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2022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醴陵市2022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醴陵市2022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醴陵市2022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醴陵市2022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列小题。

意境是可以借助艺术作品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亦即是文人士大夫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们在吟诗、作

画、奏乐、唱曲或造园之时,会将某种精神寄托其中,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使欣赏者在观摩、聆听或游览时,能够,

产生共鸣。因此,要了解中国园林的意境美,必须了解其中蕴含的人生态度和哲理。园林意境的欣赏具有意随人异、

境随时迁的特点。站在欣赏者的角度来讲,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会o园林主人以自我的兴趣

造园,因而园中诸物皆具园主之色彩,见园如见主人。园林兴作的意境营造,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也正是由于创作者

和欣赏者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才足以打动人心,才经得起时间考验。

有我之境是把审美主体的主观情绪、外化于自然景物,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审美心理模式,同样在中国园林中

得到了体现。唐代柳宗元曾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所

以东方造园艺术并不注重对真山真水的,而是追求“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神似,重视意境的表达,即“山川与神

遇而迹化”的“人化自然”。强调抒情写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能文善诗、挥毫泼墨的文人将诗

词书画融入园林中,使之成为造园的要素,故”诗情画意成了中国园林的一个重要特色”。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

爆铸于园林景物之中,激发观景者类似的情感或理念的联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临其境泾渭分明移植效仿

B.触景生情泾渭分明移置效仿

C.触景生情大相径庭移置模仿

D.身临其境大相径庭移植模仿

2.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

B.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园林不仅是实体结合的山川树木,更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

C.园林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不仅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更是山川树木的实体结合。

D.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园林不仅是抒发内心情感的场所,更是实体结合的山川树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本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独到思考

与发现。

B.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老人会因无法与家

人团聚而闹情绪。

C.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

精品。

D.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技术试验,主要验证

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俞敏洪因演讲中“钱可以折算成生命”这个观点被骂上了热搜。实际上,俞敏洪的演讲全文大约有8000

字,主题也并非宣传“金钱至上”,而是希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奋斗观。类似这样的“—”在追求“信息获取效率”

的互联网时代o碎片化阅读成了一种时尚,而深阅读成了一种奢侈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者,应当对碎片化阅读保持足够的警惕与冷静。碎片化阅读带来了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

信息导致阅读者使注意力涣散。作家戴维・申克曾言:“我们享受了超级链接状态的种种好处,但碎片化、压力和注

意力涣散也将。”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导致思考力下降。阅读者是在海量的不确定信息中寻找自己确

定的信息,(),从而丧失对于事物的多方面辩证思考的能力。碎片化阅读还可能让你欲速不达、时间和精

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书本的温润厚重能让人趋于理性,从而更深沉、更成熟。”有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养成深度阅读和持久思考的

习惯,能更深刻地感知内心、感受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断章取义层出不穷如约而至事与愿违

B.穿凿附会屡见不鲜如约而至背道而驰

C.断章取义屡见不鲜如影随形事与愿违

D.穿凿附会层出不穷如影随形背道而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按照阅读者自己肯定的方式来阅读和思考是其必然结果

B.这会导致阅读和思考只是按照阅读音自己肯定的方式来进行

C.阅读和思考只按照阅读者自己肯定的方式来进行是其必然结果

D.这会导致阅读者只是按照自己肯定的方式来阅读和思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碎片化阅读带来了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注意力涣散。

B.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使注意力涣散。

C.碎片化阅读带来了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使注意力涣散。

D.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注意力涣散。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止到2月9日12时,因抗击新冠肺炎而牺牲的公职人员54人,其中党员36名,占比66.7%。与党员总数占14

亿人口不足7%形成鲜明对比。数字告诉世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是谁在,是谁。

“我是党员,我先上”。多么朴实的一句话,()o这种力量从何而来?面对感染的风险,难道他们

没有畏惧?事实上,党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身后也是一个个家庭。选择在这时挺身而出,不仅仅因为入党时的宣誓,更

因为他们懂得“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明白舍小家、为大家,这是身为党员的职责和本分。在牺牲的党员名单中,

有不幸被感染的医生,有连续奋战突发疾病去世的民警,也有在落实联防联控中不幸去世的基层工作者,对他们来说,

共产党人绝不是一个的名词,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是摆在14亿人面前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各级党

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

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畏惧义不容辞疫病形象

B.挺身而出义不容辞疫情形象

C.无所畏惧义无反顾疫情抽象

D.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疫病抽象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却蕴含着丰富的含意B.却有着无穷的力量蕴藏其中

C.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D.让我们好像有了无穷的力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

责。

B.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同时间与病魔的赛跑、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

土尽责。

C.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治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担责、守士有责、守土

尽责。

D.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

尽责。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①和甫,即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六弟。此诗当作于新法推行时。

1.这首诗的前两联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了“雪”的?

2.作者在诗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的譬喻,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寄托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

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抚琴

岑燮钧

月色清空,人渐散去。

这时,阊门外传来若断若续的琴声,张翰不由得驻足静听。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

又像是静夜徘徊。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他信步而行,不觉来到城河边上。近处的一只船中,漏出隐隐约

约的烛光,那清幽的琴声,与烛光一起摇曳,如涟漪■般荡漾开来。

张翰站在岸上,那船尾的人,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琴?”

那人端详了一番。这时,“铿”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外面是谁啊?”但见出来一人,羽扇纶巾,一副悠然

自得的样子。

“在下吴郡张翰张季鹰,不知兄台是——"

“会稽贺循贺彦先。”

两人一番拱手作揖。张翰说,是琴声把我招来了,静夜听琴,让人鸥鹭忘机啊。贺循说,知我者,季鹰兄也。便

让张翰也抚琴一曲。张翰也不辞让,说:高山流水,知音难得。于是,目随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

一曲终了,率尔起立,口:“兄台见笑,打扰了!”意欲离开。贺循却命下人拿出酒来,说:岂有知音一曲,转身即

走之理?如此良夜,一醉方体。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张翰得知贺循也

是去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

正当起船之际,忽听岸上有人喊叫。张翰出船,见童子沿河追来,便在船头回道:“我跟贺先生走水路了,你们

就走陆路,到前面驿站等我吧。”

两人在船舱中,谈琴谈玄,也谈人谈事。国事纷乱,让人叹息。不出来,奈天下苍生何;出来,却独力难支乾坤。

此番上京,若不是同乡顾荣引荐,张翰怕也没这份心了。他是散淡惯了的人,哪里能耐得住每日案牍劳形呢?

张翰到了洛阳,洛阳城里早已翻了几回烙饼,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刀山火海,总有人火中取栗。此时正是齐

王司马冏执政。张翰做了东曹掾,同乡顾荣为主簿。齐王嚣张,气焰方炽,听不得良言将劝。天下你抢我夺,正未有

穷时。既入其中,何得脱身?有去无回,人头落地——这世道是越来越不好走了。不久,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

张翰送了一程。他也动了心,觉得京中也没多大意思,风尘碌碌,何必恋恋不舍呢?

洛阳城里,秋风渐起。走了贺循,又少了一个说话的人。只有顾荣,声气相通,却也难得长谈。到处都是耳目,

只能道路以目。不来洛阳,不识天下;到了洛阳,才知独木桥上插尖刀,不是人人都能走得通的。

夜色如晦,只剩一弯眉月,倒挂城西。张翰敲响了顾荣的院门,烛光无力,晃晃悠悠。长夜如雾,穿不透亮光。

两人相对如梦,只有长叹。

“来时兴冲冲,此时却让人忧心忡忡。君家是望族,天下名士,无有退身之所。我是山林之人,终当归去。”

“季鹰兄也要走吗?”顾荣在琴上拨了一下,抬头看着张翰。

“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张翰也拨了一下琴弦,“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

爵呢?”

“我欲与君共吟采薇,效范蠡泛舟太湖,只是……”

“吴中蕊菜正美,炉鱼正肥,已是几回入梦了。今我谱得一曲,为君弹之。”

小院之中,树影婆娑。烛光摇摇,琴声幽咽。张翰边弹边吟,如归故乡,如见亲人。

顾荣听罢,不由泪下。两人相约,归隐之日,竹篱茅舍,弹琴饮酒,当作赤松子游。张翰告辞时,一再说:我等

你,我等你回来!

张翰回到吴郡,倒是真等了一阵顾荣。事后一想,方觉自己天真了。顾荣身负天下,估计也是身不由己。即使有

退隐之意,怎奈世事相烦,哪得清净呢。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就算有心,也未必同归——能者多劳嘛。

张翰倒是有访贺循之意,只是山林之人,懒散惯了,就一年一年拖过去了。

在乱世之中,顾荣居高位,历艰险,平叛乱,辅助司马睿立足建业,功业至伟。一路走来,机关重重,他总能化

险为夷。然而,人寿几何,顾荣病逝了。

张翰听到顾荣去世的消息,若有所失。看来,顾荣是再也不能与他悠游山林了。顾荣在任上,他不去相烦;若是

告老还乡,倒正可抚琴相对;如今,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人归故土,山野也罢,庙廊也罢,都是一样的。

到了顾家,他直奔灵堂。灵座上放着一张琴,正是当日所弹。“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始正肥。”可是,顾

荣再也吃不到苑羹纷脍了。人已作古,阴阳永隔,当日之言,风中飘散,一时之间,悲不自胜。张翰捧起琴,如见故

人,他把琴放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鹭卷初,隹速如梦,走

声痛彻.弹琴者,是我张翰张季鹰耶.抑或是你顾荣顾彦先?这曲子.你我都弹过。此时此刻.弹者为谁.听者为谁?

数曲弹罢,不觉大恸,一手按住琴弦,喃喃自语道:“顾彦先啊顾彦先,你还能再听到这些曲子吗?”不由得长泪纵

横。

张翰起身又看了一眼顾荣的灵位,转身即走,掩面而去。

灵堂上,顾家人面面相觑,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

张翰这一次打算去看贺循了。他怕再不去,或许会赶不上。正欲启程,听到了贺循出山的消息。

贺循是去接顾荣的位子的。张翰长叹一声:罢了。

他弹了一夜的琴,直弹到月落乌啼,藤枯树老。

1.结合小说情节,简析张翰这一人物形象。

2.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这篇小说取材于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其中有关“张翰吊顾”是这样记载的:

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日:“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

子手而出。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试与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4.简析小说以“抚琴”为题的理由。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现存最早

最完备的文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汉字的构造

和演化过程,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汉字,是迄

今为止唯一存于世上的古老表意文字,将我们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成一个整体。它所具有的形体美、

音律美和意蕴美,使民族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包容能力。

单字信息含量大,又提升了文字的扩展能力和稳定性,使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阅读2000年前的古代文章,临摹古

人的书法。

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惊心动魄的力量。而今天,汉字随着海内外修习者的不断增多,也将

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识字,更思“知”字。

(选自孟杨《汉字,筑起心中的长城》,有删改)

材料二

汉字并不好学,笔画之间看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汉字让斯睿德吃尽了苦头。斯睿德萌发了将汉字字源存入计算

机的想法。斯睿德自己动手,筹建专门网站,展用了一名华裔女士帮他扫描《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

书通》上的所有字源。2001年,网站上线。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没了,他找了份河道管理员的工作。57岁时,他失业了。他的汉字字源

网办的越久,生活就越清贫。

2011年的一天,他忽然发现网站在一小时内获得了超过100美元的捐款。原来,他的网站被一位中国网友介绍到

了微博上,网站点击量激增,也开始收到一些捐款。斯睿德在田纳西的生活不再平静,不断有中国记者打来越洋电话

采访他,他也获得“汉字叔叔”的称号。

62岁时,斯睿德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因为签证问题,他在天津险些待不下去。无奈,他发了条求助微博,网友们

纷纷呼吁“留住'汉字叔叔'”。最终,北京师范大学接收、聘用了他。虽然收入并不高,但斯睿德说:“我很满意,

我喜欢这里。我可以安心研究汉字了,继续做我的网站。”

一位外国老人对汉字的一片痴心,令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深思。2015年,“汉字叔叔”斯睿德和另外两位外国友

人一起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选自《“汉字叔叔”斯睿德》,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

《中国灯谜大会》,都聚集了不错的人气和口碑。在张一清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档好看的电视节目那么简单,而是可

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

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

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

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

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

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

解我们的历史。”

张一清说自己的第一本职工作是关注语文教学,第二是关注汉字本身。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理

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潜能。在张一清看来,汉字里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

化的基本单元。本世纪初,他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儿童的汉字认知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力。

(摘编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

材料四

我国当代著名视觉设计跨界艺术家宋旦汉字艺术展近日在纽约开幕。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载体,

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旦用极其独特的创意手法让汉字散发出书画同源的本色之美、形意

之美和禅境之美。

宋旦此次创意水墨汉字展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以我国百家姓为基础,将姓氏汉字融入茶壶图案,远看是茶壶,近看

是汉字。宋旦表示,他的创作指导思想就是努力将汉字形象化、符号化,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和兴趣,

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深奥的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是宋旦汉字艺术海外百城巡回展的其中一环。宋旦坚信,他的创意水墨汉字艺术,将成为弘扬中华文化,

加深交流了解,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形式,必将进一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姓氏文化也将成为全

球华人寻根问祖,进一步强化民族凝聚力的独特文化符号。

(选自李秉新《宋旦创意汉字形象化让外国人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古老表意文字,它把我国源远流长、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凝聚在一起,并传

承着中华文明。

B.材料二介绍了美国人斯睿德被称为“汉字叔叔”并入选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说明他得到了中国

人的认可。

C.材料三中张一清认为,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是阅读的基础,而对汉字理解力的提高则能够激发孩子更多的兴趣和

潜能。

D.材料四介绍了宋旦举办的汉字艺术展开幕的时间、地点,也介绍了书画同源的特点以及艺术展在美国展出的社会

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基因,是每个人接触中华文化的基本单元,我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

的文字体系。

B.汉字并不好学,斯睿德雇人把《说文解字》《金文编》《甲骨文编》和《六书通》里所有的字源上传到网站供网友

查询。

C.张一清认为,原创文化电视节目关注度越来越高,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这同时也反映出社会文化氛围的

升温。

D.宋旦举办汉字艺术展,他将创意水墨汉字融入到茶壶中以表现汉字的形体之美,让不懂汉字的外国人也对汉字产

生好奇和兴趣。

3.根据材料,说说汉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

北斗三号在中圆地球轨道上规划的24颗卫星已全部到位。此次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

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将进

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自2017年11月5日首次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以来,北斗系统在两年时间里实现18次30颗卫星发射连战连捷,

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本次发射的双星,即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0卫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ME0卫星的轨道高度在2万公里左右,

轨道周期是12个小时左右,和地球自转周期不同步。从地面上看,ME0卫星由西向东不断地运动覆盖全球。北斗要想

提供全球导航服务,主要是依靠ME0卫星。

从跟随到并肩到领跑,中国用20多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运行、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今北

斗正面向国际走出去,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为世界各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摘编自章文《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7日)

材料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日前发布了《北斗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北斗三号计划于2020年向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

航、短报文通信等服务。相较于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空间信号具备用户使用性能更优异、与其他系统互操作性更强以

及覆盖全球等特点。

高精度一直是导航产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截至2019年底,北斗三号系统的核心星座部署完成,系统运行平稳,经

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

功能上的优势意味着“更好用”,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空间。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

元。军品方面,北斗三代军品大规模换装将是北斗导航行业的主要驱动力,民品方面,卫星导航系统与电信、电力、

金融等领域的授时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中的导航定位息息相关。近期,受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所有相关领域的国产

化要求都被提上日程,国内相关领域的厂商也将在关键基础设施中全面推进国产化,这对于我国卫星事业来说无疑是

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

(摘编自覃秘《北斗三号将全面而建成,产业链爆发式增长期可期》,《新华网》2020年1月21日)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2009年,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启动,经过8年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后,于2017平11月5日成功发射首颗卫星。2019年12月16日,全

面实现全球服务,“北斗+”“+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

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与交通运输、农林牧渔、

电力能源等传统应用领域业务的融合也不断深化。

此外,国际标准进程也在快速推进。北斗全球信号技术指标基本完成验证,计划明年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支

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首个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成功立项;首个北斗船载终端检测标准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审议。

(摘编自吴月辉《信号在天边应用在身边》《人民日报》2019年12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力,北斗系统要想提供全球导航服务,主要依靠MEO卫星。

B.北斗三号空间信号具备显著的特点,它与其他系统互操作性最强,用户使用性能更优异,并且覆盖全球。

C.5c商用时代的到来,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速与一些新技术融合,并深化与相关传统应用领域业务融合。

D.北斗系统在两年时间里通过多次发射把30颗卫星成功送到预定轨道,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历史上的新纪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三号系统的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后,系统运行平稳,相关测试评估证明,北斗系统在全球某些区域的定位精度

优于5米。

B.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后来居上,仅用20多年时间就建成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独立运行、自主可控的全球卫星导航

系统。

C.民品方面,考虑到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基于国际关系的变化。相关领域的国内厂商将在关键基础设施中全面

推进国产化,

D.随着第52、53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在地球轨道上规划的卫星全部到位,至此完成了其全球系统核心星

座的部署。

3.请结合材料,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实现全球服务有哪些重大意义。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骥,字仲德,安化人。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等应,博举廷臣公廉有学行者,骐与焉。迁大理右寺丞,退抚山东,先是,济南设抚民

官,专抚流民。后反为民扰,骥奏罢之,俗遇旱,辄伐新葬冢墓,残其肢体,以为早所由致,名曰“打旱骨格”,以

骐言禁绝。还朝,进右少卿,已,命迅视济宁至淮、扬饥民。骥立法捕蝗,停不急务,两发鹿,民赖以济。

十三年冬,逐抚浙江。初,庆元人叶宗留与丽水陈鉴胡聚众盗福建宝丰涛银矿,已而群盗自相杀,为乱,九年七

月,福速参议渊往捕,被执死,宗留借称王,时福建邓茂七亦聚众反,势甚张。宗留、鉴胡附之,流副浙江、江西、

福建境上,参议默定,佥事王晟及都督佥事陈荣,指挥刘真,都指挥吴刚、龚礼,永丰知县邓颗,前后败殁,遂昌贼

苏牙、俞伯通兰溪,又与相应,远近震动。骐至,遣金华知府石瑁击新牙等,抚定其余党。而鉴胡方以争念杀宗留,

专其众,自称大王,国号太平,建元泰定。伪署将帅,围处州,分掠武义、松阳、龙泉、永康、义乌、东阳、浦江诸

县。未几,茂七死,鉴胡势孤。骐命丽水丞丁宁率老人王世昌等,榜入贼巢招之,鉴胡逐偕其党出降。惟陶得二不就

抚,杀使者,入山为乱如故。时十四年四月也。骥既招降鉴胡,而别贼苏记养等掠金华,亦为官军所获,贼势乃益囊。

其秋,景帝嗣位,召骥还,卒于道。膜所至,咸有建树,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救,

释充留守卫军。也先入犯,鉴胡乘间亡,被获,伏诛。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六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伐新葬冢墓辄:总是

B.遇逋发禀蠲:免除

C.宗留僭称王僭:唇越

D.赍榜人贼巢招之赍:赏赐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八年,吏部尚书王直广推公正廉洁、有学问、德行好的官员,张骐由此获荐而升职。

B.济南的抚民官违背朝廷设官初衷,反为民扰,张骥巡抚山东后向皇上奏请撤销了这一官职。

C.叶宗留与陈鉴胡依附邓茂七后,朝廷派往平乱的竺渊、王晟、刘真及吴刚等人先后被杀。

D.张骥在多地为官期间都有建树,景帝继位后下令召还张骥,不幸他在回京路上去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举于乡,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虑囚福建,有仁廉声。

(2)鉴胡至京,帝宥不诛。更遇赦,释充留守卫军。也先人犯,鉴胡乘间亡,彼获,伏诛。

4.根据文意,概括文末“山东、两浙民久而思之”的原因。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雯,字通贤,天水西人也。爰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史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

魏右仆射周惠达,f号不拜,自述孤苦,涕泪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

帝引为相府参军事。

周闵帝受禅,迁硬州刺史。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

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劝史益修守御,爰不从,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南乡所居,获其父母妻

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亦遁。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再迁户部中大夫。周武帝欲收齐河南地,史谏目:“河

南洛阳,四面受敌,纵得不可以守。请从河北直指太原,倾其巢穴,可一举以定。”帝不纳,师竟无功。焚与宗伯斛

斯徵素不协,徽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爰密奏日:“徵自以罪重,

惧死遁逃,若不北走匈奴,则南奔为笔。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炎旱为灾,可因兹木枝。”

帝从之。徵赖而免,史卒不言。

及隋文帝季陈,爰授玺缓。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拜相州刺史。朝廷以史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未几,

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转冀州刺史,甚有威惠。受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人情如此。冀州市多奸诈变为

铜斗铁尺置于者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矍田中蒿.为吏所执。更日:"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

彼何罪也?”慰谕遣之,令人载蒿一车赐盗者,盗愧过于重刑。卒于官。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六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冀州市多奸/诈燹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B.冀州市多奸诈/更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C.冀州市多奸诈/更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D.冀州市多奸/诈提为铜斗铁尺/置于肆/百姓便之/帝闻而嘉焉/颁之/天下以为常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揖,古代交际礼仪风俗,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是晚辈对长辈的特有行礼方式。

B.吴越,古时一般是指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所辖的核心区域,今多指中国的江浙地区。

C.大赦,在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常在登基、立太子等情况下赦免犯人,以彰显恩德。

D.践昨,走上阵阶主位,文中指文帝即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昨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雯少时丧父,极其讲求孝道。十四岁时,有人盗伐其父墓旁之树,他便大哭起来,将盗伐之人擒送官府;周惠

达听了他的不幸身世,起了恻隐之心。

B.赵熨忠于职守,颇有军事才能。他在平定郑南乡反叛之时,力排众议,以攻代守,获得胜利;周武帝进兵收复河

南,赵斐献策却没被采纳,出师未胜。

C.赵雯以国为重,不计个人私怨。齐州刺史斛斯徵与赵契不和,犯重罪后越狱逃亡,为防止其投奔敌国,赵焚建议

借旱灾之名大赦天下,从而将其留下。

D.赵雯居官尚德,深受百姓爱戴。赵夷对待盗蒿之人,不仅未加责罚,反而在宽慰后送其一车艾蒿来感化他;赵照

每次生病,百姓都纷纷看望,争着为他祈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沈深有器局,略涉书记,周文帝引为相府参军事。

(2)熨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九零后视频博主李子柒在网络走红。采桃花酿成桃花酒,摘枇杷制成枇杷酥,手工造纸,养蚕堞丝,制作

各种精美家常食品……她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农村生

活拍摄得很有诗意。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体现了对生活、家乡、文化的热爱,充满了正能量;有人认为她的视频带

有鲜明的个性符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她的视频让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了中国,在文化传

播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是有团队在精心包装,并不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以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或外国青年的身份给李子柒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

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语境强调的是

欣赏者欣赏作品时与作者产生共鸣,应选“触景生情”。

第二处,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好坏分明。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语境强调的是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时间,感受到的意境会不同,突出差别大,应选“大相径庭”。

第三处,移植: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比喻引进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移置:转移建置;移动放置。也指

调动安置。与“主观情绪”搭配,应选“移置”。

第四处,效仿:仿效;学着做。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根据语境对象此处应选“模仿”。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瞻前顾后,从话题是否统一、

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前面句子主语是“东方造园艺术”,而所填句子“作为文人们的'会心处'",陈述对象明显是

“园林”,所以不能承前省略。据此排除B、D两项。”不仅是……,更是……”表递进关系,C项语序不当,所以排

除C项。

故选A。

2、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

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题中A项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对于……看来”是

“对于……来说”或“在……看来”两种结构的杂糅。C项中途易辙,首句主语是“翁偶虹”,末句的主语变成了《桃

花村》。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

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

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3、1.C

2.D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成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

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

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成语的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

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

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

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第一处,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

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根据上下文,特别是“全文大约有8000字"、"追求'信息获取效率碎片化阅读”

等词句,可以推断此处是指一些读者为了追求“信息获取效率”,不顾俞敏洪的演讲全文,孤立地选择其中一部分的

意思,从而误解了俞敏洪演讲的意思。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断章取义”。

第二处,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根据语意,可知原句强调的是

“断章取义”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的普遍性,“屡见不鲜”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屡见不鲜”。

第三处,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

根据上下文,可知作家戴维•申克强调超级链接状态的种种好处与碎片化、压力和注意力涣散等之间关系密切,“如

影随形”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如影随形”。

第四处,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

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从后文“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可知,第四处意在强调碎片化阅读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收获却很少,“事与愿违”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事与愿违"O

故选Co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

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第一,根据语意,括号内的语句与前一分句“阅读者是在海量的不确定信息中寻找自己确定的信息”之间是因果关系,

B、》项(“这”代指前一分句的内容)衔接更顺畅,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

第二,从括号后面的分句“从而丧失对于事物的多方面辩证思考的能力”看,括号内语句的主语应该是“阅读者”,

据此可以排除B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

的。

原句“碎片化阅读带来了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使注意力涣散”有两处语病:第一,判断动词

“是”缺失主语,应该将“碎片化阅读带来了”中的“了”改成“的”;第二,“导致阅读者使注意力涣散”句式杂

糅,应该删去“使”。改正后的句子是“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注意力涣散”。

故选D。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

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1.D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无所畏惧”指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侧重“心理”;“挺身而出”指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

冒较大的风险),侧重行动。依据后文“我是党员,我先上”,此处应选“挺身而出",排除AC。“义不容辞”指从

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偏向责任;“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偏向主观情感。此空

强调“共产党人”乐于奉献的情感,应选“义无反顾”,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

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后文写“这种力量从何而来”,依据话题一致原则可排除A,依据“启后”原则,可排除B;前文写“朴实的一句话”,

与“无穷的力量”是转折关系,排除D。

故选C。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

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原句有三处错误,①“防控”的意思就是预防和控制,“防治”的意思是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防控”工作比

“防治”工作更广泛,与“广大党员干部”相搭配,应选“防控",排除AC。②“在同时间赛跑、病魔较量中”成分

残缺,应为“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排除AB。③“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语序不当,应为“守

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排除AC。

故选Do

【点睛】

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

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

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5、1.态势(数量)、色彩、功用。

2.以降落大地的白雪来比喻匡济天下的抱负,通过对“雪”的赞咏,表达治理积整、改善民生的愿复,展现了不畏困

难、期待功业有成的信心,也委婉批评了目光短浅、不理解新法的保守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紧扣诗句,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概括。“奔走风云四面来”,

大雪从四面八方飘来,表现雪的数量与态势。“玉”,显示了雪的色彩。“平治险秽”“润泽焦枯”写出了雪的功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

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

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诗为托物言志诗。前两联借写雪的色彩、功用来表达诗人自己也要为国为民“平治

险秽”的理想。“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意思是“整个世界成了白皑皑一片,春天终会来到,一切都

将会变得美好”。表达了乐观的心态,对未来功业有成的信心。“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意思是“贫穷

的地方不会想冬季的瑞雪,只有在那清空万里时,才会忆及”。批评了目光短浅、不理解新法的保守者。而王安石的

这首七律写于变法之前,在这首诗里,将普济天下众生的抱负比作覆盖苍茫大地的白雪,寄托了作者欲改善天下百姓

困苦生活的理想。境界之高,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少有的。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

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

文后面的注解。

6、(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试题分析:看清题目要求,认真作答,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要

特别注意如下字词:“锲”“婵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1.(1)从月夜因琴驻足,与贺循结为知己,改走水路,结伴去落阳,可见是一个痴迷古琴、珍惜知音、率性而为

的人;(2)从送贺循,哭顾荣,可见是一个重友情、重感情的人;(3)从辞顾荣情节可知是一个了解世情,不满现实

又散淡不慕名利,喜欢清净,热爱隐逸生活的人。

2.(1)运用比喻。把琴声比作淙淙流水、雁落平沙、月下独酌、静夜徘徊,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莓声的清

幽孤寂,安闲恬静中夹杂着孤独、茫然、忧伤;(2)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不由得驻足”“信步而行”“不觉来到”

等,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感染力;(3)用“夜色”和“烛光”等景物描写侧面烘托琴声的清幽。

3.更喜欢《世》的写法。理由:(1)以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态动作,再现人物神韵,寥寥几字,一

个真诚率性、重情重义的形象就跃然纸上;(2)笔法简约隽永,相比于《抚》细腻描写,它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

玩味空间。更喜欢《抚》的写法。理由:(1)以工笔手法,对人物作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多角度描写,将张翰

因知音去世而伤痛不已及触景生情、伤人伤己的内心世界完整地展现给了读者;(2)细腻的、浓墨重彩的笔法,让读

者有一种身临其境地感受,感染力比《世》的写法更强。

4.(1)小说先后描写了张翰三次抚琴,“抚琴”在小说中起线索作用。(2)琴者,清也,通过抚琴描写突出人物散淡,

不慕名利;琴者,情也,突出人物重情义。(3)小说通过“抚琴”来表现主题一一揭示知音可贵,启示人们珍惜知音。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

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

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首先看小说第一部分,张翰与贺循的结识过程。张翰夜晚偶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便去寻人,”请问是哪位妙手在抚

琴?”;待到见到贺循,言谈投机,贺循请他也弹奏一曲,“张翰也不辞让,说:高山流水,知音难得。于是,目随

流光,手挥五弦,俯仰之间,如无人者”:弹奏完毕,“率尔起立,曰:'兄台见笑,打扰了!‘意欲离开";贺循

留他喝酒,他也不推辞,“于是添新烛,摆小宴,邀张翰坐下。两人谈得投机,不觉东方微白。张翰得知贺循也是去

洛阳的,说,既如此,我也不回去了,就跟兄台一起走吧”,甚至因为谈得投机,改走水路,与贺循结伴去洛阳。可

见,张翰的言行洒脱不羁,是一个痴迷古琴、珍惜知音、率性而为的人。

再看他对朋友的态度。对结识不久的贺循,他依依惜别,“贺循即辞官还乡,走的时候,张翰送了一程”;对老朋友

顾荣去世,他认为“他走了,岂有不见最后一面之理?”,并在灵前弹奏一曲,“张翰捧起琴,如见故人,他把琴放

到矮几上,索性盘腿坐到灵座上,也不管顾家子弟疑惑地看着他。挥手一拨,琴弦悲切,往事如梦,声声痛彻”。从

送贺循,哭顾荣,可见是一个重友情、重感情的人。

再看他对待官场和名利的态度。面对老朋友一顾荣的邀请,他说“天下纷纷,祸难未已,还是及早避身为好”,可见

他了解世情、不满现实;“只要有一张琴,何必千里辞亲,为一名爵呢?”,可见他散淡,不慕名利,喜欢清净,热

爱隐逸生活。

2.本题考查欣赏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其次要鉴赏用词、句式等,有时

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

这段描写是表现琴声的高妙的,考生可借助学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来分析。《琵琶行》描写音乐采用了比喻和侧面

烘托等手法,这段描写也一样,采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正面描写运用了比喻,“这琴声,如流水淙淙,似雁落平沙,仿佛月下独酌,又像是静夜徘徊”,把琴声比作淙淙流

水、雁落平沙、月下独酌、静夜徘徊,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写出琴声的清幽孤寂,安闲恬静中夹杂着孤独、茫

然、忧伤。

侧面烘托有两种,一是用听琴人的反应来表现琴声的美妙,比如“不由得驻足”“信步而行”“不觉来到"等,从侧

面突出了琴声的感染力;二是用环境烘托,比如“当此夜色,一弦一柱,扣人心扉”“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