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图像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传播知识与表达意义方面,图像具有文字所不可替代的功用与价值。在人文科学正经历“图像转向”、民俗学因参与非遗保护而日益走向“前台”的今天,民俗学需要将图像纳入研究范围,并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图像研究方法。图像成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这与图像本身的性质直接相关。首先,图像与文字一样,有承载与记录信息的重要作用。在文字诞生以前,人们以岩画、陶器纹样等记录信息。后来,基于这些图像,文字得以产生,汉字中的“日”“月”等象形字即由图像演变而来。在文字诞生以后,图像仍然发挥着承载信息的重要作用,并大大弥补了文字表达之不足。其次,图像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众在生活中运用各种图像,图像本身就是民俗事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年画为例,过年时,除遇新丧等事的人家外,其他人家都会贴年画,如果不贴年画,人们就会感觉少了点什么。因此,用图像来证“俗”,或者通过图像来“映现”民众之生活,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开展图像民俗学研究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对图像与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以图证“俗”或以“俗”解图。以图证“俗”即通过特定图像中的具体画面来印证特定时期的特定习俗,以“俗”解图即根据对特定时期的特定习俗的相关描述来解读特定图像中的画面内容。这一研究路径秉持图像证史原则,将图像当作史料,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关民俗事象进行分析与探讨。与文字相比,图像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因此以图像为依据对相关民俗事象进行分析,更为形象、生动。二是将图像放到具体的民俗场景中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是图像民俗学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研究路径。将图像置于具体民俗场景中,比单纯依靠图像来证“俗”能获得更多的民俗信息,更有助于理解民众的生活逻辑。以年画为例,通过对某一特定区域年画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谁制作、谁购买、哪种主题的年画销量大、什么时候张贴、张贴在何处等情况,进而了解该区域民众的年节习俗、审美形态、思想情感、心理认知等信息。与其他学科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与图像史学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更关注当下;与艺术史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更关注那些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图像形式,比如年画、剪纸等,而不是更关注那些有名的作品;与哲学的图像研究相比,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更关注实际的生活,而不是更关注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图像民俗学研究应该故步自封,图像民俗学研究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比如通过借鉴艺术学研究中对图像之线条、色彩、构图、主题等的本体分析,来提升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水平。(摘编自王加华《图像民俗学的理念与方法》)材料二:观赏者阅读民俗图像的过程实际上是“视”的过程。观赏者阅读民俗图像,要经过一个从肉眼观看到心灵领会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观赏者才能深入把握民俗图像的信息。一般来说,观赏者要从三个层面对民俗图像的内容和意义加以解读。(一)原初层面民俗图像通过由线条与色彩构成的某些形态再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行为,呈现出事实性的原初意义。弄清民俗图像的原初意义,就是弄清图像呈现了现实世界中的哪些物象,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弄清看到了什么。(二)程式层面进一步看,民俗图像是由民俗物象、民俗事象组合的产物,往往体现出物象组合、事象组合所蕴含的程式意义。理解原初意义依靠的是对现实世界的直觉,而要理解程式意义,就必须超越这种直觉,去了解某种文明的独特习俗与文化传统。也就是说,程式意义不是观赏者“感觉”到的,而是观赏者“理解”到的。程式意义由特定社会习俗、文化传统和一些约定俗成的形象的含义或故事的寓意构成。如年画《年年有余》中的莲表示“年”,鱼表示“余”,莲和鱼两个物象组合起来表示“年年有余”。处于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民众都熟知这一程式意义,而其他族群的人往往对此感到费解。(三)本质层面本质层面是一种精神层面。从本质层面看,民俗图像呈现出内在的、深层次的本质意义。民俗图像的本质意义能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阶级、某一地域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反映出一种哲学信仰的根本原则,往往能与创作目的画等号。这时,民俗图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看到的或被解释的对象,而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精神图像”。(摘编自程安霞《符号叙事学视域下民俗图像叙事模式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像与文字都有承载和记录信息的作用,但在传播知识和表达意义方面,图像的价值比文字的价值更大,比如图像能弥补文字表达之不足。B.图像是民俗事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使得图像民俗学采用的以图证“俗”等研究方法具有可行性。C.以图证“俗”与以“俗”解图有所不同,比如运用前面一种方法不需要结合具体民俗场景,运用后面一种方法需要结合具体民俗场景。D.观赏者在阅读民俗图像时,要以肉眼把握原初意义,以心灵领会程式意义和本质意义,只有把握这三重意义才能深入把握图像信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俗学将图像纳入研究范围是时代发展、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民俗学图像研究水平的提升,民俗学将为非遗保护做出更多贡献。B.在文字诞生以前,图像是人们记录信息的重要方式,一些岩画、陶器上面的图像因承载着古人的生活信息而具有民俗学价值。C.以图证“俗”指单靠图像来印证习俗,这条研究路径不如将图像放到具体的民俗场景中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研究路径便捷。D.民俗图像的程式意义是隐性的,而非显性的,观赏者只有对相关社会习俗和文化传统有所了解,才可能理解图像的程式意义。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中观点的一项是(3分)()A.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采用散点透视法和精细的笔法,展现了千里江山之胜景。B.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以瑞兽礼盒为代表的文创产品多日处于热销状态。C.学者依据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探讨北宋时期的服饰、娱乐、宴饮等习俗。D.水神庙壁画布局严谨,造型生动,艺术表现力强,其中的一幅戏剧图极具史料价值。4.下列选项中,对右边年画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注】年画中的树为枫树。A.右边年画中,一只猴子攀在枫树上,要摘树上挂着的官印;一根树枝的末梢挂着一个蜂窝,有蜂栖于其上。B.右边年画中,枫、蜂表“封”之意,猴表“侯”之意,枫、蜂、猴、印四个物象组合起来表“封侯挂印”之意。C.右边年画的图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寄寓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D.由材料二可知,右边年画体现出民俗图像的原初意义和本质意义,但和一些民俗图像一样,不具备程式意义。5.请结合论证方法分析材料一末段的论述思路。(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延安人(节选)杜鹏程这是吕有怀到铁路工地的第二天。在工程处吃过晚饭,材料室主任黑成威和工程处处长黑永良,领上他去看几个重要工地。他们刚上一个山坡,就让几个干部拦住了。这几个干部是来要材料的。经过一阵交锋,干部们空手而归。黑永良三人直接回了工程处。黑永良在办公室来回走了一阵,突然用拳头把桌子一砸,说:“要是我能当钢筋和炸药用,就把我拆成块拿去用!”老黑说:“好大的火气哟!我给你说过多少回了,任劳容易任怨难!”黑永良说:“谁能解决问题?你?”他在材料室主任这样的下级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老黑说:“永良!是铁路工地上各个单位的材料都困难呢,还是唯独咱们工程处的材料困难呢?”看黑永良不作声,吕有怀说:“天天困难,年年困难,各个单位都不轻松!”老黑说:“整天吵着要材料,这反映了咱们国家的整个情况。咱们国家是白手起家的啊!”吕有怀说:“说得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在重重困难之中发展的哩,迅速地发展哩。”黑永良点了点头,对父亲黑成威说:“大!你给我把道理讲得这么清楚,也该把这些道理反复地向其他干部讲讲!”老黑敲着桌子,说:“我说什么?说没材料,不怪我这材料室主任,只去怪上级?只怪国家没拨来?永良!咱们不顶住一切困难和怨言,叫谁顶住呢?”吕有怀来铁路工地的第三天,黑永良领他到几座大隧道里了解施工情况。他俩从二号隧道出来,通身是汗,就坐在河沟边的一棵大树下歇凉。这工夫,一位老太太领着二十来个妇女过来了。老太太是职工家属支部的支部书记、工会委员、家属节约队队长。每个星期的一、三、五,老太太都带着节约队的二十来个妇女到铁路工地捡废弃材料。当走到黑永良和吕有怀跟前的时候,老太太叫妇女们先走一步,她把筐子往地上一放,筐子压住了黑永良的脚。吕有怀看到筐子里装满铁片、螺丝钉和各种机器零件,就笑嘻嘻地说:“节约队可真有用!”老太太气冲冲地对黑永良说:“你翅膀硬了?你能离开你大,我可离不开那一把老骨头!”“妈!什么事哩?”老太太说:“昨晚,你找你大谈话了?你还黑着脸训他了?”黑永良说:“我是找材料室主任谈话哩。”老太太说:“哼!好一个公私分明!”黑永良说:“妈!公私分明也好,不分明也好,反正大家都是党员,都要替党负责!”说完,他望望吕有怀,像请求支援似的。吕有怀望着这母子俩,只是嘿嘿地笑。老太太说:“替党负责?你才替党负了几天责!你大是党性强,你不要以为他好欺侮。我考考你。我们家属节约队,上半年捡了多少材料?”黑永良说:“共有八千多斤。”他一口说出数字,想把老太太的嘴堵住。老太太问:“多不多?”黑永良说:“多!多!你老人家这么大的年纪了,难道要人成天表扬你不成?”老太太说:“多?多了好不好?”黑永良说:“好!好!如果不好,工会为什么还夸奖你们?”老太太说:“‘好’!好不要脸!我们捡的多,就证明你们丢的多。你还管理生产哩,不害臊!”黑永良说:“妈!你跟我作对干啥哩?你以为我天天高兴得唱戏哩!”吕有怀趁机说:“大娘!永良够忙了,也够辛苦了!这一回把他饶了!”老太太听了吕有怀的话,又看了看儿子清瘦的面容,心软了,说:“党委书记说把你饶了,我暂且把你饶了!你不要以为你妈想不开。你妈好歹入党二十四年了。你对你大要和和气气,我倒不是怕你大干得太苦,”她提起筐子,朝前走了两步,又说,“咱们不苦叫谁去苦?”这工夫,尘土飞扬,四五辆汽车开到河岸上的材料库跟前。尘土渐渐落下去,老黑的身影现了出来。他站在汽车上,四处张望,想找人搬材料,突然看见了他的妻子,大喊道:“小黑子妈!来!扶我一把!”老太太一看那几辆满满当当的车子,就晓得老黑这一趟没有空跑。她急急地朝车子走去。黑永良和吕有怀肩并肩随着老太太朝车子走去。到了车子跟前,吕有怀一边搬材料,一边对老太太说:“大娘!你一把又一把地扶老黑大伯,也得把我和永良多扶几把。”老太太朝黑永良的背影努了努嘴,说:“哼,我这老婆子过时了!”吕有怀说:“嘿!大娘把我当外人看哩。”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说:“外人?你早就是我们家里的一口人了。搬完材料,大娘给你和小黑子做油炸糕!”说罢,她就帮助老黑指挥百十名工人卸材料。那帮腰粗力大的小伙子,又在互相丢眼色,意思是:小心,老太太又上阵了!老黑看着眼前这几车材料,好像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他身体矫健,一会儿蹿上汽车,一会儿又跳下来。他耳朵上别着半截铅笔,手里拿个本本在空中挥着,不断地喊:“搬炸药要小心!”“嗨!傻小子!钢筋放到三号仓库!”他的喊声压住了机器的响声、打夯工人的喊声和搬运工人的吵嚷声。吕有怀望着老黑、老太太和小黑子,他觉得,就是千千万万像这样宽阔而坚实的肩膀,支撑起万里江山。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永远如此!1958年4月写于西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永良在回到工程处办公室后怒砸桌子,既是因为材料的问题难以解决,也是因为被人拦着要材料一事让他在吕有怀面前丢了面子。B.家属节约队捡了大量废弃材料,受到工会夸奖,老太太跟黑永良提家属节约队捡废弃材料之事,意在提醒他加强生产管理,减少浪费。C.“你一把又一把地扶老黑大伯,也得把我和永良多扶几把”中两个“扶”字的含义不同,前一个指搀扶,后一个指在工作上给予帮助。D.对于铁路工地上存在的问题和黑成威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隔阂问题,吕有怀都想办法予以解决,展示出一位党委书记的胸襟和能力。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使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其中,在描写黑成威和老太太时,均使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手法。B.“‘好’!好不要脸!”和《雷雨》中的“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分别巧用“好”字和“凭”字实现话题的转换。C.“筐子压住了黑永良的脚”和“老太太朝黑永良的背影努了努嘴”这两句都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都表明老太太对黑永良有所不满。D.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那帮小伙子,表现了他们的外在形象和心理活动;通过他们丢眼色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出老太太的形象。8.文本是如何凸显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立体性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有人这样评价《延安人》:“作者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但他是怀着崇敬和自豪的感情回顾那段历史的。”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哀公问曰:“绅①、委②、章甫,有益于仁乎?”孔子作色而对曰:“君胡然焉?衰麻苴杖③者,志不存乎乐,非耳弗闻,服使然也;黼黻衮冕④者,容不亵慢,非性矜庄,服使然也;介胄执戈者,无退懦之气,非体纯猛,服使然也。且臣闻之,好肆不守折,而长者不为市。窃夫其有益与无益,君子所以知。”叔孙氏之车士曰子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于孔子。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于阼者,以著代也。醮⑤于客位,加其有成。三加弥尊。冠而字之,敬其名也。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者故也。行冠事必于祖庙。”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镇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节选自《孔子家语》)【注】①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②委:周代的一种礼帽。③衰(cuī)麻: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苴(jū)杖:古代孝子居父丧时所用的竹杖。④黼黻(fǔfú):古代礼服上绣的华丽花纹。衮(gǔn)冕:衮衣和冕,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帽。⑤醮(jiào):古代用于冠礼和婚礼的一种斟酒礼节。尊者在客位上向卑者敬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叔孙氏之车士A曰B子商C采薪D于大野E获麟F焉G折H其前左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甫,指古代成年男子戴的一种礼帽,也可指仕宦。这里是“戴着礼帽”的意思。B.因,指通过,与《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的意思和用法相同。C.阼,这里指堂前东面的台阶,是主人之位。也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时所登之阶。D.掩,指遮掩,与《孔雀东南飞》“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中的“掩”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以衰麻苴杖者、黼黻衮冕者、介胄执戈者等人为例,并交代自己听说的一些情形,来让鲁哀公明白服装会对实施仁德产生影响的道理。B.叔孙氏见子商带回的一只“麇”左前足受了伤而感到不吉利,派人去询问孔子,孔子看了这只“麇”,指出它是麒麟,并为它的遭遇落下眼泪。C.子贡不明白君子贵玉贱珉的原因,孔子在详细阐述“君子比德于玉”这一原因后,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让子贡更好地理解这一原因。D.文中,鲁哀公问服,叔孙氏问“麇”,邾隐公问礼,子贡问玉,孔子对他们的问题都予以回答,展现出其渊博的知识,令他们得到教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黼黻衮冕者,容不亵慢,非性矜庄,服使然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据孔子对冠礼的阐述,邾隐公在行冠礼时需要遵循哪些礼仪要求?请简要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嘉川铺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注】陆游黄旗传檄趣归程,急服单装破夜行。肃肃霜飞当十月,离离斗转欲三更。酒消顿觉衣裘薄,驿近先看炬火迎。渭水函关元不远,着鞭无日涕空横。【注】乾道七年(1171),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为王炎谋划平戎之策。次年,朝廷否决了平戎之策,王炎奉诏还朝。这首诗作于诗人巡视嘉川铺之时,当时诗人得知王炎奉诏还朝的消息,急忙赶回幕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首联对句中的“急”“破夜”可知,檄文来得突然,诗人仓促地踏上归途。B.颔联写寒霜和星斗,交代诗人夜行所见,叠字手法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C.颈联出句写诗人因衣薄而觉寒冷,对句写驿站炬火相迎,一寒一暖,形成对照。D.这首诗构思严谨,如颈联出句与首联对句相照应,颈联对句与颔联出句相照应。16.这首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竭尽诚心和傲视别人这两种态度产生的影响截然不同。(2)王磐《朝天子·咏喇叭》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官船穿梭之景象,“_________________”一句巧用第二人称,突出了喇叭的作用。(3)小刚正在阅读《荷塘月色》,在读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时,不由得联想起古诗文中有关“莲”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黄庭坚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袁枚说:“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无一字没来历。不知此二人之所以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对于杜诗、韩文的语言,黄、袁二人的观点(a),其实,他们的观点各有道理。可以说,诗人只有熟读经典,并经历长期的写作实践,“自作语”才能“转”入“没来历”这一更高境界得以达成。“无一字无来处”这一说法体现了对杜诗语言丰富性的肯定。唐代重要诗人多学《文选》中的诗,杜甫与其他诗人不同,他特意①。他不仅学习《文选》,而且学习其他经典;不仅学作诗,而且学作其他文体。杜甫于赋用功甚多,他的很多诗,尤其是长篇诗,其谋篇布局近于赋体,有大开大合之气象。他用的很多词语也来自赋。杜甫还将词语的采用范围扩展至当时的新语,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活语言——口语。口语为文学创作提供了(b)的语言资源。②,如用到“喫”。“喫”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但在杜诗之后仅见于卢仝诗中。又如用到“剁”。除杜诗外,再无其他诗用到“剁”,在小说、杂剧中才可见到这个词。杜甫除了扩大诗歌词语的来源范围,还大量使用自造新词。如果按自造新词的数量来给唐代诗人排名,杜甫一定(c)。在杜甫看来,如果③,他就不能实现以语惊人的创作理想。在杜诗的影响力的作用下,杜甫自造的“细腻”“蔚蓝”等词语已成为常用词语,“珠袖”等词语也经常出现在后世诗歌中。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a() b() c()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们来到湖南省怀化市高椅乡雪峰村走访。雪峰村小学的王校长向我们谈到雪峰村的历史。他说,雪峰村“一脚踏四县”,这里的“雪峰街”曾闻名遐迩,在“雪峰街”繁华的年代,雪峰村马帮铃响,商贾云集。草丛里的古臼、古碓、古磨盘等,默默地呼应着王校长的话。王校长还告诉我们,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留在山上的人家已经不多了。初夏的夜晚,浓浓的酒香弥漫在空中,醉了雪峰,醉了苗寨,也醉了走进雪峰的人。王校长告诉我们,这酒是山里人家用红坡贡米制出来的,香气特浓。当我们爬上名叫“虎形”的山头时,风更大了。正在路口等候着我们的老向,在夜风中晃着手电筒,把我们迎进屋。我们围着桌子,酌酒攀谈,夜半方休。我们晚上睡得很香。醒来时,朝阳已经透过玻璃窗户,把室内照得通明。门前树上鸟雀的啾鸣声和厨房里锅、铲、碗、勺的撞击声,汇成了山间的晨曲。21.下列句子中的“人家”和文中加点的“人家”,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家都不怕,你怕啥? B.我们这里有百来户人家。C.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去。 D.贾宝玉是富贵人家的孩子。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说明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文学性文本《延安人(节选)》中,主人公身上闪耀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建设者们的精神光辉。他们身上的精神永不过时,值得一代又一代青年去继承、发扬。请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精神,写一篇文章,谈谈当代青年该怎样理解、继承、发扬这一种或几种精神。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参考答案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题分析】A“图像的价值比文字的价值更大”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一段说“图像具有文字所不可替代的功用与价值”,这句话强调图像具有独特的功用与价值,但不能据此认为“图像的价值比文字的价值更大”。C由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可知,以图证“俗”与以“俗”解图属于同一研究路径,都不需要结合具体民俗场景。材料一第三段所说的第二条研究路径才需要结合具体民俗场景。D该选项表述绝对化。由材料二中“一般来说”和“往往体现出物象组合、事象组合所蕴含的程式意义”可知,对于那些没有程式意义的图像,不需要以心灵领会其程式意义。2.【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做推断的能力。【解题分析】“这条研究路径不如将图像放到具体的民俗场景中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研究路径便捷”这一说法与文意不符。材料一第三段中“将图像置于具体民俗场景中,比单纯依靠图像来证‘俗’能获得更多的民俗信息”这句话强调的是将图像放到具体的民俗场景中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条研究路径获取的信息更多,不是强调其更便捷。3.【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的能力。【解题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是:对图像与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有以图证“俗”或以“俗”解图,和将图像放到具体的民俗场景中进行分析、探讨这两条路径。C是以图证“俗”的典型例子,可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观点。A谈论的是《千里江山图》的艺术特点,并不涉及对图像与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B交代了以瑞兽礼盒为代表的文创产品的销售情况,但没有反映对相关民俗信息的了解、研究。D该选项虽然交代了“其中的一幅戏剧图极具史料价值”,但没有交代对戏剧图的相关研究。A、B、D三项均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中的观点。4.【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及解读图片的能力。【解题分析】这道题巧妙地借助材料外的素材,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对材料二的理解可知,前面三个选项分别对这幅年画的原初意义、程式意义和本质意义进行了解读,故D中“和一些民俗图像一样,不具备程式意义”理解错误。A由材料二中“弄清民俗图像的原初意义,就是弄清图像呈现了现实世界中的哪些物象,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弄清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可知,解读“原初意义”,就是简述图像内容。逐一比对年画与该选项的信息,可判断该选项正确。B由材料二中对“程式意义”的阐述及所举例子可知,可以模仿材料二中对年画《年年有余》的程式意义的解读来解读右边年画的“程式意义”。解读右边年画的“程式意义”的关键是,明确年画中的枫、蜂对应“封”,猴对应“侯”。逐一比对年画与该选项的信息,可判断该选项正确。C要解读“本质意义”,考生要根据材料二末段中“民俗图像的本质意义能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阶级、某一地域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往往能与创作目的画等号”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思考。抓住年画中“侯”“印”这两个词的关键意义,可判断该选项正确。5.【答案】①先亮出一个分论点——“民俗学的图像研究有自己的特点”,接着兼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将民俗学的图像研究与图像史学、艺术史、哲学的图像研究进行对比,来论证该分论点。②然后亮出第二个分论点——“图像民俗学研究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随后举借鉴艺术学的研究方法的例子,来论证该分论点。(每点3分,其中,概括分论点得1分,分析论证方法得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的能力。【解题分析】材料一末段先亮出一个分论点,接着举若干例子进行论证,在举例子时,用到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然后以“当然,这样说并不代表图像民俗学研究应该故步自封”一转,接着亮出第二个分论点,随后举例论证该分论点。考生须在明确这一行文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作答。6.【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分析】A由文本中黑永良、黑成威、吕有怀三人在工程处办公室的对话可知,黑永良怒砸桌子的原因是材料的问题难以解决。C“两个‘扶’字的含义不同”和“前一个指搀扶”理解错误。由“他站在汽车上,四处张望,想找人搬材料”及“他身体矫健,一会儿蹿上汽车,一会儿又跳下来”可知,前一个“扶”字不是指搀扶,而是指在工作上给予帮助。由此可知,两个“扶”字的含义相同。D对于铁路工地上存在的材料困难的问题,吕有怀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情感隔阂问题”理解错误,老太太责怪黑永良,对黑永良的工作态度和管理能力提出要求,这反映的不是“情感隔阂问题”;在老太太和黑永良对话的过程中,吕有怀只是起到打圆场的作用。根据以上分析,“展示出一位党委书记的胸襟和能力”也是不准确的。7.【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题分析】文本没有描写黑成威的神态。8.【答案】真实性:①选取责怪儿子、助夫工作两个典型事件,在具体情境中展现其形象;②使用大量的对话描写,在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中凸显其形象。(2分)立体性:①从多重身份的角度表现其形象,她是关爱丈夫的贤妻,是苛求于子的严母,是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党员干部;②通过其对儿子态度的变化表现其形象,她起初气冲冲地责怪儿子,后来“饶了”儿子,再后来提出给儿子和吕有怀做油炸糕。(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满分不超过5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分析】解答这道题,考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即要知道文学作品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来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性。文学作品常通过叙写典型事件、使用大量对话、刻画细节等方法来凸显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常通过表现人物的多重身份、复杂性格、思想情感的变化等来凸显人物形象的立体性。考生在拥有这些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即可顺利解答这道题。9.【答案】示例:①文本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铁路工人在材料匮乏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搞建设的状况,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2分)②文本通过叙写黑成威一家三人的事迹,赞颂他们顾全大局、勇于担当、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作者在文本中指出,正是像黑成威一家人那样的建设者们支撑起社会主义建设伟业。这些都表明作者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那段奋斗史怀着崇敬和自豪的感情。(4分)(大意对即可。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满分不超过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题分析】这道题的难点在于理解“他是怀着崇敬和自豪的感情回顾那段历史的”的含意。根据文本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考生可将“崇敬和自豪的感情”与黑成威一家关联起来。根据“回顾那段历史”的提示,结合文本中“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在重重困难之中发展的哩,迅速地发展哩”和“就是千千万万像这样宽阔而坚实的肩膀,支撑起万里江山。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永远如此”,考生可将“崇敬和自豪的感情”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奋斗联系起来。10.【答案】CEG【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题分析】原文标点:叔孙氏之车士曰子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理解“叔孙氏之车士曰子商”这一句的含意。1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识记文化知识的能力。【解题分析】“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于孔子”中的“因”是介词,指通过。“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是介词,指趁着。12.【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解题分析】对叔孙氏感到不吉利的原因理解错误。由“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可知,原因应该是叔孙氏认为麇本无角,这只“麇”却长着角。13.【答案】(1)身穿礼服、头戴礼帽的人,脸上没有轻慢的神色,不是因为他本性严肃庄重,是他的服装使他这样。(2)麒麟到来,是圣明君王出现的征兆。但它出现的不是时候而被伤害,我因此伤心啊。【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分析】(1)得分点:“黼黻衮冕”“容”“然”各1分,句意1分。(2)得分点:“麟之至,为明王也”,补出省略部分并译出判断句式,1分;“见”表被动,1分;“是以”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要在祖庙堂前东面的台阶上接受加冠。②要行醮礼。③要接受三次加冠。(每点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的含意、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分析】结合注释等内容准确理解关键句子的含意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考生需准确理解以下句子的含意:“冠于阼者”“醮于客位”“三加弥尊”“行冠事必于祖庙”。参考译文:鲁哀公询问孔子说:“系着腰带,戴着礼帽,这对实施仁德有好处吗?”孔子变了脸色,回答说:“您怎么这样问呢?穿着麻布丧服、拄着丧杖的人,心里想的不是玩乐,不是因为他的耳朵不想听,是他的服装使他这样;身穿礼服、头戴礼帽的人,脸上没有轻慢的神色,不是因为他本性严肃庄重,是他的服装使他这样;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的人,没有畏缩懦弱的气色,不是因为他本身刚正威猛,是他的服装使他这样。况且我听说,喜欢做生意的人不能保持廉洁,德高望重的人不做生意。服装对实施仁德有好处还是没好处,这是君子应该知道的。”叔孙氏的车夫叫子商,他在野外砍柴时,得到一只麒麟,折断了它的左前足,把它装在车上运了回来。叔孙氏认为不吉利,把它扔到城外,他派人告诉孔子说:“有一只麇长着角,这是为什么?”孔子去看了看,说:“这是麒麟。它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它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孔子把袖子反过来擦脸,眼泪打湿了衣襟。叔孙氏听了孔子的话,后来就把麒麟找了回来。子贡问孔子说:“您为什么哭泣啊?”孔子说:“麒麟到来,是圣明君王出现的征兆。但它出现的不是时候而被伤害,我因此伤心啊。”邾隐公即位后,将要举行冠礼,派大夫通过孟懿子向孔子询问礼仪。孔子说:“这种礼仪与世子的冠礼相同。加冠时要站在堂前东面的台阶上,来表示以后要代替父亲主持家政。尊者在客位上行醮礼,表示加冠给有成的人。三次加冠,冠一次比一次贵重。加冠以后,用字称呼他,这是尊重他的名。即使是天子的嫡长子,也像一般士人一样,他们的礼仪没有不同,因为天下没有生下来就高贵的人。冠礼一定要在祖庙举行。”子贡向孔子询问说:“请问君子以玉为贵而以珉为贱,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玉少而珉多吗?”孔子说:“并不是因为玉少,所以认为它贵重,也不是因为珉多,所以认为它轻贱。从前君子用玉的品质比附人的美德:玉温润而且有光泽,就像仁;玉质地细密而坚实,就像智;玉有棱角但不会划伤人,就像义;玉悬垂着就会往下坠,就像礼;敲击它,它发出的声音清脆而悠扬,最后突然停止,就像乐;玉上的斑点掩盖不住它的光彩,玉的光彩也掩盖不了它的斑点,就像忠;玉晶莹剔透,光彩四溢,就像信;玉的光气如同白色长虹,就像天;玉的精气在山川之间显现,就像地;朝聘时用玉制的圭璋单独通达情意,就像德;天下人没有不珍视玉的,就像尊重道。《诗经》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想念远方的君子啊,他像玉一样温厚)。’因此君子以玉为贵。”15.【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解题分析】“颈联对句与颔联出句相照应”理解牵强。颔联出句写当时正值十月,寒霜飞动。颈联对句写诗人快到驿站时,看到火把燃烧,它们像在迎接自己。这两句之间并不构成照应关系。16.【答案】陆诗尾联写渭水、函谷关本来离南郑不远,收复有望,如今平戎之策被否决,北伐遥遥无期,诗人为此眼泪横流。杜诗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仍未止息,诗人凭窗遥望,涕泪横流。(2分)这两首诗的尾联都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2分)陆诗尾联还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之情,杜诗尾联还表达了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