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_第1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_第2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_第3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_第4页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共21道题,每题2分,共

42分)

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大教学论》

2.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赞可夫

D.巴班斯基

3.下列表述中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A.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B.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社会要求会阻碍个体素质的发展

D.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发展需要制定

4.制约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体制

B.社会生产力

C.人口数量与质量

D.文化习俗

5.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1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6.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以纲要的形式阐明某一阶段某门课程的性质、

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提出该课程教学实施建议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7.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课程评价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

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为()。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多元评价模式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在教学中应遵循()。

A.系统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9.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

A.罗杰斯

B.赞可夫

C.洛扎诺夫

D.巴甫洛夫

10.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作出能动反应,这种教

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2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1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中,()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德育的主体。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2.关于遗忘曲线,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遗忘的过程是平衡的、均衡的

B.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C.遗忘的内容前后类似

D.记忆不同材料的遗忘曲线是完全一样的

1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

A.联结一试误说

B.顿悟说

C.认知-目的说

D.认知-发现说

14.在韦纳的归因模式中,能力高低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B.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C.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

15.“角”这一概念的学习,对“钝角”''锐角”“直角”等概念的学习产

生()影响。

A.负迁移

B.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C.横向迁移

3

D.纵向迁移

16.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

A.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B.现有的发展水平

C.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7.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

行动服从社会的要求。这种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A.自制力

B.自觉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18.某学生临近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心慌意乱,极度

紧张,甚至考完都不易松弛下来。这种心理状态是()。

A.抑郁

B.焦虑

C.瘠症

D.强迫

19.学生认为“社会法则应符合公众利益,否则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

格的理论,该生的道德发展属于()。

A.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B.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C.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D.维护权威或秩序取向阶段

20.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

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说明教师

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复杂性

4

C.示范性

D.延续性

21.楠楠准备考试的时候,原本不想学习、没有动力,但当看到其他同学们

都在勤奋、努力地学习时,楠楠受到感染,她慢慢地也开始认真学习。这种情况

形成的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共4道题,每题8分,共32

分)

22.教育既有社会依存性,也有自身相对独立性。(8分)

23.学生掌握了知识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8分)

24.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8分)

25.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8分)

三、简答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4道题,每题10分,共40

分)

26.简述确立学制的依据。(10分)

27.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运用要求。(10分)

28.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0分)

29.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相互作用。(10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载: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

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美元的

5

学习和生活费用……

刘亦婷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未出生时,其母就接触了国外早期教育的理论和

方法,制订了培育她的计划。

初生的刘亦婷与其他健康的婴儿没有明显区别。在父母的精心养育下,0-1

岁,她的识记能力迅速发展,比同龄幼儿平均水平提早至少6个月;3岁时,她

的智力已达到上小学水平。

小学阶段,她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毕业时考取国家教委在全国设立的14

所外国语学校之成都外国语学校(录取比例只有1.8%)。初中阶段,除了努力

学好学校规定的各门课程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出演电视剧《苍天在

上》,参加“初中物理知识联赛”获全团二等奖,而且学习成绩在班上始终在前

几名。高三阶段,她在积极准备高考的同时,现学现考托福并完成12所美国大

学的入学申请,连续高强度、超负荷运转,以坚初的意志支撑下来,并最终获取

美国四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问题:

(1)“哈佛女孩”成长过程体现了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分)

(2)结合案例谈谈你的启示(10分)

32.材料:

上课铃声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进入教室,还有个别没有做好准备,陈老师

提醒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开始上课之后,陈老师进行了一个案例一,关于六块

饼干怎么分给三位同学。陈老师让学生用教具进行操作,最后得到2:2:2

的方式是最公平的,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平均分”。接下来进行了一个

案例二,陈老师在公布“平均分”成果时,发现有同学在做小动作,陈老师悄悄

地提醒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的注意力迅速地回到课堂上。后来这位同学在课堂上

很认真地听课,陈老师又对他进行了表扬,使得他更增强了学习的动机。

问题:

(1)上课铃声和上课前陈老师的提醒符合注意的哪一种品质?(8分)

(2)根据随意注意的条件,分析陈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10分)

6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夸美纽斯的思想及著作。“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

部艺术”是教育家夸美纽斯关于“泛智教育”的理论,出自其作品《大教学论》。

D项正确。

A项:《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作者是昆体良,它是西方

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它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

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洛克倡导“绅士教育”。与题干不符,

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o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相关内容。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C项正确。

A项: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教学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o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本位论的观点。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

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

据。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说明了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A项正确。

B、C、D三项: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强调个人价值的意义。属于个人本位论的

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

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谁掌

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

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的;(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对

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A项

正确。

B、C、D三项:社会生产力、人口数量与质量和文化习俗皆不是制约教育的

性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根本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制的发展。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

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

年初,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

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A项正确。

B项:壬寅学制1902年由清政府颁布,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

只颁布而没有实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壬戌学制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小学六

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

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六三三学制即壬戌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

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

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

基本要求。B项正确。

A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

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

用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目标是对特定教育阶段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和任务界定,是特定教

育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0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理解。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的提出者

是斯克里文,他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

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B项

正确。

A项: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泰勒,是最早的评价模式之一。它以泰勒的

课程理论为依据,旨在确定课程方案达到目标的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ClPP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塔弗尔比姆。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在评

定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应该为课程的改革服

务。CIPP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背景评价;②输入评价;③过程评价;④

成果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多元评价模式是指把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

精神等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o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

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温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

师了。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体现了巩固性原则。B项正确。

A项:系统性原则又称为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

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

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

以致用的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o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洛扎诺夫,提出暗示教学,是指

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识活动的教学。操作程序有:①创设情境;②参与

各种活动;③总结转化。C项正确。

A项: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

者。操作程序有:①确定帮助的情境;②探索问题;③形成见识;④计划和抉择;

⑤整合。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

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

展的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巴甫洛夫,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提出经典性

条件作用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o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四个:

①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

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具有多样性;③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

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提高的过程,具

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其中对“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具有多样性”的理解为: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

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就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

力,这对于教育者的启示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题干中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

道德要求作出能动反应,是强调学生内化的作用。C项正确。

A项:对“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的理解:知、情、意、行

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视具体情况而定,有多种开端和顺序。与题干

不符,排除。

B项:对“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的理解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

矫正训练的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对“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

的理解为: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正是通过交往和活动而形成的。学生只有通过活

动和实践,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获得道德认识,调节道德行为,并在活动中培养尊

重、关心、合作等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o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结构。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

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其中,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

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

德育的主体。A项正确。

B项: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

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

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

式的总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遗忘规律。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

忘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二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

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

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

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B项正确。

A项: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遗忘的内容是先多后少的,即识记一个材料以后,开始遗忘的速度很

快,遗忘的内容很多,二、三天以后,遗忘速度逐渐缓慢,遗忘的内容逐渐减少。

因此,遗忘的前后内容不类似。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识记材料的性质,对于保持的情况或遗忘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一般

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记熟了的形象材料,也比较容易长久记忆;有

意义的语文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因此,记忆不

同材料的遗忘曲线是不一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o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桑代克学习理论名称的识记。桑代克通过“饿猫打开迷

笼”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理论为试误说,又称联结

一试误说。A项正确。

B项:顿悟说是以苛勒为代表的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观点,认为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认知一一目的说是由托尔曼提出,又称为符号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

的一切行为都是指向一定目的的,即总是设法获得某些事物和避免某些事物。与

题干不符,排除。

D项:认知一一发现说又称为认知结构论,由布鲁纳提出,主张学习的目的

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题

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败归因理论。韦纳把归因分为了三个维度:内部归

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并且

把行为责任分为了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

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A项正确。

B项: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工作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

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水

平迁移和垂直迁移。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

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

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

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

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题干中,学生先学习“角”,

是一个笼统的总括性概念;随后再学习“钝角”“锐角”“直角”等具体概念,属

于自上而下的迁移。D项正确。

A项:根据迁移性质和结果,学习迁移可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指

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与题干

不符,排除。

B项: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

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如学生学习中获

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与题

干不符,排除。

C项: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

迁移。水平迁移又称为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

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

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0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

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

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

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

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

过渡。换言之,最近发展区是指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

和自制性。其中,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标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

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题干中的描述符合自觉性的定义。B

项正确。

A项: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题

干中,强调有明确的目的,能够自觉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这是自觉性的体现,

并没有体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

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强调有明确的目的,能够自觉认识到行动的社

会意义,这是自觉性的体现,并没有体现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与

题干不符,排除。

D项:意志的坚持性(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

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标方面的意志品质。题干中,强调有明确的目的,

能够自觉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这是自觉性的体现,并没有体现坚持不懈、百

折不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o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焦虑症、

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和人格障碍。其中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

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

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题干中,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

变窄,心慌意乱,极度紧张,考试后不易松弛下来,符合焦虑症的表现。B项正

确。

A项: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其临床表现为:情绪

障碍患者心境不良,情绪消沉,或焦虑、烦躁、坐立不安;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

丧失愉快感,整日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精力减退,常常感到持续性疲乏;认为

活着没有意思,严重者感到绝望无助,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大部分患者有着结

束自己生命的意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瘴症(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

障碍。瘠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

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

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比如抽搐、口吐白沫,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

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

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与题干不

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o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

为三水平六阶段,分别为:(1)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

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维护

权威或秩序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

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其中,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

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

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

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题干中,学生认为社会法则不符合公众权益时是可

以修改的,说明学生并未把社会法则看成一成不变的条文,而是认识到它是一种

社会契约,可以通过商定而改变,表明该生目前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A项正

确。

B项:处于服从与惩罚阶段的学生缺乏是非善恶观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

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与题

干不符,排除。

C项: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

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能超越某些规章制度,更多地考虑

道德的本质。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与题干不符,排

除。

D项:处于维护权威与秩序取向阶段的学生,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

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

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

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o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1)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

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2)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

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

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教师要根据课堂中所发生

的情况不同做出相应变动,需要有“教育机智”,能够随机应变。因此,说明教

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A项正确。

B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

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育效果不仅对学生当前有影响,而且

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纪律的类型。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

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其中,集体促成的纪律是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

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从入学以后,班集体对学生在发展

控制自我和活动定向等社会成熟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其他同学

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事。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系列的

规范行为。题干中,琳琳看到同学们都在勤奋、认真地学习后,她也开始努力学

习。这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B项正确。

A项: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在教师的操纵、组织、安排、规定和维护的标准

下所形成的纪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与

题干不符,排除。

D项:自我促成的纪律是指个人依据自己确定的规范来控制与约束自己行为

的纪律,即自律。学生把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或者任务促成的纪律

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地遵守,并把维护纪律作为自己的职责。与题干不

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0

二、辨析题

22.【参考答案】

该说法正确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人口和生

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上,同时,教育又有相对独立性,即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

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

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

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可见,教育既有社会依存性,也有自身相对独立性。

故表述正确。

23.【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主要包括:ɑ)知识是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2)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

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

用;(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

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学

生掌握知识不一定可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二者需要相互结合。

故表述错误。

24.【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分为顺向迁

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

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因此,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是

两个维度下的分类,不可等同。

故表述错误。

25.【参考答案】

该说法错误

要作好心理辅导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

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

展原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仅仅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故表述错误。

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社会依据

①学制的确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制约。

②学制的确立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③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制约着学制的确立。

④学制的确立必须考虑到人口状况。

(2)人的依据

学制的确立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

(3)学制本身的因素

学制的确立既受国内学制历史发展的影响,也要合理地参照国外学制的经验。

27.【参考答案】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

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其运用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自身行为,提高修养。

28.【参考答案】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如下: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④识记的方法;

⑤时间因素;

⑥情绪和动机。

29.【参考答案】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

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

等水平时,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