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为了方便计算,在连续存款的方案中,连续存款时仍然只存本金一万元,不包括已经获得的利息)

5、全班交流,确定方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

四、总结活动提高意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8

1、多媒体展示问题

1、多媒体展示计算流程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前面的第一个问题?

学生:观看课件解题过程

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合适的进行讲解,让同学们看清小数乘小数的解题过程。

2、问题解析: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

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

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教学步骤

一、直接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发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教师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

教师板书:

长度质量时间

面积

体积(容积)

(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

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

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

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思考: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教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依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

4.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长176()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一间教师的面积是48()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3)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

(三)复习质量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练习.

①10麻袋大米约1()

②l个鸡蛋约6.5()

③1棵白菜约2.5()

④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四)复习时间单位.

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师强调:

①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不像前两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那么有规律,要记牢、用准.

②“小时”的单位名称按规定应记作“时”.

3.思考.

①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②21世纪从什么时间开始?

4.练习.

(1)一年有()个月,分成()个季度.

(2)一个月分成()旬、()旬和()旬.一月的下旬是()天,平年二月的下旬是()天.

(3)采用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时,夜里12时就是()时,也就是第二天的()时.

(五)名数的改写.

1.出示5米.(引导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

2.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3.填写例1.

(1)3时20分=()分

(2)=()吨()千克

(3)3080克=()千克()克

(4)5分40秒=()分

4.练习.

3千克50克=()克3千克50克=()千克

3050米=()千米()米3050米=()千米

2.4时=()时()分2.4时=()分

2时40分=()时2元4分=()分

三、全课小结.

本节课整理和复习了哪些知识?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1米=()厘米

(2)1公顷=()平方米

(3)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1升=()毫升

(5)1吨=()千克

(6)平年的第一季度天数是()天.

2.判断.

(1)20xx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

(2)1992年是闰年.()

(3)数学课本长18分米,宽13分米.()

(4)钟表上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的.()

五、布置作业.

1.测量两件家具,记录各边的长度,算出表面积和体积.

2.称出两件炊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调查父母的出生年、月、日,算一算平年还是闰年?

4.记录自己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编排的实践活动。教材通过七幅图片和一个表格来诱导学生完成室内粉刷的学习任务。第一幅图明确地提出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就是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第二幅引导学生要完成室内粉刷的方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丈量围墙的面积。第三四五幅图和一个表格指导学生如何做市场调查。调查人工工资,调查材料价格和性能。第六幅图是把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包括要室内粉刷的面积,人工工资,和材料的多少。第七幅图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最佳方案。

要完成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在这节课充当的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引导学生如何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参与学生一起制定室内粉刷的方案。其次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第三就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长方形面积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和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只要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室内粉刷方案设计的。五年级的学生大都有上十岁了,学生有一定的协作能力,也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学生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从能力结构都可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巩固表面积知识,统计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极积参与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市场调查,综合分析,形成决策等过程,来完成室内粉刷的方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巩固有关表面积的知识和统计知识。

2、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

测量工具、调查涂料表、人工费调查表等。

教学方法:

1、课前准备

把全班学生分成每八人一个小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实际测量教室粉刷的面积;调查目前市场各种涂料的价格和性能;调查目前市场的人工工资,并做好记录。

2、室内教学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室内粉刷的方案。

3、方案评估

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方案拿到有关知名人士,和有关单位进行征求意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听歌曲《小小粉刷匠》。插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粉刷工作中的数学问题。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室内粉刷。

师:学校教室需要粉刷,你能想到那些数学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