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202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部编版)解析_第1页
名著阅读-202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部编版)解析_第2页
名著阅读-202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部编版)解析_第3页
名著阅读-202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部编版)解析_第4页
名著阅读-202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训练(部编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部编版)

专题09:名著阅读(解析版)

1.(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保尔从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后来受朱赫来影响,革命意识觉醒,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B.保尔因感情受挫,选择离开家乡去工地干活,后来参加战斗,历经磨难,多次死里逃生。

C∙保尔病情恶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没有向命运屈服。

D.小说通过对保尔成长经历的描述,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争、建设场景和社会生活风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B.“保尔因感情受挫”表述有误,保尔并不是因为感情受挫离开家乡的,他为救朱赫来而被抓,后来侥幸

逃离监狱,离开家乡。

故选B。

2.(2023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中)为方便同学们借阅,班级图书管理员为《经典常谈》标注了四

个标签。其中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ʌ.启蒙读物B.国学入门C.历史评论D.白话典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C有误,《经典常谈》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

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启蒙读物,而且这本书

最初的目的是要做初中生的古典文化普及,所以作者采用白话文来重述,兼以“导读”的形式,希望可以

启发一般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所以,其语言风格并不像常见的学术文章那么枯燥、艰涩,反而采取一种

说故事、聊天式的闲话风进行古典文化导读,也可称为是一部白话典范,这本书不是历史评论:

故选C

3.(2023春•天津宁河•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

项()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

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

期的许慎。

故选Ao

4.(2023春•重庆云阳•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四章,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

一项()

A.《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B.《说文解字》是仓颉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

每个字。

C.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有误,《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

期的许慎;

故选Bo

5.(2023春•江苏无锡•八年级校联考期中)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根据你读《经典常谈》的经验,应

选择阅读的是()

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D.辞赋第H^一

【答案】D

【解析】考查名著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

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

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

三个专题。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

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据此可知,想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应选择“辞赋第十

—_.,,.

故选D

6.(2023春•浙江•八年级期中)带着具体目的去阅读,往往能更好的解决课内学习遇到的某个问题。为

了更好的学习课内古诗文,你选择性阅读了《经典常谈》中的相关章节并有了新理解,下列表达有误的是

()

A.《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都是非常经典的文言文,应该属于“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子”

部,可以选择去《文十三》一章进行深入阅读。

B.为了更好的对《〈诗经〉二首》中的主旨进行解读,你可以查阅《〈诗经》第四》中关于“诗言志”的相关

观点。

C.《经典常谈》里解释“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你认为《关雎》中的“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很好的例子。

【答案】ʌ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A.选项“应该属于'经史子集’四部中的‘子‘部”有误。“经史子集”四部分别指:经:经书,是指儒

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桃花源记》《小

石潭记》《核舟记》”不属于先秦百家著作和宗教类,因而表述有误。

故选A.

7.(2023春•浙江温州•八年级温州市第十二中学校联考期中)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

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概括。根据“屈原的爱国情感”联系名著内容筛选即可。

A.《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

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与屈原无关;

B.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屈原无关;

C.《周易》即《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

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

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与屈原无关;

D.辞赋,是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

赋;

故选Do

8.(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氐顿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一书,于1942年出版,作者朱自清当时在昆明西南大学任教。

B.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朱自清的着眼点虽然主要在于普及性,但是他也没有放弃学术性。

C.朱自清在《序》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D.中国文字相传是仓颉造的;八卦相传是女娟画的;《周易》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D.有误,八卦相传是伏羲画的,《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

故选Do

9.(2023春•山东青岛•八年级统考期中)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B.《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箍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

书中每个字。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B.《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

慎;

故选Bo

10.(2023春•江苏•八年级统考期中)请阅读《经典常谈》相关内容,完成小题。

小相想收集关于“苏秦”“张仪”的故事,他应该阅读()

A.《史记》B.《诗经》C.《战国策》D.《尚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

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

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根据原著的阅读记忆,可知在《〈战国策》第八》

中介绍了战国七雄中的游说之士,“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

亲秦。前一派叫‘合纵',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连横’,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一一只有

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接着后面介绍了苏秦、张仪的一些小故事。

据此可知,小相应阅读的是《战国策》一书。

故选C

11.(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开展以“漫步经典”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某班同学分成四组,

各展才艺。下面设计所涉及的经典内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取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渔家傲》中的内容,完成书法作品。

B.选取《红岩》中江姐和狱友们一同绣五星红旗来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场景,绘制海报,表现“信仰坚定”

主题。

C.选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条件艰苦的工地抢修铁路的片段,进行话剧表演,表现“青春励志”

主题。

D.选取《西游记》中大闹五台山的故事,创作连环画,表现孙悟空反抗封建制度的斗争精神。

【答案】D

【解析】D.“大闹五台山”是《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应选取《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故事,创作连

环画,表现孙悟空反抗封建制度的斗争精神;

故选D。

12.(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Iβ晒的一项是()

ʌ.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后又见鲁迅痴迷于神话图像于是托人买来了绘图的

《山海经》,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B.过寿日那天,刘四见虎妞特别听话,眼睛老跟着祥子,越看越气,就借故把气出在想打架的祥子身上,

给了虎妞一些钱,让她打发祥子赶紧离开。

C.保尔在筑路时,遭受到严寒的侵袭,患上了伤寒并发肺炎,生命垂危,被送回家,但他并没有被疾病夺

去生命,终于又一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D.周进辞去蒙师工作之后,靠帮姐夫记账维持生活,后在省城参观贡院,引发求取功名之心,得到姐夫的

资助,进京赶考,终在暮年中了进士。

【答案】C

【解析】A.“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不正确,应该是“鲁迅对长妈妈讲的美

女蛇故事印象深刻”;另外,长妈妈告假回家,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并非“托人买来”;

B.刘四没有给虎妞钱,虎妞和祥子租房成亲,刘四把车厂转手后消失,断了虎妞的念想;

D.周进在贡院参观时,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悲从中来,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

后满地打滚,痛哭不止,哭到口吐鲜血。姐夫金有余和朋友可怜他的遭遇,给他捐了个监生,他就破涕为

笑,趴在地上磕头。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故选C。

13.(2022春•山西忻州•八年级统考期末)第三小组收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感受保尔为了革

命具有的保卫黄河般的意志。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出身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13岁时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

B.书中描写了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等。

C∙保尔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D.保尔经受了严峻的自身与外在环境考验,坚持参加修建铁路,后因病致残,双目失明,以至全身瘫痪而

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理解识记。

D.“以至全身瘫痪而死”有误。保尔后因病致残,双目失明后,并没有死亡,而是凭借顽强的意志进行写

作,写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

故选Do

14.(2023春•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中)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

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概括起来,主要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

四种情形。请你在《经典常谈》和《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进行选

择性阅读的经验。

【答案】示例:学习《〈诗经〉二首》时,我了解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禁产生一个问题:

《诗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为此,我选读了《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这一章节。读后知道,

原来诗的源头是歌谣,先民通过歌谣来诉说心情,通过重叠来增强歌谣的节奏,后来这些歌谣被记录整理,

成为《诗经》。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运用。开放型试题,根据题干要求,在《经典常谈》和《给青年

的十二封信》中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进行选择性阅读的经验,选择性阅读概括起来,主

要有兴趣选择、问题选择、目的选择和方法选择四种情形,围绕这四种方式结合具体内容来论述,注意表

达得体,语句通顺,言之有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在国民党机关编写教材的朱自

清在著名学者杨振声的鼓励下于1942年创作这本书,旨在教会中学生读经典,这无疑是中学生的福音。它

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

到了深入浅出。这本书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

《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

十三个专题。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主要讲述了十二封作者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以青年们所

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

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

作者所选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

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读着这样的书,就好像是一位长者对着自己在面对面地传

授生活的智慧。

示例:我在阅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围绕“如何写好作文”这个问题,选择阅读《谈作文》这封信,

重点关注信中写作方法的介绍,明白了学文如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所谓临帖就是多读书,许多第一

流的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要写生,则须勒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15.(2023春•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中)班级准备开展“经典我来谈”名著阅读分享会。请根据你的

阅读兴趣或目的,结合《经典常谈》一书的具体内容写一段话,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和感受。(IOo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对汉字很感兴趣,通过阅读,我不但了解到许慎《说文解字》的历史地位,也知道了汉

字的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也称“六书”,如象形、指示、形声等,这些都加深了我对汉字的理解和认

识。我发现我们的文字真的是历史悠久,我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题干要求从《经典常谈》一书中任选一章,与同学们分享阅

读感悟。《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

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

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这十三篇。答题时需结

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选择《诸子第十》。在本篇中,朱自清说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授徒的人,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第

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孔子为了维护日渐崩坏的礼制,推广教育,使得许多平民百姓都能上学,这令我

感动不已。同时,我也要珍惜现在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

16.(2023春•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精读与

跳读相结合等不同的方法。请结合《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介绍你在阅读这部名著时采取的阅读方法,

以及阅读后的收获。(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学完《关雎》和《兼葭》,我对《诗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阅读了《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在“六义”的基础上,更了解了《诗经》的教化作用。

《经典常谈》让我收获了民族自豪感,比如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从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等方法中任意选择一利J结合

《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介绍自己在阅读这部名著时采取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后的收获即可。

示例:我采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方法。首先根据自己的兴趣跳读,如读了《春秋》与春秋五霸,《战国策》

与战国策士等等之后,再读《史记》,然后对《史记》进行精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了解了古代的历史

全貌,还能深入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事实,有助于深入理解《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经典文

言文。

17.(2023春•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圆豆同学推荐大家采用的方法阅读《经

典常谈》,并请你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方法提要阅读任务

任务一:学完教材中《诗经》二首以后,小九同学对《诗经》

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向她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一方法。_

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任务二:橙子同学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

是感兴趣的内容。阅读的内容是()

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

第二D.辞赋第H^一

(1)根据上述“方法提要”,请推测圆豆推荐大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

(2)任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务二:()

【答案】(1)选择性阅读(答案不固定,意对即可)

⑵任务一:《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本是唱诗给人听,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

“比”指的是不直陈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在诗的发端。

(三点中解释其中一点即可给分)

(3)任务二:D

【解析】(1)考查阅读方法。根据“方法提要”中的“每次阅读可以选择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

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可知,圆豆推荐大家采用的阅读方法是选择性阅读。

(2)考查名著阅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

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

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演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

再用赋。

比就是类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

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

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国风》

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3)考查名著内容。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

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他应该

选择阅读的内容是《辞赋第十一》。故选D。

18.(2023春•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

《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

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的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同意。《经典常谈》这种涉及面较广的作品适合选择性阅读,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作

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

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

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解析】考查名著阅读。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

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因为这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所以应

适合选择性阅读。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

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介绍了乐府诗到宋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以及中国诗歌受到的楚辞的影响。这三篇都与诗歌有关。《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现实义义和浪漫主

义的起源,《诗》是中国诗歌的发展,将这三篇联系起来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

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19.(2023春•上海•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

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咨;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

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

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____》

(2)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

(3)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

【答案】

(1)诗经

(2)重章叠句

(3)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结合“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可知,本段文字选自《经典

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2)本题考查诗歌特点。

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重章叠句的形式。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

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所谓重章叠句,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

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

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选文“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

位”可知,重章叠句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

20.(2023春•天津•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左传》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

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

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晋范宁作《毅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

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

【乙】《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它最长于战争的记载;它能够将千头万绪

的战事叙得层次分明,它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它的记言也异曲同工,不过不算独创罢了。它可还算不得

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书;它的顺序是依着《春秋》的。《春秋》的编年并不是自觉的系统,而且“断如复

断”,也不成一部“书”。

(1)上面两段文字都是介绍古代经典《》。【甲】文段出自______(作者)《经典常谈》中的《》;

【乙】文段出自《》。

(2)阅读【甲】【乙】两片段,说说《左传》的优缺点。

【答案】

(1)《左传(左氏春秋传)》朱自清〈春秋>三传第六(附)文第十三

(2)优点: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长于

战争的记载。缺点:迷信卜筮;算不得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书。

【解析】(1)考查对名著《经典常谈》的识记了解.

《经典常谈》是卷目泊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根据甲“《左传》

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

自成一家言”可知,甲是介绍古代经典《左传》的,出自《〈春秋》三传第六(附)》,《春秋》三传,指

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分别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谷较晚出而仅存,全以解经为

主。

根据乙“《左传》是说明《春秋》的,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可知乙也是介绍古代经典《左传》的。乙出

自《经典常谈》中的《X第十二》。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后来除了卜辞之外,还有讼辞。

(2)考查对《左传》的优缺点的理解。

根据甲“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和乙

“它最长于战争的记载;它能够将千头万绪的战事叙得层次分明”可概括,《左传》的优点:参考群籍,

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长于战争的记载。

根据甲文“但迷信卜筮”和乙文“它可还算不得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书;它的顺序是依着《春秋》的”可

概括《左传》的缺点:迷信卜筮,算不得一部有自己的系统的书。

21.(2023春・重庆云阳•八年级校联考期中)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

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读唐诗】

唐诗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

绝,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

万径人踪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一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

灭。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孤舟蓑笠

翁,

独钓寒江

雪。

(1)《江雪》的体裁是()

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五言古体诗D.五言乐府

(2)《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知识卡片: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

含蓄:要从浅中见深,小中见大。)

【答案】

(I)A

(2)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

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律诗八句四联,中间两句要求对仗,一句七字叫七言律诗,一句五字叫五言律诗。绝句一首四句,对仗可

前可后,押平声韵,一句七言的叫七言绝句,一句五言的叫五言绝句。

《江雪》共四句,且每句五个字,所以是五言绝句;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

示例:我认为《江雪》是铺排。首先,根据知识卡片,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

暗示一个境界。《江雪》中,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铺排“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

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从而突出了“江雪”的幽静: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为

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

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

22.(2023春•重庆江津•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

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

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二】

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

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1)【文段一】中的“书”是指《经典常谈》,“小学”是指:【文段二]中的“许氏”是

指,“这部书”是指《》。

(2)下列对《经典常谈》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ʌ.这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本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这本书体现了现代学术推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学的精神。

C.这本书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所以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特

别突出。

D.全书夸奇炫博,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答案】(1)文字学许慎说文解字

(2)D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相关内容。

第一空:【文段一】出自《经典常谈》的“自序”,这本书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

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朱自清先生的这本书的书目编排顺序上依次是:说文解字、

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书中自序中“各

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

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故第一空为文字学。

第二、三空:【文段二】出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书中原文“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作了一部《说

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

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说文解字》是文

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故第二空为许慎,第三空为《说文解字》。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

D.“全书夸奇炫博”表述有误。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

故选Do

23.(2023春•重庆灌南•八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

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

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

(1)请说说《尚书》中内容的由来。

(2)《尚书》记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虞夏商周时代,汉人将当时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

(2)所谓记言,是记事的一种特别的方式。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

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

自然要多得多。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名著内容可知,《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

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君告臣的话多

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的。汉人将虞、夏、商、周时代当时留存的

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

根据文段“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

未结集成书”可知:《尚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古代档案。

据此理解概括为:虞夏商周时代,汉人将当时留存的档案整理编辑,编成了《尚书》。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

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历史记言和记事都是尚书的组成部分,其中历史记言主要是记

录周朝的历史大事,而记事则是记录各种官方事务的情况。具体内容区别如下:1.历史记言:主要记载了

周朝的历史事件,如周公旦摄政、文王伐纣、周武王灭商、周成王驯服西戎等,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

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历史记言的地位非常重要。2.记事:主要记录各种官方事务的情况,如任免官员、赏

赐、祭祀、庆典、农事、衣服制度等方面的事务。这些记事记录了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

方面的具体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记事比较间接,记言比较直接。记

言是将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

难,费的心思要多得多。据此理解概括即可。

24.(2023春•重庆恭江•八年级校联考期中)名著阅读。

(1)《经典常谈》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

—的著作,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的顺序,并把许慎所著的文字学经

典放在首篇

(2)朗诵会上,同学们朗诵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文段,小语发现这些文段出自的著作《经典常谈》中都有提及。

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国学经典著作和文段相符。

国学经典著

作文段

文段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娉以鞅羁兮,骞朝碎而夕替。既替余以

①________

蕙^兮,又申之以揽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文段二: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A.《诗经》B.《尚书》C.《离骚》D.《史记》

【答案】

(1)朱自清传统文化经典经史子集《说文解字》

(2)CA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识记。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摆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一些主要的传统

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的著作,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

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

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根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知出自《离骚》。《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

学作品。“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

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

倏火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

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故选Co

第二空:根据“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可知主要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

具有很好的效果,可知选自《诗经》。

故选A<,

25.(2023春•重庆渝北•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

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

“天雨粟,鬼夜哭”。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填人名)的名著《》,这本书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

照传统的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放在首篇。

(2)请结合名著内容,具体说说“天雨粟”的原因。

【答案】(1)朱自清经典常谈经史子集说文解字

(2)有了文字,人们就会争着做商人,辛苦种地的人就少了。天怕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就降下粟来,让人

们存着救急。(大意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

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

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

等十三篇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来展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

貌,《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

仓颉造字导致人们对自然失去了朴素的敬畏,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原因就在于“文

字的产生会使得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百姓抛弃耕作而追求锥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益)。

上天知道将要发生饥荒,所以降下雨栗。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

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26.(2023春•江苏宿迁•八年级统考期中)语文老师组织了《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

(1)根据提示写出“经典”名字。

经典常谈

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

②《—》

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2)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

育人作用。

原句原义教育意义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铿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做学问要精益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比人。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2)_

(3)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Λ.《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

【答案】

(1)《春秋》《说文解字》《孟子》

(2)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3)D

【解析】(1)此题考查经典篇目。

①结合"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可知,这是《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史

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

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

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

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②结合“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可知,这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作为

中国最早的字典,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开创了部首检字法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科学文字学和

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③结合”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可知,这是《孟子》。《孟子》,是儒家的

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

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

外书》四篇,己佚。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

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根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知,其意思是:凡事有开始,但很少有(或鲜有)结果,有始无终;

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这句话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2)根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知,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

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

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根据“屈原的爱国情感”联系名著内容筛选即可。

A.《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

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与屈原无关;

B.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屈原无关;

C.《周易》即《易经》,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

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

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与屈原无关;

D.辞赋,是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

赋;

故选D。

27.(2023春•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期中)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小文为《经典常谈》制作了

以下阅读分享卡,请依据提示完善下表。

阅读分享卡

作品简介:《经典常谈》是作者(1)一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杨振声鼓励而编撰的一部国学研究专著。

该书共(2)一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3)「顺序,并把文学经典(4)—放在首篇,是一部见解

精辟、文笔优美的国学入门书。

语段批注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结合课文《〈论语〉十二章》,我更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5)

不但显示一个伟大人格一一孔子,并语段中“时习”的介绍也让我联系到课文中(6)“_,

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这一章,论述了做学问的方法;“择善”让我联系到课文

目:如“君子”“仁”“忠恕”,如中(7)“____,_____”这一章,论述了做人的学问。结合课文,

“时习”“阙疑”“好我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容,而朱自清先生的

古““隅反"''择善”“困学”等,

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介绍也让《论语》的内容更通俗易懂。

交流反馈:小语:小文,我最近也看了《经典常谈》,可是我觉得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

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

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帮助小文有理有据地反驳。

小文:(8)__________

【答案】朱自清十三经史子集《说文解字》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示例:小语你好!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

素养,帮助人们树立理想,懂得担当。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传统文化经典穿越

千年而不过时,教会我们许多,如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