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1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2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3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4页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学案第7单元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深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2)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3)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剧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并日益深化(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经济(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甲午战后,列强掀起在华投资设厂、筑路、采矿等高潮。(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服饰、礼仪、交通、通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文化(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由此开端。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4)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16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2)主要战役:eq\x(\s\up1(02))1894年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1895年eq\x(\s\up1(03))威海卫战役。(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eq\x(\s\up1(04))马关条约》。(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①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eq\x(\s\up1(07))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2)过程:eq\x(\s\up1(08))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1901年签订《eq\x(\s\up1(09))辛丑条约》。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eq\x(\s\up1(10))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eq\x(\s\up1(11))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eq\x(\s\up1(12))反帝性质的组织列强通过eq\x(\s\up1(14))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改总理衙门为eq\x(\s\up1(13))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4)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陷入eq\x(\s\up1(1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日舰偷袭。(2)概况: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以日舰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2.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eq\x(\s\up1(01))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丘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结果:eq\x(\s\up1(02))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3.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eq\x(\s\up1(03))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eq\b\lc\{\rc\(\a\vs4\al\co1(①口号:“\x(\s\up1(04))扶清灭洋”。性质:反帝爱国运动。,②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③1900年春夏间在\x(\s\up1(05))京津地区形成高潮。))(3)结果:在eq\x(\s\up1(06))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4)意义eq\b\lc\{\rc\(\a\vs4\al\co1(①在中国近代\x(\s\up1(07))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图解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背景[思维拓展]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2)思想原因:信奉“武器决定论”。(3)战略原因:放弃和丧失制海权。(4)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5)外部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问题探究1]《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条款是什么?提示:《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条款是开设工厂。[概念辨析]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图解历史]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问题探究2]《辛丑条约》中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提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图解历史]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3]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提示: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天朝上国”梦碎——甲午中日战争一日本是以世界进步为目的地展开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迈入文明国的行列的起点。……战争中日本虽然有过野蛮的行为,但是西方社会依然接受维新之国为文明国的一员,而守旧的清国仍为尚未开化的野蛮国。——福泽谕吉《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二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三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教你读史]史料一中福泽谕吉从文明史观下解读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清政府失败的根源,但实质上是为日本侵略中国寻找借口。史料二信息“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静守勿动”“保舰勿失”说明李鸿章指挥失误。史料三中“举国争言洋务”是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前,只有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而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唤起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史料运用](1)史料一中福泽谕吉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本质问题。(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救亡图存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看待:福泽谕吉认为中国已堕落为野蛮国家,日本要用近代文明来开化中国。真实目的:为日本侵略制造舆论。(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政治、经济、军事已走向近代化,且战前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政治、经济、军事落后,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3)“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1)政治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严重,唤起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③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2)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3)思想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实业救国的思潮出现。主题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一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教你读史]史料一从通商口岸的分布到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地反映出列强的侵略范围发生了变化;强占租借地和《辛丑条约》的规定反映了侵略的内容有所变化。史料二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史料运用](1)据史料一中示意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结合世界史的内容分析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侵略范围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由以经济侵略为主到以政治军事控制为主。(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列强对外侵略转变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时期侵华战争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19世纪40-60年代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为首,俄美随后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国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续表时期侵华战争侵略国侵略方式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高考研析把握考向(2018·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并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舆论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1.(2019·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是指()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对于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说明帝国主义开始从商品输出为主改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并未改变,故A项错误;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这一举措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2.(2019·云南铜仁一中月考)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表格信息最能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A.认为只有学习西方才能救中国B.积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C.对甲午战败的深刻反思D.对外来先进技术的渴求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阶段的译书从国家来看,翻译日本相关著作明显高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