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简报_第1页
教学工作简报_第2页
教学工作简报_第3页
教学工作简报_第4页
教学工作简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教学工作简报安徽师大教务处(招生办)主办2009年第5期(总第51期)理论动态转变高校办学思想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学建设与改革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学校开展2009年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工作质量工程2009年我校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喜获丰收学校开展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性检查学校召开校级特优强专业结题评审汇报会学校召开第三批校级精品课程结题评审会学术交流我校承办安徽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我校举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论坛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坚持招生原则努力为国选才省领导检查指导音乐专业考试工作校党委书记吴良仁检查指导音乐专业考试工作我校承担安徽省美术类专业招生考试阅卷工作教学名师我是“教书匠”——记省级教学名师黄成林教授督导之声校教学督导团召开集中听课情况反馈会教学工作动态学校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会议学校组织开展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我校130名2010届优秀本科学生获得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教务处组织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评阅情况专项检查我校圆满完成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工作

理论动态转变高校办学思想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21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高校办学实际,不断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保障。第一,高校的管理应由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的科学创新型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显著,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精减行政机构、实施职能重组,推行学分制改革、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形成富有活力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但是,随着全社会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高等学校的合并重组、招生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新校区的筹建等,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压力日益突出,学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发展中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高校的发展与管理必须走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道路:首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次,创新高校内部决策模式,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良性的运行机制。高校的管理与决策要提高开放度和参与度,特别是专家、学者参与决策;要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协调;区分“行政决策和学术问题决策相区别”、“重大问题决策与一般问题决策相区别”、“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参与决策”等特点,实施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确保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的科学与正确。最后,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二,高校的投入应从重视硬件的建设转向软环境的打造上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必须重视教学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抓好软环境设更加重要。高校软环境包括学校的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管理与服务理念,大学的文化精神以及学术氛围环境、人文历史环境的等。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大学的灵魂。现代大学不光要建设一个整齐清洁、景致优美、高雅的校园自然环境,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术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形成自己的大学文化:比如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学术民主、自由,管理科学规范,制度运行有序,褒奖创新、宽容失败,评优评先公开公平公正等。同时,良好的学术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与服务还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第三,高校办学应从重视常规发展转向打造办学特色上来。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个性化表现,高校要办出特色首先要准确办学定位:大学的类型不同,所处历史传统与现实环境不同,根据各自的办学传统、办学实力、办学资源等各种要素,每一个大学都必须在特色与个性的形成上下功夫,通过鲜明的特色,凸现各自的竞争力。越是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大学越是成功的大学。不一定求大、求全,因为大不等于强,但一定要求精、求特,要在具体分析自身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承担的历史使命科学定位,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出特色,形成特色群体,从而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目标。第四,高校办学应从立足国内向积极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转变。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大学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要培养具备在国际竞争、合作、交流中能把握主动、不断进取的开放型人才,就要面向世界,要具有全球性、国际性战略眼光,就要与国际接轨,打开国门,加强与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包括师生互换教育与培养、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合作研究和学术会议等。“密切国际教育合作,吸引境外投资可改善办学条件,使大学成为国际信息交流的场所,将会给高校的学术研究带来生机与活力,既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加强对世界的了解,也有利于我国外向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还有利于中国借鉴学习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传播融合各国进步的文化精华,深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总之,实行中外互补,以求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第五,高校办学规模应从重视数量增加向以重视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数量和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大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学生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提高质量就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重“建设”轻“质量”,重“理”轻“文”,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是市场,通过市场的供求状况反映出来。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者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基本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第六,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向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转变。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明显滞后,高等教育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教师为权威,主要立足于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量,学生机械地记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影响了民族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精神的发扬,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缺乏主动探索精神,缺乏创造力,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不足。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的新使命。因此,当务之急应是以创新为灵魂,改善和优化高校整体育人环境,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必须建立创新课程体系

,必须落实创新教育队伍保障

,在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都要全面体现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发展的重要关口和关键时期。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新变化,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树立新观念,“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就一定能够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编者按:从本期起,《教学工作简报》增加《理论动态》板块,目的是将国内外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管理理念、同类院校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荐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本篇文章来自《未来与发展》杂志2009年第10期。教学建设与改革超前谋划科学布局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求,学校根据办学目标定位,通过“不断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强化专业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通过“积极发展新专业,大力改造老专业,加强特优强专业和新办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现已形成以教师教育专业为特色,法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但是,与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学校逐年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我校专业结构和布局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专业规划、调整步伐仍显滞后,专业数量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专业数量不能很好满足学校规模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专业布点不太合理,专业在学院的归属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专业建设面临着进一步凸显特色、丰富内涵、提高层次和水平及优化布局和改造老专业的艰巨任务,结构调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专业面临着竞争加大的难题,非师范类专业发展面临着基础弱、师资缺、投入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把我校建成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1、建设思路。围绕“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现有办学资源的重组、开发和利用,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形成一批就业市场好、应用前景广和发展潜力大的新专业或新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品质与特色。对办学历史较长、学术积淀较厚、学科优秀明显的教师教育类专业,打造精品、建出特色;对办学历史较短、学术底蕴相对薄弱的应用性专业,要夯实基础,提升水平。2、建设目标:(1)专业增设目标: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围绕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增设10个左右的理工类、经济类、新闻传播类等应用型专业,尝试不同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联合,探索新兴学科专业、交叉学科专业的建设工作,加强文、理、工、管等多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与相互合作,使之成为该领域有特色的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2)应用型专业建设目标:以服务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及周边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为目标,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调整、清理等方式,培育40个左右市场就业好、发展前景广、市场适应度高的应用型专业。(3)传统专业建设目标:以传统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通过加强管理体制、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等专业内涵建设,大力提升我校教师教育质量和品牌。经过三至五年的建设,建成校级重点和特色专业20个左右,省级特色专业15个左右,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人才创新实验区10个左右。3、主要措施:(1)建立专业设置研究与评估机制;(2)制订各专业建设规划;(3)积极增设新办专业;(4)强化专业内涵建设;(5)加强专业建设管理为了保证专业调整与建设目标的实现,学校将从管理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责任制度,构建校、院、专业负责人“三级一体”的专业建设领导体系,建立专业分级评估制度。对于新办专业采取合格认证,重点从其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招生计划安排等挂钩。对于校级特优强和扶持等专业,将通过召开“现场会”,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进行申报资格审查、中期建设检查和结项验收。通过“三级一体”的专业建设领导体系和专业分级评估制度,有力地推动我校专业建设发展。学校开展2009年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材建设,及时反映我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支持适合学校需要、具有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教材的编写和优秀教材的出版,学校开展了2009年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根据《安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基金条例(试行)》(校教字[2000]51号)的规定,本次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由个人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共有35项获得资助。其中,教材出版17项、教材编写18项,共资助金额17.4万元。2009年度教材建设基金资助项目一栏表 序单位姓名职称教材名称类别资助金额

单位:万元1文学院杨树森教授普通逻辑出版0.52政法学院彭凤莲教授刑法学出版0.53政法学院李廷宪教授教育伦理学的体系与案例出版0.54政法学院郭淑新教授中华国学义理经典导读出版0.55美术学院高飞教授美术教学手记-人物速写卷出版0.56美术学院杨天民教授美术教学手记-头像素描卷出版0.57美术学院翟勇教授美术教学手记-水粉静物卷出版0.58教育科学学院崔立中

张新明教授

副教授教育技术心理学出版0.59体育学院柏友萍教授运动处方的理论与实践0.510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方正华教授大学物理实验(一级)出版0.511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盛恩宏教授综合化学实验(1)出版0.512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熊言林副教授中学化学实验技术与研究出版0.513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程先富教授GIS软件应用教程出版0.514生命科学学院刘爱民副教授微生物学实验出版0.515生命科学学院肖家欣副教授植物生理学实验出版0.516环境科学学院杨周生教授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系列教材出版4.017学生处汪传宝副教授大学生就业指导出版0.518文学院叶文举副教授安徽文人与文化编写0.319文学院江守义教授马克思主义文论编写0.320文学院俞晓红教授红楼梦十二讲编写0.321政法学院彭启福教授现代科技与社会编写0.322政法学院张燕华副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与制作0.323经济管理学院马陵合教授经济史通论编写0.324美术学院杜俊萍副教授当代美术思潮(中国之部)编写0.325社会学院李琳琦教授社会心理学编写0.326社会学院周晓光教授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编写0.327教育科学学院宣宾副教授心理学实验软件E-prime编写0.328体育学院高守东副教授网球教程编写0.329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张季谦教授网页设计与制作编写0.330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崔光磊副教授热学编写0.331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杜俊副教授应用化学专业英语编写0.332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一梅副研究馆员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编写0.333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吕成文教授遥感软件应用教程编写0.334生命科学学院潘红春吴海龙教授

副教授动物学实验指导编写0.335生命科学学院涂传林副教授中学生物教学技能实训与实习编写0.3合计17.4质量工程2009年度我校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喜获丰收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的实施,对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家和安徽省对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周期性的,因此我校前期工作重点是抓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后期重点抓“内涵建设”。2009年我校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8项,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精品课程3门、教学团队1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附件一);有15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获准立项(不含皖江学院和研究生学院项目),其中本科精品课程9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1个、教学名师4个、数字化图书馆1个(附件二)。截止目前,我校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20项,省级“质量工程”立项104项(不含皖江学院和研究生学院项目),校级“质量工程”立项224项。我校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在安徽省省属本科院校中位列第一。国家级质量工程立项在全国地方师范院校中也名列前茅。表一2009年已获批的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单位名称项目类别1英语教育孙胜忠外国语学院特色专业2音乐学王自东音乐学院特色专业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王先俊政法学院教学团队4文学理论陈文忠文学院精品课程5公共教育学周兴国教科院精品课程6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钱广荣政法学院精品课程7分子生物学朱国萍生科院双语教学8基于学分制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再造与基本模型重构的理论和实践李子华教务处教学成果奖表二2009年已获批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单位名称项目类别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张奇才政法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大学体育雷震体育学院本科精品课程3大学英语詹蓓外国语学院本科精品课程4古代汉语储泰松文学院本科精品课程5环境土壤学戴万宏环科院本科精品课程6脊椎动物学吴孝兵生科院本科精品课程7计算机基础(公共课)许勇数计学院本科精品课程8现代教育技术学张新明教科院本科精品课程9原子物理学凤尔银物电学院本科精品课程10中国近代经济史马陵合经管学院本科精品课程11黄成林黄成林国旅学院教学名师12刘运好刘运好文学院教学名师13聂刘旺聂刘旺生科院教学名师14庄华峰庄华峰社会学院教学名师15教师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庄华峰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各学院分布一览表序号学院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双语教学实验中心合计备注1文学院11114另2009年有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政法学院1123社会学院1124教科院2135经管学院6外国语学院117美术学院8音乐学院119体育学院10数计学院11物电学院12化材学院111313生科院11214国旅学院1115环科院16合计61281120

安徽师范大学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各学院分布一览表序号学院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中心创新实验区合计备注1文学院6219不含08年15项教学成果奖、28项教学研究项目及教师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2政法学院411173社会学院5274教科院411175经管学院1126外国语学院1127美术学院118音乐学院9体育学院2210数计学院31311物电学院1111412化材学院5111813生科院21314国旅学院12315环科院1116合计3710632159安徽师范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各学院分布一览表序号学院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教学团队特优强专业实验中心合计备注1文学院721313不含校级教学成果奖和教学研究项目2政法学院1011131173社会学院81131144教科院112131185经管学院41276外国语学院71121127美术学院511298音乐学院1111159体育学院211410数计学院101111311物电学院12131612化材学院121211613生科院32111814国旅学院11111422015环科院4111716合计10713612329179学校开展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性检查2009年12月10日至11日,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2009年以前批准立项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等11个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化学、历史学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心理学(公共课)、化学教学论、中国古代史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检查的内容主要是项目的建设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阶段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等。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学院、各项目负责人都相继启动了项目的建设工作,但学院之间、项目之间建设进展不平衡,各学院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有些项目能严格按照项目建设任务书规划开展建设,进展较快,教学改革较为深入,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项目示范作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如汉语言文学和教育学特色专业点建设,心理学(公共课)和化学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等。但也有少数项目建设步伐较慢、建设成绩不明显等问题。通过此次检查,使学校对已有的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一些好的做法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总体把握。此次检查使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理清了思路,强化了责任,增加了工作压力,对下一阶段质量工程的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学校召开校级特优强专业结题评审汇报会11月19日上午,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在花津校区经管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第二批校级特优强专业结题评审汇报会。校长王伦,教务处处长朱家存、副处长李子华及校内有关专家评委出席了本次会议。评审委员会由校内有关教授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9人组成。王伦校长就本次评审要求等发表讲话。他指出:第一,专家在评审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第二,评审时要指出专业今后的整改方向;第三,对评审指标体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使评审指标对今后的专业建设具有导向作用。评审汇报会上,第二批特优强专业的7位负责人采用PPT方式,分别从教师队伍、教学成果、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建设、反映学生培养质量的标志、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及专业建设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汇报。评审专家根据各专业建设情况,对照特优强专业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评审,并对各专业今后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从评审情况看,各专业的建设总体情况较好,各专业负责人都能较好地按照专业的建设要求开展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达到了建设的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个别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从总的情况看,学校通过开展特优强专业建设,深化了专业改革,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学校召开第三批校级精品课程结题评审会11月19王伦校长就本次精品课程评审有关要求等问题发表讲话。他强调:课程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精品课程,其次要搞清楚如何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只有把这类问题搞清楚了才能保证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才能发挥精品课程建设的应有效用。评审会上,到会的第三批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同时被聘为评审专家,他们对照精品课程评估验收指标体系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以及特色项目等方面对26门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与评估,并根据每一门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情况,以专家投票的方式,推选出建设较好的前10门课程。从评审结果看,各课程负责人都能较好地按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开展建设,达到了建设的预期目标。学校通过精品课程结题验收,进一步推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课程改革,提升了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学术交流2009年3月29日,“安徽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会议代表来自全省86家单位,各市、县(区)教育局负责人、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和教育科学学院负责同志,以及教科院部分师生共240余人参加了会议。论坛主题为“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议展示了我校坚持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建立了面向基础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教师教育的职后培训体系,为安徽省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校举办“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论坛2009年12月12日,安徽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举办了12日上午,论坛在诗学中心二楼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文学院院长胡传志教授主持。教学团队负责人、首届国家级名师余恕诚教授到会致辞,他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举办教学论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功用,并希望大家不拘客套,畅所欲言。胡传志教授介绍了本团队一年来的建设情况,充分肯定了团队优势和建设成果,彰扬了团队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传帮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尚需重点突破的目标任务。与会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或倡导要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挖掘其当代意义,或阐发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判断问题,或就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气氛热烈,主题鲜明。本次论坛时间紧凑,秩序井然,大家充分展开了讨论,达到了学习和交流的目的。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校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的整体形象,促进了团队成员对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教学研究的重视,大家也在交流中擦出思想的火花,加深了理解和友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次会议是一次高质高效的会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坚持招生原则努力为国选才我校2009年的招生考试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文件精神,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才,择优录取”的原则,按照年度工作目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今年各项招生考试工作任务。一、认真规划、缜密组织,顺利完成了普通高考招生各项工作普通本科招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从计划编制、招生宣传、录取政策、网上录取、新生资格复查、生源状况分析等方面,认真做好7各项工作:第一,认真编制招生计划;第二,拓展渠道,做好招生宣传、咨询工作;第三,加强招生制度建设,规范招生行为;第四,加强过程监督,规范录取行为;第五,认真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第六,切实做好生源状况分析;第七,做好信访工作,接受社会监督。二、切实做好运动训练专业、摄影专业单独招生、省外艺术类专业加试工作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精神,运动训练专业实行单独考试、提前录取的办法。按照省招办安排,摄影专业招生专业加试由我校自主命题,单独测试。为了改善生源结构,我校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等省招收艺术类考生,实行专业自主测试。按照纪检全过程参与、重点环节重点监督的思路加强了对考试过程的监察力度。对于运动训练专业考试的考场的重点部位均安装了监控器材,对于音乐考试考场进行了全程摄像。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我们制定了《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本科艺术类专业省外招生考试工作的安排》、《2009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考试实施细则》、《2009年运动训练专业录取及计划调整实施细则》、《安徽师范大学2009年摄影专业加试工作手册》等考试管理制度和办法。在此基础上,顺利完成了各项考试的报名、命题、制卷、考试、阅卷、确定合格考生名单等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三、精心组织实施了全省高考音乐类专业招生专业考试、体育类专业招生专业考试、美术类专业招生专业考试评卷、专升本考试评卷以及夏季高考文、理综合网上评卷工作受省招委委托,2009年全省高考音乐类专业招生专业考试、体育类专业招生专业加试、美术专业招生专业考试评卷、专升本考试评卷以及夏季高考文理综合网上评卷工作由我校组织实施。全省艺术、体育专业考试(阅卷)以及夏季高考文理综合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复杂性大,社会关注度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组,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针对各专项工作的不同特点,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公平和公正。今年在美术评卷现场和体育专业加试考场的重要部位都安装了监控器材,对评卷和考试过程进行监控并全程摄像;在音乐专业考试中采取进考场前考生抽签确定考试顺序、评分专家分组经常重组、视唱小项考试评分专家与考生不碰面等多种措施确保公正;评卷评分专家住地安装无线通信屏蔽器,阻断专家与外界的通信渠道;专家起居及往返工作现场的过程中有纪检人员及安全保卫人员全程陪同,切实保障专家的工作不受外界的干扰。以上各项措施的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里要着重提到的是夏季高考文、理综合科目网上评卷工作。由于今年是我校首次承担网上评卷工作,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文理综合两个学科的评卷过程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此次网上评卷,我校共组织抽调评卷教师1000余人(其中中学骨干教师134人),工作人员200余人,配备计算机约1300台套,调用大巴22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涉及学校10多个职能部门和6个学院,6个工作组。为了高质量完成网上评卷任务,让社会、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满意,校党委书记吴良仁同志提出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证质量,确保成功”的总体要求,王伦校长作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明确指示。根据校领导的指示精神,我校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最后,做到了三个“落实”(组织落实、管理落实和工作落实)和把好“五关”(把住培训关、把住标准关、把住试题切分和阈值设定关、把住质量关和把住节奏关),顺利完胜阅卷任务。省领导检查指导音乐专业考试工作新年伊始,2010年安徽省音乐类专业招生专业考试工作在我校拉开序幕。省领导、主管部门领导对今年的考试工作十分重视,通过视频和现场查看等形式进行了检查指导。元月5日下午,副省长谢广祥赴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通过网上巡查系统察看了音乐专业统考考场,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听取了我校音乐统考工作组的工作汇报,对评分教师和工作组全体成员表示了慰问。元月6日上午,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在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沈滔、我校副校长王先俊的陪同下到音乐专业考试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并慰问了评分教师和工作人员。王先俊介绍了今年音乐考试的组织、考务、纪检等情况。李和平在听完介绍后对我校的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学校对考试组织工作在思想认识上是深刻的,在流程环节设计上是科学的,在组织落实上是到位的,在监督上是全方位的,在保障上是有力的,在调度上是有效的。今年的组织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有改进、又有调整、又有变化,进一步体现了公正公平和谐的考试组织工作理念。他要求,“音乐考试工作的敏感性强,社会影响大,工作难度大,现在工作虽然过半,但也不能麻痹,在后期的工作中要把握好标准的一致性、信息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保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执纪的权威性。”最后,王先俊代表整个工作组表示,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对考试过程的管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让主管部门满意,让广大考生及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校党委书记吴良仁检查指导音乐专业考试工作2010年1月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吴良仁在教务处处长、招生办主任朱家存陪同下检查指导音乐专业考试工作。在听取音乐学院院长、考试工作组长王自东介绍考试组织情况,校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陈文兵介绍考试纪检工作后。吴良仁书记充分肯定了我校在组织音乐考试方面所做的努力。他指出,师大有着非常好的传统,在组织考试、维护考试的权威性、公平公正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整个工作组织严密、程序严格,并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社会反响好。现在考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大家仍要高度重视,善始善终,继续做好考试组织的各项工作,让社会放心、考生放心、上级部门放心。我校承担安徽省美术类专业招生考试阅卷工作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委托,2010年全省美术类专业招生考试阅卷工作由我校承担。接到任务后,学校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以王先俊副校长为首的领导组,并于12月8日召开领导组会议,就今年美术阅卷工作的具体环节、方式、变化等进行了通报,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分工。12月11日,招生办牵头再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阅卷工作的具体事宜。12月13日下午,学校召开美术阅卷工作工作人员培训会和阅卷专家培训会。招生办主任、教务处处长朱家存主持专家培训会会议。副校长王先俊首先介绍阅卷有关情况。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沈韬分别从规范、责任、安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最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要求专家站在家长的角度、政府的角度,凭良心办事,认真评分,自觉维护招生的公平、公正。12月14日晚,在各级人员的认真配合下,我校顺利完成美术试卷的交接工作。从今天开始,美术阅卷工作进入实战阶段。本次阅卷工作已于2009年12月底圆满结束。教学名师我是“教书匠”——记省级教学名师黄成林教授黄成林教授是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的一名平凡而又优秀的教授。他生于1954年3月,安徽贵池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留校任教至今,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地理学科审查组成员。1995年11月,被安徽师范大学选拔为“安徽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5年12月,被安徽省教育委员会选拔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黄成林教授长期坚持在本科教学工作第一线,教学工作量饱满,先后担任《世界经济地理》、《世界地理》、《世界自然地理》、《客源国概论》、《旅游文化》等课程的主讲工作,目前每学期至少承担一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199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4被评为安徽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1998年获“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199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皖泰’教师教学奖”特等奖;2005年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年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09年获“安徽省教学名师”称号。近年来,出版、参编教材4部。黄成林教授是我校优秀教师中的代表,他教学质量好、学术造诣深、科研水平高,在省内外的教学和科研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为我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奉献给了师大、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他用一流的学识、一流的人品,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道、授业、解惑,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安徽师范大学的文化园地,守护着安徽师范大学的教育圣地,为我校的发展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无愧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无愧为“安徽省教学名师”的称号。名师寄语有人说教师是“教书匠”,我以为教师虽然以教书为业,但能够做到独具“匠”心并非易事,因为“匠”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与“大师”只有一步之遥。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我以为能够照亮别人就没有毁灭自己,因为你传承了人类文明,融入了人类进步的海洋,可与日月同辉。无论现在的老师,还是未来的老师,都不要为“教书匠”而苦恼,不要为“蜡烛”而悲伤,因为我们的“传道”能够改变他人的命运,我们的“授业”能够成就他人的未来。——安徽省教学名师黄成林教授督导之声校教学督导团召开集中听课情况反馈会2009年12月24日下午,校教学督导团在政法学院会议室召开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听课情况反馈会。副校长王先俊、教务处副处长李子华、校教学督导团成员,以及政法学院党政领导、院督导组成员、“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研室主任等参加会议。校教学督导团杨芝明老师首先代表督导团从听课总体情况、教师教学、学生听课、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体反馈。陈长和与钱含芬老师分别代表校督导团听课小组就本组听课情况进行了详细反馈,杨荣华团长就如何进一步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了补充发言。政法学院陈孔详书记和张奇才院长分别讲话,对督导团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对督导团反映的问题将进行认真梳理,查找原因,尽快解决出现的问题,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副校长王先俊发表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这次听课所取得的成绩,并针对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希望政法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一如继往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认真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好教师入口关;三是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水平和上课技能,加强集体备课,开展一些公开课或示范教学;四是在全校、全省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品牌;五是学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经常总结、擅于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本次反馈会是本学期校教学督导团在外国语学院集中听课后,又一次集中听课的信息反馈。这对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督导作用,对我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工作动态学校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会议12月1日下午,学校在花津校区行政楼一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期中教学工作会议。副校长王先俊、教务处有关人员、各学院教学院长、学校督导团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李子华主持。会上,教务处处长朱家存作主题发言。他分别从检查总体情况、学院检查的主要内容、各学院一些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四个方面就期中教学检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通报,并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设想。他认为教师队伍是课程的保障,专业需要课程来支撑,所有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都不能脱离专业建设的框架。因此,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的挑战,需要集中优质资源打造朝阳专业,有必要对我校的专业进行评估、分类,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李子华副处长就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考,希望各学院拓展思路、找准位置、推进改革、加强互动,调动一切优质资源投入本科教学,切实把打造优秀本科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之后,马广见副主任就学校选排课有关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会议期间,参会人员紧紧围绕我校本科教学与管理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交流,并对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教学保障、师资培养、质量工程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王先俊副校长就本科教学工作发表讲话。他首先就学校期中教学检查过程中学院提出的后勤保障问题进行解答。之后,他补充谈了几点想法和认识:教务处新班子组建以来对本科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投入很大精力,首先,通过管理制度的调整,从严治学。如学籍学位制度的修订、课程考试的改革、取消清考、实行重考和试读、抓考风等措施从严治学;其次,出台规范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秩序的文件,稳定课堂教学秩序,从严治教;第三,教学管理工作改革与调整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处和各学院调整教学模块、规范教学秩序、狠抓教学质量,满足学生需要,体现以生为本;通过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升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以师为本。

王先俊副校长要求教务处和各学院要思考下一步的重要工作:第一,继续抓教学纪律不动摇;第二,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抓改革,抓亮点,出实效;第三,抓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包括公共英语、公共体育、公共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计算机、高等数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第四,提前考虑新专业建设问题。最后,他代表学校向各学院、校教学督导团和教务处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学校组织开展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为切实做好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受资助项目的实施,学校聘请10位专家于12月20日开展了200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检查采取限时汇报和现场答辩的形式。各项目答辩人分别从项目简介、项目实施计划、目前项目进展状况、现阶段项目取得的成果、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项目自评等六个方面进行了PPT展示。专家们结合汇报内容和各项目组提供的相关支撑材料,对参加汇报的70个项目进行了现场提问,并提出了指导意见和中肯建议。专家的精彩提问和选手的睿智回答,使得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汇报答辩结束后,专家组经过集体讨论确定了各项目中期检查的评审结果,其中14个项目等级被评为优,44个项目等级被评为良,另有12个项目等级被评为中。根据规定,对于等级被评为优、良的项目,将按期下拨中期经费,并作为结题评审评优的依据,对于等级被评为中的项目,要限期整改并经专家检查通过才予下拨中期经费,否则将终止项目的进行。

通过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绝大部分项目实施计划切实可行,并能够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开展工作,有的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部分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少数项目的名称与实际开展的工作不符,实施计划不够合理,开展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对取得的实验、调研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