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被誉为“中国的枸杞之乡”。枸杞,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营养食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也是宁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中药材市场的持续关注,宁夏枸杞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文章首先对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征。接着,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影响枸杞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当前枸杞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种植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结合宁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枸杞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宁夏枸杞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二、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现状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是枸杞的优质产地。枸杞,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和营养食品,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产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种植面积广泛,已成为该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枸杞种植技术不断改进,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也加速了产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枸杞需求的不断增长,宁夏的枸杞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加工方面,宁夏的枸杞产品种类丰富,不仅有传统的干枸杞,还有枸杞酒、枸杞茶、枸杞胶囊等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欢迎,还出口到海外,为宁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枸杞的价格波动较大,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枸杞产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还有待加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枸杞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宁夏枸杞的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宁夏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来看,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需要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努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产业挑战。三、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而外部因素则主要涉及市场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竞争态势等。资源禀赋是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础。宁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枸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枸杞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然而,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也日益显现,这对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对枸杞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前,宁夏枸杞产业在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这限制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产业结构单附加值低等问题也制约了枸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枸杞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政策支持在枸杞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枸杞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品牌建设等,这些政策为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政策支持的力度和方式也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市场需求和国际贸易环境对枸杞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枸杞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然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枸杞出口面临着质量标准、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挑战。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国际市场是枸杞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以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四、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推广优质抗病品种,提升枸杞种植的效益。同时,应强化枸杞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枸杞的需求。科技创新是推动枸杞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加大科研投入,支持枸杞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还应推动枸杞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生产,提升产业竞争力。品牌是提升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注重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推广,通过举办枸杞文化节、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览等活动,提高宁夏枸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和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枸杞产业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枸杞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完善的人才队伍。还应加强枸杞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对策应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品牌建设和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和建议,有望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然资源优势是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石,其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枸杞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的创新。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枸杞产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品种单品牌意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展望未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应继续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枸杞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枸杞产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升宁夏枸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参考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银川市,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省,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下辖5个地级市,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8万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宁夏的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宁夏还是中国长城博物馆,从战国长城到明长城的古长城遗址,在宁夏都有分布。宁夏还是红色土地、红军长征会师地、陕甘宁革命旧址等,既有秀美的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5亿元,增长6%。西周,周王朝疆域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春秋,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长城和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汉朝,属朔方刺史部。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元朝,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府为道。因右为朔方,改为朔方道。民国二年(1913年),又改回宁夏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民国中央政府第159次会议决议将宁夏道(即朔方道)旧属八县(即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和宁夏护军使辖地(即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合并建为宁夏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0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今宁夏银川市为宁夏省会,称“宁夏省城”。又将阿拉善之巴格的磴口划置磴口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马鸿逵受蒋介石委任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主政宁夏。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划中卫县东部为中宁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划宁夏、宁朔两县为永宁县,平罗县北增为惠农县、陶乐县,并将宁夏县改名为贺兰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增设银川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将灵武县属之吴忠镇改为吴忠市。新的宁夏领二旗九县:阿拉善旗、阿济纳旗;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戎县(后改为预旺县、再改为同心县)、磴口县。增设香山、居延、紫湖三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宁夏地方政府置银川市。此后,直到解放前夕,全区共增设达13县,1市、3设治局。1949年12月23日,成立宁夏省,沿用了宁夏原称。额济纳旗划由甘肃酒泉专区代管。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省人民政府。同年10月23日,中共宁夏省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员会。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以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2009年12月15日,宁夏成为中国5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同心县、盐池县列为吴忠市扩权强县试点县。1950年1月,成立吴忠市。5月,又改为吴忠镇。10月,恢复为吴忠市。1950年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原定西专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1952年5月,永宁县第第六两区及贺兰县第四区各一部划归银川市。8月15日,为增进民族团结,改阿拉善旗首府定远营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复备案通过。1953年1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通知,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0月29日正式成立,4月1日,宁夏“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吴忠市成立,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4月4日,宁夏省政府批准,惠农县成立两个相当于区级的回族自治区,即宝丰回族自治区和灵沙回族自治区。5月,中宁县耍义山乡(原四区六乡)划归同心县管辖。7月,宁夏“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委会改名为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筹委会。1954年4月21日,宁夏河东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下辖吴忠市、金积县、灵武县和同心县。7月14日,内务部批准,银川市由6个区合并为4个区。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11月3日,宁夏合并于甘肃后,原河东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不变,新设银川专区。1955年4月28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甘肃省吴忠回族自治州,领导金积县、灵武县、同心县,并代管盐池县。12月1日,国务院批准盐池县正式划归吴忠回族自治州管辖。1955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63年,撤销吴忠市和青铜峡市建制,改设吴忠县、青铜峡县。自治区辖二市、一专区、十六县,市辖县级区一个。196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5年,撤销银北地区,设立石嘴山市(地级市),将原银北地区所辖平罗县、陶乐县划归石嘴山市管辖,贺兰县划归银川市管辖。并设立石嘴山市属三县级区。1979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7月1日起正式划回)。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以“乡”名称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称。1981年3月,石嘴山市三区分别更名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和石炭井区。1983年7月,设立彭阳县(驻彭阳)。将固原县东部地区的15个公社划归彭阳县管辖。1983年11月,撤销吴忠县,恢复吴忠市(县级市),以吴忠县的行政区域为吴忠市的行政区域。1984年12月,撤消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县级市),以青铜峡县的行政区域为青铜峡市的行政区域。1987年1月,撤消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以原石嘴山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局部作适当的调整,还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所辖的国营简泉农场划归惠农县管辖。1996年5月,撤销灵武县,设立灵武市,以灵武县的行政区域为灵武市的行政区域。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2002年10月19日,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将银川城区分别设立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和金凤区;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并入大武口区。2002年10月25日,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2003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归入中卫市,随后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惠农区;撤销陶乐县。2008年,将海原县的徐套乡划归中宁县管辖(9月11日正式移交),将兴隆乡划归同心县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2008年7月,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原州区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的决定》,原固原市原州区甘城乡正式划归中卫市海原县管辖。2016年8月19日,中卫市沙坡头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区以市辖区行政建制模式独立运行。截至2022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共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银川市解放西街36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介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为64万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狭长,南北相距456千米,东西相距约250千米。宁夏回族自治区海拔1100—12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引流灌溉。宁夏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地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缘,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和南湿北干等特点。各市县平均气温:3℃—4℃;平均日照时数:2071—3086小时,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70天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250毫米,变幅在800—1600毫米之间,是中国水面蒸发量较大的省区之一。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93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3毫米,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中国均值的1/15。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山地大,台地小;南部大,北部小。年径流深由南部六盘山区东南侧的300毫米,向北递减至引黄灌区边缘不足3毫米,相差近百倍,且70%-80%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贫乏。且空间上、下分布不均,时间上变化大是宁夏水资源的突出特点。全区地下水资源量5亿立方米。其中,银川平原、卫宁平原地下水资源量为9亿立方米,约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2%。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23亿立方米。其中,银川平原、卫宁平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2亿立方米,约占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的88%。截至2016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面积129216公顷,园地5031公顷,林地76783公顷,草地20903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18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04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603公顷。2023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2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共有湿地维管植物52科119属202种,浮游植物8门29科67属。湿地植被包括9种类型,30个亚型,132个群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9种。湿地植物以温带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禾本科植物种数居第一位,菊科植物种数次之,豆科植物占第三位,同时还出现猪毛菜属、沙蓬属、蒺藜属的旱生植物的种群。在条件较好的地方有人工栽植的侧柏、云杉、油松、刺槐、国槐、杨树、柳树等乔灌木。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野生动物种类既有沙晰、沙鼠等典型的荒漠动物又有各种各样的水禽并伴有野兔等草原动物。共计有脊椎动物413种及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0种。①鸟类共有283种及亚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8%。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6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大鵟、猎隼、红脚隼、红隼、灰鹤、蓑羽鹤、纵纹腹小鸮等17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64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16种。②鱼类共有31种,占宁夏脊椎动物总数的6%。③哺乳动物共有74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6%。④两栖动物共有6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6%。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查明矿产资源量位列全国前十位的有8种:煤第六位,镁第三位,冶金用石英岩第五位,冶金用砂岩第八位,水泥配料用板岩第二位,砖瓦用黏土第六位,建筑用辉绿岩第四位,石膏第七位。宁夏全境具有工业规模的固体矿产地共计225处。其中,煤矿产地112处,金属矿产地33处,非金属矿产地80处。截至202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04%,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4万人,出生率为62‰;死亡人口4万人,死亡率为09‰;自然增长率为53‰。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4%,比上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7万人,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5万人,死亡率为19‰;自然增长率为4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5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781元,增长5%。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5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7亿元,比上年下降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亿元,同口径(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2亿元,同口径增长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工业投资增长2%,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144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3万亩,增加47万亩;水稻播种面积06万亩,减少1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9万亩,减少74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01万亩,减少9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8万亩,减少9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0万亩,减少59万亩。瓜果播种面积26万亩,减少10万亩。园林水果面积24万亩,增加18万亩。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83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0%,实现十九连丰。其中,夏粮产量86万吨,增长2%;秋粮产量97万吨,下降2%。全年全区小麦产量27万吨,增长9%;水稻产量66万吨,下降3%;玉米产量63万吨,增长0%;马铃薯产量(折粮)59万吨,下降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蔬菜产量92万吨,比上年下降0%;红枣产量67万吨,增长6%;枸杞产量63万吨,增长4%;油料产量54万吨,下降8%。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77万吨,比上年增长1%。其中,猪肉产量03万吨,下降9%;牛肉产量47万吨,增长4%;羊肉产量48万吨,增长8%;禽肉产量55万吨,下降8%。禽蛋产量21万吨,增长7%。牛奶产量50万吨,增长1%。水产品产量04万吨,增长7%。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6万头,下降1%;肉牛存栏39万头,增长8%;奶牛存栏69万头,增长2%;羊存栏55万只,增长9%;活家禽存栏166万只,增长9%。全年生猪出栏79万头,下降5%;肉牛出栏14万头,增长3%;羊出栏28万只,增长8%;活家禽出栏132万只,下降7%。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9公顷,总产量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51公斤/公顷。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增加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重工业增长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股份制企业增长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非公有工业增长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制造业增长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2亿元,比上年下降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69亿元,增长3%;股份制企业27亿元,下降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6亿元,下降0%。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1%;制造业33亿元,下降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5亿元,增长6倍。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2%;金融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房地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下降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82亿元,下降5%。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邮政行业寄递业务累计完成191万件,比上年增长0%。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万件;包裹业务5万件;快递业务量9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亿元。全年全区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亿元,增长6%。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万户,比上年增加3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万户,比上年增加1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0亿GB,增长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亿元,增长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亿元,下降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69亿元,增长4%;餐饮收入额76亿元,下降6%。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饮料类增长7%,烟酒类增长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化妆品类下降8%,金银珠宝类下降3%,日用品类增长1%,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书报杂志类增长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中西药品类增长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7%,通讯器材类增长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汽车类增长8%。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出口78亿元,增长6%;进口60亿元,增长5%。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20亿元,增长7%。其中,出口36亿元,增长7%;进口84亿元,下降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2个,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7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0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35亿元。截至2022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上市公司15家,总股本22亿股,总市值11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8%。其中,流通市值964亿元,下降7%。全年证券交易额1228亿元,下降0%。年末全区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40家,比上年末下降4%。截至2022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省级营业性保险分公司2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财产险收入84亿元,增长4%;寿险收入32亿元,增长5%;健康险收入14亿元,下降0%;意外伤害险收入54亿元,下降9%。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16亿元,下降2%。其中,财产险赔付18亿元,下降8%;寿险业务赔付98亿元,增长9%;健康险赔付85亿元,下降1%;意外伤害险赔付15亿元,下降8%。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内游客351万人次,增长7%。国内旅游收入38亿元,增长1%。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增长0%。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登记自治区级科技成果802项,比上年增长7%。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18项,应用技术成果628项,软科学成果56项。专利授权量12451件,下降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4件,增长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59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7亿元。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9个;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9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565个;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含分中心)11个,自治区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9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6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4个。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07所(含小学教学点345所),教职工64万人。全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3%,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3%。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57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34个,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11个。社会服务床位29394张(不包括社区床位数),其中养老机构床位27484张(不包括社区日间照料床位5530张、社区全托服务床位739张),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床位1070张。年末全区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020个(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服务中心44个,社区服务站2852个。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4个,博物馆75个。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7个。有线电视在册用户数8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在册用户31万户。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全区出版各类报纸14种,出版期刊37种,出版图书2383种。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取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3枚。全年有1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3人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232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547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1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等级称号,5人获得国家级裁判员等级称号,42人获得国家一级裁判员等级称号。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万人,减少1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万人,减少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万人,增加7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万人,减少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万人,增加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3万人,增加5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08万人,增加58万人。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9元,比上年增长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94元,增长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增长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36元,比上年下降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13元,下降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25元,下降2%。全区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其中城镇为7%,农村为4%。宁夏最有名的地方特产,首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等种,因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所以又称“四宝”。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民委、自治区体育局、银川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办会宗旨。2021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2021年11月22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及个人评选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中国枸杞的重要产区,其枸杞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枸杞是枸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发展优质枸杞产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近年来,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技术、品种选育、加工工艺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枸杞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加工工艺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政策支持对优质枸杞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种植因素:枸杞种植是优质枸杞产业发展的基础。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具有发展枸杞产业的优越条件。然而,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制约了优质枸杞产业的发展。加工因素:加工工艺是提升枸杞品质和附加值的关键。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加工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较小,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市场因素:市场销售是优质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拓展能力,导致优质枸杞产品销售受限。政策因素:政策支持对优质枸杞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对枸杞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尚不够,需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优质枸杞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品牌建设:加强品牌意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枸杞品牌,提高优质枸杞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市场拓展: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优质枸杞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联动和共赢发展。种植与加工技术创新:加大对枸杞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提高优质枸杞的产量和品质。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枸杞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为优质枸杞产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本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涵盖了政策支持、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种植与加工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旨在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优质枸杞产业的持续发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优质枸杞产业的生态环保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对于深化和完善枸杞产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首府银川市,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东邻陕西省,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甘肃省,位于西北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下辖5个地级市,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8万人。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西夏文化。宁夏的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宁夏还是中国长城博物馆,从战国长城到明长城的古长城遗址,在宁夏都有分布。宁夏还是红色土地、红军长征会师地、陕甘宁革命旧址等,既有秀美的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5亿元,增长6%。西周,周王朝疆域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春秋,今固原地区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战国,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之后又在盐池县境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长城和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汉朝,属朔方刺史部。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今吴忠市利通区西南。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天宝十四年(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部改属泾原路。元朝,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后改设宁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后撤,改宁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级格局。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1月,改府为道。因右为朔方,改为朔方道。民国二年(1913年),又改回宁夏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民国中央政府第159次会议决议将宁夏道(即朔方道)旧属八县(即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和宁夏护军使辖地(即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合并建为宁夏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0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今宁夏银川市为宁夏省会,称“宁夏省城”。又将阿拉善之巴格的磴口划置磴口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马鸿逵受蒋介石委任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主政宁夏。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划中卫县东部为中宁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划宁夏、宁朔两县为永宁县,平罗县北增为惠农县、陶乐县,并将宁夏县改名为贺兰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增设银川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将灵武县属之吴忠镇改为吴忠市。新的宁夏领二旗九县:阿拉善旗、阿济纳旗;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戎县(后改为预旺县、再改为同心县)、磴口县。增设香山、居延、紫湖三个设治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宁夏地方政府置银川市。此后,直到解放前夕,全区共增设达13县,1市、3设治局。1949年12月23日,成立宁夏省,沿用了宁夏原称。额济纳旗划由甘肃酒泉专区代管。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省人民政府。同年10月23日,中共宁夏省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员会。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以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2009年12月15日,宁夏成为中国5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同心县、盐池县列为吴忠市扩权强县试点县。1950年1月,成立吴忠市。5月,又改为吴忠镇。10月,恢复为吴忠市。1950年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原定西专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1952年5月,永宁县第第六两区及贺兰县第四区各一部划归银川市。8月15日,为增进民族团结,改阿拉善旗首府定远营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复备案通过。1953年1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通知,西海固回族自治区10月29日正式成立,4月1日,宁夏“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吴忠市成立,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4月4日,宁夏省政府批准,惠农县成立两个相当于区级的回族自治区,即宝丰回族自治区和灵沙回族自治区。5月,中宁县耍义山乡(原四区六乡)划归同心县管辖。7月,宁夏“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委会改名为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筹委会。1954年4月21日,宁夏河东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下辖吴忠市、金积县、灵武县和同心县。7月14日,内务部批准,银川市由6个区合并为4个区。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11月3日,宁夏合并于甘肃后,原河东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不变,新设银川专区。1955年4月28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甘肃省吴忠回族自治州,领导金积县、灵武县、同心县,并代管盐池县。12月1日,国务院批准盐池县正式划归吴忠回族自治州管辖。1955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63年,撤销吴忠市和青铜峡市建制,改设吴忠县、青铜峡县。自治区辖二市、一专区、十六县,市辖县级区一个。196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5年,撤销银北地区,设立石嘴山市(地级市),将原银北地区所辖平罗县、陶乐县划归石嘴山市管辖,贺兰县划归银川市管辖。并设立石嘴山市属三县级区。1979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7月1日起正式划回)。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以“乡”名称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称。1981年3月,石嘴山市三区分别更名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和石炭井区。1983年7月,设立彭阳县(驻彭阳)。将固原县东部地区的15个公社划归彭阳县管辖。1983年11月,撤销吴忠县,恢复吴忠市(县级市),以吴忠县的行政区域为吴忠市的行政区域。1984年12月,撤消青铜峡县,恢复青铜峡市(县级市),以青铜峡县的行政区域为青铜峡市的行政区域。1987年1月,撤消石嘴山市郊区,恢复惠农县,以原石嘴山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局部作适当的调整,还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所辖的国营简泉农场划归惠农县管辖。1996年5月,撤销灵武县,设立灵武市,以灵武县的行政区域为灵武市的行政区域。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2002年10月19日,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将银川城区分别设立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和金凤区;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并入大武口区。2002年10月25日,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2003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归入中卫市,随后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惠农区;撤销陶乐县。2008年,将海原县的徐套乡划归中宁县管辖(9月11日正式移交),将兴隆乡划归同心县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2008年7月,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原州区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的决定》,原固原市原州区甘城乡正式划归中卫市海原县管辖。2016年8月19日,中卫市沙坡头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区以市辖区行政建制模式独立运行。截至2022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共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银川市解放西街361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介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总面积为64万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狭长,南北相距456千米,东西相距约250千米。宁夏回族自治区海拔1100—12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引流灌溉。宁夏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地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全区从南向北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中国季风区的西缘,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和南湿北干等特点。各市县平均气温:3℃—4℃;平均日照时数:2071—3086小时,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70天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250毫米,变幅在800—1600毫米之间,是中国水面蒸发量较大的省区之一。全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93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3毫米,是黄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中国均值的1/15。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山地大,台地小;南部大,北部小。年径流深由南部六盘山区东南侧的300毫米,向北递减至引黄灌区边缘不足3毫米,相差近百倍,且70%-80%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水资源最少的省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十分贫乏。且空间上、下分布不均,时间上变化大是宁夏水资源的突出特点。全区地下水资源量5亿立方米。其中,银川平原、卫宁平原地下水资源量为9亿立方米,约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2%。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23亿立方米。其中,银川平原、卫宁平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2亿立方米,约占全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的88%。截至2016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面积129216公顷,园地5031公顷,林地76783公顷,草地20903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718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04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603公顷。2023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2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2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共有湿地维管植物52科119属202种,浮游植物8门29科67属。湿地植被包括9种类型,30个亚型,132个群系。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9种。湿地植物以温带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其中禾本科植物种数居第一位,菊科植物种数次之,豆科植物占第三位,同时还出现猪毛菜属、沙蓬属、蒺藜属的旱生植物的种群。在条件较好的地方有人工栽植的侧柏、云杉、油松、刺槐、国槐、杨树、柳树等乔灌木。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野生动物种类既有沙晰、沙鼠等典型的荒漠动物又有各种各样的水禽并伴有野兔等草原动物。共计有脊椎动物413种及亚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7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0种。①鸟类共有283种及亚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8%。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6种;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苍鹰、大鵟、猎隼、红脚隼、红隼、灰鹤、蓑羽鹤、纵纹腹小鸮等17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64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有16种。②鱼类共有31种,占宁夏脊椎动物总数的6%。③哺乳动物共有74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6%。④两栖动物共有6种,占自治区脊椎动物总数的6%。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查明矿产资源量位列全国前十位的有8种:煤第六位,镁第三位,冶金用石英岩第五位,冶金用砂岩第八位,水泥配料用板岩第二位,砖瓦用黏土第六位,建筑用辉绿岩第四位,石膏第七位。宁夏全境具有工业规模的固体矿产地共计225处。其中,煤矿产地112处,金属矿产地33处,非金属矿产地80处。截至2021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04%,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4万人,出生率为62‰;死亡人口4万人,死亡率为09‰;自然增长率为53‰。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4%,比上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7万人,出生率为60‰;死亡人口5万人,死亡率为19‰;自然增长率为4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5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781元,增长5%。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7亿元,比上年下降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亿元,同口径(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2亿元,同口径增长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工业投资增长2%,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144万亩,比上年增加51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3万亩,增加47万亩;水稻播种面积06万亩,减少1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9万亩,减少74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01万亩,减少9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8万亩,减少9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0万亩,减少59万亩。瓜果播种面积26万亩,减少10万亩。园林水果面积24万亩,增加18万亩。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83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0%,实现十九连丰。其中,夏粮产量86万吨,增长2%;秋粮产量97万吨,下降2%。全年全区小麦产量27万吨,增长9%;水稻产量66万吨,下降3%;玉米产量63万吨,增长0%;马铃薯产量(折粮)59万吨,下降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蔬菜产量92万吨,比上年下降0%;红枣产量67万吨,增长6%;枸杞产量63万吨,增长4%;油料产量54万吨,下降8%。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77万吨,比上年增长1%。其中,猪肉产量03万吨,下降9%;牛肉产量47万吨,增长4%;羊肉产量48万吨,增长8%;禽肉产量55万吨,下降8%。禽蛋产量21万吨,增长7%。牛奶产量50万吨,增长1%。水产品产量04万吨,增长7%。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6万头,下降1%;肉牛存栏39万头,增长8%;奶牛存栏69万头,增长2%;羊存栏55万只,增长9%;活家禽存栏166万只,增长9%。全年生猪出栏79万头,下降5%;肉牛出栏14万头,增长3%;羊出栏28万只,增长8%;活家禽出栏132万只,下降7%。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播种面积9公顷,总产量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51公斤/公顷。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增加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重工业增长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股份制企业增长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非公有工业增长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制造业增长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72亿元,比上年下降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69亿元,增长3%;股份制企业27亿元,下降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6亿元,下降0%。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1%;制造业33亿元,下降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5亿元,增长6倍。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亿元,增长2%;金融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房地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下降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82亿元,下降5%。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邮政行业寄递业务累计完成191万件,比上年增长0%。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万件;包裹业务5万件;快递业务量9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亿元。全年全区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亿元,增长6%。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万户,比上年增加3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万户,比上年增加1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0亿GB,增长9%。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亿元,增长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亿元,下降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69亿元,增长4%;餐饮收入额76亿元,下降6%。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饮料类增长7%,烟酒类增长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化妆品类下降8%,金银珠宝类下降3%,日用品类增长1%,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书报杂志类增长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中西药品类增长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7%,通讯器材类增长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汽车类增长8%。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货物进出口总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出口78亿元,增长6%;进口60亿元,增长5%。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20亿元,增长7%。其中,出口36亿元,增长7%;进口84亿元,下降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2个,实际使用外资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87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0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35亿元。截至2022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上市公司15家,总股本22亿股,总市值11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8%。其中,流通市值964亿元,下降7%。全年证券交易额1228亿元,下降0%。年末全区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40家,比上年末下降4%。截至2022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省级营业性保险分公司2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财产险收入84亿元,增长4%;寿险收入32亿元,增长5%;健康险收入14亿元,下降0%;意外伤害险收入54亿元,下降9%。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16亿元,下降2%。其中,财产险赔付18亿元,下降8%;寿险业务赔付98亿元,增长9%;健康险赔付85亿元,下降1%;意外伤害险赔付15亿元,下降8%。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其中,国内游客351万人次,增长7%。国内旅游收入38亿元,增长1%。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增长0%。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登记自治区级科技成果802项,比上年增长7%。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18项,应用技术成果628项,软科学成果56项。专利授权量12451件,下降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4件,增长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59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7亿元。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9个;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9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565个;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含分中心)11个,自治区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9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6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4个。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07所(含小学教学点345所),教职工64万人。全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3%,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3%。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57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34个,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11个。社会服务床位29394张(不包括社区床位数),其中养老机构床位27484张(不包括社区日间照料床位5530张、社区全托服务床位739张),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床位1070张。年末全区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020个(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服务中心44个,社区服务站2852个。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4个,博物馆75个。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7个。有线电视在册用户数8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在册用户31万户。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全区出版各类报纸14种,出版期刊37种,出版图书2383种。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取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3枚。全年有1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3人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232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547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1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等级称号,5人获得国家级裁判员等级称号,42人获得国家一级裁判员等级称号。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万人,减少1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万人,减少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万人,增加7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万人,减少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3万人,增加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3万人,增加5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08万人,增加58万人。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9元,比上年增长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94元,增长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增长1%。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36元,比上年下降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13元,下降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25元,下降2%。全区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其中城镇为7%,农村为4%。宁夏最有名的地方特产,首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等种,因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白,所以又称“四宝”。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民委、自治区体育局、银川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为主题,以“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为办会宗旨。2021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2021年11月22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及个人评选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每届任期五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各厅厅长。1958年10月24日至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银川召开。10月25日,会议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刘格平(回族)任主席,正式宣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机构改革后,共设置党政机构55个。党委机构16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2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规格为副厅级)3个。政府机构39个,其中,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5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9个(副厅级2个),部门管理机构(规格为副厅级)4个。陈春平: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买彦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冼国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自治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兼督察长徐耀:宁夏回族自治区党组成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吴忠市委书记。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工作规则》,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新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本规则。第二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对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接受国务院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认真落实“五个扎实推进”,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务实清廉,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新时代新宁夏建设的新篇章。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各厅厅长。第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人员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履行职责,为民务实,严守规矩和纪律,勤勉廉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职权,贯彻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执行能力,提高行政效能。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主席负责制,主席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工作,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其中负责常务工作的副主席协助主席处理政府日常工作。第七条副主席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主席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进行外事活动。对于重要情况,要及时向主席报告;对于重大事项,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主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涉及其他副主席分管的工作,要同有关副主席商量决定。第八条秘书长在主席领导下,协助负责常务工作的副主席处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日常工作,领导政府办公厅的工作。第九条主席离宁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主席主持政府工作。如负责常务工作的副主席在此期间也不在宁,按任职排序确定1名副主席主持政府工作。第十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各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各厅厅长负责本部门的工作,并根据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决定,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自治区审计厅在主席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对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审计署负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十一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职能,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高效运转、法治保障的机构职能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十二条认真履行经济调节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经济形势研判,科学研究调控目标和政策取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强基础、保增长、调结构、重质量、保民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第十三条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