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1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2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3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4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

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天气的特

征。

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

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

天气的特征。

教学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

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准备好科学记录本。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

教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若何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若何样"你

准备若何答复

二、探究内容:

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

(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化,我们

若何描述天气的变化

(2)指导看“城市天气预报图”。

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若何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号代表的是什么

意思

(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在答复以下问题时教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最低气温

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

(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板画相应的天气符号。

(5)学生分组讨论:

•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

•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若何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把它写

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

•若何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风向分类。)

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

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

(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信息我们应该若

何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

穿衣指数…..)

三、板书设计

晴天多云阴天

小雨天中雨天大到暴雨天雷雨天

大风天台风天飓风天

炎热天凉爽天

第二课时

一、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

(1)问:今天的天气若何样

(2)提示学生若何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

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

录本上。

(3)交流观察发现。

(4)学生阅读课本4页的提示。

(5)教师对记录方法进展指导。

(6)学生改良自己的记录。

(7)交流改良后记录。

二、拓展知识(生预报天气。)

(1)听教师说谚语。

蚂蚁搬家,必有雨下

蜻蜓赶场,大水当防

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

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

麻雀洗澡,有雨快到

鸡不入笼,阴雨将临

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

大蛇横路,泥瞅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

三、全课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要坚持进展一个月的天气观察,把每天

的天气现象都记录下来,了解天气在一个月里是若何变化的。

四、课外拓展:

气象台是若何进展天气预报的。查看资料。

板书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

2.使学生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

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一温度〃表中。

4.让学生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堇生以加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动。

2.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

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一温度〃表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问: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若何的吗

谁来描述今天的天气若何

讨论:我们若何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

提醒课题:这节课就来研究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

气日历"上。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板画: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北风〔872级〕

风向和风级

浮尘扬尘沙尘暴强沙尘暴

轻旱

中旱

重旱升温10℃

冻雨

降温IOQC

小雨中雨大雨

暴雨雨夹雪冰雹

大雪

晴转多多云转

2.教师讲解若何运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变化。

3.学生照着板画的天气符号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1学生在

画时要求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小组内不画重复的。在记录天气日

历时一定要在卡片的上方记上当天的日期。)

第二课时

一、制作天气日历

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教师重点指导什么地方测气温适宜、若何判断云量、阴天等。

1、回教室学生交流今天的天气是若何的

2、提问:哪些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天气

3、学生在“天气日历”中画今天的天气符号画。

4、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描坚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

二、分组讨论。若何分配记“天气日历”的任务、什么时候观察天气、周

末和假期能不能连续。

三、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作一些指导并统一观察天气的时间。

四、拓展:观察一个月的天气后,要求学生思考。这一个月的天气变化能

不能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在这一季节里,人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特点这些

特点与天气有关吗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天气日历2011年9月20日

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测量气温和分析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过程,进一步稳固学生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2.让学生知道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地点

来测量气温。

3.学生会做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4.使学生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测量教室内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做气温折线图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每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黄昏的气温。

每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提问:我们制作天气日历时还要观察一天中的什么

讲述: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

观察的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天的气温。

二、探究内容:

1、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测定室内外的温度时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端,等温度计内的液柱停顿升降时,再读数;

2.读数时,视线也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平;

3.如果长期测定室外的温度,要把温度计挂在背阴通风的地方。

(1)师:强调使用温度计的安全。

(2)分组观察温度计,并指出温度计上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开时的温度的

刻度分别在哪里再指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时,温度计的温度可能在什么

位置

(3)分组活动:学生手握温度计的液泡,待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读

出这时的温度。

第二课时

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对比

(1)思考: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和教室外的温度是否一样哪一个温度会高些

是若何知道的准确吗

(2)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注意提醒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

录好。

(3)学生回教室后把测得的数据进展对比,并思考:哪一个温度更能反映

当天的气温在这个活动时,教师可以提示:室内外的温度一样吗哪儿的温度高

哪儿的温度低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天的气温〔室外阴凉处、通风处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二、气温的测量

(1)对比每个组刚刚测得的室外不同地点的气温是否一样。

(2)讨论测量气温应选择室外的什么地点。

(3)讨论刚刚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哪个小组测得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天的气

温,并将这个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一温度表"上。

(4)一天中温度变化情况的研究。

・将各个小组收集的前一天的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黄昏的气温填进

“温度填充图"。指导学生对温度填充图中的数据进展分析。一天中,什么时

候的气温最高什么时候的气温最低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5)组织学生对于每天选择什么时间测量气温进展讨论:

如果想知道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应分别选择什么时间测量

我们在完成“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一温度表"时,每天测量气温的

时间是不是应该一致

三、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1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

的交流。

2.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板书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第4课风向和风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风吹动小风旗的状况,确定风速的三个等级,并用这种

方法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风的观察和记录。

2.让学生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

来描述。

3.学生能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

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4.让学生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

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有力量。

教学难点:

能用简量的方法测量风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师准备:(方位图、风向图)。

各小组或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制作风向标的材料一一1根硬吸管、1张边长

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

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软布、1张长30厘米,宽

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问: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若何知道起风了

用你们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好吗

教师将学生的描述记录在黑板上,了解学生们是若何认识风的。

二、认识风向和风向标

1、板画“风向图”向学生介绍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教师列举风吹动旗面、树枝的情况,让学生区分风向。

3.师出示一个自制的风向标,介绍风向标是用来测量风向的简单装置。

4.学生按照课本上自制风向标的步骤自制风向标。

5.做完后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1)选择室外空旷的地方测试风向;

(2)借助指南针确定方位;

(3)明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

(4)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如果采用箭头方向记录风向,箭头的方

向就是风向,在纸上记录时应遵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6.带着学生到室外测风向。

教师带着学生到操场中央。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指南针为每个小组确定方位,

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展测量

并记录风向。如果在测量时,风向标箭头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

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看看在这期间,风向标箭头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

对比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7、学生汇报他们刚刚在室外测得风向的结果。

8、讨论若何将测得的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第二课时

一、风速和风速等级

1、提问:在刚刚到室外测量风向的时候,你们觉得今天的风大还是小并说

一说判断的理由。

2.讲述: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气象学家是利用风速仪来测风速的。

3.学生看书上的“风力等级”表。

4.提问:“风力等级”表是若何描述不同级别的风的。

5.提问:若何通过观察学校(或别的地方)的国旗被风吹动的情况来确定

风的等级的

6.讲述:是采取观察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

风和大风三个等级。这样的三个等级还可以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

为了测量方便,我们要每个小组或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这样,我们

就可以随时测量风速了。

7、每个小组按照课本上的图来制作小风旗。

8、让学生举起制作的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并用自己

的小风旗来测试他人制造的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9、学生到室外测量风速。

10、学生交流室外测量的风速。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二、全课小结。

鼓励学生使用制作的小风旗观测风速,完成以后每天的“天气日历”记录。

三、课后拓展。

•注意收看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板书

风速的等级是0—12级。

风吹动旗子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分别用数字0、1、2来代替。

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若何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2.让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学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

日历〃的记录。

4.让学生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

在课后持续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难点

1、用简,与雨,基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2.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展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介绍气象学家测量降水量的资料、“我们的降雨量填充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

冰雹等。

讨论:下雨天你们是若何判断降水量的大小的

导入课题“我们若何才能准确地知道雨下得有多大"

二、探索研究

ɪ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介绍气象学家是若何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

分雨的等级的。

(2)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

(3)展示各组的雨量器。

(4)讨论:雨量器口径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是否能用不同大小的雨

量器测量降水量

(5)让学生拿着他们的雨量器来到室外。在选定的地方,放好雨量器。学

生扮演乌云,教师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学生(乌云)分布的多少,不同地方

的降水量应有所不同。

2.降水量的观察与测量

(1)学生带着雨量器回到教室,观察降雨量。小组的每个人都读一次自己

小组的雨量器的读数。

(2)板画“我们的降水量填充图”。教师在填充图上记录各组的降水量。

(3)讨论每组的降水量为什么不同若何确定哪一组下的是大雨、哪一组下

的是中雨、哪一组是小雨

(4)板画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区分雨的等级的数据表,让学生来对

照,作出判断。

3.对学生每天开展的课外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进展指导。

(1)雨量器摆放位置确实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

固定好雨量器,防止被风吹倒。

(2)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对照等级表,确定下雨的等

级是无降雨、小雨、中雨还是大雨。

(3)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4.云和雨的关系。

讨论:云和雨之间有若何的关系。

三、小结。

四、课后拓展。

・调查:雨停了,地上的水都到哪里去了。

五、板书设计

下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特大

雨_____暴__雨

24小小于10〜25〜50〜100

时的降水10毫米25毫米50毫米100毫米~200毫200毫米

J里≡._______米_______

第6课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降临。

2.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

云分类。

3.使学生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

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

云分类。

2.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准备

选择在天空有云的时候来上这堂课。

生准备: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在黑板上写上“云”字。

2.你们看到“云”字能想到什么

3.提醒课题:云的观察

二、探索研究

1、观察云

(1)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

提醒学生注意云的多少、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提醒学生把云的形状和熟

悉的事物进展联想。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

(2)研究若何判断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师先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

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

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做下面的活动。)

■学生把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四份。根据刚刚的观察,用撕成

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

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刚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

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

阴天。

三、板书

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

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

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第二课时

一、对云进展分类

(1)分组观察组不同形状云的图片,试着给这些云进展分类。

12)汇报分类依据和分类的结果。

(3)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展分类的方法。

(4)学生再一次给云的图片分类。

(5)让学生说一说今天都观察到了哪几种云。

二、全课总结

三、拓展知识

课后查阅资料了小人们是若何根据云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变化的

四、板书设计

云的分类:

云按照高度分类通常可分为四大类型:即

高云、中云、低云和直展云。

高云的云底高度在6OOO米以上,又分为:

卷云、卷积云、卷层云;

中云云底高度在2500米至6OOO米之间,一般分为

高层云和高积云;

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又分为

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

直展云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

有积云和积雨云之分。

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

信息。

2.使学生知道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展分析

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

气情况进展解释。

4.让学生感受到长时间进展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摹生靛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

信息。

2.学生会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

气情况进展解释。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分为风向统计和风速统计两个表)、

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统计天气信息

(1)问:谁来说说两周前的天气是若何样的

让一个学生用记录在“天气日历〃“气温填充图〃和“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上的数据来描述当时的天气。

(2)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云的类型、降水量、风速、

风向和“气温填充图〃“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的数据进展整理。

发给相应的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分为风向统计和风速

统计两个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1)对统计方法的研究。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所需要的数据

•各组的统计方法进展交流。

•教师及时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展指导:统计各种天气情况的天数时,以

“天气日历〃各类天气现象的小纸卡,就能统计出各种天气情况的天数。也可

以小组中的一个人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要统计的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

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分别负责记录该项天气现象中某一类现象的天数。不重

复、也不会遗漏的方法就是画“正”字。最后把每个人的统计结果记录在相应

的表格内。对“气温填充图〃和“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的数据统计可以根据

气温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上的要求来完成。

第二课时

一、分析天气信息

(1)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展分析。

提问:

•我们的交流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

一种天气最少

•在这一段时间,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在我们记录的这段时间里,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统计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结果。

并提问学生: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展概括总结。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二、单元后评价

(1)提问:如果现在有人问你们今天天气若何样,你们会若何答复

(2)让学生把自己的答复都记录在记录本上。然后再和第1课同一问题的

记录,对比哪一个答复更好一些,为什么。

(3)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授予“小气象学家”的称号。

4.课后阅读本单元后面的资料。

三、板书设计

云和风的统计

晴天天:阴天天:多云天:其

+向各种天气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常见的天三晴天__________阴天多云

___________≡ħ___________

出现过哪些类型的

积云层云卷云

云________________

风风向统计1方岳厂

风速范围(0、1、2)

.

第二单元溶解

第一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1.观察对比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比食盐、沙、面粉、高镒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一

样和不同。

教学准备:

师备: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

粉、沙、高镒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导述: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

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民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存在……

我们若何知道某种物质在水中是不是溶解了?水是若何溶解物质的?水能无限制

地溶解某种物质吗?用什么方法加快物质的溶解呢本单元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

题。

2.出示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

师:“教师这里有两杯饮料,你猜猜是什么饮料呢想尝尝味道吗”

“说一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制作的〃

“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和盐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糖和盐等物质在水中会有哪些变化。〃

二、探究内容:

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实验活动。

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观察

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12)取一小匙沙,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观

察沙在水中的变化。

(3)观察对比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师:若何描述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

“沙在水里溶解了吗”

(4)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

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

第二课时

一、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师:“食盐在水里很快就被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

很难被溶解。面粉在水中会若何呢〃

(2)学生实验活动。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一分钟,

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交流实验情况。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4)对比面粉和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一样

(5)水中的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6)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二、过滤三个杯里的物质

(1)讲解过滤的方法:

(2)学生活动。观察对比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

(3)汇报交流过滤的结果。

三、实验总结

(1)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对溶解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食盐在水中化得用肉眼看不见。

沙在水中没有化形状没变。

面粉在水中慢慢沉降形状没变。

食盐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

第二课水是若何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通过实验学生能对比面粉、沙、食盐和高锈酸钾在水中的一样与不同。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4.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玻杯、高镐酸钾。

生:筷子、水、食盐、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今天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根基

来做实验。

二、探究活动

1.高锦酸钾的溶解

(1)教师讲解高锌酸钾的作用。

(2)学生观察高镒酸钾是什么样和什么颜色。

(3)学生实验活动。

实验前教师强调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镒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并且只能取

一小粒。实验时在盛水的杯子上方,轻轻地投入一粒高锌酸钾。

要求:投入后观察高锦酸钾在水中的变化。然后用筷子搅拌一下,再观察

高铳酸钾的变化。

(4)交流实验情况:

高镒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一样与不同描述高

镒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学生实验活动

学生再做面粉、食盐、沙在水中溶解实验。

要求学生对比它们在水中有什么一样现不同。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

(2)交流实验结果。

第二课时

一、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1)对比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食面高镐砂

盐粉酸钾糖

变成的微粒

大小

在水中的分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

方法别离吗

是溶解还是

没溶解

(2)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若何观察和区分

的呢

(3)小结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

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别离出来。

二、全课总结。

三、课外拓展:

了解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或不能溶解在水里。

四、板书设计

(1)对比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

食盐沙面粉高锌酸钾砂糖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别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

的或沉淀的方法别离出来。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之间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

3.能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能通过溶解现象得到结论。

4.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玻璃杯、胶水、洗发水、筷子、小匙、酒精、食用油、其他一

些非水液体、试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1.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糖、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液体、能

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探究活动

1.胶水和洗发液是若何溶解(1)、学生实验活动

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约四毫升。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实验要求:观察它们是若何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若何扩散的

先轻轻搅拌一下,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它们在

水中溶解了吗(2)、交流实验结果:

描述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度过程。与食盐和高镐酸钾的溶解相

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2.醋、酒精和食用油是若何溶解的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

•观察对比醋和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一样和不同?

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吗?

•通过实验我们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

板书设计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第四课不同

物质在溶解过程胶水醋食用油酒精水中的溶解

能力若何进入到水中

在水中若何扩散教学目标

是否溶解一

1、了解不同的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

2.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

3.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对比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同濡物漏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

2.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对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玻璃杯、筷子、食盐、汽水、开瓶器和注射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么在一样条件下,不

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变个问题。

二、探索活动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讲解实验方法。略。见课本第9面的实验说明。

(2)、学生实验活动。

(3)交流实验情况:

学生交流时教师一边把数据填入表中。

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对比记录表

被水溶解的物质2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食盐一

小苏打

溶解能力一

第二课时

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翻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

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

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反复2次-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

体的变化。

•若何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若何想的(生活经历的提取)

•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

现。

•若何解释这种现象(气体能溶于水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与所压

大小有关。)

3.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4.板书设计

食盐的小苏打溶解能力的对比记录表

被水溶解的2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

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盐一

小苏打一

溶解能力一

气体能溶于水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与所压大小有关。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

2.能运用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进展相关实验。

3.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

4.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控制变量实验进展设计。

5.经历对加快方糖溶解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对加快方糖溶解的探究。

教学难点: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

和盆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提出问题:若何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学生讨论交流: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食盐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食盐溶

解;加更多的水使食盐溶解得快……

3.设计与指导

•选择其中一种假设作为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若何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交流。

•教师初步的指导:控制变量的教学。(见课本11面的要求)

4.学生实验活动。

5.交流实验结果。

6.运用控制变量的观点进一步探究。(见课本11面图下的要求)

■自主选择其余的一种假设进一步研究。

・小组设计实验,用文字记录设计方案。

•小组实验活动。

•小组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过程、方法、知识)

第二课时

1、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思考:方糖溶解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若何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使方糖的溶解更快些

•小组讨论:制定一个研究方案。

教师提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快些

若何选择实验材料、用多少水来实验

若何做方糖溶解快与慢的比照

若何计时若何进展实验记录

若何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

•交流研究方案。

•学生实验活动

•交流实验情况。

2.指导学生做糖块在嘴里溶解度实验。

方法可参考课本12面表格中方法。并要求学生填好表格。

3.课外作业:尝试溶解更多的物体、寻找更多的方法来加快物体的溶解。

4.板书设计

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

第六课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问题讨论,并制定简单的研究方案。

2.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能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

量的盐)。

4.培养学生初步建设定量研究的概念。

5.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设定量研究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大包、小包)食盐、玻璃棒、(大、小)烧杯、水

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筷子、盛50毫升水的烧杯、水槽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包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

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教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包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包盐搅拌后会有

什么现象

(3)、教师:那我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生:

不会吧。)

(4)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板书

课题)

2.探索活动

(1)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请学生说说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学生猜想:10包、12包-----(有学生反驳)

•师生讨论:

①这杯子是大杯还是小杯

②一杯水是多少

③这杯水是冷水还是热水

④若何计算食盐

⑤若何算溶解到底了

•师生小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盐

•教师:我们若何来研究呢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研究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根据讨论情况修正方案。

•教师出示较标准的研究方案,请学生参照。

•学生根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研究结果。

3.思考与讨论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其他发现吗

•教师:若何来答复课题

•教师:我们知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那么100毫升的水呢

•教师:你若何解释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

•教师:在进展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后,你还想进一步研

究什么

4.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研究实验

•研究的问题

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盐

•研究的准备

杯里装50毫升的水

2克一包的食盐12包

筷子、水槽、记录纸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我们小组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包食盐,即()

克食盐。

•本卷须知

第七课时别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道减少水分,可以使被溶解的物质重新沉降出来。

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

3.能通过小组的形式进展“盐的沉降〃的探究实验。

4.能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结晶盐。

5.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

6.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增加溶液中的水分,想方法溶解浓盐水。

教学难点:知道减少溶液中的水分,进展别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饱和盐水、玻璃棒、水、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

小组观察实验用:饱和盐水、筷子、蒸发皿等蒸发器材、放大镜、食盐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问题

•出示放置在教室内的饱和溶液,小组观察现在的溶液与几天前有什

么变化

•学生观察到:从水在玻璃杯壁上留下的痕迹,推测出水分减少了;

看到了有一些白色颗粒沉淀出来。

•提出问题:沉淀的白色颗粒是若何来的,水分到那里去了

•小组讨论分析两个问题:沉淀的盐是原先被溶解的盐,而不是后来参加的;

水分是被蒸发了,而不是人为倒掉了。

•进一步提问: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有关吗

•有些学生认为:水分蒸发是阳光照射的结果,盐的沉降是由于盐粒本身的重

量,慢慢沉降出来。这种认识可以用继续搅拌的方法来检验,不同继续溶解了,

说明:

2.提出假设: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的减少有关。

3.小组设计实验。

4.交流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观察

•在玻璃杯中参加水,使水面回到原来的位置,搅拌使盐完全溶解。

•为有效地实验,做一刻度。

•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水分减少,其中哪些方法是合理的,哪些方法是快速的。

•选择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进展实验。

二、教师讲解酒精灯火焰的构造及正确使用。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器材的操作。

三、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四、讨论: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盐会随着水一起蒸发吗

•白色颗粒是什么

•有哪些证据来证明它就是盐

•观察的方法:观察白色沉降颗粒与原先的盐有什么不同

•尝味道:这种方法是否适宜

•都可以溶解。

五、若何从海水中得到盐

•生活中的盐是若何得到的

■想象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

六、课后要求学生查阅课本19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减少水分,可以使被溶解的物质重新沉降出来

第三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

别。

3.能分辨声音的大小、上下、远近、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分辨声音的变化。

教学准备:

师备:尽量多地搜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方口哨、笛子、闹钟、铃铛

等。

准备好水壶、玻璃杯、音叉、勺子等。

生备:搜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场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

对声音的哪些问题对比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1.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

(1)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

(2)分辨一下,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所发出的

13)说一说,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4)讨论分析: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发出的

哪些声音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

(5)和同学交流分享各种声音的感受,并做好记录。

2.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1)听听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

师:想方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一样,

有什么特点

(2)听听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

师:想方法让液体发出声音,能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让各种液

体发出声音

(3)听听空气发出的声音。

师: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方法

让空气发出声音吗

(4)讨论:从以上活动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

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

3.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

右的同学分别依次敲击一下桌面,让这个同学区分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

传来的。

(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

近的同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让这位同学分辨一下哪个声音远、哪个声音

近。

(3)分辨声音大小、上下的不同:把几只玻璃杯一字排开,分别

盛上不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按声音的上下给杯子

排排队,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改变敲击的力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4)交流分享:我们在分辨声音变化的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

板书

声音有高、低、强和弱。

有悦耳的声音、有嘈杂的声音。

我们喜欢悦耳的声音。

教学后记:

第二课声音是若何产生的

教学目标:

L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对比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

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或理解。

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若何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对比、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春、对比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

物体发声的秘密。

教学准备:

师备:

锣、鼓、槌子、音叉、电吉他、二胡、小提琴、收录机等。

生备:

尺子、橡筋、口琴等。

学生记录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若何产生的呢〃

二、探究内容:

1.使物体发出声音。

师:“你能用哪些方法‘制造‘声音"

(1)使锣、鼓发出声音。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锣、鼓发出声音

•讨论、分析:为什么按、压锣、鼓,它们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敲

击锣、鼓,它们却能发出声音

•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使尺子发出声音。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尺子发出声音。

•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

尺子,它却能发出声音

•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3)使橡皮发出声音。

•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拉橡皮筋,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

橡皮筋,它却能发出声音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观察发声的物体。

(1)观察发声的锣、鼓。

・看看发声的锣、鼓有什么特点。

•对比发声的锣、鼓与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2)观察发声的尺子。

•看看发声的尺子有什么特点。

・对比发声的尺子与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3)观察发声的橡筋。

•看看发声的橡筋有什么特点。

•对比发声的橡筋与不发声的橡筋有什么不同。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4)想一想: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顿

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

•试一试:想方法让锣、鼓、尺子、橡筋等停顿振动,观察它们是不

是发声。

•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3.观察音叉的振动。

(1)观察音叉的振动。

•看一看:振动的音叉是什么样子的。

•试一试: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若何解释你所到的现象

•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

(2)观察其他物体的振动。

・听听口琴发出的声音,观察它什么地方在振动。

•观察收录机喇叭的振动,放磁带、对着喇叭大声说话等。

•试一试,我们发声时,哪里在振动。

・猜一猜,我们身体里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