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3)影响、作用、意义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_第1页
非选择题(3)影响、作用、意义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_第2页
非选择题(3)影响、作用、意义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_第3页
非选择题(3)影响、作用、意义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_第4页
非选择题(3)影响、作用、意义类+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影响、作用、意义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设问围绕“有什么”进行考查,其中影响、作用可分为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意义侧重正向或积极方面的内容。依据设问限定语差异,又可划分为限定性设问与宽泛性设问:限定性设问:产生了哪些积极与消极影响(作用);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方面有影响(作用);对中国或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的影响(作用);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等等。宽泛性设问:产生了什么影响、历史作用如何、有什么意义等。解答这类试题务必确定设问对象、判定设问类型,在立足材料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政治①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②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③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等等。经济①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②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③是否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是否改变了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⑤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等等。思想文化①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②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③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或民族的团结;④是否与社会客观需要相适应;等等。国际关系①是否有利于世界或地区的和平与发展;②是否促进了友好合作;③是否影响了国际格局;等等。【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代王朝皆非常重视对边疆的经略。古代的西南边疆远离中原,地处遐荒,壤接外域。时至秦代,通五尺道,并在西南置吏。在西汉经营西南夷之前,西南部落林立,编发之民从事着渔猎耕牧生活。西汉在此设置郡县,营城立邑,垦殖生产。这一时期西南夷地区发生过多次反抗当地官府的行动,两汉政府都坚决平定了叛乱。元朝开辟了“入湖广道”,修建了遍布西南、管理严密的驿站,以便军队与物资调动。许多内地百姓也通过滇川黔地区发达的交通线不断移入西南边疆,加快了“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形态的形成过程。《元史·地理志》中不无自豪地夸耀:“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1)根据材料,指出秦汉朝经略西南边疆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代经营西南地区的历史意义。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材料二: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法还有何局限性。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方汉人大姓与鲜卑政权之间,以实质上的共生关系维持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朝代;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有密切的涵化过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当然是一个高潮。同时,草原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冲击,也留下相当深远的影响。生活起居的方式,由席地而坐转变为据案坐倚,就是一例。这一文化涵化的过程中,自然因胡汉通婚之普遍,人口的血缘关系也有所融合。——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根据藏文史书《藏汉史集》记载,忽必烈即位初期就派官员进藏,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仿照汉地驿站制度,在从青海的汉藏交界处至萨迦设立了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摘编自人民日报专访《西藏始终置于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访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国际藏学会理事巴桑旺堆》(2008.04.29)材料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引自习近平《在2023年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文化与鲜卑文化”之间“涵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的驿站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当时设立这些驿站的重要作用。(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民族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作为其佐证。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简述中共十九大将其写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意义。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材料二: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体育组织形态,是一种以群体体制为主的平民体育。例如,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等。中国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养成了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材料二:集体体育项目恰好表现出了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复杂性。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兴起是西方工业化对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影响。美式足球和全球在业余和专业的范围都成了新的兴趣中心。这些运动虽然是以传统游戏为基础,但却是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他们教导合作与纪律的美德,有为将来的工作和军队生涯做出准备的意义。这也是很好的商业领域,大批以橡胶材料球类为基础的体育器械、专业运动队以及运动场馆,很快成了主要的事业项目。但是运动也是冲动和暴力的表现方式,他们表达非理性忠诚,在1896年开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后,甚至成了民族主义情感的一种方式。新的闲暇兴趣反映着西方社会中普通民众的一种复杂态度。——据【美】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群众性休闲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的现实意义。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果说,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维新派还是披着孔学的外衣去干那“离经叛道”的事业,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也没有从正面去触动孔学的思想统治,那么,这时的思想家确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尽管他们自身也有弱点,但在当时说来,通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就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他们强调“独立人格”和“平等人权”,所追求的还只是个人的解放,而不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因而,仍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1963年,《光明日报》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是60年代初期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众多文章中的一篇,与其他讨论文章一起,对真理标准问题尤其是实践标准问题展开了一次相当规模的讨论。这次讨论相当深入,涉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基本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龚育之、何祚庥、陶德麟、陈先达、张世英、高清海、孙伯揆、赵风岐等当时还尚年轻的学者都参与了这次讨论。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些还在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所起的重大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7.【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材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行为纪念、艺术、纪念、符号纪念等形式,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年份主题内容摘要1926年5月30日五卅周年纪念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民众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之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1936年7月24日八一南昌起义九周年纪念九年来红军艰苦奋斗的成绩,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最光荣的历史。九年来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大道。1943年5月31日抗战六周年纪念敌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抗击了日本匪军的半数以上……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继续进行协商,改善各党派间的关系。1948年4月30日五一劳动节纪念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摘编自陈金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材料二1950—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纪念活动的文件统计(单位:个)纪念内容孙中山列宁斯大林马克思十一五一七一八一十月革命中苏条约抗美援朝抗日战争195011419512521952221022195311111954121195511121119562112总计2121106752235——摘编自马驰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各次纪念活动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举行系列纪念活动的意义。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三: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简述其意义。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本·赫勒顿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中吸取益处。”……阿拉伯帝国时期,各种不同民族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阿拉伯地区是地中海各国与远东交通的枢纽,它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贸易的变化。——摘编自张志忠《“百年翻译运动”及其贡献》等材料二新大陆的廉价白银主要通过两条海上航线被输送到欧洲,一条是通过古巴的哈瓦那港,横穿大西洋运往欧洲的海上航线,安特卫普等新兴港口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另外一条是通过墨西哥在太平洋一侧的港口阿卡普尔科运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大量廉价的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新大陆的白银将三个世界连接到了一起。……欧洲的贸易量大幅增加,贸易网络在大西洋上不断扩展,经济中心从中欧和南欧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摘编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具体史实,概括阿拉伯文化将不同文明“深入交流与融合”的表现。并用一句话概括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用一个关键词归纳16世纪传统航线与新兴航线在世界海路贸易竞争中的态势。依据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状况,分析“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这一历史现象给中国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诞生不久,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这次会晤,不仅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法国仍然未承认新中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双方都期盼改善两国关系。在戴高乐总统的推动下,1964年1月法方代表博马歇应约来到中国使馆与中国大使进行磋商,双方同意于1964年1月27日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摘编自李敏《中法建交始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未能承认新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对法国社会进步的意义。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修建五尺道,并在西南派遣官吏;设立郡县,鼓励生产;镇压地方叛乱。(2)促进了当时各民族的相互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为中华民族的版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时至秦代,通五尺道,并在西南置吏”可知,修建五尺道,并在西南派遣官吏;根据材料“西汉在此设置郡县,营城立邑,垦殖生产”可知,设立郡县,鼓励生产;根据材料“这一时期西南夷地区发生过多次反抗当地官府的行动,两汉政府都坚决平定了叛乱”可知,镇压地方叛乱。(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秦代,通五尺道,并在西南置吏。在西汉经营西南夷之前,西南部落林立,编发之民从事着渔猎耕牧生活。西汉在此设置郡县,营城立邑,垦殖生产”“修建了遍布西南、管理严密的驿站,以便军队与物资调动。许多内地百姓也通过滇川黔地区发达的交通线不断移入西南边疆,加快了‘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形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了当时各民族的相互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为中华民族的版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等方面分析历史意义。2.答案:(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教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3)重要影响: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帝国时代君权至上;男女不平等。解析:(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信息“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从现实需要出发、刑法与行政法分离;由材料信息“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得出:删繁就简;由材料信息“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得出: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独尊儒术”后儒教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由材料信息“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得出: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3)“重要影响”,根据材料二信息“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得出: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局限性”,依据所学知识从维护奴隶制度、帝国时代君权至上、男女不平等等角度说明。3.答案:(1)表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草原文化也给汉文化带来了冲击影响。影响:加快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特点:因地制宜;对传统驿站制度的继承发展;数量多;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不断发展完善。作用: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事例: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表现:据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当然是一个高潮。同时,草原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冲击,也留下相当深远的影响”可得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全盘汉化;草原文化也给汉文化带来了冲击影响。影响:据材料一“自然因胡汉通婚之普遍,人口的血缘关系也有所融合”并结合“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措施”可得出,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特点:据材料二“按照各地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可得出因地制宜;据材料二“仿照汉地驿站制度”可得出对传统驿站制度的继承发展;据材料二“27所驿站,其中乌思藏地区设有11所”可得出数量多;据材料二“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可得出由中央直接派官员管理;据材料二“后来又设立军站,特为军事行动提供方便”可得出不断发展完善。作用:据材料二“驿站的设立,是元朝对西藏地方和其他藏族地区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有利于政令传达,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驿站作为交通运输方面的措施,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3)本题是列举类、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和现代中国。事例:结合所学可得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主线:据材料三“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可得出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结合所学可得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4.答案:(1)特点:中国称谓时间早;由王朝、地域称谓向国家称谓变化;缺乏一以贯之的“国家名称”;国家概念模糊。(2)时代背景:金军南扰,战乱频仍;南宋偏安江南;理学盛行。影响:适应了济世救亡的社会现实需要;冲击了理学道德性命等脱离实际的空谈,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天下为己任思想,表现了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解析:(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可归纳为中国称谓时间早;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可归纳为由王朝、地域称谓向国家称谓变化;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可归纳为缺乏一以贯之的“国家名称”;国家概念模糊。(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世致用、后世影响、爱国精神等方面分析陈亮的思想主张。(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可归纳为家国天下;世界意识。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分析归纳。5.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源远流长:以群体体制为基础,是一种平民体育;发展过程中受儒道文化的影响,不事竞争、注重养生。(2)历史背景: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传播自由民主意识,有利于人们变革消费观念;19世纪末主要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社会相对稳定。(3)意义:提升个人体质,促进社会进步:提升民族体质,增强竞争力;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促进与体育相关经济的发展等。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的体育组织形态,是一种以群体体制为主的平民体育。”可分析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可分析出以群体体制为基础,是一种平民体育;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养成了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可分析出发展过程中受儒道文化的影响,不事竞争、注重养生。(2)历史背景:根据材料“群众性休闲文化的兴起是西方工业化对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影响。”可分析出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传播自由民主意识,有利于人们变革消费观念;19世纪末主要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社会相对稳定。(3)意义: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方面作答。如提升个人体质,促进社会进步:提升民族体质,增强竞争力;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促进与体育相关经济的发展等。6.答案:(1)作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直接、全面批判儒学;动摇了以儒学为根基的封建正统思想;打破封建禁锢,促进了个人思想的解放。(2)历史意义:使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经历了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做了知识上、思想方法上和人才上的准备。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5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一“是第一批自觉地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的光荣战士”“强调‘独立人格’和‘平等人权’”及所学可得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直接、全面批判儒学;根据材料一“过批判孔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这就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可得出动摇了以儒学为根基的封建正统思想;打破封建禁锢,促进了个人思想的解放。(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根据材料二“这次讨论相当深入,涉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实践检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系列问题”及所学可得出使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经历了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根据材料二“基本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些还在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所学可得出为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做了知识上、思想方法上和人才上的准备。7.答案:(1)国民革命时期:宣传反帝反封建主张、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十年内战时期:塑造红军形象、宣传共产党探索的革命道路;全面抗战时期:宣传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争取解放战争胜利、团结各方力量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2)促进政治认同,巩固新生政权:纪念十一、七一、抗美援朝;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纪念孙中山、八一、抗日战争、十月革命;鼓舞建设热情,推动工业化建设:纪念五一;协调中苏关系,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纪念中苏条约;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列宁、斯大林、马克思。解析:(1)根据材料一“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民众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之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宣传反帝反封建主张、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一“九年来红军艰苦奋斗的成绩,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最光荣的历史。九年来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大道。”及所学可知,十年内战时期:塑造红军形象、宣传共产党探索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一“敌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抗击了日本匪军的半数以上……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继续进行协商,改善各党派间的关系。”及所学可知,全面抗战时期:宣传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一“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及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争取解放战争胜利、团结各方力量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2)意义:根据材料二纪念内容“孙中山、列宁、斯大林、十一、五一、七一、八一、十月革命、中苏条约、抗美援朝、抗日战争”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促进政治认同,巩固新生政权;纪念十一、七一、抗美援朝;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纪念孙中山、八一、抗日战争、十月革命;鼓舞建设热情,推动工业化建设;纪念五一;协调中苏关系,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纪念中苏条约;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列宁、斯大林、马克思等方面分析说明。8.答案:(1)民族观:各族同源同祖;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原因: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和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2)影响: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3)内涵: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培养尚武精神,增强国民力量;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意义: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激发了国民的近代民族意识;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高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解析:(1)民族观: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可知,各族同源同祖;根据材料一“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可知,华夏处于文明的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可知,赞成各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原因:结合所学从春秋以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的加速、秦汉以来国家的统一、西汉国家的强盛、小农经济的日益繁荣、大一统思想的逐渐形成等角度分析。(2)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可知,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根据材料二“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可知,促进了欧洲民族共同体认同观念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可知,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可知,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结合所学从推动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进程、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角度分析。(3)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