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2023版_第1页
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2023版_第2页
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2023版_第3页
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2023版_第4页
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容皮肤科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第一章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第一节脓疱病第二节毛囊炎第三节丹毒第二章病毒性皮肤病第一节扁平疣第二节寻常疵第三节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第四节传染性软疣第五节单纯疱疹第六节带状疱疹第三章真菌性皮肤病第一节头癣第二节体癣第三节手足癣第四节甲癖第五节花斑癣第四章动物性皮肤病第一疥疮第二节蠕形螨病第三节風病第五章物理性皮肤病第一节夏季皮炎第二节冻疮第三节日晒伤第四节多形性日光疹第五节胼胝第六节鸡眼第七节手足皲裂第六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湿疹第二节接触性皮炎第三节化妆品皮炎第四节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第五节颜面再发性皮炎第六节荨麻疹第七节药疹第七章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银屑病第二节多形红斑第三节玫瑰糠疹第四节白色糠疹第八章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第一节黄褐斑第二节雀斑第三节黑变病第四节爆炸粉粒沉着症第五节文身第六节白瘢风第七节颞颧部点状色素斑第八节太田痣第九节炎症后色素沉着症第九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第一节睑黄疣第二节胶样粟丘疹第三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第十章角化性皮肤病第一节毛囊角化病第二节毛周角化病第三节沣孔角化症第四节掌跖角化病第十一章遗传性皮肤病第一节鱼鳞病第二节神经纤维瘤病第三节结节性硬化症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疾病第一节红斑狼疮第二节皮肌炎第三节局限性硬皮病第十三章皮肤附属器疾病第一节寻常痤疮第二节酒渣鼻第三节鼻红粒病第四节脂溢性皮炎第五节腋臭第六节斑秃第七节男性秃发第八节多毛症第九节白发第十四章增生性疾病与皮肤肿瘤第一节脂溢性角化病第二节光线性角化病第三节表皮痣第四节皮肤原位癌第五节鳞状细胞癌第六节皮角第七节皮脂腺痣第八节基底细胞上皮瘤第九节汗管瘤第十节粟丘疹第十一节皮肤纤维瘤第十二节软纤维瘤第十三节瘢痕疙瘩第十四节脂肪瘤第十五节皮肤血管瘤第十六节淋巴管瘤第十七节黑素细胞痣

第一章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系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简称脓皮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在潮湿和高温季节多见。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种类多,毒力各异。常见的致病菌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甲型链球菌。葡萄球菌易引起脓疱病、毛囊炎、疖、痈等,链球菌易引起丹毒及蜂窝织炎等。本章重点介绍常发生在头面部、四肢等部位且影响美容的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第一节脓疱病【概述】脓疱病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引起的表浅性化脓性皮肤病,又称脓疱疮、黄水疮。其皮损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结成脓痂。具有接触传染性,小儿易患此病。【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1)寻常型脓疱病:初期为点状红斑、丘疹或水疱,随后变成脓疱,约黄豆大小,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松弛,易破溃,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上覆脓性分泌物。脓液破溃后结成蜜黄色脓痂。(2)大疱性脓疱病:皮损初为绿豆大小的水疱或脓疱,随后变成大疱;疱液开始清澈,迅即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沉积于疱底,呈半月积脓现象,为本病特征。脓疱破溃,脓液干燥结成淡黄色痂,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3)深脓疱病:病变可达真皮,中心坏死,结黑色痂,痂脱落后见边缘陡峭的溃疡,愈后局部可形成瘢痕。2.皮损好发部位皮损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部位。3.好发季节多见于夏秋季节,以夏末秋初多见。4.好发年龄好发于儿童。5.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6.伴随症状严重者可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或败血症。【诊断要点】1.症状自觉症状为瘙痒或疼痛。严重者有发热、附近局部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可引起肾炎或败血症。2.体征基本皮损为脓疱,脓疱破溃后结黄色痂。3.皮损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及四肢等部位。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见。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同时可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疑有败血症时抽血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注意保护疮面,避免搔抓、摩擦,以防扩散。集体单位要适当隔离,患者用过的衣服、毛巾等要消毒。2.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清洁、干燥、止痒和消除分泌物。对脓疱或水疱,可用消毒针刺破疱壁,用无菌干棉球吸取疱液,避免将疱液扩散到正常皮肤上。脓疱破溃结痂者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1:2000黄连素(小檗碱)溶液、0.5%新霉素溶液、1:5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湿敷或清洗,除去痂皮及脓液。局部可外用0.5%~1%新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利福平软膏、0.3%环丙沙星软膏等。3.全身治疗皮损广泛的婴幼儿及体弱儿童,伴有发热、淋巴结炎或外用药物无效者应给予药敏试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如合并有肾炎应做相应的治疗。4.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原则,可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清毒饮、消暑汤等方剂加减。也可用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丸、银黄片、清热消炎丸等。第二节毛囊炎【概述】毛囊炎系葡萄球菌感染毛囊所致的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也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多发生于有毛部位。炎热、多汗、皮肤不洁、搔抓、外伤、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糖尿病、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鲜红色或深红色毛囊性丘疹,很快在丘疹顶端毛囊口处化脓形成小脓疱,脓疱中心贯穿一根毛发,周围见炎症性红晕。脓头干涸或破溃形成黄痂,痂脱而愈,一般不留瘢痕。皮损数目不等,可单发,亦可多发,常密集成片,互不融合。2.好发部位皮损好发于头皮、项部、胸背部、阴部、四肢等部位。3.自觉症状轻微疼痛或瘙痒。4.伴随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5.病程约1周后脓疱吸收,脱痂后痊愈。有时病程可延数周、数月或更久,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诊断要点】1.症状自觉症状为轻微疼痛或瘙痒,局部淋巴结可肿大。2.体征皮损为浅表性、毛囊性丘疹或脓疱,中心无脓栓,炎症轻。皮疹散在,互不融合。3.皮损好发于有毛发部位,如头皮、项部、胸背部、阴部、四肢等部位。4.实验室检查脓液直接涂片和革兰染色有助于致病微生物的鉴定。脓液细菌培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表皮葡萄球菌。同时可做药物敏感试验。【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糖尿病等。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避免搔抓,少食脂肪及糖类,勿食刺激性食物。2.局部治疗局部以杀菌、消炎、止痒为原则。局部可外用2.5%碘酊、莫匹罗星软膏、环丙沙星软膏、1%新霉素软膏等。3.全身治疗(1)抗生素:可用常规剂量抗生素治疗严重或多发性毛囊炎。可选用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2)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毛囊炎患者,可试用自家菌苗、多价葡萄球菌菌苗、自血疗法治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4.物理治疗可选用紫外线、超短波、红外线、激光等疗法,促进愈合,预防复发。5.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可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水煎服。亦可选用牛黄解毒片、清热消炎片等中成药治疗。第三节丹毒【概述】丹毒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俗称流火。局部红、肿、热、痛为其临床特点。病原菌大多为通过皮肤黏膜的微细损伤侵入。颜面、口周、鼻腔、耳廓等处病灶感染可引起颜面丹毒,足癣继发感染及下肢外伤可诱发下肢丹毒。【临床表现】1.发病及前驱症状发病急。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2.皮损特点初发为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周围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等。反复发作者可引起复发性丹毒,使淋巴管阻塞,形成橡皮肿。3.好发部位皮损好发于颜面、小腿等部位,多发生于一侧。4.自觉症状自觉局部灼热,疼痛、触痛明显。5.伴随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诊断要点】1.发病急剧,发病前有寒战、发热等前驱症状。2.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局部灼热,疼痛、压痛明显。有的可发生水疱、大疱、脓疱或坏疽。3.皮损好发于颜面、小腿,多为一侧性。4.局部淋巴结可肿大。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发生于下肢者抬高患肢。积极治疗并去除各种诱因,如预防和治疗足癣是预防小腿丹毒的重要环节,避免和纠正挖鼻的习惯以预防颜面部丹毒。2.局部治疗0.1%依沙吖啶溶液、25%~50%硫酸镁溶液、3%硼酸溶液、0.2%呋喃西林溶液做冷湿敷。外涂10%鱼石脂软膏或溶液、新霉素软膏等。3.全身治疗应及早使用抗菌药,以控制感染病灶。首选青霉素,480~800万U静脉点滴,或头孢类抗生素静脉点滴。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1.2g/d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0ml中静脉点滴,也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一般用药2周左右,至皮损消退及全身症状消退后2~3天才可停药。4.物理治疗可用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照射等治疗。5.中医治疗治则为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常用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局部可用30%黄柏煎液冷湿敷。

第二章病毒性皮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为病毒性皮肤病。病毒可直接侵犯皮肤、黏膜引起局部损害,少数可由病毒的抗原性作用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疹。引起病毒性皮肤病的病毒根据核酸种类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DNA病毒包括疱疹病毒、痘病毒、乳头瘤空泡病毒、肝炎病毒;RNA病毒包括小核糖核酸病毒、副粘病毒、风疹病毒。不同的病毒引起不同的皮肤病,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特点。根据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疱疹型、新生物型及红斑发疹型。1.疱疹型多由疱疹病毒引起,少数由痘病毒及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皮损以疱疹为主,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手足口病等。2.新生物型多由乳头瘤空泡病毒引起,少数为痘病毒引起。皮损以疣状或乳头瘤状增生为主。常见的有扁平疣、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及传染性软疣等。3.红斑发疹型多由RNA病毒引起,皮损以红斑、斑丘疹为主,常见的如风疹、麻疹、幼儿急疹等。本章重点介绍影响美容的几种常见病毒型皮肤病如扁平疣、寻常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软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第一节扁平疣【概述】扁平疣系由乳头瘤空泡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皮扁平新生物,常见于青少年,故又称为青年扁平疣,好发于颜面和手背。【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皮损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正常皮色或淡褐色,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境界清楚。皮损呈散在分布或密集成群,或沿抓痕呈条状分布。数目不定,可数十个或数百个不等。愈后不留痕迹,或留有色素沉着斑点。2.好发部位皮损好发于颜面、手背和前臂等部位。3.病程病程慢性,有时可自然消退。4.好发年龄好发于青少年。5.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诊断要点】1.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2.体征基本皮损为坚实的扁平丘疹,正常皮色或淡褐色,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3.皮损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4.多见于青少年。5.组织病理角质层明显的篮球网状空泡形成,不规则棘层肥厚,无乳头瘤样增生,颗粒层和棘层上部有明显空泡形成。【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避免搔抓,防止在抓痕上出现条状排列丘疹。2.局部治疗(1)3%酞丁胺霜或软膏外用,每日2次。(2)0.05%~0.1%维A酸软膏,每日2次,涂于疣体表面,减轻炎症反应。(3)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每日2次,部分患者对局部有刺激性,同时可遗留色素沉着,应慎用。(4)0.5%~1%鬼臼素外用,每日2次。3.全身治疗(1)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连服3日,停11日。或50mg,每日3次,连服2日,停5日。(2)吗啉胍:口服,0.1~0.2g/d,每日3次,30日为一疗程。(3)聚肌胞注射液:2mg,肌注,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4)乌洛托品:0.3~0.6g,每日2~3次,口服。4.物理疗法(1)刮除术:用刮匙刮除疣体,压迫止血,避免浸水。(2)液氮冷冻术:局部冷冻时间约5秒钟,或用棉签蘸液氮涂于疣表面。5.中医治疗中药以散风,平肝、清热解毒、散结为原则。(1)黄芪四君子汤:黄芪60g,党参9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2)灵磁石、代赭石、生牡蛎、珍珠目、白芍、板蓝根(或大青叶)、紫草、生甘草等药,煎服。(3)荆芥、蝉蜕、苍耳子、生甘草各10g,板蓝根、大青叶、双花各30g,水煎两次,混合后一半口服,一般外洗皮损处。(4)香附、木贼、枸杞、板蓝根各20g,水煎后湿敷,每日2次。第二节寻常疣【概述】寻常疣系由乳头瘤空泡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新生物,俗称刺痰、痰子、千日疮等。皮损为灰白色角质性丘疹,表面粗糙,好发于青少年手背、手指、足背、足缘等处。病程慢性,有自限性。【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角质性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或更大,或呈乳头状或菜花状。表面粗糙,呈刺状或有裂隙,坚实。正常皮色、灰白色、污黄色、灰褐色或黄褐色。数目不定,可一个逐渐增多至多个或数十个。2.好发部位发于手背、手指、足背、足缘等处。亦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发生于甲床者为甲下疣,发生于甲周者为甲周疣。疣体为单一细长突起,表面干燥角化者称丝状疣,好发于眼睑和颈部,可多发,女性多见。疣体表面为指状突起者为指状疣,好发于头皮、面部、颈部等部位。3.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甲周疣及甲下疣可有触痛感。4.好发年龄儿童及青年人多见。5.病程慢性,有自限性,部分可自行消退。【诊断要点】1.皮损特点皮损为绿豆、黄豆大小或更大丘疹,表面角化粗糙,呈结节状或菜花状,颜色为正常皮色、污黄色、灰褐色或黄褐色。2.好发部位手背、手指、足背、足缘等部位。3.好发年龄儿童及青年人。4.自觉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甲周疣及甲下疣有触痛。5.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呈乳头瘤状增生。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细胞有空泡化。表皮突延长,疣周围表皮向内弯曲呈抱球状。电镜下可见核内病毒颗粒。【治疗方案及原则】1.局部治疗(1)5%氟尿嘧啶软膏:每日2次,用药前温水浸泡患处,刮去角质层,然后涂药。(2)0.5%~1%鬼臼素:每日2次,涂于疣体处。(3)3%酞丁胺软膏:每日2次,涂于疣体处。(4)5%~10%甲醛酒精溶液:涂于疣体处。(5)0.1%~0.3%维A酸软膏:每日2次,涂于疣体处。2.全身治疗(1)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连服3日,停11日,6周为一疗程。(2)聚肌胞注射液:2mg,每周2次,肌内注射,4周为一疗程。(3)转移因子:每次1支,皮下注射,每周2次,3周为一疗程。3.物理治疗(1)液氮冷冻疗法:用消毒棉签蘸液氮后直接压迫皮损处,每次20~30秒,重复2~3次。痂皮脱落后如基底未消退可再次冷冻。(2)激光治疗:用二氧化碳激光对皮损进行汽化、炭化或切割。(3)刮除术:基底较小的疣可用刮匙刮除,局部外涂氯化高铁压迫止血。(4)电灼法:用电灼器将疣体去除。4.中医疗法中医以养阴平肝、活血软坚为治则。(1)制疣汤:桃仁12g、红花9g、熟地12g、赤芍9g、白术9g、首乌6g、白芍12g、丹皮9g、牛膝6g、杜仲6g、赤小豆9g,水煎服,白酒1小杯为引,每日1剂,10剂为一疗程,特别适用于皮疹泛发者。(2)平胆活血方:当归9g、郁金9g、赤芍9g、红花6g、鸡血藤9g、灵磁石30g、山甲3g、龙骨24g、牡蛎24g,每日1剂口服,6~8剂为一疗程。(3)消疣汤:桃仁、红花、熟地、归尾、赤芍、白芍各9g,川穹、白术、山甲、甘草、首乌各6g,板蓝根、夏枯草各15g,每日1剂,6~8剂为一疗程。(4)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g,败酱草、紫草、大青叶(或板蓝根)各15g,每日1剂,分2次口服,7~14剂为一疗程。(5)板蓝根注射液:2~4ml,肌内注射,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6)柴胡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7)鸦胆子仁:去壳捣碎,外敷,正常皮肤用胶膏保护,隔日1次,直至疣体全部脱落。第三节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概述】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系由乳头瘤空泡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泛发性病毒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全身发生泛发性扁平疣及寻常疣样损害。【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皮损为粟粒至黄豆大的扁平疣样丘疹,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质柔软或坚实,为正常皮色、淡红色、紫红色或褐色。发生于面部、手背的损害类似扁平疣,发生于躯干及四肢的损害类似寻常疣。2.好发部位好发于面、颈、躯干部和四肢,皮损以面、颈、手背处最多。严重者可波及全身。3.损害分布呈对称性。4.发病年龄多始于幼年·可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发病。5.自觉症状可无自觉症状,育时出现瘙痒。6.伴随症状常伴有雀班样痣、掌跖角化、指甲改变、毛细血管扩张、智力发育迟缓等。约20%患者可发生恶变,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诊断要点】1.皮损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疣样丘疹,或为寻常疣样损害。2.皮损好发于面、颈、躯干部和四肢,严重者泛发全身。损害分布对称。3.多始发于幼年时期,亦可在青春期及成年后发病。4.可伴有雀斑样痣、掌跖角化、指甲改变、智力发育迟缓等。有的可发生癌变。5.组织病理角质层疏松,呈网篮状,表皮上部有明显的弥漫性细胞空泡化。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受累细胞肿胀,形状不规则。电镜下可见在棘层和颗粒层的空泡细胞中有病毒颗粒。【治疗方案及原则】目前对本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预防癌前病变及恶性变。皮损不要用放疗,防止放疗后复发或恶变。从幼年开始,避免日晒,夏天外出时用防晒霜。2.局部治疗可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0.05%~0.1%维A酸软膏。3.全身治疗(1)异维A酸:1mg/(kg·d),用6~9个月,若无明显副作用,每次10~25mg,每周2次,维持数月。(2)干扰素:300万U/次,每周2~3次,连用3~4周。(3)异维A酸与干扰素联合应用。(4)聚肌胞注射液:2mg,肌内注射,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4.物理疗法可试用刮除术、电干燥疗法等治疗。第四节传染性软疣【概述】传染性软疣系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表皮增生性、传染性皮肤病,俗称水痪子。特点为在皮肤上出现蜡样光泽的丘疹,顶端凹陷,可挤出乳酪状物质软疣小体,可通过直接接触、自体接种和性接触传染。【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初为粟粒至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凹陷如脐窝状,可挤出白色乳酪状物质似豆腐渣,称为软疣小体。呈灰白色、正常皮色或微红,皮损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愈后不留瘢痕。2.皮损好发部位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成人好发于下腹部、耻骨部、腹内侧及生殖器。3.好发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年。4.潜伏期一般为2周至6个月。5.自觉症状自觉瘙痒。6.病程一般6~9个月,也可持续3~5年。【诊断要点】1.症状微痒。2.体征皮损为粟粒至绿豆或豌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凹陷如脐窝状,可挤出白色乳酪状物质软疣小体。3.好发于儿童和青年。4.儿童好发于面部、躯干和四肢,成人好发于下腹部、耻骨部、腹内侧及生殖器等。5.组织病理表皮细胞细胞质内有均质性圆形嗜酸性包涵体,即软疣小体,胞核被挤向一侧。软疣小体自颗粒层以上变为嗜碱性染色。【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避免搔抓,以防扩散。患者的衣物要煮沸消毒。避免到公共浴池洗澡,不用公共擦澡巾擦搓皮肤;提倡淋浴,个人专用浴巾。2.局部治疗主要为局部治疗,以除去软疣小体为原则。(1)摘除术或刮除术:皮疹用碘酒消毒后,用止血钳将软疣小体摘除或用刮匙刮除,然后用氯化高铁压迫止血,涂2%碘酊。(2)局部外用酞丁胺搽剂或3%酞丁胺软膏。(3)0.1%维A酸酒精溶液外用。3.物理治疗用激光或电灼器炭化、烧灼软疣的中央部,如软疣数目较多,可分批治疗。第五节单纯疱疹【概述】单纯疱疹系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成群的水疱,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有灼痛或痒感。【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典型损害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的小丘疹并迅速变成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数个或数十个成一簇,多为一簇,亦可为多簇。水疱壁薄,疱液透明后混浊,破后糜烂、渗出,结淡黄色痂,愈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2.皮损好发部位皮损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常见于颜面部,尤其是口唇、口周、鼻周等部位。3.自觉症状自觉症状轻微,可有灼热、轻痒感。一般无全身症状,常在感冒及其他发热性疾病之后出现。4.病程本病有自限性,可在1~2周内自愈。皮疹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称为复发性单纯疱疹。【诊断要点】1.症状有灼热和瘙痒感。常在感冒及其他发热性疾病之后出现。2.体征皮损为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多为一簇,亦可为多簇。水疱壁薄,疱液透明,水疱破后糜烂、渗出,结淡黄色痂。3.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尤其是口唇、口周、鼻周等处。4.组织病理表皮细胞发生气球样变性,初始为网状变性形成多房水疱,之后聚合成单房水疱,疱周围可见气球样变性细胞、单核细胞及多核细胞,真皮乳头层轻度水肿,真皮有毛细血管扩张及炎性细胞浸润。5.实验室检查取疱底疱液涂片检查,可见气球样变性核中有包涵体的细胞。HSV(单纯疱疹病毒)培养分离、免疫荧光检查、血清学测定等有助诊断和确定病毒的类型,并与水痘、带状疱疹作鉴别。【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如感冒、发热性疾病、劳累、缺水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减少复发。2.局部治疗以促进吸收、干燥、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可选用5%硫磺炉甘石洗剂、1%喷昔洛韦软膏、5%阿昔洛韦软膏、3%酞丁胺软膏等。有继发感染时可用0.1%新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局部糜烂、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0.5%新霉素溶液等作湿敷。3.全身治疗因病程短、具自限性,一般不需全身治疗。反复发作且症状严重者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增强剂。(1)成人常选用阿昔洛韦200mg,每日5次;或泛昔洛韦250mg,每日3次;或万乃洛韦300mg,每日2次。疗程均为5~7天。(2)干扰素:每次100~30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7~10天。(3)左旋咪唑:50mg,口服,每日3次,连服3日,停11日,可重复应用2~3个疗程。4.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可用龙胆泻肝汤、辛夷清肺饮加减、板蓝根冲剂等。第六节带状疱疹【概述】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蜘蛛疮、蛇丹、缠腰火丹。临床特点为单侧群集性水疱,带状分布及明显的神经痛。【临床表现】1.皮损特点典型皮损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水疱或丘疱疹,水疱绿豆大小,疱液澄清,疱壁较厚。多数群簇水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皮损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不典型者仅为丘疹或红斑,重者可出现血疱或坏死。2.神经痛明显的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特征之一。疼痛程度可因年龄和损害轻重不同而不同,儿童患者不痛或轻微疼痛,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且疼痛持续时间越长,出血、坏死型往往有严重疼痛。神经痛为单侧疼痛,有的持续时间较长。3.自觉症状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头痛等前驱症状。局部淋巴结常肿痛。4.好发部位皮疹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5.好发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诊断要点】1.症状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为单侧性疼痛。2.体征皮损为簇集水疱或丘疱疹,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皮损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3.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亦可见于身体其他部位。4.好发于中老年人。5.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诱发因素,如感冒、劳累、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放射治疗、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6.组织病理表皮网状变性,呈多房性水疱,其边缘见多核巨细胞,在疱腔内见气球样细胞,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真皮见炎症细胞浸润及乳头水肿。7.疱底刮取物涂片多核巨细胞内见包涵体。【治疗方案及原则】以抗病毒、消炎、止痛、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防止继发感染和局部对症治疗为原则。1.一般治疗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2.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缩短病程、预防感染为原则。可外用3%~5%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软膏、3%酞丁胺软膏、炉甘石洗剂、0.1%碘苷眼药水等。如有继发感染外用0.5%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0.1%依沙吖啶软膏等。颜面部带状疱疹水肿明显者可用3%硼酸溶液、0.5%新霉素溶液湿敷。3.全身治疗(1)抗病毒制剂:①阿昔洛韦片剂:200mg,每日5次,连服7~10天。或用阿昔洛韦注射剂,5mg/kg,静脉缓慢滴注,每8小时1次,连用7~10天。②万乃洛韦:300mg,每日2次,连服7~10天。③泛昔洛韦:250mg,每日3次,连服7日。④阿糖胞苷:1~2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⑤聚肌胞:2mg,肌内注射,隔日1次,连用5~7次。(2)激素:合理、早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抑制炎症过程,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对于出血型、坏疽型、泛发性的带状疱疹患者,应及早应用,尽可能在起病7日内应用。口服泼尼松每日30~60mg,或将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中滴注,疗程为7~10日。(3)止痛剂:可给予镇痛剂如布桂嗪、卡马西平、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等。对后遗神经痛可用阿米替林、多塞平、丙咪嗪、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4)免疫调节剂:可用转移因子、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素等。(5)维生素:口服或肌注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₁、维生素B₁₂等。4.物理疗法如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音频电疗等,可消炎止痛、缩短疗程、提高疗效。5.中医治疗热盛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盛者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淤者用活血散淤汤加减。针刺有一定止痛效果,一般针刺损害周围的穴位或取阿是穴。皮损位于胸部及上肢者,配合谷、曲池;位于下肢者配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亦可用耳针,取穴肝区、肺区、神门或皮损所在区。

第三章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是一种具有真核的生物,其本质属单细胞生物。它既非植物界,又非动物界,而与动物界、植物界并列为真菌界。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数目在10万种以上,绝大部分不致病,甚至可以食用。致病的真菌仅300种左右,可分为浅部真菌及深部真菌两大类。其中浅部真菌主要侵犯毛发、表皮和甲板,引起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第一节头癣【概述】头癣是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和头皮的感染。儿童多见。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传染源均可发病,理发是重要的传染环节之一,另外互戴帽子、公用枕巾及梳子等亦可传染。根据致病菌及临床表现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四种。【临床表现】1.黄癣致病菌为许兰毛癣菌,简称黄癣菌。初起为毛根部潮红,继而出现一小脓疱,干燥后形成典型损害碟形黄色癣痂,伴鼠臭味,中央有毛发贯穿。病发干燥无光泽,长短不齐,松动易拔除。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造成永久性脱发。2.白癣亦称蛀毛癣。主要发生于儿童,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规则型灰白色鳞屑性斑片,病发在距头皮2~5mm处即易折断,其根部有一白色套样“菌鞘”是本病特点。青春期可自愈,局部不留痕迹。3.黑点癣发病率低于前两种,可发于儿童及成人。致病菌主要为紫色毛癣菌及断发毛癣菌。初发为头皮点状鳞屑性斑片,炎症反应轻,病发出头皮即断,残端在毛囊口呈黑点状。病久者愈后可留有瘢痕,引起局部脱发。4.脓癣致病菌为小孢子菌或毛癣菌。可为白癣和黑点癣炎症反应加重而致。早期为群集毛囊性小脓疱,以后扩展形成痈样脓肿,表面软,有波动感,可有多个开口呈蜂窝状,挤压可排出少量脓液。皮损边缘陡直,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有轻痛感及压痛,可有附近淋巴结肿大。病程数月,愈后有萎缩性瘢痕。【诊断要点】1.黄癣典型损害为黄癣痂。白癣为鳞屑斑,有2~5mm断发,根部有白套样“菌鞘”。黑点癣亦有鳞屑斑,但毛发出头皮即断,根部留有黑点。脓癣为化脓性毛囊炎及脓疱损害,融合成痈样脓肿,可挤出脓液。2.真菌直接镜检黄癣病发可见发内孢子和菌丝,可有气沟、气泡。白癣可见发外孢子。黑点癣可见发内较大镰状孢子。真菌培养可鉴定菌种。3.滤过紫外线灯检查黄癣呈暗绿色荧光。白癣呈亮绿色荧光。黑点癣无荧光。【治疗方案及原则】1.消除传染源对患者的衣帽、枕等严格消毒。带菌的毛发、鳞屑及痂皮用纸包好烧毁。2.切断传播途径对幼儿园、小学及理发店加强宣传,注意个人卫生,理发工具严格消毒。避免接触带菌的动物。3.外用疗法首先剃除、烧毁病发。每日用肥皂水洗头1次,局部外用克霉唑霜、酮康唑霜、特比萘芬软膏或5%~10%硫磺软膏等药物,每日1~2次,连用2个月以上。4.内用疗法首选灰黄霉素每日10mg/kg,分3次服,连用3周。也可选用酮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药物。5.脓癣可加用抗生素。重者可短期应用中、小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忌切开引流。第二节体癣【概述】除掌跖、腹股沟、外阴及肛周外,人体其他部位的光滑皮肤发生的浅部真菌感染统称为体癣。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患者污染的盆、巾、枕而发病,也可由手足癣、甲癣等自体传染而致病。发病与机体抵抗力密切相关。【临床表现】1.多发于温暖潮湿季节。2.皮损初起为针尖到绿豆大小丘疹或丘疱疹,以后向周围逐渐扩大,可呈环状或多环状,边界清楚,中央部分逐渐脱屑,可有色素沉着,周边炎症明显,逐渐向外扩大,自觉明显瘙痒。3.抵抗力低下者或应用激素类药物者可泛发全身。【诊断要点】1.光滑皮肤上的环状红斑,中央脱屑及色素沉着,周边炎症反应明显,边界清楚。2.真菌直接镜检查到真菌即可确诊。3.真菌培养可确定菌种。【治疗方案及原则】1.积极治疗原有的手足癣及甲癣,避免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源。2.原则上以外用药物为主。常用的有3%克霉唑霜、复方苯甲酸软膏、复方间苯二酚涂剂、1%特比萘芬软膏等。用药时间在皮疹消退后需续用两周。3.皮损广泛者可短期内用药物,如灰黄霉素、特比萘芬等。第三节手足癣【概述】皮肤癣菌引起的手足部位的感染称为手足癣。足癣发病率远大于手癣。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近年来白色念珠菌也屡见不鲜。发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如公用足盆、拖鞋、袜子等。另外手足癣之间可彼此传染。【临床表现】1.丘疹鳞屑型手足部位小片状脱屑,呈环状或弧形附于皮损边缘,有时可发生红斑、丘疹,有痒感。2.水疱型常见于指、趾及其侧缘,为群集或散发的针尖大小深在性水疱,壁厚发亮。随后可吸收脱屑。瘙痒明显。3.趾间糜烂型常见于三、四趾间,久之可波及全部趾间。易发于多汗者。趾间浸渍发白,角质剥脱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渗液,瘙痒明显。如继发细菌感染有恶臭。重者可引起丹毒及周围淋巴组织炎症。4.角化过度型常见于手足周边部位。局部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冬季易发生皲裂。病程较长,自觉症状轻。【诊断要点】1.根据发病部位与各型特点,诊断不难。2.真菌直接镜检或培养找到真菌,即可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1.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避免自身及相互传染。2.外用药物应根据不同病型选用不同剂型。丘疹鳞屑型及角化过度型宜用抗真菌药膏或霜类。水疱型可用复方水杨酸酊剂、复方间苯二酚涂剂或1%~3%益康唑、酮康唑霜等,也可用10%冰醋酸浸泡或外涂。趾间糜烂型先用枯矾粉或足粉,待干燥脱皮后再用抗真菌霜剂。3.长期外用药物无效者可酌情短期应用口服抗真菌药物。4.继发细菌感染者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应用抗真菌药物。第四节甲癣【概述】甲癣是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而引起的感染。由皮肤癣菌以外的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则称为甲真菌病。甲癣的致病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甲真菌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念珠菌和曲霉菌。【临床表现】1.常继发于手足癣,亦可单独发生。受累指(趾)甲数量不一,轻者1~2个,重者全部甲均可受累。2.根据真菌侵入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将甲癣分为两型。(1)甲下型甲癣:真菌从甲侧缘或前缘侵入,沿甲板向后发展,多先有轻度甲沟炎,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一旦甲板被感染,则可见松脆的角蛋白碎屑堆积于甲下,使甲板增厚、凹凸不平、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甲板前缘残缺不整如虫蚀状,病程久者,全部甲板均被破坏。(2)浅表型白色甲癣:真菌从甲面侵入,初起为甲板表面发生一小的混浊区,开始呈点状,外形不规则,可仅有一个或数个小点,以后可逐渐增大,病程久者可致甲板变形、增厚、变脆。3.一般无自觉症状,仍可伴发甲沟炎,引起局部肿痛,病程进展缓慢,如不治疗可多年不愈。【诊断要点】1.甲板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害,失去正常颜色,白色或灰黄色,增厚,凹凸不平,久之变形、破损。2.实验室检查取碎甲或甲下碎屑作直接镜检可查见真菌菌丝,培养可鉴定菌种。3.病理特点取病甲作PAS染色可见菌丝及孢子。【治疗方案及原则】1.应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同时治疗手足癣等其他癣病。2、全身治疗可酌情选用酮康唑、氟康唑或特比萘芬口服抗真菌药物。目前一般主张大剂量冲击疗法,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如伊曲康唑每日2次,每次200mg,服药1周,停3周为一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特比萘芬剂量为250mg,每日1次,连服1周,第2周开始隔日1次。手指甲真菌病服7周,趾甲真菌病服11周。3.局部可外涂30%冰醋酸溶液或3%~5%碘酊,每日2次,每日涂药前用刀片将病甲刮薄,以利于药物渗入。也可用15%柳酸乳酸软膏或40%尿素软膏敷于病甲并包扎,待病甲软化后将其拔除,然后涂外用抗真菌药。涂药时均应注意保护甲周皮肤,并且病甲要不断清除,直至正常甲完全长出,一般要坚持半年以上。第五节花斑癣【概述】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侵犯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1.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见。2.皮损多见于胸、背部,亦可侵犯颈部、面、腋、腹部、上臂等。下肢一般不受累。3.夏季温热季节好发病,冬季好转甚至消退,可多年反复发生。4.皮损初始为毛孔周围圆形点状斑疹,边界清楚,逐渐增至五分硬币大小,呈灰褐色或黄棕色,表面有细碎鳞屑,有的几个融合成大片。多汗时可呈淡红色,病久者可有色素减退或色素增加。5.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微痒。【诊断要点】1.躯干部五分硬币大小圆形斑,灰褐色、黄棕色,有色素增加或减退,表面有少量糠秕状鳞屑。2.夏季多发,男性多见。自觉症状轻微。3.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弯曲或弧形菌丝和成簇的圆形厚壁孢子。4.滤过紫外线灯检查为黄色荧光。5.病理检查PAS染色可见角质层内圆形厚壁孢子。【治疗方案及原则】1.注意个人卫生,用过的内衣应彻底消毒。2.外用药物为主。先涂40%硫代硫酸钠溶液,数分钟后再涂4%稀盐酸。也可选用复方雷琐辛搽剂、1%~3%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霜或50%丙二醇溶液等,每日1~2次,连用2~4周。3.病程久、皮损广泛者可应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等。

第四章动物性皮肤病自然界有许多动物(以节肢动物最常见)可侵犯人体并引起多种皮肤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起皮肤病:①蚊、蝶、臭虫口器或尾蚴叮咬机械损伤;②虫体分泌物、排泄物、鳞片、刺毛或动物叮咬蜇刺人体时排出的毒液刺激皮肤局部或引起全身反应,如桑毛虫、蜈蚣、蝎子;③昆虫的毒腺或唾液内含有多种抗原,引起人体变态反应;④节肢动物直接侵入人体而引起皮肤病变,如疥螨。第一节疥疮【概述】疥疮是由疥虫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及皮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疥虫属于螨类,故称疥螨,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皮肤内。疥螨可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患者用过的衣物、床铺、毛巾等间接传染。【临床表现】1.多发生于冬季,好发于皮肤较薄嫩的部位,如手指缝及其两侧、腕屈侧、肘窝、脐周、腰围、下腹部、股内侧、外阴部,婴幼儿可累及头面部和手足掌。2.皮疹主要为丘疹、水疱、隧道、结节。丘疹、水疱散在分布,隧道为疥虫所掘,呈灰白或浅灰色,弯曲,微隆起,末端有小黑点。日久常发生继发性变化如抓痕、血痂、点状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和脓疱,甚至形成结节。3.剧烈夜间瘙痒。【诊断要点】1.病史常有接触史,家、集体单位中常有同样患者,或出差被传染。2.症状夜间剧痒。3.体征皮损为丘疹、丘疱疹、隧道及结节。4.好发部位全身皮肤较薄嫩部位,如手指缝、腕屈曲侧、肘窝、脐周、腰围、下腹部、股内侧、外阴部,婴幼儿可累及头面部和手足掌。5.实验室检查用针挑法、刀剪法或刮检法采取标本,加入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将标本溶解,置于低倍镜下观察,查到疥螨可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1.治疗目的杀虫、止痒、治疗并发症。2.局部治疗(1)10%硫磺或3%水杨酸软膏,妇女及儿童可用5%硫磺软膏。(2)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3.疥疮结节可皮损内注射泼尼松或曲安西龙。4.外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治疗前热水肥皂洗澡。(2)自颈部以下全身擦药,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3天,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第4天洗澡更衣,将换下的衣物及床上用品煮沸消毒,不能蒸煮的物品在日光下暴晒,存放半个月以上再洗净应用。(3)注意隔离患者,家中或集体中的疥疮患者同时治疗。(4)治疗后观察1~2周,如无新损害发生,方可认为痊愈。(5)其他患者应同时治疗。第二节蠕形螨病【概述】蠕形螨又称毛囊虫,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分毛囊蠕形螨和脂蠕形螨两种,多寄生在皮脂腺发达的面部,栖居在正常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一般不引起症状。如虫体繁殖增多使皮脂腺肿胀增生,加之虫体的代谢产物和死虫崩解物的刺激,可使局部发生炎症反应,有时再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炎症加重。但关于酒渣鼻的病因是否由毛囊虫感染所引起尚有争议。【临床表现】1.多发生于青年人面部,初发于鼻尖、鼻翼、额、面颊、颏部,也可发展到胸背、头皮等处。2.初发时局部皮肤轻度红斑,有毛囊性栓塞,红斑渐明显持久不退,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及脱屑,日久鼻部皮肤增厚,毛囊口扩张,临床表现为酒渣鼻。3.部分患者鼻部皮肤正常,仅在口周或两口角出现红斑、丘疹、脱屑。4.部分患者表现为顽固性睑缘炎。【诊断要点】1.症状自觉症状一般不明显,可有轻微烧灼感或痒感。2.体征皮损为持久性红斑、丘疹、脓疱及脱屑,并伴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皮脂腺口增大及油脂溢出。3.皮损好发于皮脂腺发达的部位,如鼻尖、鼻翼、额、面颊、颏部。4.以青年人多见,也可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5.实验室检查扩大毛囊口挤出物显微镜下可发现蠕形螨。【治疗方案及原则】1.预防注意面部的清洁卫生,个人专用毛巾。发现后要早期治疗并对面部进行适当的皮肤护理,避免复发。2.全身治疗(1)甲硝唑:0.2~0.4g,每日3次,连用15天为一疗程,间隔半月要再用第二疗程。对孕妇及白细胞降低者禁用。(2)米诺环素:50mg,每日2次,或红霉素0.25~0.5g,每日3次,连用15天为一疗程,常用于继发感染者。3.外用药物(1)2%~20%甲硝唑霜外搽,每日2次。(2)20%苯甲酸苄酯乳剂加10%硫磺乳剂或油膏外搽,每日2次。第三节虱病【概述】虱病为虱叮刺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病。虱为体外寄生虫,终生不离开宿主。人虱以吸血为食,在吸血的同时释放出唾液中的毒汁(含有抗凝素与溶血素物质),并且有边吸血边排便的习性。人虱在人群中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梳篦、头巾、帽子、衣服、被褥间接传播,阴虱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人虱由于寄生部位的不同及形态、习性的差异,可分为头虱、阴虱、体虱三种:1.头虱寄生于头发部位,以枕后、耳后较多,个别人可寄生在睫毛、胡须上,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儿童或妇女。常见到针头大白色的虱卵(俗称虮)粘连在毛发上。由于虱叮咬可出现丘疹、皮下出血,常因搔抓引起头皮抓痕、渗液、血痂或继发感染。2.体虱通常隐蔽在贴身的内衣及被褥褶缝里,多发生在冬季,剧痒。常在肩胛、腰、臀部见体虱叮咬引起的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有出血点,常因搔抓在皮肤上见到线状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3.阴虱寄生于阴部或肛周的体毛上,偶可侵犯眉毛或睫毛,剧痒,引起搔抓可出现表皮剥脱、抓痕、血痂或毛囊炎等继发性损害。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诊断要点】1.病史有接触传染史。2.症状局限性瘙痒,有时瘙痒剧烈。3.体征皮损为红斑、丘疹、风团、血痂、抓痕、出血点等,常发生继发感染。4.好发部位头虱皮损发生在头皮处,体虱皮损多发生在腰、臀、肩、颈等部位,阴虱皮损发生在阴部及肛周。5.在头发、内衣、被褥及衣服缝隙、阴毛处发现成虱或虫卵,可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虱病应以灭虱及灭虱卵为原则。1.预防(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换衣理发。(2)避免和有虱病的人直接或间接接触。2.头虱(1)将头发剃去并烧毁。(2)女性不便剪剃者可用50%百部酊或25%苯甲酸苄酯乳剂混合等量植物油搽于头发头皮上,用毛巾包扎,每日1次,连用3天,第4天用温水肥皂洗头,用篦子将已杀死的虫卵及成虫篦去。3.体虱(1)及时沐浴,换上清洁无虱的衣服。(2)换下的内衣被单要煮沸、消毒。4.阴虱(1)剃除阴毛,外搽50%百部酊或25%苯甲酸苄酯乳剂。(2)夫妻同治。5.如家庭或宿舍内其他人患虱病时应同时治疗,有继发感染时外用抗生素制剂,皮损处可外用清凉止痒剂或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

第五章物理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指一些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线、放射线或机械性刺激等对人体皮肤发生不利影响而引起的皮肤病。温热引起的皮肤病指由高温或环境炎热作用于全身或局部而形成的某些皮肤病,如夏季皮炎。寒冷引起的皮肤病为寒冷对皮肤的局部作用及综合因素形成,如冻疮。光线性皮肤病是光线照射皮肤后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害。光线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异常反应有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两类:光毒性反应属非免疫性反应,机制尚不清,可能由于光感物质发生能量的传递作用或是在光能作用下与DNA结合所致;光变态反应是光能在抗原的形成上起一定作用的免疫性应答反应,仅见于少数在过去已被致敏的患者。如日晒伤、多形性日光疹。机械引起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长期受机械性摩擦、压迫或由于持久性压迫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皮肤过度角化、皲裂,甚至发生坏死,如胼胝、鸡眼、手足皲裂。第一节夏季皮炎【概述】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炎热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病情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时发病增多。【临床表现】1.发病均在6~8月份,成人多见,好发于躯干、四肢,尤其小腿伸侧更多见,常对称发生。2.皮损为大片鲜红色斑,红斑上有密集针头至粟粒大丘疹,有时为丘疱疹。3.皮损剧烈瘙痒,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肥厚。4.病情与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气温下降或至秋凉后皮损及症状自然减轻或消退,可于每年该季节时反复发生。【诊断要点】1.好发于夏季炎热、持续高温、高湿时。2.症状剧烈瘙痒。3.体征·皮损为红斑,上有丘疹、丘疱疹,气温下降后自然减轻。4.组织病理表皮肥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轻度增生扩张,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治疗方案及原则】1.预防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治疗外用1%薄荷炉甘石洗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外制剂。第二节冻疮【概述】冻疮是机体受到寒冷侵袭后,发生在末梢部位的局限性红斑炎症性疾病。在气温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易发生。【临床表现】1.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妇女或周围血循环不良者,好发于肢端及暴露部位,如手指、手背、足趾、足背、足跟、面颊、耳廓、鼻尖。2.皮损为局限性红色或紫红色肿块,界限不清,皮温低,受热后局部肿胀更显著,易出现水疱,疱液为淡黄色血性浆液,疱破后形成糜烂及溃疡。3.可有痒感,破溃时伴有疼痛。4.愈后遗留色素沉着及萎缩性瘢痕。【诊断要点】1.好发于冬季,儿童及妇女或末梢血循环不良者易发病。2.症状有痒感,破溃时伴有疼痛3.体征皮损为紫红色肿块,皮温低,易形成水疱、溃疡等。好发于四肢末梢及暴露部位。【治疗方案及原则】1.预防注意保暖,保持干燥。2.局部治疗(1)未破溃者可用维生素E软膏、10%樟脑软膏和辣椒酊。(2)有溃疡者可外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猪油蜂蜜软膏,同时配合音频电疗,二氧化碳激光照射或氦一氖激光机局部照射。3.全身治疗口服血管扩张剂烟酸、硝苯地平等。第三节日晒伤【概述】日晒伤又称日光性皮炎、晒斑。春末夏初多见,儿童和妇女易发病,为正常皮肤过度照射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UVB)后,使人体局部皮肤发生的急性光毒性损伤性反应,其反应的程度常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和范围、环境因素、皮色深浅、体质、种族和个体差异有关。【临床表现】1.多在日晒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于暴露部位的皮肤发病,日晒后第2天病势达高峰。皮损可为弥漫性鲜红色斑,边界清楚,重者可伴水肿、大疱,自觉烧灼感或刺痛。3~5天后皮损渐干燥、结痂、脱屑,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2.日晒面积广时可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乏力、恶心甚至心悸、中暑或休克。3.即刻性或迟发性色素沉着晒斑,指日晒后并不发生日晒伤症状,而是皮肤色素发生变化,前者由长波紫外线(UVA)和可见光引起,日晒后15~30分钟后出现色素沉着晒斑,经数小时消退;后者由UVB引起,日晒后10余小时出现,4~10天达顶点,持续数月。4.日晒伤可诱发或激起其他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单纯疱疹、日光性荨麻疹、多形红斑、红斑狼疮、白癜风等。【诊断要点】1.病史有明确日晒史。2.体征暴露部位皮肤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肿胀或出现水疱,或呈黑色色素沉着斑,1~2周自愈。3.症状自觉烧灼感或疼痛。若日晒面积广时可有发热、畏寒、恶心、乏力等全身不适。4.好发季节好发于春夏季节。5.组织病理主要特征为出现晒斑细胞,即角化不良细胞,细胞质嗜伊红色、均质性、核固缩,表皮海绵形成,角质形成细胞空泡化。真皮主要变化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乳头层和血管周围间隙水肿。【治疗方案及原则】1.避免日光暴晒,防晒。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不断增强对日光耐受性。2.外用药物以消炎、安抚、止痛为原则,可用炉甘石洗剂或外用皮质类固醇霜剂,重者用3%硼酸冷湿敷。3.全身症状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4.对日晒反应明显的人外出时要注意防护,可在日晒前15分钟在暴露部位涂搽遮光剂,如5%对氨基苯甲酸醋、5%二氧化钛霜等。第四节多形性日光疹【概述】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具有多形性皮损、与日光照射有关的光敏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春季或夏初,反复发生多年,最后自然消失。病因尚不清,有遗传、内分泌、免疫、微量元素、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几方面因素参与发病。【临床表现】1.女性多见,常于春季或夏初季节日晒后2小时至5天(24~48小时最常见)间于光照部位发生皮损,好发部位依次是颈下V区、前臂伸侧、手背、上肢、面部、肩胛、股、下肢。2.皮损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结痂、苔藓样变等,临床分型如下:(1)丘疱疹型:也称湿疹型,皮损类似湿疹,为集簇分布的丘疱疹和水疱。(2)丘疹型:为密集分布的针头至粟粒大丘疹。(3)痒疹型:为米粒至豆大的丘疹或小结节。(4)红斑水肿型:为境界清楚、大小不等的红或暗红色片状水肿性红斑,浸润不著。(5)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皮疹。3.皮疹有明显瘙痒或烧灼痒感,一般无全身症状,1~6天或更久完全消退,不留疤痕,无色素沉着。【诊断要点】1.病史有日晒史,多在日晒后数小时或数日后发病。2.症状剧烈瘙痒及烧灼感。3.体征皮损以暴露部位为主,非暴露部位无皮疹,皮疹多形性,常以某一种皮疹为主。4.病程慢性,可反复发作。5.光激发试验阳性。6.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春夏季。7.组织病理表皮可有表皮水肿海绵形成、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等;真皮上中部密集的淋巴细胞血管周围浸润,常伴真皮上部水肿。【治疗方案及原则】1.预防(1)经常参加室外劳动,但应避免强烈日晒。(2)外用遮光剂。(3)严重者可预防性予小剂量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几个疗程。2.全身治疗(1)抗组胺药物:可先用1~2种,避免使用吡咯吡胺、异丙嗪、氯苯那敏等光敏药物。(2)羟氯喹:400mg/d,短期应用,注意对眼的毒性作用。(3)对氨基苯甲酸(PABA):0.3g,每日3次,连服6周。(4)烟酰胺:0.9~1.2g/d,连服两周。(5)极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30~40mg/d,皮疹控制后即减量停药。3.局部治疗(1)遮光剂。(2)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第五节胼胝【概述】胼胝是由于手足长期受压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扁平角质增生性损害,俗称“茧子”。在手、足部尤其是骨突起部受压迫或摩擦可形成。发病亦与身体素质、足畸形、职业有关。【临床表现】1.常对称发生于手足。2.损害为局限性角质增生性斑块,中央较厚,边缘较薄,边界不清,质硬,稍透明,淡黄或蜡黄色,表面皮纹清晰。3.一般无自觉症状,严重时可有压痛,局部感觉迟钝。【诊断要点】1.机械刺激因素存在。2.症状严重者可有疼痛,一般无自觉症状。3.体征皮损为边界不清的淡黄色或蜡黄色局限性扁平角质增生性斑块,质硬。4.组织病理角化过度,粒层增厚,乳头变平,真皮轻度炎症改变。【治疗方案及原则】1.去除机械刺激因素。2.治疗(1)外用角质剥脱药:0.5%~1%维A酸软膏或25%水杨酸火棉胶,每日1~2次。(2)定期手术刀修削。第六节鸡眼【概述】鸡眼是足部皮肤局限性角质增生性损害,摩擦和受压是重要的发病诱因,长久站立或行走的人较易发生。【临床表现】1.好发于男性青年,多为双足发病,偶见于手部,足部以足跖前中部或趾胫侧缘最多。2.皮损为嵌入皮内的圆锥形角质栓,针头至黄豆大小或更大,呈黄色或灰黄色,圆锥尖端楔状嵌入真皮内,底端扁平露于皮外,外周有一圈透明的灰黄色环。3.站立或行走时局部有压迫痛【诊断要点】1.有摩擦或压迫诱因存在。2.症状局部有压迫痛感。3.体征皮损为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外周有一圈透明的灰黄色环,呈鸡眼状。4.好发部位足跖部。5.组织病理角质层增厚,中心部角质呈V形凹入,钉突增生尤为显著,其下方的真皮层因受压力乳头变平,有少量细胞浸润。【治疗方案及原则】1.预防不要穿过紧过硬的鞋,减少摩擦和压迫因素,矫正足畸形。2.治疗(1)外贴鸡眼膏。(2)40%尿素软膏外敷。(3)电烙。(4)手术切除。(5)X线照射。(6)部分患者可考虑二氧化碳激光及冷冻治疗。第七节手足皲裂【概述】手足皲裂指由多种原因如干燥、摩擦、外伤、酸碱、有机溶剂或真菌感染等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干燥和裂隙,即可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是一些皮肤病如掌跖角化症、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手足癣、冻疮等的伴随症状。【临床表现】1.常见于成人及老年人,秋冬季多见。2.好发于手指尖、手掌、指趾关节面、足跟、足跖外侧。3.依裂隙深浅程度分为三度。(1)一度:仅达表皮,无出血、疼痛等症状。(2)二度:深入真皮浅层,有轻度疼痛,不引起出血。(3)三度:深入真皮、皮下组织,常引起出血及疼痛。【诊断要点】1.症状表现为程度不一的疼痛。2.体征深浅不一的皮肤裂隙,局部皮肤干燥、肥厚。3.发生于手足皮肤,秋冬季节发病。【治疗方案及原则】1.冬季保暖,外涂润肤性油脂,少接触碱性肥皂。有手足癣、湿疹、鱼鳞病等病应积极治疗。2.局部治疗外用10%~20%尿素软膏、甘油搽剂等。第六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节湿疹【概述】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有多形性皮损,渗出倾向,瘙痒显著,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临床表现】1.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2.皮损呈多形性,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期。(1)急性湿疹:起病急,发展快,皮损广泛而对称,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为主,受热、摩擦和进食刺激性食物后症状加重。(2)亚急性湿疹:一般由急性期转化而来,皮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伴轻度糜烂和渗出,皮损境界相对局限。(3)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损为暗红色斑块,明显苔藓样变,境界清楚,上有抓痕及血痂,常反复发生数月以上。3.自觉剧烈瘙痒。4.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湿疹,如手部湿疹多数起病缓慢,浸润肥厚性斑块,角化明显,表面粗糙、皲裂,甲可变形;面部湿疹多为对称性红斑、丘疹、水疱,受热、日晒等刺激后症状尤为明显。【诊断要点】1.慢性迁延的发病史,一般有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经过。2.好发于头、面、双耳、手足、前臂及小腿等暴露部位,常对称分布。3.皮损根据其不同临床期而呈现多形性表现。4.自觉剧烈瘙痒。5.有关因素如慢性感染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精神紧张、受热、进食刺激性食物可使症状加重。【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1)去除可疑病因。(2)避免局部刺激如搔抓、热水及肥皂烫洗、用力摩擦等。(3)禁食刺激性或易致敏食物,如酒、鱼、虾、牛肉、咖啡、浓茶及辛辣食物等。2.全身治疗(1)抗组胺类制剂:有抗过敏和止痒作用,如氯苯那敏、赛庚啶、特非拉丁、阿斯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等选1~2种配合使用。(2)钙剂:10%葡萄糖酸钙液10ml或10%硫代硫酸钠液10ml静滴,每日1次。(3)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皮损广泛而严重的病例可考虑短期使用。症状控制后即酌情减量、撤除。(4)合并感染者应使用抗菌药。3.局部治疗根据皮损特点选用剂型和药物。(1)急性期:以保护、安抚、散热、止痒为目的。渗出明显时选用1:2000醋酸铅、3%硼酸溶液湿敷;渗出不多时,可外搽锌氧油、氧化锌糊剂;无渗出者可选用炉甘石洗剂。(2)亚急性期:以保护、安抚、润滑、止痒为主,选用无刺激性的糊剂、乳剂及各种糖皮质激素霜剂。(3)慢性期:主要是剥脱、止痒,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焦油类制剂及糖皮质激素软膏,肥厚明显者可加玻璃纸封包。如继发感染者,配合外用抗菌药制剂。第二节接触性皮炎【概述】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按致病机制,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性两种。【临床表现】1.急性皮炎型接触部位为境界清楚的红斑,上布水疱或大疱,重者可有糜烂、溃疡。2.慢性皮炎型接触部位境界不清的红斑、丘疹,可出现干燥、脱屑、浸润肥厚。3.特定部位的皮损有其特殊形态,如对马桶盖油漆过敏者,常发生形态与马桶盖的弧形圈一致的皮炎等。【诊断要点】1.有明确的接触史,所接触物有刺激性或抗原性,如酸、碱、染料、药品、洗涤剂、动物皮毛等。2.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接触物为原发性刺激物,则刺激性愈大,潜伏期愈短,如为变应原,则初次接触后4~20天,再次接触24小时内发病。3.皮损多局限在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偶可扩至身体他处。4.皮损形态呈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改变。5.自觉瘙痒、烧灼感或疼痛,重者可有轻微全身症状。6.去除病因,皮损常可1~2周内消退,但可再次接触时复发。7.斑贴试验可协助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积极寻找原因,去除和脱离接触物,对症处理,防止再次接触致敏物。2.全身治疗(1)抗组胺药物:可选用氯苯那敏、赛庚啶、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斯咪唑等。(2)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严重或皮疹广泛者可采用。(3)其他抗过敏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液10ml静注,每日1次。(4)继发感染者,同时并用抗菌药。3.局部治疗(1)急性期皮损:无渗出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有渗液时可采用1:2000醋酸铅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2)亚急性皮损:选用糖皮质类激素霜剂或氧化锌糊剂外用。(3)慢性皮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或焦油类制剂外用。(4)如伴有明显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制剂如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第三节化妆品皮炎【概述】化妆品皮炎是指使用化妆护肤品美容、美发、美甲而引起的皮肤、黏膜、毛发或指甲不良反应疾病的统称。化妆品皮炎是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临床表现】1.本病女性多见,以18~45岁年龄发病者为多,发病部位与化妆品使用部位相关。2.皮损形态多种多样,与部位及使用化妆品品种有关。(1)皮肤表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或渗液、干燥、粗糙、皱纹增宽,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2)黏膜:红肿、糜烂、干燥、脱屑。(3)毛发:发质枯黄、粗糙、变脆、分叉或脱落。(4)甲受损:甲板失去正常光泽、粗糙、质脆、断裂,甲沟和甲廓皮肤炎症。3.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诊断要点】1.明确的化妆品使用史,女性多见。2.皮损形态多种多样,但部位与使用化妆品部位一致。3.斑贴试验或光斑贴试验可协助诊断。【治疗方案及原则】1.立即停用已明确或可疑刺激性或过敏性化妆品。2.防止再次使用同样或同类化妆品。3.选用化妆品前,建议先做斑贴试验。4.药物治疗,参见上节。5.毛发、指甲的损伤恢复较慢,可选用保护滋润和营养制剂,促进代谢,让其自然修复。第四节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概述】本病发生在较长时间持续或间断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后,原发病可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停用此类制剂后,用药部位又发生显著炎症,当重新再用该药后,上述炎症很快消退。如再停用,皮炎又迅速复发逐渐加重,患者完全依赖于所用的糖皮质激素。【临床表现】1.皮损发生在用药部位,以局部多见。2.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皮肤变薄、发亮、毛细血管扩张、皲裂、脱屑、少数丘疹和脓疱,久之发生皮肤萎缩、星状瘢痕等。3.自觉干燥、灼热感、瘙痒、疼痛或触痛。【诊断要点】1.有较长时间(3~4周或更长)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病史。2.停药后复发,再次使用后可缓解,反复发作史。3.搽药部位出现较典型的皮损及自觉症状。【治疗方案及原则】1.避免长时间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禁止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2.此病一旦发生,无特效治疗,需患者配合和坚持治疗。3.先改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并逐渐降低浓度,最终过渡到外用非糖皮质激素类药。4.有糜烂及渗出者可采用生理盐水或醋酸铅溶液湿敷,对皮肤萎缩者,暂无特效治疗。5.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和维生素C。第五节颜面再发性皮炎【概述】为发生于颜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见于女性,男性亦可发生。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1.发生于眼睑周围、颊、耳前的局限性红斑、少数细小糠状鳞屑。2.常见于30~40岁女性,春秋季常发。3.自觉瘙痒。4.突然发生,约1周左右消退,可反复发生。【诊断要点】多发于30~40岁女性,春秋季反复再发,颜面部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治疗方案及原则】1.不用化妆品及碱性强的肥皂、不进食刺激性食物。2.外用5%尿素霜、糖皮质激素类搽剂等。3.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等。4.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第六节荨麻疹【概述】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皮肤病,皮损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严重者可伴有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发病机制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临床表现】1.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境界清楚。2.突然起病,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生达2个月以上。3.自觉剧烈瘙痒。4.严重者可出现喉部梗阻感、心悸、气促、腹痛、腹泻甚至休克症状。【诊断要点】1.典型的风团皮损。2.自觉剧痒,严重者可伴呼吸困难、胸闷、腹痛、腹泻等。3.部分患者皮肤划痕试验阳性。4.皮损反复发作超过2个月者称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案及原则】1.积极寻找病因并加以去除,如可疑过敏的食物、药物等,积极治疗某些基础疾病。2.内服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H₁受体拮抗剂如赛庚啶、氯雷他定、咪唑斯叮、西替利嗪、特非那丁等,以及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2)降低血管壁通透性药物,如钙剂、维生素C、维生素PP等。(3)糖皮质激素:急性的严重病例,如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样荨麻疹。(4)拟交感神经药物:主要用于严重病例,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患者,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对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慎用。(5)组胺球蛋白:能使体内产生抗组胺抗体,适用于慢性荨麻疹。(6)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或自血疗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7)有明显感染证据者,需用抗菌药治疗。3.局部治疗以止痒、减轻炎症反应为主,常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第七节药疹【概述】药疹亦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洗或置入栓剂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炎症反应,严重时还可累及机体的内脏器官,危及生命。其发生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临床表现】1.皮损类型多种多样,根据皮损特点,临床上分为固定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紫癜型、痤疮样型、血管炎型、血清病样综合征、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光敏型等。2.皮损常对称发生。3.自觉瘙痒、灼热,可伴发热、头痛、恶心及乏力等全身症状,重症者可伴心、肝、肾、关节及造血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4.病程多呈急性,停用致敏药物后,轻者1~3周内自愈。【诊断要点】1.有用药史。2.有一定潜伏期,首次用药发病一般在5~20日左右,重复用药可在1~2日甚至数小时内发病。3.起病突然、发展快,多为泛发性,常对称分布,皮损类型多种多样。4.部分病例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头痛等症状。5.皮损可伴黏膜损害,严重者伴重要脏器受累,甚至危及生命。6.病情轻者,停用致敏药物后并作恰当处理,常较快好转或消退。7.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例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多,若脏器受累者,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及电解质紊乱等。8.药物过敏试验目前尚无安全、准确的理想方法,现常使用的体内和体外试验方法有一定价值,但要严格注意其安全性。【治疗方案及原则】1.一般治疗(1)立即停用可疑过敏药物,对与可疑过敏药结构类似的药物亦应避免使用。(2)促进体内药物排泄。(3)对急、重症患者加强护理,加强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2.全身治疗(1)轻症者给予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及硫代硫酸钠等。(2)重症患者如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和剥脱性皮炎型,除采用一般抗过敏治疗外,尚需采取以下措施:①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②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③加强支持、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④伴有肝、肾等脏器受累时,需作相应治疗。3.局部治疗(1)皮疹无渗出时,可外用粉剂或炉甘石洗剂。(2)明显糜烂渗出者,用干燥暴露疗法,做好消毒隔离。糜烂面可采用3%硼酸溶液或1:2000醋酸铅溶液湿敷。(3)大疱性皮损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液。(4)对口腔黏膜或眼结膜受损者,需加强局部护理,如用抗生素制剂或其他制剂保护创面。

第七章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第一节银屑病【概述】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为病理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根据其皮损特点将其分为四型:1.寻常型(1)炎性丘疹或红斑块,境界清楚,上覆银白色鳞屑。(2)皮损可呈现点滴状、钱币状、花瓣状、地图状等。(3)可泛发全身,以头皮、四肢伸侧多见,尤其是肘、膝伸侧及腰、骶部。(4)特殊部位如甲有点状凹陷呈“顶针”样变,久之甲增厚、易碎;头皮好发发际缘,有束发现象,不引起脱发。(5)病程慢性,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冬重夏轻。(6)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7)进展期受外界刺激可引起同形反应。2.脓疱型(1)根据皮损分布部位分为掌跖脓疱型和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2)皮损为成批发生的,针尖或粟粒大小的淡黄色无菌性脓疱。(3)泛发型患者发生脓疱的可伴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关节病型(1)初发时常侵犯远端小关节、渐累及近端大关节,可发生关节僵直、畸形、功能受损。(2)关节症状与皮损症状平行。(3)X线检查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类风湿因子常阴性。4.红皮病型(1)常因寻常型治疗不当或脓疱型转化而来。(2)皮损为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表面覆大片糠状鳞屑。(3)可伴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以及心、肝、肾等脏器受损,病情顽固,严重时危及生命。【诊断要点】1.多发于青壮年,常冬重夏轻,慢性复发经过。2.典型的皮损种类(四种类型)。3.寻常型皮损Auspitz征阳性轻轻搔刮皮损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鳞屑,有如轻刮滴在桌上的蜡滴,刮去鳞屑后可见半透明薄膜,再刮去此膜则出现小的出血点,上述现象称为Auspitz征。此征可确诊寻常型银屑病。4.组织病理学检查,除红皮病型外,脓疱型及寻常型皮损均有特征性病理改变,能协助确诊。【治疗方案及原则】1.治疗原则(1)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良性过程的皮肤病,不宜采用毒副作用大的治疗药物及方案。(2)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红皮病型、脓疱型,患者不宜外用刺激性药物。(3)局限性皮损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4)治疗方案因人、因时、因病期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合理实施。2.一般治疗(1)解除思想顾虑,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避免饮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3)对慢性感染性病灶需积极治疗。3.外用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制剂:常用于治疗面积小、较薄及位于皱折部的皮损,以含氟制剂如倍他米松、曲安西龙、地塞米松等疗效较好。长期使用注意发生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毛囊炎、色素沉着等副作用。(2)维A酸制剂:一般将维A酸配成浓度为0.025%~0.2%溶液、霜剂或凝胶制剂外用,最新外用的维A酸类制剂为0.1%他扎罗丁凝胶。可配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增加疗效。(3)维生素D₃衍生物:钙泊三醇软膏,具有较强的诱导表皮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注意对皮肤的刺激,不宜用于面部和皱褶处皮肤。(4)角质促成剂:常用者有煤焦油、黑豆馏油、松馏油、糠馏油、水杨酸软膏等。(5)其他外用药物: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