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技术条件_第1页
手册技术条件_第2页
手册技术条件_第3页
手册技术条件_第4页
手册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条件0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上海市地基基础规范DGJ08-11-2010技术条件0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上海市地基基础规范DGJ08-11-2010,也符合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B12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10200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21-2001)第一节国家地基基础规范承载力验算1、天然地基承载力pk式中,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1Fkp(5.2.1-kA2(FkGk)pAW184(FkGk)pAWpkmin--相应于荷载(FkGk)pAW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2(FkGkp式中lfafakb(b-3)dm(d-式中fa185承载力修正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ηd0faMbbMdmd承载力修正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ηd0faMbbMdmd式中Mb,Md,Mc---承载力系数,按表5.2.5确定;承载力系Mb、Md、186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024680100含水比αw>0.8含水比000.95,粘粒含量ρc≥10%的粉土最大干密度大于2.1t/m3的级配砂石00粘粒含量ρc<10%PzPcz式中 PzPcz式中 bPzlb(Pk-(b2ztan)(l2ztanPz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地基压力扩散角1872、桩基承载力验 FkQkn ykFk2、桩基承载力验 FkQkn ykFkMxkQnyxjj2.HnQkR(8.5.4-18835(8.5.4-2.R(8.5.4-2.R(8.5.4-式中RHa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单桩的静载荷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Q进行。验方法应按本规范附录D。Ra=qpaAp+up∑qsia式中Ra(8.5.5-式中qpa(8.5.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计算中应按桩的类型和 QApfc189式中,fc3、沉降控制复式中,fc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承FkGk(AcfanRafa-承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第二节上海规范桩基承载力验算1、天然地基承载力5.1.1天然地基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地基承载力,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地基变形。位于边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应按10.2节有关规定验算边坡稳定性。5.2.1FdPddA处竖向力设计值(KN),按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1901.0;Gd为基础以及基础上覆土自重的设计值(KN),基础材料和上覆土的混合重度可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扣除浮力,自重1.0;Gd为基础以及基础上覆土自重的设计值(KN),基础材料和上覆土的混合重度可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扣除浮力,自重和浮力分项系数取1.0;A为基础底面积;fd为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GdM 1.2ddAW式中,dx为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设计值(a);Md为作用于基础底面处的力矩设计值(.m),按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1.W3。压力设计值之比不大于3。ffdRfk 20f式中,fk为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fkt为按上海市地基基础规范(DGJ08-11-2010)16.2节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得到的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试验统计值(kPa);0为基础底面以上土层厚度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为基础埋置深度为天然地基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可取2.0。fd0.5NrrbNcccdNqq191cdcccdccdc式中,为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内摩擦角设计值d5.2.3-1查得;Cd为地基土的粘聚力设计值(kPa),由公式(5.2.3-2)确定;b为基础宽度(m),验算偏心荷载时,应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边长,大于6m按6m计;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Ck、k为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标准值,取直剪固快峰值强度的平矩形基础时,=1.0-0.4b/lc=1.0+0.2b/ll为矩形基础长度1922、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k采用土的抗剪强2、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k采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时,可参照5.2.3条5.2.4h1b之比(h1/b)小于等于0.7且大于等于0.25时,需考虑软弱下卧层对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可采5.2.3条计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或者极限ck2k2193当1k<2K时,取1k=2K。>2、桩竖向承载力当1k<2K时,取1k=2K。>2、桩竖向承载力7.2.1FdQddnQd为作用于单桩桩顶的竖向力设计值(KN),按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Gd为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的自重设计值(KN),地下水位以下扣除浮力,自重和浮力分项系数取1.0;nRd为单桩桩顶竖向承载力设计值QdFdMyMx 22nyxQdmax为承受最大荷载桩桩顶的竖向力设计值(KN),按作用效应的基本组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应的基本组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按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但分项系数均为1.0;xi、yi为第iy、x轴距离(m)194RdR值Rkt,按本规范16.3.14条确定;R,为单桩竖向承载力分项系数,预制桩可取R=1.8R=1.9载力设计值Rd可根据土层条件由下式估算:RpkRdR值Rkt,按本规范16.3.14条确定;R,为单桩竖向承载力分项系数,预制桩可取R=1.8R=1.9载力设计值Rd可根据土层条件由下式估算:RpkUpfsifpR dspsp式中:Up为桩身截面周长称、土层埋深及土的性质按表7.2.4-1所列的数值选用;土层埋深及土的性质按表7.2.4-1所列的数值选用;li为第i层土的厚度Ap-桩端横截面面积pR 1952、表中所列预制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和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主要适用于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可参照取值;开口钢管桩极限端阻力宜考虑闭塞效应层的深度LB与桩径d5/d时,=0.2L2、表中所列预制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和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主要适用于预制方桩;预应力管桩可参照取值;开口钢管桩极限端阻力宜考虑闭塞效应层的深度LB与桩径d5/d时,=0.2L/d<5=0.16L;28天后的静载荷试验确定;当采用表列数据估算时,宜取表列下限RpkUpfsibfpR dspsp式中 Psb为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b-桩端阻力修正7.2.5-1取用;分项系数s、p可根据端阻比p由表7.2.4-2查用。196Psb1Psb2时,Psb=(Psb1+Psb1>PPsb1Psb2时,Psb=(Psb1+Psb1>Psb2时式中,Psb1为桩端全断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平(kPa);Psb为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kPa);7.2.5-2折减系数表1地表下6m范围内的浅层土,可取 Ps1000kPafs=Ps/20Ps>1000kPafs=0.025Ps+25(kPa)(7.2.5-fs=Ps/503、用静力触探资料估算的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不宜超过8000kPa;桩侧极限摩阻力不宜超过100kPa。对于比贯入阻力值为2500~6500kPa的浅层粉性土或稍密Q'd(0.75~0.85)fcQ'd(0.75~0.85)fcAp0.37ApQ'd(0.60~0.75)f197Q'd(0.7~0.8)fcQ’Q'd(0.7~0.8)fcQ’d为作用于单桩桩顶的竖向力设计值(KN),应采用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分项系数均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也可近似按1.35Qd计算;fc为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钢材的抗拉和抗压强度设计值RtdRtkpsRtdUpflisi s称、土层埋深及土的性质按表7.2.4-1所列的数值选用;li为第i层土的厚度作用分项系数取1.0;注:1、当桩长<15m或桩径(边长)350mm时,198Up1ifsili1Up2Up1ifsili1Up2ifsiliGps式中,s2.0;Up1为L1段桩身截面计算周长(m),Up1=d;Up2为L2段桩身截面计算周长D为桩端扩大头直径(m)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承FdAc式中,Ac为承台底面积199Fd为上部结构传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kN),按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d(计算,承台材料和上覆土的混合重度取Fd为上部结构传至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kN),按作用效应基本组合计算,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d(计算,承台材料和上覆土的混合重度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应扣1.0;fd为承台下土承载力设计值(kPa)7.5.3RkUpffpRk(0.65~0.80)fc式中:Up为桩身截面周长fsi、fpi层土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kPa),和桩端处土层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可参见7.2.4-1有关规定;li为第i层土的厚度Ap-桩的截面积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7.5.5FdGd(AcfknRk)/式中,n200第三节国家桩基技术规范桩基承载力验算1、桩基竖向承载力5.1.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群桩基1Fk第三节国家桩基技术规范桩基承载力验算1、桩基竖向承载力5.1.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群桩基1FkNkn ykFkMxkNnyjj2式中N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Mxk、My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xi、xj、yi、yj——第i、j基桩或复合基桩至y、x轴的距离H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in5.2.1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201NkNk2NkNk2NEkN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1232024不考虑地震作用 RRacfak(5.2.5-RRa1.25cfakAc4不考虑地震作用 RRacfak(5.2.5-RRa1.25cfakAc(AnAps)/(5.2.5-式中c——承台效应系数,可按表5.2.5fak——承台下1/2承台宽度且不超过5m深度范围内各层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A为柱、墙筏板的1/2跨距和悬臂边2.5倍筏板厚度所围成的面积;桩集中布置于单片墙下的桩筏基础,取墙两边各1/2跨距围成的面积,按条GB50011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c=0。表 注:1表中Sad为桩中心距与桩径之比;BclAnA为承台计算域面积,n23对于单排桩条形承台,当承台宽度小于1.5d45c宜取低值的0.8203Sa/Bc/3456>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也可通过直径为0.3m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234当时当时(5.3.3-Qsk、Qpk——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qsik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第ili桩周第i204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可按表5.3.3-1Ap桩端面积;Psk1——桩端全截面以上8Psk2——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如桩端持力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可按表5.3.3-1Ap桩端面积;Psk1——桩端全截面以上8Psk2——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如桩端持力β——折减系数,按表5.3.3-3;5.3.3-1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表C折线取值;图5.3.3中,直线A(线段gh)适用于地表下6m范围内的土层;205系数α采用的单桥探头,圆锥底面积为15cm2,底部带7cm高滑套,锥角60°当桩端穿过粉土、粉砂、细砂及中砂层底面时,折线D估算的qSik值需乘以表5.3.3-3折减系数注:表5.3.3-2、表5.3.3-3表采用的单桥探头,圆锥底面积为15cm2,底部带7cm高滑套,锥角60°当桩端穿过粉土、粉砂、细砂及中砂层底面时,折线D估算的qSik值需乘以表5.3.3-3折减系数注:表5.3.3-2、表5.3.3-3表5.3.3-4系数s式中fsi——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qc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取桩端平面以上4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kPa),然后再和桩端平面以i——第ii10.04(fsi0.55;i5.05(fsi0.45。300cm25.3.5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skqpk5.3.5-1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2表5.3.5-1206β1207———0.50<IL0.25<ILIL0207———0.50<IL0.25<ILIL00.5<--------234aw,wN为标准贯入击数;N63.5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系指其母岩分别为frk≤15MPafrk>30MPa234aw,wN为标准贯入击数;N63.5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和全风化、强风化硬质岩系指其母岩分别为frk≤15MPafrk>30MPa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砂土和碎石类土中桩的极限端阻力取值,宜综合考虑土的密实度,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径比hb/d,土愈密实,hb/d愈大,取值愈高;范表5.3.5-1取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不计侧qpk——桩径为800mm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对于干作业挖孔(清底干净表5.3.6-1取值;、——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表5.3.6-22081当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hb分别为:hb≤D,Dhb≤4Dhb>4D时,qpk可相应取低、砂土密实度可根据标贯击数判定,N≤10为松散,10<N≤1515<N≤30N>30为密实当桩的长径比ld8时,qpk表5.3.6-211当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hb分别为:hb≤D,Dhb≤4Dhb>4D时,qpk可相应取低、砂土密实度可根据标贯击数判定,N≤10为松散,10<N≤1515<N≤30N>30为密实当桩的长径比ld8时,qpk表5.3.6-21当为等直径桩时,表中209IL——式中qsik、qpk——分别按本规范表5.3.5-1、5.3.5-2(5.3.7-2)、(5.3.7-3)取值对于带隔板的半敞口钢管桩,应以等效直径代替d;;式中qsik、qpk——分别按本规范表5.3.5-1、5.3.5-2(5.3.7-2)、(5.3.7-3)取值对于带隔板的半敞口钢管桩,应以等效直径代替d;;1.5m、1.0m的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土层液化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土层液化折减系数可按表5.3.12确定。表5.3.12注:N对于挤土桩当桩距小于4d,且桩的排数不少于5排、总桩数不少于25响折减系数可按表列提高一档取值;桩间土标贯击数达到Ncr。210=0 NkTuk/2范第5.4.6条确定;Gp——基桩自重,地下水位NkTuk/2范第5.4.6条确定;Gp——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对于扩底桩应按本规5.4.6-1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进行。式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桩身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对于扩底桩按表5.4.6-1——抗拔系数,可按表5.4.6-2表5.4.6-1表5.4.6-2抗拔系数ld20时,λ211λπ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承5.6.1当软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承5.6.1当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以底层平面面积计算fak-承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ξ-承台面积控制系数,xnc-桩基承台效应系数,可按本规范表5.2.5第四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沉降计算方法1、天然地基沉降212低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表5.3.4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低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表5.3.4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定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注: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213变形特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24<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20<50<100<150<200<100<200<nsss'(z-z isi式中,s---地基最终变形量nsss'(z-z isi式中,s---地基最终变形量采用表5.3.5数值;zi,、zi-1---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K沉降计算经验系数Es214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应该按照上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2、桩 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桩基;摩擦型桩基超过两排桩的桩基,吊车工作级别A5A5以下的单层工业厂房桩基(桩端下为密实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5.3.4定215 计算应按本规范附录R进行。 计算应按本规范附录R进行。 R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R.0.1桩基础最终沉降量的计算采用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jinmspEj1sj式 s——桩基最终计算沉降量Esj,i——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第i个分层在自重应力至自重应力加附加用段的压缩模量hji——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的第i个分层厚度ji——桩端平面下第j层土第i个分层的竖向附加应力(kPa)可分别按本附R.O.2或R.O.4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工程实测资料统计对p216范第5.3.5条至第5.3.8条有关的公式计算:支承面积可按图R.0.3范第5.3.5条至第5.3.8条有关的公式计算:支承面积可按图R.0.3统计确定。在不具备条件时,ψp值可按表R.0.3选用。11.0.3R.0.4采用明德林应力公式计算地基中的某点的竖向附加应力值时,(R.0.4-Q为单桩在竖向荷载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的附加荷载,由桩端阻力Qp和桩侧摩阻假定为沿桩身均匀分布和沿桩身线性增长分布两种形式组成,其值分别为βQ和(1-α-β)Q,如图R.0.4217 R.0.4单桩荷载分担第k根桩的端阻力在深度z处产生的应力:R.0.4单桩荷载分担第k根桩的端阻力在深度z处产生的应力:(R.0.4-(R.0.4-对于一般摩擦型桩可假定桩侧摩阻力全部是沿桩身线性增长的(β=0)(R.0.4-3)式可简化为σzs,k=Q(1-α)Is2,k式中l—为桩长Ip={(1-2ν)(m-1)/A3-(1-2ν)(m-1)/B3+3(m-1)3/A5+[3(3-(R.0.4-1)2-3(m+1)(5m-1)]/B5+30m(m+1)3/B7}/[8π(1-对于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均匀分布的情况Is1={2(2-ν)/A-[2(2-ν)+2(1-2ν)(m2/n2+m/n2)]/B+(1-/F-n2/A3-[4m2-4(1+ν)(m/n)2m2]/F3-对于桩侧摩阻力沿桩身线性增长的情况Is2={2(2-ν)/A-[2(2-ν)(4m+1)-2(1-2ν)(1+m)m2/n2]/B-2ν)m3/n2-8(2-ν)m]/F-[mn2+(m-1)3]/A3-[4νn2m+4m3-15n2m-+2ν)(m/n)2(m+1)3+(m+1)3]/B3-[2(7-2ν)mn2-n)2m3]/F3-[6mn2(n2-(R.0.4-(n2-m2)]/F5+2(2-ν)ln[(A+m-1)(B+m+1)/(F+m)2]}/[4π(1-式中A2=n2+(m-(R.0.4-218r—计r—计算点离桩身轴线的水平距离(R.0.4-R.0.5采用明德林应力公式计算桩基础最终沉降量时,竖向荷载准永久组合作用下附αψp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最终沉降量P-cAcnRk时,沉降即为在桩顶附加荷载为(P-cAc)/nn算经验系数取1.0。Rk的nMindlin方法计算;第五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沉降计算方法2191、桩1234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5.4表1、桩1234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5.4表220变形特砌体承重结各类建筑相邻柱(墙)基的(3)0.002l00.00070.005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桩基的沉降量横24602050注:l0为相邻柱(墙)5.5.6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质直线变形体理论。计算模式如图s注:l0为相邻柱(墙)5.5.6对于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质直线变形体理论。计算模式如图s桩基最终沉降量221100<150<Hg200<Hg100<Hg200<Hg体型简单的构—ψ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可按本规范第m——角点法计算点对应的矩形荷载分块数;poj——第j块矩形底面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的附加压力——ψ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可按本规范第m——角点法计算点对应的矩形荷载分块数;poj——第j块矩形底面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的附加压力——ij、(i1)j——桩端平面第块荷载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i-1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D式中ij(i1)j——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根据矩形长宽比ab及深宽比可按本规范附录D选用。自重应力式中j——范附录D5.5.9222 /d、长径比l/d及基础长宽比Lc/Bc /d、长径比l/d及基础长宽比Lc/Bc,Lc、Bc、n——分别为矩形承台的长、宽及总桩A——5.5.11当无当地可靠经验时,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y可按表5.5.11选用。对于采用表5.5.11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注: =,式中为第i2ψ降,并计入桩身压缩se223Ψ确定,即处由桩引起的附加应 2、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最终沉降量s(ssssp确定,即处由桩引起的附加应 2、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最终沉降量s(ssssp(5.6.2-ziiz(i1)mss4p0(5.6.2-E 280qsud(5.6.2-(s/daFp(5.6.2- Ac224第六节地基基础设DGJ08-11-2010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1、天然地基沉第六节地基基础设DGJ08-11-2010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1、天然地基沉降ns ) s0.1~0.2式中,s为地基最终沉降量225P0为按作用效应准永久组P0为按作用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时的基础底面附加压力(kPa),当基础面nb为基础宽度(圆形基础为直径i邻矩形基础时,用角点法求代数和,查表E-4;0.1~0.2MPa压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MPa)表Es----5.3.2地基压缩层厚度应自基础底面算起,算到附加应力等于土层的有效自重应力10%处,计算附加应力时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5.3.6建筑物基础中心计算沉降量应小于地基容许变形值。相对变形值宜通过满足14章的有关措施予以控制。地基容许变形值应5.3.6取用,对于住宅建筑及容许变形值尚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的有关规定。2262、表中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2、表中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计技术规定》DL5022,并根据电厂容量、机组类型及布置情况2272282282292292302302、桩基最终沉降量s2、桩基最终沉降量s7.4.2MINDLIN应力计算公式为依据的单向分层总和法计T1z,t tsmEt k p,(1 zs,jEs,tt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时L为桩长k单桩的端阻比p取值;响系数,计算公式见附录H。231重应力的10%处止。附加应力计算时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估算方法:实体深基础重应力的10%处止。附加应力计算时应考虑相邻基础的影响。估算方法:实体深基础123、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最终沉降量1Gpk)232桩端入土深度P-cAcP-cAcnRk时,沉降即为在桩顶附加荷载为(P-cAc)/n+Gpk算经验系数取1.0。Rk+Gpk的n根桩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可参照公式(7.2.4-1)计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宜取1.0;另一部分是在承台底面附加荷载为2233234234235235Is AB2(2)m3Is AB2(2)m3/n28(2)mmn2(mF4n2m4m315n2m2(52)(m/n)2(m1)3(mB2(72)mn26m32(52)(m/n)2F6mn(nm)12(m/n)(m2 12(m/n)m6mn(nm2 2 F2(2)ln(Am1Bm1)F F式中,A2=[n2+(m-1)2]、B2=[n2+(m+1)2]、F2=n2+m2、n=r/L、 TT1s z,t zs,ttttntTk 1 Ht,i[Ip,i,j,tj1(1)Is,i,j,tL2Et 式中,T为在沉降计算点处压缩层范围内自桩端平面往下的土层数;Es,t为第t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时的压缩模量;nt为第t层土的计算分层总数;Ht,i为第ti个计算分层的层厚236第七节同济实体深基础改进模型简介提供的总剪力T的存在对沉降计算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桩身部分的压缩。T第七节同济实体深基础改进模型简介提供的总剪力T的存在对沉降计算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桩身部分的压缩。TU(itgiciii:土层内的平均自重i:土层的内摩擦U2(LBP≤T时的沉降计在总荷载小于桩侧的剪力的情况下,把桩筏基础直接看作实体深基础显然是pS2Ep其中Sp:桩身的压缩量Lp:有效237P>T时的沉降计PGP>T时的沉降计PGTpzAeAe:基础的底面积;G:桩长部分桩和土的总重量(地下水位以下采用主要参考与实践》(高大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81996第八节同济桩土相互作用实用公式简介目前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的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实体深基础模MindlinMindlin238以下介绍的是一种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分析和上海桩基础工程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桩基础沉降计算实用公式,该方法便于工程师直接应用,可以比较方便地计算出常规桩基础、减少沉降桩基础(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1、常规桩基础沉以下介绍的是一种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理论分析和上海桩基础工程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桩基础沉降计算实用公式,该方法便于工程师直接应用,可以比较方便地计算出常规桩基础、减少沉降桩基础(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础1、常规桩基础沉降计算弹性模量的平均值,I为单桩沉降影响系数。在公式(4)中,P、d的计算是直接的,下面就其他参数的计算 单桩沉降影响系数单桩沉降影响系数I主要与桩的长径比l/d、桩土相对刚度KA(KA=EpEsEp为桩的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图1给出了在泊松比为0.40和桩端以下压缩层厚度为二值有不同的值,尤其在KA值较低的情况下KA值对I的影响十分显著。一般来说,粉喷桩的KA约为239图单桩沉降系数 群桩沉降系数Rs(R25R16)(n5)图单桩沉降系数 群桩沉降系数Rs(R25R16)(n5)式中,R25和R162516时群桩的沉降影响系数,其值是桩的一般说来,距径比Sp/d越大,R25和R16越大;桩土相对刚度KA越大,R25和R16在软件中已将各种情况下的R25和R162408642005图R25R16Sp/d8642005图R25R16Sp/d的方法是将桩基础沉降计算中所需要的土参数与现有的勘探结果中给出的有关土了土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可以作为桩基土的弹性模量Es的对应参数,并假定两Es=E1-式中,为Es与E1-2之间的比例系数,或称为桩基土弹性模量系数,对于分层土,可认为362根打入桩试桩结果反算的值,这些桩的直径d=(0.2~0.9)m,桩长l=(6~63)m,长径比l/d=14~1553结果表根桩3为中心呈正态分布,这是合理的,与桩长分布相类似,即中长桩=F(241总桩数975522101234567862根打入桩试桩结果反算的图总桩数975522101234567862根打入桩试桩结果反算的图这时1为1(即表示沉降不需要作修正)。4中所示的l/d=60时的关系曲线,Eb/Es比值越大,2值越小,对加权平均值。在软件SCPF中已将各种情况下的22421图 2值2、1图 2值2、减少沉降桩基础的沉降计算实用公减少沉降桩基础可用于天然地基的强度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但沉降却过大的S式中,Pu为单桩极限承载力;1,S1部分的沉降与上面介绍的一般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类似,这时只要将P改为P1就行承台分担的荷载所引起的地基沉降S2可按地基基础S2的计算方法不考虑桩的存在,而是直接使用一般浅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这P1243同济启明星SCPF1.0SN:000-沉O 桩图基础沉降~主要参考文杨敏、赵锡宏。分层土中的单桩分析法,《同济大学学报》,Vol.20同济启明星SCPF1.0SN:000-沉O 桩图基础沉降~主要参考文杨敏、赵锡宏。分层土中的单桩分析法,《同济大学学报》,Vol.20杨敏、ThamL.G.,CheungY.K.2工程实践》(侯学渊、杨敏主编第九节桩基承台与基础受冲切承载力1、柱下承台抗冲Fl≤2[βox(bc+aoy)+βoy(hc+aox)]βhpftFlF2440.84/(0x0.84/(0x(8.5.17-0.84/(0y(8.5.17-式中,Fl---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冲切破坏锥体上相应于荷载效应连线构成的锥体,锥体与承台底面的夹角不小于45°(图8.5.17-1);ho---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β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其值按本规范第8.2.7条的规定取用F---柱根部轴力设245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aNl≤[β1x(c2 )+β1y(c1+1x)]βhpfth(8.5.17-220.56/(1x(8.5.17-0.56/(1y(8.5.17-β1x,β1y---角柱冲切系h0---承台外边缘的2462)三桩三角形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8.5.17-2)三桩三角形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8.5.17-N≤β(2c+a)tanθ1βf(8.5.17- hpt20.56/(11(8.5.17-N≤β(2c+a)tanθ2βf(8.5.17- hpt20.56/(12(8.5.17-λ11、λ12---角桩冲跨比247a11、a12---从承台底角桩内边缘向相邻承台边 对于箱形、筏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承台受内部基桩的冲切承载力a11、a12---从承台底角桩内边缘向相邻承台边 对于箱形、筏形承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承台受内部基桩的冲切承载力Nl2.8(bph0)hpft(5.9.8-2[0x(bya0y)0y(bxa0x)]hpft(5.9.8-、——由公式5.9.7-3=,=,、均应满足0.25~1.0248第十节桩以及底板裂缝验算桩以及底板裂缝计算方第十节桩以及底板裂缝验算桩以及底板裂缝计算方法参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中缝控制验算章节1、国家地基基础规3.0.4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列规定1.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形允许值3.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1.04.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级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2、国家桩基技术规249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