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云峰初级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莆田市云峰初级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莆田市云峰初级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莆田市云峰初级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莆田市云峰初级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莆田市云峰初级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蛋白质由b个氨基酸形成的a条肽链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b-a B.b-2a C.2a+b D.a+b参考答案:D2.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C3.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F2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问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A.7932株

B.3966株

C.1983株

D.1322株参考答案:C4.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一组的是

A.HIV和大肠杆菌

B.发菜和草履虫 C.颤藻和酵母菌

D.黑藻和洋葱参考答案:D5.下列系谱图中一定能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参考答案:D6.艾滋病研究者发现,有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叫“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N元素

B.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C.高温能破坏其结构

D.人工合成后可用于防治艾滋病参考答案:B7.下列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叶肉细胞合成ATP需要在光下才能进行B.植物体内消耗ATP的同时往往伴随[H]的消耗C.动物细胞内[H]的产生和消耗一般都会有ATP的合成D.酵母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在细胞质基质中消耗ATP参考答案:C植物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A项错误;植物体内生物合成等过程消耗ATP时不伴随[H]的消耗,B项错误;动物细胞内有氧呼吸过程中[H]的产生和消耗都有ATP的合成,C项正确;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合成ATP,在细胞核、细胞器中均可以消耗ATP,D项错误。8.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底氧化产能多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参考答案:D【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脂肪主要功能是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是构成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详解】A.磷脂是细膜的主要组成成分,A正确;B.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正确;C.脂肪的碳氢含量比糖类高,因此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多,C正确;D.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营养物质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体内燃烧释放能量(kJ/g)耗氧量(dL/g)糖17170.83蛋白质23.5180.95脂肪39.839.82.03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的元素比例不同有关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参考答案:A10.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组合序号杂交组合类型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抗病红种皮抗病白种皮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一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416138410135二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80184178182三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140136420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参考答案:B11.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

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2cm左右

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物镜上参考答案:B12.运用质壁分离实验可测定细胞液的浓度,现将同一种类型的细胞放在下述不同的四种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则该细胞液的浓度大约为外界溶液浓度10%15%20%25%30%细胞质壁分离情况不发生不发生刚发生发生发生A.10%—15%

B.15%—20%

C.20%—25%

D.25%—30%参考答案:B13.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①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②若正常细胞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③若正常分裂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32P标记的细胞在31P培养液中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半染色体含有32P标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14.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参考答案:B15.给予叶绿体分离出的类囊体薄膜适宜光照,发现能够使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成为白色.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类囊体薄膜上能产生氧气 B.类囊体薄膜上能产生ATPC.类囊体薄膜含有光合色素 D.类囊体薄膜上能产生还原氢参考答案:D【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解答】解:根据题干中“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可知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中进行,“发现能够使蓝色的染色剂DCPIP被还原成为白色”,说明产生了还原性物质.即叶绿体类襄体上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产生的还原氧具有还原性,D正确.故选:D.16.两个杂合体(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杂交,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且比例相等,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为()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参考答案:D17.下列各项中,都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细菌和SARS病毒

B.SARS病毒和AIDS病毒C.人胚胎和草履虫

D.乌龟和病原微生物参考答案:B18.由丙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组成的三肽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参考答案:D解析:丙—甘—亮与亮—甘—丙不同。19.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45∶61,下列4种基因组成中,不可能构成该生物的基因型的是(

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参考答案:C20.对比DNA和RNA的化学成分,RNA特有的是(

)A.核糖和尿嘧啶

B.核糖和胸腺嘧啶

C.脱氧核糖和尿嘧啶

D.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参考答案:

A21.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由于(

)A.培养技术操作简便

B.幼苗成活率高C.单倍体植株生长迅速

D.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参考答案:D略22.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于H2O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参考答案:C23.关于科学发现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C.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D.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法参考答案:C24.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四种氨基酸(如图)。分析推算已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q-2,则该肽链中含有赖氨酸的数目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参考答案:B25.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单位是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生物圈参考答案:A26.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B.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参考答案:B2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A.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保护性屏障参考答案:A2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陆生植株被水淹初期,根系可进行无氧呼吸C.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环境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少D.消耗O2物质的与产生酒精物质的相等时,酵母菌无氧呼吸占优势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分析】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2、水果贮藏的条件:低温、低氧、一定湿度.【解答】解:A、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B、陆生植株被水淹初期,根系通过无氧呼吸维持生命,B正确;C、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无氧呼吸强,有机物的损耗较多,水果贮藏应在低氧的环境中,C错误;D、消耗物质的量与产生酒精物质的量相等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1:3,故无氧呼吸占优势,D正确.故:C.29.镶嵌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在1946年研究异色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特征时发现的一种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体表的不同部位同时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为用两种纯合异色瓢虫进行杂交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异色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F2中的黑缘型个体与均色型个体均为纯合子C.F2中的新色斑型个体与均色型个体随机交尾,子代中新色斑型个体占3/7D.新色斑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参考答案:C【分析】根据图示分析:黑缘型(SASA)与均色型(SESE)杂交,后代为SASE,表现为新色斑型,说明两基因为共显性。新色斑型SASE自交,后代为SASA:SASE:SESE=1:2:1,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受一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A正确;B、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的基因型分别是SASA和SESE,均为纯合子,B正确;C、除去F2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2SASE、1SESE)间随机交尾,F3中新色斑型占1/3×2/3×2=4/9,C错误;D、新色斑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A在鞘翅后缘为显性,D正确。故选:C。30.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参考答案:D31.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其原因不包括(

)A.控制合成两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不同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C.蛋白质的窨结构不同D.蛋白质中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不同参考答案:D32.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T2噬菌体、大肠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CO2和H2OC.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均具有叶绿体,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D.在低等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间期完成中心体复制,末期高尔基体活动加强参考答案:D33.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起支架作用和细胞识别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淀粉和纤维素 B.纤维素和果胶 C.磷脂和糖蛋白 D.蛋白质和磷脂参考答案:C【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分析】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解答】解: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支持蛋白质,糖蛋白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故选:C.34.艾滋病患者往往死于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A.抗体减少 B.T细胞数虽减少C.B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缺失参考答案:C35.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①是死细胞

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参考答案:A【分析】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大液泡、生活状态的细胞、膜内外有浓度差。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①②分别不满足第一、第二条件,因此可以产生如题的现象;⑤是植物细胞在KNO3一类溶液中发生的特殊现象,原因是一段时间后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使细胞内浓度逐渐高于外界浓度,导致细胞重新吸水恢复原状。【详解】①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渗透作用,也就没有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①符合题意;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没有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②符合题意;③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细胞应该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③不符合题意;④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质壁分离,④不符合题意;⑤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浓度大于细胞液的硝酸钾溶液中,由于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主动吸收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最终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硝酸钾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又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⑤符合题意。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36.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五种有机物质中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B.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C.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小D.图中五种有机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参考答案:C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而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S,故最可能含有S的是酶,A正确;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还原糖,图中的果糖、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6~11月期间,葡萄糖含量变化不大,而10月果糖含量最多,故该月的苹果样液砖红色最深,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随着酶含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的含量不断减少,故图中的酶最可能是淀粉酶,在淀粉酶的催化下,大分子的淀粉发生水解,致使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图中的果糖、蔗糖、葡萄糖、淀粉均为糖类,其中属于单糖的是果糖、葡萄糖,D正确。3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到不同配子中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参考答案:C38.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的区域主要是(

)A.红光和蓝紫光区

B.黄光和蓝光区C.黄光和绿光区

D.绿光和红光区参考答案:A39.生活中其实生物常识无处不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B.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粮食制品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参考答案:B40.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相邻细胞膜间的接触B.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C.外界物质进入细胞内D.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相邻细胞膜间的接触,可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B正确;外界物质进入细胞内体现的是细胞物质交换功能,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下列A、B图分别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

]内填序号,________填名称)⑴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动力工厂”是[

]____________;⑵高等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主要与[

]____________有关;⑶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____________;⑷[13]______________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⑸把氨基酸组装成多肽的场所是[

]

;⑹A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