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公平性_第1页
法律的公平性_第2页
法律的公平性_第3页
法律的公平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的公平性,首先必须勇于面对现实,不可以自我为这个内心标准去衡量法律的公平与否,不能把法律的公平性理想化、绝对化。否则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法律并不公平。赔钱减刑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的区别是人治与法治法的公平与正义

征汉年

法律把追求正义和公平作为其终极价值。法律如果仅仅是正义的,那是单一的和狭义的。正义的追求是以公平为基础上的正义。公平的依据是与时俱进的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的均衡,这种均衡首先体现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上,并随经济而发展,这种均衡更为主要的是体现人权的保障和实现的最大化,克服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也不能对创造性人群的限制,否则这种正义和公平将会限制社会的发展,更不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法律就其实质而言是对自然认识规则及其规律的掌握。如果法律不能体现社会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价值趋向,则这种法律就不能称之为良法。当然,我们不应该忽视对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矛盾的调和,然而这对矛盾的调和必须站在绝大多数人利益均衡的立场上,否则,这种存在是必然是一种恶法,也必然是不能长久存在的。因而社会的立法者要有其独特的预见性和立法的超前性,更不能从补救性作为出发点,补救性的法律作为社会对人们权利保护手段往往是有限的。

自然学派倡导人们的权利和正义的客观性,法律是其追求正义的保障。分析实证主义学派则是把法律作为工具性和纯学科性。它们各自都有其值得光大的内涵。如果把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或一门学科。则自然学者提供了法律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提供法律创建的更为充足的理由,那就是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法律将这种平等制度化。而分析实证主义更注重法律学科中结构的研究,所追求是法律的严谨性,从另一方面去体现公平和正义。两者都把对法律公平和正义作为其终目标来追求,只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而已。

作为学派之间的争鸣,能使一个学科或科学更为合理、更明了。如果没有争鸣,肯定没有实质性的飞跃,更不可能有理论的完善。争鸣使人们能有机会面对自身理论的不足和错误,不断修正和发展理论,使理论更贴近实际。就像自然学派与实证学派的争议,导致法律所追求的正义和公平的本质没有变,而使其变得更为全面。自然学派在理性的高度,用理性去解释法及其本质;实证学派把法作为学科建制来要求,去讨论法律的内在规律。当然他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和实际效果不同。然而他们的争鸣,使理论得到发展和提高。无论是站在权利论上,还是站在义务论上,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权利与义务是法律上的对偶概念,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只是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往往权利享受与义务承担上的不对等,甚至可能出现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现象,同时,必然出现光承担义务,仅仅享受少量现象。因此,法律应当是追求更能体现公平、正义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均衡。

记得有一本叫做《为权利而斗争》的法理著作,光就书的名字就很有诱惑力。初读那本书才知道,在这个与自然有着同样”权利与义务守恒定律”中,我们不仅仅是义务的履行者,而也是权利的享有者,法律是保护这种守恒的调节器。有些权利受到限制和剥夺,还需要通过斗争才能捍卫,这个问题又回到政治学的范畴,故而法律这个玩意是无论如何无法超越人们的理性的追求的,而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并且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当然,影响均衡的因素是多方面,其本身就是各方面力量所体现价值之间的均衡。因而,不同人群对正义和公平有不同追求,而这种追求指导人们的行为。人类在追求自然完美与自身的完善时,法应当是,而且也只有是人类终极的价值。只是在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存在人与人的差异,更现实的是谁能使自己得到发展,而发展需要有公平、公正和均等的机会。然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时,这种机会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故此,对某一个体而言,不可能拥有同等的机会,但人们都应该有拥有这个机会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也许就是人们所讲的那种权利,只当这种权利得到实现,才会成为利益。

这种利益,也许就是法律所追求最根本的基础。如果脱离利益基础,去追求那些文字或理论中的正义和公平,或者追求所谓理性,都显得底气不足。利益均衡的出发点应当是有效付出和可能收获的均衡。而对这种均衡,法律所给予保护当事人的自由意合。这种自由意合不是无限制的意合,而是以法律为界限的意合。从这个层面讲,法律所体现的是一种方圆,追求人们在方圆法则中利益的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利益是综合的,是以物质利益为载体和人们的心理满足程度的结合;而心理的满足可以说是无法脱离人的成长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因此讲法律所追求的这种正义和公平是有其时代性和现实性,同时,必然存在其局限性,这是人们对公平和正义理解偏差所造成的。

当人们知道他人的权力是来自本身权利的让渡,他人的权利的实现依赖于自己义务的履行时,那社会就会认识到角色的平等问题。因此,法律所追求的公正和平等,其本质首先是人人都应当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平等的,贵贱只是社会环境给予的不符合人性本质的评价,是后天变革中形成的,而这种其中是社会环境及观念所产生的惯性,正是这种惯性使得社会发展变得缓慢而稳妥。缓慢的节奏使权利的享受者感觉到一种满足,在制定法律时,必然要保护这种惯性,使惯性法定化。然而,惯性有着本身的惰性,有时会阻碍社会发展的车轮,影响人们权利的均衡。法所追求的正义和公平,必然导致法以及社会的变革,力求使权利与义务在价值体系上的均衡。公平正义理念的思与行

作者:临沂中院院长李方民发布日期:2006-07-27

(一)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中,公平正义是被定位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终极目标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在对这一理念理解上,需把握以下几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涵的辩证统一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相互之间是是辩证统一关系。就公平正义理念而言,依法治国是公平正义的基础,即这种公平正义是法治背景下的,是以法治为前提的;执法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念的阶级性质,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公平正义;服务大局与公平正义分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也就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体现了我们公平正义实现体系的社会主义特色和优越性。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脱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整体,就公平正义谈公平正义是不恰当的,甚至会背离其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公平与正义关系的辩证统一性。在公平与正义之间,公平是前提,正义是结果,正义是公平的灵魂,公平是正义的支撑,将二者割裂开来,往往容易偏离公平正义理念的要求。例如,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看似是公平的,但如果为了让债务人还钱而使其生活无着,危及其基本生存权利,如拍卖其唯一居住的房屋用以抵债等,就背离了正义;打击犯罪是一种正义,但打击犯罪中不注意保护犯罪者的合法权利,罚不当罪,又是不公平的。

——公平正义实现形式的具体性。公平正义作为意识形态是抽象的,但在个案中又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可以感知的。一个案件是否实现了公平正义,不仅要接受法律的检验,而且要看是否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仅仅是书本中的公平、法学家心,目中的正义,而不考虑公众的反应,不考虑社会效果,是偏离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司法者需要凭借司法良知和对法律准确的理解来维护公平与正义,但也要充分注意社会对裁判结果的认可程度,要将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社会的价值判断有机统一起来,或者说尽量把两者的距离拉近。

——公平正义实现结果的相对性。公平总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制约的;同时,公平又不是无条件的,总是相对某种规则或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充分认识公平的相对性,有助于克服就案办案、孤立办案思想,进一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确保个案公平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公平,从而将个案公平与社会公平有机统一起来。正义是有阶级性的,是有立场的。作为法官,毫无疑问首先要站在法律的立场上,离开法律就无从谈公正;同时,还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一定意义上说要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只有这样,才使我们的价值判断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强调公平正义的相对性,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宽对公平正义的要求,恰恰相反,只有认识到了它的相对性,才有助于我们积极地向最公平、最正义努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立场,就一定能够寻求到相对最公平、最正义的结果。

(二)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于段,坚持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的原则,采用教育、协商、调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逐步建立并从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一方面,在立法上,要体现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愿望,使正义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实现正义的途径程序化、公开化;另一方面,在执法与司法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到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实施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可以感受得到的结果。

司法工作是各类社会关系、矛盾、纠纷冲突的调节器,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在践行公平正义理念和保障公平正义实现进程中,担负着两项神圣使命:一是担负着将公平正义理念贯彻到个案审理中,并通过个案实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的使命。二是担负着通过个案审理将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判断回馈立法机关,促进法律制度更加公平正义的使命。

(三)

体现公平正义精神的制度,如果没有具有公平正义理念的人去执行,再好的制度也会打折扣,还可能走向反面;而如果执法不公,再公平的法律制度也是空谈,只会离公平正义越来越远,而不可能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要求法官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品质。践行公平正义理念,首先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想公正。这种对公平正义的诚挚追求,是肩负起公平正义使命的动力源泉。公平正义又是善良和爱心的艺术,要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工作中体会到公平正义的温暖,不仅需要我们有一颗公正之心,而且要有一颗善良之心。这种人丈情感和职业良知,构成了法官的人性基础。

二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勇气。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的司法环境虽然有很大好转,但许多方面还不很理想,执法中时刻面临着来自权力、金钱、物质,美色的各种诱惑和针对人身的,精神的、家庭的各种威胁,经受着权与法、钱与法、情与法等各种考验。作为一名法官,在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权衡中,要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到第一位,树立为公平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职业和人生价值所在。只要具有为公正献身的精神和敢于公正的勇气,就能把自己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贯彻到实践中。

三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智慧。公平正义是智慧的艺术,司法工作是一个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知识的过程,是集政治意识、法学知识、专业技能、社会阅历等综合素质于一体的高层次创造性劳动;不是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要在办案中融入我们的法律思想、法治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