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16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②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③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④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出现在宋朝,可排除③,故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2.(2013·广州调研)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②铸造业兴盛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居民重视风水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产生的一种雇佣和被雇佣生产关系,依据材料可知,《梁氏家谱》记载并没有体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故排除③,故选C。答案C3.(原创题)《宋代商业史研究》:“‘市制崩溃’这一人们所熟知的大转变,正表明了过去那种政治都市与周边农村之关系的传统商业和市场规制,已经不能适应城乡的社会分工所产生的新形势了。”材料主要表明 ()。A.商品经济活跃 B.封建制度的衰落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都市与农村界限消失解析“市制崩溃”是指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原来政府对市场的限制,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不能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的出现,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答案A4.(2013·广州海珠区检测)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省区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观察表中数据思考,A项不符合表中信息;B项、C项与题干无关;横向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集市数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农村商业发展,故选D项。答案D5.(原创题)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商业名镇”、“商业中心”等,由此可见城镇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A项错在“江河下游”,B项错在“经济政策调整”,C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皆排除。答案D6.(2013·江门调研)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解析“厚来薄往”体现了古代中国存在的朝贡贸易,“市舶使”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的政府机构,“十三行”是清朝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故选A项。答案A7.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D8.(2013·汕头检测)这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推行C.坊市制度的实行 D.小农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醉心于……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反映的是市民阶层,而市民阶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答案A9.(原创题)《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务农者少,而经商者、游手好闲者居多,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选B项。答案B10.(2013·安徽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答案D11.(2013·山师附中月考)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 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解析“认识”、“文化”等意识领域内的现象多是经济、政治等社会现实的反映,故重视“农工商贾”的认识最有可能的成因应是A项。答案A12.(2013·珠海调研)2011年9月31日《新疆日报》发文称:一个国家要进步最不应做的事情就是闭关锁国,任何形式的闭关锁国都是倒退。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A、B、C三项都成立,但都不是“最大影响”。从长远看,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这才是最大的影响。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马鞍山模拟)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三“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桑弘羊《盐铁论》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摘编自《大国崛起》(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4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位学者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材料分别从思想、政策两个方面归纳。第(2)问,注意关键信息“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等,从工业、科技、经济体制等方面归纳。第(3)问,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叙述要全面,按问题要求答题。答案(1)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封建政府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与民争利;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若答重农抑商政策可酌情给分)。(2)工商业文明内涵:以科技为基础;工业化(工业革命);市场化(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评分标准第一等次:观点明确,能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有决定性作用,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地论证该观点。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次:观点较明确,能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该观点,论述较充分,表达较清晰。第三等次:观点不明确,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楚。具体答案:略14.(改编题)下表是某中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甲组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间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以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乙组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丙组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禁绝一切海外贸易(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4分)(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8分)(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禁绝”和“限制”是不同的概念;第(2)问,甲组中的材料说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权限下降,能够推导出材料中的结论,乙组材料中没有关于雇佣关系产生的信息,因此,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信息;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答案(1)丙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甲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明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