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要点精编+拓展提升】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1页
第6课《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要点精编+拓展提升】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2页
第6课《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要点精编+拓展提升】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3页
第6课《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要点精编+拓展提升】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4页
第6课《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要点精编+拓展提升】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陶罐和铁罐》类文阅读一、知识要点二、基础巩固(一)(2023下·三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________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和睦()

羞耻()

碎片()2.请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3.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彼此相处融洽友爱。()(2)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铁罐的性格是,陶罐的性格是。5.选段中铁罐的神态变化是→→。6.选段主要是通过和描写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特点的。铁罐就像是生活中那些、的人,而陶罐则代表、的人。7.铁罐认为自己,陶罐一碰就会,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的,并不是来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8.“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相提并论”指(

)A.相处平安,不吵架。 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一起比较。9.选段在表现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时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10.选文中的省略号表示()A.陶罐胆小,说话断断续续。 B.陶罐的话没说完,被铁罐打断了。C.省略陶罐说的重复的话语。11.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答案】1.mùchǐsuì2.傲慢谦虚轻蔑恼怒3.和睦相处相提并论4.傲慢无礼谦虚、宽容5.傲慢轻蔑恼怒6.语言神态骄傲自大傲慢无礼谦虚宽容友善大度7.坚硬破碎盛东西互相碰撞8.B9.B10.B11.铁罐,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瞧不起别人,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字音。和睦:mù,相处融洽,没有争吵。羞耻:chǐ,不体面;不光彩。碎片:suì,破片;小碎块。2.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原文:“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睦相处:彼此相处融洽友爱。在文中指陶罐想和铁罐融洽相处。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在文中指铁罐认为陶罐不能和自己放在一起比较。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文中“铁罐傲慢地问”“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可知,铁罐的性格是傲慢无礼的。由文中“陶罐谦虚地回答”和面对铁罐无理的话时陶罐说的话可知,陶罐的性格是谦虚、宽容。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文中“铁罐傲慢地问”“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恼怒了”可知,铁罐的神态变化是:傲慢——轻蔑——恼怒。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描写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和说话时的神态,所以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特点的。铁罐的性格是傲慢无礼的,就像是生活中那些骄傲自大、傲慢无礼的人。陶罐的性格是谦虚、宽容,代表谦虚宽容、友善大度的人。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文中铁罐问陶罐敢不敢碰它和它说的话“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可知,铁罐认为自己坚硬无比,陶罐一碰就会碎。由陶罐的话“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可知,陶罐认为它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8.本题考查理解句中词语的含义。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这里指铁罐不满陶罐和自己进行比较。案选择B。9.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文章主要描写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铁罐和陶罐的特点的。所以是运用了语言描写,选择B。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结合省略号后面铁罐说的话“住嘴!”可知,陶罐的话没有说完,被铁罐打断了。所以省略号在这里表示陶罐的话没说完,被铁罐打断了。答案选择B。1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课文最后结局:谦虚的陶罐依然光洁如新,而傲慢的铁罐早已腐蚀成了锈土,消失不见了。我明白了看待问题要全面,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可以从这篇课文的启示,告诉铁罐它哪里不对,需要怎么改,言之有理即可。如:铁罐你骄傲自满是不对的,你要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学会看到自己的短处。(二)(2021下·贵州铜仁·三年级统考期末)课内阅读。“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1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愤怒——()耻辱——()13.在短文第2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14.文段在表现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时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15.从“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的性格特点是。从“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的性格特点是。16.许多年后,陶罐依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已消失不见。面对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你从中明了什么道理?【答案】12.恼怒羞耻13.“

?”

,“

?”14.B15.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16.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人要宽容,要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分析】1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近义词:恼怒。耻辱:声誉上所受的损害;可耻的事情。近义词:羞耻。13.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的理解。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加逗号,引用的话用引号。表示反问,用问号。即:“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14.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从“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可知,这是运用了语言描写。15.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陶罐的性格特点是谦虚友善。从“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的性格特点是傲慢无礼。句子通过语言和神态描写展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16.考查说出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明白的道理。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陶罐被人们看成是很有价值的东西,而铁罐到最后连影子都没有见到。它们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从中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三、类文阅读(一)(2023上·山东济宁·三年级统考期中)阅读。①秋天来了,人们忙着秋收。一群小蚂蚁也忙着往洞里搬运食物准备过冬。它们有的滚着圆圆的豆粒,有的抬着大虫子,还有的扛着树叶……大家干得可欢啦!②有一只蚂蚱,它既不搬食物,也不拾树叶,只是懒洋洋地吹着口琴,还自言自语地说:“趁着这大好时光,还不痛痛快快地玩,这群傻瓜在瞎忙什么?”③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小蚂蚁们在温暖的洞里,一边开着联欢会,一边享用着秋天就准备好的美食,快乐极了!④雪地里,那只吹口琴的蚂蚱捂着空空的肚子,在垂头丧气地走着。它多么渴望有一片树叶落下来呀,哪怕一颗小小的豆粒也好啊!可是,它什么也没有等到,终于倒下了……17.给短文加个题目:。18.下面句子各是哪个词语的意思?把词语的序号写在(

)里。①垂头丧气

②自言自语(1)蚂蚱吹着口琴,还自己和自己说话。()(2)蚂蚱因为没有吃的,饿得低垂着头,一点儿精神也没有。()19.文中画“﹏﹏﹏”的句子写的是一群小蚂蚁的情景。20.分别写出两个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1)词语(2个):

(2)句子(2个):①

②21.你想对蚂蚱说些什么?请写下来。【答案】17.蚂蚁和蚂蚱18.②①19.忙着秋收劳动20.绿油油金灿灿它们有的滚着圆圆的豆粒,有的抬着大虫子,还有的扛着树叶。雪地里,那只吹口琴的蚂蚱捂着空空的肚子,在垂头丧气地走着。21.不劳动只等着天上掉馅饼,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解析】17.本题考查拟写文章题目的能力。首先要了解标题的作用,常见作用为: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主旨、交代主要人物、比喻义或象征义、设置悬念。从文章整体来看写了“蚂蚱”和“蚂蚁”在秋天来了的样子以及冬天的样子,分别展现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所以可以拟题为《蚂蚱和蚂蚁》。18.本题考查词语意思。(1)自言自语:自:自己的意思;言、语:说的意思。故“蚂蚱自己和自己说话”是自言自语。(2)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非常失望或沮丧的神情。故“蚂蚱一点儿精神也没有。”是垂头丧气。1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划线句子写“一群小蚂蚁也忙着往洞里搬运食物准备过冬。”可知写的是小蚂蚁准备过冬的食物;从“它们有的滚着圆圆的豆粒,有的抬着大虫子,还有的扛着树叶……大家干得可欢啦!”中“滚”、“抬”、“扛”可以看出蚂蚁非常忙碌。故得出答案:小蚂蚁忙着秋收劳动的情景。20.本题考查语言特色。新鲜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指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另一方面是指精彩的、生动的或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找出词语和句子即可。(1)绿油油:是指植物茂盛、绿意盎然的景象。金灿灿:形容金光耀眼。(2)“它们有的滚着圆圆的豆粒,有的抬着大虫子,还有的扛着树叶。”运用一系列动词写出小蚂蚁忙碌搬运食物的情形,生动形象。“雪地里,那只吹口琴的蚂蚱捂着空空的肚子,在垂头丧气地走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吹口琴的蚂蚱饥饿的状态。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分析,在整篇文章中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勤劳的蚂蚁,一个是等待不劳而获的蚂蚱,分别展现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所以小蚂蚁才是机智的,运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即可。如: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凡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二)(2023上·山东潍坊·三年级校联考期中)池塘中的怪物①一只红蜻蜓在池塘上飞来飞去,习惯性地用尾巴在水面上点了几下。突然,“哗”的一声,池塘中央泛起了一朵很大的浪花,冒出一股浑水。红蜻蜓觉得奇怪,一边飞一边喊叫:“池塘中有点怪,水一下变浑啦!”②小花猫听了红蜻蜓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③小花狗听了小花猫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④山羊听了小花狗的话,说:“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⑤小花狗说是听小花猫说的,小花猫说是听红蜻蜓说的。山羊带着小花狗他们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碧波荡漾,没有什么异样。红蜻蜓说:“我可没有说谎,刚才我亲眼看到这儿泛起大水花,水都浑了。”⑥山羊说:“那你为什么说池塘中有怪物呢?”⑦红蜻蜓委屈地说:“我只说池塘中有点怪,可没有说有怪物啊。”⑧这时,池塘中的一条大鲤鱼探出头来,笑着说:“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22.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2)形容碧绿色的水波起伏不定的样子。()2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保持不变。24.最惊恐万分的是。它说了什么?用“﹋﹋”画出来。25.听了小花狗的话,山羊是如何表现的呢?26.想象一下听了大鲤鱼的话,山羊会说点什么呢?【答案】22.惊慌失措碧波荡漾23.池塘中没有什么怪物。24.小花狗

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25.镇定自若,仔细调查询问,查明原因。26.凡事都应深入实际调查,千万不可见到一点表面现象就信口开河,乱说一通,更不能添油加醋,越传越离谱。【解析】22.考查找关键词。作答时要认真审题,题中要求“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要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与意思相符的词语。(1)第④段,读句子“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可知,你别被吓得慌了手脚,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故句中的“惊慌失措”的意思是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2)第⑤段,读句子“山羊带着小花狗他们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碧波荡漾,没有什么异样”这句话中“碧波荡漾”与“形容碧绿色的水波起伏不定的样子”相符。23.考查改写句子。第⑧段,读句子“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这句话是反问句,要将其换一种说法,意思保持不变,可将句子改为陈述句。把句中的“哪有”改为“没有”,去掉“啊”,问号改句号。即:池塘中没有什么怪物。2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文章第③段“小花狗听了小花猫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可知,最惊恐万分的是小花狗。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与把握。从第④段“山半听了小花狗的话,说:‘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可知,听了小花狗的话,山羊镇定自若,仔细调查询问,查明原因。26.考查对文章中心的把握。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通读文章可知,小动物们因为蜻蜓的一句话,没有去证实就以为池塘里有怪物,直到大鲤鱼出来解释才发现是误会了。听了大鲤鱼的话,山羊可能会说“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仔细调查真实情况,不能夸大事实,实事求是。”(三)(2023上·山西临汾·三年级统考期中)小黄牛找食吃①小黄牛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牛妈妈对小黄牛说:“孩子,你已经长高了,长结实了,不能老是跟着妈妈了,你应该自己出去找吃的了。”小黄牛点了点头,就出去找吃的了。②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院子里长满了向日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小黄牛又饿又渴,扬起头就要吃。这时,它想起妈妈叮嘱过的活:“孩子,农民伯伯种的庄稼,我们不能吃它的叶子,叶子没了,庄稼就不能活了,农民伯伯就没吃的了。”于是,小黄牛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③小黄牛拖着瘪瘪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啃树皮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干活累了,正要到老榆树下歇息乘凉。小黄牛想: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以后还怎样乘凉呢?④……⑤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它走了好长时间,虽然又累又饿,但终于来到草原。它东瞅瞅,西看看,终于找到了妈妈带它吃过的草:叶子细长,绿绿的,软乎乎的。一嚼起来,又香又甜,还流着汁水呢!它高兴得又蹦又跳,痛痛快快地吃了个饱。⑥傍晚的时候,小黄牛回到家里,告诉妈妈哪种绿叶能吃,哪种绿叶不能吃的理由。牛妈妈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一个劲儿地夸它:“真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小黄牛得到妈妈的夸奖高兴极了。27.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下面的词语,再把词语意思写下来。茂盛:眉开眼笑:28.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A.伤心 B.赞美 C.请求 D.疑问29.用“______”画出两个比喻句,30.从哪里看出小黄牛是个“能吃苦又懂事的好孩子”?再读读课文,至少找出两处来说明。31.文中第④自然段的省略号,说明小黄牛还遇到了其他的困难。根据短文内容,你预测小黄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简单写一写。【答案】27.形容榆树的枝叶长的很多。形容非常高兴的神态。28.B29.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30.不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不吃老榆树的皮31.例:小黄牛拖着空空的肚子,走呀走呀,来到了一片玉米地旁。看着满地金黄的玉米。小黄牛饿坏了,张开嘴就要吃。这时,远处来了几个农民伯伯,他们拖着劳累的身体,边走边扇风。小黄牛见状想:如果我吃了玉米,那农民伯伯不就没有收成了吗?一年的辛苦不就白费了吗?【解析】27.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能力。结合短文第③段“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可知其中“茂盛”是形容老榆树的树叶茂盛。结合短文第⑥段“牛妈妈听了,高兴得眉开眼笑”可知其中“眉开眼笑”是妈妈夸奖小黄牛的话,表示妈妈因为小黄生懂事了而非常开心。28.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语气。划横线的句子是妈妈夸奖小黄生的话。小黄牛心里一直都记得妈妈对他说的话,也照做了,妈妈十分欣慰,所以是在感叹小黄牛长大了,更懂事了,应该读出感叹,赞美的语气。故选B。29.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辨析和提取。结合阅读短文第②段“叶子绿绿的,厚厚的,像猪八戒的大耳朵。”句中将“叶子”比作了“猪八戒的大耳朵”结合阅读短文第③段“茂盛的老榆树像一把大绿伞遮护着它的身子,它感到凉快极了。”句中将“茂盛的老榆树”比作了“一把大绿伞”。30.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首先需要仔细阅读课文,掌握句子表达的意思。在阅读短文第②段中“小黄牛慢悠悠地来到一户农民伯伯的院子里……小黄牛就到别的地方找食去了。”,第③段“来到了一棵老榆树下。……如果我啃了树皮,树不就死了吗?那农民伯伯以后还怎样乘凉呢?”第⑤段“小黄牛为自己能替别人着想感到高兴,突然间像长了好多力气,决心向草原前进,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可知不难看出小黄牛“能吃苦又懂事”表现在哪怕是已经很饿很饿了,也没有去吃农民伯伯种的庄稼,也不吃老榆树的皮,而是去找自己能吃的青草。31.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联想,发挥想象力。可以从多种角度解答,可自行选择其中一段,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联想补充。第②段小黄牛遇到的是向日葵,第③段遇到的是榆树,第④段可以预测小黄牛走到玉米地旁边,想到妈妈的叮嘱,也忍住饥饿没有去吃玉米。(四)(2023上·辽宁鞍山·三年级校联考期中)课外阅读。三个和尚①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能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又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谁挑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拾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②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倒在香案上,小庙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③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3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争着向前,唯恐落后。()33.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34.第1自然段是按顺序来写的。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语是、、。35.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多选)A.遇事不能互相推卸责任B.有危险的时候要团结,没有危险的时候不需要团结C.要共同合作,努力解决问题36.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是因为什么?【答案】32.争先恐后33.古时候三个和尚山上的一座庙里34.时间开始不久后来35.AC36.三个和尚都开始挑水了,水缸里的水又满了,又有水浇灌净瓶里的柳枝了。【解析】3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既要理解词语意思,又要回到原文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再用语言组织回答即可。这里要从本意和文中意义来理解。争先恐后,指竞相抢先而不肯落后;多用于形容人的动作等。结合第②段“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可知“争先恐后”在文中就是三个和尚抢着挑水救火。3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①段“传说古时候,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不久,又来了一个瘦和尚”“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可知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古时候,人物是三个和尚,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上的一座庙里。3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结合第①段“开始,他勤快地挑水”“不久,又来了一个瘦和尚”“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中的“开始、不久、后来”可知第①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3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掌握。结合第①段“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第③段“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可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互相推卸责任,要共同合作,努力解决问题。故选AC。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①段“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多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没水而开始枯萎了”、第③段“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净瓶里的柳枝又恢复了生机”可知,因为和尚开始挑水了,所以柳枝不缺水了,也就恢复了生机。(五)(2022上·福建福州·三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拉车[俄]克雷洛夫①天鹅、虾和梭子鱼三个是好朋友,它们商量拉一车东西送到城里去。②这天,它们把车子准备好了,试了试,觉得一点儿也不重,大家都觉得应该不费什么力气。可是当它们开始拉车时,不管怎么拉,车子都一动不动。③天鹅走起路来笨笨的,飞起来却又快又轻巧。它想了想,用绳子的一头拴住车子,自己拉住绳子的另一头。然后,它伸展洁白优雅的翅膀,轻盈地往天上飞。④梭子鱼根本不会走路,它就用绳子拴住车子,拉着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