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案全_第1页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_第2页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_第3页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_第4页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学科性质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三章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十一章能力第十二章人格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本章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如何研究心理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二)情绪与动机: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意志过程—一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注意、灵感、激情、心境、信心、犹豫等。[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一)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1.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有密切的关系。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第二节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探索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2.相关研究: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因果指的是绝对的,相关指的是相对的。3.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1.普通心理学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3.发展心理学4.教育心理学5.医学心理学6.工程心理学7.社会心理学(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研究任何心理现象都2.系统性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各种心理现象放在整体性的、动态和相互联3.教育性原则:进行心理学的研究时,应从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角度4.发展性原则:把心理现象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人2。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3。调查法:是以搜集被试各种材料来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3。测验法:是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来研究心理的4。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9世纪中叶,德国医学博士、生理学讲师、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1832—1920)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1.学派不断涌现?2.队伍逐渐壮大3.体系日趋完善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主张研究意识?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五)精神分析学派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六)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背景心理学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实验法来构造心理模型(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研究对象主要是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可以说是研究在大脑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过程(三)心理分析的研究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研究都打上了认知的烙印,并引发和推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3.西方心理学的危机和东方心理学的崛起(二)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三)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学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么认识的?3.心理学概念及性质4.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几方面5.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6.科学心理学何时诞生?以什么事件为标志?7.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1.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心理学入门北京:科学出版社4.高觉敷.(1997)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第一节心理的起源四动物心理的发展(四)具体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目动物的心理发展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在大脑中产生的)1.?从物种发展史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2.?解剖学的事实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3.?心理在社会实践中发生与发展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三)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冲动传导的本质就是神经纤维膜所产生锋电位的依次传布。(二)过程(一)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二)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打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1.概念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及时适当的反应。执行反射的全部(1)感受器(2)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4)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5)效应器2.聚合式联系:多神经元都通过其轴突末梢,共同与同一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3.链锁式联系: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链锁状接替联系。4.环式联系:兴奋通过中间神经元的环状接替联系第三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一)脊髓(二)脑于(狭义脑干)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三)间脑1.脑的感觉机能系统2.脑的运动机能系统3.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第四节脑功能学说一、定位说:人的各种复杂的能力是与脑的各个严格限定的部位密切联系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第五节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基本规律(一)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1.兴奋过程2.抑制过程(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第六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1.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2.试论述心理的实质.3.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说如何评价试论述心理的实质.1.杨雄里着(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北京大学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二)内部感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1.特异化理论一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2.模式理论一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1.绝对阈限: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2.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差别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1.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2.乘方定律P=KI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一)眼球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三)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一)??明度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2.明度与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1.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2.颜色混合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1)色弱: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2)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4.色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三)??视觉的一些现象: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2.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5.闪光融合现象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6.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联想)?影响感受性变化的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一)耳的构造和功能(二)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1.频率理论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基底膜与镫骨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共鸣。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理论无法解释。声音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第四节其他感觉?一、皮肤感觉思考题2.试说明明适应与暗适应的特点和机制3.简述人耳对声音频率分析的几种理论.4.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说如何评价1.托马斯L.贝纳特着,旦明译(1983):感觉世界--感觉和知觉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5。黄希庭(1988):心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知觉知觉的特性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错觉观察知觉的一般概念、特性、时间知觉、错觉的相关知识并运用知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1)似动知觉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2)错觉理论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①格式塔理论。认为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人总是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去感知外界刺激,知觉遵循概略规律;知觉符合于神经系统的特征。整和详细,足以产生知觉,知觉与刺激相对应。(一)联系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第二节知觉的特性(一)概念;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二)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一)概念:知觉的整体性就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二)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如下几条:3.完整倾向因素。知觉印象随着环境情况而出现可能有的最完善的形式。4.好图形因素。单纯的、规则的、左右对称的,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5.好的连续因素。组成一个连续平滑方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6.共同命运因素。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同的影响。8.经验因素。(一)概念知觉的理解性就是指人们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二)影响知觉的理解性的因素(四)知觉的恒常性1.概念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亮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第三节空间知觉(一)形状的特征分析(二)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因此,(三)图形的组成1.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3.对称性,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5.共同命运。当其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图形7.线条方向。方向对图形组合有重要意义,方向相同难以分开;方向不同则容易分开。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2.观察者的距离(一)肌肉线索(生理线索)2.辐合。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4.空气透视5.明亮和阴影6.线条透视7.运动视差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什么叫时间知觉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就是时间知觉(二)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一)什么叫运动知觉(二)似动知觉似动,顾名思义就是似乎在动其实并未真动。确切地说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移动的地方看到了这种知觉现象称为动景运动(PHI现象)2.自主运动自主运动是由于人总认为看客体时眼睛是固定不动的。但眼睛却是不随意地运动着即使在注视时仍有微弱的颤动;眼动的信息的输入反而使人觉得亮点在运动。另一种即随之消失。看来,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可能起作用。3.诱导运动在没有更多的参考标志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人可能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看成是运动的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五节错觉一、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一)形重错觉(二)方位错觉(三)大小错觉(四)旋转错觉(五)形状和方向错觉(六)时间错觉(七)运动错觉(八)情绪错觉第六节观察2.??周密的观察计划4.观察要精细全面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1)注意的一般概述(2)注意的认知理论(1)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2)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二什么是无意识(一)概念: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二)常见的无意识现象:三意识的特征(一)意识的觉知性(二)意识的能动性(三)意识的概括性(四)目的性(预见性)(五)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一)睡眠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1.梦的特点2.梦的功能解释3?.梦的作用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第三节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1.什么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化(1)需要和兴趣。(2)情绪和过去经验。(二)随意注意1.什么是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三)随意后注意(一)注意的范围(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1.概念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2.注意起伏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化.这种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3.分心: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三)注意的分配1.概念: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四)注意的转移1.概念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2.影响注意转移因素(1)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2)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一)朝向反射与优势兴奋中心和相互诱导(二)脑干网状结构(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一)注意的选择功能1.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这些感觉信息将通过大量的平行的感觉通道进行加工。但是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境需要的时候,过滤器又转换到另一个通道,使有关信息通过;同时阻断其他通道,不让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Treisman,1964)的衰减模型认为,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作不同程度的加工。3.后期选择模型1968)加以修订。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同。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2.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2.简述引起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的原因.3.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4.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1.[苏]彼得罗夫斯基(1991)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王雁(200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六章记忆(1)记忆的一般概念(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2)长时记忆组织加工(3)遗忘的原因第一节概述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或者说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按照现代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结构性是指记忆在忆和长时记忆。这些子系统虽然在信息的保持时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记忆的脑学说(三)SPI理论: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一)反响回路: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二)突触结构:现在神经生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三)长时程增强作用:1973年,波利斯(一)核糖核酸: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特别是发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变与之有关的那些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细微的化学结构。(二)激素和记忆: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第三节感觉记忆1.图像记忆: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图像记忆。2.音响记忆: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叫音响记忆3.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第四节短时记忆(一)编码方式1.听觉编码2.视觉编码(二)影响编码的因素1.觉醒状态2.组块。3.加工深度2.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三、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二)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三)系列位置效应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保存的项目进行检索3.完全系列全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以系列全扫描方式进行(一)类别群集:在记一系列项目时总是倾向于将它们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二)联想群集:建立联想把孤立的识记材料建构为一个大的组块,有助于长时记忆(三)主观组织:学习无关联的材料,既不能分类也没有联想意义上的联系,这时被试(四)意义编码:学习无意义的材料,如果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进行意义编码,有助(五)心象化:对于故事和诗歌,或单词,如果能在头脑中形成心象来记忆,其效果远(六)记忆术: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称为记忆术(一)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1.量的变化.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逐渐下降2.质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②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③内容变得更加详细、具体④内容变得夸张、歪曲3.记忆恢复现象:所谓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一)再认1.概念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确认是以前识记过的是再认2.影响再认的因素(1)再认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3)再认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再认依赖于个体的期待。(5)再认依赖于人格特征。(二)回忆(一)遗忘的一般概念: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二)遗忘的进程2.学习的程度(三)遗忘的原因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搜寻,那么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这就是遗忘的提取失败理论。4.压抑说(动机性遗忘理论)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第六节内隐记忆显的影响。(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另外一些研究也证明,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三)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五)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2.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什么3.试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的形式.4.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表现在哪几方面5.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6.怎样根据遗忘的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1.杨治良等着(1999):记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黄希庭等译(1992):认知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3.王苏、汪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七章思维(1)思维的过程、种类(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创造性的培养(1)概念结构的理论(2)概念形成的策略(3)推理的种类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二)思维的特征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2.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二)比较:比较是把事物或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的本质属性提取出来.2.概括则是把头脑中分离事物的共同点综合起来。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把思维区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以心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1.聚合式思维。这种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有(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2.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五)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把思维区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1.常规思维。就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2.创造思维。这是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第二节表象与想象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2.表象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的桥梁?3.?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2.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三)想像的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4.联想1.无意想像: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象的过a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b对言语和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2)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刃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像更复杂、更困难。a创造动机b丰富的表象储备c原型启发d灵感(3)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一、表象的脑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人用脑成像的方法研究正常人,进一步证明了表象和视知觉可能具有相同的脑机制。拉?毕汉等人(1993)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交替地观看一些闪光模式闪光模式时在纹状皮层所得到的局部血流量,与被试实际观模式时相似。第四节概念与推理(一)概念的含义1.定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3.概念的层次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4.概念和词概念和词紧密地联系着。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词来表达的。不依赖于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1)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2)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1)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2)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3)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2)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一)层次网络模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柯林斯等人(1969)针对言语理解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二)特征表理论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1979)提出的。特征表理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三)原型模型(一)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2.冒险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冒险性聚焦有时能很快地发现概念,但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3.同时性扫描。它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少采用。4.继时性扫描。它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假设的考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可以获得较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因此,(一)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因此,张三坐第五节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搜索,在最终达到目标状(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特点: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例如,已知A>B,B<C,问A与C哪个大。(2)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如何写一篇论文”,这个问题的初2.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1)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有对手参与的问题.(2)非对抗性问题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对手参与的问题。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1)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2)如果解题者对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相关的经验,这种问题称为语义贫乏的问题。纽厄尔和西蒙(1972)认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如下几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算法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4.简化计划法较简单的形式,然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再从此解决整个复杂问题。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一)问题表征(二)定势的影响(三)功能固着(四)动机(五)情绪?吉尔福特1967)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他还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来测量创造性。在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2.远距离联想能力远距离联想能力是在彼此相距很远的观念间看出其关系的能力。它也是创造性的一种构成3.与创造性相关的人格因素创造性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一系列人格因素的影响。例如,人的坚持性、广泛、独立性等也是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即经过长时间的紧张的思索之后,仍未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但是当你稍稍休息后,突然找到了答案。这种情景有人称之为酝酿。2.社会因素与创造社会价值观念,他人的评价,社会助长与从众等都会影响创造.(一)什么是创造力动5.思维误区的突破(1)防止先入为主(2)注意隐蔽因素(3)突破知觉的束缚2。试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3.什么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条件及影响创造想象形成的因素各是什么.4.什么是创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1.王苏、汪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余嘉元主编(2001):当代认知心理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3.Best着,黄希庭主译(2000):认知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刘爱伦主编(2002):思维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黄河浪编着(2001)创造.海口:海南出版社5.朱智贤、林崇德着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八章语言(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2)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3)语言产生的学说。(1)语言的生理机制(2)语言产生的学说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二)语言的特征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2.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3.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交流。4.指代性语言是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二、语言的结构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三)词句子是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根据乔姆斯基(1957)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三、语言.言语及其与思维的关系(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言语是人们在各种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和产物。(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是从全体社会成员的(3)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言语是交际的过程。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言语离开语言就无法表达意思和意见,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联系(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思维以语言作为客观刺激引起思维活动;语言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3)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1.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地间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2.从与客观现实的关系看:思维与客观现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和客观现实是4.从规律的性质来看:言语中的语法规则不同于思维的规律。(一)对话语言对话语言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它们是通过相互谈话、插话的形式进行的。一般认为,对话语言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其他形式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是在对话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话语言的特点1.对话语言是一种情境性语言。2.对话语言是一种简略的语言。3.对话语言常常是一种反应性语言。(二)独白语言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它表现为报告、讲演、讲课等形式。独白语言的特点是:1.独白语言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独白语言的支持物是自己谈话的主题和自2,独白语言是一种开展的语言。3.独白语言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书面语言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书面语言的出现比口语要晚得多。它只有在文字出现以后,才为人们掌握和利用。书面语言的2.开展性。3计划性。(四)内部语言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1隐蔽性。2简略性。1.表征这是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存储的。2.语言的表征就是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3心理词典在语言表征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心理词典。心理词典1.语言加工是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2.语言加工的类型(1)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的加工根据语言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资源参与的程度,语言的加工可分为自动化加工和受控制①自动化加工是无需注意资源的参与,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②受控制的加工则是需要注意资源的参与,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加工.(2)模块化的加工和交互作用式的加工①模块化的加工认为,语言各成分是单独进行的,各成分间不存在相互作用。②交互作用式的加工则认为,语言各成分间的加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们存在着相互作用,如词汇的加工影响句子的加工,句子的加工也会影响词汇加工。“医生”,比先呈现“面包”再呈现“医生被试判断“医生”是词的反应时要快。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2.喉头和声带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附着在喉头上的两片粘膜构成,中间的缝隙叫声门。声带振动发出声音.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言语活动在失语症研究中人们早就发现,对大多数病人来说,失语症是与大脑左半球某些脑区的病变相联系的。这个事实使人相信,言语是左半球的功能。第三节语言的理解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语言理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是语言理解的第一级水平;句子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第二级水平;语言理解的第三级水平是课文或话语的理解.语音具有某些物理属性,如音调、音强、音长与音色。音位是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语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发音体的不同(清浊音),可以确定每个音位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描述各种不同(三)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语音知觉的效果可以用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进行度量。清晰度与可懂度是指听者了解讲话1.语音类似性。2.语音强度。3.噪音掩蔽4.语境。5.句法、语义的作用。汉字是表义文字。它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轮廓图形。(二)正字法规则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任何一种文字都有自己(三)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有关拼音文字的一些研究发现,组成的。在汉字识别中,大量的研究发现(彭聃龄等,1997;张武田等,1992),词汇识别(六)语境的作用研究发现,单个单词与在句子或课文语境中出现的单词,它们的识别(一)句子的类型句子类型主要有: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被动否定句等。研究(二)词序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因此词序在(三)语境在语言交际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四)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因此它对句子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理解句子的过程中,人们常采用一定的句法分析策略来帮助理解句子。这些常见有:话语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级水平。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一)推理推理可以在话语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或者在话语的不同成分间建立联结(二)语境语境能使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的信息很好地整合起来,促进对话语的理解。(三)图式的作用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似预期的排列一、言语产生的性质言语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言语器官或手的活动把话语说出或写出来,它包括说话和书写两二、言语产生的单位早在本世纪初,冯特就曾指出:言语产生的单位是句子,而不是单词或比单词更小的单位。从60年代以来,乔姆斯基关于句子的双层结构理论,强调短语结构的作用,进一冯特在1912年的一些文章中,提出了言语产生的阶段。是产生心理的完形或观念,然后将它们组织成在逻辑上或语法上互相关联的部分(如主语与谓语),进而扩充为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言语结构。最后产生语音的完形,并控制发音的进程。2.为分句选择句法结构3.把内容词插入句法结构中4.指定出词的词法形式5.指定出代表分句的音素第五节个体语言获得的学说(二)局限:2.儿童在没有原型可供模仿的条件下,会自行发展出新的句型。这些都很难用模仿说来二、强化理论(一)理论要点: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都强调强化在言语获得中的作用,并认为言语的获得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二)简要评价:斯金纳的观点发表以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种理论强调了后天学习和释儿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大量语词和言语的现象。(一)理论要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又称先天语言能力说,主要反映在20世纪五六内在机制被激发,就能获得语言。利用这种语法知识,人类能生成和创造句子。(二)简要评价:乔姆斯基强调语言获得中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应当肯定的。不过,相对贬低了社会环境和教育的言语获得和发展的作用不能不认为是这一理论的重大缺陷。同时,该理论认为,言语的发展以认知发展为基础和前提。言语之所以以一种持定的规则、方式出场,是因为儿童通过言语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终认识到藏匿起来的东西并末消失这一点时,他才可能开始谈论不在眼前显示的东西。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对儿童言语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儿童的言语反映了儿童对周2.试分析影响句子识别的因素3.试分析影响话语理解的因素4.什么是对话言语、内部言语?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曹日昌.(1987)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王士元主编(1987):语言与人类交际。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3.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九章动机(1)动机的理论(2)意志的概念、品质和意志行动的过程(1)需要层次理论(2)动机的理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心理学家一般认为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一)需要及其种类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2.对需要层次论的分析和评价需要层次论的成功之处:(1)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一般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于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了在每一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于人类需要的分类比较细致.(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导致动机的斗争。三、动机和行为效率(一)动机与行为1.同一种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动机2.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二)动机与工作效率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第二节动机的理论一、本能说一本能说(一)基本观点:行为受人体内在的生物模式驱动,不受理性支配。(二)代表人物:达尔文(最早提出本能概念)、詹姆斯(区分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麦独孤(将本能理论用于社会心理研究,将本能分类)、弗洛依德(将无意识本能作为人的最原始动力,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概念)(三)缺陷:过分强调先天和生物因素,忽略了后天学习和理性因素。(一)主要观点:行为由驱力唤醒和驱动。即,某种生物需要触发一种强烈的唤醒状态,这就是驱力(D),这种未分化的驱力状态为随机活动提供能量;当某种随机活动达到消除驱力分两种。由内部生物需要引发的驱力叫原始驱力,是不需要习得的;通过条件作用而(二)代表人物:霍尔(最早提出驱力说)、米勒(恐惧驱力)、洛根和玻利(提出诱因的牵拉作用)、赫尔和伯林(提出最佳唤醒观点)(三)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第一个原理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第二个原理是简化原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他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二)动机的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早在海德对归因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维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点这一维度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响以后的成就行为。(三)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1.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多方面的影响: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的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存在着重大差异。第三节动机的种类根据动机的性质,人的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1.生理性动机2.社会性动机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动机可分为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1.原始的动机2.习得的动机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人的动机可分为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1.有意识的动机2.无意识的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1.外在动机2.内在动机(一)进食(二)饮水(一)兴趣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兴趣的品质2.兴趣广度3.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4.兴趣的稳定性(二)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三)权力动机权力动机(powermotive)是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现得比较健谈,好争论。服务.(四)交往动机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一、意志概述它具有三个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三)意志和认识、情绪的关系2意志和情绪的关系(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一)准备阶段(二)执行阶段?2.执行决定是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1)与目的不符的各种动机出现。?(2)行动中出现意外情况。1.双趋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2.双避冲突(回避一回避型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而都想躲避的目的,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始能避免其二。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冲突)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为了说明不同冲突的性质和作用,德国心理学家勒温(1935)提出于冲突的结构模型。这些模型包含了四个重要的概念1.效价2.向量3.运动4.生活空间或场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二)挫折情景的形成(三)挫折反应2.理智性反应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景3.总结经验教训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独立性(自觉性)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具有坚定性的人,能在困难面前(四)自制力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自制力相对立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1.伯纳德.韦纳着,林钟敏译(1989):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孙煜明主编(1993):动机心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3.约翰·P.霍斯顿着,孟继群,侯积良等译(1990);动机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第十章情绪和情感·情绪的调节(1)情绪的理论(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一表情(1)情绪的生理机制(2)情绪的理论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的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生的态度体验①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③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以上区别是相对的。般不如情绪强烈,外部表现也不如情绪强烈。但这种区只是相对的。联系: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转化,①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②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于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③具有高级社会内容的情操,即可表现为情绪,又可表现为情感。(三)情绪情感与情绪和需要的关系2.在起主导作用的情绪通常与人的主导需要相联系.2.情绪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3.情绪情感反作用与认识过程.二、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四)信号功能情绪的维度,主要指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二)情绪维度的理论1.三维理论(1)冯特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他的这种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2)施洛伯格的三维理论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2。四维理论1.我国传统分类2.伊扎德分类法-3.克雷奇分类法-。4.罗素的环形情绪分类(三)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3.美感1.情感的倾向性2.情感的深刻性3.情感的稳定性4.情感的广阔性5.情感的效能第二节情绪和脑(一)情绪与下丘脑(二)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三)情绪与边缘系统(四)情绪与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三、语调表情第四节情绪的理论(一)詹姆斯一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于1884年和1885詹姆士和兰格看到了情绪的独特属性是与机体变化直接联系的。但是他们在看到情绪与机绪的决定意义。因此,詹姆士一兰格学说在情绪理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二)坎农一巴德学说美国心理学家坎农针对詹姆士一兰格学说提出了情绪的丘脑学说。他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坎农的丘脑学说强调了大脑皮层对丘脑抑制的解除是情绪产生的机制,但是他却忽略了外周性变化的意义,以及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一)阿诺德“评定一兴奋”说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情绪的归因理论)也称情绪的认知-生理学说。(情绪的归因理论)也称情绪的认知-生理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沙克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拉扎勒斯是情绪认知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第五节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情绪调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具体情绪的调节(二)唤醒水平的调节二情绪调节的类型(三)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四)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4.举例说明怎样控制消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1.孟昭兰着(1989):人类情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K.T.斯托曼着,张燕云译(1986):情绪心理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3彼得罗夫斯基.(1991)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陈孝禅编(1983)普通心理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第十一章能力(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2)掌握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形成与培养的途径。(1)能力的结构理论(2)能力的测量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地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理特征.5.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二)联系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2.能力的高低又会影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能把这些能力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2.智力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能力3.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4.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一般能力指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二)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1.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的能力模仿能力2.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三)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对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1.流体能力(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2.晶体能力(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与于后天的学习,与社(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1.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2.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3.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一)能力的因素说1.单因素论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智力上有高低之分,但智种总的能力。例如,高尔顿、比奈、推盂等人都主张智提供单一分数(智商),只测一种智力.2.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1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是完全独立的.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倡议的。加德纳通过对脑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8种相对独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智力结构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把一般智力英国心理学家阜南1971)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分群因素,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什么是智力的PASS模型PASS是指“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Planning-arousal-simultaneous-successive,PASS)。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第三节能力的测量一、一般能力测量(二).常用量表介绍1斯坦福一比奈量表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3.中国比奈测验4..瑞文测验编制时要经历4个标准式的步骤:2.信度: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调不同的测3.效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1)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是由美国劳工部就业保险局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70年代修订的,是职业咨询和安置中最有效的一套测验。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在能力倾向和各种不同的职业之间建立了联(三)常用特殊能力倾向测验介绍2.常用特殊能力倾向测验介绍一般认为,音乐能力包括音乐基本感觉辨别力、音乐关系理解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一)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散思维测验(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三)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人说到40岁)。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4.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三)?能力类型的差异(一)遗传的作用1.优生与胎教2.营养3.早期教育4.学校教育(三)实践活动的影响?(四)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1.勤奋2兴趣1.王垒等(1992):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心理科学,1992年2期。2.白学军(1996):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4.中国心理学会编(2001):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二章人格(1)人格的理论(2)人格的成因(1)人格理论(2)人格测验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概念(一)概念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二)特征(一)气质与性格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2)性格结构及其特征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b气质是以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为生理基础的,而性格则以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性格则有好坏之分。d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相对于气质而言,性格较易发生改变。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第二节人格理论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理论应有能代表“生活综合”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艾森克(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1)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2)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3)精神质这一维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等(1987)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7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一)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一)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类型理论的代表。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积极性质与消极性质),法利又将T型人格分为T+型和T—型两种。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福利曼和罗斯曼(1974)描述了A--B人格类型,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5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型好,他们属于较平凡之人。对冠心病患者的调查表明,B型人格只占患者的三分之一。瑞士着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三)多元类型理论1.气质的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2性格的类型(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分类还有其他几种方式,比较着名的有E·斯普兰格和T.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