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校: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

学科: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20年月至20年月)

教情学情分析

教学工作计划

目标任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

思想与方法;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按“学程导航”

范式认真备课与上课,积极构建活力课堂。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

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

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5.潜心解读

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

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7.

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

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

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严格按“学程导航”范式认真备课与

上课,积极构建活力课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

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

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

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全册教学时间安排

学期教学设计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学期教学设计

全册教材分析: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冷热与温度总第1课时数

时间第1课时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可以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知道温度的单位;

3.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4.知道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科学探究: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学3.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和图表,概括温度变化规律;

目科学态度:

标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会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

思等;

;注重实验小组合作意识,能有效分工合作;

5.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生活更加精准、便捷;

2.知道人们根据生产、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

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难点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及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具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

课时安1课时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三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生1:有的冷有的热,冷热程度不同;

生2:水温可能不同。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

4.生:根据杯子上面有水汽冒出,来判断水温可能不同。

5.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

6.生:用手摸一摸。

7.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帮助你判断水温?

过程8.生:皮肤。

9.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差异。【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冷热与温度】

10.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灵敏,来试一试?

(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能具体说•说感觉吗?

11.生:左手(先放入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觉到的温水热一些。

12.提问:最后同时插入的同一杯水,只有三杯水。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一些,一只手

感觉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

13.生:左手先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些,而右手先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些。

[设计意图:以一个葡单的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应用感官的同时充分感觉,而活动结果的设计使学生意识

到人的感官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模糊而不精确,感官确实会出现差错,所以工具更加可靠、准确,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使其数据

化。]

二、学会测量:使用温度

(一).介绍潟府潟庶3+潟府的基彳。

1.提问;用皮后感觉的认果有时不太准确,我们要如何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呢?

2.生:用温度计测量。

3.提问:介绍你见过、使用过的温度计。

4.生1:班上同学不舒服,老师用额温枪测他有没有发烧:

生2:早上学校门口有测量体温的机器:(补充:红外测温仪)

生3:时钟上有表示温度的部分。(补充:寒暑表)

5.总结:是的,这些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统称为温度计。【板书:测量工具:温度计】

6.PPT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都是用来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

7.生:体温计/红外测温仪/额温枪测量人的体温,寒暑表测量所在房间空气的温度……

8.提问;一般体温或者房间的温度是多少呢?

9.生:人体36度,房间25度等。

10.提问:“度”还叫什么?

11.生:摄氏度。

12.总结:没错,这就是温度的单位一摄氏度,写作℃。【板书:摄氏度(C)】

13.提问:这些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水的温度吗?

14.生:不可以,因为水的温度高,这些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够。

15.师:真是细心、会思考的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设计意图:当想到需要使用温度计,就“顺藤摸瓜”地了解学生原有经舱中对温度计的了解,说一说常见的、常用的温度

计,知道不一样的温度计有不一样的用途,从合适的量程角度入手认识实验室用温度计。】

(二)认识实验室温度计

1.出示温度计:温度计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2.生:玻璃做的温度计,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3.活动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由哪些部分构成。

4.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温度计并讨论。

5.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温度计里有红色的、细细长长的液体(补充:煤油),最顶头有一个红色的圆泡,玻璃管外壁有刻度

(追问:观察刻度,这支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摄氏度?每一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最尾端注明了“力”,有

一个方便悬挂的小孔等等。

6.结合PPT总结:“液泡”、“液柱”、“刻度”、“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察得细致而全面。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联想每一部分的作用,从而初

步彩成使用方法,再经过教师指导,印象深刻,为学习其他工具的使用打好基础。直接用温度计解决上一环节的问题,学生

学以致用的同时,趁热打铁地联系温度计的使用。]

(三)学会使用温度计

1.总结:我们已经根据水温的范围选择了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辐要再次检查温度计的液柱,并调整。出示PPT:

①观察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液柱有没有断处,可以甩动消除;

②选择温度计:根据估计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提问:接下来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学生发言讨论温度计的用法,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PPT展示)

③测量: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追问:为什么不可以碰到杯壁?生:碰到杯壁测

到的是杯壁的温度)

④读数: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温度计不拿出来,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相平。(追问

并补充:如果液柱没有停下说明还没有测到水的温度,视线不相平看的不准确)

3.提问:你学会了吗?谁来试一试使用温度计测量讲台上三杯水的温度,其他同学做裁判,观察他们的使用方法对不对。

4.请学生演示实验,讨论操作是否正确,并且正确地记录数据。

[设计意困:先由学生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点,请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暴露学生思维并纠正的同时,

强化了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再用选一选的方式,再次检脸掌握程度。】

二、探究活动:热水变凉的规律

(一)提出探究问题

1.引导:此时水的温度跟刚上课时的温度一样吗?

2.生:不是,水已经冷了一些了。

3.启发:关于热水变冷的过程,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

4.生1:为什么水会变冷?

生2:温度下降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生3:最后会下降到多少度?

5.总结;我们先来研究热水变冷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说一说你的猜测。

6.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冷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比较冷的说明刚刚就是比较冷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

冷不是一直是一个速度,可能有时快,有时慢等等。

(二)设计探究方案

1.提问:我们可以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2.生L:把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观察它的温度变化。

生2:先记下水的温度,再每过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下来。

3.PPT出示,请学生总结:

①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液柱不再上升,读出示数,作为“0分钟”时的温度;

②每隔2分钟读出温度并记录。

温馨提示:

(1)安静观察

(2)真实记录

时间/分钟024681012

温度/P

(三)完善探究方案

4.提问:关于实验,老师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PPT出示:

①测量过程中,温度计能不能从烧杯中取出?

②实验所需材料有哪些?

③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5.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6.出示温度计夹和铁架台:为了固定温度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专门固定温度计的铁架台和温度计夹,按顺序安装装置。

还需要什么器材?

7.生:计时器/秒表

8.活动要求,出示记录单:老师统一为大家计时,请大家分配好搭建装置、读数、记录、画图等工作。

(四)实验探究并记录

1.分发实验材料。

2.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分析数据。

(五)分析数据并总结

1.学生汇报数据和结论。

2.我们发现用表格记录的数据不方便我们观察,老师教你们学习一种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我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我们来看看。(教师讲解曲线图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数据绘制曲线图)

3.师生共同总结出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一一先快后慢。【板书: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温变化的规律,设计实聆、猜测,并将数据以画图的形式更直观地表达,总结规律。教学

中重点讨论了实险方法,从学生自己讨论出粗略的操作方法,到教师提出细节问题,学生讨论并思考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

会设计实验、考虑细节,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测量工具,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1.启发:如果继续观测,会有什么结果呢?

2.学生测量、猜测:会都跟室温差不多。

3.提问:你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课后小组讨论,一起试一试验证你们的猜想!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乐于思考相关的科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设计实脸,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

法。】

i.冷热与温度

板书计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

测量工具:温度计

单位:摄氏度(℃)

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热胀冷缩总第2课时数

时间第1课时

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锌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

置、酒精灯、火柴。

学具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

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下降.

2.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

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

3.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

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

L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又会有怎样的变

过程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

2.出示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是不

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

3.学生预测。

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

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

②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

③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

④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⑤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注意点:

玻璃管而就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

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观察。

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

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此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

幺田O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

填写好实验报告。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二: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探究了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气

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2.出示问题: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3.引导: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测。

学生预设: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下面我们也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

4.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实验设计,了解本次实

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

实验方法:

①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

②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③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3佥注意点:

做完受££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

同样本次实验要填写好实验报告。

5.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适当的提醒。

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了。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活动三: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枳的变化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我们发现无论是气体

还是液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缩小。那么固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

有怎样的变化呢?

2.出示一个小铜球,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只小铜球来探究一下,固体受热和受冷时体

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3.出示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4.同样的。下面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预测。

学生预测: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

小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5.出示课本第5页最下面的有关铜球实验的文字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

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小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冷水等等。

实验方法:

①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

②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

③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6.教师指导并强调酒精灯的使用。

出示酒精灯,引导学生认识酒精灯,了解酒精灯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

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意识。

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边演示一边强调使用注意点,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按照步

骤练习使用酒精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灯。

教师引导:此项实验,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个实验环节,才能完满的完成实验,得

出实验结论。

7.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

全,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9.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

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

10.实验总结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连做了三次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

遇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11.学生回顾实验,并且说一说三个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

12.出示课本第6页的一段文字

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遇冷和受热时,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

13.教师强调这段话中的“绝大多数”4个字能否去掉?

预设:“绝大多数”这4个字是不能去掉的,绝大多数表明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

的特点,也有一些特别的物体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科学中语言表达要注意严

谨。

活动四: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

1.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

2.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图中三幅图片的内容。

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

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3.同学们,这些生活现象我们能够用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吗?

预设:

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4.无论是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还是夏天夏电线时电

线不能拉得太紧,都是因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三种生活中

常见的现象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

预设:

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

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

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所以,钢

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

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

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茬,我们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

明白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遇冷时体积都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

缩,同时我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课后,请同学们

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

板书计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水受热以后总第3课时数

时间第1课时

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教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

学水会沸腾。

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

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学具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课时安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我们的地球上绝大多数是江河湖海,

江河湖海中蕴藏着大量的各种形态的水。

2.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讨水受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板书课题:3水受热以后

二、探究

活动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

你能看到水了吗?

预设: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

2.那么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3.出示冰块、一杯常温水、一杯热水,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体会冰、水和水蒸气

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过程4.教师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

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等各种方法。

预设: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

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

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5.出示课本第7页的一句话

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6.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什么是融化。

7.教师讲解,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从

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活动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1.教师引导: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吗?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

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

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支架、三脚架、酒精灯、冰、温度计、等等。

实验方法:

①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

②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钟测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C时为止。

③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实验注意点:

(1)强调酒精灯的使用

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使用了酒精灯,大家还记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吗?

全班同学一起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2)温度计的使用

教师引导:除了酒精灯,温度计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之前的学

习的知识,想一想温度计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在本次实验中安装加热装置时,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和烧杯的内

壁,另外烧杯中的冰块要盖过温度计底部的红色液泡。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并且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6.分析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1)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初步了解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情况。

(2)出示旁边的三个问题,学生读一读三个问题,并思考和交流。

问题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

问题2: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

问题3: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及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冰融化前,温度持

续上升,当温度达到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活动三:做水沸腾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和水蒸气状态转化的特点

1.教师引导:大家平时都有烧水的经历,大家有观察过水沸腾时的样子吗?知道水沸腾前

后温度和体积有哪些变化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首先请大家来预测一下水沸腾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它的体积和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预测:

给水加热,水就会沸腾,在水沸腾之前,温度会持续上升,水沸腾之后,温度不再持续上

升,水沸腾之后,水的体积会变小。

同学们预测的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3.出示课本第8页的实验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

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4.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酒精灯、支架、三脚架、烧杯、水、温度计等等。

实验方法:

①加热前,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

②用酒精灯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1分钟测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记录所测得的数

据。

③水沸腾后4分钟,停止加热,待水面平静后,观察、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

实验注意点:在本次实验中,给水加热到沸腾状态,一定要注意安全。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实验报告,并且思考下面的4个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和提醒。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展示本小组画出的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7.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的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曲线图,按照要求先把点连成线,再分析并

且回答下面的问题。

预设:

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但是在沸腾的过程中,

温度不再持续上升。停止加热后,能够发现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8.交流研讨:烧杯中的水面为什么会下降呢?水去了哪里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为产生

了水蒸气。

9.出示课本第9页的一段文字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水的沸点。

10.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点,知道水的沸点的含义,并且知道100摄氏度

是水的沸点,当水达到水的沸点时,水就会沸腾。

活动四:讨论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1.同学们,你们见过烧开的水吗?烧开的水有什么现象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

2.出示课本第9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沸腾的水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个

问题并回答。

预设:

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

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对于凝结,只要能说出有水珠出现即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

铺垫)。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冰、水和水

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三者之间是会互相

转化的,并且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

的变化。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进

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板书计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水遇冷以后总第4课时数

时间第1课时

教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学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

目会结冰。

标3.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

现象。

重点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师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

学具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那么水遇冷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4水遇冷以后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交流露水的形成时间及气温,做水蒸气遇冷实验

1.教师引导:你们见过露水吗?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露水?那个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

是低?

2.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两幅有关露水的图片,唤起学生对露水的回忆。

生回答: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3.教师提问:为什么露水会出现在早上呢?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

过程4.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

(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

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2)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铝箔纸、玻璃棒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酒精灯,避免意外的发生,时刻注意安全,不要被

水蒸气烫伤。

(3)学生分小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

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水蒸气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说一说在玻璃棒上,

出现了什么?

预设:

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5)全班研讨: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

(6)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

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7)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一句话

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话,了解什么是凝结?凝结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二:做水结冰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结冰状态转化的特点

1.出示冰的图片,引导:大家见过水结冰吗?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呢?

2.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水在什么温度时就会结冰?学生猜测水结冰的温度。

3.出示课本第11页上面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变化的实验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并读一读旁边的实验设计,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水、温度计、加了盐的水、冰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试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温度计,再记下水面的位置。

②把试管连同温度计放到加了盐的碎冰中,每隔1分钟读取温度,直到温度降到-2°C时为

止。

③观察试管中冰面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实验注意点:在本次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的底部和内壁,水要浸没温度计

底部的红色液泡。完成实验后,要绘制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并且思考下面的

两个问题。

问题1: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

问题2: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可以采用分批次在碎冰中加食盐并搅拌的方法,降低碎冰的温度,使

冰的温度尽可能的低一些。

5.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6.出示课本上学生绘制的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并回答

曲线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预设: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

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

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

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7.出示课本第11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8.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结冰的温度以及水结冰前后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活动三:解释生活中的凝结和凝固现象,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教师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2.出示课本12页上面的6幅插图,学生观察这6幅插图,了解六幅插图的内容。

预设:

图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图片2:屋檐下挂满冰凌。

图片3: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

图片4: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图片5:瓶子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

图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

3.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

吗?

预设:

图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

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图片2: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图片3: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

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会被撑破。

图片5瓶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图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一样的道理。

图片4: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

片时,会凝结成水珠,这与图片1是一样的道理。

4.出示课本12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

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三态——液态、气态、固态是怎样转化的。

5.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的第2题,学生认真思考并且在括号里填写变化的条件。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这一道题目,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三态变

化的条件。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I,我们了解了水蒸气、水和冰转化的过程,了解了凝结和凝固的概念,认识了

生活中的一些凝结与凝固现象,懂得了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课后,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身边的水的各种状态及水的三态转变的现象,并试着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去解释这些现象。

板书计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总第5课时数

地球

时间第1课时

L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

教布等基本信息。

学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

目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

标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也在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

学具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

记录用的纸和笔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

太阳月亮仰望苍穹的人啊,

用灿烂的阳光,用柔和的月光,从未停止过

描绘白天的画卷。讲述夜晚的故事。对它们的

.....探寻与思索。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

3.教师引导: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吗?

学生答:地球。

教师问: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的是什么吗?

过程学生答:是太阳。

教师问:那同学们知道每天晚上给地球送来月光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是月亮。

4.教师引导:大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与地球密切相关的月球和太阳了解吗?又了解多

少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板书课题:5地球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同学们现在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不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你做的吗?

2.出示课本第14页的几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我们人类的

祖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观察图片,研读相关的文字,进一步体会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

历史。

预设:

这四种观点具有典型性,涵盖中外不同认识:

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

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

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型;

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是一个推论。

课本这样编写实际上暗含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

4.交流讨论: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古人是怎么认识地球和宇宙的?下面请大家想一想,

古人的这些宇宙观,哪些地方和现在人们的日常观察相一致,哪些地方与日常观察不一

致?

预设:

盖天说是中国早期的宇宙模型,其合理部分为符合观察,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是大地的方

和天空的圆之间如何结合;

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超越了人眼所见;

张衡的浑天说和现代宇宙观最接近,但是难以解释日月星辰的周期运动现象;

亚里士多德的推测是有依据的,解释也是合理的。

5.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

开岸边时,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学生思考,尝试解释原因。预设:

因为地球是圆的,因此当帆船回港时,总是比较高的船帆先进入人们的视线,而比较低的

船身后进入人们的视线,船离开岸边,正好相反。

6.出示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这一推断以及旁边的

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阅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

变化,为什么能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预设:

发生月食时,阴影边缘总是圆弧形,而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阳光,因

而猜测地球是一个球体。

7.教师相机补充古人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另外一些证据资料:古代牧羊人向南方行进,会看

到南部天空总是会出现一些新的星座,而北部天空则有些星座落到地平线以下;向北方行

进则相反,南部天空的星座会落到地平线之下,北方天空的地平线上会看到一些新的

星座。

8.教师小结: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古人的一些宇宙观,知道古人因为科学条

件的限制,对地球以及宇宙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随着人们观察的深入,古人逐渐认识

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活动二: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现象

1.教师引导:古人在岸边看到帆船离港时,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帆船返港时,

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船身,这种现象是生活在海边的古希腊人最先观察,并且记录下

来的,据说古希腊人根据这个推测地球是球形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一

下。

2.出示课本第15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材料、方

法及要求。

3.全班交流

活动材料:海面演示仪、小船、观察记录表等。

方法:

第1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做

上记号。负责操作的学生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记录三个记

号出现的先后顺序。第2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

用模型小船在平面上模拟帆船进港、出港时,观察者要平视海面,开船者的速度要控制好,

不要太快。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同学们在做这次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比较模型小船在平面上与曲面上

航行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并且做好观察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

动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预设:

实验现象: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无论是进港还是离港,都是同时看见帆船的全身,而

模型小船在曲面上航行时,离港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返港时,是先看见桅杆,

后看见船身。

实验结论:由此可以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的。

6.教师小结:刚刚大家通过模拟帆船进港出港的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古希腊人的推测,说

明地球是球形的。

活动三: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经过

L出示航海家麦哲伦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

学生答:麦哲伦。

教师问:大家知道麦哲伦的有关资料吗?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麦哲伦的资料。

教师小结:麦哲伦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进行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上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学生自由读一读,进一步了解麦

哲伦的环球航行故事。

2.引导: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究竟经过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下面我们

就通过一个模拟实验在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3.出示课本15页下面的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要求。

4.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本次模拟实验的要求:

①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②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麦哲伦航行路线的主要停靠点。

③在主要停靠点上插一面小旗,并用棉线将小旗按航行路线连起来。

5.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并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麦哲伦

航海路线的主要停靠点,在主要停靠点上插一面小旗,然后用红色的线按航行的路线将小

旗连接起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拟实验的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6.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小红旗连线情况,观看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想一想,

麦哲伦的航海路线,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

预设:

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后,你会发现:当取下连接小旗的棉线时,棉线呈环

状。这是因为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后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一一西边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7.教师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再一次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证明了浑天说、盖天说等

等都是错误的。

活动四:阅读地球的相关资料

1.教师引导:大家现在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员,那么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个怎样的位

置呢?

2.出示课本16页上面的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地球和太阳之

间的关系,再读一读旁边的相关文字,想一想从哪里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行星?

预设:

地球围绕着太阳做有规律的转动;自身不发光,并且质量足够大,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地

球是一颗行星。

3.除了这些,同学们还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呢?

预设:

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

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4.出示课本16页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这是一幅地球的图片,是从

太空拍摄的,大家想一想,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什么?蓝色部分可能是什么?咖啡色和

绿色部分又可能是什么?请大家比较一下蓝色、咖啡色、绿色部分的面积哪个更大?

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进一步思考,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预设:

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

能是森林或草原。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围绕太阳

转动。并且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最大,因此蓝色是地球的主要颜色。课后,有兴趣的同

学,可以阅读地球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活动五:在气球上粘贴陆地板块贴纸

1.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这是一个地球仪,模拟了地球上海洋、陆地的分布情况。

学生分别说一说地球仪上海洋和陆地的位置。

2.再出示一个蓝色的气球,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蓝色气球,再看一看地球仪,

想一想蓝色气球和地球仪的相同之处,然后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这个蓝色气

球上。

3.教师提供地球陆地板块贴纸,提醒学生注意分清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洲大陆、南

美洲大陆、大洋洲大陆、南极洲大陆等板块,一定要找到相应的位置。

4.学生分小组活动,对照地球仪在气球上贴上个陆地板块贴纸。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5.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贴好的蓝色气球,再将它与地球仪比较一下,看看哪一组

贴的最好,最与地球仪吻合。

6.讨论交流:刚刚我们对照地球仪,在气球上粘贴了各个陆地板块的贴纸,通过这个活动。

请大家比较一下各个大陆的分布情况,并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