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雅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新疆沙雅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新疆沙雅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新疆沙雅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新疆沙雅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沙雅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PM2.5”颗粒物是造成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毫米 B.纳米 C.微米 D.厘米2.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A.铁轨 B.路边的树林C.小孩的座位 D.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3.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电阻R1、R2并联,甲、乙应该接入的是()A.闭合开关s,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B.闭合开关s,甲接电流表,乙接电压表C.断开开关s,甲接电压表,乙接电流表D.断开开关s,甲、乙都接电流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赵州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手在墙上形成“手影”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D.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6.我们站在池塘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不同的。下列光学示意图中实线画的鱼表示鱼的实际位置,虚线画的“鱼”表示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则能正确解释此光学现象的模型是()A. B. C. D.7.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8.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需要多长时间,由于脉搏跳动速度较快,一次跳动的时间难以直接测量,于是他打算“先测出自己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10.甲、乙、丙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盛满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甲、乙、丙中的水面下方之后,溢出水量最少的是()()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三杯一样多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相等质量的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会更高B.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它与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无关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随着科技的发展,汽油机的效率达到100%是可能的12.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甲和丙13.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A.道路两旁植树 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14.现有“220V40W”、“110V40W”和“36V40W”的三个电灯,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则A.“220V40W”的电灯最亮B.“110V40W”的电灯最亮C.“36V40W”的电灯最亮D.三盏电灯一样亮1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树叶在地面上的影子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C.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D.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16.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B.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C.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D.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大点17.下列有关声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在气体中传播B.我县从今年开展“禁止燃放鞭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C.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弦的振动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测距18.养蜂人通过听蜜蜂飞出去和飞回来时的嗡嗡声就能判断蜜蜂是否采到密,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声音的哪个特征?()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1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20.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R1>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比较,R1的电流大于R2的电流B.甲、乙两图比较,R1的电功率大于R2的电功率C.乙、丙两图比较,乙图中R2的电功率较大D.丙图中,R1两端电压小于R2两端电压21.下列措施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A.将湿毛巾在阳光下晾晒 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D.将蔬菜装入保鲜袋,放在冰箱里22.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23.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块石头从月球带到地球上,其质量将变小 B.将一铁块压扁了,其其质量不变C.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变小 D.1kg铁块的质量比1kg木头的质量大24.如图所示,一束从左边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O点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则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A.40° B.50° C.100° D.140°25.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B.人的正常体温为45℃C.运动会各班设计的班牌的总长度(含手柄)约为2mD.两位同学正常交谈时声音响度大约100分贝26.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是()A.可能运动 B.一定运动 C.可能静止 D.以上结论都可成立2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2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B.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只要听到声音,那么发声体一定在振动2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30.在操场上体育课时,总感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堂上听起来响亮,下列错误的是A.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的回声B.体育老师的声音的响度太小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五一节,爸爸驾车带小明去郊游。汽车在行驶中,小明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_h。当车子行驶在大桥上时,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的后退呢?小明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________作为参照物。32.如图所示,超声波型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散成细小的颗粒,再利用风动装置,将这些小颗粒吹到空气中,以改善室内湿度的一种装置.它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通过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这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___;在校园内多种植树木主要是通过在_____中减弱噪声.33.国家大剧院外部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该建筑的穹顶表面积达3万平方米,为使如此大面积的建筑外壳不至过重但又坚固,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硬度________(选填“大”或“小”).透过环绕剧院的人工湖,看起来它又像只完整的“蛋”,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3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要_______(选填“正对”或“斜视”)刻度线,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35.单位换算(1)7.35m=___________cm;(2)2.45dm=___________mm;(3)2.5mm=___________cm;(4)3.5cm=___________dm;(5)1h=___________s;(6)900s=___________h。36.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先看清量程和____。37.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其中s表示____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v表示___________。38.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的噪声是62.7________,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9.使用量筒时,按正确的读数方法,小明应沿如图所示虚线______的方向观察量筒刻度,此时的读数是_____mL.40.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发生了日全食,郑州市民也可看到,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____成像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_____传播的原理.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如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物质次数体积/cm3质量/gm/V(___________)物质次数体积/cm3质量/gm/V(___________)甲110181.8乙41080.8220361.8520160.8330541.8630240.8(1)请将表中括号处填写适当的单位;(2)分析表中的1、2、3或4、5、6次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3)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2、3和4、5、6次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4)请在图中用描点画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____________)4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______于平面镜A放置其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些;(3)如果垂直射向镜面,则入射角为______度,接着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光反射时,______;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5°45°360°60°(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缓转动圆台,当我们只能观察到一条光线时,可判断__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从地面发出的光射到月球反射回地面,所用时间为2.56S,则月球离地球多少千米?(写出计算过程)44.2019年1月5日起,青盐铁路正式开通。盐城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是G482高铁列车从盐城北到北京南站的运行时刻表。时间盐城北连云港青岛济南北京到站时间16:3017:5219:4421:52发车时间15:0016:3217:5919:50里程/km02341157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整数)(1)一长为200m的动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隧道,小明测得动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50s。此时该动车的运行速度是多少km/h?(2)若该列车从连云港到青岛的平均速度为145.5km/h,则连云港到青岛里程为多少?(3)列车由盐城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详解】“PM2.5”颗粒物的直径非常小,比毫米要小的多,它的单位是微米,应选C.2、C【详解】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如果以铁轨、铁路边的树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为参照物,小孩和铁轨、铁路边的树木和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孩是运动的;只有当孩子相对于自己的座位位置或车厢位置不改变时,才符合妈妈对他的“别动”的要求,故C正确.3、D【详解】要使电阻R1、R2并联,需要断开开关s,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后分流,一条支路经过电阻R1,另外一条支路经过甲后经过电阻R2后汇合经过乙,故甲乙都接电流表,才能满足两电阻并联,故D选项正确。故选D。4、D【详解】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B.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D正确。故选D。5、C【解析】赵州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向上弯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选C。6、D【详解】人能看到水中的鱼,是因为鱼身上的光斜射向水面,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在此折射过程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觉得鱼的位置变浅了。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加在饮料中的冰块熔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此物态变化为熔化,熔化吸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的更多。故选A。8、C【详解】小明打算这样做,是他根据所要做的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案,属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环节。故选C。9、C【详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加快了衣服上水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D不符合.10、A【详解】因为ρ铜>ρ铁>ρ铝>ρ水所以铜块、铁块、铝块放入水中后都将下沉,因为v排=v物,因为质量相同,由ρ=可知铜块的体积最小,铜块排开水的体积最小、溢出的水量最少。故选A。【点睛】知道实心铜块、铁块、铝块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三者的体积关系;因为铜铁铝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放入水中后都将下沉,排开水的体积(溢出水的体积)都等于自身的体积,据此判断。11、B【详解】A.利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相等质量的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则水升高的温度会更低一些,故A错误;B.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故B正确;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气体,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D.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汽油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故D错误。故选B。12、D【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甲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图乙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是远视眼,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所以丁是远视眼的矫正做法.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13、B【解析】噪声防治途径有三条:1.在声源处防治噪声;2.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3.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详解】AC.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都是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A、C选项不符合题意;B.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B选项符合题意;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14、D【详解】三个灯泡分别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电功率分别为各自的额定功率,已知三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所以三盏电灯一样亮,故选D。15、C【详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人的腿在水中“变短”了是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水面偏折,看起来腿在水中“变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皮影在幕布上的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D【详解】(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液体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液体就会上升,故ABC错误;(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玻璃球内气体膨胀,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因此温度的最大值应该显示在管的下端,故D正确.故选D.【点睛】伽利略温度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液柱越向下.17、C【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B.我县从今年开展“禁止燃放鞭炮”行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吉它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距的,故D错误。故选C。18、B【详解】因为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440次;带花蜜时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所以蜜蜂在不帯花蜜飞行时比带花蜜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频率大,发出的音调高,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通过听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来判断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故ACD错误,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19、B【详解】AB.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20、C【详解】A.甲、乙两图比较,根据可知,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R1的电流小于R2的电流,故A选项错误;B.甲、乙两图比较,根据可知,电压相同,电阻大的电功率小,故B选项错误;C.乙、丙两图比较,图中R2的电功率为,由于电阻相同,丙图串联分压,故电压比较小,故丙图的R2的电功率比较小,乙图中的R2的电功率比较大,故C选项正确;D.串联电路,根据串联分压,电阻大的电压大,故R1两端电压大于R2两端电压,故D选项错误。21、D【解析】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A是增大了液体温度,B是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C是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ABC都是加快蒸发,D减小了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会减慢蒸发;故选D。22、C【分析】本题考查望远镜的成像特点。【详解】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能让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形成一个虚像,而物体经过物镜所成的已是倒立的像,经过目镜后,像还是的倒立着的。故选C。23、B【详解】A.将一块石头从月球带回地球上,是位置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其质量不变,故A错误;B.将一铁块压扁了,是形状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其质量不变,故B正确;C.一块冰熔化成水,是状态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其质量不变,故C错误;D.1kg铁块质量跟1kg木头质量一样大,故D错误;故选B。24、B【详解】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50°。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5、A【详解】A.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故此项符合题意;B.人的正常体温为36.5℃,故此项不符合题意;C.运动会各班设计的班牌的总长度约为1m,故此项不符合题意;D.两位同学正常交谈时声音响度大约40分贝,故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6、B【详解】甲以乙为参照物时静止的,说明甲与乙的运动的状态时完全相同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静止;当以丙为参照物时,甲是运动的,那么与甲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乙,选择丙为参照物时的运动状态时相同的,即以丙为参照物乙也是运动的。故选B。27、A【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在黑板表面发生的镜面反射的原因,故B错误;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照相机底片上形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28、D【详解】A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故AB错误;C.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超出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有时物体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故C错误;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能听到物体在发声,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29、A【详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选A.30、B【解析】A、由于室外比较宽阔,被反射回来的小于0.1s的回声很少,故产生上述现象,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在教师和操场上老师讲话的响度是相等的,故错误但符合题意;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故产生上述现象,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0.2汽车【详解】[1]由标志知,此处距离西大桥8km,汽车速度不能超过40km/h,则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时间为:;[2]路灯和汽车之间都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汽车为参照物,路灯在不停的后退。32、能量信息传播过程【分析】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造成的结果判断即可.【详解】[1]利用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可以将水打碎,说明声音具有能量;[2]通过“B超”可知人体内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3]树木可以影响声音的传递,是在传播途径处减弱噪声.33、小大反射【详解】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由m=ρV可知,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所以,设计者选择了钛金属板作主材,这主要是因为钛的密度小,硬度大.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建筑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透过环绕剧院的人工湖,看起来国家大剧院又像只完整“蛋”.34、正对2.45【详解】[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视线要正对刻度线。[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45cm,物体的长度是2.45cm。35、7352450.250.3536000.25【详解】(1)[1]因为1m=100cm故7.35m=7.35×100cm=735cm(2)[2]因为1dm=100mm故2.45dm=2.45×100mm=245mm(3)[3]因为1cm=10mm故2.5mm=2.5×0.1cm=0.25cm(4)[4]因为1dm=10cm故3.5cm=3.5×0.1dm=0.35dm(5)[5]因为1h=60min1min=60s故1h=1×60×60s=3600s(6)[6]因为1h=60min1min=60s故36、热胀冷缩分度值【解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7、路程时间速度【详解】[1]计算速度的公式是。[2][3][4]其中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通过路程对应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通过对应路程的速度。38、dB响度【详解】[1]根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62.7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62.7分贝(dB);[2]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39、b59【详解】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利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观察量筒壁上的刻度线,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如图,a是俯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大;c是仰视,读的数据比实际偏小;b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的读数方法是正确的;量筒的分度值是1ml,液面在60ml处,液体的体积为60ml.【点睛】对于在用眼睛观察量筒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的上表面相平,否则读数的数据是不准确的.40、平面镜直线【分析】(1)甲图中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其实质是光的反射;(2)乙图中是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详解】(1)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墨水置于阳光下,平静的水面就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