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份联合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份联合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良渚文化受到世界关注。在良渚文化遗址考

古中发现了不同规格的墓葬形制,随葬品数量有别,少数墓葬的随葬品以玉器为主。这可说明,良渚文化

时期

A.已产生了贫富分化B.形成了早期国家形态

C.开始出现原始宗教D.构建了阶级社会秩序

2.有学者说:分封制是对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他们叠居在封地原住民的上面,构成封建的统治阶级,并与原居民相互糅合。由此可知,分封制

A.增强了周王的执政能力B.削弱了封君的管理权力

C.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D.开启了地方的自治模式

3.夏商周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

主流。这一变化

A.消除了华夷有别观念B.反映了华夏认同增强

C.导致了诸侯争战频发D.旨在对抗秦国的进攻

4.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进入西南地区时,“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

焉”,邛、窄“通为郡县”。这说明,“五尺道”的开通

A.规范了国家的道路建设B.奠定了“丝绸之路”基础

C.改变了蜀郡的治理方式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5.汉代盐铁官营制度规定:各地大铁官不仅要冶炼、铸造铁器,还要将所生产的铁器向外地输出。如在广

西、江西、云南等地均发现了带有内地铁官标志刻辞的铁农具产品。由此可知,铁业官营

A.推动了民间商贸的发展B.利于促进铁农具的推广

C.加速了冶铁技术的传播D.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6.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对魏晋时期的两幅图片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入胡食阳

A.胡汉民族间的差异已消除B.汉族文化失去了主导地位

C.文化交流促进了区域开发D.民族交往促进了文化交融

7.唐朝时,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

构,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义务外,其余一切事

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由此可知,该政策的推行

A.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辖B.丰富了边疆治理模式

C.导致了地方割据势力形成D.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

8.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由此可推知,唐代

阶层群体士族小姓寒族

朝廷品官66.2%12.3%21.5%

大理寺卿69.84%11.11%19.05%

司法官刑部侍郎93.48%6.52%0

刑部尚书95.90%3.28%0.82%

A.官员选拔完全实现了科举化B.士族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C.科举制对阶层流动影响有限D.上层官僚集团日益走向僵化

9.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到: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

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行

A.抑制了土地的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减少了赋税的总额D.便利了赋税的征交

10.据记载,835年前后,四川和江苏北部地方的民间多“以版印(雕版印刷)历日”,以致朝廷历书还没

有颁布,而民间所印历书“已满天下”。这说明,雕版印刷

A.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B.有利于社会文化的传播

C.突破了政府的技术垄断D.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

11.北宋建立后,重建州县制度,州县长官由中央直接派官员担任,同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诸路作为朝

廷派出机构,拥有常设机关和临事决断的权力。这些举措

A.导致了官僚机构臃肿B.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C.根除了地方割据隐患D.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12.据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遂设立河南江北行省。下表是河

南江北行省20个路府州的来源情况。据此可知,这种行省组建方式

路府州总数原江淮行省原湖广行省原中书省

20个8个7个5个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便捷了行省军政治理

C.实现了行省权力集中D.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13.《宋史•食货志》有载:“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

与交易……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岁获四十余万。”这说明,榷场的设立

A.消除了宋的边患危机B.旨在促进农业的发展

C.结束了宋辽对立局面D.改善了北宋财政状况

14.据记载,辽国不仅“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指中原)”,而且还在开泰元年(1012年)给生活在

今黑龙江地区的铁丽部“诏赐……《易》《诗》《书》《春秋》《礼记》各一部“。这说明

A.中原文化的影响扩大B.契丹民族已完全汉化

C.理学思想得到了推广D.宋辽间文化交流频繁

15.明初,内阁大臣多是翰林大学士入阁,且只备顾问,地位并不显赫,而“至中业后,建言者分曹为朋,

率视阁臣为进退,依阿取宠”。此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专制受到削弱B.内阁实现了宰相化

C.中枢权力得到调整D.内阁体制得到完备

16.清代,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

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处的这种设置

A.便利了皇帝的控制B.说明国家财政紧张

C.意在培养廉洁作风D.增强了行政保密性

17.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圣人之道”就是要“博学于文”,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此

观点

A.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思想B.照搬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C.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1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夫力不均、技不等者而相攻,则力强技巧者胜。”这一认识

A.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B.论证了“师夷长技”思想的必要性

C.放弃了“天朝上国”的优越感D.指明了中国实现富国强兵的方向

19.1865年夏,李鸿章以六万两白银购得了上海一座美国商人设立的、能够修造轮船及枪炮的“洋径浜外

国厂中机器之最大”的旗记铁厂,并对该厂“技艺甚属精到,所有轮船、枪炮机器,俱胡如法制造”的技

术人员采用了原地留用。这一举措

A.确保了镇压太平军的胜利B.推动了“自强”运动的发展

C.引发了列强在华设厂热潮D.摆脱了对西方的技术依赖

20.1898年12月19日,上海的《北华捷报》报道说:“我们欣慰地从北京获悉,新的京师大学堂正在

开办……校长丁髭良博士已经搬入了位于大学校园内的临时寓所之中。”此报道可佐证,清末

A.戊戌变法顺利推行B.西方文化侵略加剧

C.新式教育已成趋势D.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21.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

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此报道可

佐证

A.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B.义和团民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D.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22.1911年11月,立宪派人士张骞致电清政府“今共和主义之号召,甫及一月,而全国风靡”,并要求清

政府“以归纳共和为福利”。该电文

A.表明中华民国已深得民心B.直接导致了清帝宣告退位

C.推动了南北和谈顺利实现D.有利于民主革命形势发展

23.1916年元旦,云南《滇声报》刊文指出:“我唐(继尧)都督首先发难,兴师讨贼,举凡绅商士庶

无不欢欣鼓舞。”文中的“兴师讨贼”旨在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B.恢复民主共和制度

C.实现地方独立割据D.反对张勋复辟帝制

24.李大钊说,要建设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就必须先培养“新民”,而新民“当以自由、博爱、平

等持身接物之信条”。由此可知,该“新民”思想

A.指明了实现共和的根本途径B.明确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C.利于形成新的社会道德观念D.促进了白话文运动的深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

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

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

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秦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通经常道,并提出思想大一统——独尊儒术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董仲舒倡导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华文化走向和中华民族精

神的塑造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刘丹忱《董仲舒“大一统”理论对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董仲舒的观点。(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汉承秦制,以丞相辅佐皇帝,总领朝政事务。丞相不仅总领百官,有权任免官吏,考课吏治,制

定法律政令,甚至直接参与朝政决策,有时对皇帝所作的决定,也可以拒不执行汉武帝从贤良文学和

上书言事者中,提拔出一批人才,在本职之外,另加侍中、给事中等官衔,使其出入禁宫,随侍左右,参

议政事。他们与皇帝掌书札的尚书,预闻政事,形成了一个宫内的决策机构。他们的决策经由皇帝准许

后,由尚书撰写诏书,并下达给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的日常行政机构去执行。

——摘编自吴财文《浅谈汉武帝的“中朝预政”及其影响》

材料二三省围绕皇帝的诏敕运转,中书草诏,门下审复,尚书执行,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三

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

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上下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

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中朝预政”产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中朝预政”与唐代三省议政有何相似之处。(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

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

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

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潺■镇,人烟繁庶,名闻全

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

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

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