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说和做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说和做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说和做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说和做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说和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空中课堂

中卫二中

授课者:鲍晓凤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一、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先生(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臧克家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亦师亦友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闻一多1.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每个方面都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主要事迹?2.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过渡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个部分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结构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18)内容特征具体表现目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既“说”又“做”《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最后一次讲演参加游行示威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四、精读课文,分析第一部分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第三段)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为什么不用“研究”而用“钻探”?

本来是叙述语言,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选用了“钻探”,这是比喻,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钻研精神。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

5.“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

望: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

闻: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

望闻问切”是比喻,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6.“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什么精神?表现他治学的刻苦。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8.文章第五、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上文,点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特点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而且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五、小结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废寝忘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治学严谨、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一、课文结构分析回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者(1-7)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革命家(8-18)投身民主运动,不畏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过渡二.听读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第二部分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2.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的“做”?3.第二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

1.第二部分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不仅是写“说”,而是把“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三、精读第二部分,探究以下问题2.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的“做”?搞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3.第二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四、整体分析、总结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众多,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3.本文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从学者到斗士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伟大的爱国斗士【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夹叙夹议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作为民主战士总领本部分第1、2段总结本部分第7段第8、9段总结本部分及全文第19、20段过渡总领本部分写作手法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写作手法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写作手法3详略得当六、拓展延伸

我们应学习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他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七、自我朗读体验四字词语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诗兴不作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警报迭起形式紧张慷慨淋漓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读一读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对偶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