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_第1页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_第2页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_第3页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_第4页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文考点示例解读与专练

考点:

1.西晋张华《博物志》一一解释加点词

2.“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3.《东坡志林》——“闲者”理解

4.《庄子》——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考点研究】

一、常见考点

1.断句

2.解释加点词

3.翻译

4.简要概括思想内涵

5.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6.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

【考点示例】

一、西晋张华《博物志》一一解释加点词

【考点解读】

1.断句

2.解释加点词

3.翻译

4.简要概括思想内涵

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市志,立飞

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

至二处宜城郭状屋窗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

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

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问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A

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

句读。语句“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的意思是: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

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

严。故选A。

问题2fl艮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

不失期联系课文解释词义(1)失期:_________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人有奇志根据词典推断词义(2)奇:____________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见一丈夫牵牛查阅词典选择义项(3)次:____________

渚次饮之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答案(1)误期;(2)不平凡;(3)近旁。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1)“不失期”的句意是: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失期:误期。这与“度已失期”中的“失期”

意思相同。

(2)“人有奇志”的句意是: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奇:本义是奇异;不同寻常,这里是不

平凡。

(3)“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的句意是: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次:近旁。

问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3分)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3分)

答案(1)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2)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解析(1)得分点:旧(过去)、天河(银河)、通(相通)。

(2)得分点:具(详细,详尽)、此(这)、何处(什么地方)。

问题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桃花源记》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

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本文则

虚构了有人在乘坐木筏遨游星际的经历,勾勒出一个房屋整齐、男耕女织的理想境地,也表现了

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渔人和本文中的“有人”看,又都体现着对他们对未知世界的

探索精神。据此概括作答。

译文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

的木筏,来来去去,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

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

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

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

处的?”这个人详细的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

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

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

牵牛人的时间。

二、“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考点解读】

1.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2.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

问题1阅读下面材料卜,分析“兼爱”和“仁爱”的异同点。

核心概念兼爱仁爱

观点句

共性

爱的基础

爱的含量

爱的关系

材料1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

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

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兼爱》)

材料2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

子》)

答案核心概念兼爱仁爱

故亏父而自利;故亏兄而自利;亲亲为大;老吾老,以及人之

观点句故亏君而自利;若使天下兼相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故不孝不慈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儒家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

共性

普遍性、广泛性。

爱的基础利益血缘

爱的含量无差等的,均衡的有差等的,以自己为中心

爱的关系双向交互不言回报

问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①其:反身代词,指自己。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

看法。200字左右。(9分)

答案①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儒家倡导的是有等级的仁爱,以及表明的是推己及人,先后有

另U;墨家主张的是无差别的兼爱,“若视”表明的是一视同仁,爱无等差。

②可以从强调人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的角度,也可以强调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与社会利益之中,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可以从儒、墨兼同,各取所长,有助于维护人的尊严与实现社会和谐

的角度等,联系实际谈看法。

译文1①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

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

②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看

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就像看待自

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的现象都没有了。

译文2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

译文3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

家里的儿女。第一个老字用作动词,作敬爱第一个幼字也用作动词,作爱护讲。及是动词。

译文4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

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解读】

我们今天也说:“让世界充满爱。”不过,充满什么样的爱?我们没有具体分析,也没有说。

孟子这里作出了分析,说出了爱的层次差等。

对于物(朱熹注释说,指禽兽草木),主要是爱惜。爱惜的具体表现,按照朱熹的说法,就

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思想,倒是有我们今天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了。

对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爱。仁爱的具体表现,按照朱熹引程颐的看法,也就是孟子

在《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种推己及人的仁爱,

对禽兽草木等“物”是谈不上的。

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则不是爱情和仁爱的问题,而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爱,

是爱之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一个层次了。

但是,只有当你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

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不然的话,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维系下去的。所以,

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的问题是,

爱之所以有亲疏,有差等,不是我们主观方面随意决定的,而是因为客观方面,这些对象本身有

所差别,用朱熹引杨氏的话来说,叫做“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无差等。”,总起来说,有差等

又有联系,“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言之则首序。”(程颐)

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

而我们发现,这个系列又正好是和《大学》所开列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梯相统一

的。由此可见,圣贤所论,无不用心深刻。既然如此,读者也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得其真髓。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让世界充满爱。”是不是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爱呢?

译文5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

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

【考题对接】

一、《东坡志林》一一“闲者”理解

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

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以不如君子,上无两税®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⑥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

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

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⑤惠州:今

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⑦死法:死于军法。

L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2)里兵阵相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

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

一、《东坡志林》【答案】

1.(1)优美,美好;⑵即使。

2.C【解析】C项意思为“如果”。A项意思为“及、比得上”。B项意思为“若夫淫雨霏霏"。D项意思为

“如,比得上”。

3.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子获得了解脱。

【解析】得分点:由是(因此),忽(一下子)。

4.“闲者”在这里指有空闲时间且拥有自由、审美心灵的人。

5.热爱自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乐观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下八十多步就是长江,长江水有一半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

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有空闲欣赏它的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带

有池塘的园林,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两税和助役钱吧。

(二)记游松风亭

我曾经在惠州的嘉祐寺住过,有次从松风亭大步登高。足下疲乏时,我想到亭子里面歇息片刻。但抬眼

望去,亭子尚在远处树梢,心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呢?过了好久,我才自言自语:“就在此处有什么歇息不得

的呢?“因此(我)就像挂在钩上的鱼,一下子获得了解脱。如果人能悟解此中玄妙,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

战鼓如雷声轰动时,那时你冲上前去就会与敌人战斗而死,后退则会因触犯军法而死,在这样的情境中也不

妨好好休息休息。

二、《庄子》一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于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百。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

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吗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搭之。"庄子曰:“夫子囿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

之药者,世世以济僻觥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济僻觥,不过数金。今

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流统,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

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胜乎?卑身百伏,以候敖者;东西

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牝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

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

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放在姓氏后面,表示对人的尊称,如文中的“惠子”o

B.石,与“升”、“斗”、“钟”一样,都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固”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固”意义相同。

D.“裂地而封之”中的“而”,与“卑身而伏”中的“而”用法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无碗的一项是()

A.宋人“善为不龟手之药”却“世世以济僻统为事”,庄子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其另有更大的价值。

B.野猫和黄鼠狼很灵活,擅长捕捉小动物。虽然耗牛连只老鼠都捕不到,但庄子却认为耗牛的价值更大。

C.面对惠子的言论庄子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给惠子讲故事,体现了庄子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

D.在“五石之瓠”与“大樗之树”两个事例中,庄子与惠子所争论的是同一个焦点,表达的是各自的同一

个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2)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5.庄子在与惠子的两段争论中想阐述什么思想?请简要概括。

二、《庄子》【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广阔无边的原野,随意地徘徊

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

“今子有大树”,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BD;

“于无何有之乡”为“树”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彷徨乎无为其侧”和“逍遥乎寝卧其下”,句

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排除A。

故选C。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意义相同”错误。固:实在;本来。句意: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

D.而:表顺承;表修饰。句意: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屈身伏在那里。

故选C。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庄子却认为牝牛的价值更大”错误,庄子只说物各有各的用处,没有认为耗牛的价值更大。

故选B。

4.(1)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心

它太大而无处可容呢?

(2)(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

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何不”,为什么不;“虑”,用绳结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