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_第1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_第2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_第3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_第4页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事迹是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你了解多少有关助人为乐的事迹材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简短(7篇)。盼望可以关心大家。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1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夫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看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暖和不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哺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来回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22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担当,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

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学校、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22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面对遭受逆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悄悄做了许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夫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建议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夫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夫工党员有了娘家。农夫工党支部乐观为农夫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夫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通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夫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2

陈__,男,1973年11月生,__县胡家坝镇楼子沟村村民。2022年至2022年,陈__在新疆库尔勒进展期间,乐观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不顾个人安危,先后从不同的河道中救起9名失足落水人员。2022年他回到家乡,见乡亲们吃水困难,便出资购买水管、水泵,为乡亲们接通了自来水。2022年,他又出资5万余元,为家乡群众修建了一条1公里的山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2022年,他再次回到家乡,投资数百万元实施旅游开发,并为贫困户供应就业岗位。2022年,他慷慨解囊出资90多万元,为左家湾村架起了一座长90米、宽4米的大桥。闲暇之余,陈__不忘扶贫济困,他联系了6位孤残老人,每年都会上门探望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

李__,家住__村,是一名退休村医。退休以后,他回到__村老家,孝老奉亲,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他靠着精湛的医技,不忘初心,当起了本村义务健康卫士,时常奔跑在乡村邻里之间,免费为乡亲们诊疗处方、针灸拔罐、宣讲防病常识。他关爱留守老人,并免费为他们诊疗,平常他也会抽取时间到一些留守老人家中,帮忙照看他们的生活起居,并为他们检查身体。有人说,既然已经退休了,就好好享受生活,为什么每天还这么劳累自己,可他说,利用余热,关心他人,回馈社会,幸福自己。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3

吴__,女。

中国共产党党员,__乡太阳村妇女委员。多年来,她始终怀着对党、对人民无比喜爱的赤诚之心,热心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尽心竭力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通过自身捐款、社会筹款等多种途径融资,为贫困家庭和社会公益事业供应资金救济。她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全部奉献自己的爱心,想方设法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十几年如一日。她不光乐观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多方呼吁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关心的人供应救济之手。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4

陈亮,现年15岁,是安信初级中学八班级(二)班的一名同学。任班级的班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生。他爱好广泛,喜爱集体,关怀同学,富有爱心,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各科老师的表扬。

陈亮同学在校敬重老师,团结同学,能按时仔细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学习的榜样。长期以来,他作为班干部,总是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并且做得有条不紊。他到处以身作则,为同学树立了榜样。见到有同学违反了学校班级规定,他敢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主动上前劝阻调解,经常能使犯错的同学静下心、沉下气来承认错误并表示坚决改正,正是他这种做法影响了全部的同学,才使八班级二班布满了朝气,布满了活力,班风正,学风浓。

“好好学习,每天向上”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这是宏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的。班里同学常常会问“学习的诀窍是什么?”在他看来,学习的诀窍,既简洁,又困难。学习的诀窍就只有“努力”两个字,这简简洁单的两个字,却很难实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上课时,仔细听讲是很重要的,每次上课时,他都会仔细听讲,把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把重要的学问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以便课后复习与记忆。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找老师争论问题,还会多看多做课后习题,以检验课上学到的学问。假如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他也会尽全力让他们明白,学会这些题。

不断的学习与沟通之中,难免会有一些同学发生看法上的纠纷,这时就又会轮到陈亮出马了,每每遇到这样的状况,都会由他来调解,最终也会让同学们和谐相处。集体生活中,也会有大大小小的事情,比如平常出操时,排练节目时,他都会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换自己的想法,使得他们的集体更加的团结,更加优秀。运动会时,他会组织大家为场上的运动健儿们加油打气。虽然他们班的同学,性格不同,有时还喜爱拌嘴,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而他也会为班级的荣誉贡献出自己的力气,由于班级就是他的其次个家庭。

每天从学校回到家中总会看到父母在不停的忙,一天到晚都不歇着。母亲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可怕他吃不饱,每次把她碗里的饭都夹到陈钊钊的碗里,陈亮心中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都会说,吃饱了,你吃你的吧。而陈钊钊也总想着让他父母多吃一些。究竟父母也已经算是上了年龄了,可是为了陈亮,他的父母总是没日没夜的工作,所以陈钊钊打算用自己的方式来回报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孝敬他们,为他们洗洗脚,有时间的话,还会为他们做一顿饭……但无论如何,都报答不完父母对陈亮的爱,但每次看到父母的笑脸,陈亮心里就会无比的暖和。

“关心别人,欢乐自己”,空闲时间中,陈亮最喜爱关心别人,由于每次关心完他人,他心中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舒适。一天,在公交车站前等车时,有一位老奶奶坐在凳子上,她左顾右盼,好像在查找什么。车来了,只见一群人,疯狂的向上挤,而那位老奶奶却被挤来挤去,似乎就没有人留意到她是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冲上去扶住了她,并把她始终扶到车上座位边,“小伙子,你可真是一个好人呀。”“没事的,老奶奶,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到站后,他下了车并向老奶奶道了别,回家路上,心中感受到的,不止有轻松舒适,更有一丝暖和留在心头。

有那么一篇课文,里面说到:“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陈亮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他会用实际行动为大家着想,也会带动身边的人去做,去领悟这种境界,尽到在社会中每个人该尽的义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漫长的,但他懂得不经受风雨,怎样能见到彩虹。陈钊钊同学的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同学的良好素养。他像一只雏鹰向着自己的抱负执着地飞行,信任他会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诚意托起更加绚烂、完善的明天!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5

王心同学,是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学校六班级三班的一名同学。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好少年。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多年来,各方面表现始终优秀,特殊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王心同学有一颗真诚和善的心。在学校,他对待同学,总爱伸出援手,真诚付出,助人为乐。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同学们练习跑步,速度时而快时而慢,使部分同学之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一不当心,张策同学由于跑得太快就摔倒在地,抢了个大跟头。队伍就这样被冲散了,有的同学连续向前跑,有的同学驻足张望,不知所措,张策同学跪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眉头紧锁,脸上露出苦痛的表情,王见此情景赶忙跑过去,双手握住张策的胳膊,把他轻轻扶起来“张策,你没事吧。要不要紧,我扶你去医务室看看吧”,王关切地询问着。

“感谢你!”张策感谢地说。

“不用客气,我们都是同学要相互关心才行!”王搀着张策渐渐地向医务室走去。

王心同学在生活中总是用他的真诚之心感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记得有一次刘子键把语文书忘在了教室,回到家后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可怎么办啊!作业怎么能完成啊!刘子键开头给同学打电话,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我自己还得先做业没有时间,你还是找其他人借书吧!”看到同学们都没有把书借给自己,刘子键心情很是郁闷,他抱着最终的盼望给王打电话,王一听便对我说:“到我家里去,咱们俩人一起写作业,这样你就的作业就能完成了”。听了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暖融融的,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王心同学有一颗执著的与同学共同进步的责任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自从担当班级学习委员以来,总是尽职尽责地关心每名需要关心的同学。他经常用自己的急躁化解同学的难题,一个个大问号总能在他那儿找到答案。同学们喜爱和他相处。班级中有几名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们每当遇到不会的问题就情愿请教王,每当这时,他不管手头上有什么事情,都会放下笔,用手指着题,和颜悦色地给同学讲题。他讲得每一步都特别具体、很清晰,并且还不断询问:“清晰了吗?”直到问问题的同学脸上露出绚烂的笑容才肯放心。在王关心下,许多同学的学习成果都有很大的提高,看到同学进步了,王比自己取得好成果还兴奋!

王不仅事事助人为乐,而且,心系班集体,心系班上的每一个同学。有一次学校组织集体活动,放学后该值日的同学都跑了,王就组织几个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洁净净。结果当天学校组织检查卫生,我们班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得很干脆也很洪亮:“为了班集体,为了班级的每一个同学!”

王心同学所做的一切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当老师夸奖他时,他总会说:“我关心别人就是欢乐自己!”就是这样的.王,制造了一个奇迹,全班35名同学,他以31票通过被评为“区三好同学”。

有王心同学的地方就布满欢声笑语,有王心同学的班级暖意融融,让我们向王心同学学习,用爱的互助充实我们的生活!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6

在龙桥镇凌安村流传这样一句话,有事找小书记,准行!这个小书记就是凌安村村干部汪利。魁梧的身板、乌黑的脸庞、理着平头、走起路来坚实有力,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这就是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汪利同志,男,1980年诞生,中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庐江县华康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凌安村治安主任、民兵营长、共青团书记。

一、帮乡亲,不厌其烦

多年来,他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常怀助人之心,时刻把老百姓的事儿记心上。记得有一次年终汇报会上,汪利讲了这样一句话:我走上村官这个工作岗位,就是为咱们父老乡亲服务的!能办到的事,我肯定竭尽全力去办,未能办到的事,我会尽心尽力去办”。

凌安村地处龙桥镇东南,山多田少,除毛竹、杂树外,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留下来的是留守老人、留守孩子。只要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帮人家办。外出务工人员出来办个事,摸不清头绪,不知怎么办,找到他,他都会伸出热忱之手,从来没有半点怨言,遇到事情他总是急躁解答,不厌其烦。于是帮乡亲们补办个医保卡呀、领个身份证呀,取个快件呀,交个电话费呀。成了他生活中的不行缺少的一件事。在来往的路上总能看到他劳碌的身影,有人问他,他这么忙图个啥呢?他是这样说的——忙着舒心,闲着无聊。与其无聊,不如做一些让自己舒心的事。

留守在家乡的那些父老乡亲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家中的土鸡、土鸡蛋,野生葛粉,干竹笋,干厥菜等农产品可以换回一些钱币,足以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只要找到他帮忙销售,他总是不厌其烦。当有人问起他你这样做,你又得不到什么好处,干嘛呢?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这些小事微不足道,都是应当做的。能帮上他们,我很快乐,很幸福!自信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二、为乡亲,无怨无悔

为了进展地方经济,他甘当茶农的“勤务兵”。在他的关心下,2022年成立了庐江县华康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次将零散的茶农们组合到了一起来。在他的带领下,茶农们抛弃前嫌,不计得失,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共同讨论摘茶、制茶的方法。让凌安村茶叶成了地方公认的品牌。

为了扩大茶叶的知名度,他于2022年自掏费用申请注册“凌安春茗”商标。三年来,他跑市场,选包装,带茶农外出学习先进制茶阅历,自掏费用参与茶博会,宣扬自身品牌。在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下,“凌安春茗”野生绿茶开拓了肯定的市场,也拥有了不少准客户群。为了解决开票难的问题,他又主动帮忙申请创办了庐江县汪冲寨基山野生茶厂,为茶农们销售茶叶开发票解决了后顾之忧。如此种种付出,他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没有半句埋怨。

关心别人是欢乐的根本!关心别人是幸福的源泉!关心别人,自己是欢乐的!——这是放在他书桌上的一句话。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篇7

王爱英今年60岁,是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城里社区居民代表,家住城里大街房改大院,是淄川其次宾馆退休职工。大院里的居民提起王大妈,都赞扬她是个特别热心的好人。

在城里社区,说起王爱英,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十余年如一日的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大家非常敬重她。

王爱英是热心的义务监督、宣扬员。在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