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教案_第1页
童声合唱-教案_第2页
童声合唱-教案_第3页
童声合唱-教案_第4页
童声合唱-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童声合唱第一课时合唱的概述及童声合唱的类别合唱概述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种类:重唱,三重唱,四重唱,小合唱,大合唱

合唱的艺术特点: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1、音域宽广2、音色丰富3、力度变化大

4、音响层次多5、表现力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和了解什么是合唱,童声合唱的类别。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用准确的音准和对歌曲的理解去表达歌曲。过程与方法:(1)給合唱队员进行队列的安排;(2)讲述合唱的概念及类别;(3)进行合唱人员声部的分配;(4)进行声音和音准的训练;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述童声合唱的概念及类别,并进行声部的训练。难点:如何行之有效的训练合唱队人员的音准。教学过程组织合唱人员并进行队列和声部的训练讲述合唱及童声合唱的概念及分类讲述合唱中的一些要求及需要平时注意的事项初步进行声音的统一训练灌输合唱人员声部的分配及如何统一进行简单的声部训练分声部进行声音的训练课堂小结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合唱的概念,合唱的类别,只有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合唱,合唱的声音该去会如何统一发音,学生只知道唱歌,但却不知道合唱究竟需要怎么样去唱,只有讲述了概念和要求学生们才会按要求去做,学生也会慢慢真正的了解合唱,从而对合唱提起兴趣,真正明白合唱该怎么去演唱。第二课时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明白合唱中常用到的训练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用准确的音准和对歌曲的理解去表达歌曲。3.过程与方法:(1)讲述合唱中常常用到的一些训练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如何进行合唱的训练;(3)怎么训练可以统一音色;(4)如何协调一个合唱中的声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白和了解声部的分类以及各自的音色。2.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怎么唱可以统一音色、音量,协调声部。三、教学过程1.导入(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问好,进行点名;(2)进行课前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UUU进行前一节课的复习新课教学聆听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步先了解这首歌曲;复听歌曲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感和速度;带领学生进行歌谱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填词学习;进行分声部的学习和排练;有感情的初步完成歌曲的排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合唱排练中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还有合唱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声音和状态去演唱,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去排练和演唱一首作品。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呢学习的就是合唱中的训练和出现的问题。合唱中训练方法很多,也很杂,但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合唱中常出现的问题有几个:第一,咬字不清晰,咬字不准确;第二,字头字尾的控制不准确;第三,声音、音准、音色、音量不统一;第四,咬字有方言,不分前后鼻音等;这些都是合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那就必须要从日常的声音训练坐起,这样才会训练出一个好的合唱队。第三课时单纯的呼吸训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吸气和吐气的方法,用科学的呼吸方法去练习歌唱的气息;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正确的掌握科学和正确歌唱方法,进而去有感情有方法的演唱作品;过程与方法:做示范练习,让学生去自我感受,然后跟着钢琴曲进行学习和科学的练习,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发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去进行科学发声练习,掌握发声的技巧;难点:如何辨别怎样的声音才是科学的和正确的;教学内容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感受如何去发声,如何去练习。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UUU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新课教学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讲述如何科学的发声,并做相应的示范;让学生上台来进行示范,并进行纠错;让学生集体进行短暂的发声练习,自己找气息的支撑点;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曲《卢沟谣》的排练和演唱;歌曲处理讲述歌曲的音乐背景和创作背景;如何去处理歌曲的情感;如何拿捏歌曲中的强和弱;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是如何进行科学的发声,怎么去正确训练发声,并如何把正确的发声运用到演唱的歌曲当中。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单纯的发声,声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较难,难主要难在把科学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歌曲当中,怎么去演唱才是科学的,怎么把我自己气息的控制,怎么去用气息。简单就简单再,只要把自己的特别放松的状态拿出来并用到科学的发声,怎么说话怎么歌唱,但这个点没办法去很好的拿捏和控制,说到底也就是每个人都没法真正的驾驭自我和把控自我。第四课时结合练声乐句的呼吸训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如何根据歌曲的气口出科学的进行呼吸和换气;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歌曲的情感,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呼吸,进行情感的处理;过程与方法:课前的复习和发声练习,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做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处理歌曲中的强弱和情感处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歌曲的换气口,进行科学的换气和呼吸;难点:把正确的换气方式运用到歌曲当中;教学内容如何根据歌曲的气口出科学的进行呼吸和换气,根据歌曲的情感,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呼吸,进行情感的处理。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UUU(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2)讲述如何一首歌曲中正确的发声,并做相应的示范;(3)让学生上台来进行示范,并进行纠错;(4)让学生集体进行短暂的发声练习,自己找气息的支撑点;(5)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曲《卢沟谣》的排练和演唱;4.歌曲处理(1)讲述歌曲的音乐背景和创作背景;(2)如何去处理歌曲的情感;(3)如何拿捏歌曲中的强和弱;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如何在一首歌曲中进行科学的发声,怎么在歌曲的气口出换气和呼吸。课后反思这节课总体学生掌握的还是可以,基本可以懂得怎么在一首歌曲中找到换气和呼吸的地方,但要真正的熟练掌握歌曲的一些发声技巧还得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练才可以。歌曲当中的咬字和吐字还得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才可以掌握。歌曲情感的处理也需要不断的训练学生才会明白怎么去处理一首歌曲,怎么去表达歌曲的情绪。第五课时合唱中的发声训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如何在合唱中去发声,掌握合唱的几个基本要点:齐、准、合(1)正确而良好的起声(2)正确而良好的基音;

(3)正确地扩大音量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掌握如何发声、起声,让学生更好的的去演唱作品,如何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正确的发声、起声;2.难点:把正确的发声、起声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三、教学内容学习如何正确发声、起声,并运用到合唱作品中,有感情的表达出作品。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3|53|1-||UUU13|53|1-||Yaoyaoyao(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总体不算太难,主要就是一些有关发声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在作品中用正确的声音来表现作品,能够把正确和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并有感情的演唱作品。这节课练习较多,学生掌握的一般,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对于小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得进过一定时间的磨练。第六课时关于软起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如何在合唱中去发声,掌握合唱的几个基本要点:齐、准、合(1)正确而良好的起声(2)正确而良好的基音;

(3)正确地扩大音量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掌握如何发声、起声,让学生更好的的去演唱作品,如何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正确的发声、起声;2.难点:把正确的发声、起声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三、教学内容学习如何正确发声、起声,并运用到合唱作品中,有感情的表达出作品。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Yao(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六、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总体不算太难,主要就是一些有关发声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在作品中用正确的声音来表现作品,能够把正确和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并有感情的演唱作品。这节课练习较多,学生掌握的一般,第一次接触这些东西,对于小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不能操之过急,得进过一定时间的磨练。第七课时共鸣与音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共鸣的分类;(2)明白训练共鸣的目的;

(3)掌握共鸣的一些训练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训练让学生明白如何做才会有共鸣,并把共鸣运用到歌曲中去表现作品;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共鸣的分类及如何训练共鸣;2.难点:怎么把共鸣运用到作品中去;三、教学内容共鸣的分类,及如何训练共鸣,并把共鸣运用到作品中。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Yao(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共鸣和共鸣分类;(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共鸣腔体及如何把共鸣运用到作品中。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了如何找到发声的共鸣,了解了音区的分类,初步让学生对童声的音区做了一定的了解。也让学生练习了一下基本的音阶练习,总体学生掌握的还可以,音准基本都可以。但对声音的共鸣还不能直接找到,也没有正真的领悟发声的共鸣腔体在什么地方,当然一时半会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发声的共鸣还需一定的时间来训练。第八课时常用的训练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我们练习的音阶练习,还有一些训练的方法,明白我们训练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合唱中的训练方法,明白合唱中应注意的事项,正真会意学习合唱的意义和目的。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2.难点: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三、教学内容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3.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Yao(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共鸣和共鸣分类;(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课后反思我们知道,童声合唱的音响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在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在童声合唱的训练过程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前提,首先是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声部内各成员在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色、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其次是在演唱上整个声部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在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呼吸;共同完成渐快或渐慢的过渡;各声部以相同的力度来演唱;要以同样纯正的音高去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作品的歌词等等。因此,在声部内的成员统一了歌唱的方法后,要随指挥有目的地进行单独声部的训练。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共鸣器官的调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明白合唱中常用到的训练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用准确的音准和对歌曲的理解去表达歌曲。3.过程与方法:(1)讲述合唱中常常用到的一些训练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如何进行合唱的训练;(3)怎么训练可以统一音色;(4)如何协调一个合唱中的声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白和了解声部的分类以及各自的音色。2.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怎么唱可以统一音色、音量,协调声部。三、教学过程1.导入(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问好,进行点名;(2)进行课前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UUU进行前一节课的复习新课教学聆听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步先了解这首歌曲;复听歌曲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感和速度;带领学生进行歌谱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填词学习;进行分声部的学习和排练;有感情的初步完成歌曲的排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合唱排练中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还有合唱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声音和状态去演唱,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去排练和演唱一首作品。课后反思要想使声音得到良好的共鸣,掌握共鸣器官的调节至关重要。因为我们要求高、中、低三个声区是统一的,因此要训练歌唱者能灵活自如地调整共鸣器官,只有使这三个声区的共鸣器官联成一体,声音才能圆润、明亮。切忌不能形成“三截头”式的歌唱,而把声音变成三段。不可低声区只用胸声,中声区用口腔,高声区用头声,而应该形成三个声区的统一。这三个声区仅仅在发声时处在不同的部位和偏重某部分共鸣器官而已。虽然某一个声区以一个共鸣体为主,而在歌唱时,却是整个腔体都在振动,三个不同的声区都应该是高位置的。犹如在演奏弦乐器时,无论拉任何一根弦都会引起琴体(共鸣箱)的整体震动。乐器如果不好,我们可以更换,而人们的歌唱器官这个“乐器”是唯一的,是不能更换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把它精雕细刻,要让起振器、共鸣腔体、气息在自己的“乐器”上去调整,塑造成最好的“乐器”,使之成为最理想的声音。第十课时

基本母音训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不同母音的正确唱法以及获得不同的母音色彩之后,另一重要环节便是练习不同母音之间的过渡;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正确的发声、起声及元音的行腔过程;2.难点:如何把元音的发声、起声运用到合唱作品中去;三、教学内容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iii12|32|1-||iyaa(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基本母音的训练,训练儿童发声时一定要使他们对于正确的母音状态(包括口形)与色彩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可以从a或o母音开始练习。要求在说话状态上有意识地打开口腔(主要是内口),唱a或。母音时咽部好像含着一个小乒乓球或吞咽元宵似的感觉。唱u母音时,咽部的感觉基本保持不变,运用调整唇部大小及下颚来形成a、o、u三个不同的母音。即a、o、u三今母音的内口状态是不变的。然后在a母音基础上用调整舌部的办法形成开放式的e母音。进而在e母音的基础上调整(微收)下颚,形成圆润的i母音。使孩子们明确地感觉到不同的母音有着明显的不同色彩,但咽部状态并不改变。第十一课时头声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头声发声法(1)用弱声去找头声(2)下行音阶练习寻找头声的高位置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掌握如何很快找到头声,并结合气息的支撑让学生更好的去演唱作品,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练习头声和寻找头声;2.难点:把正确的头声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三、教学内容学习如何寻找头声、练习头声,并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且有感情的表达出作品。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3|53|1-||UUU13|53|1-||Yaoyaoyao12|32|1-||iyaa5342|1-||iyaa(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六、课后反思要使孩子能获得良好的头声,一定要改变用真声(大本嗓)追求大音量的错误观念。要知道这种错误观念将会毁掉许多孩子的歌唱前途。乐器坏了可以修理或再买一个新的,而嗓子毁了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对于童声艺术来说,首先是要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音量。音量大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在获得良好音质的前提下才能要求音量的变化。而弱声(柔声)唱法则是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一环,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有控制的歌唱”的技巧。第十二课时扩展音域及换声练习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明白合唱中常用到的训练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用准确的音准和对歌曲的理解去表达歌曲。3.过程与方法:(1)讲述合唱中常常用到的一些训练方法及出现的问题;(2)如何进行合唱的训练;(3)怎么训练可以统一音色;(4)如何协调一个合唱中的声部;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白和了解声部的分类以及各自的音色。2.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怎么唱可以统一音色、音量,协调声部。三、教学过程1.导入(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问好,进行点名;(2)进行课前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UUU进行前一节课的复习新课教学聆听歌曲《卢沟谣》,让学生初步先了解这首歌曲;复听歌曲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并说出歌曲的情感和速度;带领学生进行歌谱的训练;让学生进行填词学习;进行分声部的学习和排练;有感情的初步完成歌曲的排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合唱排练中的方法和出现的问题,还有合唱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声音和状态去演唱,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以后,我们才可以去排练和演唱一首作品。课后反思扩展音域的练习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就常会涉及到唱法的问题。用本嗓唱法是绝对达不到扩展音域的目的的,孩子们学会用假声唱歌时,音域马上可以扩展四度左右。但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假声常常发虚,并且没有穿透力,所以要通过训练使孩子掌握真假声混合的技巧,使之既能扩展音域又不失童声的甜美音色,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手段就是“换声”,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用本嗓唱至b,时就很容易破裂,所以在这个音周围就是所谓的“换声区”。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尤其要注意使之在“换声区”前四或五个半音就要做准备,用弱声唱法以u或u以及i母音做引导,通过经常训练,他们就能自动调节声带的长、短、厚、薄以及声带的整体振动或局部振动,最后一定能在高音区发出圆润漂亮的声音,训练时请记住“托、勾、松、柔”四个字。

第十三课时关于合唱中的旋律音准问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们的音准、节奏、节拍、节奏感及音乐感;2.情感态度价值观:训练学生音准,并结合气息的支撑让学生更好的去演唱作品,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去训练自己的音准;2.难点:用准确的音准去演唱合唱作品;三、教学内容学习如何寻找头声、练习头声,并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且有感情的表达出作品。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3|53|1-||UUU13|53|1-||Yaoyaoyao12|32|1-||iyaa5342|1-||iyaa(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六、课后反思音准概念是根据音乐的内容来确定的。在音乐中那种绝对不变的音准是僵化而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处理合唱音准时,不能以纯物理性音响学中“绝对不变”的音准概念(固定的振动频率)为依据。脱离旋律运动与和声进行的所谓“绝对准确”在实践中是没有意义的,假如在音乐中每个音都绝对准确(在演唱、演奏中均不可能做到,即使在钢琴上也不是每个音都是“准”的,优秀的调音师在调音时,特别是在调低、高音区时,还需要故意作细微的偏低或偏高处理,以满足人们的错觉。)肯定是很难听,是没有血肉的。第十四课时旋律运动中各音之间在音程关系上的音准处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纯音程(完全协和音程);(2)大音程(3)小音程(4)增音程、减音程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掌握音程的关系,准确掌握音高概念,并结合气息的支撑让学生更好的去演唱作品,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练习头声和寻找头声;2.难点:把正确的头声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三、教学内容掌握纯音程(完全协和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音程、减音程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3|53|1-||UUU13|53|1-||Yaoyaoyao12|32|1-||iyaa5342|1-||iyaa(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六、课后反思由于歌曲的旋律在局部范围内表现为旋律音程的关系,因此,根据不同性质音程在音响上的协和度及内在紧张度的不同来处理音准上的相对可差性及可变性,是处理合唱中旋律音准的基本依据之一。

因此,这种对局部音程的音准处理方法,总是要以具体作品的调式调性为依据的,合唱团员应该具体掌握正确的音阶唱法,才能理解具体的音程含义。第十五课时音素观念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掌握音素的概念,并结合气息的支撑让学生更好的去演唱作品,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何音素的概念;2.难点:把音素的知识点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三、教学内容学习音素的概念,并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且有感情的表达出作品。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3|53|1-||UUU13|53|1-||Yaoyaoyao12|32|1-||iyaa5342|1-||iyaa(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六、课后反思建立了音素观念,就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情绪来具体安排关键词的中心部位及其吐字咬字的要求与方法。所以,分析字的音素只是一种最基础的手段,更不是要强调字的所有音素,其目的是为了能在合唱中正确处理好吐字与咬字,以达到完美地表达作品的内容与形象,只有具体结合音乐来处理,才有其真正的价值。第十六课时音节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掌握音节观念,并结合气息的支撑让学生更好的去演唱作品,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学习的内容,掌握如音节观念;2.难点:把正确的头声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三、教学内容学习如何寻找头声、练习头声,并运用到合唱作品中,且有感情的表达出作品。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3|53|1-||UUU13|53|1-||Yaoyaoyao12|32|1-||iyaa5342|1-||iyaa(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4)复习前节课学习的内容;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发声和起声;(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的就是如何正确的进行发声和起声。六、课后反思音节观念的建立对合唱中的吐字咬字以及发音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在汉语中每一个单字都是一个音节(汉语是单音节语言),但这不等于歌唱中的吐字咬字就简单化,其实汉语单音节的吐字咬字的内涵及表现作用,无论在技术与艺术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合唱中为了将字与声做到完美地结合,清晰感人,在通常情况下要注意字的发声过程,包含起声、保持及收声三个阶段。第十七课时词组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词组观念、词组观念的意义、词与词组、对合唱中词组的处理要求与方法、词组与韵律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合唱中的训练方法,明白合唱中应注意的事项,正真会意学习词组概念的意义和目的。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2.难点: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三、教学内容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3.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2.导入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Yao(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共鸣和共鸣分类;(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练习;五、课堂小结六、课后反思合唱中的词组色彩是随音乐的韵律变化而变化的,吐字咬字在一定程度上也受韵律的制约。词组与音乐韵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多字词组中字与字之间的松紧关系,实质上就是要体现出音乐上的强弱关系,突出合唱语言的节奏感。并且要贯穿在整个演唱的全过程中。

2.处理好字、词组与句式中“抑、扬、顿、挫”的关系,实质上是要体现出音乐上的起伏、对比、变化与层次发展(犹如波浪一样有波峰、波谷,也有流动而平静的海面)以突出歌曲的表现力。

3.对歌词中合辙押韵的要求在歌唱中应给予适当的重视。

合辙押韵是戏曲、说唱、诗歌、歌曲的共同特征之一。押韵指的是每句句尾字音在韵母色彩上的相同或相近:合辙则是指相同色彩的韵脚分类,传统中的十三辙概括了汉语语言的全部辙韵。

第十八课时作品介绍与排练提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们练习的音阶练习,还有一些训练的方法,明白我们训练的意义。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合唱中的训练方法,明白合唱中应注意的事项,正真会意学习合唱的意义和目的。3.过程与方法:课前首先去练习音阶、练声,复习前节课的内容,然后,讲述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示范,并进行练习。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2.难点: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三、教学内容1.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3.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4.以《送别》为例进行歌曲的编排四、教学过程1.组织学生进入教室,进行点名。(一)课前练习练声曲:1.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1)55

5

||5--‖īāū(2)5432

|1---‖ū(3)53

42

31

27

|1---‖Mimamimami(4)

565

454

343

232

|1---

‖(三连音)Mimamimami2.跳音,半断音和断音(1)5555

|

5432

|1---‖Lalelilolu(2)1

1

|

53

1

‖LuLu(3)53

1

|

53

1‖Mimimimamama2.导入(1)进行音阶练习1=C1234567i6=a67123456(2)练声训练:1234|5432|1-||UUU13|53|1-||Yao(3)进行课前的呼吸调整;3.新课教学(1)讲述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共鸣和共鸣分类;(2)给学生做示范,并让学生上台来练习,做一纠正;(3)带领学生整体进行练习;(4)进行作品的排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