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厉害了,我的国》“中国名片''中航天、军事、天文等领域的发展受到世界瞩目。它们与化学有着密

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B.“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

C“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钢铁是铁碳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错误;

B.“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材料为增强体、树脂为基体的新型复合材料•,

不是碳元素的单质,不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B错误;

C.高温结构陶瓷一般用碳化硅、氮化硅或某些金属氧化物等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

料,C正确;

D.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硅单质,D错误;

2.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

图”,其中单质b是黄色固体,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今化合价ZQF

-ɑer

-cgh

-b

-a

-------------------------------->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含氧酸盐物质类别

A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a和C反应可以生成b

C.e的浓溶液可用铝槽车运输

D.h的水溶液呈碱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质b是黄色固体,则b是S元素,故该“价类二维图”是S元素的,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

黄色,则f为Na2SO4,h为Na2SO3,故a为H2S、b为S、C为SO2、d为SCh,e⅜H2SO4,g为H2SO3,

f为Na2SO4,h⅛Na2SO3.

【详解】A.由分析可知,d为SCh,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才会使品红溶液褪色,非SCh,A错误;

B.a为H2S、c为SO2,两者反应方程式为:2H2S+SO2=2SI+2H2O,有S生成即为b,B正确;

Ce为H2SO4,浓硫酸与铝槽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可用铝槽车运输,C正确;

2

D.h⅛Na2SO3,为强碱弱酸盐,亚硫酸根发生水解,SO3+H2OHSO,+OH,溶液呈碱性,D正确;

答案选A。

3.类比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事

实。下列各种类比推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条件下,己知Fe与S能直接化合生成FeS,推测CU与S可直接化合生成CU2S

B已知Mg加入CUSO4溶液中Mg+Cu2+=Cu+Mg2+,推测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Cu2+=

Cu+2Na+

C.加热条件下,已知足量CU与浓硫酸反应只生成SO2,推测足量铝与浓硫酸反应也只生成SO2

D.已知足量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2,推测点燃时足量Fe与Cb反应生成Fe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热条件下,Fe与S化合生成FeS,表明S的氧化性弱,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低价金属硫化

物;CU有+1、+2两种价态,与S化合也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Cu2S,A正确;

B.Mg与CUSO4溶液能发生反应Mg+Cu?+=Cu+Mg2+,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先与水反应,产物

OH-再与CM+反应生成CU(OH)2沉淀,B不正确;

C.加热条件下,足量CU与浓硫酸反应只生成SCh,但加热条件下,足量铝与浓硫酸反应先生成SO2,

后来铝与稀硫酸继续反应生成H2等,C不正确;

D.足量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Fe(No3)2,但由于固态Fe与FeCl3固体不能发生反应,所以点燃时足量Fe

与Cb反应只能生成FeCI3,D不正确;

故选A0

4.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

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排放含No3一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E+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N2转化为NFU+的过程,N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这个过程是氮的还

原过程,A错误;

B.固氮作用指的是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②,B错误;

C.反硝化作用是指将硝酸盐转变成氮气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

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的过程,不一定有氧参加,C错误;

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NCh-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4+的含

量,D正确;

答案选D。

5.自然界中臭氧形成反应302(g)-2Ch(g)+Q的能量变化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能量

B.氧气比臭氧稳定

C.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D.总反应的Q=E3-E∣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3θ2-2Ch为吸热反应,203—302为放热反

应,故A正确;

B.氧气的能量比臭氧低,所以氧气比臭氧稳定,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故C正确;

D.总反吸热E2-E∣,Q为负值,应总反应的Q=El-E2,故D错误;

选D。

6.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

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为适量空气,氧化NO,使其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N2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C)2=N2T+2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工业废气中Co2、SCh为酸性氧化物,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固体1为CaCO3、CaSO3,气体1是不能被

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

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NaNo2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

体2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工业废气中Co2、SCh可被石灰水吸收,生成CaCo3、CaSO3,因氢氧化钙过量,则固体1为

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1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

处理后得到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硝酸钠,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气体2含有CO、N21经捕获剂得到氮气和CO,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防止污染

空气,故C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与含有NH: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

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故D正确;

答案选C。

7.某同学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改进装置,并对气体产物进行检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中正确的是(

98%浓酸的

少显水润

湿的朋神

选项现象结论

A.I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B.∏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均体现了SCh的漂白性

C.II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产物中有HzO

D.W中溶液颜色变浅,Iv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产生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蔗糖遇到浓硫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以水的比例脱出,

不是吸水性,故A错误;

B.a中品红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中滨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C.无水硫酸铜变蓝,可以用来检验水,但是品红溶液和滨水都有水,不确定使硫酸铜变蓝的水是否由反

应分解产生的,故C错误;

D∙IIl中溶液颜色变浅,是因为还有二氧化硫,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反应完全了,IV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C项的无水硫酸铜变蓝了,说明有水,这个水不一定是反应中产生的水,还要考虑∏中的其他试

剂,这是易错点。

8.一种化学冰袋含有Na2SO4∙lOH2O和NH4NO3,用时将它们混合并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

持一段时间。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中肯定错误的是

A.Na2SO4-IOH2O脱水是吸热过程

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zSOiIOhO脱水过程较慢

C.Na2SO4-IOH2O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D.NEhNCh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SO4∙lOH2O脱水是吸热过程,A正确;

B.因为十水硫酸钠脱水较慢,它一点点地脱水,水遇上硝酸核吸热,因此制冷效果可以维持较长,B正

确;

C.Na2SO4-IOH2O和NH4N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C错误;

D.硝酸镂夺取硫酸钠结晶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同时溶解吸热,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0

9.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Ch废气涉及的反应为CO2+4H2.里强色型∙CH4+2H2O。下列关于该反应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能减慢该反应的速率

B.钉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达到平衡时,v(正)=v(逆)=0

D.达到平衡时,CO2能100%转化为C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反应速率增大,选项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选项B正确;

C.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选项C错误;

D.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0.凭借清洁、储量大、能量转换率高、运行稳定等优势,氢能被现代工业视为最理想、潜力最大的新能

源。2020年上海进博会展览中,诸多氢能源汽车纷纷亮相。氢燃料电池被誉为氢能源汽车的心脏。某种

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每消耗11.2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NAB.a处通入的是氧气

C.右侧电极发生的反应为:C>2+4e-+4H+=2H2θD.右侧电极为电池的负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左端是负极,通入的是氢气;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以此解

答。

【详解】A.选项没有说明是否为标况,无法计算电池每消耗11.2L氢气,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故A

错误;

B.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左端是负极,通入的是氢气,故B错误;

+

C.由H+移动方向可知,电池的右端是正极,通入的是氧气,电极方程式为:O2+4e+4H=2H2O,故C

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右侧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漏选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以表面覆盖Cu2AbO4的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可以将CCh和CEU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

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

反应温度/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0(ΓC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B.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C.300〜400°C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增大

D.300〜4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温度升高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中250C时乙酸生成速率与催化效率均较大,则工业上制备乙酸最适宜的温度应为

25(ΓC,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故A错误;

B.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温度太高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则250-300°C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

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故B正确;

C.由300-4(XrC可知,乙酸生成速率与催化效率变化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越低,乙酸的生成速率越

大,故C错误;

D.由300-40(ΓC可知,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则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AC。

12.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铝与NaOH溶液产生气泡:2A1+2OΓΓ+2H2O=2A1OZ+3H2T

B.用浓氨水检验氯气泄漏:8NH3+3C12=6NH4CI+N2

Δʌ

C.实验室法制备氨气:2NH,C1+Ca(OH)2=CaCl,+2NH,↑+2H,0

,2+

D,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HSO3溶液:2MnO;+5SO;-+6H=2Mn+5SO^+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2A1+20H^+2H,0=2A10^+3H2↑,故A正确;

B.用浓氨水易挥发,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钱晶体和氮气:8NH3+3C12=6NH4C1+N2,故B正

确;

C.实验室用氯化镂和氢氧化钙固体加热制备氨气:

Δʌ

2NH4C1+Ca(OH)2-CaCl2+2NH3↑+2H2O,故C正确;

D.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NaHSo3固体,溶液紫色褪去,亚硫酸氢根被杨华伟硫酸根,其离子方

程式为:2MnO:+5HSO]+H+=2Mn2++5SO『+3H2。,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下列说法正确是

A.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添加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B.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

C.氮的固定就是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

D.水泥的主要成分为NazSiCh、CaSiO3、SiO2,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得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添加适量二氧化硫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防止

食物氧化变质;同时二氧化硫有毒性,能够起到杀菌消毒作用,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B正确;

C.氮的固定就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C错误;

D.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zSiCh'CaSio3、SiO2,它是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得,水泥的主要

成分是3CaO∙SiCh'2CaO∙SiO2>3CaOAI2O3,制取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B。

14.某可逆反应在某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从0~3min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l⅜?2C(g)

B.U(A)=υ(C)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由图求得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40%

D.反应开始至2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Imol/(L∙min)

【答案】AC

【解析】

【详解】A.C的物质的量增加、A和B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A和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物质的量

变化值之比等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A、B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到2min时达到平衡,故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海诊2C(g),故A正确;

B.对同一个物质而言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如U正(A)=υ逆(A),若选用不同物质的速率,

不同物质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如U正(A)=υ逆(C),则说明己平衡,但是

υ(A)=υ(C)没有指明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故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共有5molA,到平衡时消耗2molA,则A的平衡时的转化率为』匕xl00%=40%,故C正确;

5mol

5mol-3mol

D.反应开始至2min时,(Ac(A)5Lɔ-ι.—ι,故D错误。

V(A)=--------=--------------=0n.2mol1∙Lτ∙min

∆r2min

综上所述,答案为AC。

1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实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实验结论

将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火柴头(含KClo3)中

A

AgNo3溶液、稀硝酸,有沉淀生成含有氯元素

该溶液中可能含

B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b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SOj

C向NazS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出现淡黄色浑浊氯气的氧化性大于S

3+

D向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中滴入Fe(NO3)2,溶液变黄氧化性:H2O2>Fe

A.AB.BC.CD.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可以检验Ch不能检验CI0;,A错误;

B.若原溶液中只含亚硫酸根离子,硝酸会将其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硫酸根遇到钢离子产生白色沉淀,故

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含亚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至少一种,B正确;

C.向NazS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出现淡黄色浑浊,说明氯气将S2一氧化为硫单质,则氯气的氧化性大

于S,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C正确;

D.酸性环境中硝酸根离子也可以将Fe?+氧化为Fe?+,氧化剂不一定是H2O2,D错误;

故选BC0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16.某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夹

持装置均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铜丝--气球

澄清百

碳酸钙灰水氢氧

餐牙、化钠

稀硝酸F溶液

A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

L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

∏.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

上提

∏I.将A装置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A装置微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E装置中开始时出现浅红

微加热棕色气体

IV.用F装置向E装置中鼓入空气E装置中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V.一段时间后C装置中白色沉淀溶解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式为O操作I的目的是OD装置的作用是。

(2)C装置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操作H中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的

原因是。

(3)操作ΠIψA装置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E装置内气体颜色逐渐加深的原因是。

(5)操作V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

【答案】(1)①∙Cθ2②.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Ch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③.平

衡压强,吸收NO、NO2、CO2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①.CaCCh②.防止碳酸钙消耗硝酸过多,从而影响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3)3CU+8HNO3=3CU(NO3)2+2NO↑+4H2O

(4)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的空气排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排尽的空气生成少量

红棕色气体NCh,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的N02生成,所以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5)①.3NO2+H2O=2HNO3+NO(或4NO+3O2+2H2O=4HNO3),②.

CaCO3+2HNO3=Ca(NO3)2+H2O+CO2↑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原理是首先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0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防止空气中的

氧气对实验造成干扰,然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通过向E装置中通入空气,气体颜色变深,说明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最后处理尾气。

【小问1详解】

操作I是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对实验的干

扰。D装置的作用是平衡压强,吸收NO、NO2、CO2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2详解】

C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E中的空气排尽了,生成的沉淀为CaCO3,当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

将B装置上提是防止碳酸钙消耗硝酸过多,从而影响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小问3详解】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C)无色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U+8HNO3=3CU(NO3)2+2NO↑+4H2O。

【小问4详解】

CO2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的空气排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排尽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

色气体NCh,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的NCh生成,所以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小问5详解】

C中白色沉淀溶解是因为NCh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或

4NO+3O2+2H2O=4HNO'),硝酸能溶解碳酸钙沉淀,发生反应

CaCO3+2HNO3=Ca(NO3)2+H2O+CO2↑0

17.某研究性实验:

一、利用H2C2O4溶液和酸KMnO$溶液之间的反应(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8H2O+lOCO2T)来探寻“神奇神奇对化学实验的影响”,出现:

实溶液褪色时

解决方案

KMno&解决方案H2C2O4H2O

验实验间

序温度

V(mL)c(mol∕L)V(mL)c(mol∕L)V(mL)t(s)

20.0240.10

293Ktl

乙T∣20.0230.1V18

C313K20.02V20.11

(1)通过实验A、B,可探索出______的改变对反应加速的影响,其中VI=,T1=,

通过实验可探究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填实验序号)

(2)若t∣V8,则可以由实验A、B得出的结论是;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从反应开始到结

束,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的速度为(两个有效数字)。

二、利用以下不同的装置不同的化学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请回答以下问题:

(3)当a为锌、电极为铜、电极溶液为硫酸时,正极的反应式为:。

(4)当a为AI电极、该电极为镁、该溶液为溶液时,形成原电池的能量为。

(5)现在电池的工作原理为燃料和燃料(如02的出出的燃料),光纤为天线入,则应用通极(填

ab,下同),有16个g或g的参与时,转移电子的参加当为.

【答案】⑴①.浓度②.1③.293K④.B、C

(2)①.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②.0.(X)083mol∕(L∙s)

+

(3)2H+2e-H2t

(4)Al(或a)(5)①.b②.8NA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A、B,滴加H2C2O4溶液的体积不等,故实验A、B可探究出浓度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实

验A可知,保证溶液的总体积为6ml,B中H2C2O4溶液3mL,故需加水6mL-2mL-3mL=ImL;

A、B温度相同,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7;=293;B、C温度不同,其余条件相同,故通

过B、C实验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为:浓度;1;293K;B、C;

【小问2详解】

若t∣<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草酸的物质

的量为0.1OmoI∙L∣×0.003L=0.0003mol,高镒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L'×0.002L=0.00004mol,草酸和高镉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0∞3mol:0.00004mol=15:2,显然草酸过量,高锯酸钾完全反应,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

应速率为兽黑黑=O00O83mol∕(L∙s)°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

0.006L×8s

大;0.00083mol∕(L∙s);

【小问3详解】

AkCu、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金属铝做负极,金属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

2H+2e=H2to答案为:2H+2e-=H2t;

【小问4详解】

AkMg、氢氧化钠溶液之间,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失电子的是

金属铝,为负极,金属镁为正极。答案为:Al(或a);

【小问5详解】

甲烷燃料电池中,燃料甲烷需通入负极,故选b;甲烷电极的反应为

CH4+IOOH--8e-=CO^+7H2O,参加反应的甲烷为16g,即为ImoI,转移电子数目为8必。答

案为:b;8NA。

【点睛】在原电池中,金属活动强的金属电极不一定作负极。

18.化工原料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2A(g)U4B(g)+C(g),AH>O某温度下,向容积为I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0molA(g),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过程中A(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c(A)∕(mol∙L-1)t

2.5卜....——

o5θδΓδoδ~

请回答:

(1)若其他条件不变,在500s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将会(不变,加快,减慢)

(2)0-500s内,υ(A)=mol∕(L∙s)(,

(3)平衡时,A的转化率是.

(4)下列描述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B的浓度不再改变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答案】①.加快②.0.003③.50.0%④.B

【解析】

【分析】

【详解】(1)若其他条件不变,在500S时,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八1.5mol∕L

(2)0-500s内,ΔAc(A)=5mol∕L-3.5mol∕L=1.5mol∕L,U(A)=-------------=0.003mol∕(L∙s);

500s

(3)反应进行到IoOOS时,反应达到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