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诗文和小说中的物象,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场景或道具意义上对象化的存在——如铺叙场景陈设,以展现人物活动环境;描写山川风物,以展现大自然的壮美;呈现日用起居之器皿,以暗示人物身份等等。中国文学中的物象更多地被表现为一种“意象”,可以“赋”、可以“比”、也可以“兴”。它投射和寄托了太多的人类情感和过往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物”就是“心”的外在形式。一方面,泪眼可以问花,人与隔雨的红楼,也可以心物相望,彼此窥探心思;另一方面,物象恰恰是时间流逝的见证,是时间箭镞的回响,是瞬息万变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定的标识物。

中国人用来记述、追忆时间的物象通常有两类。第一类是名胜古迹,它作为历史遗存,大至巍峨的城池宫殿、巷陌街道,小至埋入沙中的箭头、坐轿前的断肠銮铃。将箭头磨洗即可听到前朝的萧萧马嘶,而感慨东风周郎、铜雀春深;夜雨闻铃则令人肠断欲绝,仿佛连行宫的月色也凄冷刺心。

另一类用于标刻时间和空间的物象,则是自然之景。对杨慎或是辛弃疾而言,滚滚东去的长江,俨然就是惯看秋月春风的白发渔樵,在青山常在的背景中,目睹夕阳几度、朝代兴替、强虏灰飞烟灭。而陈与义在“长沟流月去无声”的寂静之中,也感受到了“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的伤感与悲痛。在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咏叹之中,一国之兴衰,似乎不过是不变山河的浮光掠影。在国家破碎、身世飘零之际,竟然也有“山河仍在”的慰藉。

毋庸讳言,在所有山川风物之中,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歌咏最多的核心意象,正是“月亮”这个超级典故。每当诗人们抬头望月之时,月亮显然就成了联想和记忆的枢纽。一方面,它所凸显的是同被朗照的共时性幻觉,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似乎整个长安城在融融的月光下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伏的杵声之中,而“捣衣”这一行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玉关良人”联系在一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形象生动地将自己与远在他乡的思慕对象,置于同一个苍穹之下。

另一方面,月色自古就有,赏月之人亦如恒河沙数。被月光所照亮的,既有秦、汉的雄关,唐、宋的二十四桥,也有明、清的秦淮河水。将时间“纵轴上”的意象,强行拉至空间并置的“横截面”,自然的物象所串联起来的,恰恰是纷乱历史的时间碎片。有时,“望月”这一日常行为所连接起来的,还有时间长河中的芸芸众生———诗人在这里抒发的幽思,并无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正是历史性的无名个体。诗歌所呈现的主题既非怀人,亦非思妇,而是对时间本身的抽象思考。

(摘编自格非《物象中的时间》)

材料二:

诗人比常人更敏锐地意识到:生死问题乃是时间问题的核心,人的时间意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意识。人的生命恰处于时间的有限与无限一对基本矛盾之中,一方面,人的个体生命是绝对的有限。另一方面,人又于群体生命的延绵中体验到无限的含义,每个人都在本能地渴求以有限之身而入无限之境。这样,人对自身生命的思考就很自然地集中到对时间的思考上,时间相对于人生也就具有了普遍而本质的意义。

如何化解有限与无限这一对基本矛盾呢?中国人不接受彼岸世界的诱惑,这决定了中国诗人只能采取从此岸亦即从有限中体验无限的方式,而这只有通过有限时间的价值绝对化才能实现。中国诗人主观地赋予他所体验到的时间一种普遍意义,通过时间的价值生成而将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由此突破具体时间的限制而体验到无限的意义。中国诗人实现了一种时间的转换,即在内心转换一下时间的透视侧面,使时间的具体意义无碍地升华为一种普遍意义。

正是在这样的时间意识支配下,中国诗人建成了自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时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诗人自我超越了具体时空限制而化为茫茫宇宙唯一的认知标准,时间可以因人而宜,人心可以自由往返吐纳,具体时间被淡化了、被消溶了,有的仿佛只是一体同仁、普运周流。诗人可以对不同时空中的经验一见如故,所谓“搅碎古今巨细,入其兴会”,个体时间被衍化为一种历史时间乃至宇宙时间,人也由此实现了对有限的超越。

中国诗人透视时间的视野非常广阔、贯通,面对历史和宇宙,他所关注的不是具体的表象,而恰是未被分割、川流不息的现象本身。这使得中国诗人意识中的时间既可流淌于巨山长川之间,也可栖止于小花小草之上,但无论在永恒的山川还是在易凋的花草,时间都具有同样自足的意义。无疑,这种时间已在很深层次上接近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从本质上讲,它无法完全被逻辑和经验所接纳,而只能属于诗,一种本体的诗。

(摘编自王向东《中国古典诗歌与时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学中的物象寄托着太多的人类情感和记忆,既是心灵的投射,也是不断变迁的时间之物中较为恒定的标识物。

B.作为记述时间的物象中被歌咏最多的意象,月亮能凸显出同被朗照的共时性幻觉,所以能够联结不同时空的众生。

C.每个人的生命都难以摆脱时间的有限与无限这一对基本的矛盾,中国诗人只能通过有限时间的价值绝对化来化解。

D.中国诗人意识中的时间在深层次上接近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很难用常规的逻辑与经验来解释,而只能属于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居处陈列着西洋钟、锁子锦靠背、雕漆痰盒等用品,由此可见其身份地位。

B.杨慎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和陈与义的“长沟流月去无声”在表情达意上颇有相近之处。

C.标刻时间的物象通常可分为历史遗存和自然风景两类,故《虞美人》中的“朱颜”应无时间意义。

D.杜甫关注的非具体表象而是未被分割、川流不息的现象本身,《登高》中长江在时间上意义自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B.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D.苏轼《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材料一在论述“物象中的时间”时,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请简要分析。(4分)

5.闻一多称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具有“宇宙意识”。请结合材料,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为例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英]狄更斯

我抬眼看看那上面的一扇窗,只见一个头发花白而神情愉快的男子在那儿,他怪怪地闭着一只眼向我点点头又摇摇头,再笑笑,就走开了。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毛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橱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过了一些时候,她摇铃了。“珍妮,”我姨奶奶对进来的女佣说道,“到楼上去,替我向狄克先生①问好,并说我想和他谈谈。”

我直挺挺地躺在沙发上(我怕稍动就会惹姨奶奶不快),珍妮见了有些吃惊,但她还是去执行命令了。姨奶奶背着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直到那从楼上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男人笑呵呵地走进来。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别装傻了,因为只要你肯,没人能比你更明白。我们都知道这点。所以,无论怎样也别装傻。”

那男人立刻严肃起来,朝我看看。我觉得他好像要恳求我千万别提到那个窗子。

“狄克先生,”姨奶奶说道,“你听我说起过大卫·科波菲尔吗?好了,别装作没记性,因为你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卫·科波菲尔?”狄克先生说,我觉得他是不大记得了。“大卫·科波菲尔?哦,对,当然啰。大卫,的确。”

“行了,”姨奶奶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如果这孩子不像他的母亲,就很像他父亲了。”

“他的儿子?”狄克先生说。“大卫的儿子?千真万确。”

“是呀,”姨奶奶继续说道,“他已经干了件好事呢。他跑了出来。哦,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②就决不会跑掉的。”姨奶奶坚定地摇摇头,表现出她对那从未来到人间的女孩的性格和行为所怀的信心。

“哦!你认为她就不会跑掉?”狄克先生说。

“天哪!看看这个人哪!”我姨奶奶很不客气地叫道,“这是什么话呀?难道我还不知道她不会的?她一定会和她的教母兼姨奶奶住在一起,我们会彼此相亲相爱。我倒想请教你,他的姐姐贝西·特洛伍德会从哪里跑掉,或跑到哪里去?”

“她不会跑的。”狄克先生说。

“那就好吧,”姨奶奶听到这回答后也缓和下来了,“你像外科医生的放血针一样利快,狄克,你又怎么能装得木呆呆的呢?现在,你看着这儿的小大卫·科波菲尔,我问你一个问题:我把他怎么办好呢?”

“你把他怎么办?”狄克先生怯怯地挠挠头发说,“哦!把他怎么办?”

“就是,”我姨奶奶神色严肃地举着手指说,“嘿!我要一个很得体适宜的建议。”“嘿,如果我是你的话,”狄克先生一面茫然地看着我,一面仔细想道,“我一定——”他似乎因为从对我打量时得到启发而生出他料想不到的想法,便很轻松地补充道,“我一定把他洗涮干净!”

“珍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但我当时并不理解——并转过身说,“狄克先生给我们大家指出了正确做法。烧洗澡水!”

虽然这谈话令我很感兴趣,但当这谈话进行时,我不禁观察我姨奶奶、狄克先生、珍妮,这样我对那房间的通盘观察才可算完全彻底了。

(董秋斯译)

①狄克是贝西的一个远亲,神经有些不正常,他的家人要把他送进疯人院,贝西将他收留并努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②大卫·科波菲尔在出生之前,贝西姨奶奶认为他母亲怀的是一个女孩,并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到贝西小姐吃惊的样子,大卫的称呼由“对不起,小姐”转换到了“对不起,姨奶奶”,可以看出他的聪明伶俐。

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是狄克先生“把他洗涮干净”的建议才让他留下来,让他结束了漂泊的生活。

C.在花园里劳作,家里有女佣,主动收留远亲狄克……这些细节从多方面展现出姨奶奶贝西小姐拥有比较好的家境。

D.狄克是小说的次要人物,用从窗子里对我眨眼的细节描写、重复啰嗦的语言描写等手法,使其形象鲜明可感。

7.关于文中画线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卫提及他出生时的事情,拉近了他与姨奶奶间的距离,也使对方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B.“被人抢劫”“一路走来”“没上床睡过觉”,这些经历与他的“褴褛行状”形成了照应。C.大卫自制力丧失,“一下大哭了起来”,可见他受尽了委屈,表现出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

D.“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暗示出大卫从逃离出来到现在至少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

8.小说选文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9.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把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又称漫画人物,性格刻画单调,缺乏变化;圆形人物则是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这样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遂胡服。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不愆,民之职也。

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赵造曰:“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治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进退之节,衣服之制,所以齐常民,非所以论贤者也。故圣与俗流,贤与变俱。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

B.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

C.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

D.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服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胡人所穿服装的总称,具有衣短袖窄的特点,利于骑射作战。

B.“修法不愆”中的“愆”意为犯错、犯罪,与《窦娥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中的“愆”意义相同。

C.“子其释之”中的“其”表示委婉的商量语气,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的“其”用法相同。

D.“以书为御者”中的“御”意为驾车,儒家六艺之一,与《诗经》“以御于家邦”中的“御”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认为那些受世俗礼法制约的普通百姓,是不能够和他们交流思想的;然而,接受教化就马上行动,遵循法令而不存私心,也是他们的本分。

B.赵武灵王认为那些贤智之士既能根据风俗制定教化,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教化;如果固执己见,不与时化,就难免沦为愚者、不肖者之流了。

C.伏羲、神农教化民众而不用刑罚,黄帝、尧、舜虽用刑罚却不迁怒,三王的法令制度也顺应时代。赵武灵王列举的事例撑起了治国不必法古的观点。

D.服饰正统的邹、鲁之民仍有超凡脱俗的行为,风俗特殊的吴、越地区仍有杰出人才,赵武灵王以此有力地反驳了“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的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

(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14.对于赵武灵王的改革举措,赵文和赵造反对的理由各有侧重,请加以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宿青草湖杜甫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邮签: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应该写于《登岳阳楼》之后,系杜甫在晚年漂泊湖湘时所作。

B.首联先“洞庭”后“青草”,点明了诗人正身处由北向南的舟行途中。

C.颔联写诗人停桨夜宿,驿馆报更之声清晰可闻,烘托出环境的寂静。

D.颈联写薄冰凌寒,冷气逼人,诗人望云月依稀,不知不觉已至天明。

王弼在《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尾联中湖雁之“象”蕴意丰富,请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泰伯》中,“,”强调士人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荀子《劝学》中“,”两句概括性的表述,与孟郊“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两句诗所表述的道理相通。

(3)《资治通鉴·唐纪》中有“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之说,这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幼年时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樊锦诗,身体一直很弱。196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时,樊锦诗却偏偏选择了敦煌,让她心动的是延续千年的莫高窟,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樊锦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创造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奇迹。

对樊锦诗而言,在敦煌的每一天都是在跟时间赛跑。壁画、彩塑的不断退化让她,有没有办法能够让这些珍贵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上世纪80年代末,樊锦诗接触到计算机技术,嗅觉敏锐的她立刻想到,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经过

30多年的探索,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技术规范和标准,这一技术指的是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技术,它集数字采集、安全存储、有效管理等多项功能。2016年5月,“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向全球发布。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奉献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时光,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樊锦诗还在为第二卷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她正为编撰敦煌考古的“二十四史”而努力。

18.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殚精竭虑偶尔忧心如焚

B.不仅忧心如焚偶然殚精竭虑

C.既殚精竭虑偶然忧心如焚

D.既忧心如焚偶尔殚精竭虑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B.“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向全球发布。

C.“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奉献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时光。

D.她正为编撰敦煌考古的“二十四史”而努力。

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较短的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延迟满足反映的是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否为了长远收益,暂时控制自己的即时满足冲动。例如玩电子游戏成瘾的人,①,延迟满足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不被满足,意味着被剥夺,这种感觉非常难受。

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于1966年起,在一家幼儿园进行了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糖果实验,以研究延迟满足②。糖果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园4岁左右的孩子。研究人员让这些孩子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陈设简单的小房间内,并给他们一块好吃的糖果,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掉糖果,③;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工作人员会再奖励他们一颗,也就是能吃两颗。有些孩子忍不住马上吃了糖果,而有1/3的孩子能忍住糖果的诱惑,他们用睡觉、唱歌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直到研究人员回来,他们获得了额外的奖励。

研究人员追踪了这些孩子几十年后的表现,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业表现和事业成就,他们的抗压能力、冲动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为了长远目标抵御短期诱惑,更容易成功。而缺乏耐心、需要即时满足的孩子,容易急躁、遇到挫折更易退缩,也更容易放弃。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处,两个短句分别使用了“这些”和“那些”,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自我价值。而通过投身时代、建功立业来由“小我”走向“大

我”,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这一过程中,应该秉持什么精神投身时代、建功立业?

有人认为,“功成必定有我”的态度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缺一不可。

复兴中学团委正利用校报举行“融入新时代,争做新青年”征文活动,请根据材料启示,以“未来路上的有我与无我”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与同学们共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测试

语文参考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B(3分。B项根据文意是自然物象中被歌咏最多的核心意象,选项扩大了范围)

2.C(3分。C项推理不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借“朱颜”表述的也是时间的流逝)

3.A(3分。A项,表述对人才的渴望)

4.①使用总分结构,先指出物象是较为恒定的时间标识物,然后分述了名胜古迹和自然之景两类物象中的时间。

②以月亮为例,重点论述了自然之景在标刻时间和空间上的作用。

(4分。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该句打破了时空界限,以永恒的江月连接代代无穷的无名个体,呈现出对时间本身的抽象思考。

②诗句通过“代代”“年年”把具体时间淡化,将个体时间衍化为一种历史时间乃至宇宙时间,具备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艺术效果。

(4分。答出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B(“贝西姨奶奶对是否收留大卫犹疑不定”理解不当,据“我姨奶奶感到大胜而平静了下来”可知,她本意是收留大卫的,她征求并采纳狄克的意见,体现出她对狄克的尊重,意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7.C(C项“怯懦脆弱的性格特点”分析有误)

8.①以“我”的儿童视角来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答“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相结合”等亦可)

②多采用对话形式展现情节,使叙事更加简约、集中。

③以姨奶奶拒绝男孩的情节切入,使叙事充满悬念。

④使用心理描写,使叙事细腻动人。

(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贝西小姐是扁平人物。主要体现在她怪异的性格上,她穿戴怪诞、言语古怪,还有向大卫挥刀、给大卫吃茴香汁等古怪举止,缺乏性格的变化。

②贝西小姐性格鲜明,容易辨认,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效果,加深了读者印象。

①贝西小姐是圆形人物。她之前讨厌男孩,离开了大卫,后来又接纳了他,虽性格怪异,却也内心善良,表明她的性格是发展的、丰富的。

②借以展示人性与生活的复杂,有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解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3分)

11.B(3分。前者为动词“犯罪”,后者为名词“罪过”,含义不完全相同)

12.D(3分。“超凡脱俗的行为”错误,“奇行”是指不合法度的行为,是贬义)

13.(1)现在大王要改变过去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教导百姓且建立礼制的方式。(“易”“胡服”“所以”各1分,大意通顺1分)

(2)既然如此,那么违背古法不应受责难,而遵循古礼也不值得赞许。(“然则”“非”“多”各1分,大意通顺1分)

14.赵文强调古代圣贤的教化不可更改;赵造认为世俗不可改变、蛮夷风俗不可亲近。

(3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得3分)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于是穿上了胡服。赵文说:“适应时势顺从民俗,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服装

有固定样式,这是礼法的规定;遵守法令不犯罪过,这是百姓的本分。这三个方面,都是古代圣贤的教导。如今君王放弃这些,而袭用远方胡人的服式,改变古人的教化,更改古人的行动准则,所以臣恳请大王要慎重考虑!”赵武灵王说:“您所说的只是世俗的见解。一般人拘泥于旧习俗,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这两种人,用来谨守职责、遵守法令罢了,是不能用来谋划长远事业、建立开创之功的。再说,夏、商、周三代的服式不同,却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有远见的人制定教化,那些无知无识的人就被制约;贤明的人讨论风俗,没才能的人只能是默守陈规。那些受服装穿着制约的民众,不能和他们讨论想法;那些拘泥于旧风陋俗的民众,不能和他们沟通思想。所以,习俗随时势而变,礼法只能跟随世俗推移,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接到政令而马上行动,遵循法令而排除私心,这是百姓的本分。有远见卓识的人,能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改变原来观点,通晓礼法的变化,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真正志在修身的人不依赖别人的赞许,治理当世的人不能完全效法古人,您还是放弃那些不正确的想法吧!”赵造说:“顺着民心进行教化,不用费力就会收到成效;依着习俗治理国家,考虑起来方便,做起来也容易见效。现在大王要改变过去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教导百姓且建立礼制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思不正,习俗怪僻往往使民心扰乱。所以,国君不采用奇装异服,中原地区不效法蛮夷的不开化行为,这是用来教导百姓且建立礼制的途径。况且遵循旧的制度不会出错,奉行旧的礼俗是不会走上邪路。我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赵武灵王说:“古今的习俗不同,为什么要效法古代?帝王的礼法也不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要遵循古代的礼法呢?伏羲、神农教化民众而不用刑罚,黄帝、尧、舜用刑罚而不仇视民众。而到三王时代,观察时事而制定法令,按照实情而制定礼俗,法令制度都顺应时代,衣服器械也都方便使用。所以治理国家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对国家有利不一定效法古代。圣人兴起,不是承袭旧制而获得天下;夏、商衰亡,是不变更礼法而灭亡。既然如此,那么违背古法不应受责难,而遵循古礼也不值得赞许。如果服饰奇异就会使人心思不正,这样服饰正统的邹、鲁两国就应该没有不正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