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学全套课件_第1页
饲料学全套课件_第2页
饲料学全套课件_第3页
饲料学全套课件_第4页
饲料学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饲料学FeedScience

y第一章绪论饲料学的定义

饲料学是一门研究饲料的科学,目的在于揭示饲料的化学组成及其规律、饲料的化学组成与动物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国外饲料业发展历史时间饲料生产(开发)与应用历史1850糖蜜在欧洲被用作饲料1888玉米蛋白粉在美国芝加哥开始被广泛生产1890肉骨粉被作为蛋白质补充料用于猪和鸡的饲粮1900亚麻饼粉、苜蓿粉和骨粉在畜禽生产上被广泛应用1900啤酒糟开始被用作饲料1910鱼粉在美国首次被生产并应用于家禽日粮1922美国首次生产大豆粕1939尿素被用作反刍家畜的合成蛋白质来源1954家禽饲粮中开始添加动物油脂1956羽毛粉的研究与利用1977液体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首次上市1990-至今氨基酸、维生素、霉菌抑制剂、防腐剂等饲料添加剂逐渐被推向市场时间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发展历史物质评定体系1810Thear提出“干草价”,用于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1859Grouven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化学分析资料为基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动物的饲养标准1864Wolff制定了第一个以动物消化实验为基础,以可消化概略养分为指标的饲养标准1907Kellner提出了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淀粉价”,此后人们又相应地提出了“大麦饲料单位”和“燕麦饲料单位”1915Morrison提出总可消化养分(TDN)作为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能量评定体系1894Kuhn首次提出按能量直接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观点1917Armsby采用呼吸测热器进行能量平衡试验,并提出了衡量饲料营养价值的单位——“热姆”1969Nehring在“淀粉价”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美国Flatt奶牛净能体系1969Blaxter提出了英国布氏代谢能体系国家世界主要国家使用的饲料营养价值单位沿革德国早期使用淀粉价,1982年后仅对奶牛饲料改用泌乳净能作为评价单位美国1915年后广泛使用TDN,1959年开始使用净能体系前苏联早期使用燕麦单位,1963年开始改用代谢能体系英国早期使用淀粉价,1969年开始使用布氏代谢能体系中国1950年~1978年套用前苏联燕麦单位,1978年后,改用能量单位,即对猪采用消化能,对鸡采用代谢能,对奶牛采用净能。同时,提出了以泌乳净能为基础的奶牛能量单位。国外饲料业的发展现状

注重饲料产品质量,保证饲料的卫生和安全。饲料工业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饲料配制技术合理,产量高、成本低、质量好,

能极大地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实现饲料原料加工、养殖、屠宰和肉食品加工产

业一体化;我国饲料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饲料原料资源短缺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单个工业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基础研究薄弱饲料安全问题亟待解决2012年全国畜产品与水产品产量项目万吨增长率%畜总产量83845.4猪肉53355.6牛肉6622.3羊肉4012.0禽肉18236.7禽蛋28611.8牛奶37442.3水产品5906(养殖4308)我国饲料业存在问题与对策饲料原料资源短缺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及有效手段开发能量和蛋白质饲料,特别是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挖掘耕地潜力,增加饲料产量及专用原料生产推广应用各种青贮和氨化秸秆饲料;利用国际市场调节盈缺,并给予宏观调控。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低单个工业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饲料工业适应农村养殖业特点,实现饲料产品多元化(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加强产品宣传推广工作,保证产品质量采取收购、兼并和托管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重组,实现企业集团化(2010年100万吨企业19家,10万吨企业283家,全国10843家)。基础研究薄弱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的研究投入力度加强饲料安全标准制定加大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制定符合我国养殖业特点的饲养标准饲料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确保饲用原料的生物安全大力查处违禁使用药物及添加物的不法行为规范使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严格监管重金属用量,防止超标使用提高原料贮存技术,防止霉菌污染饲料发展的有利因素强大的产业基础,40个工业行业中居第19位;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重视,政策/法规/投入体系初步形成;市场潜力巨大;消费水平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均加速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与标准化养殖模式进展加快。饲料学的发展趋势生物科学向饲料学领域渗透,将饲料营养价值数学模型化,便于动物生产应用,或便于预测饲料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寻求简便、准确和有效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等。 着重研究饲料中某些成分的生物学作用,如小肽、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寡糖、维生素、矿物质、抗生素和益生素等。应用高科技开发饲料资源,如利用DNA重组技术提高饲料中养分的含量,并降低有害成分的含量。例: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双低”油菜、无腺体棉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配合先进饲料加工技术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关注安全绿色生产,保证饲料的安全和卫生: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s)、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饲料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饲料化学研究与动物生产有关的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及生物学功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原理与方法,评定各种饲料对不同动物的营养价值。饲料分类研究建立饲料分类的方法,对饲料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号,便于各种饲料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动植物体内化合物组成的层次结构化合物分类组成成分机体构成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合成/分解中间产物小肽、氨基酸、尿素、氨、脂肪酸、甘油和肌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酶、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饲料中各种养分在动物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聚糖其它丁糖:赤鲜糖、苏阿糖等戊糖:核糖、核酮糖、木糖、木酮糖、阿拉伯糖等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庚糖:景天庚酮糖、葡萄庚酮糖、半乳庚酮糖等衍生糖:脱氧糖、氨基糖、糖醇、糖醛酸、磷酸糖酯等丙糖:甘油醛、二羟丙酮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蜜二糖三糖:棉籽糖、龙胆三糖、松三糖、洋槐三糖四糖:水苏糖五糖:毛蕊草糖六糖:乳六糖戊聚糖:阿拉伯聚胶、木聚糖葡聚糖:淀粉、糊精、糖原、纤维素果聚糖:菊糖、左聚糖半乳聚糖甘露聚糖均多糖杂多糖:果胶、阿拉伯树胶、半纤维素、黏多糖、透明质酸等几丁质、硫酸软骨素、糖蛋白、糖脂、木质素等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数据来源:HudsonHFreezeandAlanDElbein,EssentialsofGlycobiology(SecondEdition)Chapter4(2009)

单糖各种单糖的主要性质单糖名称主要性质葡萄糖己糖,动物体内的主要氧化功能形式,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结构单位果

糖己糖,甜度最高,主要存在于成熟的果实半乳糖己糖,在哺乳动物体内被用于合成乳糖甘露糖己糖,以聚糖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阿拉伯糖戊糖,主要构成半纤维素的支链木

糖戊糖,主要构成半纤维素的主链核

糖戊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中,是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

低聚糖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是指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组成的,能溶于水的一类糖。低聚糖的概念低聚糖的营养学作用

在目前动物营养中所研究的低聚糖主要是指不能被人或其它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酶分解,但能对机体微生物区系、免疫等功能有影响的特殊糖类物质,如果寡糖、甘露寡糖等。主要作用机理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的增殖;阻止病原菌定植、促进其随粪的排泄;刺激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低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由于动物缺乏分解低聚糖的酶,因此当饲料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棉籽糖或水苏糖时,大肠微生物可对其进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造成动物胀气。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指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的羰基与氨基酸的ε-氨基在加热或长期贮存过程中缩合,产生一种不可消化的褐色的氨基糖复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结果是,降低饲料中氨基酸的利用价值。

非淀粉多糖根据非淀粉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将其可溶性NSP和不可溶性NSP。一般而言,可溶性NSP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比不可溶性NSP的要大很多。非淀粉多糖(NSP,Non-StarchPolysaccharides)是植物结构性多糖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以及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的概念主要成分化学组成可利用性单胃动物反刍动物抗性淀粉(α–1,4–α–1,6–Glu)n

菊糖(β–2,1–Fru)n–α–1,2–Glu

果胶半乳聚糖

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

半纤维素β–(1,3)(1,4)-葡聚糖-

木葡聚糖-

甘露聚糖-

阿拉伯木聚糖-

木聚糖-

纤维素无定型纤维素-

结晶纤维素(β-1,4-Glu)n

-

注:

:高;

:中;

:低;-:不可利用。Glu:葡萄糖;Fru:果糖。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及各组分的可利用性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

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含氮化合物

饲料中的含氮化合物统称为粗蛋白(CP),主要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Non-ProteinNitrogen)两类。非蛋白氮的分类类别代表性化合物类别代表性化合物类别代表性化合物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胺半胱胺、精胺核酸嘌呤、核糖小肽谷胱甘肽、肌肽氨无水氨硝酸盐类硝酸钠、亚硝酸钠酰胺类天冬酰胺、尿素铵盐硝酸铵生物碱奎宁碱、龙葵碱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小肽小肽的概念小肽(smallpeptide)是指由2~10个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的肽。小肽的分类功能性小肽指能参与调节动物的某些生理活动或具有某些特殊作用的小肽,如抗菌肽、免疫肽、抗氧化肽、激素肽和表皮生长因子等。营养性小肽指不具有特殊生理调节功能,只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氮架的小肽。小肽的营养与生理功能促进氨基酸吸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沉积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具有免疫活性、神经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等作用氨基酸氨基酸的分类根据氨基酸侧链的R基的性质,可将20种基本氨基酸分为五类:PheIleLeuTrpCysValMetTyrAlaHisGlyThrProSerGlnAsnArgAspGluLys亲水性疏水性非极性Ala、Val、Leu、Ile、Pro、Phe、Trp、Met极性不带电荷Gly、Ser、Thr、Cys、Tyr、Asn、Gln极性带正电性Lys、Arg、His极性带负电性Asp、Glu芳香环和杂环Phe、Tyr、Trp、His、Pro氨基酸营养动物机体需要蛋白质,但排斥异体蛋白,饲料蛋白不能直接进入动物体内动物需要通过将摄入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之后,利用氨基酸从头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及其他代谢产物高等动物丧失了从头合成部分氨基酸的能力部分氨基酸可以通过其他氨基酸转化而来氨基酸之间的转化与合成注: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是一步反应;虚线箭头表示是多步反应,箭头上的数字表示反应步数。数据来源:SilasG,2005蛋白质的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氨基酸体蛋白α-酮酸铵盐鸟氨酸循环尿素氨糖及其代谢中间产物脂肪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H2O+CO2蛋白质多肽小肽酶与其他特殊蛋白质

单胃动物反刍动物脂类脂类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的乙醚浸出物,包括脂肪和类脂质。脂类的分类脂类单纯脂甘油三酯蜡质复合脂磷脂糖脂脂蛋白衍生脂萜类类固醇前列腺素脂肪酸重要的脂类化合物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是指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概念常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型脂肪酸名称主要来源脂肪酸类型

3

-亚麻油酸(C18:3

3)植物油EFA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

3)鱼

油NEF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3)鱼

油NEFA

6亚油酸(C18:2

6)植物油EFA

-亚麻油酸(C18:3

6)植物油NEFA花生四烯酸(C20:4

6)植物油EFA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CLA,

ConjugatedLinoleicAcid)是亚油酸的异构体,为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脂肪酸的总称。共轭亚油酸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cis-9,trans-11CLA和trans-10,cis-12CLA。共轭亚油酸的概念共轭亚油酸的形成

天然的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乳和肉中,是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细菌(如纤丁酸弧菌)氢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亚油酸亚麻酸同分异构cis-9,trans-11CLAcis-9,cis-11,cis-15C18:3吸收CLA氢化作用trans-11C18:1cis-9,trans-11,cis-15CLA△9-去饱和脱氢酶脱氢作用硬脂酸(C18:0)氢化作用同分异构氢化作用CLA在反刍动物体内形成过程资料来源:侯俊才,2004共轭亚油酸的营养学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

增加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增加血清溶菌酶浓度;增强淋巴细胞毒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抗癌作用机制:抗氧化特性;细胞毒性作用;类二十烷代谢路径改变;激活免疫防御体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含量,抑制脂质堆积。改善体组成

抑制脂肪沉积,增加体蛋白和腹脂硬度,具抗氧化作用,提高动物产品品质。抗糖尿病作用

机制:提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加强脂肪细胞的分解异化脂肪的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

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矿物质

矿物质是动物需要的一类无机养分,一旦缺乏或过量可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健康受损甚至死亡。矿物质的分类根据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可将其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

指在动物体内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包括:Ca、P、S、Cl、K、Na和Mg;微量元素指在动物体内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包括:Fe、Cu、Zn、Mn、Co、Mo、Se和Cr。动物必需矿物元素的特征普遍存在动物组织并分布均匀含量稳定具有基本生理功能与代谢规律共同缺乏与过量均可出现缺乏症与中毒症补给后可减轻或治疗缺乏症表现维生素

维生素是对动物机体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有机质,它在动物体内不作为结构物质和能源物质,而是起特殊作用,微量即可满足动物的需要,但一旦缺乏,可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发病甚至死亡。维生素的分类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吡哆醇、生物素、叶酸、胆碱和钴胺素)、维生素C根据维生素的来源情况,可将其分为外源性维生素和内源性维生素。外源性维生素:指由饲料直接提供的维生素。内源性维生素:指可在动物体内合成的维生素。维生素类型合成途径备注维生素A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草食动物在肠壁、肝脏和乳腺转化维生素D7-脱氢胆固醇

胆钙化醇(VD3)通过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K消化道微生物

维生素K2反刍动物体内合成烟酸色氨酸

尼克酸单核苷酸鱼类和肉食动物的合成率低胆碱蛋氨酸、丝氨酸、甜菜碱

胆碱主要在动物肝脏内合成维生素C谷氨酸

古洛酮酸

维生素C主要在动物肾上腺、肠、肝脏合成内源性维生素的合成途径水饲料中水的形式饲料中的水分按其形式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

与普通水一样具有热力学运动能力的水,也称游离水;结合水

与饲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团结合而不能自由运动的水。动物体内水的来源与去路分泌(乳汁、眼泪等分泌物)饲料水代谢水动物排泄(粪、尿)蒸发(肺呼吸、皮肤泌汗)饮水水分活度

饲料的水分活度(Aw,wateractivity)是指饲料所显示的水蒸汽压(P)对同一温度下的最大水蒸汽压(P0)之比。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数据来源:MartinChaplin,2009

饲料中的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为特定温度下的等温线,并与原料的组成成分有关,即相同水分含量的饲料其水分活度不一定相同。水分活度的应用衡量饲料中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等繁殖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分活度上限抑制微生物繁殖种类0.95假单胞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芽胞杆菌属、产气荚膜杆菌、部分酵母菌0.91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沙雷菌属、乳酸杆菌属、片球菌属部分霉菌

、红酵母属

、毕赤酵母属0.87假丝酵母属、球拟酵母属、汉逊酵母属、微球菌属0.80大部分产毒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部分酵母菌属(如德巴利酵母属)0.75大部分的嗜盐细菌、产毒曲霉0.65旱生植物曲霉(如白曲霉)、

酵母孢子

0.60嗜高渗酵母(如鲁氏酵母)、小部分霉菌(如刺孢曲霉、红曲霉)数据来源:Fontana,2000是决定饲料中重要生化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水分活度对饲料脂肪氧化、酶活性、水解反应和非酶促褐变反应的影响数据来源:

R.A.Timmons,2007其它成分

饲料中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之外,还含有其他一些成分,如抗营养因子、色素和味嗅物质,这些成分对饲料的营养价值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存在的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毒副作用的物质。抗营养因子的概念抗营养因子类型典型饲料原料抗营养因子类型典型饲料原料抗营养因子类型典型饲料原料生物碱紫云英皂甙大豆(饼粕)非淀粉多糖小麦氰苷木薯块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饼粕)亚硝酸盐青绿饲料硫葡萄糖苷菜籽饼粕脲酶大豆(饼粕)霉菌毒素玉米棉酚棉籽饼粕大豆凝集素大豆(饼粕)肌胃糜烂素鱼粉植酸米糠低聚糖大豆(饼粕)单宁高粱饲料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上述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及消除方法将在后面的具体章节详细阐述。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养分化学含量及总能的测定消化/代谢性评定生物学价值评定概略养分分析法VanSoest洗涤剂体系纯养分分析法近红外光谱法(NIR)综合评价指数养分消化率与饲料消化能含量养分代谢率与饲料代谢能含量养分绝对生物学价值养分相对生物学价值饲料净能含量第一层养分种类与绝对含量第二层进入体内或参与代谢的程度和数量第三层真实利用或转化产品的效率和数量养分化学含量及总能的测定饲料养分的表示方法计量单位百分数(%)常用于表示饲料中某养分在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如

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含量等。毫克/千克(mg/kg)常用于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国际单位(IU)常用于表示脂溶性维生素、抗生素、酶等物质。样品状态

鲜样基础:指未经处理的按采集时的状态测定的养分的含量,数值受水分含量影响大,可比性差;风干基础:指在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自然干燥状态,接近饲料的

存放和饲喂状态;一般水分含量在12%左右。绝干基础:指100%干物质状态,完全排除了水分的干扰,但有时需

要换算。概略养分分析样品105℃/3h水分干物质550℃/3hH2SO4/CuSO4420℃乙醚72℃回流浸提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1.25%H2SO41.25%NaOH各煮沸30min=100-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概略养分的指标内涵水分

游离水、结合水和挥发性成分;无氮浸出物

淀粉、游离单糖和低聚糖、果胶、部分半纤维素,有机酸、水溶性色素和维生素。粗纤维部分半纤维素,大部分纤维素和木质素;粗脂肪

脂肪、蜡质、树脂及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粗蛋白

饲料总氮×6.25(转化系数),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粗灰分

各种矿物质的碳酸盐、硫酸盐、硅酸盐和氧化物;概略养分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优点分析简单快速,使用仪器相对简单,分析成本较低;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不同饲料样品养分数据库较完整,

可供参考和相关分析。缺点指标简单(仅6项),不能满足现代营养学的需要(约30~40项);指标划分界限模糊,未考虑划入同一组分中不同营养成分

间化学性质和营养学意义的差别;

部分指标分析变异度较大,如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概略养分相关指标分析仪器

鼓风干燥箱凯式定氮仪粗纤维全自动分析仪全自动脂肪测定仪电热式马弗炉微波马弗炉VanSoest洗涤剂体系VanSoest(1963)提出了ADF(AcidDetergentFiber,酸性洗涤纤维)测定方法用来改善粗纤维测定方法的不足

,并于1967年提出了NDF(NeutralDetergentFiber,中性洗涤纤维)的测定方法。在该体系下,可获得样品的NDF、ADF和ADL(AcidDetergentLignin,酸性洗涤木质素)等指标,使得细胞壁的组分划分更精细。

该体系起初主要用于牧草(粗饲料)的评定,但此后也被延伸应用于能量饲料的纤维成分评定。牧草3%SDS煮沸1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2%CTAB煮沸1h72%H2SO430℃3h酸性洗涤木质素(ADL)500℃2h灰分中性洗涤可溶物(NDS)酸性洗涤可溶物(ADS)水解液(纤维素)燃烧失重(木质素)SDS:SodiumDodec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VanSoest洗涤剂体系操作步骤VanSoest洗涤剂体系的指标内涵NDS

细胞内容物和特殊牧草中的果胶;ADL

由木质素和少量矿物质或杂质组成;水解液

纤维素ADF-ADL;ADF

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矿物质组成;ADS

半纤维素

NDF-ADF;NDF

细胞壁成分,主要由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少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灰分矿物质与杂质。木质素

ADL-灰分。VanSoest洗涤剂体系的优缺点优点

对细胞壁组分的划分较准确,主要用于粗料质量的评价。缺点

该体系下果胶几乎全部可溶,低估了细胞壁的含量;分析淀粉含量较高的能量饲料,需额外加入耐热α-淀粉酶,

否则淀粉不易去除;存在蛋白质(含美拉德反应产物)残留问题。纯养分分析法

利用精密的分析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等成分,以达到深入了解饲料的营养特性的目的。氨基酸HPLC: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样品粉碎(100目)脱脂(EE>6%时)酸水解/碱水解(Trp)/过甲酸氧化柱前/柱后衍生化HPLC分离氨基酸百分含量氨基酸的分析步骤全自动氨基酸仪及标准品分析图谱脂肪酸油脂提取BF3-甲醇甲酯化酸法/碱法/酸碱综合法水解GC测定脂肪酸的分析步骤GC:Gas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

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但长链脂肪酸的沸点高,高温气化不仅测定速度慢,且一些不饱和脂肪酸易发生分解,故可采用甲酯化,使之转变为低沸点的衍生物后进行测定。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图矿物质样品粉碎(35目)干法/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比色法标准曲线矿物元素含量的分析步骤AAS: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AES: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测定矿物元素涉及的主要仪器微波硝解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维生素维生素的测定方法一般有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微生物效价评定法。维生素类型测定方法国标代码维生素A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7817-2010叶黄素高效液相色谱法GB/T23187-2008维生素B1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4700-2002维生素B2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4701-2002维生素B6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4702-2002维生素B12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7819-1999维生素C邻苯二胺荧光法GB/T17816-1999维生素D3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7818-2010维生素E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7812-2008维生素K3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8872-2002烟酸、叶酸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7813-1999泛酸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8397-2001d-生物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GB/T17778-2005氯化胆碱离子色谱法、雷氏盐分光光度法GB/T17481-2008测定饲料中维生素含量的国标方法纯养分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优点

对养分的定性和定量较准确;

可排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实现研究组分的动态定向监测。缺点

对测定所需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测定费用较高;对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要求。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InfraredSpectroscopy,NIRS)是利用各种养分(化合物官能团)在红外波谱区(700~2500nm)的特征吸收谱带,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进行定量。近红外分析技术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成分分析

分析饲料中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氨基酸、维生素、植酸、棉酚等成分;质量监控

用于饲料加工过程的在线分析(美拉德反应、霉菌污染、饲料掺假)。营养价值评定

用于青贮饲料的采食量和有机物消化率测定;近红外分析技术的优缺点优点

适合快速分析,操作简便,一次可测定多种成分,样品不损失,不需化学试剂,维持费用低。缺点

依托于可靠的样品数据库和统计分析方法,样品制备是干扰分析的误差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指标: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EssentialAminoAcidIndex)以全卵蛋白为标准物,计算待测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标准物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百分比的几何平均数。总能测定根据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可将饲料能量分为总能和有效能两部分。准确测定饲料或粪、尿、动物产品的热值是研究动物能量代谢的基本方法。关系式:饲料燃烧热=水吸热+水当量(仪器吸热+实验期间散热)–燃烧丝的燃烧热消化/代谢性评定消化试验主要用于评价动物的消化能力,衡量饲料的可消化性。消化试验体内消化试验(invivo)体外消化试验(invitro)尼龙袋法人工消化液消化道消化液全收粪法指示剂法肛门收粪回肠末端收粪套算法内源指示剂外源指示剂体内消化试验全收粪法

准备试验笼具和相关试验用具

选择生长发育、营养状况、食欲、体质均正常的健康供试动物

,一般选

择公畜,以便于粪尿分离。

供试动物数量:每种饲料牛3头,猪4~5只,禽8~15只。

试验饲粮的准备:参照动物营养需要,根据试验动物采食量与试验天数估

算所需饲料的总量,一次配齐,并按每日每头(组)称重分装,同时取样测

定其中水分和养分含量。试验动物与条件准备试验期

预试期:排空消化道内原有饲料,适应试验日粮和环境;牛羊10~14天,

猪5~10天,禽类3~5天;观测动物的采食习性、采食量和排粪规律。

试验期:准确记录每天的采食量,回收剩余饲料;全部收集3~5天的粪

便(代谢试验同时收集尿液),取样保存;试验周期与预试期时间相同。样品处理粪样需经酸化、防腐处理后,-20℃保存,以减少氨氮损失。样品用于分

析前,需将鲜样制成风干样品,并计算初水分的含量。记录采食量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收粪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回肠末端收粪法

由于动物的后肠微生物发酵既能分解食糜中剩余的氨基酸,也能合成菌体氨基酸,因此可导致排出物中氨基酸组成改变,从而掩盖单胃动物对饲料氨基酸的真实消化状况。主要采用的方法:回-直吻合术法、回肠末端瘘管法、盲肠切除法(禽)。指示剂法指示剂法是根据指示剂随饲料摄入和排出浓度的变化,推测营养素被消化的程度。指示剂的选择要求

含量稳定,与饲料同步移动,测定方便

在消化道内不消化、不吸收,回收率100%

在饲料及粪样中含量必须具有高度均匀性与代表性

添加量少(<0.5%),背景值低

对动物无毒副作用指示剂的种类

内源性指示剂

SiO2、木质素、酸不溶灰分和蜡质等外源性指示剂

Cr2O3、TiO2、BaSO4、PEG和Cr-EDTA等指示剂法的计算公式式中,DN:日粮中养分N的消化率(%);Ir:日粮中指示剂的含量(%);If:粪中指示剂的含量(%);Nr:日粮中养分N的含量(%);Nf:粪中养分N的含量(%)。例:利用外源指示剂法测定日粮粗蛋白消化率时,假定日粮中指示剂浓度为0.2%,粗蛋白浓度为20%;粪中指示剂浓度为0.5%,粗蛋白含量为25%,请计算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并写出计算过程。指示剂法计算举例指示剂法的优缺点优点

可减少收集全部粪便的麻烦,省时省力,尤其是在收集全部粪

便困难的情况下(放牧、采食量过大、部分消化道消化率测

定),采用该法更具优越性。缺点

指示剂的回收率一般很难达达到100%;进入动物体内的指示剂与食糜会经常发生分离;指示剂自身的分析误差和测值准确性与重现性较难把握。套算法当试验饲粮的营养极端不平衡,含抗营养因子/毒素高或适口性差时,会造成饲粮无法单一饲喂。此时,一般采取套算法测定该饲粮养分的消化率。套算法一般需经过两次消化试验才能得出需要的结果。假定基础饲粮的消化率在两次消化实验中保持稳定,养分消化率具有可加性。第一次消化试验:测定基础日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第二次消化试验:试验日粮=基础饲粮(80%~50%)+待测原料

(20%~50%),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定试验日

粮的消化率。试验方法套算法计算公式式中,DB:基础日粮的养分消化率;DT:试验日粮的养分消化率;f:试验日粮养分中待测饲料养分所占的比例。套算法计算举例例:某试验要测定某蛋白质饲料(CP含量40%)中蛋白质的消化率。第一次测得基础饲粮(CP含量20%)粗蛋白消化率为72%;第二次5天共喂5Kg(基础饲粮80%+20%待测饲料),测得粪中排出粗蛋白300g,求该蛋白质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套算法的注意要点由于饲料间的互作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套算法假定的的基础日粮养分消化率在两次测定中保持一致的条件很难达到。为保证测定结果相对准确,需保持基础日粮养分消化率的稳定。基础日粮应是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且基础日粮中含约10%的待测饲料

;两次试验所需的基础日粮一次性配齐;待测饲料在试验日粮中替代基础日粮的比例不宜太低,一般20%~50%为宜。尼龙袋法

尼龙袋法主要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淀粉等养分的瘤胃降解率的测定。随着反刍动物的瘤胃动态降解动力学体系在饲料配方设计与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瘤胃降解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人们也不断完善了尼龙袋法估算的动力学参数a,b,c和有效的降解率数据。尼龙袋试验方法每种饲料需3~4头瘘管动物;饲喂典型日粮,接近实际饲养水平;尼龙袋孔径40~60

m;饲料2.0gDM;培养时间0,6,12,24,48,96,120h;每时间点3~4个重复。尼龙袋法瘤胃养分降解率数学模型的建立D(t)=a+b(1-e-ct)式中,D(t):t时间点某养分的降解率;

t:发酵时间;a:饲料中快速可溶且完全在瘤胃降解的部分(%);b:饲料中不溶但可降解的部分(%);c:为b部分在瘤胃的降解速率常数,即Kd(%/h)。有效降解率(effectivedegradation,ED)ED=a+[(b×c)/(Kp+c)]式中,Kp:瘤胃食糜的流通速率常数,指单位时间内流出瘤胃的未降解部分占原有总量的比例(%/h)。一般的,粗饲料Kp取4.5%/h,精饲料Kp取6%/h。原料名称干物质降解参数粗蛋白降解参数淀粉降解参数abcDDM*abcRUP*abcDST*大麦444513.575296511.071524820.589玉米24725.55614564.04323775.560软质小麦524212.080276716.076584239.094小麦麸45354.861524416.575782220.595全脂米糠48356.566424110.568198112.073豆粕32655.86722766.063----干甜菜渣4909.5593897.552----脱水苜蓿26477.55226579.060----*:表中DDM、RUP和DST分别为原料干物质、粗蛋白和淀粉的有效降解率,且数据基于降解底物基础而言,需经折算才可转化为占饲喂状态的比例。数据来源:INRA(2004)&刘建新(2009)部分反刍动物饲料尼龙袋法的瘤胃养分降解动力学参数尼龙袋法的优缺点优点是体内法和体外法相结合的测定饲料养分消化率的新方法,具有速度快、所需样品小、费用低、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该法在估测饲料干物质、能量及除混合饲料外其他饲料蛋白质消化率方面与传统法所得结果相当一致。缺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尼龙袋的孔径、样品量与尼龙袋表面积的比值、样品的粉碎细度、基础日粮的构成与饲养水平、培养后袋内残留的微生物等。因此在评定饲料降解率前需对尼龙袋法测量中的各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使之标准化。体外消化试验

体外消化试验是模拟动物消化道的环境,在体外进行饲料的消化试验。体外法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环境条件易控制,重复性好,受试验动物限制少,易于标准化等优点。

反刍动物的体外法主要利用模拟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环境的特殊装置,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又称为人工瘤胃法。目前比较典型的反刍动物体外消化试验方法有:批次培养法、体外产气法和体外连续培养法。反刍动物体外消化试验方法批次培养法原理:将饲料样品置于38.5℃~39.5℃,pH6.7~7.0的厌氧条件下,用NaHCO3、NaH2PO4、KCl、MgSO4等配制成“人工唾液”,与瘤胃液处理饲料样品一定时间后,用离心法分离被降解的物质,所剩余残渣即视为非降解物,即可求出瘤胃非降解干物质中有机物和能量含量。优点

操作简单,可在48h内较准确地反映饲料在瘤胃液内的消化情况,广泛用于短期的体外培养。缺点

培养时间超过48h后,发酵产物积累,会使得瘤胃微生物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结果变异性变大。体外产气法优点

通过产气量较真实地模拟饲草在瘤胃内的有机质消化率,并估计单位饲料的可降解蛋白质含量和单个饲料或混合饲料的能值。缺点

发酵产物不能外移,造成产物积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原理:基于饲料样本在体外用瘤胃液消化所产生气体(CO2和CH4)的比率来估计有机物消化率,主要有气压转换法和注射器法。所剩余残渣即视为非降解物,即可求出瘤胃非降解干物质中有机物和能量含量。体外产气法主要用来评价放牧家畜饲草饲用价值。体外连续培养法体外连续培养法可实现体外培养系统中发酵产物的连续排出,同时保持缓冲液连续不断地流入发酵容器中,对瘤胃内环境的模拟更准确。目前应用较广的体外连续培养系统有单外流连续培养系统(Rusitec)和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DFCCS,

Dual-flowContinuousCultureSystem)两种。单外流连续培养系统

消化糜固相和液相均以相同速度外流的系统,系统简单、方便,并且能够收集发酵产生的气体,其主要缺点是不能区分发酵流出液的液相和固相组分。Rusitec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

将消化糜固相和液相外流速度分别加以控制的系统。一般液相外流速度(4-10%/h)明显高于固相外流速度(2-7%/h)。该装置由于有两个外流口,无法准确测定单一饲料的消化率,且操作复杂。保持细菌、原虫正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观察其活力和形态学变化;保持纤维素、淀粉和蛋白质等的正常的消化速率,并维持它们之间正常的相互作用;具有大量预测体内结果的能力。评定人工瘤胃技术可靠性的检验标准单胃动物体外消化试验方法猪小肠液冻干粉法

该法分两步,第一步模拟猪胃的消化环境,用胃蛋白酶的盐酸溶液处理饲料样品;第二步模拟小肠的消化环境,用猪小肠液或小肠液冻干粉(PIF)的中性溶液处理第一步水解残渣;最后将第二步残渣视为不消化物,测其发热量后求“离体法能量消化率”(x),然后再与用生物学法测出的标准回归公式校正后求能量消化率。移动尼龙袋法

采用30×50mm,孔径40~60μm的小尼龙袋,装入0.5g~1.0g饲料(12mg~13mg饲料/cm2),对猪一般采用口腔采食/强饲,牛则从口腔/真胃/十二指肠瘘管放入尼龙袋,最后从肛门收集。尼龙袋冲洗后干燥后,测定袋内剩余物质中待测养分的含量,计算待测饲料养分消化率。移动尼龙袋试验方法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所需样品小、费用低、可操作性强,重复性较好等优点。代谢试验

代谢试验主要通过测定供试动物采食与排出体外的营养物质之差来比较动物体内组成成分变化情况,以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存留能力,从而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代谢试验是在消化试验基础上增加尿和气体的收集装置。鸡表观代谢能测定——排空强饲法成年公鸡6×4(重复)=24只,单笼饲养,肛门缝合排泄物收集瓶(60mL~100mL)。预试期>3天,正试期:排空48h,强饲50g,禁食,自由饮水,收粪48h(继续禁食48h收集内源排泄物),恢复14天。能量可消化性的综合评价指标总可消化养分(TDN,TotalDigestibleNutrients)以三大有机养分的有效能为基础,统一折算为可消化糖类的当量,属于表示能量价值的相对单位,兼有能量和养分的属性。总消化养分

TDN=X1+2.25X2+X3+X4

式中,X1:可消化粗蛋白(%,kg);X2:可消化粗脂肪(%,kg);X3:可消化粗纤维(%,kg);X4:可消化无氮浸出物(%,kg)。TDN的特点TDN用一个数值综合反映了饲料可消化程度,测算和应用方便,故长期沿用。经验公式:1kgTDN=18.4MJDE=15.1MJME由于TDN体系未考虑发酵气体产热及热损失,而粗饲料较容易产生发酵热和甲烷,因此TDN往往会高估动物对粗饲料的能值。由于TDN考虑了部分能量损失,如粪能和尿能损失,因而具有消化能和部分代谢能的含义。生物学价值评定绝对生物学价值(BV)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Value,BV)是指体蛋白沉积量(氮)占吸收量的比例,是衡量饲料蛋白质能用于合成体组织和体成分的比例。测定条件

动物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待测原料为唯一蛋白源;日粮能量充足,蛋白质供应不超出体蛋白的最大沉积能力(10%)。相对生物学价值(RBV)待测养分摄入量敏感指标测量值●●●●●●●●-基准物●-待测原料YXtXsY=a+bsXY=a+btXRBV=bt/bs=Xs/Xt相对生物价值的测定条件

确定比较对象(基准物),一般为生产中最常用或消化利用效率最高的

原料,如蛋白质(全卵蛋白、酪蛋白),CaHPO4,CuSO4等敏感指标在摄入量范围内呈线性变化;基础日粮中待测养分含量(背景值)尽可能低;用量梯度:待测原料2~3,标准物1~2。相对生物学价值评定法同样适用其它营养物质生物学价值的评定,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微量养分。Tips饲料净能的测定

根据净能的用途,可将其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两部分。其中,维持净能包括基础代谢、保持体温恒定、随意活动所需的能量;生产净能包括增重、产奶、产蛋、产毛、繁殖和劳役等所需的能量。

净能可通过平衡代谢试验结合测定产热量的方法获得,根据测定动物产热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是直接测定动物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全部热。设备仪器:测热室(柜)或动物测热计测定指标:记录采食量、排粪量、尿液、脱落毛发与皮屑、甲烷气体体积,并

分别测定其燃烧热;记录进出测热柜气体的体积(V0,V1)、温度(T0,T1)和湿度(H0,H1),

并计算进出气体的温度和湿度差。计算公式:机体增重热=饲料热-粪便热-尿液热-皮屑热-甲烷气体热-(气体和测热柜吸热+水分汽化热)其中,机体产热=气体和测热柜吸热+水分汽化热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是根据测得动物的代谢产物和氧耗,间接计算动物的产热。测定指标与计算方法

测定的规定时间(24h)内的耗氧量和CO2产量和尿氮量,其中反刍动

物还包括CH4产生量;由尿氮量(×6.25)算出被氧分解的蛋白质量,从而得出其产热量、耗

氧量和CO2产量;

从总耗氧量和总CO2产生量中减去蛋白质的耗氧量和CO2产生量,计算

出非蛋白呼吸商。

根据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得出相应的非蛋白呼吸商的氧热价,计算出

非蛋白代谢的产热量(=氧热价×耗氧量);

总产热量=蛋白质代谢的产热量+非蛋白质代谢的产热量呼吸商(RQ,RespiratoryQuotient)=CO2产生量/O2消耗量养分含碳量(%)氧化1g养分的氧耗氧化1g养分产生的CO2和热量呼吸商O2/gO2/LCO2/gCO2/L热量/KJ蛋白质52.001.3660.9571.5200.77418.410.809脂肪76.702.8752.0132.8101.43139.750.711淀粉44.451.1840.8291.6290.82917.571.00蔗糖42.111.1220.7861.5430.78616.571.00葡萄糖40.001.0660.7461.4660.74615.651.00各种养分在动物体内氧化时的平均常数数据来源:Brouwer,1965非蛋白呼吸商氧化百分比(%)氧热价(KJ)糖脂肪0.711.1098.919.62300.7515.684.419.82800.8033.466.620.08740.8136.963.120.13760.8240.359.720.18780.8343.856.220.24220.8447.252.820.29240.8550.749.320.34260.8654.145.920.39700.8757.542.520.44720.8860.839.220.49740.8964.235.820.54760.9067.532.520.60200.9584.016.020.85731.00100.00.021.1166非蛋白呼吸商与氧热价对应表数据来源:Lusk净能的其他表示方式

淀粉价Kellner(1924)通过氮碳平衡实验测得1Kg淀粉在阉公牛体内沉积248g脂肪,相当于2356Kcal净能,称为1个淀粉价。

奶牛能量单位(NND)1Kg含脂肪40g,蛋白质34g,碳水化合物47g的标准奶含能3138KJ,为1NND。传统饲料分类法传统分类法主要根据饲料的来源、形态和饲用价值区分,但区分的标准较笼统,不能准确反映不同类型饲料间的具体营养学体系差异,且不便于数据库的分类管理。根据饲料来源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矿物质饲料和人工合成饲料特点符合人们对饲料的认知习惯,便于组织饲料;缺点不能反映饲料营养价值的内部特点,不便于计算机管理和配方设计根据饲料形态分固态饲料、液态饲料、胶体饲料、粉状饲料、颗粒饲料和块状饲料特点直观,贮存和使用时可区别处理;缺点不具备营养学意义,不科学,不实用。根据饲料饲用价值分精饲料、粗饲料、青绿多汁饲料和添加剂特点根据经验分类;缺点不能从养分含量上反映各类饲料的差异。饲料标准编码应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

同一系列编码的饲料,其特征特性、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相同或相似。唯一性能把所有编码的饲料营养数据存入同一台电子计算内,而不会发生混乱,并便于补充和修改。统一性饲料的编码能被世界各国接受,明确而不会混淆地汇编入世界饲料总册内。标准饲料编码法国际饲料分类编码法美国学者L.E.Harris(1956)根据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提出了饲料分类的原则和编码体系,即将饲料分成了8大类,并给予每类饲料相应的饲料编码,同时用于计算机建立国际饲料数据的管理系统。该编码方法已逐步发展成当今饲料编码体系的基本模式,为多数学者所认同。国际饲料分类编码体系包含的饲料属性来源(或母体物质)种、变种或类别饲用部分调制处理方法成熟阶段(仅适用于青饲料和青干草)刈割茬次(适用于青饲料、干草)等级、质量保证分类(按营养特性)

苜蓿青干草的饲料属性来源:苜蓿;类别:草地牧草;饲用部分:地上部分;调制处理方法:脱水;成熟阶段:早花期;刈割茬次:初次;等级:CP≥17%,CF≤27%;分类:粗饲料。饲料分类号(1~8)饲料样序号(00-001~99-999)国际饲料编码(IFN)格式IFN首位代表饲料的营养特性,后5位则按饲料的重要属性给定编码。举例:苜蓿青干草的IFN为1-00-092,含义为饲料样总数的第92号,属于第1类,粗饲料类。INF的分类依据和编码类型饲料分类号饲料类别国际饲料编码类型饲料分类号饲料类别国际饲料编码类型1粗饲料1-00-0005蛋白质补充料5-00-0002青绿饲料2-00-0006矿物质饲料6-00-0003青贮饲料3-00-0007维生素饲料7-00-0004能量饲料4-00-0008饲料添加剂8-00-000水分≥45%水分<45%CF≥18%CF<18%CP≥20%CP<20%青贮饲料青绿饲料粗饲料蛋白饲料能量饲料八大类饲料的概念粗饲料

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质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青绿饲料

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以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栽培的牧草、草原牧草、块根、块茎、瓜果类等。

青贮饲料

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如玉米青贮、青草青贮等。能量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如玉米、大麦、麸皮、米糠,块根块茎类等。蛋白质饲料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如鱼粉、肉骨粉、大豆及其饼粕、氨基酸、饲用尿素等。矿物质饲料

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化工合成的无机盐类、有机配位体与金属离子螯合物。如石粉、贝壳粉、骨粉、磷酸氢钙、沸石粉、饲用微量元素等。维生素饲料由工业合成的提纯的维生素制剂,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青绿饲料。饲料添加剂

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质量下降,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为饲料添加剂,但不包括合成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以治病用的药物。如凝结剂、防霉剂、香味剂、着色剂等。我国饲料分类编码法

张子仪院士等(1987)在国际饲料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饲料的来源、形态、生产加工方法等属性,又将饲料划分为17亚类,两者组合,形成了中国饲料编码。饲料亚类及其编码01青绿多汁类饲料07谷实类饲料13动物性饲料02树叶类饲料08糠麸类饲料14矿物质饲料03青贮饲料09豆类饲料15维生素饲料04块根、块茎、瓜果类饲料10饼粕类饲料16饲料添加剂05干草类饲料11糟渣类饲料17油脂类饲料及其他06农副产品类饲料12草籽树实类饲料饲料分类号(1~8)饲料亚类号(01~17)饲料样号(0001~9999)中国饲料编码(CFN)格式举例:

黑麦草的CFN编码为1-05-608,含义为第1大类(粗饲料),第5亚类(干草类饲料),饲料样总数为第608号的饲料。小麦麸的CFN编码为4-08-0801,含义为第4大类(能量饲料),第8亚类(糠麸类饲料),饲料样总数为第801号的饲料。

玉米蛋白粉CP60%的CFN编码为5-11-0001,含义为第5大类(蛋白质饲料),第11亚类(糟渣类饲料),饲料样总数为第1号的饲料。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水分含量高,适口性好,但营养浓度和有效能值低;粗蛋白含量适中,氨基酸较平衡(Lys、Met、Trp含量较高),消化率高;适时刈割的青绿饲料无氮浸出物含量较高(40%~50%),粗纤维(15%~30%)和木质素含量较低;钙磷比适宜,钙多磷少,尤以豆科青绿饲料较为明显;维生素含量高,富含胡萝卜素、VC、VE、VK和大多数B族维生素,但较缺乏VD和VB12;营养价值变化范围较大,主要与生长环境、生长阶段和部位及品种有关。青绿饲料原料各论牧草类饲料牧草是指一切可供饲用的细茎草本植物,主要包括天然牧草和栽培牧草。天然牧草天然牧草主要用于放牧,或有计划地在生长适宜时期刈割,供晒制干草或青贮。但需合理规划,分区放牧,避免草场退化。四类主要的天然牧草营养学特性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粗脂肪(%)钙磷禾本科10~1540~50302~4一般钙含量高于磷含量,比例较适中豆

科15~2040~5020~252~4菊

科10~1540~5020~255莎草科13~2040~5020~252~4栽培牧草

栽培牧草是指人工播种栽培的各种牧草,种类繁多,但以产量高、营养好的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占主要地位。子叶类型蛋白质钙磷可溶性糖干草/青贮调制耐牧性固氮能力代表性牧草禾本科单子叶+++++容易++-黑麦草、羊草、苏丹草豆

科双子叶+++++++困难++苜蓿、三叶草、草木犀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的特点的比较禾本科牧草各论黑麦草

黑麦草属中最重要的两个种是多年生黑麦草和多花黑麦草。黑麦草营养品质好,柔嫩多汁,适口性好,适用于各种家畜和水产饲料。生长期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粗纤维中木质素含量叶丛期18.63.88.148.321.13.6花前期15.33.18.548.324.84.6开花期13.83.07.849.625.85.5结实期9.72.55.750.931.27.5黑麦草的饲用价值不同生长期黑麦草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变化(%)资料来源:《饲料手册》,1984黑麦草的饲用注意要点饲喂猪时,宜抽穗前刈割;饲喂牛羊时,刈割时间可稍迟,以保证一定含量的纤维,保证反刍动物足够的咀嚼行为;可制成干草或干草粉,配合精料,作为牛羊的育肥饲料;用于调制干草的黑麦草宜在抽穗后刈割。羊草

羊草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营养生长期长,叶量丰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羊草的饲用价值生长期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磷钙分蘖期20.354.0432.9535.620.431.12拔节期17.993.0725.1947.90.450.42抽穗期14.822.8641.6334.920.480.38结实期4.972.9652.0533.560.620.16不同生长期羊草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变化(%)资料来源:《饲料手册》,1984羊草的饲用注意要点一般在抽穗期刈割,可鲜饲,制成干草,青贮或放牧使用;鲜饲时,可整株饲喂牛羊;幼嫩羊草打浆或直接将羊草制成草粉后喂猪;制成干草后,供牛马羊饲用。苏丹草

苏丹草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具有抗旱力强,耐瘠等特点。苏丹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但可作为牛、羊、马、兔、草食性鱼类等动物的优质青饲料。苏丹草的饲用价值生长期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水分抽穗期15.32.825.947.28.8开花期8.11.735.944.010.3结实期6.01.633.751.27.5不同生长期苏丹草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变化(%)资料来源:王成章《饲料生产学》,1998苏丹草的饲用注意要点苏丹草茎叶较大,较易制成干草;苏丹草一般第一茬用于鲜喂或晒制干草,第二茬以后用于牛羊放牧;由于幼嫩的苏丹草中含有氰甙配糖体,氰甙进入机体后在酶作用下水解为氢氰酸,动物大量采食可中毒,因此用于放牧的苏丹草需长至50~60cm方可。应用亚硝酸钠及硫代硫酸钠进行解毒。亚硝酸钠的作用是使氰化血红蛋白氧化成铁血红蛋白,后者在体内能夺取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CN-

,使细胞氧化酶恢复其活性。硫代硫酸钠在体内硫氰酸酶的作用下,将CN-转变成硫氰酸盐而随尿排出。氢氰酸的解毒方法禾本科牧草各论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且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因此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以开花前期最高,粗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组成较合理,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紫花苜蓿的饲用价值生长阶段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灰分营养生长期26.14.517.242.210.0花

期22.13.523.641.29.6初

期20.53.125.841.39.31/2盛花期18.23.628.541.58.2花

期12.32.440.637.27.5不同生长阶段苜蓿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变化(%)资料来源:王成章《饲料生产学》,1998紫花苜蓿的饲用注意要点青饲时宜切短或打浆后饲喂,也可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制作青贮饲料,或者放牧使用;干饲时制成苜蓿干草或草粉,与粗料配合饲喂反刍动物,与精料配合饲喂单胃动物;由于鲜嫩苜蓿中含有皂甙,反刍动物在放牧过程中食用大量苜蓿后会在瘤胃内产生大量泡沫而易发生胀气病。防止动物采食苜蓿发生胀气病的措施放牧前先饲喂干草;露水后放牧;牧地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种。三叶草

三叶草,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是豆科牧草中分布最广的牧草。一般可分为红三叶、白三叶、绛三叶和杂三叶,人工栽培主要以红三叶和白三叶为主。其中,白三叶是一种放牧型牧草,再生性好,耐践踏,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尤富含蛋白质。红三叶白三叶绛三叶杂三叶三叶草的饲用价值类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钙磷红三叶14.94.029.844.01.70.3白三叶28.73.415.740.41.40.5绛三叶17.23.427.042.51.40.3杂三叶17.12.726.143.71.30.3不同种三叶草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资料来源:白元生《饲料原料学》,1999三叶草的饲用注意要点红三叶宜初花至盛花期刈割,可用作青饲料、放牧、制成干草或青贮料;白三叶抗性强,宜放牧用;饲用反刍动物时,需防止胀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