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1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2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3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4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和温度2第2课热胀冷缩2第3课水受热以后4第4课水遇冷以后5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5课地球6第6课月球7第7课太阳8第8课日晷9第三单元昆虫第9课庞大的“家族”10第10课养昆虫11第11课探索昆虫的奥秘13第四单元繁殖第12课用种子繁殖14第13课用根、茎、叶繁殖15第14课动物的繁殖15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5课生物与非生物16第16课动物的庇护所18第17课环境变化以后19专业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第一单元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水温较低;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水温较高。因此,用手感受冷热是不准确的。3.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5.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6.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的变化。(1)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2)继续观测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温度(一般与室温相同)时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7.各种各样的温度计。(1)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2)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3)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4)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第2课热胀冷缩1.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将烧瓶放入热水中时,细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时,细玻璃管内液面下降。(2)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3)液体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缩小。2.气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将烧瓶放入热水中时,气球鼓起来了。(2)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时,气球变瘪了。(3)气体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缩小。3.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1)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2)冷却铜球,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3)固体受热时体积增大,遇冷时体积缩小。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5.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5)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洒出造成失火。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6)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造成爆炸。6.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1)夏天轮胎容易爆胎。(热胀)(2)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热胀)(3)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冷缩)第3课水受热以后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项目冰水水蒸气同无色、无味、透明……异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2.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2)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3)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4.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1)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3)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保持不变。(4)沸腾会产生水蒸气,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5.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6.水烧开后,水壶周围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液态小水珠。第4课水遇冷以后1.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后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棒后,从气态变成液态,形成了小水滴。2.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1)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露水。露水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珠、冬天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雾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3.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1)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不变,试管中的冰面会比原来的水面高一些。4.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1)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当达到0℃时,水缸里的水会结冰,体积会增大,会将缸撑破。(2)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了冰。(3)塑料瓶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会鼓胀。5.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第5课地球1.盖天说:汉代以前,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倒扣在地上;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即天圆地方。2.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由此,人们认识到海面不是平的。船模在球面上移动: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船模在平面上移动:一直能看见整个船身。(2)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球形的。(3)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这是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之一。3.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是球体。4.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5.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6.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或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其中,蓝色部分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第6课月球1.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它还是迄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2.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3.月球自己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4.观察月球表面。(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2)月球地貌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3)月球表面看上去明亮的是高地,看上去阴暗的是“月海”。5.模拟环形山的形成。(1)细沙模拟月球表面。(2)大小不同的石子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流星体,石子从不同高度落下表示流星体撞击月面的速度不同。较大的流星体撞击形成较大的环形山,较小的流星体撞击形成较小的环形山。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体撞击形成的。6.观察“环形山”的阴影变化。(1)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2)农历每月的初七至初九和二十二至二十四,太阳光斜射我们看到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7.模拟月球的公转。(1)落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2)月相的产生是因为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月球不透明,其一半的面积总会处于被太阳照亮的状态。(3)月相是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明亮的区域。8.月相的变化规律。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1)月相的变化周期大概是30天。(2)农历的一个月内,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3)认识月相名称。9.月亮和太阳一样,也会东升西落。第7课太阳1.太阳是一颗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5700摄氏度,内部温度可达1600万摄氏度。太阳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2.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3.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千米/秒。此刻照在你身上的太阳光大约是8分20秒前从太阳发出的。4.阳光照射到地面,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5.太阳一天之内东升西落,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高度角最小。6.上午9:00和下午3:00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以正午太阳高度为对称点,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呈轴对称。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7.同一时刻、同一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太阳高度角相同。第8课日晷1.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2.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1)影子的方向与光源所在的方向相反。(2)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照射角度越大,影子越短;照射角度越小,影子越长。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较长。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2)太阳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影子的方向变化是西→北→东。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3)同一时刻,我们周围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都是相同的。4.古代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移动的关系制造出了计时工具日晷。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5.日晷的工作原理: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晷针的影子会投向晷盘,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晷针影子就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比现代钟表的指针,晷盘则好比钟表的表面,用来显示时刻。6.日晷有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式日晷等。第三单元 昆虫第9课庞大的“家族”1.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占整个动物界种数的80%以上。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头胸头头胸头3.生活中常见的昆虫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蟋蟀、螳螂、蝉、七星瓢虫、苍蝇、蚊子、蟑螂等。4.昆虫中种类最多的是甲虫。甲虫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变成坚硬的鞘翅,覆盖在能飞的后翅上。5.做昆虫模型。第10课养昆虫1.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2.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会从日积月累的日记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3.养蚕方法。(1)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并扎孔透气。(2)移动蚕宝宝时要用毛笔轻轻地扫。(3)蚕宝宝喜欢吃新鲜的桑叶。(4)要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4.观察蚕卵和蚁蚕。(1)蚕卵是淡灰色的椭圆形,中间凹陷,快孵出蚕的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2)刚出生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5.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连接两个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6.观察蚕宝宝。(1)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身体由短变长,由细变粗,体色由黑色变成青白色。(2)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7.蚕蜕皮。(1)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2)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蜕4次皮。(3)蚕在蜕皮前不吃也不动,称“眠”。8.蚕吐丝结茧前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还有些透明,开始摇头晃脑地练习吐丝。9.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蚕蛹的作用,由一根蚕丝组成。10.蚕在蚕茧中还会蜕皮2次,蚕的一生共蜕皮6次。11.飞蛾破茧而出,它的形状头像蝴蝶,全身被白色鳞毛。胸它不再进食、不能飞行。腹雌、雄蚕蛾交尾产卵后不久便会死亡。12.蚕的一生。(1)蚕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有关。(2)从蚕卵中破壳而出到蚕蛾死亡约50天。(3)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13.菜青虫的一生也会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第11课探究昆虫的奥秘1.除了通过观察昆虫、整理分析观察日记,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的奥秘。2.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是合理的。(1)要考虑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除了对比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要保持完全一致。(2)要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就要选取更多的样本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考虑了公平性;“10条蚕宝宝”避免了偶然性。3.对提出问题的要求。(1)提我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找到答案的问题。(2)提与“谁、什么、怎么样、什么样、哪里”等词有关的问题。4.“米在什么情况下不容易生虫?”这不是可以马上通过实验研究解决、找到答案的问题。第四单元繁殖第12课用种子繁殖1.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2.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皮:保护种子。(2)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3)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叶。(4)子叶:提供或转运营养物质。有的种子有一片子叶,有的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单子叶)菜豆种子(双子叶)3.浸泡蚕豆种子可以加快种子发芽的速度。4.种子的萌发会先长根,后长茎和叶。5.将种子按不同方向摆,根都会向下生长,芽都会向上生长。6.葵花子的可出苗土深由葵花子的长度、土壤硬度等因素决定。通常土深不能超过4厘米。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1)借助果皮弹力传播种子的植物:凤仙花、油菜、豌豆等。(2)借助风传播种子的植物:蒲公英、悬铃木、槭树等。(3)借助水传播种子的植物:椰子、水葫芦、睡莲等。(4)借助动物传播种子的植物:野樱桃、鬼针草、苍耳等。第13课用根、茎、叶繁殖1.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繁殖。2.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营养繁殖。3.用根繁殖。(1)红薯的块根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2)蓟的根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4.用茎繁殖。(1)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2)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就能生根、发芽、开花。(3)用茎繁殖的方法有扦插、压条等。5.用叶繁殖。(1)落地生根的叶上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2)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第14课动物的繁殖1.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2.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1)动物求偶的方式多种多样。孔雀开屏角马搏斗弹涂鱼跳舞雄蛙鸣叫(2)动物求偶成功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3.观察鸡蛋。蛋黄上面明显的小白点是胚盘,蛋黄上有明显小白点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4.人类胎儿的生长发育。5.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1)像鱼、鸟等动物那样产卵的繁殖方式叫卵生。(2)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6.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7.很多父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还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5课生物与非生物1.像动物、植物这样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像石头这样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2.生物的特点。(1)植物的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不能运动。(2)动物的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3)生物的共同特点:都会生长,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3.石笋“长高”是石灰岩堆积的结果,不具备生命特征,不是生物。4.青苔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是生物。5.识别生物和非生物。(1)图中属于生物的是山羊、松树、青草、小鱼、乌龟、老鹰等;属于非生物的是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等。(2)以动物(山羊)、植物(松树)为例将有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连线。(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中的非生物。第16课动物的庇护所1.大自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2.野生动物的家。(1)松鼠在树木主干的松软处挖一个洞,主要用来储存食物、躲避天敌、遮挡风雨。(2)燕子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将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黏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3)黄鳝常在稻田、小溪、池塘等处的淤泥里自己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石洞中穴居和冬眠。(4)蜜蜂会用蜂蜡筑造成六角形的巢房,然后拼合成蜂巢,以便蜂王产卵、储存蜂蜜、养育幼虫等。(5)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树洞或石洞里。(6)蚂蚁的巢穴在土壤里。3.动物的家有适合动物们生活的环境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躲避天敌等。4.动物们不会一直住在家里。它们总是忙忙碌碌,会出去寻找食物、寻找配偶、寻找安家的材料,季节变化时有些动物还会迁徙到别的地方。5.给鸟儿安家。(1)要考虑鸟巢的材料、尺寸,安放鸟巢的位置、时间,鸟巢的清洁,如何吸引鸟儿入住等因素。(2)鸟儿的家一般安在屋檐下、庭院树木的枝头上、大树的树杈间等隐蔽的地方。(3)鸟儿的家一般用枝条、草茎以及毛、羽等材料搭建。第17课环境变化以后1.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2.季节更替时,生物的适应方法。(1)雷鸟会变换羽毛颜色。(2)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3)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4)猴面包树靠粗壮的树干蓄水来度过旱季。(5)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3.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而具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等灾害性事件。当生物无法适应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4.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的。5.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石油泄漏、排放废气等。6.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7.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8.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修建铁路的方案。(1)尽可能绕避。(2)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通道,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3)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等。(4)听取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当地牧民的建议。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1.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素养: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2.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1)作出假设时要把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都罗列出来,但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因素作出假设。(2)搜集证据时可以多做几次实验,这样得到的数据更可信。(3)可以用表格记录、整理信息。3.摆的快慢与摆线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越慢;摆线越短,摆越快。4.摆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算一次摆动。【教材简析】本课包含两个活动。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导热快慢,铜、铝、铁等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较。通过对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比较,建立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这一初步认识。学生们通过交流活动,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说前面几课的研究活动突出的是热传递方式的探究,那么本课中“哪个传热快”这一活动,注重的则是导热性能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传热性能是不同的,从而为下一课《做个保温杯》积累知识和经验。【学情分析】关于热现象,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水”单元已经有所了解。在本单元,学生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通过前一课对热传导的深人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那么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在相同的热源中,它们导热速度相同吗?哪个快,哪个慢?通过设计研究导热比赛的活动,学生将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本课的“三种金属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完全建立在前一课《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对于实验中蜡烛油和感温油墨的运用,学生会借鉴已有经验,把原来是单一的观察,设计成横向的对比实验,这也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思维上获得的又一提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从热量的传递角度认识效率。科学探究目标1.尝试基于所学的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2.熟练操作不同材料物体的导热性能实验。3.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从实验证据中发现物体导热性能的差异。4.能够分析制造某种物品时选择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原因。科学态度目标1.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3.关注科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乐于进行科学的调查。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发现材料因为导热性能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2.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对比实验。难点:学生能明确对比实验的关键要素,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油、感温油墨、铁丝、铝丝、铜丝、酒精灯、火柴、湿布、护目镜,温度变化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教科书70页的图片。2.提问:这些厨房里的用品,哪些传热快?哪些传热慢?3.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4.教师继续提问: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方面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厨房中的工具和工作情形,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在传热性能上是否有差异。二、探索(一)活动一:塑料勺、木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1.实物投影:出示大小相同的金属勺、木勺、塑料勺。2.提问:如果同时将它们放在热水中,进行一次传热比赛,预测一下谁是冠军?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3.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4.交流实验方案:怎样倒水?怎样放汤匙?蜡涂在哪里?5.出示课件:还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说一说。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7.汇报实验情况。8.小结: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像实验中的金属材料那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等材料,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设计意图:观察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用蜡的熔化过程反映热传导的过程与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热传导概念。这一实验的进行使学生获得了十分丰富的感知,学生对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有了初步的认识。9.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10.课件出示概念并板书。11.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应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12.刚才的实验,大家已经证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很好,是不是所有金属的传热本领一样好呢(传热速度的快慢)?设计意图:学生比较了不同材料勺子的导热性能后,认为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那么所有的金属材料导热性能是否一样呢?引出后边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研究铜、铝、铁三种不同的金属材料,认识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是有差异的。(二)活动二:比较铜丝、铁丝、铝丝的导热性能1.课件出示三种金属丝,分别是铜丝、铁丝、铝丝。请大家猜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速度快一点。2.学生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3.提问: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用蜡的熔化来感知物体的冷热,这种方法有什么不足?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吗?4.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根据材料,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更加科学的实验方案?5.师生一起交流、讨论实验方案与实验注意事项。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实验需要控制一定因素,强调如何做到安全的实验。对于导热比赛的实验观察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后,可以给学生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根据实际条件与效果选择实验方案,自主开展研究。7.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8.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设计意图:在上一个实验中,学生知道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好,但是不是所有的金属的导热性能都一样好呢?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能也不相同。在实验中,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积极影响,感悟到人类对于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三、研讨1.提出问题: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材料传热更快?2.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思考。3.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和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证据的基础上主动论证,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师生达成共识。4.师生一起分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更多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拓展1.回顾思考:锅主要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制造?锅把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什么?设计意图:学习是为了应用,把对金属的传热性能的研究与相关应用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让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热的良导体?哪些地方需要热的不良导体?课外进行科学调查活动,继续研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课外科学调查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进行科学调查,从而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材简析】本课旨在探究保温杯和保温瓶内胆的原理,揭示其中关于热的物理规律。保温杯一般是陶瓷或不锈钢的,设计有真空层,顶部带盖,密封严实,是从热传递的多个方面去研究设计的,做到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观察常用材料的导热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活中保温、散热等技术的应用。本课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将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倒入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测量哪一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到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是热的良导体;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是热的不良导体。活动二是测量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各种材料的保温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明白制作保温杯该选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第三个活动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并通过存放冰块,检测保温杯的效果。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可以作为本单元的一个嵌入式的评价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任何设计都不是完美的。一个设计在某一方面是最好的,在其他方面可能就有缺陷。在设计时,如成本、安全性、外观、环境影响以及方案失败等其他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对热传导的深入观察研究,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认识了热在固体中的传递特点,并比较研究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本课所设计的活动其实是对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的解释和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哪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哪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3.保温、散热技术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3.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在研究后改进产品。4.创作科学小论文等呈现保温杯探究的过程与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2.关注他人的探究成果,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经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制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2.讨论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3.感受到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难点: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配套的杯盖、泡沫塑料、毛巾、一些包裹杯子的材料、冰块、实验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保温瓶内胆。【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教科书73页图片:冬天喝热水,让我们更舒适。2.提出问题:怎样让热水盛在杯子中不容易变冷?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熟悉的图片,激发研究热传递的兴趣,并由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避免学生被动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探索(一)活动一:测试比较各种保温效果的方法1.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